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识谱启蒙简易教学法
浅析幼儿识谱简易教学法
吉林市群众艺术馆 刘奕含浅析幼儿识谱简易教学法
近些年来,幼儿学习音乐的年龄越来越早,有的已经提前至三岁左右。系统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特别是孩子们认识五线谱、能正确地唱唱名、并在钢琴键盘上找出对应的琴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五线谱上有那么多线、那么多间,音符具体画在哪条线上或间上?就连成人在识谱过程中也偶尔出错,更别提呀呀学语的孩子了。
3-6岁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非常鲜明:3-4岁为第一运动感知阶段,此阶段幼儿生活范围扩大,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具有爱模仿、情绪作用大,认识依靠行动等特点。5-6岁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为活泼好动,好学好问,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已经能够自己组织游戏。个性初期初具雏形,动作从近及远,由粗到细。此阶段为幼儿认识五线谱、与钢琴等乐器其建立良好伙伴、协作关系的重要阶段,幼儿可通过认识钢琴来了解并使用钢琴,通过老师的钢琴伴奏,来跟随音乐作模仿动作或简单游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幼儿识谱入门课中,我逐渐积累并总结了一套简易的形象识谱教学法,特别针对于学龄前儿童识谱,把抽象性的五线谱做了形象性的简化,效果很好。
此套幼儿识谱简易教学法共分为三个部分:认识钢琴、认识五线谱、学习音符的时值、唱名。
一、认识钢琴
(一)区分各音组。
把键盘上完整的每个音组都形象地称其为“家”,每组中的七个白键代表孩子们,两个挨着的黑键代表瘦妈妈,三个挨着的黑键代表胖爸爸,这些成员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即一个完整的音组。请学生们找一找,在钢琴上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家庭?通过这样的形象游戏,孩子们可以最容易地、最快速地分清各个音组。
(二)区分高低音组。
高低音组的最初认知可通过听觉来分辩声音的形象,以及区分高音组。其中有两个最特殊的是最高和最低音组:我们形象地称为是“大象”和“小鸟”的家。大字一组声音低沉深厚,那就是大象的家;小字四组音质清脆纤细,那就是“小鸟”的家。通过弹奏,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准确找到他们家所在的位置,即大象的家为最低音区,小鸟的家为最高音区。随后把大象动物卡片放到大字一组的音区,把小鸟动物卡片放到小字四组音区的位置,加深幼儿形象思维记忆。
另外遵循孩子认识依靠行动的生理特点,可拓展舞蹈领域的相应动作,引导幼儿跟随相应音区的音乐做自编动作,如大象走,小鸟飞等。老师也应注意音乐弹奏的速度、节奏、音量、音色等,要符合教学要求,老师弹奏大字一组的大象 家时要把声音弹得重、沉,务必挥动大臂,使每个声音落实,从而引导幼儿在听觉中感知,并在行动中体现,踏步要重、要沉、要慢。这不仅是引导幼儿理解各音区之间的区别,而且进一步领会将来触键动作的要领,更积极地培养了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第二册中《巨人的脚步》、第三册《跳舞的雨滴》、《动物展览会》等课,是本阶段教学的极好教材。可听录音或老师演奏,请幼儿做角色的自编动作或游戏。
二、认识五线谱
(一)认识五条线的排序
五线谱的五条线需要从低到高来排序,也就是说最低的一条线就是第1线,依次向上排列为第2线、第3线、第4线,最高的一条是第5线。把5名小朋友排成队,小个子排前面,高个子排后面,让小朋友从低到高一个一个地数一数,加深“由低到高”的印象。然后走到教室中间地面画着的大五线谱,让小朋友们找出最低的一条线,也就是第1线,然后依次向上数,巩固“由低到高”的印象。最后请最矮的小朋友找到最低的一条线,并站上去说出“第1线”,其它小朋友依次找到自己对应的线,并说出是“第几线”。通过这种理性到感性的认识,以及游线和实践,使孩子们很快认识了五线谱的五条线。四个“间”的的认识方法基本同上。
(二)认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高音谱号就象一个骄傲的指挥家。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肚子,燕尾服的下摆还翘翘的!随后出示这个指挥家的图片以及高音谱号,孩子们能很快把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低音谱号就像一个大虾米,拱着背弯着腰,眼睛就长在它的背上。随后也出示图片及低音谱号。
最后还可以通过动手粘贴图片的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它们在五线谱中的大致位置。
《拜厄钢琴初级教程》中入门的几课,就是非常好的教材,它把高低音谱号的练习区分得非常明确,非常适合幼儿学习。
二、学习各音符的时值和唱名
(一)学习时值
学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可分别赋予其生命形象:全音符是青蛙妈妈刚生出的小蝌蚪,圆圆的身体,还没有长出尾巴,游得很慢,需要数四个数才能游回家,也就是说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是小蝌蚪长出身体来啦!游得快一些,数两个数就能游到家了,即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是小蝌蚪吃饱了,黑黑的肚子里装满了食物,有了力气游得更快了,我们只数一个数它就游到家了,即四分音符数一拍!每个音符的学习都伴随着游戏的参与,通过幼儿自扮音符,跟随教师的节拍“游到家”,来体会各种音符时值的长短。
(二)学习唱名
学习各音符的唱名是幼儿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重点,也是最容易混淆的一个难点。针对孩子年龄特点,必须提供直观材料、玩具,赋予每个音符角色,来形象地教学。
高音谱表被我们形象地称为地面上,而低音谱表为地面下,高音谱表第一线为一楼,而低音谱表第五线是地平线。如do的家是最小最短的,即高音谱表下加一线或低音谱表上加一线。这两条线都是最短的,也就代表哆哆的家是个迷你小房子。re是个小笨蛋,想上一楼去,可是却掉了下来,正好被挂在一楼下面啦。Mi在高音谱表第一线,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楼,在这儿住的是小猫“咪咪”,这个咪咪是最偷懒的小猫,再上一层都不答应,只住在一楼。Fa在高音谱表一线上面。表示妈妈要到一楼上去“发”面啦。sol即低音谱表第四间,它盖着大地的厚被子,它把这个被子给尿“骚”啦!la即低音谱表第五线,一只眼睛还埋在地下,露出另一只眼睛钻出地面,看到这么美的世界,它高兴地唱起“啦啦啦!”;si即低音谱表上加一间是“西西”,在地面上成熟的大西瓜!
