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梅三年级教案3.画中的线条

时间:2019-05-15 08: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艳梅三年级教案3.画中的线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艳梅三年级教案3.画中的线条》。

第一篇:黄艳梅三年级教案3.画中的线条

3、画中的线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材料:

铅笔、彩色笔

教案: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阶段:

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出示课题

三、新课:

(一)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2、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二)欣赏外国绘画作品,体会用线技巧

(三)教师小结:绘画中的线条有疏有密,有粗有细,有虚有实,很好地表现了物象及画家的思想情感。

四、尝试练习

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五、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

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中的线条知识。

二、用你喜欢的线条画一幅画。

三、展评

第二篇:《从现在开始》教案 杨艳梅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杨艳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演出来。

过程与方法: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表演,感受本文的情趣,懂得要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教学难点:在读中体会小动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各个角色的特点。

教 法:在朗读中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悟。

学 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选举出心中的万兽之王,并且通过表演懂得要尊重别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动物的头饰、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吧。现在森林里可热闹了,我们赶快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巩固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巩固生字词。

三、精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火车呀开得又快又稳,把我们带到大森林里,(出示课件:图片)瞧,狮子大王正在宣布一个决定,谁来做狮子大王宣布这个决定?注意狮子大王的语气。(指名读)

(2)哪位小朋友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得更有威力。(指名读)不愧是森林里的大王,说话这么有威力!让我们一起来做狮子大王宣布这个决定,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齐读)

(3)读得真好,那么都有哪些小动物当上“万兽之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到四自然段段,然后告诉老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阅读结束之后)第一个上任的大王是谁?(猫头鹰)(板书)

小朋友们知道猫头鹰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和特点呢?谁来说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中的猫头鹰,看看它是怎么当万兽之王的?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2)通过她的朗读,你们想看看这只猫头鹰吗?(出示课件:猫头鹰图片)(3)猫头鹰当上大王后是一副怎样的神情?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神气极了)(5)猫头鹰想到自己当上了大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谁来读读这句话?

(6)猫头鹰让小动物们干什么呀?

(7)创设情境:假设你们是其中一种动物,你们以前是怎样生活的?现在这只猫头鹰让你们这样去生活,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想法?请同学们自由讨论。

(8)刚才小朋友们你说我说他说,课本上一个词是什么呀?(提示:议论纷纷。)

小朋友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谁来说说?(提示:指对某事物产生广泛的谈论;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9)猫头鹰让小动物们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它们愿不愿意呀?可是它们能不能不服从呢?为什么呢?

是啊,猫头鹰是大王,小动物们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星期下来,它们都怎么样?谁来读读最后两句话?

小朋友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谁来说说?(提示:指因过分辛苦而连连发出抱怨的声音,形容苦恼至极而诉苦不已。)(10)听说狮子大王要来考察猫头鹰这星期的情况,小朋友们,你们熬了一星期的夜,有什么委屈就赶快向狮子大王汇报吧?谁来说说?听了小动物们的诉说,我们终于理解它们为什么叫苦连天!(11)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所受的委屈和不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齐读)

3、学习第三那自然段:

(1)终于熬过一个星期了,第二个星期上任的是谁呢?小动物们又会有哪些烦恼?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并结合图片告诉老师。(出示课件:图片)

(2)第二个上任的是谁?(袋鼠)(板书)

哪位小朋友告诉大家你对袋鼠都有哪些了解的?

(3)那课文中的袋鼠是怎么当大王的呢?它说话时的心情怎样?(激动)(板书)他为什么要激动?

(4)那谁来带着激动的心情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语气。(5)袋鼠让小动物们干什么呀?

(6)听了袋鼠的话,大家有什么反应?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7)大家有什么反应?(直摇头)(板书)(8)为什么直摇头?

