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doc

时间:2019-05-15 08: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doc》。

第一篇: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doc

程晓堂

《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

第一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任务性语言教学

英文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

定义: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途径(也有人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Linguistics items),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

解析:1 要求学生在进行近似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我们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所谓“在做中学,在用中学”。与情景法比较

情景法是对已学内容的模仿演练(注重表达法),缺乏真实性,学生没有自我发挥空间。任务型,以完成某个任务为目的,把对话当做过程和手段(注重相互间传达的意义),学生所使用的语言不受限,不过分关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是一种教学途径,而不是具体教学方法。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思路指导下,可以设计各种各样具体的教学活动或任务。

第二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从何而来

一 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交际语言的核心思想:表达意义(express meaning),传递信息(convey information)

优点:a要表达要传递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

b 提供交际情境,有利于形成交际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要求:真实(贴近现实)互动的活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老师)

发展:交际语言没落没落后,这方面的专家把重心转向任务,进行进一步研究。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结果

Krashen的输入理论

要成功习得语言,就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足够输入外,还要有输出的过程(Swain)→ 任务能够给学习者提供输入和输出的机会(Richards & Rodgers)→意义协商是二语习得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Long)→互动理论(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开始关注任务→把任务与教学实践连接起来

意义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这不是简单的接受语言,然后输出语言,而是在不间断的输入——反馈——调整——再输入——输入的过程中完成意义的接收和表达。

互动理论:核心思想是意义协商的过程是促进语言学习的关机因素。三 两个来源之间的关系

共同认识: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语言的结构,而是发展表达意义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以语法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只能通过交际性活动(communication activity)来培养。重点在研究交际性语言学习活动。

不同点(研究角度):语言教学法研究者从课堂教学需要的出发,研究交际性活动的设计与使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者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交际活动(即任务),在学习者中介语的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任务性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任务型教学的语言观

语言能力:a 有关语篇结构(discourse stractures)的知识以及合理运用语篇结构的能力

b 根据语境调整词汇,语篇结构的能力

c 以恰当,得体的方式形成得体的语言行为(speech structures)

d 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形式和语音形式表达意义的能力 二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语言学习观

(一)互动理论

核心是意义协商:交流双方并不是一次性地,毫无障碍地成功表达意义或传递信息,而是要经过提问 证实 复述等一系列协商过程。互动理论促进意义协商的原因

a 在互动任务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两人一组或是多人一组,以合作或协作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合作和协商就会促进意义协商

b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必学经历接收 处理,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过程。

c 为了解决理解或表达中遇到的困难,学习者必须根据交流各方面提供的反馈调整各自的输出,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和意义的顺利流畅。意义协商有助于二语习得的原因:

a 获得更多理解输入

b 促使学习者调整,修正他们的输出,以使他们的语言输出更加接近正确和准确的语言形式。

c 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充分调动已有语言知识,金恩以及那些还不太熟悉的语言项目,从而促使充分运用中介语系统

d 经过交互式的调整后的输入和输出最接近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学习者接收,从而促进语言学习。

e 在意义协商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得到交际对方的反馈,从而注意到自己的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差距。

根据Ellis的观点,容易导致意义协商的任务应该具有的特征有: A 必须涉及信息交流(交换)B 信息交流应是双向而不是单向 C 有一个封闭的结果

D 交流双方必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E 涉及叙述性的话语模式 F 不依赖语境

(二)社会文化理论

The Sociocultural Theory 倡导者 Lantolf

核心思想:学习者在互动活动中不仅是协商意义,更重要的是共同构建意义。学习者完成同一任务时,表现因场合时间环境不同表现不同,所以说学习者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不可预测性和可变性。Vygotsky的紧邻发展区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简称ZPT)。他认为学习者有两个发展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指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在发展水平(指学习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区域)叫做紧邻发展区域,这个区域而是动态的。在学习过程中,出于这个区域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化为实际发展水平,而新的知识和技能又会逐渐进入这个区域。

他认为,学习者的进步主要是在紧邻发展区域完成的,因而设计学习活动时要使其难度(挑战性)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脚手架过程(scadffolding)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得到的帮助随着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减少。Vygotsky的“调解”概念。

调节:大脑(mind)与外界(包括自我)的互动过程。调解的三种形式:

A 新手与专家间的调解(如师生间)B 同伴间(如学生间)

C 自我调解(如自言自语)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学习者和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语言的作用。也就是说,任务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方式与情况。

(三)认知理论

认知角度主要是研究学习者完成任务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过程(psychological process).具体的三个问题是:a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注意力(attentional resources)的使用和分配;b 任务类型及特点与任务表现(task performance)之间的关系;c 环境或条件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注意力分流:在基于任务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必须把注意力分配到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在传统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语言形式上。)

任务难度↑ 注意力需求↑ 分配在语言形式上的注意力↓

第二语言能力主要生成于隐形只是和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指人们储存的语言规则,它可以有意识得对人们生成的语言形成监控。隐形知识:就是中介语,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构建的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发生成语言,进行交际。

(四)构建主义理论

一种良性循环 知识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构建,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心理构建过程,是体验,发现和创造过程。任务型学习,提供了此种体验过程:任务真实性激活已有认知结构和图示。任务的目标性激发学着的对新信息和新知识的渴求。学习者通过任务完成活动,把新旧知识链接,吸收整合。因此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意义,感受到新建知识的成功,更加积极学习,从而加速语言性息内化。互动与合作的构建知识,特别强调要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行学习,认为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只有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与同伴合作才能激活内在各种因素。

总之,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为一下方面: A 语言教学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B 语言的基本单元是一些强调交际的,有意义的,有目的的活动或任务,而不是一些列的语言项目。

C 学习者通过参与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来学习语言

D 活动和任务既可以是学习者在将来现实生活中需要做的事情,也可以是那些促进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学习活动。

E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者既是有语言输入又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因此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

F 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任务的先后顺序。G 任务难度取决于一些列因素。

H 任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而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第四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点 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

二 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三 学习活动以表达语音为主 四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五 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六 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第五节 为什么要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

优点:

一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传统重语言结构轻语言功能,重语言形式轻语言的意义 二 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传统填鸭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三 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语言教学涉及多种学习活动,知识技能,学习方式 四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 五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强调过程,强调学习者个人经历 六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参与,完成一定任务。

第二章 任务的定义 特征及类型 第一节 任务的定义

一 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二 广义的任务与狭义的任务 第二节 任务的特征 一 任务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任务的类型

一 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

真实任务: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的任务。

学习型任务:与学习型相对,即课堂以外一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举例:

拼图任务,信息沟通活动,解决问题的任务,决策任务,交流意见任务。二 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的特征:

A 一般只有2-3个步骤

B 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具体 C 需要使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相对比较单一 D 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任务的特征:

A 一般有多个步骤

B 通常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有时需要分工协作 C 通常需要获得多种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D 需要分步骤,分阶段完成若干件事情 E 可能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F 一般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有的任务需要的时间更长。三 其它分类方法

(一)Willis 的分类 1 罗列 2 比较解决问题 分享个人经历

(二)Pica等人的分类 1 拼图式任务 2 信息差任务 3 解决问题性任务 4 选择决定型任务 5 交换观点型任务

第三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及教材

第一节 教学大纲概述

第二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大纲 一 任务的选择与安排

选主题考虑的3个因素

(1)主题熟悉程度:主题对学习者是熟悉还是陌生(2)主题的趣味性:能否引起兴趣

(3)主题相关性:是否与学习者的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联系主题安排的顺序:“由近及远”的原则,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与学习者本身关系密切的主题为“近主题”,与学习者本身关系不太密切或没有直接联系的主题为“远主题”。二 影响任务难度的因素(1)任务本身的属性(2)学习者的因素

(3)任务的实际操作过程

(一)与任务中所使用的材料有关的因素 材料类型 :口语材料,视觉材料,文字材料 2 材料种语言的复杂程度:词汇,语法结构 3 认知复杂程度

(1)信息的类型:静态,动态,具体,抽象(2)信息量的多少:

(3)信息的结构:信息严谨的认知程度低,反之。4 语境依赖程度 5 信息的熟悉程度

(二)与任务操作过程有关的因素 1 意义协商的方式 任务要求 说话方式:对话式,独白式

(三)与认知过程有关的因素 交流信息任务

交流意见任务:想出来;说出来

推理型任务:根据已有经验或别人提供的信息来推理和判断。

(四)与任务结果有关的因素 任务结果的形式:语言结果任务与非语言结果任务 任务结果的范围:封闭式任务(指任务只有一个结果)与开放式任务(任务结果可以有多种结果)话语形式

第三节 任务型语言教材的特点 一 以任务为核心来设计教材 二 使用真实语言材料 三 强调真实交际

第四节 任务型语言教材举例

第四章 任务的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设计任务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 目标 任务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2 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的目标 二 材料 必要材料与可选材料 2 材料的信息量 3 材料的难度 材料的分配与使用 三 活动 要明确活动的目的 2 活动的繁简程度要适当 3 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 4 活动要以表达意义为主 5 活动要具有挑战性 四 学生的角色 学生角色的特点:(1)

五 教师的角色 1 教师不再是权威 2教师任然是语言输入者 3 教师是监控者 六 其他因素

(1)

第二节 设计任务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目的性原则

(三)做事情的原则

(四)信息交流原则

(五)表达意义的原则

(六)结果原则

第三节 设计任务的过程与方法 一 确定任务的目标 二 确定任务的类型

(一)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二)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 三 选择或设计材料 四 规划任务中的活动 五确定任务的操作程序 六 调整任务难度 第四节 如何评价任务 一 评价任务的标准 二 评价任务的方法

第五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 第一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操作过程 一 Willis的模式 三阶段

(一)任务前活动 1 介绍话题 2 激活语言 语言准备活动 4 准备活动

(二)任务链活动 1 做任务 准备报告任务结果 3 报告任务结果

(三)语言分析阶段活动 1 2 3 4 二 Ellis的模式

(一)任务前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类似任务 2 让学生听(看)一个示范性任务 3 准备活动

(二)任务中阶段 是否给学生限定时间 学生实施任务时是否可以参考其它材料 3 是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供动态的信息

(三)任务后阶段 1 让学生重复任务 报告与反思 3 分析语言形式

第二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案例

第三节 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应注意的问题 一 如何处理学与用的关系 1 2 3 二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任务,使任务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 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3 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4 创造适合学习的客观环境 三 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四 如何兼顾其他教学途径

第六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评价

第一节 基于任务的语言评价的意义 客观反应学习学习者晕哟个语言的能力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平时教学和课程评价的协调和统一 3 有利于发挥评价的积极反作用 第二节 基于任务的形成性评价

方法 根据每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注意:

(1)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2)合理评价小组成员的成就

(3)不要过于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和准确性(4)课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2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档案袋进行评价 3 采取学生自评的方式 注意: 1 2 3 第三节 基于任务的终结性评价

一 评价的内容 1 听的技能 2 说的技能 3 阅读技能 写的技能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 评价形式

(一)听力技能的评价形式

(二)口语能力的评价形式

(三)阅读技能的评价形式

(四)写的技能的评价形式

第七章 任务举例

第八章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从语言的功能看任务型语言教学 二 从语言学习的过程看任务型语言教学 第二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适用范围 一 学习文化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二社会环境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设计 程晓堂

专题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讲(上)[专题介绍]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收看新课程国家级小学英语远程研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讨论。我们首先请英语课程团队的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程晓堂教授为这个专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程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国家级新课程远程研修小学英语这门课。今天我们的专题是小学英语教学设计问题。那么为什么要首先谈教学设计?实际上在我们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我们调研中,发现课堂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或者说一些不成功的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学设计。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教学的实施。但是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如果教学设计都不合理的话,那实施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当然设计得好,不一定肯定能成功。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设计呢?用通俗的话讲,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训练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这些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的,彼此是相互衔接的。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太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比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统一。本来是为了,比如说学习某一些知识,比如说某些词汇,或者是为了训练某些技能,但是我们的老师提供的训练内容并不是完全吻合。比如说有一个例子,有老师本来这个活动的目的是练习词汇,或者是学习词汇,但是,从活动实现形式来看,他实际上是在操练一个句型,只是用这些词来替代。当然这些词也涉及到了,但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不在词汇,而在于句型。另外就是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不一致,或者不协调。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为了呈现一个很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但是我们有老师过于强调活动形式多样化,设计一个非常复杂的,或者是很烦琐的一个活动。这就是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不协调。还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协调,或者是不实际。比如说我们有课堂上经常有小组活动和多人一组的活动,这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那么这些形式,它适用于某些教学方法,用于某些教学活动,不是课堂上所有的都需要这么做。另外我们课堂上还有很多活动,由于是课堂教室的座椅的局限,有些活动不宜开展。但是我们课堂上看到很多老师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实际上做起来很烦琐。比如说教室空间有限,那么有老师的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在教室里面,比如说走动,或者是移动。就是从这个座位到另外一个座位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呢,就会造成一些混乱等等。这是举一些例子,说明教学设计为什么重要。

那么从教学设计的层次来看呢,我们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就是我这个单元总体的教学内容是哪些,总体的教学目标有哪些。我们大概要组织哪些教学活动,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有哪些教学组织形式。这个是一个单元的总体的安排。但是我们这讲的教学设计,我们重点讲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呢?因为一节课的设计是我们老师每天上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所有的教学设计,主要还是一堂课。那么这一堂课,比如说有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有它的内容,有它的目标,有它的活动形式。这就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老师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节课,它的设计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呢?显然不是的。那么取决于这节课在这个单元里面的位置。比如说我们一个单元有五节课,或者六节课,那么这六节课,每一节课本身是有一些不同功能的。比如第一节课,我们叫做新授课,第二节课,可能是一个复习、巩固、拓展或者提高的课。当然这个每节课,定位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要考虑这一节课在整个单元中,它的价值它的意义。这是对这个教学设计这个专题的意义做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那么我们在这个专题前,准备这么安排。首先,我们拥有四节课。前两节课,我们主要是向大家展示一些案例,包括一节完整的一节课,和其他课里面摘取的一些案例。我们的主持人,会给大家提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请大家一边观看这个案例一边思考。那么在后边两节课里面,我们邀请专家和我们主持人一道,对我们看的案例呢,做一些分析,做一些点评。同时也希望大家,及时的把你们的问题,或者是你们的观点,通过电子邮件,或者是通过在线研讨提供。我们及时把他们的观点汇总以后,会给大家一个反馈。

那么我简单的先做这么一个介绍。[课例介绍]

主持人:好,感谢程老师对探讨教学设计的意义,探讨教学设计的方法,以及我们这次专题讨论的形式等等,做了这样的一个介绍。想必老师们对整个的专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节完整的教学案例。观看这节课之前,我先对这节课做一个简单介绍。这节课是由厦门市华昌小学的林萍老师执教的。这是她在青岛市举办的一次教学展评活动中,给四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课。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它的标题是 “Happy Halloween!” 这节课围绕着万圣节的话题,第一部分呈现的是一个小故事,小Tom扮成鬼的样子向Miss Mart要糖果,他们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Tom: Today is Halloween.Ms Smart: Oh!Hello!Tom: Hello!Can I come in? Ms Smart: Yes, of course.Tom: Can I have some sweets? Ms Smart: Here you are.Tom: Thank you.Whoops!

