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矮教案
“高矮”教学设计
吴村小学 郑雪平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21、22页“高矮”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与相对性。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之间合作意识和课堂的有序进行。
四、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在刚开学的时候,郑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座位。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高矮这两位兄弟。板书课题。我们先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二)探究新知
1、高和矮的比较 A师生比身高
师:刚才**同学声音最响亮,而且坐的很端正。老师打算奖励他两朵小红花。请到黑板上摘下来吧!(课前在黑板上方贴一朵红花,下方贴一朵红花。学生拿到了下方贴的一朵红花。怎么着,也拿不到黑板上方贴的红花。这时,教师轻松地将红花拿下来。)
师:郑老师为什么能轻易的拿到这朵红花,而她怎么也拿不到? 生:因为老师个子比这个小朋友高。师:你能用上黑板上的两兄弟来说说吗? 生:老师高,**矮。
老师比**高 B生生比身高
师:谁愿意跟这个同学比一比身高呢?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都面向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你觉得他们俩谁高谁矮呢?(产生分歧)
师:看来他们这样站着不太好比较,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呢?(背靠背站在一起比较)两个学生比出结果。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这么比的,瞧!课件出示比一比左图,看这幅图,他们谁高谁矮呢?”学生可能会说一样高,这时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脚翘起来了,不公平。
师:那要怎么比呢?
师:淘气不好意思了,听小朋友的话,把脚放平了。再看看,能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吗?“(淘气把脚放下,和笑笑站在同一起点上比较得出笑笑比淘气高,淘气比笑笑矮。)
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淘气比笑笑长得高呢?(生:不能。)
看来,比身高的时候,除了背对背、把背挺直,两个人的脚要放平,也就是要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C感受请高矮的相对性 叫一生上来
师: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分别请比他高、矮的两位同学上台比较。
得出结论:看来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进行比较高矮。高矮是相对的,要看和谁比较。
D 四人一小组比身高。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2
组3:站一排相比。师: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比较高矮的方法了,真能干!
2、长和短的比较
师:那么如果给你两根绳子该怎么比较呢?还说高矮吗? 师:看来我们要请另外一对兄弟来了。他们是长短。师:郑老师这两根绳子谁长谁短呢?
师:那这两根呢?看来有点困难,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吧?
师:你们也有这两根绳子。下面拿出绳子,同桌一起来试着比较出他们的长短。师:都比出来了吗?哪对同桌能上来和大家演示一下你比较的过程。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瞧仔细了,郑老师等一下可有问题的哦!师: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看来比较长短时应注意什么呢?
师: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找一找生活中的高矮,长短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生2:椅子比桌子矮。生3:课桌比讲台矮。
小朋友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三)应用知识、开展探索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棒。三只小兔也来到了。它们在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这样能比出他们高矮吗? 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讨论交流,再反馈)
生: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比,1号兔子站了7格,2号兔子站了6格,3号兔子站了5格,所以1号兔子长得高。(请两个同学说)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谁走的路最长?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以后会遇到许多与高矮有关的问题,大家要大胆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好吗?(四)、课内总结,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这些活动好玩吗?在玩的时候,咱们学到了什么?
师:比较时至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比的时候一端要对齐;在没有办法对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数格子以及其他一些方法来比较。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在教室里找找什么东西还可以比较。
六、板书:
高
矮
长
短
七、教学反思:
由于是新教材,加上没有新的参考3 资料。所以在上本课时,自己对教材做了很多思考。如何从情境图中解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像书本上那样呈现情境图。再三思考,如果从图中出发,将会一下子出现高矮、长短、甚至是厚薄的知识点,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分知识点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我大胆的拆分情境图,一个一个知识点的讲授。从高矮到长短,思路就比较清晰。
本课教学有两个主要活动:一是4人一小组活动比身高。二是同桌比绳子长短。课标指出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但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课堂常规刚刚起步学。数学活动如何有效的进行。刚开始我也很犹豫,是否让他们4人小组活动,会不会太乱,给别人乱糟糟的感觉。第一次试教提醒我还是算了吧。就像评课老师说的可以专门找几个学生来比身高。我不甘心,又一次试教,这一次很大的鼓励了我的思想: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放手吧!虽然上下来,有点不尽人意。但我想数学活动就要从低年级慢慢抓起。
整节课上下来有几点遗憾:
1、我完全没有考虑到高矮、长短的范围。物体一般横着看是比长短,竖着看是比高矮。导致学生在说生活中的高矮长短说不清楚。这是我最大欠考虑的地方。
2、自己还是说的太多,放不开。老是怕学生听不到,重复学生的话。如何培养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有待提高。
3、就像毛老师说的如何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专心听教师的话,而不是一些强硬的语言来压制学生。这也是我一直郁闷的事。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领悟到。
第二篇:比高矮教案
《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下课啦(北师大版教材第20~21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二单元比较中的第二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把比高矮和比长短放在一课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本课是为后面学习“认识长度单位“作基础的。本节课在编排上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本课的学习,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绳子、铅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班上谁的个子最高吗?那你们认为他和老师比谁高?
