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中学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

时间:2019-05-15 08: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巴江中学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巴江中学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

第一篇:巴江中学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的实践、研究与开发

内容提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课程的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农村丰富的资源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素材应用的源泉。乡土材料是校外地方性拓展型课程资源。关键词:艺术教育 资源 新课程 农村 开发

多年以来,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艺术教育资源即是所教的美术教材、教具、学具、挂图等,教学即是教教材,再现编者意图的过程。实行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学习和培训,我们体会到:所谓艺术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文本,它还应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而支撑美术课程的物质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变化、更新。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发感到,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农村孩子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动手操作创造美的能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等,都应是普通教育美术课程永远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出课堂,到社会、到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神秘,美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生活中。师生共同发现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创造美术课程的过程。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素材,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又可以创造性地赋予其其他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创造性,让生态教育素材为我们心中想实现的教育目的服务。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为他们创作积累素材。

于是,自2001年开始,我县被定为艺术教育课改实验县,首先涌入到课改潮流中,各 1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个学校都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来进行实践和研究。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学生的课程资源,应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等等进行美术教学。并基本确定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我县还同时制定了三条原则: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容易获取、便于携带;经济实用、有开发潜力。

依据三条原则我校将田间地头普通的瓜果蔬菜列为主要开发对象。因为在我们农村,这种农作物材料随处可见,既经济又易得。于是,在我县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这一材料引入课堂,学生们将普通的瓜果蔬菜,或因势造形,或巧妙利用其固有的质地、颜色,设计装饰或依照构思再进行简单的切削、组合、拼贴、雕刻。制作出一件件或夸张或写意的传神作品,如:用苦瓜和洋芋制作小老鼠、用茄子制作海豚、用南瓜制作孔雀、用苹果和青杂制作神气十足的小精灵等。那种呼之欲出的神态令人叫绝,得到了昆明市领导和教育专家们的认可。因此,我校瓜果蔬菜制作被作为一项节目还参加了昆明市2003年教育电视台春节晚会。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究其它的教学资源,因为,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拓展农村艺术文化教育资源,采用不同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舞台,让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较好的途径。然而真的实际操作中,随着人数增多,师资问题,资金问题如何保障,学生参与性如何激发等等,还有待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04年,在我县教研部门和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尝试使用的材料也不断丰富。有的学校做木雕作品,有的学校做影雕作品,有的学校做布艺,有的学校做根艺,有的学校做石雕,而我们学校主要是做草编,并逐步形成了系列。如: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作物的叶子为主的“山草编织网兜造型”、“玉米叶子编织的草帽造型”、“秧草编织的服装造型”、“稻草纺织的草凳和草鞋造型”系列。为提升层次促进研究,我县教育局教研室又将各类有一定开发潜力的资源汇编成乡土教材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在全县推广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再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www.xiexiebang.com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我校的研究节目《草之韵》舞台综合艺术参加县级艺术教育比赛荣获一等奖。

我校也就把草编和瓜果蔬菜定为本地的课程资源进一步开发、挖掘、研究。结果,发现在我们农村,课程资源也许比城市还丰富,除了我们已做过的草编和瓜果蔬菜以外,还可以开发本地的其它资源。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自然、民风习俗、历史以及地方生产生活经验等,这些都是形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具特色的素材资源。

于是,家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墙一角,一人一景等教育素材均成为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素材,而且这种素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继续开发应用本土的教育素材,成为美术学科教学素材持续开发与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因此,教师要善于借用孩子的眼光去继续挖掘更多的美术素材资源,并“尽可能的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亦能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美术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唤起他们热爱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把学生从想学美术而又怕创作不好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

总之,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想通过这一过程达到如下目的:农村孩子合理使用身边的材料同样能上好美术课,得到一定的审美教育。从家乡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家乡的美好,使孩子从小就形成热爱家乡的美好品德。让我们民族中吃苦耐劳、淳朴善良、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永远保存在孩子们的心中,代代相传。[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J].中国美术教育,2001,(6):4.[2]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上海: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徐朝晖,《谈生态教育与学生成长》.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第二篇:艺术教育论文--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制作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广大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情况依然存在。美术等课程只是课表中以备检查的摆设。由于条件落后,美术课所需的教具学具欠缺,美术课变得很枯糙乏味。又很少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很多时候便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挤占,从而极大的限制和人为地取消了艺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作用的发挥。从引导学生配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村美术制作课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制作课 专业技能 美术资源