Ms Smart: Happy Halloween, Tom!第二部分是Act it out.是让学生表演万圣节的情景,并从中体验在万圣节说些什么。

第三部分是围绕本节课的主要句型,设计的一段歌谣。具体的内容是: Can I have some soup? Can I have some fruit? Yes, you can.Yes, you can.And you can have some rice.They ’re all very nice.第四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部分,是个游戏活动。书上出示了一些本课重点复习的有关食物的图片,学生间可以进行有关Can I have some„? 的询问以及猜测活动。这节课是一个模块的第二课时,是一节巩固、拓展课。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Can I have some„? Yes, you can./Sorry, you can't.这些句型的基础上,林老师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能在会话交际中学习以下词汇:Halloween, today, come in, Of course.2、复习句型Can I have some„? Yes, you can.Sorry, you can't.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

3、学习歌谣Can I have some soup? 第二,技能目标。

1、能听懂万圣节活动中关于请求及获得允许的内容。

2、进一步巩固、拓展和使用表示请求允许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回答的语句。

3、能根据图片或实际情况认读食品的词汇,以及请求、许可的句式。第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他们乐于竞争,乐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能力。

第四,文化意识。了解万圣节的传统习俗。

接下来请我们观摩这节课。在看课的过程中,请老师们留意:这节课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林老师是如何设计这些环节的?这节课中各环节之间的递进是否能体现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为什么?现在就请老师们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课例]略 [课后小结]

主持人:看完这节课,你是否对林老师设计的各个环节有了大致的了解呢?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

第一部分,热身和导入环节。由于这节课是教学展评活动中的一节课,教师用的不是自己教过的学生,而且在上课前只有十分钟与学生熟悉的时间。因而在上课一开始林老师非常热情的与学生问候,之后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谣:Noodles and rice.接下来林老师通过一个Magic Bag的游戏,让学生用Can I have some„? 来询问,既复习了上节课学过的重点语句,以及有关食物的单词,又导入本课重点拓展的内容。那么请老师们思考: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活动设计得如何?如果是你如何设计这一环节? 第二步是呈现环节。我们回想一下林老师是如何呈现本课主要内容的。她首先呈现一个小任务,让学生们努力得到教师准备好的万圣节礼物。然后啊,带着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Tom是如何过万圣节的,并让学生听完后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What can we say in Halloween? 另一个是What can Tom get in Halloween? 请思考:你认为这些活动设计得如何?林老师设计的两个问题是否合适?为什么? 第三部分是练习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林老师通过几个活动练习了所学的单词和语句。在旧曲新词活动中,林老师利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填上新词Happy Halloween,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练习。在看看说说这一活动中,林老师出示了一些卡片,这些卡片正面是单词,背面是笑脸或者是哭脸。她让左半边的学生只能看到单词,而右半边的学生只能看到笑脸

或者是哭脸,之后左边学生问Can I have some„?右边的学生根据看到的是笑脸还是哭脸回答Yes, of course.或者Sorry, you can't.在色子游戏中,老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纸制的色子,色子的六个面都写有单词,学生一边抛色子一边练习:Can I have some„? Yes, of course.Sorry, you can't.在改编歌谣活动中,林老师启发学生替换歌谣中的表示食物的单词,并让学生选出并填写这些单词。

请思考:这些练习活动怎么样?它们是否能达到复习、巩固所学语言的作用?为什么?

第四部分是运用环节。在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就呈现过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们努力得到教师准备好的万圣节礼物。经过前面的语言练习后,该到学生实现这个任务的时候了。教师啊,先让学生认读这些礼物,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两张画有礼物的卡片,同学们使用Can I have some„? 来找到相同的卡片,也就找到了自己的万圣节礼物。请思考: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否能使学生真实的运用语言?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设计这一环节呢?

第五部分是结束环节。林老师在结束课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作业:第一是听并跟读课文录音,练说歌谣;第二是完成活动用书中的练习1、2;第三是试着找找更多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请思考:你认为林老师设计的这些作业是否有层次?是否能达到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的作用?孩子们是否愿意在课下完成这些作业?为什么? 专题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讲(下)[本课介绍]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过了一节完整的课例。为使我们的讨论更能发现问题,而且根据这些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些课堂的片段。我们要与老师们一起观看13个片段。观看前我们会呈现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如何确立活动的教学目标? 第二,呈现新知的方式和顺序应如何? 第三,如何创设语境?

第四,如何合理安排课堂上的各个活动?

第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语言的实践量? 第六,如何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

第七,如何设置信息差,促成真实的交际? 第八,如何设计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活动? 同时在每一个或两个片段结束后,我们还会提一些细节的问题,请老师们结合这些问题,边看边思考。

[各片段介绍及思考题] [片段1、2]

我们首先看片段1。在这个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听录音,选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图片。请老师们想一想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在片段2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介绍课件中的物品,再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介绍,最后介绍一幅综合的大图。那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题:通过观看以上两个片段,我们思考应如何设定具体活动的教学目标? [片段3]

下面我们再接着看一个片段。在片段3中,教师先教单词monster, scary, stone animal, 再教句子We’re going to visit Ming Tombs.,最后听课文。请老师们边看边思考有关呈现的方式和顺序的问题。思考题:这个环节中,老师呈现新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如果不这样,还可以怎么样呢? [片段4]

为了激发学生练说语言的欲望,教师们往往会创设一些情境,如何创设有效的语言情境呢?好,我们再接着看一个片段: 思考题: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语言?你认为这些情境学生喜欢吗? [片段5、6、7]

下面我们将要看到的是一节课当中的几个片段。请老师关注片段5、6、7,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得是否合理?并关注每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在片段5中,教师在教室两侧的墙上贴出笑脸和哭脸,然后说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在片段6中,老师让学生看了一段动画片。看的过程中,教师静止画面,让学生猜测。教师问了什么?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老师们看录像。思考题:以上两个片段中,教师设计了哪些不同层面的练习活动?你认为有效吗?为什么?

我们再接着看这节课的另一个片段。在片段7中,教师让学生Design our own robot.,他先自己做了示范,然后让学习设计,之后展示。请老师们观看。思考题:你认为这个教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一些活动?那么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在真实的运用语言?他们的表现如何呢?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表现? [片段8、9]

请老师们对比看以下两个片段,同时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语言的实践量?

其中的一个我要讲述给大家。这位教师在练习Go straight on.的时候,教师呢,先分别让几名学生一个一个的到前排来,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然后呢,让两名学生到前排来,一个学生说指令,另一个学生做动作,这时候全班其他的学生呢,只是在那观看。

那么里呢一个呢,请看片断9的录像。思考题:对比以上两个活动,哪个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实际的量更充分?学生参与的面更广?为什么呢? [片段10]

好,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个活动的片段。请老师们思考如何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 英语教师在训练Turn left.Turn right.的时候,让学生们听指令做动作。教师先用英文说明规则This time I want everybody to do the actions.Please stand up.I say you do.OK? 学生们齐说OK.教师发指令Turn left.学生大声说Turn left.大家没有做动作。那么接下来教师又详细地解释:You must listen to me carefully.You do the actions.I say turn left.You just turn left.Don’t go straight on.OK? 学生齐说OK.那么接着教师再发指令Turn left.这次学生不但做了Turn left.还做了Go straight on.动作。教师无奈,只好放弃了英文,改用汉语做解释。

好,那么接下来教师自己发完指令,让学生做完动作之后,教师再让单个学生去发指令,其余的学生做动作。整个活动花费了五分钟的时间,用的都是听指令做动作的活动。思考题:学生为什么开始做动作的时候反复出错呢?这样的活动尽管全班学生都在参与,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深层兴趣呢?想一想这个活动应该怎么设计更好?

[片段11、12]

在观看接下来播放的片段11、12时,请老师们思考:如何在活动中设置信息差,促成真实的交际?

接下来我再介绍一个活动片段,片段11。为了使学生练习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这样的一个句型,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写有动词词组的小字条,让学生们一问一答,然后再在全班表演。比如说呢,学生A问What are you doing?学生B看着字条回答I'm listening to music.学生B再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A看看字条,然后回答I'm reading a book.思考题: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答练习,请老师们思考: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是否在真实的使用语言?

同样是问答练习,请看下面这个片段,片段12。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信封,信封中有四张写有词组的字条,学生把他们组成funny sentences.然后班上其他学生提问,本组学生回答。请老师们观看。

思考题:为什么学生会如此高兴呢?为什么学生都迫不急待的想询问,想知道答案呢?

[片段13]

好,最后我们再看一个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利用Tony在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做reporter来报道,并拓展first, then, after that, at last的内容。之后学生分组展示,最后又让学生完成Tony未写完的一封信。在观看时,请老师们关注如何设计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活动? 思考题:你认为这一活动怎么样呢?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否在真实的使用语言?而且是否在综合的运用语言? [课后作业]

专题一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上)

[讨论1:如何确立一个单元、一节课、或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继续参加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研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两位英语教学界的知名专家,一位是我们已经见过面的程晓堂教授。

程老师:大家好。主持人:一位是武汉市教科院的英语特级教师,英语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刘兆义老师。刘老师:Hello!主持人:好,欢迎两位老师的到来!我们看完了一节完整的课例,还看了几个有关课堂教学的片段。想必老师已经在网上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行间的讨论是必要的,那么专家的引领是更重要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着整体上如何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请专家为我们剖析案例,反思问题,解读原因,并且提供指导。

首先,我们讨论教学目标。请程老师谈谈如何确定一个单元或者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程老师:好,我们上一次谈过,教学设计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实际上这个大家都知道,大家写教案的时候,都会专门有一部分叫教学目标。那么如何确立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这个按说比较简单,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教材,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这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目标。虽然在学生用书里面可能不是要明确写出来,但是据我所知道的多数版本的教材的教师用书,都会对每个单元乃至于每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陈述。那么为什么老师们还是有困惑呢?一个就是老师们在理解这个教师用书描述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存在一些偏差。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去忽略教师用书本来的设计意图。有时候是无意的,有时候是有意的。比如说他认为教师用书设计的这个目标不一定符合他的需要。或者由于他本身对教材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这一个单元有五节课,那么原来的教师用书设计了一个程序,但是我们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调整,调整以后,他肯定要调整教学目标。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在教学目标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那么根据我的观点,如何来确立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觉得教学目标 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的描述,我们是五个维度的目标,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那么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应该说大家都清楚,但是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怎么样去体现这些目标,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老师在每一节课教案里面都要提出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有情感目标,还有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目标。有的老师是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么一个目标来描述的。那么,实际上我们发现,有些目标描述是过于的牵强,因为不是每节课都肯定有学习策略目标或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我们建议老师们在确立目标的时候,首先你要想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目标的描述,然后再结合你每一节课具体的内容。我觉得每一节课或者每个单元至少应该有语言知识目标,有语言技能目标,还有呢,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这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肯定也会有,但是他可能不要分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一个单元可能有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可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可能还有一些文化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会儿我们和刘老师再进一步的讨论,不一定是每个四十分钟的课上都会有这五个方面的目标。

另外,确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它的可行性。比如说我们一个单元有五节课,或者六节课,那么通过五节课、六节课来实现整个单元的目标。所以在每一节课要实现的目标要有侧重,要有层次。比如说有的老师在设计第一节课的时候,他就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词汇,掌握什么句型,那么这个目标确立的可能就有一些不是特别现实。为什么呢?因为掌握这些词汇,掌握这些语法点,是整个单元的目标,那么你在第一节课就掌握的话,你后面几节课好像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目标的时候,一个是要有哪些目标,这个要根据课标,根据教材,另外要根据这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是哪些目标。另外这些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层次,不同的课,不同的阶段,分别应该有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老师需要注意的。

主持人:好,感谢程老师对教学目标有一个非常详细的阐释。老师们肯定清楚了,我们从课标的角度,从每一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不同的阶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那么具体到某一个活动呢,怎么确定教学目标呢?请程老师来谈谈您的看法。程老师:我想实际这个活动是个泛指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具体到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它的教学目标。刚才讲了,就是一个单元的目标,一节课的目标,现在我们说一个活动的目标的话,实际上是越来越具体。就我个人的理解,一个活动的目标无外乎就是语言知识。那么语言知识无外乎就是词汇、语法、语音,包括一些语用 的,一些文化知识。另外就是技能,技能就是听、说、读、写,我想就是这四个方面的技能落实到一个具体活动上。我比较主张每一个活动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甚至是单一的一个目标。比如我这个活动是听,那就是听。当然有些活动是要结合一些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的,比如说有的教材里面有这么一个活动,就是listening and vocabulary,或者是speaking and listening,可能有两个目标,这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一个活动,要让学生一听起来就知道这个活动我要干什么。如果我们有其他老师在听课的话,我们老师一听课就知道这个活动是什么目的。那么具体到老师在设计一个活动的时候,到底把它目标定在什么呢?我想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它的原则就是你在设计一个活动或者在实施这个活动的时候呢,你要想这个活动我是要干什么,我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个就简单了。当然老师可能还要追着问到底是什么目的呢?我想无外乎就是这些大的五个方面目标中的这些具体的。比如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这个活动是要学生来学习单词的话,那就是能不能听懂?能不能说单词?能不能认读单词?能不能写出单词?那这就是这个每一个活动的具体目标。我想先简单的做这么一个介绍。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那么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请程老师帮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在昨天我们看到的片段1中,这位老师是让学生听录音,选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图片。那么程老师,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您认为它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呢? 程老师:这个案例我看了,实际上他的活动目标是比较清楚的。是显示了一些图片,他要放录音,老师给学生的指令是一边听录音一边circle,就是listen and circle,就是能够圈出所听到的那个图片。可能在教材上也应该有这么一个部分,如果没有的话,他在屏幕上打出来的话,是为了让学生都能看得见。那么听完以后,马上老师又问学生刚才听到的是哪一幅图。这个活动很简单,他的目标是听,学生如果能选对这个图就说明他听懂了,如果他选不对,就是没听懂。所以这个技能目标非常的清楚。那么如何来体现个目标呢?如何来检测学生是否是听懂了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图。而我们在实际听课中发现有些问题,就是老师也是为了听的目的,但是具体怎么实现听,可能不清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是让学生去选图,比如说让学生去说,个别活动还让学生去写。这个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比如说呢,我听懂了,但是我不会说出来,或者说我听懂了,我不会写下来,这个时候呢,你就很难明确的知道这个学生到底是不是听懂了。所以呢,像这个活动,首先目的呢,我觉得是清楚的,体现目标的形式呢,也还是比较清楚的。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管是一个单元的,一节课的,还是一个具体的活动的教学目标,我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考虑,那就是学生。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就请刘老师来谈谈您的看法。刘老师:老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思路,他就比较聚焦在那个What to teach,就是交给学生什么。也就是刚才程老师说的,可能我们很多老师就去关注教师参考书,或者教材上所提供的语言知识、词汇或者新的结构。那么由于过分的去关注要教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这样就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忽视了学生。而我们新课程里面呢,很重要一个理念,就是要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呢,从这点来看,我们应该在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pupil centered,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这样一种思想。因此呢,通常我在说设计目标的时候,你老师应该有个思路。第一个思路就是应该是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就应该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去考虑我的目标。可能教材上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那么我如何摆在学生的地位里面呢,我觉得这个是要考虑学生他以前的经验,他能够了解什么,他知道什么。比如说我们看的这个案例里面,有一个课,谈到那个Halloween,那个万圣节,那么学生对万圣节了解多少你应该有一个估计。就是一个我们通常把它叫know about,我要了解学生。一个语言知识点,那么我要了解学生他原有的知识和原有的经验,甚至包括一个单词的发音,如果这个单词的发音里面有一个因素是我们汉语里面有的,那么他就有已有经验。如果我们汉语里面没有的,那就可能是我这个目标里面要特别关注的一个东西。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考虑我们教材和我们教参所提供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就是要站在课标的角度的话,还是要从学生发展的问题考虑,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是怎么检验,是我把它交给他吗?还是学生通过我的教学能够干什么?所以是be able to,就是我们通常说的can do。所以我看到好多小学老师的教案,有的这堂课培养学生的听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比较宽泛的、比较空的目标,是小学教学里面特别要注意避免的。所以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刚才程老师也讲到了,每个具体的活动、每个单元和每个课,它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晰的目标,就是can do。比如说他通过听能够判断,通过选择去判断,去找到什么事物,通过听以后他能够涂上什么颜色,这个就非常具体了,所以说便于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去落实。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老师设定的目标,不考虑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心中目标很清楚,结果学生做了这个活动或者学生上完这个课以后,学生还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成就,他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也是我们教学中老师比较容易犯的问题。所以我想,又通常说,教学设定目标应该有三个思路,我们叫三个P。第一个就是Put yourself at the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就是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来考虑问题,要考虑学生对这知道什么,学生对这有什么疑问,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分析,学生通过我的活动和通过我的教学以后他能够达到什么。我这里并不是说,要教给学生们不重要,但是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考虑到学生,这样就是站在学生的地位去思考。第二个呢,我们叫做Put th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earning process,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这就是让学生学习以后,非常明确我学到什么,我能够做什么,我会干什么。那么第三个就应该是我们把它叫Put the emphasis on students’ practice.应该注意把学生的实践摆在我教学的最核心的地位。所以程老师刚才谈到一些目标,但我们现在谈整体上考虑教学设计,虽然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还有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单元的目标、课堂的目标和每个过程的目标。实际上我认为呢,还有很重要的,小学的教育里面还要注意整体目标。就是你学校三年级、四年级开始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有个整体目标,因此你设定你的教学目标,又要围绕你的整体目标。比如这一段时间你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听的习惯,那你每个单元的目标和教学环境的目标也要去为实现这个整体的目标去服务。所以我们应该在目标上要区分一个整体目标,一个阶段性目标,一个单元目标,一个课的目标和一个活动的目标。但是任何目标都要考虑到学生,学生是上帝。这一点就是我提供给老师们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目标中作为一种参考。

[讨论2:如何确立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老师!确实,我们的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刘老师刚才的阐释,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确实要考虑学生的各种情况。那么刚才刘老师提到了一点,我们在确定目标的时候呢,老师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关注语言知识目标的设定,而忽视了用语言知识去做事情的这种能力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请程老师来谈谈您是不是也这样的认为呢?

