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山归来:险战丛林》观后感_2
《泰山归来:险战丛林》观后感
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交织着复仇的主题和把贩卖黑奴的历史背景。
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国王二世(抱歉名字太长记不住)他需要一大笔钱来租借一支雇佣军帮助他统治刚果,以达到他贩卖黑奴和攫取矿藏取得巨额财富的目的。为此他派了手下罗姆去刚果寻找钻石。钻石在当地一个部落的手里,酋长要求罗姆用泰山交换这些钻石,因为泰山杀了酋长的儿子。
罗姆通过外交手段把泰山从英国骗到了刚果,泰山此时已经是伯爵和上议会议员,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庄园,他美丽的妻子简也要求随行,同行的还有黑人博士乔治华盛顿,乔治此行是觉察到比利时国王的阴谋,想去收集证据。
到达刚果后,泰山一行回到了简长大的部落,当天夜晚被罗姆带领的军队袭击,简和一群部落族人被抓走,泰山被乔治所救。他们决定去营救简和族人,在营救路上,泰山他们知晓了罗姆的阴谋,在穿越丛林时,泰山遇到了许多动物,有斑马,鸵鸟,他的人猿哥哥,两人大打一架,还有大象等。最后泰山被引导求助彭博那里,罗姆得到了钻石,泰山和乔治说服了彭博放下仇恨,共同对付罗姆。最后泰山率领他的动物朋友们,阻止了罗姆和雇佣军的交易,杀死了罗姆,救回了妻子和全部被俘虏的黑人。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泰山的时候,我感到有点失望,我看这部片就是抱着看帅哥美女来的。他出场时候穿着那个时代的服装,觉得男主一点都不帅,看上去一个比较阴沉抑郁的英国男人。后来,看到他到了刚果,脱掉衣服,露出满身的肌肉时候,又被雨淋湿了,才觉得他比较性感耐看了。又专门跑去看了他的介绍,越发觉得这个出身演艺世家的瑞典帅哥比较帅了。女主一头金色的卷发,大大的蓝眼睛,看人的时候直直的盯着你,很勾魂啊!高高的鼻子,五官精致立体,难怪罗姆大叔后来都迷上她了,还跟她共进烛光晚餐!
罗姆大叔,个子小小的,头发花白,衣着整洁,他的冷静、冷酷令人印象深刻,在被一群非洲部落包围而自己的同伙全部被杀死的情况下,他能一人独活,面对威猛的酋长也没有被吓住,而是和他冷静的做起了交易。面对雇佣军首领的责问他镇定自若的安抚,在女主被一群凶猛的准备攻击的黑猩猩包围的时候,淡定的走进包围圈,带走女主。和更多展示肌肉和情感的泰山相比,他展现的是理智和冷酷。最终,他输给了泰山,不仅没有赢得美人归,还丢了性命。看到罗姆大叔被鳄鱼吞噬,我又解恨又心痛啊!
影片打动我的除了壮美的非洲风景,还有面对强大的黑猩猩时,泰山的父亲和泰山不同的做法及由此带来的显著的后果。泰山的父亲面对包围的黑猩猩,选择向首领仍石头,最后被黑猩猩们活活打死。而小泰山,当被部落首领袭击,他的黑猩猩妈妈无法保护他时,紧紧的缩成一团,表达臣服,黑猩猩首领最终放了他。当泰山和乔治遭遇他的黑猩猩哥哥时,他先是和它打架,打不过时,他跪在地上,并要求乔治也这样做,最终黑猩猩放了他们。
另一个触动我的场景,是泰山和大象的亲密接触,他说大象虽然不会说话,但眼睛能传递千言万语,我看着那头大象灵动的眼睛,闪过影片前段出现的火车运送的大批的象牙,我想,这辈子我都不会再买象牙制品了。
还有一个,是黑猩猩妈妈对小泰山的呵护,她拼尽全力维护泰山,那浓浓的母爱,让人感动。后来黑猩猩被小男孩杀死时,泰山的愤怒和报复就可以理解了。
影片最后的经典片段在泰山杀死罗姆的那段,被死死勒住脖子的泰山用模仿鳄鱼的求爱声引来了大批鳄鱼,罗姆倒入水中时,泰山有几分钟的时间用曾经勒住自己脖子的罗姆的手链紧紧拉住了罗姆,但是最后他放了手,罗姆被鳄鱼吞噬。这一次的杀人,预示着泰山的成长,他不再简单的被复仇的激情驱使杀人,不知是不是酋长痛失爱子的痛苦让他对生命多了几分尊重?