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制作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上林初中 马玉玺

美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广大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情况依然存在。美术等课程只是课表中以备检查的摆设。由于条件落后,美术课所需的教具学具欠缺,美术课变得很枯糙乏味。又很少配备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很多时候便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挤占,从而极大的限制和人为地取消了艺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及作用的发挥。这种学生迫于“应试”的现象急需切实的解决。根据农村中小学美术制作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制作课教学的对策,我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美术制作课的现状

1、认识粗浅,教师不够专业

部分领导及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到美术教育在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领会其重要性。甚至认为美术学科只是语数等学科的附属科,是学生语文、数学紧张学习的调节剂,上与不上、教好与教不好都没有关系,与评估学校整体教学效果无关系。所以在美术教师安排上都是年龄大、教学水平比较低的后勤等人员来担任,看着孩子别打别闹,活动活动或随便画一幅画调节调节情绪而已,造成学生在美术欣赏、艺术品味提升、表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大打折扣。目前农村学校美术教师专业学历偏低的原因:一是有部分教师观念陈旧,认为自己有一个中专美术学历,教中小学绰绰有余、足以施展,没有必要再继续进修学习;二是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美术教师的发展,评先进、定职称离美术教师太远,面对高消费的美术进修学习对自己来说意义不大、划不来,只学习学费低、好过关的其他专业;三是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混混日子不被淘汰就行。

2、过于强调美术专业技能

传统美术教学只能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往往把把学习局限在所学的书本上。教师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3、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太关注了课本中的东西,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艺术一旦脱离了现实生活,就失去了他生存的土壤和意义。这就要求在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的联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

4、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过于强调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强求一致,整齐划一,同时教学中往往把学习局限在了所学的书本之上,束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东西。

5、教学设施缺乏

有的学校无专用教室,即使有美术专用教室,距美术教学的办学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教室里只有几块画板,美术橱柜内只有几个石膏模型,教师常用的必备示范工具、材料微乎其微。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是不尽人意,由于没有电化教学设备,美术教材自带的教学资源无法使用,更谈不上教师去开发新的现代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一句空话。就算有,许多时候还是用做摆设,并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作用。

6、学生绘画工具和材料得不到保证

由于家长对美术学习认识的偏颇(不支持、不过问的占65%),和部分农村中小学对美术课的开设无法得到保证,使得学生家长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许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学习用具都无法配备,更谈不上按照美术教材的要求,配齐其它的材料和工具。所以,使得一些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阻碍了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7、校外美术活动少

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美术写生活动或与之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一直以来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制作课课堂教学的对策

1、首先要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是利用艺术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人生教育的大课堂。通过美术教学这一课堂形式,使孩子们对美的朦胧追求和无所羁绊的原创冲动能够得以升华和提高。

2、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应懂得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使我们能够心动的地方。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非常强烈。对于孩子们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热情辅导,切忌给孩子们泼冷水或武断的否定。尊重孩子们的原创思维,认知孩子们的潜在优势,把学生群体摆在主导地位才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必要途径。

3、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利用身边的大自然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风筝,放风筝,画放风筝的场面,在训练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描绘树木,含苞欲放的花蕾,秋天的野果、叶子,感受大自然的美,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充分利用尧山这一地形,进行相应的课外教学,增加户外写生的能力。

4、拓展教学方面。

可以给学生开设篆刻课,利用橡皮和刀子写刻自己的姓名进行创作,给孩子们讲述文字的发展演变,让学生欣赏名家的篆刻和创作技法。把根雕、奇石、盆景作为教学内容移入课堂,教他们如何去审美并在生活中发现,进行简单的创作和收集。让学生把板报美化、报头设计等引进课堂。书法教学中,软硬笔并重,激发学生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5、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农村学校成立一些社团,如:我们学校成立了“兰亭”书法社团和“画韵”社团。并且学校定期举行艺术作品展览,并开展评奖活动。这些活动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展览中感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6、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美术教育经费的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配臵美术专用教室、展览室,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器材配备目录,配备美术教学及活动器材,确保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7、开发课外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感受、欣赏乡土艺术;听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让学生从欣赏客观的形式美过渡到其客观内容的美,从而把美的事物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创造也来源于生活。