程老师:刚才刘老师谈到,我们现在英语课程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情,当然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清楚了。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需要区分一下,一个是刚才刘老师提到的,我听,听了能做什么,另外就是我读,读了做什么。这种能力,是在吸收语言的情况下去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这叫“能做”,这个概念大家估计比较好理解。现在可能不太好把握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或者是用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这个概念。有的老师还跟我们讲,说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讲是不是太难了?其实这个不难。为什么呢?我们讲的这种语用能力啊,并不完全是语用学里面讲的那些非常高深的,那些非常复杂的,那些语用能力,我们讲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我举个例子就可能清楚了,比如我们小学、初中、高中要学各种各样的语法项目,其中一个是这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容词最高级,这是一种知识,包括这是一种知识目标,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知识目标与这个能力目标或者技能目标结合起来呢?其实很简单,学生能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来描述事物的共同点或者事物的区别,这就把语言知识目标和语言能力目标结合起来了,就把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就能实现了。所以我们课标里面在描述语法知识目标的时候,大家仔细看这个措词,不像过去简单说要掌握一般过去时,要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而是要能够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描述事物的共同点,或者是,能用适当的时态来描述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些事情,或者是描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情感态度,等等。这样就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这种语用能力。但是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有些一线老师,包括有些教研员呢,谈到这个语用呢,就觉得这是个很深奥的一个概念,觉得很复杂,很难懂,往往产生畏惧的心理,也不敢大胆的用这样的术语,那么实际教学中也总是觉得这个语用能力是高不可攀。所以,我希望大家对这个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讨论3: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有关这个问题呢,我们还会在下面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这个环节当中,进行深入的讨论。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啊,我们就要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了。那么程老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您看怎么样的一种安排更合理一些呢? 程老师:在上一次课里我提到过,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没有固定的程序,也没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顺序。但是这里面有没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供借鉴呢?我觉得还是有的。你比如说首先,如果是设计一节课的话,你先考虑这节课从语言学习规律讲的话,学生首先他应该是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要体验、感受、理解这些语言现象,我们把这些作为一种输入,我们讲的是英语的语言输入,然后是输出。所以你要考虑到输入和输出的这个关系,因为一般来讲呢,输出是要建立在输入的基础之上的。另外就是一个语言操练安排问题。那么根据我刚才这种观点的话,首先我们学生应该是有语言输入,在体验理解语言的基础之上,他对语言大致有一个感受之后,你再去操练其中的语言现象,这也是一个先后顺序问题。那如果我们把这个倒过来做的话,它的合理性我们就可能需要研究了。当然有的老师可能说,我倒过来做也可以啊,因为我先教词汇,先教句型,然后呢,学生就有基础了,我再来学习课文,学对话呢,就可以容易学一些。这也是一种思路,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总体来讲的话,根据我们语言学习普通规律的话,应该是先有输入,再有输出,这是一个教学程序的问题。

另外就是我们课堂教学各个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上一次课也讲过,就是说前面的活动是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或者做准备,这是一种顺序。另外,后面的活动对前面的活动应该是个提高、巩固,这也是个顺序。如果按照我们一般的教育规律的话,应该是循序渐进。什么叫循序渐进呢?就是先是简单的,再是复杂的;先是容易的,再是难的。你比如说,在有一套教材里面,它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最初一个活动,一个听的活动很简单,他是怎么设计呢?他就让学生听,让学生说出这个录音里面有几个人在说话。当时我把这个活动给我的研究生看的时候,我的研究生觉得这个活动这么简单,但是实际上呢,这是我的学生他们理解上的误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听的角度,首先听,是听懂这个话里面有几个人,然后才是听懂他在说什么。所以这种技能是需要的。所以这就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这么一个程序。另外就是考虑对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这么一个关系。一般情况下,还是先要学习一些语言知识,培养一些语言技能,然后才能用语言。我们现在的课标里,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那么任务型教学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在用的过程中来学语言。那么有的老师就有问题,说我还没有学,我怎么能够用呢?那么这个应该说也是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实际上,即便是任务型语言教学里面,学和用的关系基本上可以是同时,但是也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比方说在任务型教学前面的环节里面,虽然也要用语言,但是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或者是一种不是很完善的语言现象。那么到后面,这个任务的后面阶段,用语言的时候,可能就用得更加复杂的语言,用的程度也可能好一些。所以我讲这个教学设计,应该遵循的规律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语言的操练和语言运用的这种关系,另外就是活动之间的顺序和难易度的关系。我想这几条应该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主持人:好,谢谢程老师!那么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案例来看一看。我们刚才放过的一节完整的课,这节课整体的安排,请刘老师谈谈合适不合适?

刘老师:从整个课来看,我经常说六个字,叫有理、有序、有效。所谓有理的话,就是整个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程序是合理,那么就是他涉及到我们前面介绍的,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你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目的,然后你的整个教学的目标设定是否恰当。另外一个道理呢,就是从教学的一些基本的认识事物的一些规律来看,你是不是符合一些理论,一些道理。刚才程老师讲到的,他总是要学习语言,他总是首先要感受语言,那么有了这个语言感受以后才谈得上我去理解它,再进而去学习它。第二个呢,就是你在整个教学的那个过程中,是以你老师的一种灌输式或者讲解式的教学,还是通过启发让学生在活动之中,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之中去学习,就是符合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看这个过程是否合理,就看这个道理了。那么从刚才那个课来看呢,应该来说基本是合理的。

第二个就是叫有序。所谓有序呢,他就是说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刚才程老师也讲到了 from easy to less easy,从易到难,从吸收然后到学习,然后到应用。所以这个通常我们叫PPP。首先是presentation for understanding,他首先呈现,也就是感受的过程,他是要理解它,肯定首先摆在第一位是理解。然后是practice,你肯定要操练,那你肯定要带着我们孩子们去练习啊,去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第三个就是production,才谈得上应用。那么我们回忆刚才那节课,这个老师的基本的程序是合理的,就体现在他前面有个热身,然后后面有个呈现,紧接着后面有操练,然后后面有一些拓展性的一些活动,所以他基本上是应该合理。

在看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否合理,还有两个因素,一个叫safety,一个叫time。所谓safety就是安全,也就是说你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内容,你组织的学生活动也好,你组织的操练也好,你要求学生做的事也好,要求学生学的内容也好,那么学生他能不能吸收?能否接收?也就是我们过去的教学叫对学生一种量力性的原则。再一个安全来看呢,就是说你给学生提出一些挑战性的东西,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所以这点应该是课堂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发觉小学有些老师设计的活动非常复杂,角色很多,结果呢,学生搞得稀里糊涂,我们听课的人也搞得稀里糊涂,不知道把这个活动要干什么。

第二个就是time。从时间的控制上,我统计了一下这个老师的这节课的时间,应该也是比较合理的。他的前面热身大概用了三分钟,他的热身主要就是用那个magic bag。然后就开始呈现了,就是这堂课的教学,她首先就是一个background,就是问学生十月份有什么节日?学生说了万圣节,然后老师教万圣节的读音,然后呈现,然后提出万圣节的一个理解的,马上要看的,要听的那个内容,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万圣节说什么?然后Tom在万圣节得到什么?这个大概用了四分钟。然后整个后面的呢,还让学生操练上面花了大部分时间。所以从时间上和他的这个整个的安排上呢,也还显得合理。

但是具体到整个教学环节里面有些细微部分呢,我觉得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说呈现以后,学生就应该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我刚才说presentation for understanding,她呈现了四幅图,然后让学生听,那这个就是一个观念方面的问题。老师听完了以后就把它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她就是念Can I have„? 念了以后,就是再念一个后面一个结构,把整个完整听的材料,我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她就把它割裂开来了。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教学步骤,应该是呈现理解的过程, 刚才我前面谈到的目标设定,应该有学生的已有经验,那你要学生听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去看连环画。她 教学里面没有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会看连环画,这是他已有的经验,也就是他本身具备的这种能力,那么为什么要让学生看连环画?他看连环画,这就为他听树立一个基础,他就可以预测predict,他就可以猜测:这听的什么东西啊?这个人怎么打扮的像一个鬼一样呢?太太拿给他的是个什么东西啊?然后他为什么在图上打抖啊?等等啊,学生带着这种预测,拿给他的是糖啊,还是巧克力啊,还是什么钱啊?他就会有一个猜测,这样他在听的时候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就叫体验学习。程老师:对,这个地方我插一下,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这种做法。你刚才讲了,就是他让学生听故事,实际上很简单的故事,就是万圣节,这个小孩到一个家里来要糖果。那么这是个简单的故事,我也有同感,我觉得如果是呈现这个故事的话,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故事本身里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让他理解这个故事的含义,之后才可以去学其中的一些重点语言现象,包括词和句型。但是,我们很多老师都会只关注原来想象的语言知识目标,或者是词汇目标。然后听完以后,不管这个故事的背景等等,就直接让学生去说,我能不能也要点糖果。然后后面又去念那些词汇,有一个词汇是Of course,还有Come in。但是这种现象很普遍,而不是说林老师一个人的问题。实际上,而且我们也在和很多老师交流的时候呢,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也觉得,我这是把课文教学和词汇教学、语法结合起来了。比方说我通过课文来教一个词汇、语法,这是一种思路,有一定道理的成分。但是我们讲,可能还得尝试更多的方法。刚才刘老师讲了,你既然是听故事、讲故事的话,那就是先围绕故事来学习,然后才是具体的内容。

刘老师: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就是老师问了两个问题,我想那个应该是四年级的小孩吧,那你这个任务实际上可以设计的小一些,问穿着巫婆的服装的那个人是谁?他听力里面不就是有Whoops!,最后有个Tom,实际上孩子们听出来是Tom就够了,然后他给他什么东西如sweets这样的任务,就比那个比较宽的任务,什么万圣节说什么啊,什么Tom万圣节得到什么啊,我觉得就能够更贴近(学生)听的内容。主持人:其实就像刚才程老实说到的,放一段录音,然后让孩子们就先说这个录音当中有几个人?那么这是从最简单的问题设计

刘老师:来验证一下这个人是谁,那个人是谁,这样就比较具体。所以我说,她设计的时候实际上跟我们教阅读一样,有设计这个听力的教学过程里面的听力活动。要before listening,听前学生干什么;while listening,听的时候学生干什么;然后就是post listening或者after listening,听以后干什么。就是这样任务的指令应该是比较清晰,就使得整个教学的环节,程序设计得更为合理一些。

[讨论4:如何设计导入环节?]

主持人:一堂课是从导入开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结合刚才看过的第一节完整的课例,这位老师的导入是否合适?请程老师来谈一下您的看法。

程老师:如果是导入的话,我个人主张,要有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导入要和后面的内容相关,第二个就是导入要尽可能的直截了当。过去我们的教学不太重视导入,老师上课就是开门见山的讲课文的内容,结果觉得这个导入得不是特别好。现在大家都比较强调导入,但是我也发现很多导入过于烦琐。我举个例子,有个老师为了教square metres,就是平方米,这个当然这不是个小学老师,这是个初中老师。他为了引入square这个词,他先弄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不是有Tian’anmen Square吗,他把这个广场弄出来,然后又搞了好几个环节,最后终于弄出square metres。学生听了半天,不知道这个广场和这个square metre有什么关系,他就比较烦琐了。所以我主张简单一些。如果这个老师,林老师她要导入万圣节的话,我觉得可以,如果不算前面几个环节的话,直截了当的,比如说让同学说一说你知道的西方的各种各样的节日,那么十月份节日呢,这样有的学生知道,有的学生不知道,这样就进入了这个题目了。这是一个建议。

主持人:好,谢谢。那么我们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看到的导入形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但多数有一些唱歌啊,还有一些说歌谣啊,还有一些做TPR这种活动。那么刘老师您看,在导入这个环节当中,是不是一定要用唱歌啊,说歌谣啊,或者说做TPR这种活动来进行导入? 刘老师:就小学英语教学里面,老师们比较多的采用热身活动,就采用了一些chants,songs和TPR,这个应该说,还是比较符合我们小学生的那种生理特点,以及他的那种心理特点,他们对这种活动比较感兴趣。因为作为热身,英文就是一个preparation,就是为了一个准备,所以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有的老师在热身过程中,他比较,怎么说呢,就是小学老师啊,他好像带着一种热情,或者一种情绪化,很看中这个热身,但是他却忽略了就是刚才程老师说的,这个热身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刘翔在跨栏之前他的准备活动一定是为了跨栏准备。而我们现在课堂上有的就叫热身过度,一个时间把握不住,时间花的很长;第二个呢,和后面的教学无关。所以从这个热身来看呢,我经常说,有三个方面要注意:一个是arouse,就是要能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激发学生的那种学习的热情。那么导入用歌曲这样一些活动,比较能够容易激起学生这种兴趣,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是很好的。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导入都要用这种活动呢?我看不一定。比如说你看一篇故事啊,看一个flash啊,让学生感受啊,这都是很好的导入形式。第二个呢,我叫advertise,就是一种做广告,就是叫call attention to。你的导入活动一定要把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转到我下面要学的东西上面去,这样使导入就起到一个能够承接我后面的教学内容的一个作用,就为后面的学习真正做一个准备。那么第三个呢,就是advance,advance就是cause to move forward,就是使我后面的教学可以往后继续推进。如果前面所做的活动和后面的活动完全无关,因此就不能起到推动后面的教学的这样一种活动。

因此我想,一个,导入要注意控制时间;第二个,导入一定要激发情感,能够引发学生对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关注,引起他们的关注;同时能够有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进行。

[讨论5: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是从局部到整体,还是从整体到局部?] 主持人:好。那么导入之后,我们就要自然地过渡到呈现环节了。我们在看到的这些课例当中,还有包括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看到的很多的课当中呢,无外乎有两种呈现的方式。在看到的片段当中,这个教师是这样呈现的:她先是教一些单词像monster, scary, stone animal这些生词,然后再教句子We’re going to visit Ming Tombs.最后过渡到听课文录音。那么还有,我们看那个完整的那节课当中,林老师在进行呈现的过程中,他可能方式跟我们刚才说的这个片段当中的是不一样的。那么,程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呈现方式的?

程老师:刚才修老师讲的,实际上是有的老师,他在呈现故事啊或者课文之前先要教单词。用有的老师的话讲就是要解决词汇障碍。那么林老师她是先在这个课文之前呢,先做一个相当于一个小的任务,那么这个任务的目的也是使学生适应后面学习。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可取。但是从我个人的偏向来讲的话,我觉得还是要做一些准备性的活动,一个是话题性的准备,另外就是这个背景知识的准备,再就是一些,比如刘老师讲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的准备。不一定要先把单词和句型单独的拿出来去讲。主持人:好。其实刚才两位老师都已经谈过有关这方面问题。那么课堂当中多数是采用,比如说先解决词汇啊,然后过渡到句型啊,最后再到听课文,这样一种方式。请程老师来给我们具体的解释一下,是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好呢?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更科学呢?

程老师:是的,现在确实有两种,除了课文的方式,就是刚才修杰老师讲的,有一些老师是从局部到整体,有的老师是从整体到局部。因为从局部到整体这种方式,大家比较熟悉,很多老师也做的比较得手。但是呢,实际上从我们的观点讲,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是一种思路。而且呢,我个人还更倾向于这种思路。为什么呢?因为我前面也讲过,学习语言首先要接触、感受、理解语言,而这个接触、理解、感受,肯定是整体接受,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去接受那些单独的一些现象。所以我主张,就是这个整体到局部。整体到局部还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他在相对真实完整的语境下,学习语言的时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果你从一个完整的语篇中把某些词或者句型拿出来单独去念的话,学生可能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有的虽然懂得这个意思,他可能再继续问,我为什么学这句话?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用?他可能会有些疑问。当然孩子们可能课堂上不一定问老师这些问题,但是从认知的角度的话,他心理我估计是应该有这种困惑的。所以,现在好几套教材都尝试使用从整体到局部这种思路。比方说教材前面是故事,然后集中重点学习故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语言现象。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时候,他会把这个顺序倒回来。我建议大家两种方式都尝试,看看哪种方式更合适。

主持人:好,那么刘老师,您怎么认为呢?