另外,丛林法则中,女性的弱势表现的非常明显,坚强勇敢如简,也只能沦为男人追逐的对象,她的小挣扎只是让水面泛起了一点涟漪,这让我想起特洛伊战争中的凯伦。
第二篇:《丛林大反攻》观后感
《丛林大反攻》观后感
《丛林大反攻》观后感1
看到文章的名字是不是觉得象是小学生看了抗战等革命电影以后的题目嘞,嘿嘿,我觉得是耶~《丛林大反攻》是动画影片,中文版的配音分别为冯小刚、葛优、罗海琼等知名的演员和导演。
贴一段比较官方的介绍:《丛林大反攻》(又译《狩猎季节》OpenSeason)是索尼公司成立动画部门后,首部3D动画作品。该片讲述一只从未在森林生活过的马戏熊,原本在国家公园表演,过着安逸享乐的大明星生活,然而某天他阴错阳差地救了一只被猎人捕获的麋鹿,因此被麋鹿带入了危机四伏的森林,从而激荡出温馨爆笑的友谊火花。可是,狩猎季节开始了,这一对欠缺生存能力的熊兄鹿弟,该如何团结森林里的所有动物,对抗可怕的猎人,抢回森林这块地盘呢?
冯小刚的语言技巧和情感表达,让憨憨的'懒惰的单纯的善良的大笨熊变得生动起来。国外的动画大片很多都是找著名的演员来配音,他们的情感用自己独特的声音赋予动画形象生命,即使是我这个英文非常差的人也乐得看原版的,感觉那才是原版的,情节、人物个性等才是配套的。但这次有些令人刮目相看了。
哥伦比亚公司3G动画设计与中国京味十足的配音到还是相得益彰的,电影主题以情为主线,主角是一强一弱的“熊兄鹿弟”(野外生存是熊弱鹿强)宣扬美国式自由,顺便再提一下热爱环境等,对白和电影特定场景的叙述有张有弛,特别是出现的了“那你要对我负责到底?”“哥们儿”等等同性之间的情意或中国式方言,给电影增添了很多笑料和可看性,不再有强烈的西方画面听中方对白分割开来的感觉。
影院里时不时的传出大家的笑声,从头看到尾都身心愉悦,非常开心的!是一本值得全家老小都看的好片子。
《丛林大反攻》观后感2
我前天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丛林大反攻》。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只熊叫布谷,有一次,他去演出,救下了一头鹿,那头鹿叫爱路特,那个猎人很残忍,撞掉了它的一只角,从认识布谷的那天起,他就被华特(鹿族的首领)赶出了家门,他为了报恩,用哇塞棒把布谷引诱了出去,想让布谷和他一起重返大自然,不受饲养员和别人的控制,让他过上幸福的自由的生活。
它们来到超市,吃了好多东西。这些东西有:哇塞棒、冰淇淋、口香糖、热狗、橡皮圈等,最后被人发现了。公安局只允许女饲养员再养一个夏天,但最终还是被提前送回了森林。
布谷和爱路特给了自己一个称号,布谷叫布谷侠,爱路特叫超人特攻鹿,他们开始在这危险的森林里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随着他们的加入,森林里斗争也从此便开始了。比如说:所有动物东欺负他们俩个,但是他们两个毫不退缩。布谷每找到一棵树,松树的守护者小松鼠军团,根本不让布谷上树,还拿果子砸他。布谷坐下方便时,两只鸟啄他。爱路特见到自己心爱的的女朋友,非常高兴,可是华特却抢走了她。布谷要抓鱼时,鱼不断骂他而且还用尾巴扇他的.脸。布谷发现这个森林里全是坏人,没有一个好人。晚上睡觉时,他发现,小包包里有小鱼饼干,他非常高兴。他现在才觉得世界上还有一丝关怀,关怀他的人是饲养员,于是他决定一定要回到山林村。从此他和爱路特开始猎人做抗争……
从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一些人的真面目。我看到了猎人的凶残,饲养员的善良,布谷和爱路特可爱的形象以及公务人员的怜悯之心。这些人有着许多的不同点,但世界是不公平的,人类对动物来了一次大屠杀。那个猎人每次都违反约定提前打猎,破坏生态平衡,破坏了许多动物美好的家园,我希望他能改正。饲养员心地善良值得表扬,公务人员非常公正严明,同时他的善心让人敬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希望人类和动物早点变成朋友,别忘了我们的祖先还是动物呢。
第三篇: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
由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归来》上映不久,微博上看过的人有骂张导的,说他惯于抹黑新中国。但在豆瓣电影和时光网影评中,此片的评分值分别达到8.0分和7.7分,属于比较高的。在女儿的怂恿下,我今天特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要让我来打分的话,我会给此片9分以上。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压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创伤得揪心,荒诞得真实,又宽容得光明。