当然,作为有强烈事业心的教师来说,更要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来改善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

1.引导学生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材料

按要求主动准备学习用具和材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而学生对美术学习有兴趣,自然会记得带齐学习用具或材料。因此,在每次上新课之前,要花一定的时间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准备工具和材料的兴趣和意识。比如,在执教《远古的时代》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是绘画课还是手工课,学生马上回答是手工课;课本上都用了哪些材料进行制作的,学生辨别出有卡纸、手撕的纸条、西瓜皮、胡萝卜、旧报纸等材料。除了这些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漂亮有趣的动物造型呢?我拿出事先用不同材料制作好的小老鼠、老虎、猩猩、狮子、兔子、猴、狗、牛等动物面具进一步启发学生。他们看到我手上拿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面具时都“哇”地叫起来:夸张的耳朵、有趣的眼镜……这时我再进行诱导: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做这些漂亮有趣的动物面具呢?“想——!”教室里响起整齐的回答。“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哪个同学到时带的材料最齐全,老师相信他制作出的造型肯定最有趣!”结果,同学们都带来了许多制作材料。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制作课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名家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了解儿童画与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将儿童画和这些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特色;使学生知道美术有很多样式,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重绘画学习,轻手工制作学习的认识偏差;让学生体会书画艺术、建筑艺术、工艺制作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3.整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

我们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做“游戏”。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是经过几次印刷的,色彩效果欠佳,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做补充就非常有必要。可以找一些资料,如录像、幻灯、光盘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我的故事》《我的故事》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动手实践

艺术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将使艺术失去原本应有的魅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元旦、教师节等节日,我指导学生制作立体贺卡,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把平面的构想立体化,培养和锻炼学生剪、折、刻等方面的手工技艺。再如,我带学生进行艺术节会标设计、图书封面设计、邮票设计、板报报头设计、小书签设计、手印画设计等,培养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并让他们在制作中感受到快乐。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播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农村中小学美术制作课堂教学是一块亟待研究与开发的园地,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投入足够的热情,加强研究和实践,尤其要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并落实于教学实践,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营养快线”。农村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术制作课教学极为重要,它是符合美术教育的创作实践原则的,也是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更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创作。我们对美术欣赏教学和制作教学应极为重视。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王建春 《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命题作文的教学专题

浅谈初中命题作文的教学

内容摘要:写命题作文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辨析的意识。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作文,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审题 批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各类考试中最为常

见。它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

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的开放性趋势,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也突破了以往形式刻板、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弊端,虽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呈现多远化的倾向,给考生以很大的发挥余地,便于考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体裁上,除诗歌、戏剧外很少有限制,这便于考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如何命题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她)是谁?》、《你看看他(她)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2、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笔者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升入初中学习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笔者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去哪里了?》、《倾听小河的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一堂语文课堂》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黄金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其次是如何指导?

1、审题的指导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抓住最主要的要求;有时还要联系思想和生活,不仅弄清题目的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思,把题意真正弄明白。

由此观之,审题实际就是推敲文字。以《黄金时代的我》为例,学生作文之前,我先布置几个思考题:①判断“黄金时代的我”的短语类型,并找出中心语;②指出作文的写作范围;③指出文章的体裁;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地归纳出这是一篇以“我”为中心的写人的记叙文,写作范围是黄金时代----即中学时代。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不至于偏题甚至跑题。在指导过程中,笔者认为判断文章体裁最关键,一般的文章通过题目就能判断出来,像记、述、见闻之类多是记叙文 ;论、评、谈、驳、小议等多是议论文。当然也有一些题目难于判断,像《永不熄灭的蜡烛》、《微笑》、《一张照片》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深思,分析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找出它的象征意义。

2、写作过程的指导

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写“下水”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导作文光讲写作理论不行,得有范文引路。课本上的文章虽典型,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内容大多离学生实际较远,而且都出自名家手笔,与学生的作文不在一个层次上,学生很难模仿借鉴,对学生只有宏观指导的意义,缺乏直接引路的作用。最好是教师能亲自“下水”。因为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其他人的作品相比,更有优越性。作为学生特别想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得以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作品。在作文中和学生交流,或相互讨论后再写作,学生能借鉴教师的写法,拓宽思路,作文难度也降低了,作文完成后,师生的都可以粘贴在教室里边,比较优劣,总结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敬服教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那次指导学生如何写自传,当笔者念到自己的自传时,念到伤心处许多学生都哭了,笔者也哭了„„当时那种师生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笔者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心贴得是那样近,师生之间真正达到了“情感相通的妙趣”。后来学生的作文写得相当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笔者的“下水”作文效应。