刘老师:我也同意程老师这个意见。我们老师一定要有一个观念,就是语言它一定是在一个情境和在一个完整的一个有上下内容的这种呈现。因为我们小学英语,有些你说是局部还是整体?比如选几个颜色的名称,他可能重点就是掌握这几个词汇,那么你说它是局部还是整体呢?关键在于我们老师的教学里面对待局部和整体的态度,就是即使局部就一个红色的单词,它也应该努力创设在一种情境之中,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言,通过老师的一种手势让学生能学习这个red,而不是孤立的教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red,r-e-d,red。甚至有的老师还用拼音标啊,这种就是割裂了一个情境来教一个局部。那么同时呢,从局部到整体来看,有时候也要有一个根据实际情况,就是根据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来处理。比如说Halloween这一课,对Halloween,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个词,这个整体也就没法呈现,所以他必须首先要解决Halloween,也就是程老师说的,要为后面的做准备。因此也就是有些很关键的词汇,他可能也会在课文的呈现或者听力材料呈现中出现。但是我们小学老师现在存在的偏差是什么呢,就是把所有材料里学生不知道的都要教了以后,再来让学生接触到一个整体,或者一个故事啊,或者一个听力材料。按照那个思维和信息之间的关系来看,就是没有信息,学生是没有思维的。如果给学生提供过于充分的信息,也就谈不上思维了。所以有时候还要让学生在一种信息之中去发现这种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无疑则思不启”,让学生有problem,他才有思维,局部和整体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讨论6: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主持人:谢谢刘老师!我们在课堂当中确实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那么刚才刘老师已经提到过,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尽量通过创设情境来去学习语言、感受语言。那么下面我们就过渡到如何去设计一个情境?很多老师都非常善于利用课件来创设情境。我们看几个QQ的小图标:比如说Happy,还有一个是hungry,还有一个是angry,有一个是周星驰流泪的这样一个小Flash的动画。通过这样的一些小的动画,让学生自然的去体会She is happy或者是He is angry等等。刘老师,您认为这种情境创设得如何呢?

刘老师:通过一些直观的照片,或一种直观的Flash,或者用一些小的图标,让学生来掌握和理解词汇,这个应该是我们小学英语比较通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学生在这种理解的过程中,他存在一个理解的障碍,他就有时候要通过一些情境的,手势的,一种表情的方面来理解。但是我们老师还有些方面要注意,就是你采用的这样一些图标和采用的一些照片这些东西,一定要恰当。你比如说那个周星驰流泪,他是高兴的流泪,还是悲伤的流泪,还是激动的流泪,这是光一个照片可能很难以反应的。但是可以让学生去猜测,这就给学生一种思路了,你看周星驰他在流泪,他是高兴?还是饿的流泪?还是什么流泪?这实际上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这就实际上变成一种真实交际了。就学生看到这个提供的照片信息,他用他学过的词汇去猜测,然后老师给他提供整个一个片段,他得了奖,流泪了,Happy。我想如果老师能够上到这种境界,那这种效果就会更好。

主持人:那么我们再结合一个案例。在第一节完整的课当中,我们看到那位老师是用了一个magic bag这样的游戏来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这个情境过程当中去练习语言。那么,程老师,您认为这样的语言情境究竟是否能激发孩子们的练习的欲望呢? 程老师:我觉得,课堂上操练一些句型时,可以搞一些游戏,做一些甚至是一些比赛。但是我觉得这个课,她要练句型Can I have some„? 实际上是一种请求,那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真实的一些情境,让学生自己来问我能不能得到一个什么东西。那个完整的课例里,应该是那个老师她扔一个dice,就是色子,就是咱们打麻将用的那个色子。她做了一个很大的,往地上一扔,那个色子上写了有一些数字,应该是一些词汇,然后呢,比如说这个色子掉到地上以后,哪一面朝上,那上面写的词正好是学生问的词,如果是学生正好问Can I have an apple?正好上面写的是apple,老师就说Yes, you can.这个确实是一个游戏,能够激发一些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是可以考虑,特别是低年级的时候恐怕更有用一些。

[讨论7:如何设计练习环节?]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该看有关的练习环节如何去设计?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练习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片段6当中,当学生看这段动画片时,其中有一个白雪公主马上就要做下一个动作的时候,这个老师嘎然而止,问学生What will she do? 然后呢, 纷纷让学生去回答:She will „ 程老师,您看这个环节设计得如何呢? 程老师:应该说这个环节设计是很好的。就是说我们英语教育强调一个在听和阅读的教育中经常要学生去预测下面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看录像,然后静止画面,让学生预测下面的主人公要说什么话,或者要做什么事情。昨天我在看这段录像的时候我觉得这些学生还是有一种很好的反应,因为什么呢?这才是学生真正去根据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去做真实的预测。所以每个孩子说的话不一样,而且大家的积极性比较高。这个就是我们讲的,课堂上怎么能够创造这种真正交流或者真正交际的机会呢?其实不难。虽然这个也不是真正的交际,因为毕竟是个游戏,是一个猜测,但是至少它给学生一个机会来说他想说的,来做他想做的事。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环节设计是比较有效的,我觉得很简单很明了,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主持人:好,下面我们对比地来看两个案例,一会儿请刘老师来给我们做一下分析。一个是,我讲述过的一个片段当中,这个老师训练学生学习go straight on这样的语言,那么教师让两名学生先上台来,一个学生说指令,另一个学生做动作,这时候全班其他的学生在看,只是在看。还有一个是在片段9当中,老师带着学生去说一首歌谣,那么说完了之后呢,让学生分小组去改编这个歌谣,最后展示一下各个小组改编的结果。对比这样两个案例,刘老师您认为哪个案例学生练习的量更充分?哪个学生参与的面更广一些呢?

刘老师:这就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要面向大多数,就是任何一个活动进行的时候你都要考虑我班上所有的同学。现在我们在看一些课,或者是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有的老师面对一个同学交流的时候,就走到那个同学的面前,甚至把耳朵贴在那个学生说话的嘴巴上,他只关注他提问和这个学生回答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他同学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说老师适当的和学生之间有一种距离感,就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你站在一个距离的话,应该用你的眼光的余角,能够观察到班上所有的学生。所以刚才那个活动,如果是让一个同学上去,老师发出指令,然后让学生做动作,从这一点来看是我们课标的要求,就是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动作。但是当要一个同学做这个事的时候,一定要给其他同学以任务,其他同学应该有什么任务呢,或者是跟着老师再说一遍go straight on,至少有一个任务。所以比较下来,后来一个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就比较注意全班同学都能够活动到。那为什么要采用小组形式呢?而不采用老师就对某两个同学的活动呢?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个活动的机会。我们说就是让全体同学走出微弱的进一步,就是向前走微弱的一步要比某一个同学走到金字塔更有意义。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刘老师!那么程老师,您看在练习环节的设计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程老师:因为我们现在谈到的是具体的问题了,就是刚才刘老师谈到的,涉及到具体的活动,主要是具体活动的可操作性,具体活动的实效性,以及具体活动的目的性是不是很清楚,还有彼此的衔接。在后面的专题我们还要谈到活动的实效性,所以我们今天先不展开了。主持人:好,非常感谢程老师和刘老师与我们小学英语老师探讨有关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我们详尽的指导。同时感谢各位老师收看这节课的研讨,谢谢!专题一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讲(下)[讨论8:如何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

主持人: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我们继续请程老师和刘老师为我们分析案例,然后去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设计的活动要便于在课堂上实施。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们放过的片段当中,我已经讲述过,这位老师让学生去做Turn left.这样的一个动作。那么老师用长段的英文去解释,发指令,孩子们听完之后呢,仅仅的跟着老师follow了Turn left.而没有做动作。那么接下来老师继续用英文解释,那么这次孩子们似乎听懂了,这时候孩子们做了Turn left.的动作,但是同时也做了Go straight on.的动作。那么反复两次这样的出错,程老师,您认为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为什么会出错?那么我们从这个活动能发现什么样的一些问题?

程老师:我自己觉得这个活动的问题主要是指令不清楚。也就是我们现在上课的老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向学生发出指令。第一是老师实际做动作学生跟着做,另外老师说英文指令,第三就是老师说中文指令,那么这两者是不一样的。有些指令,比如说Turn left.Turn right.这种本来就是相当于练听力的这种指令。还有一种指令就是课堂活动本身的一些指令,比方这个老师他讲了说 You must listen to me carefully.If I say turn left.You just turn left.Do not to go straight on.You do the actions.OK? 实际上这些指令呢,根据我的判断,学生为什么出错?就是指令不清楚,学生并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干什么,所以学生就反复出错了。这个指令问题,在课堂上我也发现很多情况,有的老师自己说的很清楚,学生没懂,或者是老师自身指令本身就很不清楚,要么就是没有逻辑,要么就是说的不清楚。

主持人:好,确实,我们活动的指令要非常的清楚,这样孩子才能好实施这样的一个活动。那么在第一节课当中还有这样的一个活动,是Get the Halloween presents.老师在做这个活动之前做了一个示范,然后让孩子们之间互相问Can I have some bread? 那么学生来去相互的回答Sorry, you can’t.或者是Yes, you can.这样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刘老师您看这样的设计是否合适?那么,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操作起来是否可行?

刘老师:在这个活动设计的时候呢,我们老师就一定要,就是刚才程老师讲的,也就是你的指令instructions一定要很清晰。因此这个活动,如果是老师手上拿着一个东西进行示范的时候,他应该最好是有一个同学,因为你要形成最后是学生双向之间的一个pair work。如果老师仅仅一个人示范,你记住这个时候,角色要很清楚。当我们在看到很多外教做这种示范的时候,他一下站这边,然后又站到那边,做另外一个脸儿,这样就使两个之间的交互活动很清楚。比如我手上有这个东西,然后对方问我Can I have some„? 我一看我上面有Yes.Of course.我就可以给你,如果我的图片上没有,我就不能给你。所以,应该说这个活动老师的设计呢,他是考虑到让学生有一种双向的交流。但是如果这种双向的交流的一个指令不清楚,或者你这个设计的整个不能够形成一种交流,学生实际上还是在一种简单的模仿。

程老师:我倒是还有一个建议,可能更有意思一些。比如说,让每个小组自己设计一些食品,比方说你最喜欢的或者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其他同学再来这个组问,你们有没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有没有?这样他就更有挑战性,更有意思了,那么就是说不是老师事先给他规定的有还是没有。

主持人:还有一点,我注意到,我们学生在去寻找万圣节礼物的时候,孩子们是下座位来去做的这个活动。我们看到录像当中,确实这个教室有这样的空间,但实际上我们的课堂上五、六十人的大班,是不是有这样的空间呢?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你学生的人数,以及你教室空间的情况。

刘老师:而且老师设计活动呢,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比如说扔色子,往地上扔,还是往桌上扔?很细节,往地上扔的话课堂的整个秩序就会乱。所以你不如色子做小一点,往桌上扔,这样小孩们在一个group里面,他形成一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很有趣味。当然我们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传篮球,这都是不合适课堂操作的游戏。[讨论9:如何设计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

主持人:在我们看到的片段当中,有一位老师在练习Go straight on.这个活动的时候呢,他先是分别的让几个同学上来,老师发指令,学生去做动作,接下来又让两个学生上来,一个学生发指令,另一个学生去做动作,那么其他全班的同学在这观看。那么这样的一个活动在学生全体参与的这方面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请刘老师就这个方面来谈一谈。

刘老师:这个实际上前面我们已经反复强调了这个,就是一个活动的一个可操作性和一个面向大多数的问题。如果教师的示范活动,叫一个同学做的示范活动是起到示范作用,而为全班的其他同学继续做后面的类似的活动做准备的话,这是非常好的。如果整节课都是老师和一个学生之间单向的活动,那就是不好的。从这个老师整个的案例来看,他首先是让几个同学走上去,实际上他就强化Go straight on.这个指令,那么然后让同学去发这个指令,那也就是他提出新的要求了,学生不光能够听懂指令,而且能够跟自己去发出这个指令。但是用什么更好的方式让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呢?那就判断这个同学做的动作对不对,如果孤立的一个指令,那这个活动就没有什么很大意义了。

程老师:是这样的。你比如说我们看录像里面,这些同学他在前面说指令,另外一个同学去做,其他同学观看。那观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啊。但是这种效果是不是那么好呢?就可以打一个问号了。那么其实还有一个片段,片段9,就是这个老师让学生重新编歌谣,老师先做一个示范,然后学生小组之间来编歌谣。这个时候,就像刚刚你所讲的,我先做一个主要活动,后续的学生来自己做,这样实际上他这个参与面就广得多。在录像里面看得很清楚,学生四个人一组或者五个人,自己在那编歌谣,等于是每个人都参与了。所以这种形式,恐怕学生参与度要高一些。

[讨论10:如何使活动激发学生的深层兴趣?]

主持人:好,确实是,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到能让更多的学生去参与,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谈到活动当中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昨天看到的一个片段当中的后半截,教师在训练Turn left.Turn right.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听指令做动作的一些活动,刚才我们已经做了介绍,在这就不再赘述这个过程。那么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呢是比较热闹,全班同学都在参与。但是实际上我们细看一看,这个活动设计的是否合适呢?请程老师来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程老师:这个活动我看了,就是应该是比较简单的,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实际上,我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特别强调用TPR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减少学生语言产出的负担,直接听指令做动作。但是作为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的话,你简单的让他Turn left.Turn right.可能有点机械,或者至少挑战性不够。如果四年级的话你可以给一些难度高一点的指令,或者略为复杂的指令。

刘老师:对,可能这个四年级的教学要求,他就是要学生能够听懂指令做动作。但是你不一定非要老师发指令,学生都要按指令做。你实际上也可以用一种FLASH的理解,看一个图形,有一个指令,然后看那个图形,转对了,还是转错了。这实际上对学生是一种判断,也是一种对那个指令的一种判断,看那个执行人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所以还有一种指令的方式,不一定是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去发指令。像我以前教学也试过,你就远离学生,或者用一个另外的录音的声音给学生发出指令,这样叫学生可以熟悉各种不同的声音,避免我们小学课堂上老是老师的一个声音。就让学生能够去体验到更多的环境下,更多的情境下的这样一些动作。还有一个听指令以后要学生画箭头。所以他这个实际上这个方式是非常多的,不一定就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主持人:还可以这样设计,比如说,我们可以让一个学生上来蒙上眼睛,藏起一个班里的某一件东西,可以是我们学生的某一个用品,书啊、铅笔啊,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藏到某一个位置,然后通过发指令,让这个学生找到这个东西。那么这样的一个方式,也是我们可以让全班的更多同学来参与进来的方式,您看是吗? 刘老师:对。

程老师:但是这个活动的话,因为在教室里面你要Turn left.Turn right.它实际上这个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刚才也在听这个问题,他到底摆在什么地方,因为教室它肯定是座椅板凳很整齐的,前面讲台可能有一点点空间,那么左转、右转能转到什么地方去?

主持人:对,也有局限。

程老师:这就是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

刘老师:对,还要注意课堂安全,小孩转的时候摔跤了,那也是不允许的。主持人:对,尤其是孩子蒙上眼睛的时候。

我们还在前面的片断7当中,看到教师让学生去Design their own robots.这个活动当中教师先给孩子们做一个示范,他自己画一个想象当中的机器人,然后写下来He will fly.He will talk.等等之类的语言的描述,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做,自己设计一个自己想象当中的机器人。那么这样的活动是否能够激起孩子们这种深层的兴趣呢?

刘老师: 这种活动的出发点非常好,因为他能够激发学生一种创造精神,就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做。你看我到美国一个小学看到小学校上一个标语啊,他就是observe, 然后是explore, discover, imagine, 也就是说他小孩首先是观察,然后去探究,然后发现。她很强调小孩的想象力,叫小孩去画一个自己的机器人,他有很大的一种想象空间,然后小孩画过这个以后,然后进一步随着语言的深入,他能够用语言把他这个robot介绍出来,或者描述出来。如果他是学的那个人体的器官,什么大眼睛啊,高鼻子啊,小嘴巴啊,那么他也起到一个作用。然后学颜色的时候,他如果这个robot,他可以说它什么颜色啊,穿什么衣服啊。那么激发这种学生想象的活动呢,应该说在我们小学课堂上现在采用还是比较多,很多老师都发挥了很好的一种创造力,给学生设计这种活动。但是要注意一条,就是这个活动一定要最终落实到和学生用语言的表达结合起来。因为用图形表达是一种方式,还要有一种语言的表达,哪怕标注几个单词,看图片给那个图片写一个说明,哪怕标一个单词说My robot.主持人:是,其实这个案例当中,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好,就是这个老师在做示范之前,发给每个孩子的让他自己画的一个小纸卡上面,提示了一些语言,比如说fly 这样的词,比如说 He will„ She will„等等这样的一些语句,这样的一些提示,是不是就能够像您说的那样,能够帮助他去回忆起来学生需要使用的语言。刘老师:这就是对大班教学,一种是control,一个是less control,一个是free。就是教学中有个控制,一个是给学生一种思维空间,但是还是控制在我一定的目标范围内,另外一种完全让学生自由的一种思维。应该从大班教学,特别一个班上有40多个人、50多个人,那这个时候老师的设计活动应该还是有所控制。所以在老师给他的那个纸片上给他一些fly,给他一些work,或者是listen这样一些词,对学生的想象他有一定的目标要求,这个也是不同层次地给学生一种思维的空间。[讨论11:如何设计含有“信息差”的活动,促成真实的交际?]