我觉得此片和张导执导的另一部影片《活着》一样,非常客观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现实。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老年人,应能记得当时人们的心态,习惯的思想方式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我这个如今很少踏进电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进口片和港台片,常常会看不懂,感到太跳跃。看《归来》的时候,影片中主人公们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滴眼泪我全都心领神会。冯婉瑜(巩丽饰)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当初的决绝和后来的后悔,陆焉识(陈道明饰)对女儿的宽容和对妻子的深情,都让我觉得十分真实自然。
此片的演员阵容可谓强大,男主角陈道明,女主角巩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认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儿丹丹的青年演员张慧雯,名气不大,应该说也很到位,是否会成为又一位“谋女郎”?。至于阎妮、张家译、陈小艺、刘佩琦,丁嘉丽等,这几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担纲的名角,在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龙套,当然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所讲述的是个悲剧,怪谁呢?怪丹丹过左?这不公平,那个时代年青人都持这样的思想,都这样行事,属于当时的“正能量”;怪冯婉瑜对女儿无情?更不合理,她太爱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陆焉识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连他自己也这样归责了——影片中没有交代他划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实也是无辜的,或许还代表着一种正确的观点(就像马寅初先生当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受到批判一样)。不管怎么说,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错,下也有错,好像你无过,他亦无辜——究竟谁之过,只有让让历史去评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剧中人的口说:“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呢?看看现在许多人还在一味讴歌那个时代,甚至把反映真实历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现在的年轻大众已经不能理解片中的情节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远不能这么乐观。
许多人希望我说说,是否值得去看这部电影?我觉得,五十岁以上的人,推荐去看,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怀旧,胜似在老城厢走街穿巷追寻年轻时代的影子,记得苦才能体味甜。对于想了解真实历史的年青人,也绝对应该去看;这部片子没像《活着》一样遭禁,这是值得庆幸的进步。不过若是纯粹抱着消遣的心态去影院,那么我剧透给你——片中没有色情,没有枪战,没有香车美女,没有飞檐走壁,没有拥抱接吻,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武打,恐怕会让你失望。今天影院中俩坐在我旁边的年青人边玩手机,边用眼角余光瞟向银幕,显然感到索然无味。
影片最后没有“咪里玛啦大团圆”(注:以前对戏剧的套路总结为几句顺口溜——“才子佳人相见欢,私订终身后花园,公子落难小姐援,苦尽甘来中状元,咪里玛啦大团圆”),而选择在失忆妻子不认识眼前的丈夫,却又痴痴苦等他归来;平反归来的丈夫想尽办法帮助妻子恢复记忆,最终仍不得不在风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结局中悲怆落幕,也是寓有某种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经逝去,哪能再回还?
