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方: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
反方: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
资料一:几点建议以供参考:1,在辩论时,咬住“虎”就是虎,山上有虎,不安全,为什么要上山?不是找死么。对方的辩友一再强调“虎”等同于“艰难”,那么,“龙争虎斗”不就变成了“龙争艰难斗”了么。2,还是咬住“虎”就是动物的虎。山上有老虎,还要上山,干什么去?无非两种结果,一,被老虎咬或吃掉,大好青春就怎么变成了虎粪,不值。何谈为社会做贡献?二,上山打老虎。虎乃国家保护动物,打之,触犯法律。
3、解决困难的方法。对方辩友一再说虎等同于困难,那就就困难谈一下。一个困难出现在面前,不一定非得和困难顶着干,现如今解决困难的方法有很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往往是被逼出来的,是“实在不行的方法”,容易两败俱伤。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5000年的智慧足以让我们找到最优的解决困难的方法。
资料二:虽然面对困难是好事,但是回头再来看看这句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虎呀!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怎么可能打得过凶猛的老虎呢?或许你去的时候还可能胸有成竹的,但是你走上这条不归路以后,我不敢保证我以后还能见到你,这不是自不量力那又是什么呢?这样说起来我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到虎山去呢?那一定就是虎山里有着什么利益吧?看来要去虎山的这个人把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啊。打个比喻,就像那些犯罪的人,知法犯法,但仍要铤而走险地去挑战法律,最后如何呢,还不是进了监狱。再说一下学习吧,就比如说现在所学的英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代表死记硬背,老师说过,学习是要靠方法的。“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呢?英语语法的学习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具体例句的背诵而避开抽象规则的死记硬背。
资料三:山中有虎,自然是极具危险的,硬要进山,以人之气力对付虎之威武,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既然如此,何必只凭一时的意气去冒这个险!难道这也叫勇敢?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正如荆轲,历来人们都为其只身刺杀秦王的义举而赞颂不已,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歌流传至今,但他们可曾想过,以荆轲一人之力,就希望阻挡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可能吗?即使刺杀了秦始黄,就能挽救如大厦将倾之颓势中的燕国吗?仅仅因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不仅误了荆轲之性命,也给了燕国以致命的一击。这正说明,螳臂挡车,其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了。呜呼,荆轲之举纵有万般悲壮,也难敌其自身行为的盲目。对古人,我们本无需可苛求他们突破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水平,但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仍为这样不计后果的粗率行啧啧称是,岂不是歌颂鲁葬吗?
资料四:既然明知山中有虎,为何不饶开山走路呢?试想,当年的行者武松,他丛有百般武艺在身,若不是喝醉了酒一时兴起,有怎么会非要上井冈山呢?想必神志清醒的正常人,都会考虑到山中的危险。饶开山走,只不过多费些工夫罢了,又何必总在一棵歪脖树上死掉呢?也许有人会说,生活中免不了要遇到艰难险阻,要是一碰到困难就饶开道走,不就成了回避困难,畏惧困难的懦夫呢?这话咋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一分析便觉得有失偏颇。如果为了面队困难,就不顾一切冒冒失失地想前冲,不碰个鼻青脸肿才怪呢,有必要吗?特别声明:资料仅供参考,大部分需要自己去课外查找。