主持人:好,我们再回顾一个片段,在昨天放过的片段12中,这位老师与学生做的一个Funny sentences这样的一个活动。刘老师,您看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的惊呼声啊笑声啊此起彼伏。那么这样的活动,您是怎么看待的? 刘老师:这样的活动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它有意思为什么呢?就是他给四个孩子手上的那个信息是其他同学所不了解的。比如说某个同学手上拿到的一个信息是某一个人,但另外一个人手上拿到的是一个地点,另外一个是拿到他做的事,另外一个是拿到一个时间,当其他的同学提出一个Who is it? 他说出一个人,然后就提出Where is he? 或Where is she? 他在什么地方,这个时候可能说出一个地方,组成一个句子,是人们很难以想象的。比如说某一个人他如果是在北极、南极,从意义上来看,可能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特别到这个人在干什么,如有人说了在和布什谈话,或者在和布什聊天,甚至和萨达姆在一块,这个就可能会引起一些兴趣。因此,在课堂上穿插这样一些活动,它还是很有意义的。另外,从另一层意思来看,这种活动设计,它还可以进一步往前推进,他可以形成学生一种逻辑的思维。比如现在是某一个人到他的时间、地点,让他来描述一个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而到今后的,随着学生的深入,可能是三个互相之间有逻辑关系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把它串联成文,应该这是课堂设计中同学能够达成很轻松的这样一种交流的机会。但是从真实交际的角度呢,这个活动基本上老师还是控制的。所以,什么叫真实的交际呢?它应该就是说,我原来看过一本书,就是老师他能够严格控制答案的,这个就叫meaningful,是有意义的,但是不一定是communicative。但是如果这个活动设计以后,老师是无法控制学生的答案的,比如说让孩子们去画一个robot,你不知道学生会画成什么样。再一个呢,让学生去猜就是让学生去猜某一个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这个时候学生所说出来的猜的东西,不一定是你老师限定他的一个词汇范围,那这个时候他就是一种学生用思维来表达自己心里面想象的事。因此从这个练习来看,它有这种贴近交际,因为他可以向其他同学传递某一种信息这样一种作用,但是从双向的这种真实交际来看,它还是一种预备期的。

主持人:好。确实是,尽管有些活动当中已经设计了信息差,但是设计了信息差是否就能达到真实的交际呢?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在放过的片段11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练习使用What are you doing? I’m „ 两个学生一问一答,进行了这样的一个练习。程老师,您看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是否进行了真实的交际呢?

程老师:他这里面一问一答是这样的,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了一个动作,比如说我在听音乐,我在看书,我在打电话,就每个纸条上写的一句话,另外一个学生就问他,被问的这个学生就根据纸条来回答。应该说这个设计意图也跟刘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就是他有一个希望,创造一个信息差,关键问题是这个信息差是老师事前控制的,是事先预置好的,所以这种信息差,我们现在可以把它叫做不是真正的信息差,或者是虚假的信息差。那么这个活动应该怎么去设计呢?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比如说我们让每一个同学从家里带一张自己的照片,在照片上是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拍的,然后我们拿来以后,因为照片本身可能看不出在做什么,那么另外一个同学就得问What are you doing? 比如说I’m talking on the phone.那进一步再去追问Who are you talking to? 或者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这样就是真实的了。因为比如说我有时候把我的一些照片拿来给我的朋友看,他们就问你这是在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你就给他讲,这就是真正的信息差。如果按这种信息差去设计教学的话,才是真正的交际。

刘老师:对。像现在进行时的这种真实交际应该非常好设计。如果你叫一个孩子上去做一个动作,那么其他同学猜What is he doing? What is she doing? 这个时候他就形成一种真实的交际了。再一个,我们看那个Follow me的节目里面,因为他听一个声音,听到一个声音What is he doing? 这个时候学生猜他是用思维,在用英语表达他听到的声音,他猜想他做什么,这就是一种真实交际。

主持人:对。那么同样是这样的一个问答练习,我们还看到一个案例,就是在第一节完整的课当中,那位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做Get the Halloween presents.这样的活动,那么教师发给孩子们每人两张这样的卡片,学生下座位一边问Can I have some„? 然后找到与自己手里相同的卡片。那么在这个活动当中,学生是否在真实的进行交际?

刘老师:实际上这个应该还是属于一个drill,还是个meaningful practice,有意义的操练。因为孩子们手上拿到的都是老师限定他的,比如他手上拿的是一个苹果和一个那个香蕉Can I have some bananas? 然后我有Yes, of course.主要老师的目的还是在练习Can I have„? 和Can I have„? 表示请求的一种答语,在这个地方值得区分的,Can I have„? 表示一种请求,所以我倾向于一般的回答应该是Yes, of course.Here you are.就行了。但是好像我们老师就侧重在这个结构的点上,她是比较强调Yes, I can.No, I can’t.这个我觉得从表示一种请求要东西的话呢,好像不太得体。

程老师:对,就是回答的人不能简单说Yes, you can.或者No, you can’t.应该是如果有的话就给人家,如果没有你就是Sorry, I don’t have any.刘老师:而且另一方还说Thank you.就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一种交际氛围。

[讨论12:如何设计充分体现学生语言运用的活动?]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这才是营造一种真实的交际。我们看到的片段13当中,老师利用Tony在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做reporter报道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同时在这个学生报道之前呢,拓展像first, then, after that, at last等这些词汇,之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最后让学生完成这封信。那么,这样的一个活动我们看看是否体现了这种语言的真实的运用?

程老师:我觉得这个活动设计还是很有创意的,等于这个老师先给学生放一段录像,这个录像里面有一个小男孩在做一些事情,最后希望学生看完这个录像之后做一个报道,而且还用一些连接性词语,这个设计意图是很好的。但是你刚才提到就是让学生给Tony写一封信,既然是让学生做报道,那就是说我客观报道Tony他一天都做什么事,应该是给另外一个人写一个报道,为什么是让学生给Tony写封信呢?

主持人:这个活动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一个片段,所以可能之前的这个活动我们没有看到。之前的这个活动呢,老师是展示了Tony写给其他的小朋友的来反馈自己昨天在家干什么的这样的一封信,但是由于Tony比较小,我们看到录像当中的小孩很小,可能也就刚刚上学那个年龄,那么他有很多的词汇是不会写的,这个时候老师拿出来,让五年级的孩子给他去补充这样的一些信息。程老师:那是给他不是帮他来写信。主持人:对。

程老师:是帮他还是给他写信? 主持人:帮他来去完成这封信。

程老师:那就应该是让学生完成Tony写的一封信。也就是说替Tony来写这封信,这创意也是可以的。

[讨论13: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

主持人:在我们看到的片段5、6、7,这几个片段其实是一课当中的连续的几个环节,那么从一开始的听句子、判断正误,到看动画片练习重点的语句,到最后设计机器人。那么这一系列的活动,程老师,您看安排得是否合适?

程老师:我们以前讲过,就是一个课堂教学要有层次。那么根据交际语言教学过去提过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说有三种类型的活动,一种是完全控制的,就是由教师控制的;另外一种是教师控制一半叫half controled;另外一种就是叫free practice,或者是free production,就是完全没有控制的。这就有层次了。我觉得这几个活动安排还体现了层次性。首先是理解,然后是重点学习其中的一些重点句子,然后再设计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语言运用的环节。所以这就体现一个语言的接触、理解、体验,重点学习,然后语言运用。我觉得这个思路基本上是比较清楚的,我个人也比较赞赏这样的设计思路。

主持人:那么是不是我们安排活动的时候应该考虑这样的一个顺序?

程老师:这是一种思路之一,你不能说所有的活动都按照这种思路。就是刚才我们也讲了,有时候按这个思路,有时候可能需要换一种顺序也是可能的。

主持人:好。那么我们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当中看到的真是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们也想象力非常丰富,设计了很多种的活动。但是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整体的活动安排方面,有类似的像堆积式的、很杂乱无章的,那么还有一种就是跳跃式的,没有前后逻辑关系,或者说没有梯度的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刘老师您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我们如何规避这些现象?

刘老师:听小学老师的课就是使人心跳,像参加成都的活动,好像我整天就在心跳。什么问题呢?就是小学老师本身的层次年轻,富有想象力,而且他们所接触到社会各种活动也是非常多,于是,他们就产生了一种思维上的一个误区,就认为我小学的英语课就是要活动形式多,活泼。这样就带来两个偏差,一个偏差就是忽略了我教学的目标,第二个就忽略了我们本身教材。我们经常看到小学课从头到尾,学生都没打开过书,就是跟着在动啊、跳啊、唱啊、说啊,然后就看课件啊,学生从来就没接触过书。我们教学生交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交流,就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他和书本上的图画、书本上的文字之间的交流。因此,从这个活动的设计上来看,它就像一首交响乐,就是它有序章,也就是我们的热身,使孩子们的情绪能够进到这个乐谱里面,然后它有它的高潮,有它非常激昂的时候,但是也一定有它比较缓的那个时候。所以一堂课,它一定有它的非常兴奋的阶段,也有它该停下来思维、反馈、回馈的阶段。所以我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有些活动设计上,建议我们老师要思考,就是有些非常朴实的、非常平常的活动不能够在我们小学课堂上让它没有了。比如说学生认真的听,甚至就照着老师的那种工整的黑板上的四线格的板书去抄写,你这样一些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你一个活动以后总是要有一个结果。所以我们原来也说from mechanical to meaningful to communicative,从机械的到有意义的,然后到交际的,它应该有这个过程。比如说我看到前面的一些案例里面,比如说Happy Halloween那个,如果学生看过了,听过了以后,我觉得应该让学生listen and act,学生应该模仿录音去表演这个情境,而不应该马上转到Can I have some„? Yes, of course.就转到语言的单向的训练了。实际上学生在表演这个戏剧里面,他会更深层的去理解这个情景,更深层的理解什么时候说Can I have„? 什么时候说Here you are.什么时候说Thank you.所以我们在课标里面很强调学生要去模仿、表演那个小红帽啊这样一些童话剧。为什么?学生在表演之中也是一种学习,他是一种performance,是通过一种情景去表现。所以,我想就是说,第一从这个活动的设计上就一定要考虑到我的教学目标,整节课的安排应该有张有弛,有节奏,要把握教学节奏。第二个就是要特别注意,活动的过程之中要让孩子们还有一种语言的习惯和语言的能力的训练,而老师不要满足于这个活动搞的很热闹,就觉得自己教学成功了。这就是小学的课堂热热闹闹,但是没有实效。

[讨论14:如何创新作业的设计?]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我们最后再看一下有关作业的设计。一般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这个作业,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那种抄写单词啊、背诵一些课文啊之类的作业了,教师们都尝试创新作业的设计。比如说,我们看到第一节完整的课例当中,那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作业:一个是听并跟读课文的录音,然后练说歌谣;还有一个是完成活动用书当中的练习1和2;那么还有一个是试着找一找更多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刘老师,您看这样的作业设计得怎么样呢?

刘老师:应该说这个老师在学习我们的新课程、在课改里面,她有她的一种思维,或者有一种思路,就是注意到学生一种拓展性的和发展性的作业。我们很多英语老师往往把学生复现英语的能力就看作学生的一种应用能力,这个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从小学来看,还要强调孩子们的一种模仿。所以这个老师第一个作业布置学生们是去听录音,跟着录音去练习,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种作业形式。同时呢,老师又根据学生的一种拓展的需求,去提出一个新的作业,但这个作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去实现。比如说试着找找更多有关西方节日的信息,如果不拘泥于英文的话那是可以的,下节课让学生能够说出更多的一些西方的信息,如果学生很难以实现,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我想这个在大城市可能孩子们接触得多一些西方的节日,可能要在偏远的地区,他可能要考虑到一些具体实际。因此给学生的拓展性的练习一定要考虑学生是否可以实现、可以操作。这样就使我们的作业,既沿着我们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一种强化和反馈的机会,又同时有利于学生拓展性的思维和拓展性的学习。

主持人:好,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老师们在不断的去创新作业的设计,而且现在有的老师还给学生一些选择作业的机会。比如说,我曾经看过有一位教师,她有三种方式让孩子们去选择做作业:一种是可以用新颖的方式去抄写本课的单词;还有一种是可以根据课文当中的故事,发挥想象来做一本Story Book;那么还有一个呢,是可以对本课内容进行录音,参加金话筒的评选。程老师,您看这个作业设计得怎么样呢? 程老师:这个里面有两点,一个是作业的选择,就是自主选择权,另外就是作业的形式。应该说这些我都见过,我见过一个学校的学生作业,就是你说的由自己的想象的方式去抄写单词,还不是抄写,他是用自己想象的一种形式去呈现这个单词,所以他可能画一个海边的一个场景,然后他画一个树,或者画一个什么沙滩,其中有个字母来体现出来。我看过一个小学的学生作品集,非常的精美,这是一个。另外就是自己编故事,就是写Story Book,虽然有的老师觉得小学生怎么可能写出故事啊?其实不一定的,因为我们不给他这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就不知道他有多大的潜能。我也见过一个小学生编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是你能看出小孩子他自己的心理的思想啊,非常有意思,尤其画的图也非常漂亮。金话筒比赛其实我在有些小学做实验的时候也有这种做法,回去以后你自己录音,你选你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或者是一个诗歌你去自己录。那些小孩就特别喜欢,而且他想录的很好,所以他回家以后跟家长讲,录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这个录好了。这就是我说的两方面,一个是选择权,Can I have„?不是说每个学生做同样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内容、形式活泼多样。我比较欣赏这样的作业。

[总结与寄语]

主持人:在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讨论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请两位老师每人说一句话,可以是对整个讨论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我们小学英语老师的鼓励。总之呢,每人说一句话作为我们这个专题讨论的结束。程老师:一句话恐怕难以总结。我觉得首先现在很多小学老师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去设计教学,这实际上是个很好的现象,那么下面一个问题就是研究如何去有效设计。我打个比方,就像我们为了参加某个重要的活动穿衣服,特别是女同志,为了参加某些重要的活动,总要精心的打扮一番。那么我觉得这个精心打扮或者穿衣服就像设计一节课,或者也可以把设计一节课比喻成设计一身衣服。首先你要根据这个活动的目的去选衣服,对吧?比如我们参加各种活动,有婚礼,有聚会,有葬礼,各种各样的活动不一样的,你要选适当的衣服来达到这个目的,还有去约会,你不能不考虑这个目的来选衣服。你还要考虑这个衣服是不是合身,就相当于我们这个活动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设计得科学,衣服不合身的话穿着难看。另外活动之间的衔接和搭配就相当于我们衣服之间的搭配,你的颜色、款式,你里外的衣服等等,你要协调一致,否则的话穿出来就不好看。我就想打个比喻,不知道这个比喻是不是很合适?

主持人:我想应该是非常合适的。那么这句话就是说,我们小学英语老师设计课堂的各种教学环节就像我们选择衣服一样。

程老师:就像你穿衣服一样。每天你要穿衣服,你不是随意地穿衣服,你要有一些思考的。

主持人:这其实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下面我们请刘老实说一句话。刘老师:我这也不是一句话了,我给我们小学老师一个公式叫ABC to success,就是通往成功的ABC,就是ABC in English refers to 指南。就是A refers to attitude,就是我们教师要有一个很好的态度。什么态度呢?就是对我们整个教育??小学英语教育这个事业的态度,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你才能够去投入你的思想和精力去思考教学。Here B refers to belief, 一种信念,就要相信我们,要依据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我们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去努力,我们是能够取得进步并且获得成功。C refers to competence, 就是能力。因此我们小学的老师很重要的一点,我根据全国的小学老师调查情况来看,很关键的还有一种自身的能力,比如说我们这几次看到的很多案例,老师的一些语言里面还是很多毛病的。能力呢,一个包括自己的专业方面的能力,一个自己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的研究上的一些能力,当然还要有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所以ABC to success.祝我们参加学习的每位小学老师都能够获得成功!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感谢程老师和刘老师!感谢这段时间以来与我们小学老师一起分享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果,一起感悟课堂教学的设计,并且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同时也感谢我们各位老师的收看!老师们再见!