最后是作文评改

(一)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笔者打破传统,经常组织学生互评。每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作文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次按照老师不同的要求和安排批改组以外同学的作文。每个学生初改一篇,然后相互轮流批阅。有不同意见的,小组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讨论,最后求得共识。全面批改后,教师收集作文,认真检查学生的评语,纠正错误,发现优点,为讲评做准备。

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在批改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每次批改侧重点不同,批改也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作文的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

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2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书目: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柳斌:《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报社,1996年。

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

第四篇: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初中政治教师教学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

浅论思想政治课的板书设计

摘 要: 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常规板书形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板书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从而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深化情感教育,提升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教学 板书设计 创新

板书作为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教学手段,不仅体现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能够全面展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形成整体印象。板书是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沟通文本的桥梁,是信息的传递媒介,是启迪学生智力发展的动能。板书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思想品德板书的重要作用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揭示学习材料之间内部的相互关系,辅助知识信息传输的一种教学行为,“是用精炼的书面语言及图示符号对课堂教学内容所作的概括”。它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文本的成文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艺术审美再创造。是教学中知识美与视觉美的融合、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统一、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的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并融。板书对教师而言,它反映出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艺术构思的水平,显示出执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对学生而言,它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有心理学家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三组学生用三种方式(视觉、听觉、视听结合)识记十张画片。结果是:视觉识记效果为70%,听觉效果为60%,视听结合识记效果为86.3%。这一实验表明视听结合效果最佳,而板书图示恰恰是视觉形象与口头语言相结合的过程,这不仅增加了信息剌激的强度,突出了教学信息的强化特征,而且促进了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加快了学生大脑中信息的编码和贮存。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学中视听结合的板书。不仅能增强学习的记忆效果,还能启发学生的智力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育和能力锻炼,更要注

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们通过对板书的精心设计,使板书在引领知识的同时,升华了教育主题,强化了其情感教育的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板书设计原则

思想品德课板书的目的是提炼主要观点,强化道德认识,增强明理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板书时,要求做到准确、凝炼、实用、美观,还要遵循板书设计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在板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

2.实用性原则。板书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去分析、理解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设计不同形式的板书。

3.直观性原则。板书要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学生通过学习简单形象的图画,从形象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法则,从整个板书的排列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一看板书就回忆起本课的内容。

4.灵活性原则。课堂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所授内容不同、学生实际状况不同,需要灵活处理包括板书在内的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预先设计的板书也需要随着教学的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

5.艺术性原则。板书是教学艺术奇葩,它融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一体,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板书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字体美:正确、工整、美观;其次是结构美:板面排列均衡不单调;再次是内容美:板书内容与授课内容吻合,内容简洁,前后出现的顺序、板书的时机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好的板书和教学小结一样,对教学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板书的创新性设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见的板书形式包括提纲式、结构式、表格式、摘要式、对比式等。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常规性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的还是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不能很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痕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在常规板书形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板书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从而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深化情感教育,2

提升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1.提纲式板书创新。提纲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板书形式之一,它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在教学知识容量较大的课时多采用这种板书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有利于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听讲、思考、讨论、总结。例如,讲《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采用了提纲式板书:享受权利,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充满欢乐只有一次,无比宝贵。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珍惜爱护我们生命,自我保护爱护、尊重他人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简明的板书, 浓缩了一节课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突出知识的关键词,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把握。

2.摘要式板书创新。对摘要式板书设计,有时可以根据教育目的,把课题与教学要点恰当组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如我在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将课题“中华文化”设计成树干,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设计成树的根基,将特点、力量、地位、影响等设计成树叶,寓意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将更加茁壮成长。

