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3、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人物的语言、个性;
4、仔细体会文中的细节,把握本文的主题,感悟文中所透露出来的人性之美。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
2、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教学方法: 学生诵读 老师提问 老师解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语:刘文正一首歌中这样说:心中有一片纯洁的爱,就好像一片蓝色的海,为谁掀起浪花,不知为谁澎湃,心中有一片纯洁的爱,就好像园里朵朵花开,为谁吐露芬芳,不知为了谁寂寞的,寂寞的时刻等待,我要把这一份情,我要把这一份爱献给你,不管千年万载不要迟疑,不要等待,请接受我纯洁的爱。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张洁是怎么表达这种爱的。
1、作者简介:
张洁(1937~)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
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
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学生默读课文
3、解读文中字词:穗 埂 贼 月残星稀 蹒跚
4、接下来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想想课文的结构,并且划分文章的段落(要求把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
明确: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就跟在大姐姐的身后拣麦穗了):农村姑娘拣麦穗的梦及梦的破灭
第二部分(那篮子显得太大到结尾)“我”拣麦穗要嫁给卖灶糖老汉的故事,以及“我”渴望爱的梦想幻灭。(附上板书)
第二课时
上节课结束的时候让大家把全文划分为两个部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
1、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分为两部分,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第二部分,文章中的“我”是怎么表达我对老汉的爱意的:
问题:(1)文中的细节描写有好几处,下面同学找出“我”通过那两种事物来体现对爱的追寻以及自己对爱的态度的?
明确:烟荷包 寄托了我的梦想和我对老汉的纯真的感情,它的丢失象征着我的童年梦想的失落,老汉去世也表明“我”失去了一份真爱但是一直追寻这种真爱追寻着失落的梦。小火柿子 象征着老人对“我”无私的关爱,并且在“我”的心中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我”对老人的怀念之情也是不会改变的
问题;(2)“我”对老汉的感情不仅通过事物的象征流露出来,“我”也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时候,请大家从文章第二部分找出几句:a、他真的疼我呢。b、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c、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d、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问题:(3)继续仔细阅读第二部分,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我们能看出“我”和老汉分别是怎样的人?
“我”: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不懂事的贪玩的儿童,可爱,天真无邪
老汉:至少六七十岁,经历了很多的沧桑,但很慈祥、爱笑,对小孩很亲切,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感觉他是个很不错的人)
2.总结:全文的思想感情:《拣麦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还表达作者对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3、联系实际:点名让同学谈谈自己的对于爱或者感情、或者择偶标准的看法。我认为到底什么是爱,就不来没有固定的标准,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细体会。饥寒交迫之时,父母留给你的最后一个馒头便是爱;在暴风骤雨时,朋友愿与你同舟共济也是一种爱;你成绩屡屡在全班倒数,其他人都在讥笑之时,唯有老师默默鼓励你也是一种爱;在你身无分文疾病缠身时,那个他(她)仍然依偎在你的身旁,岂能说这不是一种爱吗?正如我们作者所说,爱,就要朴实的爱----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
4、小结:张洁的《拣麦穗》通过描写农村姑娘拣麦穗这样的事,表现了姑娘们对纯真的爱的追求,尽管结果事与愿违,梦想幻灭,但是没有任何的反抗,流露出作者对他们丝丝的同情。尤其是突出写“我”童年时候对卖灶糖老汉的爱,表达自己内心深处那种对纯洁真挚的爱的一直的追寻,给处在物欲横流社会的我们以很感人的印象,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爱,从来无关风月,只在平淡的流年里变作永恒。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人间的真善美。
5、作业:请大家用朴实自然的语言,通过细节描写写一段自己关于爱的小作文。附板书:
一:农村姑娘
备嫁妆
拣麦穗
爱
二:“我”
嫁老汉
烟荷包
小火柿子
第二篇:《拣麦穗》教案
一、课题 《拣麦穗》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章的情感,找准全文的情感基调。3.学习对比的手法,并理解作者的深情。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含蓄感情。2.学习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含蓄感情。
六、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七、教学课型 讲读课
八、教具
小黑板、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水稻)当麦子、水稻成熟时,我们都试过收割麦子、水稻。那大家有什么感受?(同学述说感受)对,那是一件又爱又恨,又苦又乐的事情!那同学们知道拣麦穗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体会一下其中的滋味!