第二篇:烟雨虎山行杂文随笔
深秋,寒露,一场秋雨后
晨八点,迎着蒙蒙细雨,我随蓝天徒步群一行数十人徒步秋雨绵绵中的平凉虎山。
我是平凉人,早知道虎山是“平凉八景”之一的“天坛夜月”和“古会盟坛”遗址,是引发幽古之情的好去处。
站在广成大桥上,烟雨之中的平凉虎山,若隐若显,蒙蒙胧胧,一切是那样美。美丽的风光就象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得秋天的平凉更加迷人。从泾河南岸远远望去,其山形极似平卧的老虎,昂首卧在泾河边上。如果把泾河称为龙的话,那便是虎踞龙盘了。她南临泾河,西南与崆峒、太统两山遥相呼应,总揽平凉城区全景,俯视宝中铁路干线,不仅山体陡峻,沟壑纵横,具有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地貌特征,风景秀丽、林木种类繁多,形成了独特的借景效应,遍布山野的五圣宫、佛爷殿、雷神庙宇及赵世王的神话传说,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走过广成大桥,穿过宝中铁路涵洞,一列南来的火车呼啸着北去,瞬间消失在浓浓地雨雾之中。进入虎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高大的牌坊,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平凉北山公园”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因烟雨雾绕更显得梦幻无比,沿着向东延伸的草坪,道路两旁到处可见的小草野菊,黄绒绒的,松柏苍翠,银杏叶黄,柿叶已红。到停车场,便看见宽阔的道路被一块指示牌一分为二:一为“生态园”,一为“天然氧吧”。而“天然氧吧”是通往虎山的唯一途径,我们商量一番,决定由小路手拉着手,徒步上山。
穿过一条条的羊肠小道,首先来到了虎山水库,站在桥上环视四方,只见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十分幽雅。湖面上波光粼粼,水真绿得可爱,仿佛一块翡翠,泛着柔和的光泽;妩媚多姿的垂柳飘着长发,婆娑起舞。水库边己没有垂钓鱼的老者,要在往日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船,游人泛舟湖上,悠然自得,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难以形容的恬静和幽雅。而在雨雾一切显得很宁静,唯一的是蓝天群主背包里传出阵阵的歌声,回荡在山间。
清溪石山流,紫色绕琼楼。
石桥度八仙,祥云荡悠悠。
穿过虎山水库,继续上山,山体陡峻,沟壑纵横,此时雨己停了,而山路更加咛坭,路边,崖边,树丛中到处是一束束的野菊竞相开放,花蕾暗红而花开金黄,这一束束的菊花吸引着同行的女性或俯首相闻,或合影留念,记的春天时多次来过虎山生态公园,那时,各种花相继开放,“金银花开先报春。桃红杏白吐新艳,樱花朵朵面带羞。槐花丁香醉游人,牡丹芍药藏林中。蔷薇犹如少妇韵,犹抱琵琶是紫藤。”正是春天的写照,从而此时,唯有这野菊屁,少有的月季花还鲜艳着。其余繁花己褪去,寂静的小草在雨雾中里努力地挺立着,看见稍有阴冷中的小草,心生悲悯,春去秋来,生命和植物都要经历风雪雨霜,由荣到枯,凋落而去……大自然如此,让人沉思怀想。远离尘嚣,独自倾听纯净幽美的雨声,我感到生命的乐趣不在于拼搏,也不在于成功,而在于一份难得的悠然。面对上苍和大自然的恩赐,独享天籁的幽美和宁静,我感到很美,很满足。
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深秋的虎山公园。我虽为平凉人,对龙隐寺知之甚少,经百度查,相传寺院建于汉代。背依山岩,面向泾河,原名兴教寺,后称林隐,安史之乱,太子李亨从马嵬“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庚子至乌氏驿,辛酉至平凉郡……”,夜宿寺中,翌年称帝于灵武,寺亦改龙隐寺。明代,韩藩襄陵王“奉为香火,招僧住持,重修增葺”,并“置买田地以为焚修之资”。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有马氏妇至寺焚香,目睹倾颓,慨然以重修为己任,心诚志笃,“苦募十方”,历经十载,于四十年全工告竣。增修“上佛殿五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原佛殿前“增修砖台一座,韦驮殿三楹”,旧有南门楼也修饰一新。为之撰写碑文的前翰林院庶吉士张岗曾赞叹曰:“不易为者,而竟成于一老妪,亦人之所仅见者也!”