3.图画式板书创新。图画式板书以简笔画代替文字,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引人入胜,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板书内容加以创新,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如在 2012年全国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黑龙江的李冬武老师在讲授《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板书设计成中国志愿者标志,一个手的形状,四个手指设计成“为国分忧,维护尊严,关爱社会,立足岗位 ”。从而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形式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此外,在安徽省第七届中学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有一位老师在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把板书设计成“3.15”的形状,使学生牢记:“3.15”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4.内涵式板书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板书形式,在揭示内涵的同时,对学生寄予鼓励和期望。如在颍泉区 2012 年思想品德优质课课评选中,邵先亮老师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把课题和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设计成一只帆船的形状,并以“扬帆远航”为网名对学生寄予期望,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此外,在 2012 年全国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中,陕西咸阳的霍梅梅老师在讲授《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将课的标题设计成树干,将尊重、理解、回报、教育成人、哺乳成长、给予生命作为树的叶,将爱化成太

阳,寓意家在爱阳光下,家这棵大树在茁长成长。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家的眷恋和感激之情。5.寓意式板书创新。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有时可以采用寓意式板书。把课内的教学要求延伸到课外,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如我在教授《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把板书设计成一扇门。寓意礼仪是一种素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勤加锻炼才能掌握,而具备了这种素养能够帮助我们打开交往之门,使交往更加顺利与和谐。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朱绍禹教授所言“没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不重视板书,也没有一种教改方案能够排斥板书。”通过对板书的创新性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板书不仅承载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三维目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情感教育的气息。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钟启泉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6日)

第五篇: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富源县 墨红镇中学 贾志华

摘要:实施美术新教材的今天,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使用的是同一美术教材,跟以往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但新教材仍存在着某些缺陷,新教材中渗透着较强的城市人文审美情趣,这样给农村的美术教学带来某些不便。作为山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务必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周围蕴藏着的丰富雄厚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巧妙运用校内美术资源,充分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收集民间文化充实美术教学资源,这样农村美术教学将会迎来璀璨夺目的明天。

关键词:教学资源 开发与利用

实施美术新教材的今天,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使用的是同一美术教材,跟以往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但新教材仍存在着某些缺陷,新教材中渗透着较强的城市人文审美情趣,这样给农村的美术教学带来某些不便。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学校教学设备上、师资素质与力量上,学生综合素质上、地理和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摆在我们面前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农村教育者更加任重而道远,倘若农村美术教学照搬城市学校的教学模式,那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势。作为山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周围蕴藏着的丰富雄厚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巧妙运用校内美术资源,充分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收集民间文化充实美术教学资源,适度加以乡土教材教学,取长补短,向农村学生灌输“特殊”的美术教学、美术文化,那么我们的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将会迎来璀璨夺目的明天。

把美术课堂着眼点放在人文与大自然之间,这是山区农村美术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把美术的技能技巧与农村独特的风景物像相结合,开发独特 的教学资源,进行“特殊”的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大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花鸟虫鱼、奇峰怪石、小溪河流、田野山川、蓝天白云、村庄道路、农舍炊烟、小桥流水、森林煤矿、云霞彩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为我们农村的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我们开设美术大自然课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独特条件。

在美术教学中,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载体,但绝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美术新课标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的资源(如生活、事件、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换言之,美术课程资源的范围相当广泛,它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多样性、丰富性等特点。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广开思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山区农村的美术教学更能呈现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状态。笔者一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为广大山区农村美术教师和学生抓好美育教学工作投石引路。

一、妙用校内美术教学资源

1、充分运用现有设备条件。在校内教学中,大多与课堂教学为主,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课时总不能讲了画,画了再讲,这种教学方法单一,而且教材资料缺乏,时间长了,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自己找些挂图、画册、光碟、录像、幻灯等资料,让学生观察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来刺激学生,激发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只有经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创作的具体教学中做到:

一、可用投影仪观看分析范画、图片等,学生见多识广,创作时可参考和借鉴别人的 优点和长处,以便进一步吸收和消化知识。

二、可用手机或录音机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情景中尽情描绘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三、可用VCD、DVD,通过电视来演示必要的技法、技巧,如初二美术“中国画”教学部分,在有限的教室内,教师示范繁琐,而且学生也不易观看,借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赏析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节约课堂时间。