同时,我也编配了相应的儿歌,如下: Do 住在迷你小房子 Re 挂一楼的小笨蛋 Mi 住一楼的猫咪咪 Fa 一楼上,把面发 Sol盖被子的骚骚骚 La 露只眼睛在唱歌 Si 地面上的大西瓜
孩子们能够通过儿歌,一下子看懂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也一下子能唱出各音的唱名,并能一下子找到它在键盘上的位置。孩子们把这枯燥的识谱过程当作形象的游戏过程,并且乐在其中。特别是在将来的识谱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认识五线谱,消除其学琴的畏难心理,增强学习的快乐感和满足感。
学习每个音符时都配备相应教具,并在教室内地面上绘制的大五线谱上,让孩子们自己扮演各个音,并找到自己的家,即找到每个音符相应的位置。
通常幼儿经历了以上课程和游戏,都能够直接形象地感知,并切身处地参与游戏,有的还能把游戏带回家中,与其他伙伴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们觉得自己就是音符,音符就是他们的伙伴,都能很自然地扎实地掌握知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凡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习的幼儿,与其它幼儿相比识谱的速度提高识提高一倍以上,最重要的是准确律高 达95%以上。遵循以形象、情景、感觉思维占主导的原则,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体味学习五线谱的快乐,培养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阶段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识谱教学
浅谈识谱教学
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
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
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识谱教学
浅谈识谱教学
【摘 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识谱教学也是长期困挠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就是识谱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机械技能训练的感觉,枯燥而乏味。从实际教学中看来,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那么,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本人在多年的识谱教学中,领悟了一点微薄的知识。【关键词】 识谱 听赏 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音乐与数学相结合。数学中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 进行数学的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表达音调。虽然都是用1234来书写,但数学的数字可以是无穷大的,没有局限性。而音乐只用1234567 七个字,并分别把它唱成do、re、mi、fa、sol、la、xi,通过这七个音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声乐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因为小学阶段一周才两节音乐课,有时候这节课记住了,下节课又忘记了,与数字相结合的话,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展开联想,加强巩固。
2、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又如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
3、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3、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师可以让学生先拍小鸭走路的节奏XX XX,然后说,小鸭子走路一不小心扭了一下脚,于是它就会XX XX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第四篇:识谱教学反思
识谱教学反思
识唱曲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要的,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能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兴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让他们识唱曲谱,课堂气氛就出现“冷场”。识谱单调枯燥,需要理解和记忆,教师为了教学的到位,对一些知识,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索然无味的课堂气氛,使情感美的陶冶无从谈起。在我教小学音乐这几年的时间,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曲谱。对于如何进行音乐识谱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聆听,培养音乐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我在教唱新歌前首先会让学生欣赏,聆听为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将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这种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设的,这时学生却会在无意中学会聆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曲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游戏引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引发学习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3-、小狗i 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就请他进家门。再如,在认识“音符、休止符名称和形状”时进行“小青蛙找家”的游戏:我事先用厚纸剪成一个长方形底板,上贴一张彩色纸并画上各种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教师指导(或选一学生)带领大家做游戏,让相应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结成对子,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找到,看谁找朋友最快又最准确。又比如:在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 mi......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方式灵活,学生乐于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故事激趣。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我把“读谱知识”编成故事来导入,使教学过程情节化,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比如:在学习“休止符的名称和形状”时,一开始,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把各休止符的形状、位置讲的一清二楚,学生学得带劲,也记得住。我先用叙述性语言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符大楼里住着很多音符,他们能组成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但是,你知道吗?在音符大楼里还住着一种符号,他们默默无闻,常常被忽略、常常被遗忘,但它在音乐上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帮助小音符换气、休息、停顿,还能使我们歌唱和演奏的音乐更干脆、有力、轻快、活泼、更富有乐感。”接着,我设问激趣,指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是什么符号吗?”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上,教师顺势说出名称:“它呀叫休止符。”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为新授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接着,我利用卡片再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述休止符的形状和位置......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激发兴趣,使他们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3.图画拓趣。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但都是用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二者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我喜欢用图画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之成为理解音乐知识的桥梁。