寺建在悬崖上,林隐竹茂,柳绿花红,显得格外清幽,山的中下部有四眼泉,寒暑不变其形,旱涝不改其盈。有一泉水从石缝间喷涌而出,遇到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以筛筛珠,水珠纷纷滴落潭中,形成平凉一景“龙隐滴珠”。清道光年间诗人赵青藜有:“泉乳珠垂露,壶心玉贮冰”的赞语。沿山麓有清泉4眼,长流不竭。山坡上植被丰茂,乔木多为青槐、杨、柳、榆、椿以及松柏等。而深秋之龙隐寺显得很寂静,无游客,亦无香火,遍布山野的几处颇具名气的五圣宫、佛爷殿、雷神庙只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己,与远在十五公里之外,平凉城西的崆峒山相比只能用寂寞空虚寂寞冷清形容,可见山与人一样,有的星光灿烂,有的寂静无声。
游罢龙隐寺,沿台阶继续上行,到达虎山之顶,己近十一点,此時雾烟更浓,站在“古会盟坛”遗址,幽古之情由然而生。“安史之乱”后,唐朝西部边防空虚,吐蕃乘虚而入,吐審首领赞普,结赞与唐大将郭子仪大战于陇东形成割钠形式,后双方商定在平凉会盟,会盟地址就定在平凉城西的虎山下,贞元三年四月十九扫,临時筑于平凉城北的虎山下的会盟坛周围,旌旗猎猎,人肃马安,表面上呈现一片派和解的气氛,不料正当唐朝的会盟正使浑瑊和副使崔汉衡登坛更衣时,形势却骤然大变:只见鼓声四起,杀声震天,埋伏于山谷间的吐蕃骑兵潮水般奔湧而出,浑瑊苍慌而逃,崔汉衡束手被擒,平凉会盟是历史上一件大事,由于会盟没有形成盟文就被劫了,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平凉劫盟”。应该说自宋以降,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步步进逼,华夏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遂浙南移,平凉被文明中心抛在了身后,变的落寞而惆怅,忧郁而孤独几乎变成了游牧诸族的轮番占领,中原兵锋与胡骑马刀的惨烈碰撞的一片大战场,近千年在这块土地上烽火连绵,兵燹不断,生灵涂炭,生态毁坏。只是到了近代,这里经半世纪的建设和保护,其山峰恋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功,林海浩瀚,烟笼雾锁,曲径通幽,如缥缈仙境,已形成了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的旅游胜地,每年游人如痴。
站在虎山之颠,往山下看,南面泾河蜿蜒曲折东去,东边虎山,犹如一只平卧在泾河边上的老虎,老虎头正伸进麻黄湾,老虎的躯干和四肢此东向西,在冬天落雪时从泾河南岸看的非常清楚。再往南,过泾河,一条南北轴线上依次是准备建设的市委,政府大院,绿地广场,柳湖公园,崆峒区区委,政府所在地韩王府,再往南是近年来新建的南山公园,南山公园的山势及建筑风格与南京中山陵及为相似,只是规模、气势上不及,左手向西是青龙村,显然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筑城原则,而这虎山也是当年王辅成兵变平凉,被清王朝镇压安放一百门红衣大炮的虎山。
时光交替,四季轮回,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雾有酒的气味,脚下的泾河水有酒的气味;太统山,崆峒山那墨黑色嶙峋的崖岸也有酒的气味;圆通寺龙隐寺有寺院不断的香火与宁静;暖泉水不倦地流向柳湖,湖中小旋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总会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湖面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似乎像一叶小舟,倏地滑进了烟雨,滑进了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逝者如斯,春夏秋冬,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平凉北山公园因虎山而著名,又因唐太子李享隐居,平凉劫盟而增添了色彩,园林景观雨中确实很美,真是烟雨游园林,花繁兼草青,令人驻足忘归。古人说“游园乃雅事,悦心又增寿”,而此时不由我诵读起我曾写下的《平凉虎头山》:
平凉是多少个名字的合成虎头山又是几代人的缩影
流趟了几万年的泾河
铿锵的脚步踏出一个像老虎的山形
在弹笑挥手之间
鸟语花香,碧玉成荫成了她的山水图
栩栩如生如泥塑
那种精气神永不怠尽
第三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辩论稿
三分钟发言:
各位同事大家好!