(二)教授新课
第一步: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1、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第二步: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并给文章划分段落,掌握文章的大体脉络。
1、朗读体会 方法:默读。
要求:①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词。②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生字难词掌握练习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破窖yáo蔸dōu积攒zăn单薄bó B歪趔liâ茸毛róng害臊sào蹒跚pánshān C麦穗suì田埂gěn蚂蚱màzha薄片bāo D戏谑nüâ薄荷bò疙瘩geda山坳ào(2)选出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死乞白赖:纠缠不休。
B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C大言不惭:说话不害羞。
D歪歪趔趔: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3、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掌握文章的脉络
(1)文中究竟讲了哪些人拣麦穗?根据这一线索,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几部分? ——明确:
姑娘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拣麦穗(1-9)
我怀着美好的梦想拣麦穗以及与老汉之间的交往(10-34)“我”拣麦穗
明白了老汉对自己没有私心的爱和我对他的依恋(30-45)第三步:具体分析。第一部分
出示思考练习,请同学们根据练习朗读第一部分。然后交流学习,明确答案。
1、姑娘们为什么要拣麦穗呢?是家里缺乏粮食吗? ——明确:换取嫁妆,寻觅幸福。
2、为了拣麦穗,她们从“月残星疏的清晨”拣到“月亮又回到天边”才拣了一篮子,而且还要年年捡,这样的生活在姑娘心中是怎样的呢?从哪里看出?
——明确:生活虽然艰辛,但在姑娘们的眼中却是美好的。看在她们眼中,一切是多么的诗情画意:“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这是因为她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梦想。麦穗是她们未来美好婚姻生活的希望。尽管每年都重复同样的动作:拣呀拣,缝呀缝,但这都是为了心中那芬纯真的爱,所以她们十分乐意、高兴。
3.结果怎样,她们的美梦实现了吗?她们的表现又是怎样? ——梦,没有实现。但她们还是认命了,“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对生活失去了梦想,失去了追求,变得麻木。第二部分
姑娘拣麦穗时产生的美梦破碎了,那“我”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练习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部分,并完成下图。
姑娘们备嫁个梦依顺 拣麦穗嫁妆好男人破麻木 梦 “我”(最初原因)(行动)拣麦穗(结果)(表现)(后来原因)(行动)
1、姑娘们为了嫁妆所以拣麦穗,那作者“我”又为什么要拣麦穗呢?也是为了嫁妆吗? ——明确:不,但时的“我”还小,根本不懂事。从拣麦穗的动作细节描写看,“我”只是个天真活泼,贪玩,好奇的小女孩。拣麦穗不过是模仿姐姐们的表现而已。后来,“我”被二姨戏谑地追问拣麦穗的原因,当时“我”决定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为的就是每天能吃上灶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了老人对我的爱是那么纯朴,真挚而又无所求,这是多么博大的爱。正因为这种爱的沐浴,我也同样爱着这位老人。依恋他,关心他,担心他,希望能与老汉继续交往,永远不变。
2、“我”那美好的梦最终用没有实现? ——明确:老汉老去了,我的梦也破灭了。
3、联系全文,思考:“我”与其他拣麦穗的姑娘们又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作者写姑娘们拣麦穗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相同的是——她们的梦都破灭了。
不同的是——姑娘们的梦破灭之后,她们对生活失去了梦想、失去了追求。他们开始变得愚昧、麻木。我呢?老汉虽然老去了,但是,我依然怀念他,依然渴望、追求那份真挚的爱。因此,写姑娘们拣麦穗实际是为了烘托、反衬我与老汉之间那真挚的感情。
文章描述了两种梦想,但是两种梦想最终都是破灭的。姑娘们依顺、麻木的走进世俗、不幸的婚姻,“我”自己也不自觉地就放弃人生美好事物。因此,文章虽然也有欢快的叙述,但基调是忧伤的、惆怅的。
4、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的思考练习。
十、板书设计 拣麦穗 张洁
姑娘们备嫁个梦依顺
拣麦穗嫁妆好男人破麻木对比人 梦性
“我”灶糖嫁给老汉怀念烘托的 拣麦穗梦破追寻美 真情关心、依恋
十一、教学后记
《拣麦穗》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散文,而且文章内容不深。因此,在教学上,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同学整体把握课文。在讲授第一部分后,利用填空题的形式引导同学自学第二部分。可以说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由于文章故事性强,上课形式自由,所以学生的兴趣较浓,整节课的气氛都较为活跃,效果不错。但也有不足的地方,譬如问题设计得不太好,有些较浅易,有些深奥。经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备学生”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拣麦穗》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题 《拣麦穗》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2、把握细节,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内涵。
