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矮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
高矮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教学目标
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会高矮的相对性,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在比较过程中,对差别不明显的,要先进行刻画,再比较。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 绳子 字典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大象与长颈鹿吗? 生:认识.师:谁能告诉老师它们谁高 ?谁矮? 生:长颈鹿高,大象矮.师:大象与小鸡谁高谁矮? 生:大象高,小鸡矮.师:真棒!那为什么大象一会儿高了,一会儿矮了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比身高
1.擂台赛。
请班上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当两个学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再请学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先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上,使其稍高一下.生1:生D高.生2:不公平!教师:哪里不公平? 生2:生D脚底下有块砖.师: 对了,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在比较之前应该把比较的对象先放在同一起点上.2.警车过桥洞。故事导入,出示图片(教材第19页)。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让不同的学生与老师比高矮,谁高?谁矮?为什么? 2.直线绳子与打过结的绳子比较,哪个长?哪个短?为什么? 3.字典与数学课本比较: A:平放着,谁厚?谁薄? B:竖放着,谁高?谁矮? 四板书设计(略)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了正确的比较方法,比较高矮时要注意“同一个起点”.
第二篇:2017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高矮》WORD教案
高 矮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18、19页。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黑猫警长》吗?它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它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它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1)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2)比较。把图上的人和物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3)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2、直接比较。
第17页的第1~3题、第18页第1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长短、厚薄、曲直、高矮。
3、游戏。
①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
(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平。” ②为什么不公平? 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③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蚂蚁图)
①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
②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三、练习巩固。(1)长颈鹿大象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2)钉子图
①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 ②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3)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4)汽车过桥图
①观察,汽车能通过吗? ②分小组讨论。
③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5)兔子图
①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②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6)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黑猫警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高矮教案
2.2高矮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 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 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 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 总结全课
活动八 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最高,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第四篇:数学一年级上比高矮说课稿
数学一年级上比高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比高矮》是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比大小、比多少基础上进行学习,也为以后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学生经历的是对实际量的比较活动,从中可获得直观、具体数学活动经验。比高矮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学生难在比高矮的方法。对于做一做与练一练的某些习题,不能只靠直观得出答案,需要借助想像、思维和推理,有的用直观教具加以演示,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预设为:
1、认知目标: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能力目标: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像、推理能力与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数一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按高、矮的顺序排队,初步体验高矮;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拓展时空,感受高矮与生活的联系;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步骤、初步体验高矮。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怎样排同学们队伍引出课题“比高矮”请一小组的学生上台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并评价排列的队伍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排,应该怎样调整。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高矮,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第二步骤参与比高矮,感悟高矮的相对性。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先请两个高矮比较悬殊的小朋友出来比高矮,让矮的回位置,再请一个全班最高的跟他比,这样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第三步骤经历比高矮,感悟比高矮的方法感悟、明确比高矮、。
在这一环节,我叫两位差不多高上台比高矮,就这样站着比,不容易比较出高矮引导学生说出更好的方法比较高矮,再出现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的方法。教师小结,小组内互比身高,再出现比长短,引导学生说比长短应注意什么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比高比矮的体会。
2、在这一环节,我用幻灯放出淘气和笑笑比高矮,同学们淘气和笑笑也用这种方法比高矮的,但是淘气同学这样做,你觉得对吗?师:哦,原来背对背比较高矮时,同学们不能把脚跟踮起来,除此还要注意什么呢?
小结:正确方法,背对背比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也要一样高。
3、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小组内互比身高
(1)师讲清要求再比(2)反馈
4、进行反馈练习
(1)出示课件主题图
学生自行观察主题图
师:图中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结合实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老奶奶和小朋友比高矮你能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你还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的用互相句式表述。
(2)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些玩具,我们可以比一比,谁高谁矮;也用()比()高()比()矮句式表述自己小组听。
(3)师:同学们掌握了比高矮(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生在说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比较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第四步骤拓展时空,感受比高矮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高矮。目的是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骤巩固应用,体验创新之乐
1、师出示课件课本第18页第一题练一练
2、出示课件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3、出示课件课本第17页第2题做一做
4、组织讨论课本第19页“三只小兔比高矮”。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学生讨论交流那该怎样比,引导学生想出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再反馈。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六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这些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咱们学到什么呢?
第五篇:轻重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
轻重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体会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体积没有必然的联系。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 教具准备
简易天平、托盘、卡片、水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乐乐星”(出示卡片),它笑得可真开心。小朋友们,请你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笑的,好吗?(学生自由尝试)今天,老师就希望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笑容和我一起上一节开开心心的数学课,好吗? 活动一:掂球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把重的放低一些。(其他的学生轮流实验)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 活动三: 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一)、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
生1:苹果重,橘子轻。
生2:橘子重,苹果轻。
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生4:它们一样重。
„„
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过再比。
„„
(二)称一称。
(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橘子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用秤可以称,老师这里还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橘子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橘子的那一边高,说明橘子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2)师:现在老师要称一下石榴、苹果、橘子,结果怎么样呢?
生:石榴比苹果重。
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
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
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3)师出示两包糖果。
(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
③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1: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一练
(1)第21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画勾?(生说明理由。)
轻的画√,重的画○。
(2)第21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轻的画√,重的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同样重,所以一个西瓜就比其中的 一个菠萝重。2.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五、课后总结
1.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