可以想象,在接下来的辩论中,会从各种假设进行阐述,比如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脑袋一热的送死是不值得的云云!
我的开场陈述,只想说明一点,抛开所有的假设和联想,甚至对理论的仅仅计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表达的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性格、一种气质。这句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扩充的故事内容。
但是,就是这种精神、这种性格、这种气质就是值得我们在坐的每一位、甚至整个名族去学习。就像亮剑精神一样,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受外来侵略势力欺负凌辱的历史,当年,中国何等的贫穷极弱,但是还是喊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就是靠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欣欣向荣。
这句话其实足够可以代表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面对苦难时候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慧根,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尤其是处在逆境中,所呈现的这种偏执的、不屈不挠的意志。他和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墨家的刻苦耐劳,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资产。
说的可能有点大,放到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说这就是一种迎难而上精神,而且是一种我们现今金钱社会正普遍缺失的精神。现在的我们总是说着韩国人的凝聚力,大和名族的武士道精神,德意志民族的顽强,当有一天我们每个老百姓面对困难、危险的时候能“哦!”一嗓子冲上去,这才是真正的迎难而上,真的到这一天,怎么还会有南海问题,怎么会有钓鱼岛问题,落到日常生活中怎么会还有面对社会阴暗面不敢挺身而出的人。
再到我们的企业,明知对手中联、三
一、利勃海尔一个比一个更虎,未来的市场更加残酷,如果我们退缩了,去谈什么复杂的理论,可能、假设、如果,退而空谈什么战略、战术,只能等死。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种社会的气质、一个企业的特质、一个有血性的人的品质。
谢谢大家!
一分钟总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什么能流传千年,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这言起,我认为,这句话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时进程和沉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他更多的所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不应该单纯的从xxxxxxxxxxxxxx进行解释。如果谨以此为辩论的焦点,那么孔子的匹夫不可夺志、庄子的鲲鹏、毛泽东的星星之火都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第四篇:不向困难低头_作文
[不向困难低头_作文]
不向困难低头 在人生的道路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有大有小,但我们都要勇敢地走过去,不向困难低头_作文。
记得那是一次期中考试。离考试只有一个星期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自从三年级考试加了英语这一科目,我的英语成绩就一直不理想,不管我怎么努力,我一直都在80分左右徘徊,好像我跟90分有仇似的!哎呀,我该怎么办呀!各科都非常优秀的我每次考试都让英语拉后腿,只能在前十名却进不了前三名,为此我非常生气,努力了好久成绩就是上不去,凭什么啊!老师不是说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提高成绩的吗?切&&有什么大不了,考不上就考不上,反正怎么努力都没用,干脆就任由他它吧!
正当我气馁的时候,英语老师找我到办公室谈了一次话&&怎么了,晓冉?老时间你这几天注意力不怎么集中啊!怎么回事,能个老实说说吗?听到英语老师和蔼的声音我禁不住哭了,把这些天的苦恼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英语老师,初中一年级作文《不向困难低头_作文》。本以为老师会责怪我没有上进心,谁知老师非但没有责怪我还鼓励我说:孩子,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不向困难低头,不管它有多大多难,我们都要勇于挑战,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听了老师的话,泪水再次涌出了眼睛&& 带着老师的鼓励和深切的期望,我开始在课余时间努力在努力的复习,认真背单词,努力记语法,包老师讲的重点难点都掌握好。
考试的那天终于来临&&卷子发下来了,我一看都是我平时复习时背过记过的。但我一点与不敢马虎,认真审题,仔细答题。时间也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答完了所有的题目!再仔细检查一遍后,我信心十足地交了试卷。
老师公布成绩的时候,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第二名,张晓冉语文97分,数学91分,科学98分,英语96分。终于听到了我的名字,但是&&这个结果&&哇塞,我英语竟考了96分,我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因为这和我以前比起来提高了将近10分。自从那次考试以后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主任老师得意门生之一!