3、体会作者怀念和追求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谊。
四、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的含蓄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六、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启发
七、教学课型 讲读课
八、教具
小黑板、幻灯机
九、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时的内容。
(二)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1、男女生分角色表演朗读“我”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
2、思考分析人物的形象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和卖灶糖老汉的有关句子,思考、讨论、分析人物的形象。动作描写
我语言描写——>天真无邪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汉外貌描写——>慈祥、善良、勤劳、乐观、无私的爱 行动描写
(三)细节分析
1、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的细节描写段落:
那棵树的顶梢上,还挂着一个小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有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 „„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思考,文中两次写到“小火柿子”,在这里,“小火柿子”有什么象征意义?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小红柿子象征着卖灶糖老汉那高尚而又没有私心的爱;象征着“我”的一颗炽热的心,也表达了“我”对老汉执着热切的依恋之情。更深一层来说,“小火柿子”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所谓“物是而人非”,作者第二次描写“小火柿子”,目的是为了在气氛的渲染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以柿子的红火反衬“我”得知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的悲伤心境,表达“我”的失落与惆怅;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另外,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2、“老汉老去了”,作者为什么常常想找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呢?“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烟荷包”是全文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它既是“我”学着其他农村姑娘的样子编织梦想的开始,是我纯真幼稚的梦想的寄托,又是梦想破灭时,“我”心中仍然不灭的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烟荷包”虽然找不到了,但是,对比那些忘记了梦想,不再梦想的农村姑娘,“我”还有“梦”:真的“烟荷包”不知丢到哪里去了,然而,“我常常想念他”,可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纯朴的感情,“我”还有留念,不曾忘怀。而这种纯朴的情感,不正是当初“我”缝制“烟荷包”时寄托在其中的感情内核吗?因此,在全文中,“烟荷包”不仅是照应全文,是“我”的情感寄托的前后呼应,它还是“我”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是“我”与其他农村姑娘相比,没有成为一个悲叹的重要区别。在文章的最后,“烟荷包”中所寄寓的情感内涵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农村小姑娘的幼稚幻想,它既代表了作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也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还代表了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四)、写法探讨
铺垫:写姑娘们拣麦穗为下文“我”的故事作铺垫
1、表现手法象征:小火柿子
烘托环境烘托:以优美的景物描写烘托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幸福 乐景写哀情:以小火柿子的漂亮、喜洋洋反衬我的悲伤
2、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文章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融情于事 文章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准确、具体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笔