[作业]

1、请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如何确立一课的教学目标?

2、您认为应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请结合课例做具体说明。

3、请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4、通过收看专题研讨课程,你认为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请就其中一个问题提出您的改进建议。

5、观看专家引领的讨论后,您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某一方面谈谈您的想法。

第三篇:“任务型”语言教学设计及案例

浙江余姚舜水中学 葛意娟浙江余姚教育局教研室 黄百安为了减少和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对其进行全面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巧妙的设计。教学设计的提出,正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思考的结果。它是规范教学活动并使其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最佳的设计方案。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策划,以期使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教与学的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主要途径。如今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使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也不再是只要拥有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就能上好课。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和教学对象等进行分析和设计。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已经具有的基本技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empirenews.page--]开展“任务型”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像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任务型”教学活动强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英语学习的交际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形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7)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8)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深入;(9)任务设计要有启发性和创新性。下面是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设计的《人教版》初二英语第 14 课的教学案例。[!--empirenews.page--]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1)让学生谈论他们所了解的农场;(2)谈论中美农场的区别;(3)辩论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差别与优劣。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课的学习任务就是谈论农场,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可以扮成一个从美国来的农场主(farm owner)。由于大多学生居住在城市,对农场的生活知道得并不多,这就为学生谈论农场设置了障碍。为什么教师要扮成从美国来的农场主呢?因为学生对中国的农场也了解得不多,更何况外国的呢?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个美国的大农场通过大屏幕介绍给同学们,这为学生下一步谈论农场作好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语言知识目标①掌握描述农场的词汇、句子等;②掌握、巩固、运用语法: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③使学生学会比较中、美农场的不同、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二)语言技能目标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 Two Farms 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②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用英语自如地谈论、描述农场,自己未来的农场,中美农场的不同,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差别等。

(三)情感态度目标①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的关于农场的知识,把中国的农场建设得更好;②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珍惜果实;[!--empirenews.page--]③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呈现教师扮成一个刚从美国来的农场主,说明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份关于中美农场的报告。由于他不了解中国农场的情况,他专程来寻求中国学生的帮助。这样同学们就明确了这一课的任务,为下一步介绍中国农场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操练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有关这篇课文内容的问题叫学生来回答,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叫学生进行操练,直到熟练为止。

(三)讨论学生们在美国农场主的带领下已经参观了美国的农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农场的词汇、信息。在参观了Ji Wei’s farm和John’s farm后,他们渴望将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这时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完成谈论中国农场的任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四)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想像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在讨论中国农场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中国农场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叫学生去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未来农场,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辩论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辩论自己喜欢城市还是农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人才。[!--empirenews.page--]

五、教学媒体的设计利用多媒体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让学生了解有关农场的词汇、短语、句型,大量生动的图片和画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农村、中国与美国农场的区别,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同时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使学生设计的农场迅速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受到启发。

六、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任务型教学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在英语中是Task-based approach,所谓“途径”或通常所说的“路子”,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method)。任务型教学途径目前被许多国家采用。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时间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更适合于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有什么重要意义?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任务型教学就转换成了任务驱动型学习。通过对

大量论著和实验资料的分析,通过对课堂的观察,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对比统计,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任务驱动型学习是双边的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其价值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价值的直接感受,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任务驱动型学习有较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习积极性。

(4)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5)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有利于培养责任心。

(6)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有较多的人际交往,由较多的机会思考、决策、应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7)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通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8)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不可能单纯地使用一种技能或一项语言知识,因此有助于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学生更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地提醒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9)学生在任务驱动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

(10)采用任务驱动型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目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甚至单纯讲授语言事实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驱动型学习活动按活动目的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学习人际交往,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

第二,学习从社会媒体(报纸、杂志、宣传品、广告、报告、电影、电视、广播、音像制品、讲座等)获取所学语言传播的信息,并付诸实施。

第三,在小学阶段任务驱动型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感受一种新的语言的韵律,体会它的实用价值,获得用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的经验,并从中得到乐趣。任务活动有哪些类型?

(一)信息传递型

信息传递型的活动需要参与者把“信息”(本课目的内容)从一个人传

送达给另一个人,或从一个地方转送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总之该活动的本质是对理解了的语言进行转述,或理解别人转述的

语言;把语言转换成图表形式展现,或把图表形式转换成语言表述。

(二)推理决定型

推理决定型活动需要参与者根据所给信息,通过推理、演绎、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从泛泛的一般信息或多种杂乱信息中,理清条理,导出新的所需要的信息。总之,该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三)观点阐述型

观点阐述性活动需要参与者对于所给情景表述个人的爱好、情感、观点

态度等。小学的任务活动主要以课标中要求的为准。如听指令做事情,听指令做动作;看表演猜词义;唱歌,演剧,做游戏;读短文,写贺卡;模拟交际,讲故事等。怎样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

一般来说,设计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程标准对所教学段或年级的要求。任务设计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

(2)确定实施任务所需要的语言内容。输入内容即在实施任务中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要以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基础。

(3)要制定活动计划。制定活动计划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年龄、性格特点上目前的水平确定任务目的(知识/技能的具体目标),选择活动类型(传递信息/推理决定/观点阐述),然后再设计活动步骤,此项工作如同编写脚本,要周到细致,便于解释和操作。

(4)要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考虑在执行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5)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学生座位的安排等等。如果活动中间需要重新组合或有离开座位的活动,应该考虑行动路线和调动速度。此项工作如同舞台场记,使课堂活而不乱,内容多而紧凑。

(6)要考虑对活动的监控方式。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和位置,密切关注课堂活动进展情况,以便给予指导或对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进行及时调整。但是在活动当中,教师尽量不要干扰学生的活动,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发挥和创造。如果监控方式处理得当,可以使活动进展顺利,确有实效。如果处理不得当,会影响学生情绪,干扰活动政党进行。设计具体任务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有情景、有语境,情景和语境要真实。

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并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要学习对实际需要有用的知识,要训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能用上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交际性语言,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交际意义。课堂学生技能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使学技能的活动和用技能的活动有机结合,技能的训练与语汇的复用有机地结合,要赋予技能训练以尽量真实的语境,没有理由一定让学生先练为学某项语法上词语而人为编写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语言”,然后再接触真实环境下的语言。

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完整性、流畅性和正确性。

活动要多种多样,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有机会自主的选择、决定学习的最有利时机,内容及学习方式。

任务要有层次和梯度。每个层次和每个梯度都要使相应的学生容易达到,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并满足学生在前进各阶段中的不同需要。

任务完成时应该能展示出结果。

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操作的模式,使任务有可操作性。

在任务进行当中,要能为学生提供个体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有机会处理自己在某种技能、某种技能、某项知识上的不足,以便使自己完善,并得到全面发展。更重要的要给学生提供出创造的机会。

第五篇:任务型教学

论文题目: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英语)-非学历

学位申请人:张天昊

指导教师:周曦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语言的学习要有大量的输入,而阅读是最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之一。这就决 定了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 教学的重要目的。我国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掀起了学习任务型教学理论的热潮。

任务型教学法是 世纪

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教师根 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把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用完成任务 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方 式,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学者们对此教学 方法存在不同的看法,很多研究还在理论阶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 学法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将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论 证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发展前景,探讨任务型教学法 给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挖掘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师生共同受 益。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

Abstract

Language input is really important in language-learning process, and reading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ways of learning a language.So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glish-teaching activities.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the main purpose of English-teaching activities.New Standards for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s recommend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learning classes, which urges more and more teachers to study

this teaching method.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first started in 1980s and it is a kind of language-teaching method.It requires teachers to design a task according to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uring the lesson, students try their best to complete the task or solve the problems.We check the learning effect by how well students have completed the task.This teaching method is totally different 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it attracts great attention from academics.Different research papers shows that

academic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ome of the research is still at the theoretical stages and they haven‟t put it widely into practice,so the efficiency of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still needs further test in real life

teaching practice.Becaus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thesis, both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es into and demonstrates the efficiency of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Middle-school English-reading classes and the thesis shows

the bright prospects of the method as well, and it also reveals the great changes

caused by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es.At the same time, the thesis tries to dig out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ask-based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r try to avoid problems ahead of time by sufficient designing or preparation.The thesis tries to give teachers advice on how

to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better in clas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 and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self-learning abilities.论文题目: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英语)-非学历

学位申请人:张天昊

指导教师:周曦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语言的学习要有大量的输入,而阅读是最主要的语言输入方式之一。这就决 定了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 教学的重要目的。我国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掀起了学习任务型教学理论的热潮。

任务型教学法是 世纪

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该方法要求教师根 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把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用完成任务 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方 式,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学者们对此教学 方法存在不同的看法,很多研究还在理论阶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 学法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将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论 证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发展前景,探讨任务型教学法 给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挖掘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师生共同受 益。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目录

I 目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问题的提出..................................................................................................1 1.3 研究意义......................................................................................................4 第 2 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概述...............................................................................6 2.1 什么是任务..................................................................................................6 2.1.1 任务的定义...........................................................................................6 2.1.2 任务的类型...........................................................................................6 2.2 任务型教学法..............................................................................................8 2.2.1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与分类...............................................................8 2.2.2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原则...................................................9 2.3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1 2.3.1 建构主义理论.....................................................................................12 2.3.2 语言习得理论.....................................................................................12 2.4 任务型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 2.4.1 国外研究现状.....................................................................................13 2.4.2 国内研究现状.....................................................................................14

第 3 章

阅读教学.................................................................................................16 3.1 阅读教学的概念........................................................................................16 3.2 阅读教学的地位........................................................................................16 3.3 阅读的模式................................................................................................17 3.3.1 自上而下模式.....................................................................................18 3.3.2 自下而上模式.....................................................................................18 3.3.3 相互作用模式.....................................................................................19 3.4 阅读材料的处理方式................................................................................19 第 4 章

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21 4.1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21 目录

II

4.2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设置的阶段................................................22 4.3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实例................................................................23 第 5 章

实验研究.................................................................................................28 5.1 实验概述....................................................................................................28 5.1.1 研究假设.............................................................................................28 5.1.2 研究对象.............................................................................................28 5.1.3 研究时间.............................................................................................29 5.2 研究方法....................................................................................................30 5.2.1 课堂观察.............................................................................................30 5.2.2 阅读成绩测试.....................................................................................31 5.2.3 问卷调查与访谈...............................................................................32 5.2.4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32 5.3 研究过程....................................................................................................33 5.4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33 5.4.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测和后测的成绩对比与分析.....................33 5.4.2 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35 5.4.3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35 5.4.4 学生自我评价及访谈结果.................................................................39 5.5 研究小结....................................................................................................42 5.5.1 研究发现.............................................................................................42 5.5.2 研究启示.............................................................................................43 5.5.3 反思及教学建议.................................................................................44 结语.......................................................................................................................46 参考文献...............................................................................................................49 附录.......................................................................................................................53 致谢.......................................................................................................................61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reading

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频繁和紧密。而英

English

语作为主要的沟通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因为学好英语意味着更好的 生存条件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意味着更强的竞争实力,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学习机 会。同时,英语作为一门性的语言,世界上很多的文学作品都用英文出版,因而 学好英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世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 说,能否学好英语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通过中考的“独木桥”。在近期的中 考英语试题改革中,我们发现英语试卷中阅读的比重在升高,150分的考卷中阅 读的分值已经占到了三个之一。由此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未 来。随之而来的是在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不断突显出来。

虽然英语的学习备受重视,但在国内我们学习语言最大的不足是语言环境的 缺乏。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有大量的输入,同时要进行不断的操练,而这里的操练不是课堂上的对话或练习,而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只有反复的 使用这门语言,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它。在这种情况下,任务型教学法迎合了这 一需要。因为这一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设计任务,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明确任务的指引下,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 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中学”,即学生的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的内涵与功能,从而把语言的学习过程变成能力的培养过程,切实地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1.2 问题的提出

然而,通过笔者大量的听课发现,有很多一线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解有 偏差。有的教师觉得任务型教学法虽然在理论上有它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存 在着很大的问题,如课堂很难调控,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等。因而一些教师在阅 读教学中坚持使用以往的 3P(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教学法。这 一教学方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是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务型教学”。也有老师认为,在阅读课文后,逐一回答书后的问题,也是在完 成阅读任务,因而也算做“任务型教学”。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在课堂实践 中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四,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评价的方式 往往是以学生的成绩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任务型教学更多的是课堂生成性的 成果,教师通常需要在第一时间给出评价。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评价可以是多 个维度的,并且有时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标准,因而,有时 教师能够给与合理而恰当的评价十分重要。

1.3 研究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想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出适合初中英语 阅读课堂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检验,努力挖掘任务型教学法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优势,并发现不足,同时提出建议,希望更多的教 师能从中受益,更好地使用任务型教学法。

同时,借助于课堂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发现并提出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给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带来的转变。从学生的学习模式入手,由以往的以“认 真听讲”与“做好笔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在“做中学”的方式;由学 生的“独立阅读”转化到“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师生间“讲授-倾听”为主 的学习方式到现在的“提问-帮助”为主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师生间的地 位也在发生着转变,教师的权威不在高高在上,在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地 位是平等的,而学生间的关系是互助的。

第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中学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通过展示语言材料、对语言进行实践以及建构成语言能力三个教学的过程。一直以来,中学英语教师基本上使用这一模式组织课堂的教学,即教师最先 呈现某个具体的语言项目,接着让学生去练习,这种操练往往是在老师的控 制下进行机械的进行,即 controlled practice activities。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 项目进行阐述。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例文,不去涉猎课外的阅读杂志,阅读量小,阅读面窄。由于不能有选择的去补充 课外的知识,教师教授的目的往往只是为了应对考试,不能从根本上学习到 语言的精髓。而且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单词要求掌握量低,这样就 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很大的障碍。而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往往气氛 比较沉闷,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机械操练上,学生虽然也 在动,但这样的动往往是被动的,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 一些任务型的课堂,出现了教师所提出的“上课效率低,学生进步慢”的情 况。当然,任何事物在表现它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任务型教学法也 不例外(王晓彤 2012)。随着教学的改革,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每 个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在教师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经 常出现下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尝试过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觉得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传统的教学法有效。传统的阅读 课教学法非常简单,任务具体明确,教师展示语言材料,不断强化学生的熟 练程度,教师讲授占据课堂的重要比重,并且备课并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和精力。但是在任务型阅读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由以前的老师讲解变成了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教师首先是个中介者,通过对任务进行选择、组织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和实施来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对老师的能力和备课认真程度要求的 特别高(钟莉 2008)。教师要具备很强的阅读任务编导能力和课堂活动的组 织能力,并不能完全照搬教学计划,必须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需要掌握的知 识来设计材料。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强化。这一 系列改变让教师不知所措,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但保守的老教师,早已习惯 了几十年来一直使用的阅读教学法,并认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所以很 多教师不愿意改变熟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而尝试全新的教学理念。

其次,英语学习的课堂效率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学生会出现语言石 化现象。语言“石化”不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在语言交流上的连贯性、流利度,虽然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恐慌和忧虑感,但是如果未能及时的纠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偶尔 的知识性错误,就会导致学生误以为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都是正确的,长此 以往,很难在学生记忆中删除或改变,时间一长就会变成语言石化现象。同 时,任务型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课堂的调控 能力。由于学生往往是小组活动,因而,教师如何确保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 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是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在真正的课堂环境中,往往会出现任务布置下去后,部分同学凑在一起聊天,完全失去了老师的监 控。在同一小组内,也会存在有的同学参与,有的同学旁观的现象。教师如 何确保学生们人人参与,并有所收获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

第三,由于教学大纲中只提出建议教师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而没有系统 的理论学习和操作的规范,很多一线教师对“任务”的概念模糊。在一次对

任务型教学法的交流中,个别一线教师认为:教师所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任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2.2 任务型教学法