师:那老师有个疑问,他的个子高矮没有变化,为什么大家一会说他高,一会又说他矮呢?(他和同学比,高;和老师比,矮)让学生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师:大家说得很对,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关键是看和谁进行比较。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一:比高矮(板书)
二、合作探究,体验方法.(一)比较高矮
1、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出示主情景图)大家看淘气的校园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生各抒已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位学生比高矮)
2、(出示课件)观察这两幅图,看看哪幅图上的小朋友比高矮的方法是正确的。并引导学生说出比高矮的方法。(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站直、背靠背、看头顶)
3、随意指2名同学到讲台前用刚才的方法比高矮。(可以用个反例)师:你们也想和同学比比高矮吗?(想)
4、小组内活动:比高矮.
(1)小组内比。说说谁高谁矮?(指名回答怎么进行比较的)
(2)四人一小组,讨论如果有三个同学比高矮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请一组或两组同学上台示范怎样比。
(二)比较长短
师:刚才大家都比较了高矮,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老师需要大家帮忙解决,我们要进行跳绳达标,可是有些绳子长,有些绳子短,那老师怎么样分配比较好呢?(个子高的同学给长一些的绳子,个子矮的同学给短一些的绳子)
师: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又一个新知:比长短(板书)寻找比较长短的方法
师:老师这有两根绳,可老师不知道该哪根长,哪根短,你们愿意帮老师进行比较吗?(出示情景图)那应该怎么进行绳子长短的比较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同桌互相讨论,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2根绳子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谁长谁就长。师:(指两名同学上来)问:老师这有两根绳,一长一短,如果他俩要进行跳绳达标,按照同学们刚才的方法,得先知道谁高谁矮,哪根绳长,哪根绳短,老师是不是就好分配了?(比高矮)我们让他俩来比较一下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好不好?现在同学们认为哪根应该给xxx,哪根应该给xxx。(长的给xxx,短的给xxx)
2、小组活动
(1)、同桌2人一组,比线绳的长短.(指名汇报,说说是怎么比的)(2)、四人一小组,比较谁的铅笔最长,谁的铅笔最短。(汇报结果)
三、实践探索,拓展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淘气想和你们进行一次挑战,大家愿意应战吗?(课件出示练习题)
1、说一说。
2、哪根绳子最长?
3、我是火眼金睛。
4、想一想,说一说(1)、(汽车题)教师提问: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为什么?
(2)、(兔子题)3只兔子,谁最高?谁最矮?
5、比一比.让学生掌握数格子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我学会了比()和比()。
我知道了比高矮要站在(),比长短要把一端()。
第三篇:认识高矮教案
数学活动:认识高矮 活动目标: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人物图卡数张。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XX和XX,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小结:让幼儿了解和同学比较身高的方法,以及操作娃娃图卡比较身高时,脚要对齐底线的做法。
第四篇:比高矮教案
小班数学:比高矮
活动目标:
1.能用正确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2.喜欢摆弄材料,愿意按老师的要求操作。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各色纸筒、饮料桶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谁长高了。
图片出示一对双胞胎兄弟,教师讲述故事: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开始两个人长得一样高。大毛什么食物都吃,青菜呀,蛋黄呀,木耳呀都吃的津津有味,还爱踢球做体操。而二毛呢,尽挑食,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连跑跑步都不愿意,很快两个人长得就不一样高了。
出示第二幅图,问:谁长高了?和大毛比,二毛怎么样?(引导幼儿正确表述:大毛高,二毛矮)
联系实际,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找高矮,说高矮:老师高,小朋友矮;这个小朋友高,那个小朋友矮等。
(二)出示树上的猴和地上的鹿,思考:这样比行吗?
过渡语:大毛二毛比高矮的事让猴子和长颈鹿知道了,它俩决定也比一比。
出示树上的猴和地上的鹿,问小朋友:你们觉得谁高谁矮啊?(有小朋友猜出猴高,有猜出鹿高)有小朋友说猴高,这下长颈鹿可不干了,说:整个森林的动物都知道我的个子高,现在我却没有一只猴子高,让小朋友帮我们再比一次吧。
教师将猴和鹿站在一起,边演示边说:我让小猴下来,和长颈鹿都站到地上。请幼儿用“谁高谁矮”句式说出结果。
小猴决定换个方法再比一次,教师边演示边说:我让小猴和长颈鹿都站到一样高的椅子上。请幼儿用“谁高谁矮”的句式说出结果。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平平的、一样高的地方。
(三)幼儿分组操作,师幼共同探索:谁高,谁矮。
1.分组操作。强调要放一起,直立起来。
a.纸筒组:先让幼儿比较自己的两个纸筒哪个高,哪个矮,还是一样高,然后任意取出一个,和同一组的小朋友比较。
b.实物组:取饮料桶,茶叶筒,药瓶等实物,按自己的意愿和小朋友
结对子比较,支持三个小朋友进行比较。
(四)游戏:长高了,变矮了。
(五)延伸:三口之家比高矮并请家长记录结果。
第五篇:高矮 教案 修改版
《高矮》教学设计(修改版)
一、背景介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课时:2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三、学情分析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
2.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一系列的观察与比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难点: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七、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感叹:它真高!)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长得高一些?
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略)
(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谁走的路最长?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
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
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谁来帮帮他们?
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高潮。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综合训练教程》
学院:教育学院年级:学号:姓名:杨雨萱成绩:作业
2010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