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今言殊》教案
古今言殊2013/5/23 教学目的:
1、理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演变情况。
2、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比较掌握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古今句式的异同。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今词义
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音节词。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这些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二、古今句式
①有些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同样的意思现在不这么说了,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同样是判断句,现代汉语要说成“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主谓语之间必须用判断词“是”。②有些句式现代汉语有了一些改变。
③还有一些文言句式仍旧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但用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如“为……所……”、“唯……是”等。
三、汉语语音的演变。①声调的变化:
古汉语里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里没有了入声,也就是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②韵母的变化
四、汉语词汇的演变。①词形发生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②词语的消长变化: ③词语的替换变化 ④词语的引申变化:
a. 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五、汉语语法的演变。
①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②句式的变化:被动句,判断句等。
③词类的变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越来越多。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答案:B(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旧事物的消亡,有些词汇也在逐渐消亡。)2.下列关于汉语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而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现象。B.古代汉语常常用“……者……也”来表示判断语气,而现代汉语中通常用动词“是”来表达。
C.古代汉语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而现代汉语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答案】 A(现代汉语中也有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如“月光便朦胧在这水汽中”中的“朦胧”。)3.古代汉语中表示“行走”的词因使用场合和方式的不同而有区别:在堂上中步走叫“行”,在堂上举足徐行叫_____ ____,在门外快走叫____________,在大路上疾行叫______ ______,在草丛山林中走叫____________,在水中走叫______ ______。
【答案】 步 趋 奔 跋 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中国:中原地区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能够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示原因 D.谋臣与爪牙之士
爪牙:牙齿
【答案】 A(B项,可以:可,可以;以,凭借。C项,因为:因,于是;为,写。D项,爪牙:指勇士武臣。)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类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将军身被坚执锐。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沛公军霸上。D.二月草已芽。
【答案】 D(A项中的“坚”和“锐”都是形容词作名词词;B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C项中的“军”为名词作动词。)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相对于现代汉语词义扩大的一项是()A.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B.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C.空谷传响。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答案】 C(A项中的“毙”是“倒下”的意思。现在是“毙命”的意思,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缩小;B项中的“俭”是“约束自己,不放纵”,现在是“节俭”的意思,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缩小;C项中的“响”是“回响”的意思,现在指“各种声音”,词义由个别到一般,扩大;D项中的“国”是“国都”的意思,现在仅指“国家”,词义由一般到个别,缩小。)
第二篇:【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选修)2014届高三《语言文字应用》:1-2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积累与运用
1.从句式变化的角度选出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沛公安在?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行者休于树。
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C.①⑧/②⑥/③⑤/④⑦
答案 B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秦师遂东 .A.晋灵公不君 .B.晋军函陵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籍吏民,封府库 .解析 A、B、D项与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的意思;“君”:“君”受副词“不”的修饰,可知为动词,“君”是“行君道”的意思;“军”:驻扎;“籍”:登记户口。C项“手”:亲手,名词作状语。
答案 C 3.下面用“是”表判断的句子有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D.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E.海瑞言俱是 F.是年谢庄办团练
解析 C、D项中的“是”表判断。A项中的“是”是代词,“这样”的意思。B项中的“是”是代词,当“这、这里”解。E项中的“是”是形容词,当“正确、对”讲。F项中的“是”解释为“这”。
答案 CD 4.下面不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子有 A.时人莫之许也
B.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C.忌不自信
()
()()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④贤哉,回也!⑥石之铿然有声者。⑧甚矣,汝之不惠!B.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D.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解析 ①⑦是宾语前置;②⑥是定语后置;③⑤介词结构后置;④⑧主谓倒装。D.古之人不余欺也 E.非宅是也,唯邻是也 F.有奇字素无备者
解析 A、B、C、D项都是否定句式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E项是用“唯„„是”的结构使宾语前置。F项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 EF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①试使山东各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②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③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平常;十分,很)④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⑤颜色(古义:脸色、容颜;今义:颜料或色彩)⑥私人(古义:心腹之人;今义:非公家的)⑦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水陆运输的总称)⑧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仇视愤恨)⑨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与事实相符)⑩约束(古义:规约、盟约;今义:限制、管束)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汝岂得自由
..
自由:行为举止不受拘束。
()B.思厥先祖父
..C.邻家有贤女,D.孤苦伶仃,至于成立
..解析 自由:自作主张。答案 A
祖父:祖辈父辈。可怜体无比
可怜:可爱。..