[题目]以“人物与相处”为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提示]首先要弄清楚人性是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再要弄清楚你对人的相处要提倡什么,然后你检索你的人生故事,你周围人的人生故事,这样你就知道该写什么了。还要注意,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写法。
十、板书设计 拣麦穗 张洁 动作描写
我语言描写——>天真无邪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汉外貌描写——>慈祥、善良、勤劳、乐观、无私的爱 行动描写 幻灯片板书:
铺垫:写姑娘们拣麦穗为下文“我”的故事作铺垫
1、表现手法象征:小火柿子
烘托环境烘托:以优美的景物描写烘托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幸福 乐景写哀情:以小火柿子的漂亮、喜洋洋反衬我的悲伤
2、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3、融情于事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十一、教学后记
本节课气氛很好,虽然内容主要是讲解细节性,枝节性的问题。但开头分析人物时,利用了男女同学配搭,轮流表演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了,即使讲写作技巧、手法等枯燥内容,学生的反应仍旧很好。
第三篇: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学习目标:
1.品析“小柿子”、“烟荷包”的情感美,能运用象征写作手法。
2.用“换题”方式,训练“拟题”能力,深入理解“拣麦穗”的内涵。学习课时:第2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课文中哪些写作手法(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1.象征手法
2.拟题的艺术
3.点面结合的结构艺术
二、学习象征:
1.含义: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思想和情感。简单地说,看起来写“此”、实际是写“彼”,这叫做“象征”。
2.品析: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3.理解支点:找出两者间的共同点,写出本质间的联系。
4.分析:“我”望柿子(活)===“我”望老汉(死)很明显“我”望柿子其实就是望老汉,表达对老汉死去的哀伤,小红柿子象征顽强的生命力,像美好的事物(老汉)永远给人希望(怀念)。
5.尝试解读“烟荷包”象征意义。布置作业,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三、学习拟题
1.拟题的一般方法:
(1)概括内容或点明主旨:《我很重要》
(2)指出写作对象:《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灵洁九寨沟》
(3)选取文中最富意义的意象或场景:《拣麦穗》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2.拟题艺术:
(1)力显点睛式的入目效果:
《午餐1800秒》
《38度的美丽》
(2)力求修辞艺术手法多变:
比喻:《感情不是保险绳》
拟人:《乌鸦不后悔》
反问:《生于“思”,羞于“问”?》
(3)力呈诗化语言:
用诗句:《莫为表象遮望眼》
用典故:《母爱空城计》
用成语:《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
(4)激起人心好奇:
“奇”字下功夫:《真想做个“差生”》
“情”字下功夫:《爱我 追我 别浪费我》
“趣”字下功夫:《拍卖“诚信”》《雷锋“出国”了》
3.给下面短文拟题:
中秋月圆,平沙的马路依旧繁忙,人头攒动,背影散乱,远方的游子,你为何不独对星空,晾一晾心间的孤月?
一个人,一座城,一段记忆,次第呈现。想忘,却历历在目;想记,却天涯海角。很多时候,总是无能为力,身心触及灵魂,只能在路上继续前行。
疲劳,伤心,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能否走出夜色的虹霓,将心靠岸,等一等停留在十字路口的灵魂。让灵魂穿越横流的物欲,与身影随行!
(《背影,触碰了谁的灵魂?》)
4.给拣麦穗拟一个更艺术的题目。附:运用象征写作手法的作文范文
紫藤与断墙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有一堵伤痕累累的残墙,与四周郁郁葱葱、野花四放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但他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天地,默默不语。
紫藤成了这静寂的角落里最美的风景。
偶尔一个过路人经过此处,惊讶地看着这墙紫藤,啧啧地赞叹:“天呀,竟有这样美丽的花!”说完,却又摇了摇头:“只可惜,这堵墙太破了!”骄傲的紫藤听了路人的话,高挂在云霄的心灵突然间坠入了幽暗的峡谷....伤心的紫藤松开了原本紧紧抓住残墙的手,背过身来,要挣脱恶魔似的残墙,憧憬着那远处美好的风景„„
夜里,下起了一场暴雨。昔日的繁华已逝,昔日的荣耀不在,只留下一片狼藉的紫藤伤心地诉说着命运的不公。
启示:表面是写紫藤,其实也是写像紫藤一样的人。
第四篇:拣麦穗教案
六 拣麦穗
张洁
一、复习导入
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五课《记念刘和珍君》,充分感受了鲁迅悲愤交集的感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较为轻松的文章,《拣麦穗》。这是著名女作家张洁的作品。
二、关于张洁
出生于1937年,北京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沉重的翅膀》、《方舟》,散文集《在那绿草地上》等等。文风前期清新、凝重、优美而略带赶上和梦幻的色彩,后期优美中有粗犷,凝重中包含雄浑,感伤被拂去而代之以焦虑的激情。
我们曾经学过她的散文《挖荠菜》。今天将学的《拣麦穗》同样写的优美而富有童趣。
三、朗读课文
自读,注意带上问题:
1、打记生字词;
2、文章以谁的角度写的,为什么选取这个角度写作本文?写了些什么事?