2.2.1 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与分类与分类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学习者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整个活动过程,教 师帮助学生激发背景知识,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活动积极性参与活动。同时,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使用已 有的目的语言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 中学,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问题解决 的能力。Richards(2001)等人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 解语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活动或行动。Lee(2000)认为:任务是(1)一次课 堂活动或练习,包括(a)一个只有通过参加者之间的交际才能达到的目的;(b)组织和编排交际的自然过程;(c)注意意义交流;(2)学习者实施某套 学习计划时,需要学习者理解、操练和使用目的语一次语言学习尝试。换句话说,任务型教学方法是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驱动。任务型教学法中的任务是指学生使用目标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开展的一项 活动。在庞继贤(2000)教授眼中,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 “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任务参 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过程。为完成某项任务,学习者以此为中 心与目标,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采用各种手段,寻求一切帮助,从而达到解决某种问题的最终目的。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营造了一个积极的、有益的学习氛围。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活任务可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和学生的差异进行加工设计。避免任务忽略信息的交流,强调通过参与活动,在交际中完成任务。同时要注意避免重视任务结果而忽略任务的执行过程。任务设计前的分析和完成后的反思都很重要,任务后的反思既是学生对学习的反思,也是教师对任务设计的思考。因而,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还要 遵循以下的原则:

(1)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要具有可行性。

在确定每节课的任务时要详细介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某种能力,应具体联系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要求上来。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 目的性,使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张小瑞 2011)。

(2)任务难度的选择要恰到好处。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注意设计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 用英语做事情。设计的活动应适合全体学生参加,而不仅是让能力高和水平好的学生参加。所以教师必须将活动设计为各种不同的形式,这样设计就可 以考虑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让大家都参与到其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通过各组成员间的集体协作的方式完成。

(3)任务设计要有实用性。

任务设计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 要注重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新的 语言现象,这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根本点之一。

(4)任务设计要具有时效性。

任务的设计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交流渗透,使学生的-7

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任务不要仅限于课内,也可延伸到学生课外的学习生活 中去。

(5)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型课堂中,教师不再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 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尽可能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 中掌握新知识,并且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任务的内容和方 式应尽量真实或者接近真实。

2.3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 20 世纪 80 年代由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 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90 年代在理论上逐步 成熟。它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掌握一门语言通常是在活动中使 用语言,而不是单纯掌握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学生根据自身知 识可以理解的输入与输出来互动,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得以产生语言运用 的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 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任务。其理论基础来自很多方面: 如心理语言学理论,它是研究语言活动中心理过程的理论,涉及如何掌握和 运用语言,语言怎样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等;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斯

温纳的语言输出假说理论、威利斯的三阶段任务型学习框架理论等等。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对语言系统的认知行为,也有对世界的认知行 为。语言学中则“需要寻找值得获得的、独立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 联的图式知识领域,以便使语言学习成为达到任务目标的必要手段(Widdowson 1990)。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要使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所 设计的语言材料难易程度是应该稍高于学生己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材料中含 有比较新的知识,但是学生能听懂或读懂,不影响学习者对意义的正确理解。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己掌握的语言知识,它对语言习得毫无意义。如果太难,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通过 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 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这样的教学环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 一个相对自然地使用语言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表达的需要,因而学生在潜 意识中组织语言,完成任务。

2.4 任务型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英语教育学家 N.Prabhu(1980)最先将“任务型”教学法体现在教学大

纲和实践之中。1979 年,他在印度南部的 Bangalore 最早进行了任务型教学 活动的实验,开始了当时看来观点很激进的理论假设付诸于实践的大胆教学 试验。1983 年,他又提出了任务型教学途径,其方式和渠道就是教学活动。

克拉申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理论,这个理论推动了外语教学的研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第3章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和手 段之一。没有了阅读,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知识的一个主要源头。那么,让我 们来了解一下阅读教学。

3.1 阅读教学的概念

阅读是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通过视 觉感知语言信号后经由大脑处理、加工,从而理解信息的意义。阅读与听力 一样,在一段时期内都被认为是被动的语言输入过程,即阅读能力吸收语言 知识的“接受性技能”。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很多专家 和学者提出了在阅读与听力的过程中,人脑与外来信息是相互作用的,并指 出以前人们所认为的阅读与听力是被动吸收语言知识的看法是不准确的。外 语阅读能够正常运作,知识、技能与策略三种前提缺一不可,因为他们既有 明确的分工,又不各自为政,而是互相联系与配合的一个整体(左焕琪 2001)。

3.2 阅读教学的地位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 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听”与“读”往往被认为 是一种语言输入的渠道,只有大量的输入,学生才能有语言的输出,即能够 会“说”与会“写”。因而,阅读就好比一个源头,一个渠道,为学生输入所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究,区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和习得,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学 得语言是学习;而学习者通过交际没有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掌握了语言就是习得(Krashen 1982)。1986 年,英语教育学家 D.Nunan 编制了任务性教学 大纲。1989 年,他又提出了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模式。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 基本理论,使得任务型教学取得了突破(程晓堂 2004)。

斯基汉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目标。首先,准确程度:准确性被看来 应该放在首位,语言、语法的准确性很重要。其次,综合程度:教师要培养 学生在阅读阶段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单独的语法,使学生重视对语境 的使用能力,不仅是记住单词短语。第三,流利程度:通过练习大量语言输 入和输出的能力,实现流利的语言表达。

Willis 为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了操作层面上的指导,Wi111s 在《任务型学习模式》一书中将任务型教学过程严格地分成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在前任务阶段,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 目,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设计出具体、可施行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 生进行简单活动操作;在任务环阶段,学生在执行任务后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完成的情况;在语言聚焦阶段,学生用语言分析任务,在实际交际中体现语 言的意义。学生通过表达、沟通、协商等多种语言形式来完成老师设计的任 务,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4.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外语界对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最初主要对国外的理 论借鉴,随着新课题和教材的使用,越来越多优秀的教师尝试将理论应用到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有下对上的一种单向作用,不能解释阅读过程中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

3.3.3 相互作用模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以上两种模式信息的传递都是单 向的。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背景知识、词汇和句法知识都在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目前对阅读教学影响最大的是相互作用模式,1997 年鲁梅哈特创建 了这种模式,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过程,任何单 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相对于另外两种模式,相互 作用模式更加全面的描述了阅读的过程对教学实践的重大启示。它强调外界 情境与学生心境的协调,指出阅读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死板机械的过程,而是 认知以及情感的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

3.4 阅读材料的处理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在阅读能力上提出的 要求为:“能借助词典阅读包括信件、广告、说明等形式的语言材料,理解意 思,并能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判断;能理解标志、图表提供的 文字信息;能不借助词典读懂含 3%-5%的生词的语言材料;能从网络等文字 读物中获取基本信息。”(程晓堂

2004)此外,对初中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 不低于 20 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对于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设置不同的任 务,从而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 从不同的视角挖掘阅读材料。目前,教师主要从以下五个不同的视角解读与 使用阅读材料。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第4章 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我们充分地了解到了任务及任务型教学,也知道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把任务型教学与阅读教学有 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呢?接下来,笔者将探讨的是任务型 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与任务设置的不同阶段。

4.1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许多一线教师和学者认识到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开始探索 新的教学模式。他们感到现代英语阅读课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完成阅读教学 中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阅读材料,协助学生深化课文 的深层含义来掌握阅读的技巧和学习的方法,并且能够延伸到课文的内涵,具体就是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相关背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而任务型教学模 式正迎合了这些需要。一些教师开始广泛地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他们的课堂经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任务呈现,由教师来设计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 景的氛围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成某个任务,而这个任务是真实的,是 学生要通过努力而达到或通过沟通与交流而完成的。教师往往先针对一个话 题组织讨论,然后布置任务。

其次是学习新知识,围绕教学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师生展开交流和讨论。师生共同发现为解决问题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就是学

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由此可见,任务型教学法更加体现了“以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Key points:

1.to use nouns to identify people 2.to describe a person‟s job

Teaching procedure:

Steps

Teacher‟s activities Students‟ activities Purpose

Warm-up Playing the recording of a song

Listening and singing

To ge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lead in

Pre-reading 1.Asking students to brainstorm people‟s jobs

2.Introducing a friend of mine and asking questions.3.Encouraging students to make guesses by showing pictures and

teaching new words by asking questions.1.Thinking about the jobs they know and sharing in class

2.Answering questions.3.Looking at the pictures and making guesses.Learning new words.1.To review jobs known by students.2.To give students a general idea on how to talk about a job.3.To give students chances to read

pictures and introduce new words: block, plans of buildings, construction company,type 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知识的讲解以“需要”为基础,而非强行的 “填鸭”。学生是带着心理上的“渴望”而学习,而非“不得不记住”。

再次是巩固新知,通过师生共同协作,结合具体的任务进行交流,使学 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

最后是灵活运用,教师给学生提供具体材料,或者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情景。在这一环节,教师所要做到 的是把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真实感觉的带动和感染下,学生真实地使用语言。在语言表达上,学 生更加注意的是意思或意义的传播,而非完全把精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学生 是为思想或情感的沟通而使用语言。

4.2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设置的阶段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对学生多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会提出不同的任务。

首先在阅读前(pre-reading),教师往往提出与话题相关的问题或带领学 生进行头脑风暴,来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同时,可能让学生通过浏览阅读 文章的标题或图片,来预测文章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往往被认 为是前任务阶段,用于降低阅读难度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中(while-reading),学生可以带这些问题阅读。同时,教师在每一 遍阅读前要给予学生相应的任务。如第一遍阅读往往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

间内通过迅速略读,掌握材料的主旨大意,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T: Do you know how to stay healthy? Answer the question.To review and share While-ta sk T: Read the passage and try to find “what‟s the passage about?” and “How to be a healthy child?” Read the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To read for gist and useful information Show picture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problems.Ask students to judge whether

he/she is healthy or not.Read the

information of each child and judge whether he/she is healthy or not and give suggestions.To check students‟ understandings and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should he/she do if he/she wants to stay healthy?”

1.Play the recording sentence by sentence 2.Ask students to read by themselves 3.Ask students to read together 1.Repeat the sentences

2.Read by himself/herself

3.Read together 1.To help students practice their pronunciation

2.To self-check and ask for help if it‟s necessary

3.To read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passage

Show a short dialogue

Pair work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step by step

Post-task Ask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poster

Make a poster To finish the task Homewo rk

1.Write a passage on the topic „A plan for my weekend‟ 2.Recite the passage

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29 Produce)教学法。

表 5-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

实验班

对照班

班级学生数 25

学习英语时间年年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英语成绩(100 分)

63.4 64.2

实验前阅读测试得分率

47.6% 48.1%

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平均分及阅读部分的得分率发现两个班学生 英语水平相近,通过阅读得分率可见,两个班的学生在阅读方面都比较薄弱,阅读能力无显著差异。

5.1.3 研究时间

本实验始于 2012 年 9 月,到 2013 年 1 月为止,历时 4 个半月。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表 5-3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表

第()小组

Activity 1 Activity 2 Activity 3 Activity 4 Activity 5 … Student 1

Student 2

Student 3

Student 4

Student 5

Student 6

注:

这一观察表用于记录课堂上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在每个空格 内,教师需要记录每个同学的发言次数与该同学在每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从而反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5.2.2 阅读成绩测试

测试是对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检测的较为有效的测量工具之一,笔者对

实验对象进行了前后两次的阅读测验。前测时间为 2012 年 9 月初,而后测的 时间为 2013 年 1 月中旬。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为 4 个半月。为了检测试卷的 有效性,笔者准备 3 份阅读测试材料,均为阅读考试题目,满分为 35 分。在 同年级的(3)班选出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对试卷进行检测。选取效度较高的 两份试卷作为本次试验的前测及后测题目。

表 5-4 测试题目的有效性检测

学生 1 学生 2 试卷 1 29 分分

试卷 2 23 分分

试卷 3 26 分分

经测试,选取试卷 1 与试卷 3 分别作为实验前测和后测的题目。两套试 卷难易度差距不大,后测题目稍难于前测题目。前测时间为七年级开学的摸 底考试,即 2012 年 9 月初。后测的时间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即 2013 年 1 月中旬。

5.2.3 问卷调查与访谈

笔者于 2012 年 9 月接班初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学生英语 阅读的兴趣,分析和总结学生英语阅读方法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同时,通过 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学生所喜欢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在阅读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2.4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表 5-5 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本节阅读课,我发言的次数为:

()次 活动环节,我的参与情况为

()主动参与

()只倾听

这节课,我学会了:

注:学生对每节阅读课的表现做好自我评价,从而反映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进行了一次测验,满分为 35 分,以评估实验的效果。实验结果如下:

表 5-6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阅读能力比较

阅读最高分

最低分

得分率

标准差

实验班 9 47.6% 7.57 对照班 13.5 48.1% 5.29

表 5-7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阅读能力比较

阅读最高分

最低分

得分率

标准差

实验班

12 56.7% 10.36 对照班 13 51.2% 4.27

表 5-6 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班学生阅读的得分率为 47.6%,而对照班的 阅读得分率为 48.1%,在平均成绩上看,两个班级同学的分数相差甚微。同 时,两个班级学生的最高分相差一分,最低分相差 4.5 分,同一班级最高分 与最低分差距为别为 30 分和 26.5 分,说明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整体情况相 差不大,有很强的可比性。但实验班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实验班学生比对 照班学生成绩的差异性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更明显的差异。基于之前对测验题目的检测,表明后测题目比前测题目稍难。因而表 5-7 表明在实验后,实验班的阅读得分率为 56.7%,而对照班的得分率为 51.2%。在阅读测试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有提高。表明经过四 个半月的学习,阅读成绩都有一定的进步,但实验班的进步水平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阅读得分率提高 9.1%,而对照班的得分率提高仅 3.1%。同时,实验

班的标准差在扩大,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差距也在扩大。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35 生 词 我 会: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13 2 7 12 4 7 3 考试的阅 读题目对 于 我 来 说:

很轻松,很 简单

难易适中

不怎么懂,没有把握

读不懂,不 理解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8 11 12 10 5 3 2 阅 读 方 法

进行阅读 练习时,我会:

先题目再读 文章

先看文章,再看题目

边看边做

不看文章,乱做题目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21 10 2 10 4 1 0 我喜欢的 阅读方式 是:(可多 选)

和同学一起 阅读、交流

独立阅读

先 独 立 阅 读,再交流

教师指导阅 读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 9 10 8 2 19 14 12

表 5-9 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态度、阅读的能力和阅读方法 上的转变。

在学习态度方面。问题一是对学习兴趣的调查,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一旦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对待英语阅读的态度就 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由被动的、强迫式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这种转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即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如何?

学生是-36

着任务去阅读,在明确的阅读目标的带动下,学生更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阅读方式上,学生独立阅读的比例在升高,他们不在 完全依赖老师。同时,学生们开始学会合作学习,在相互帮助中提高。

5.4.4 学生自我评价及访谈结果

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手册的收集,笔者看到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 存在以下五个优势:

第一,每个学生都有至少一次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言可以是举手发言,可以是在小组内的发言。由于活动形式的多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面 前或在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对任务的解决出谋划策。

第二,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由于小组的分工,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在海报制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对作品进行美化。这也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 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增多,培养了 合作能力。随着小组活动的增多,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同时,学生 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在增强。

第四,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为解决问题或完成明确 任务而努力。由于任务的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更加明确。

第五,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每节课学生都在尝试解决问 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为题解决的过程,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更加 直观地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讨论或表演。记得以前,别人对我说:“Thank you!”的时候,我竟然一时反 应不过来该怎么回答。还有一次,妈妈的外国同事打电话过来,问到:“May I speak to Linda?”