往事不堪回首,但却不能忘却!
第四篇: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张艺谋《归来》观后感
从两周前就打算看张艺谋的新作《归来》,而且十分强烈。因为看了之前的预告片之后,深深的感到这部电影就是我最喜欢的早期张氏电影,如大红灯笼,活着,一个不能少等等。十分质朴,没有大场面,十分走心。
今晚终于去1912中影巨幕观看了《归来》,果然,这部电影没有辜负我对它的期望值。
当焉识逃狱至家中敲门,婉瑜在屋中内心挣扎,是女儿未来重要,还是自己的爱人重要,最后她选择了不见。就呆呆的站在那里,哭泣,有喜悦,有无奈,有不甘。当看到焉识从门缝递进来的字条时,她彻底的崩溃了,开门后,焉识已经走了。她决定一定要赴约,去看一眼焉识。
终究,还只是看,由于女儿的举报,她俩十几年的分离只是有那短暂的“看”,眼神交流也基本谈不上,有的只是双方的呐喊,呐喊着憋了十几年的念想。
于是,焉识被抓走后,冯婉瑜的那句,“我再也不能把焉识锁在外面了”道出了她的所有。
文革结束后焉识平反归来,迎接她的是另一场不幸,她的爱人,婉瑜,因为被方师傅欺凌,以及对焉识的想念,精神出了问题,健忘,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不认得了焉识。
焉识听婉瑜诉说着对焉识的思念,却又不能让婉瑜相信自己是焉识。于是,焉识便和婉瑜共同踏上了漫长的相逢不相识,纯粹心灵沟通的生活,每个月5号去他们会一起去火车站接“焉识”,平时里焉识就跟婉瑜读“焉识”写给她的信。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于死的距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不能直面说出我爱你,只能通过虚拟的“焉识”来间接表达。
在社会中,作为普通百姓,在政治面前是渺小的。正常的生活因为上层的错误指示,彻底打破。一对恩爱夫妻,愣是硬生生的被分离了二十几年。
但是对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我们可能不可以撼动上层,但是我们可以保存着内心的一切。你可以羁押我,体罚我,打我,杀我,但是你不能改变我的内心。于是,焉识和婉瑜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我们夫妻对彼此之间的爱与思念,不随日减。
焉识与婉瑜之间简单而强烈的爱,就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动力。
对焉识来说,虽然你不认得我,但我可以代替“焉识”去做“焉识”能为你做的事情,只要这样,做什么都无所谓。
在当今的时代中,讲求物质,不走心的生活节奏中。感情层面的生活受到了其严重的腐蚀,彼此能保持一份简单而长久的爱,是很困难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张导的电影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至少我已吸收了它。
爱,不是商品,不是物质,是信仰,是至高无上,也是质朴,简单。爱是哲学,只要有爱,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爱不是付出也不是回报,爱是自发,没有任何动机的。或者说唯一的动机就是爱本身。
我爱你,没有为什么,没有爱哪里,就是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的爱你。
第五篇:电影归来观后感
电影归来观后感
昨天去看了《归来》,本来是没有报太大希望去的,可是等看完之后才发觉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影射出的整个社会的悲凉,感觉要是不写点什么真是对不起我流的那些泪了。
有人说历史的书篇,总是蘸着鲜血一页页被写下的,很有道理。那些血书记录着无数苦难和死亡的故事,故事背后总是一片片废区,就像是一个人的一生一样,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和痛苦,在垂死暮年让岁月的残骸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一声不吭,平静的好似什么也没发生过,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文革,就像蛰伏已久的一场血雨,一下十年,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也许并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的年华老去。那个时期的感觉就像是每个人都走在街道上,迷失了自我,只是机械在走着,革命的天光照亮了整个街道,可是人们内心的灯火早已熄灭。