相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我们千万不要向困难低头,在那时我们要勇于挑战,千万不能选择逃避,当困难来临时大声说出来:困难,我不怕!
第五篇:决不向偏见低头
朋友们:
我应该算是那种“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我能行”的那种倔犟自尊的人。出身农门却不甘庸常,身材矮小却心比天高,这些念头就像暗礁,很早就潜伏在我思维的海岸。每每偶露峥嵘,偏见便如飓风狂涛般向我齐袭。所幸的是,面对各种非议与短视,多年来,我从没选择用语言同其交锋,而是笃信“世人睥睨我自笑,来日令尔惊苏秦”,用最后的实绩逐一否定那些愚蠢而浅俗的一面观,在偏见的惊涛骇浪中,硬是建起了不屈的命运“高脚屋”。
当兵前,我曾在某沿海城市打工,这对于刚刚步出皖东乡野的我简直如同“糠箩里掉入米箩里”,但我却时常感到活得憋屈,因为我忍受不了城里正式工那种鄙夷而冷傲的目光。一天,一名“白领工”发现我在打工之余居然还向《黄金时代》和《演讲与口才》投稿的秘密后,当着众人,嘲弄地对我说:“哥儿们,这可是全国畅销的名杂志呵!你腿上的泥巴还没洗干净,就想当文人啦?”当时我简直被他气炸了!几乎淹没在这巨大的屈辱之中,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用实绩否定他的谬论1为了“雪耻”,我开始玩命般读书写作,当年就在《黄金时代》上发表了一篇人生随感。此后不久,我入伍了,我多年积累的“文学底肥”终于派上用场,先后在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200余篇文章,因为新闻报道成绩突出,20多次立功受奖,并由战士破格提干。其中刊在1996年12期《演讲与口才》上的《矮,我生命的鼓点》还在全国演讲稿征文中获奖。虽然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昨日流星,但对于当年的短视者却是一个有力的掌掴。
偏见,是人类的低级体验,它总是伴随浅俗而生,以尴尬收常尽管许多人反感它,但真正操作起来,大多却是“~者迷”了。
穿上军装的第6个月,我们团举办文艺晚会,营领导决定让我表演诗朗诵。没曾想,消息传出,顿时在营里炸开了锅。一名“集体荣誉感”特强的老兵,当即找到我,非常直露地告诫我:“你个子那么矮,根本不能在台上亮相,在后台配音倒还凑合。”那丑陋而世俗的偏见呵,又一次灼痛了我的倔犟的自尊。“剑不如人,剑法胜于人”,我在朗诵稿上激奋地写下了九个大字激励自己逆水行舟。上苍公允。那天,我的朗诵非常成功,拿了奖,还受到首长们高度赞扬。
诸如此类的“先抑后扬”的人生喜剧,我已是不止一次的“领衔主演”了。读军校时的第一次演讲比赛,因为个矮,上场时我不得不将麦克风作大幅度的降低调整,台下顿时一片哄笑,有人甚至还鼓起了倒掌,但很快全场寂静无声,也许是被我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当晚,我摘取了比赛桂冠,第二年又蝉联全校演讲第一名。在校两年,几乎每个学期,我都要在全校集会上登台发言、演讲或朗诵,并几次被兄弟军校邀请作此类表演。
今天,当我以一名“过来人”的目光重新审视偏见时,才发现偏见这厮总是在人们信心不足时乘虚而入,误导人生;但在百折不挠的勇者面前,它最终会不堪一击,落荒而逃。它是所有企盼成功者必修的人生一课,是一道令人伤痛而又催人奋进的人生方程式,它的根只有一个——永不言败!在未来迢遥曲折的人生征途中,我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这种“用实绩否定偏见”的斗士风范和钢铁逻辑融入整个生命流程,给那些受困于偏见畏葸不前的人们送上昂奋激越的人生范本,更给那些经常小觑别人滥发高见者以深刻的警醒:偏见对自己是一幕暴露肤浅叽叽喳喳的闹剧而已,对别人却是一阵暗中催人化蛹成蝶的密集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