四、正音正字
遐想xiá 死乞白赖lài 歪歪趔趔liè 戏谑xuè 磕碰kē 大言不惭cán 疙瘩gē da 害臊sào 山坳坳ào 蹒跚pán shān
五、明确: 2 让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作为叙述者,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首先是表现主题的需要,从一个充满童真、未受成人世界污染的小女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对待人生,可以看到人之初性本善的一面,看到农村人最为朴实、真诚的一面;其次是表现生活情趣的需要,让一个小女孩来参与成人的婚嫁之事,她的天真无知与姑娘们内心的认真向往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婚嫁的严肃性不相协调,但正是这种“对比”和“不相协调”,创造了各种谐趣;再有是表现作品个性的需要,如果写一个成年姑娘拣麦穗,也许故事就一般化了,唯有写一个小女孩参与的婚恋才有“故事”,才有特殊性,才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组织讨论,抓住人物性格,把握主题。同学们可分组讨论,解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农村的婚恋习俗为背景,那小女孩对老汉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呢,是爱情吗?
2、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3、体会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揣摩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理想?
明确:
1、“我”的心理活动:“我”对卖灶糖的老汉的喜欢起源于吃糖解馋;后来明白一些事了,仍认老汉为自家人,是出自同情,两人都生活孤独,也有依恋;再后来老汉死去,我失去了同情和依恋的对象,十分悲伤。在整个故事中,我对老汉的情感的变化,是逐步加深的,越来越同情和悲伤的。
2、老汉生活在社会底层,孤苦伶仃;他居无定所,随处落脚;死了无人关注;但他乐观、开朗,对小孩慈祥、关爱。
3、纯真朴实,互相关爱,不被世俗污染的人际关系。
4、重点段落赏析 结合课后习题四,明确:
这几段文字非常生动的写出了大雁和她周围的女人们的语言、行动、表情和心理,显示出她们的性格特点、人群氛围和生活情趣。表现了“我”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
3 还描绘了两幅画:“拾麦图”,表现轻松欢快的氛围。篮子磕脚,是说人小篮子大,不拣麦穗而追蝴蝶蚱蜢,说明童心在支配着她的行动。这样的小女孩来拣麦穗显然是滑稽的,她心里还没有真正灌输进那成人世界的婚恋思想。“谑笑图”,气氛欢快,而又有点滑稽。妇女们笑得放肆,以至于像鸭子嘎嘎叫,显得有点丑态了,下面的自我辩解,是小女孩的真率表现。她不谙世事,只凭自己的理解直说,可见她未受旧观念旧习俗的污染,从这点上又可看出小女孩的性格来。
七、小结
本文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写得很有情趣,注意体会作者投注其中的情感倾向。
八、作业
第五篇:《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罗杏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掌握文章重点字词。2.了解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文章讴歌真善美的主题。
3.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纯真无私的爱;感悟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和追求。【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把握文章赞美、追求人间至爱的主题。2. 难点:理解“我”和姑娘们的梦及梦想破灭的涵义;
理解文中“小火柿子”和“烟荷包”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的深刻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展示,温情导入
念读学生有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段落。让学生说说感受。
明明写的是童年快乐的事,为什么读起来却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呢?(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一位女性作家张洁也写了一篇关于童年的散文,不知道是否也会给同学们同样的感受呢?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拣麦穗,梦想,破灭)
虽然我的梦想也同样破灭了,但我与老汉之间的故事让人动容。
(三)细读课文,赏析品悟
1. 分角色朗读我与老汉之间的部分
注意人物形象的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答:天真无邪、懵懂纯真。
问题: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慈爱、善良、漂泊、历经沧桑。问题:老汉是真的想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
不是。老汉对“我”的爱是出于对“我”的怜爱,是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所讴歌和追求的爱。
3. 第三部分
老汉的去世。默读40-47段,思考问题(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2)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小火柿子象征着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寄托了“我”对至纯、至善、至美的爱的向往与追求。)
(3)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
(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反衬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四)作者简介,探人间情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婉约清丽,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拣麦穗》以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是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颂,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如风霜不倒的火柿子永远鲜红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