成立:成人自立。
创新迁移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其”是语气词,表示推测的语气,可以译为“大概”;“李将军之谓”是用“之”提宾的倒装句,即“谓李将军”。理解了这两处大致就能翻译正确。
答案 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及”、“尽”两词,意思是“到„„时”、“竭尽”。答案 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他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魏书卷十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今”要理解为“现在”,“西”是方位名词作状语,“伐”是“夸耀”。答案 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4)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刘向《说苑·政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使”要理解为“假使”,并且要知道“安”引导一个反问句。答案 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5)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后汉书·循吏列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就”是“到”的意思。
答案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人们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②“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生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用强弓。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呢? 【参考译文】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用强弓。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呢?”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
9.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凇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然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选自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解析 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此处指姊妹,因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系;B项“相信”,即“信任我”,“相”偏指一方,表示对我怎么样;C项“修饰”,语境指仪表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考订”,考证修订,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 D
()
第三篇:古今异义教案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辨析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教学难点】: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步骤】:
一、实词、虚词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偏义复词
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实词----古今异义
二、问题:古今异义是怎么回事?
答案:古今异义是一个实词的意义由于某种情况从古代到现在发生了变化。
三、古今异义的常见类型。
1、词义扩大: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它们后来的意义扩大了,应用范围也广了。例:“江” :古义专指长江,现在指一切大的河流。
2、词义缩小。例:“臭”:古代泛指一切气味,没有好坏之分;现在只表示难闻的气味。
3、词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转为表示乙事物,词义词性都有所变化。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变化。
例: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成了贬义词。
5、名称说法的演变 例: 《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等。
四、学法指导:判断古今异义应注意哪些? 1.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2.注意古今用词的变化。同一事物、行为,古代用某个词,而现代则用另一个词。3.明确古今异义的各种类型。
4.注意平时的积累,考查的一般都是课文学过的。
五、练一练 1.《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词义扩大).股:古义:指大腿。
今义:1.机关、企业、团体的组织单位;2.绳线组成部分;3.股金;4.屁股。2.《强项令》:“妻子对哭。”(词义缩小)..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3.A.《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词义转移).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B.《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词义转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4.《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专也”。(感情色彩变化)..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今义: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5.《岳飞》:“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名称说法的演变).师:古人称“师”,今天叫“军队”。另外如:古代叫“日”,今天叫“太阳”;古人讲“伐”,今天叫“攻打”。