历史的巨潮中,人实在太渺小了,许多人都是在年幼无知、经验尚且不足的情况下被外界所诱惑,做了一些疯狂的事,可是当他们有能力看清楚事情真相的时候,结局却早已无法改变,这真是那个时代悲剧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些苦楚又从来不允许被呐喊出来,一切只能默默承受,每个人都成了命运的受害者,丹丹也是这些可怜的人中的一个,不禁感慨那时年少轻狂的代价也太大了点儿。
然而终于有人发现这场雨下的太久了,也是人们终于疲惫了,于是一声令下,闹剧就此收场。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就好像交响乐进行着进行着却没有了收尾符,人们还没来的及在盛宴的狂欢中醒悟过来却发现一切已经结束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无所适从的人,在黑暗中待久了,适应不了黎明的到来,宁可永远的黯淡下去。
其实电影中最虐的就是陆焉识想尽千方百计到最后也没能够唤回他的妻子,而冯婉瑜更是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丈夫的归来,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也莫过如此,琴声依旧悠扬动人,一切透着熟悉的味道,弹琴的还是当年的那个人,只不过岁月如歌,年华易老,抚琴人脸上早已刻满岁月的痕迹,而听琴人的思念却永远留给了过去的那个人……
归来,其实是两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对于过往美好的追求,就好像一个人在受了太多苦难之后总想从老天那里讨回一点补偿一样,但命运有时偏偏不让你如愿以偿,最后谁也没有等来期望的结局。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陆焉识接受了现实,选择了向前看,选择了用剩下的岁月来默默守候,哪怕到最后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正是人世凉薄才让人间真情显得伟大,经历的越多就越看到人心的可贵。人潮聚散,得到与失去,到最后能够保留下来的一定是最纯最真的东西,因为人世间诱惑太多,经得住时间打磨的东西并不多,不禁感慨他们能遇见彼此是一件何其幸运的事啊。一个风流兼才子,一个佳人颜如玉,在及笄并发之年,对着一棵树默默地许下年轻的誓言,从此成为彼此牵绊终生的人。然而在乱世中,两个本该相依为命的人却相隔千里,孤独地迎接了每一场命运的风雨,承受了每一个时间制造的灾难,直到每一寸身躯再经不起命运的摧残,却因为那份难以割舍的爱可以继续相互搀扶着走下去,如此浪漫,令人感动,想到这里我又不禁想要讴歌生命了……
他们之间是爱情吗?是亲情吗?我觉得都不是,这份感情已经因为经历的太多而变得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偿便人生苦难后还能彼此陪伴的幸福吧。就像一杯陈年老酿,浓烈、苦涩、难以入口,唯有懂酒之人方可品出其久经沧桑的沉静与香醇,享受乐在其中的幸福感。
懂酒的人,何尝不是懂人生的人。
诗人艾青在游新疆的时候留下这么一句话“活着的人都好好活着吧,别指望大地会留下什么记忆”。要是他现在还能重游故地的话也应该发出相似的感慨吧。也许苦难真的能够教会我们一些平常学不到的东西,它让我们变得珍惜眼前的生活。因为生命真的很脆弱,一不留神你的世界就会轰然倒塌;而偏偏人性又是这脆弱生命中顽强的部分,它总能在乏味中发现乐趣,于绝望中发现希望,甚至可以把苦中作乐也变成一件浪漫的事,这不能不说是造物主对人类的偏爱了。
高中时期珍藏的一段话,写在这里最合适:人生是一条顺流而下的河流,不可能不携带泥沙,尘埃和沿途的漂浮物。但人性中应该有种种强新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不停地接纳,沉淀,洗涤,不停地自我净化,从沿途的水源中吸取透明,让浩荡的清风吹拂出层层波浪。经历了浑浊而拒绝浑浊,携带着泥沙又放弃泥沙,让他们化作两岸的沃野,生长葱茏风景,而我们最终看到的,是一条划过大地闪着波光的动人河流。这是我至今为止看过对人性最真挚的赞美了,每每读来不禁感慨万千。
过去的都已经过去,那些说不完的苦难的故事,其实早已在喧嚣中落定。寂静即是情感,平淡也是爱,生活仍在继续,2014,祝大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