四、偌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我们更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图像、音乐、文字、色彩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2、巧用校园内自然景观。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收并校点、校园危房改造、绿化美化建设等,大多农村中学绿化面积扩大,花草树木繁多。以我校为例,相比前几年,校园环境有很大改观,非常漂亮,立有“和谐”、“希望”两尊大型雕塑,状元桥,母校河,校园内樱花奔放,兰花桂花争艳,柏树雪松俯仰生姿,杨柳垂钓,墙微攀延,校园前方群山巍巍连绵起伏,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我在上七年级美术上册《花圃》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各自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并让学生绘制草图,回到教室后,再由草图依据图案设计的规律,加工成图案正稿,最后引导学生设色上彩,结果画出的图案,形状各异、色彩丰富,颜色变化而又统一。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兴趣盈然,实践性强,效果极佳,使学生在玩乐中就学习并掌握了知识要领。教师要就地取材,善于挖掘美术资源,善于转化知识,善于变通知识,形成艺术思维。

3、开发学生自身资源。

农村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像城市学生一般接受正规的美术课外培训,但是受文化的影响,农村中学生也有一些“拿手的好戏”,如剪纸、刺绣教学,有一位彝族学生非常喜欢剪纸和刺绣,我就专为该学生设计了一堂“学生也当老师”的剪纸、刺绣教学。上课铃响后,该同学上讲台,只见他迅速拿出剪刀、纸张,10分钟就剪出一个彝族老汉,夸张的头饰和短裤,肩扛翘梨,嘴含烟斗,迈着匆匆的步伐,活灵活现,同学们顿时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并拿出自己绣的彝族鞋垫,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时一一介绍了刺绣制作的要领和步骤,同学们再次掌声连连,学生教学生,自在、积极、轻松、愉快,乐在其中。

根艺素材,在农村中学可以说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记得一次学生周末放星期返校,李某同学带来一个根艺素材,并兴高采烈地向老师汇报,我对他略加引导:这个素材很好,只要稍稍雕琢几下,就是一个很棒的根雕作品,问他像个什么,他肯定地回答:像“大龙虾”,回答得真形象,而且更准确。又问他,给你工具你能雕琢哪些部位?他说头上锯去两枝并涂上黑墨就是龙虾的“大眼睛”,另外把头上的两枝根系用线扎拢,待干后便是龙虾的“触角”。于是在根雕课上,老师把锯子、扎线放在讲桌上,让李某同学上一节根雕制作课,全体同学有些吃惊了,老师向他强调了制作时的操作安全,他点点头,并一边讲述一边制作,十五分钟后,一件精美的《大龙虾》根雕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领略了根艺制作,连老师都受了很大的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城市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农村有农村的优雅恬静,农村自然风景比城市纯朴、真实、灵动、丰富、多样;农村有连绵起伏的山川,平静的水库,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幽静的小庙寺院,古老而又沧桑的石桥,散发着芳香的土地,枝叶茂盛的林木,层次分明的山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古老的森林和煤矿,奇峰怪石,品种繁多的野花、野果,应有尽有,都是美术写生、创作的绝顶好资源。

4、建筑景物的运用 七年级下册《桥》,我校前几年就建了二座状元桥,名相同,形各异,我把全班同学分两组,对状元桥进行观察、分析、写生,第一课时对状元桥写生;有的画成钢笔画,有的画成软笔黑白画,有的画成水彩画等,漂亮至极;第二课时,以状元 桥为题材,做一个纸雕塑——贺卡,通过进一步分析、设计,学生做成了立体纸雕塑——状元桥。难度很大的课题,学生却能轻松、愉快、创造性地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使教材化繁为简,转难为易,最终把知识生活化、具体化、简单化,而且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持久。

八年级上册《多彩的风景》,要求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大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及规律;学习绘画写生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需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色技巧;在色彩写生训练中体现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这节课首要任务就是观察自然色彩的变化,而学校前的云盘山就是最佳的观察对象,让学生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能观察并写生“故乡的云盘山”,先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光源、物体与环境的色彩关系,一边观察一边写生,为学生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校周围有村庄、宅院,有宁静的小庙,有小红山水库,独木江水,农民会所,红白理事会,敬老院,法土林场,跌水农场,还有火烟山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去仔细观察,慢慢体会,把这些富有乡土特色的景物用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学生兴趣高涨,激情高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的无穷魅力,这正体现了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是对学生美育的最佳的天然土壤。