比如:在学习各音符之间的关系时,我用简笔画画了一块“蛋糕”:一个完整的蛋糕是全音符;把“蛋糕”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二分音符;一分为四......这样,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栩栩如生。
三、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5.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逆唱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
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6.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进行集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歌曲分散教学的。首先,这种过于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歌谱。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种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把理性的识谱教学从感性入手来教,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并注意难点分散,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应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进而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感受、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五篇:识谱教学心得
小学高年级识谱教学的一点体会
大家都知道,旋律是由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音乐基本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音乐的美就是在旋律的进行中流淌出来的。
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教学识谱的目标要求是“能识读简单乐谱”。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识谱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存在为难情绪,许多老师也对识谱教学“敬而远之”,识谱教学目标很难落实。怎么样才能降低识谱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兴趣呢?我在这里谈一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
1、完整、生动地范唱,激发起学生学唱曲谱的兴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而过早地提出识谱的要求,那么再好的音乐学生也没兴致学习了。所以演唱曲谱之前,我会采用播放范唱、教师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熟悉曲调之后,允许学生轻声地哼唱,这样一来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学起来会容易得多。
2、从歌曲的高潮处学起。因为歌曲的高潮往往给人印象最深也最好听。或从学生最有兴趣的乐句学起。比如歌曲《踩雨》,第一次听范唱学生就对歌中“沙里格沙”的像声词很感兴趣,忍不住随着我唱。但是歌曲多次出现“沙里格沙”曲调却有变化。趁着学生兴趣浓厚,我就引导他们视唱曲谱,找出相同和不同。学生反应很积极。
3、对比中学唱乐谱。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比相似乐句,找出不同。二是发现相同乐句,化繁为简。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五年级歌曲《雨花石》。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富于变化很不容易唱好。但有些乐句是重复出现的。《雨花石》共八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一样,第六句和第八句一样。如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曲谱就变得简单了。同时歌曲第五句和第七句旋律只有开头两个音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后,让他们对比着学唱,学生印象深刻,就能唱准了。
4、听琴声模唱复杂乐句。比如第十一册的蒙古族短调歌曲《银杯》。曲调是这样的(略)。曲调音域宽,音程跨度大,66八度32七度。学生忍不住问我,“老师,歌曲的曲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我笑着把这个问题反问给学生。他们的想像是:高低变化的曲调好像在表现起伏的大草原;音程跨度那么大就像蒙古族人宽广的胸怀;还有人说,曲调高的时候他好像飞上了蓝天,而低的时候他就好像站在草原上了。我默许着学生的种种想像,并让他们带着想像,先听我弹奏一遍曲调,之后跟琴在心里唱一遍,然后再跟着琴把旋律像唱词一样唱出来。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就准确而有感情地唱出曲调了。
5、提炼难点,而后整体学唱。比如上面提到的歌曲《银杯》。模唱曲谱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还是唱不好,可以把66和32两处大跳音.程提出来,提示学生,唱“草原”的时候,就在心里准备好“蓝天”的位置。也就是唱前一个低音,就要在心里准备好唱下一个高音。或老师在琴上弹第一个音,学生试着唱出后一个音,老师再用琴校正。唱准了之后再回到乐句中整体学唱。
6、引导学生在听唱旋律的过程中用手势划出旋律线,或身体起伏律动,体会旋律的高低变化。例如在《童心是小鸟》一课中,“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曲调起伏很大,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引导学生边用手臂划旋律线边想象小鸟飞的样子。有的学生就想象“好像小鸟向下飞忽然又冲向天空。”所以,在接下来唱到55八度大.跳时学生也俯身向下转而又昂首向天。曲调也随之及时准确地唱出来了。
7、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度的乐句学唱。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学谱的信心。
以上是我识谱教学中的一些例子。教学中,还存在先唱词还是先唱谱的问题。我觉得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各有前提。如果所学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曲调容易上口的,可以选择先学歌词。反之,如果是学生不熟的新歌,曲调又相对较难,就应该选择先学唱歌词,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再学乐谱知识。
高年级学生即使具备了独立识谱能力,也不能完全依赖识谱教学法来学习音乐。一方面学生能力有差异,另一方面防止学习起来单调枯燥。另外,关于识谱教学我一直有一个困惑:由于我们的音乐课课时分散,教学不连贯,而且每节课要完成歌唱任务,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学习识谱,所以想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识谱不是件容易事。我想我们可不可以尝试至少集中两个课时的时间进行识谱训练,也许能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