六、考点。
(一)、各地中考试题中考查到的部分古今异义词: 1.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走: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步行)3.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古义:碰、触;今义:抢夺)4.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5.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邮政事业的总称)
6.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7.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比喻没有出路的境地)
8.无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条件关系关联词)
9.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义: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0.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此为可以凭借;今:表许可,可能)
(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D.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
【解析】:A句中“妻子”指妻子和儿女。B句中“狱”是“案件”,今指监狱。C句中“布衣”原是指所穿的衣服的质地,后指穿布衣服的人,即平民;现在专指布的质地,用布做的衣服。D句中的“徜徉”意思没变。因此答案为D。
七、布置作业 熟读《口技》,找出文中存在古今异义的词。
1、遥闻深巷中犬吠。(《口技》)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
2、会宾客大宴。(《口技》)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 .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
4、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 .
5、虽人有百手。(《口技》)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6、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善,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 .
第四篇:古今异义 教案
词义转移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感情色彩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爪牙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一个字一个词”) 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两个音节以上的词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一般用单音词来表达 母亲
母
贫穷
贫
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
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承关联词,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后”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古义] 那 / 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不过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 初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
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偏义复词
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
①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义复词,不同。
② 昼夜勤作息 作息:偏义复词,劳作。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偏义复词,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①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偏义复词,果园。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注解: 第一段:(1)巨鹿:郡名。治巨鹿(在今河北巨鹿西南)。杨氏:县名。今河北宁晋。(2)楼烦:县名。今山西宁武。(3)粟邑:县名。在今山西白水县西北。(4)频阳:县名。在今陕西蒲城与耀县之间。(5)郑:县名。今陕西华县。 第二段:(1)永台、元延:皆汉宣帝年号。永始共四年(前16—前13)。元延夫四年(前12—前9)。(2)红阳长仲兄弟:指红阳侯王立之子,兄弟长少者。《元后传》有“红阳侯立父子藏匿奸猾亡命”之说。(3)北地:郡名。治朔方(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4)党与:朋党。(5)赇(qiú):贿赂。(6)探丸为弹:谓摸取赤、黑、白三色弹丸,按丸色执行不同的任务有说正文内无“为弹”二字,丸即弹丸也(王念孙)。(7)主治丧:谓主办党与的丧事。(8)枹(fú)鼓:击鼓。枹,击鼓棒。(9)三辅:此指三辅(京兆尹、左冯诩、右扶风)所辅地区。高第:凡选士、举官、考绩,成绩优者为高第。(10)致:置也。令辟:即瓴甓,砖。(11)伍人:同伍(五家为伍)之人。(12)恶子:后世俗称恶少年。(13)凶服:盖凶徒作恶之服,如绛帻黄巾不遵法制之类即是(周寿昌说)。铠:铠甲。扞:臂衣。(14)籍记:为名籍以记之。(15)饮饲(yìnsì):以饮料和食物给人吃喝。(16)置:放也。(17)枕籍:纵横相枕。(18)便舆:即箯舆。竹子编成的舆床。(19)瘗(yì):埋葬。桓:即华表。(20)楬(jié)著:即楬橥(zhū)。标志。(21)歔欷(xūxī):哀叹抽泣声。(22)死:谓尸。(23)魁宿:指同党故旧。(24)贳(shì):缓也。(25)诡:责也.第三段:(1)江夏:郡名。治西陵(今湖北新洲)。(2)南山:秦岭。(3)右辅:右扶风之别称。(4)执金吾:官名。督巡三辅治安的长官。
第四段:(1)正:纵也;虽也。(2)立为京兆尹:此不见于《百官公卿表》。