二、充分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

1、泥土、黄沙、溶洞怪石的利用

以上素材资源在农村中学,随处可见,随时可取。八年级美术第4课《清晨》主要让学生创作小型泥塑,在城里学生大多只能用橡皮泥制作,色彩多、方便却缺少一种泥塑作品应有的自然淳朴之美。用泥土做雕塑应注意选择粘合性较好的泥土,如红窑泥、白窑泥、黄窑泥,搅拌时注意水份的控制。此课题可以把以下内容延伸到第二课堂教学中去,泥塑制作就不用一一举例了,有黄沙的地方(学校),可把黄沙采来,加一定的粘合剂,制作各种各样的小沙雕,学生制作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有溶洞怪石的地方,可捡各式各样的怪石,设计组合“小石林”,设计要遵循自然、合理、美观的原则,保持一定 的空间,设计满意后,用小石子垫平下脚,再用水泥固定,空间大的地方可留凹塘,石脚固定完成后,凹塘铺上肥土,可在上面栽花种草,人工石林轻易可成。

2、小河鹅卵石、花草、小树的利用

可用怪石、花草、小树、花盆等制作各种盆景。制作盆景的树要小并有一定的造型美;土壤一般选择采幼树原地的土壤为佳,这样更易栽培,以便提高成活率。有小河的地方,一般选择干季去小河里捡鹅卵石,可以根据石头的造型和塑造对象的用途来选择石材,很具有挑战性。可用鹅卵石做脸谱,贴图画,制盆景,做成各种装饰品。把以上资源素材开发为第二课堂教学,学生会别有一方情趣,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美术课不再是单调的涂涂画画,同时对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会取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可用在美术教学中的资源很多很广,教师要对地域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创新利用,从地域素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特意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总结如下教学方式:

1、用五谷杂粮来教学:玉米、稻子、南瓜籽、苦瓜籽、大豆等五谷杂粮,家家皆有,时时可用。八年级上册第5课《触摸美丽》,设计了一个比赛游戏,我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代表12生肖中的一种动物,然后把准备的胶水、五谷杂粮和裱好在层板上(A4纸大小)的12生肖白描图分发到各小组,要求每小组用一种杂粮来粘贴自己的生肖图,时间25分钟,看哪一个组完成得更好、更快。比赛开始了,有的调胶,有的粘粘鼻子、有的粘粘眼睛„„25分钟过去了,比赛结束了,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做完,其中有一个组15分钟就完成且效果很好,而且该组的属相被评定为“兽中之王”。最后并把所有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装饰美化教室。此活动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生肖图案粘贴,脸上写满了自豪。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再到创造美,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总是能够实现的,美术课再次呈现 出美丽生动的景象。

2、森林、厂矿资源教学:树木多的地方可组织学生采松包,用松包、松子,可以粘贴各种图画;利用纹理精美、大小不等的树枝锯成小圆轮,也可以粘贴各种图画,更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有厂矿的地方,可以捡拉罐、饮料瓶、纸杯,各种产品包装的图案,文字剪裁,都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术品,怎样制作可因物而论。此活动主要体现原材料再利用功能,变废为宝,既节约能源,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四、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我所在的学校主要集居着汉、彝两大民族,彝族火把节,汉族的过大年,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等流行至极。七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故事》我是这样教学的,让学生以本民族的主要节日活动为故事情节,先讲述节日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幕,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画种不限。结果,讲述故事流利、生动,画出来的故事场景生动、形象,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栩栩如生。以学生最熟悉,最快乐的生活常事为创作题材,学生往往善于表现,乐于表现,效果惊人。

五、收集民间文化,充实美术教学资源

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如彝族的跳傣,对山歌,打老牛;汉族的结婚抹花脸,绣荷包,傣族的三月三泼水节,老人祝寿时的跳狮子等节日宴会,各种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只要稍加利用,美术教学活动资源将更丰富,更具特色,别有风味,情趣盎然。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民间文化,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基础在于乡土和民间,根据教育部关于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原则。教师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地方课程内容或结合教材内容融入本地 可资源利用的材料补充实际教学,有条件的还可开发校本课程,自编乡土教材。美术教学中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和利用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弥补了国家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特点的缺陷,使学生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家乡的自然、家乡的文化、家乡的艺术、家乡的人文景观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善于研究、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其实广阔的农村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服务于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向农村学生灌输“特殊”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使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活动蒸蒸日上,生机勃勃。这样农村美术教学将会迎来璀璨夺目的明天。

参考文献:(1)《艺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学美术教育学》 上海出版社

2012年6月1日

下载巴江中学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巴江中学初中美术教师教学论文 乡土资源是农村艺术教育的源泉—关于美术教师对艺术教育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