当时妈妈不在家,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现在在课 堂上,我们会有这样的情景练习,我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也有了自信。以前害怕妈妈的同事打电话过来,可现在我还期待呢,正好能 练习一下自己的口语!希望老师在分组时,能把成绩好的同学分在我的组,这样我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学生 L1(基础薄弱):我觉得还可以。以前我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老 师讲,经常会思想开小差,我只有强迫自己不停地记笔记。说实话,笔记记 好了我也不会看,因为觉得无聊,看了也没有用。阅读对于我来说太难了。现在的课堂,有时同学会帮助我,我也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老师 布置了任务,我也能帮上同学一点忙,能帮助想主意。比如上次学到问路,我们小组的同学方向感不是很好,而我的特长就是认路,所以我就在纸上画 好路线,由同学来说,我们小组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你的肯定,我感觉 挺好的!我希望老师把任务设计的很简单,最好和英语基础没有太大的关系,就比如你设计的“问路”场景,这样的问题我也能参与。

学生 L2(基础薄弱):

我英语基础不好,我不喜欢英语课。以前,我甚 至不知道老师一节课在讲什么,也就不听了。现在,周围的同学课堂上表现 得都很积极,很多以前上课不声不响的同学现在也举手发言了,我知道很多 时候是周围同学在帮忙。我觉得自己现在至少知道一节课老师在讲什么了。可由于我的基础太差了,很多单词都不认识,我觉得阅读对于我来说还是太

难了。我觉得老师最好能帮我翻译一下文章或者别叫我回答问题。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学生访谈分析: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在实验班所采取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受大部 分同学欢迎的,尤其是英语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他们觉得现在的课堂更 有生机和活力,由于活动形式的多样,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相对于以前的阅读课堂教学,老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学生则在任务的引领 下,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给了他们更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机会。随着问题的顺利解决,学生们的学习自信不断建立,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讲,活跃的课堂 氛围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热情,由于任务的设置贴近生活,所以基 础薄弱的同学也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他们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但这部 分同学更需要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对于他们来讲,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还比较 困难。

5.5 研究小结

5.5.1 研究发现

1.在英语阅读课堂中,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从兴趣出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产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课 堂发言更加积极,课堂参与度极大提高,学生开始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学习。

2.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除了师生互动外,更 多的是学生间的生生互动,相互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是,我们不能放弃和忽略基础薄弱的学生,否则他们之间的差距会不断增大。

3.任务的设计要有实用性。任务的设计要有意义,并体现教学实效,不 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增添课堂的活跃性不代表牺牲课堂的高效率,要考虑到 时间成本。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即学生活动的过 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4.要关注个体差异。任务型教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任务型教学加大了学 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到每个个体,在任务设置的过程中要明确 目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采取“极限催化”的方式,即提出有一定挑战 性的任务,让学生把征服困难、完成任务作为一种乐趣,培养自觉学习意识 和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则要把握学生的特点,设计难易 相当的任务,多为他们提供机会,体验成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 发展。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任务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他们 弥补基础,培养兴趣,有些任务可以反复操练,帮助提高。

同时,教师要分外注意评价的标准和尺度。同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采 取不同的办法去解决。对于同一件事情,学生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而教师 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信心。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更多地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同伴,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或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论文

一个人或者是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就可以使任 务型教学有序的进行。

其次,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要深入了解和认识任务型教学,具备在课

堂中进行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众所周知,任务型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与节奏更多地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在课 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能够引领课堂的发展方向。而任务型教学的课 堂会出现更多的生成性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应变能力来引导 和帮助我们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学习小组的管理和引 导,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纠正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语言知识,及时 预见各种会出现的结果,并制定好相应的补救措施。尤其是课堂纠错,教师 要掌握好纠错的时机和方法,在以操练口语为目的的教学课堂,教师不能过 分纠结与学生的语法或单词的错误,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小错误,教师要 学会忽略和暂缓纠正,或者是借助同伴纠错以及学生的自我纠错,从而达到 沟通的目的。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正面的激励必然会提升学生对学习信心。

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材料,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任务目标落实到位,通过多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交流并强化各组间的竞争,形成一种良 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材料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占据 着重要地位。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来辅助任务型语言课堂教学是目前最佳的方

法。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强化视听,从整体上提高-44

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生动的形象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任务 型教学法同样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较高。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要积极参与到 其中,主动参加以任务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扔掉包 袱,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新的学习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需要专家和学者共同的努力来探索一条适合于我国具体国情的模式。

为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笔者所选取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阅读成绩 相差不大。但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两个班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氛围的不同,这些无法进行调控的因素,势必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 科学及有效性。加上实验时间不长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因素也可能会 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的科学及准确性,也就是说本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 处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11]Rivers, W.M.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2]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13]Skehan, P.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ed-based Instruction [J].Applied Linguistics 17(1996): 38-62.[14]Widdowson, 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15]Will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U.K.: Longman Addison-Wesley, 1996.[1]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9): 17-20.[3]葛文山.简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J].中小学英 语教学与研究 2003(1):8-11.[4]龚亚夫、罗少茜.课程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 [J].课程,教材,教法 2003(1):49-53.[5]姜晶.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 [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2010(6):145-146.[6]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 [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11):10-12.参考文献

-51 报 2011(3):79-81.[19]钟莉.任务型教学法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J].成都大学学报 2008(2):64-65.[20]庄志琳等主编.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材料处理:解读与使用 [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1]左焕琪.外语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附录

-54-

7.我在英语 课 堂 上 的 表 现是:

A.积极参与

B.有时参与

C.偶尔参与

D.不参与

8.进行阅读 练习时,我 会:

A.先 看 题 目,再看文 章

B.先 看 文 章,再看题 目

C.边看边做

D.读不懂,乱做题目

9.我喜欢的 阅读方式是:(可多选)

A.和同学一 起阅读,相 互帮助 B.自己独立 阅读

C.先独立阅 读,再与同 学交流

D.教师指导 阅读

10.阅读题目 中,我认为 很 难 的 是 :(可多选)

A.通篇理解 题,即找出 文 章 的 中 心 思想

B.推理题

C.回答问题

D.细节题

附二附二:::实验前测与后测试题实验前测与后测试题

前测前测试题试题

Reading comprehension A.True or False

France is a western country which covers an area of 547,030 sq km.The capital---Paris is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country.In the middle of the country,there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area.In France, wheat, cereals, sugar beets, potatoes, wine grapes;beef, diary products;fish are very popular.France is famous for the wine and the modern fashions.Paris is called the flower city in the world.In Paris, there are a lot of famous parks, tree-lined road and the Eiffel Tower.The western Disney Park is not far from the centre of Paris.There are more than 70 museums, large squares and churches in Paris.France is not only famous for the beautiful areas, but also for the fashions and the delicious food.()1.Paris is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world.()2.People in France plant a lot of crops such as wheat and potatoes.附录

-56-

C.Choose the words or expressions to complete the passage.Ann and her mother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___1___a Sunday morning.It is a fine morning.They are sitting in a big bus.Many people are in the bus, they are from ___2____ countries.Some are Americans and some of them come from England.They all want to visit the Great Wall.There are two Chinese in the bus.One is driving the bus;____3____ is a

young girl.She speaks English ___4___.She is now talking about the Great Wall to them in English.She ___5__ them many stories.There is an old saying(谚语): ‘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They all want to see it very much.()1.A.on B.at C.in D.by

()2.A.the same B.same C.different D.the different()3.A.the other B.another C.other D.others()4.A.good B.well C.better D.best()5.A.told B.tell C.to tell D.tells

D.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People in Shanghai like eating.And Yu Garden is f_______ for its snack food.There are many good restaurants and they are always full of people at the weekend.You can try many kinds of nice food such a___ fried chicken and rice

dumplings.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_____ enjoy eating at these places b_______ the food is cheap and d_________.E.Answer the questions.At the Barber's Shop(理发店)

Jack went to a barber's shop and had his hair cut, but when he came out, he was

not happy with the result(结果).When his friend Bob saw him, he laughed and

said,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r hair, Jack?” Jack said, “I tried a new barber's

shop today, because I wasn't quite satisfied with my old one, but this one seems

even worse.” Bob agreed(同意).“Yes, I think you're right, Jack.Now I'll tell you what to do when you go into a barber's shop next time: look at all the barber's hair, find out whose hair looks worst, and then go straight to him.” “Why shall I go to 附录

-57-

him?” Jack asked.“But that would be foolish!” “Oh, no, it wouldn't,” answered

Bob.“Who cut that man's hair? Just think it.He couldn't cut it himself, could he? Another of the barbers cut it.So you know he can't be the worst barber.”

1.Why was Jack not happy when he went out of the barber‟s shop? He was not happy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Did Jack change a new barber‟s shop this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o can‟t be the worst barber in this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id Bob give Jack a good sugges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hat do you think of Bo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测试题

I.Reading comprehension A.True or False

Mr.Black, Ann‟s father, works in a hospital.He‟s friendly to the patients.So he‟s very busy all the time.Ann is seven and begins to go to school.She often watches TV at home and she knows a lot.Some of her friends usually go travelling abroad,but her father doesn‟t have time.Mr.Black and his wife can only take their

daughter to some cities in England.This summer, Mr.Black has got some time.He‟s going to take his family to

Iceland(冰岛).Ann is very excited and tells her friends about it.“Why are you going to travel to Iceland, Ann?” asks a girl.The little girl does not know how to answer.She thinks for a few minutes and

says, “We‟re going to see it before it melts.”

()1.Mr.Black makes machines in a factory.()2.Mr.Black can‟t take his family to travel abroad because he has no time.()3.Ann often stays at home instead of travelling abroad.()4.The underlined word “excited” may mean tired.()5.Ann thinks Iceland will melt.附录

-55-

()3.Wine in France is not popular.()4.There are seventy museums, large squares and churches in Paris.()5.France is only famous for its scenic areas and nice food.B.Choose the best answer

Mr.Evans works in Sydney.Last week he had a two-week holiday, but he

didn‟t know where to go.He said to his friend Robert, “I hate the hot weather

here, but I can‟t find a cool place in Australia.Where shall I take my holiday?”

‘That‟s easy,‟ said Robert, „You can go to Moscow.Snow and ice are covering the ground there now.‟

Mr.Evans agreed with his friend.He bought a plane ticket and soon got to

Moscow.He had a happy time there.But one day he got into trouble.After lunch

he went to a park outside the city.He saw a dog following him while he was

walking past a house.It was hungry and wished him to give it some food to eat, But he had no piece of bread or cake in his pockets.He tried to send it away, but it began to bark at him.Just at that moment, he saw a stone on the ground.He

tried to pick it up but he couldn‟t.‘How strange these Russians are!‟ Mr.Evans said to himself, „They do not tie their dogs, but firmly tie the stones!‟()1.Mr.Evans is _____

A.American B.Russian C.Australian D.Chinese

()2.Mr.Evans didn’t like _____ in Australia.A.hot weather B.cool weather

C.rainy weather D.cold weather

()3.Mr.Evans went to Moscow ______

A.by train B.by bus C.by air D.on foot

()4.The word ‘bark’ means ‘______’.A.跳

B.叫

C.追

D.咬

()5.Mr.Evans couldn’t pick up the stone because ______.A.it was too cold

B.was too heavy

C.Russians tied the stone to the ground

D.it was no stone at all

附录

-58-

B.Choose the best answer

One evening, after work, I got on a train, found a seat and sat down.A man was next to me.He was reading a book.I had nothing to do, so I read the same book with the man.I read a page and sat back, waiting for him to turn it.After a while, I found he

didn't turn the page.He just kept on reading.There weren't many words on the page to read.There were a lot of pictures in the book.So I turned to the man and said, “You know, you really read slowly.”

“What do you mean?” he asked.“Well,” I told him, “I read that page in about a

minute, and you've spent about ten.And you are still reading, you know.” I went on, “If you learn to read faster, you can read more.”

He thought about that for a second or two.“If I read too fast,” He said at last,“my paper won't last to my station.”

()1.The story happened ______.A.in the station

B.on the train

C.in the reading room

D.on the school bus

()2.The writer read the same book with the man beside him because ______.A.he found the book was very interesting

B.he didn't have anything to do

C.he liked reading picture books D.his own book is not interesting()3.The man read ______.A.very fast

B.very slowly

C.as fast as the writer

D.faster than the writer()4.Why did the writer tell the man to read fast? A.Because the writer wanted to read the next page.B.Because the writer thought he could learn more if he read faster.C.Because the writer wanted to teach him how to read.D.Because the writer didn't like the man.()5.Why did the man read in this way? A.Because he was waiting for the writer.B.Because he enjoyed the pictures very much.附录

-61-

致谢

三年前,我欣喜万分的收到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在职教育硕士入学通知 书。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教学中缺乏深入、系统的 理论指导,虽然不断努力,但仍觉得自己进步缓慢。然而,上海师范大学给了我 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再一次走进校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及思想上的洗礼。在这 里,我感受到了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浓厚的学术气息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氛 围。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感染了我,激励着我,让我重拾学习的热情,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感谢每一位任课教师!感谢卜友红老师,您用自己一口纯正的英音深深地征 服了我们每一个人,至今我还保留着您为提高我们的发音水平而亲自为我们录制 的音频资料。感谢武成老师,在您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更被您的 绅士风度和敬业精神所深深折服!感谢裘雯老师,您的博学与温婉深深地影响了 我们每一个人,在您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命,语言的美!在此,我 也要感谢我们年轻的辅导员门长蓉老师,没有您辛勤的付出,多次的友情提示、沟通协调,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会如此美好而顺利!

在此我更要感谢是我的导师周曦副教授,她在百忙之中认真听取我的介绍,在她的鼓励、关心和支持下,我确立了论文的方向。在之后的沟通中,尤其在论 文工作计划的确立阶段,周老师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同事,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能克服重重 困难,最终完成论文的写作。尤其是我所在教研组的同事们,由于你们的参与,我才得到了课堂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反 思!

三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逝,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求知的快乐,被关心 的温暖将永远伴随着我!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

附录

-59-

C.Because he wanted his reading to last until he got to his station.D.Because his eyes are not very good.C.Choose the proper words to complete the passage Dear Tom,Thank you for your gift and I was __1__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what

advice I can give you on how to become a newspaper reporter in the future.First, learn __2__ to use a computer.This is one of the things you should do.You can __3__ learn some skills at school or buy a book to teach yourself.At school you should learn how to __4__ and write your own language well.Outside your school there are __5__ many things you can do to prepare for a

newspaper job.When you read newspaper news, notice how it is written.You

should also __6__ some time discovering how your city government works and how some of the business meetings are going on.The more you know about them, the more successful you will be.If you have some other questions, please write to me again.Yours,Jim

()1.A.sorry

B.pleasant

C.worried

D.pleased()2.A.how

B.why

C.when

D.what()3.A.neither

B.nor

C.either

D.too()4.A.learn

B.read

C.teach

D.look

()5.A.also

B.even

C.too

D.either()6.A.save

B.waste

C.spend

D.take

D.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Jingmao Tower is the fourth h_______(1)building in the world.Every year, it

attracts a lot of t_______(2)from all over the world.Jingmao Tower is in a combined style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style and western style.It is the symbol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It is in the c_______(3)of Lujiazui Financial Area.Our family visited Jingmao Tower today.You can get there b____(4)underground.And if you live near it, you can w_______(5)there just like our family.We went 附录

-60-

on to the eighty-eighth f_______(6)of Jingmao Tower.We saw the whole view

of Shanghai there.Please come to Jingmao Tower, and you will get some unexpected gains there.1.h__________

2.t_________

3.c_________

4.b_________ 5.w__________

6.f_________

E.Answer the questions

Traveling to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gets easier, but how well do we know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Here's a simple test.Imagine you are planning to hold a

meeting at four o'clock.What time should you expect your foreign business friends to arrive? If they are Germans, they'll arrive on time.If they are Americans, they'll probably be 15 minutes early.If they are Englishmen, they'll

be 15 minutes late, and you should allow about an hour late for the Italians.The British seemed to think that people would always understand what they did

because English was widely used.However, they found they were completely wrong.For example, the British are happy to have a business lunch and discuss

business matters and have a drink during the meal.The Japanese prefer not to

work while eating.Lunch is a time for them to relax and get to know each other and they don't drink at lunchtime.The Germans like to talk about business before dinner.The French like to eat first and talk afterwards.They need to eat and drink well before they discuss anything.1.What time do Germans arrive when they go to a mee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if a group of English-men, Americans and Italians

hold a meeting, who will be the last to arriv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Japanese like to talk about business at lunchtime, don't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hat do the British like to do during the mea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笔记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策略

    基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语言教学的几点对策 摘要: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语篇语境教学,导致了哑巴英语、应试英语;而生命英语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更是被忽略的一个过程......

    任务型语言教学分析总结(精选五篇)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在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一定的任务,通过任务设计设定、任务完成、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和评估等一系列步骤和程序来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作业 你们学校推荐你参加“中国任务教学研讨会”任务教学展示课的选拔。【任务】请准备一节任务教学课例的教学设计以报名参加“中国任务教学研讨会”,必须包......

    英语任务型教学

    英语任务型教学 通过对英语课堂的多样性设计包括拼图任务、信息差任务、比较任务等任务型教学方式,加强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摒弃单一的、陈旧的教学......

    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设计—— Lao She Teahouse(听说课)(八年级上) (注: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 1. 导课(2m) 首先我会用老舍的几篇课文来引导大家进入本课主题。我打算列举老舍的《猫》,《济南......

    任务型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设计 牟平区大窑镇蛤堆后学区小学张居青2011年11月17日 08:17浏览:2评论:0鲜花:0专家浏览:0指导教师浏览:0 送花鲁科第一册 Unit 5 Lesson 1 《This is our clas......

    任务型教学论文

    摘 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任务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去。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

    教案 任务型教学

    Step 1.Pre-task 1. Introduce the topic: Display the multimedia picture to elicit the topic 用多媒体打开一个画面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