第五段:(1)阿邑:阿谀逢迎。阿邑人主:言曲从人主之意。(2)与俱上下:与其一致之意。(3)丛:言众。(4)耗:乱也。(5)不给:来不及之意。(6)绳墨:指法度。(7)哀、平:汉哀帝、汉平帝。(8)仪表:标准,榜样。(9)污:污秽,恶浊。(10)亦质有文武:宋祁曰:“亦”下当有“皆”字。(11)称其位:言称其职,实归咎于任之者,本司马迁之微辞(何焯说)。(12)汤、周:指张汤、社周。(13)别传:指本书卷五十九《张汤传》,卷六十《杜周传》。 《汉书·尹赏传》原著译文:
尹赏,宇子心,巨鹿杨氏地方人。因为作郡吏明察清廉而任楼烦长。后被举荐茂材,任粟邑县令。左冯翊薛宣上奏说尹赏能治理艰巨的僻县,于是他被调任频阳县令,又因用刑使罪人致残免官。后因御史推荐任郑县令。
永始、元延年间,皇上懈怠朝政,外戚骄横放肆,红阳长仲兄弟串通游侠,收纳亡命之徒。而北地的大豪客浩商等图报私怨,杀害了义渠长及其妻子儿女共六人,并往来于长安城中。丞相、御史派遣属吏追寻贼党,朝廷也下诏书命令捕捉,很久才将其捕获。长安城中盗贼奸民极多,里巷中的游荡少年合伙杀害官吏,有的还接受贿赂替人报仇,他们做红、黑、白三色弹丸每人摸取,得到红色弹丸的去杀害武吏,得到黑色弹丸的去杀害文吏,得到白色弹丸的则为遇难的同党治理丧事;一时间城里乌姻四起,盗贼们路劫行人,大街上死尸挡道.满城中鼓声不绝。
尹赏以三辅高第身份被选拔临时任长安令,并得到特权可以随机从事。尹赏到任后,便修建了长安监狱,他命令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各深数丈,取出的土则在四周垒起土郭,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并称这些洞为“虎穴”。完工之后,他就部署户曹、属吏,以及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等下属,让他们分别举报长安城中各处的轻薄少年和不服管教的恶劣子弟,对役本地户口的商贩工匠,而身着危险服装如披镗甲着臂衣,手持刀箭兵刃的,也悉数查记,共得数百人。
此后一天尹赏召集了长安的大小官吏,并备车马数百辆,令其分头对被查出者进行收捕,认定他们都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盗贼。尹赏亲自加以阑视,每板视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则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每穴各一百人左右,最后以大石头盖上洞口。几天以后,人们打开石头检视,见下面的人都已横七竖八地相枕而死,于是人们便将尸体取出,分别掩埋于寺门华表的束面,并各插木桩,写其姓名,一百天以后,才让死者家属各自挖出尸首取回。家属们都号啕大哭,过路的人也都为之叹息。长安城中有歌唱到此事说:“哪里去找儿女尸?华表束面少年场。生前奸盗不修身,死后枯骨何处葬?”尹赏释放的都是和他有深交的老熟人。或是旧日官吏和善良人家的子弟因一时胡涂而与盗贼有染并愿意自己改正的,才有数十近百人,尹赏都对他们缓刑处理,责令他们立功以自赎。其中努力上进的,还因此被尹赏收用为爪牙,他们善于追捕坏人,了解盗贼的好恶及行踪,比一般人在这方面强得多。尹赏到长安视事数月,盗贼便停止了活动,外来盗贼由于害怕纷纷逃回原来的郡国,不敢再有窥伺长安之念。
由于江湖盗贼泛滥,所以尹赏又被任命为江夏太守,他捕杀江湖盗贼及滥杀官吏百姓的人数极多,因“残贼”罪免官。南山一带群盗蜂起,尹赏又出任右辅都尉,后调任执金吾,负责督察大奸盗。三辅官吏民众对他非常畏惧。几年后,尹赏死于任上。在他得病将死时,告诫他的几个孩子说:“大丈夫做官,不怕因„残贼‟罪免官,事后追思其效果,则就会重新得到任用。而一旦因软弱失职而免官,就会终身被废弃而再无起用之时,这种羞辱比犯了贪污窝藏罪还要重得多。望谨慎不要失职!”尹赏的四个儿子都做官做到郡守,长子尹立当了京兆尹,他们都崇尚威严,有善于治理的名声。
赞曰:从郅都以下的所记传主都以严酷暴烈而闻名,然而郅都正直不阿,明是非,识大体。而张汤却以阿谀君主,观其颜色行事得以重用,他时常以巧言搬弄是非,使国家上下阿谀之风盛行一时。趟禹据法办事,严守公正。
四川2010年高考所选段的翻译:
尹赏,字子心,是钜鹿杨氏(这个)地方人。因为作郡吏明察清廉而任楼烦长。(后来)被举荐茂材,任粟邑县令。左冯翊薛宣上奏说尹赏能治理艰巨的僻县,(于是他)被调任频阳县令,又因用刑使罪人致残免官。后因御史推荐任郑县令。
永始、元延年间,皇上懈怠朝政,外戚骄横放肆,红阳长仲兄弟串通游侠,收纳亡命之徒。而北地的大豪客浩商等图报私怨,杀害了义渠长及其妻子儿女共六人,并往来于长安城中。丞相、御史派遣属吏追寻贼党,(朝廷也)下诏书命令捕捉,很久才将其捕获。长安城中盗贼奸民极多,里巷中的游荡少年合伙杀害官吏,接受贿赂替人报仇,他们聚在一起摸取(事先制作好的)弹丸,得到红色弹丸的去杀害武吏,得到黑色弹丸的去杀害文吏,得到白色弹丸的则为遇难的同党治理丧事;一时间城里乌烟四起,盗贼们路劫行人,大街上死尸挡道,鼓声不绝。尹赏以三辅高第身份被选拔临时任长安令,并得到特权可以随机从事。尹赏到任后,便修建了长安监狱,向地下打出许多深洞,各深数丈,取出的土则在四周垒起土郭,然后用大石头盖在洞口之上,并称这些洞为“虎穴”。完工之后,他就部署户曹属吏,以及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等下属,(让他们)分别举报长安城中各处的轻薄少年和不服管教的恶劣子弟,对没本地户口的商贩工匠,而身着危险服装如披镗甲着臂衣,手持刀箭兵刃的,也全部查核记录,共得数百人。尹赏在此后一天召集了长安的官吏,(并备)车马数百辆,令其分头对被查出者进行收容逮捕,认定他们都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盗贼。
尹赏亲自加以审查,每审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则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每穴各一百人左右,最后以大石头盖上洞口。几天以后,人们打开石头检视,见下面的人都已横七竖八地相枕而死,便将尸体取出,掩埋于寺门华表的东面,并各插木桩,写其姓名,一百天以后,才让死者家属各自挖出尸首取回。家属们都号啕大哭,过路的人也都为之叹息。长安城中有歌唱到此事说:“哪里去找儿女尸?华表东面少年场。生前奸盗不修身,死后枯骨何处葬?”尹赏释放的都是和他有深交的老熟人,或是旧曰官吏和善良人家的子弟因一时糊涂而与盗贼有染并愿意自己改正的,才有数十近百人,尹赏都对他们缓刑处理,责令他们立功以自赎。其中努力上进的,还因此被尹赏收用为爪牙,他们善于追捕坏人,了解盗贼的好恶及行踪,比一般人在这方面强得多。尹赏到长安视事数月,盗贼便停止了活动,外来盗贼由于害怕纷纷逃回原来的郡国,不敢再有窥伺长安之念。
由于江湖盗贼泛滥,所以尹赏又被任命为江夏太守,他捕杀江湖盗贼及滥杀官吏百姓的人数极多,因“残贼”罪免宫。南山一带群盗蜂起,尹赏又出任右辅都尉,后调任执金吾,负责督察大奸盗。三辅官吏民众对他非常畏惧。
几年后,(尹赏)患疾病快死之时,告诫他的几个孩子说: “大丈夫做官,不怕因„残贼‟罪免官,事后追思其效果,则就会重新得到任用.而一旦因软弱失职而免官,就会终身被废弃而再无起用之时,这种羞辱比犯了贪污窝藏罪还要重得多。望谨慎不要失职!”尹赏的四个儿子都做官做到郡守,长子尹立当了京兆尹,他们都崇尚威严,有善于治理的名声。
第五篇:《蝶恋花》(晏殊)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
即墨一中
张振前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