(9)小动物们愿不愿意跳着走路呀?(10)难怪大家听了袋鼠的话都直摇头。

(11)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第三个上任的是谁呢?(小猴子)(板书)

(3)面对小猴子大王,小动物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担心)(5)然而小猴子当上大王之后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6)大伙儿听了之后什么反应?(欢呼)(7)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欢呼?谁来说说?(9)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这段话。(齐读)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你认为谁会当上大王呢?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2)那么狮子大王看见后,到底会选谁呢? 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你们有什么话想对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说的吗?谁来说说?(4)小猴子当上大王,从此小动物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6、总结: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小猴子那样尊重别人,这样别人也才会尊重你,那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和快乐。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

四、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思考:假如你是班干部,你准备怎么做? 板书设计

2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 夜里做事 袋 鼠 跳着走路 小猴子 自己的方式 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篇:黄艳梅“ 以欣赏促表现”心得体会

“ 以欣赏促表现”心得体会

以欣赏促表现,以表现促欣赏,这是欣赏与表现共进的策略。欣赏并非都是单纯的观赏而已,只有与表现联系起来的欣赏活动,才是真正体现和表达欣赏目的和精神的活动。无论欣赏自己或别人的作品都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观察、理解中得到表现能力上的提高。

具体操作形式为:深入观察美术作品——临摹作品——创作美术作

品。在具体的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精选优秀作品,让学生分析并深刻理解该作品的具体创作方法、构思技巧和风格;在此基础上临摹作品;然后,脱离美术作品进行自由创作,实现造型表现领域的创新。该策略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克服学生在美术创作中不敢画、怕画错的情绪,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比如在三年级六册《彩墨游戏

(二)》的教学中,我首先选了一些经典的中国画作品,让学生反复欣赏,使他们对中国画中的色、墨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幅临摹。然后,我让学生抛开范画,自由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画出了许多有特点的绘画作品。因此,在造型表现领域,欣赏——临摹——创作是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

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 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第四篇:初中美术:美术教案-画梅

初中美术:美术教案-画梅

教材: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 教材画梅分析:

本画梅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画梅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画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

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时,第一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第一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为什么?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二、赏析、探究

赏梅: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210年的历史。

活动一:

生长习性

颜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1.梅花的生长习性?它有哪些颜色?2.梅花的形态特征? 教师总结:

1。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

咏梅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

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

三、体会、实践

1.认识文房四宝。

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四、展评、拓展

1.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2.布置学生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余生活。

第五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梅艳)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 】

重庆市綦江中学 梅艳 19号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生动典雅的说明语言。

2.默读课文,按要求快速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条理清晰之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快速筛选信息并概括内容要点。一.设问导入:(3分钟)

师:大自然有语言吗?请大家齐读诗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师:大自然有语言吗?从诗歌中你听懂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 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二.作者简介(1分钟)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三、落实字词,积累基础(4分钟)

竺可桢(zhú zhēn)翩然(piān)簌簌(sù)萌生(méng)农谚(yàn)草长莺飞(yīng)孕育(yùn):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n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注意多音字:

载 zăi(登载)(一年半载)翘 qiáo(连翘)翘首企盼 zài(风雪载途)(载歌载舞)qiào(翘尾巴)四.研读活动:

(一)研读课文,着眼全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条理清晰、非常讲究说明顺序的说明文。(12分钟)

1.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练习一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浏览课文,勾画或概括内容要点筛选信息,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关于物候学的科学知识? 多媒体展示: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叫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3、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问:以上四部分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这篇文章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说起,有序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的意义。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深入,结构自然精巧,采用了逻辑顺序。是一篇条理清晰,讲究说明顺序的说明文。

(二)、精读课文6~10段,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主体部分也是条理清晰、非常讲究说明顺序的。(18分钟)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

(1)这部分内容总体上是何种说明结构?第7、8、9、10段结构上有何异同?

明确:总体上是总分结构。由第6段的设问句总起,接下来四个语段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四个标志词连接,从四个方面分说,条理清晰。

同:都是首句中心句总起,然后具体说明。异:前三段都是中心句——解说科学道理——举例;第10段中心句——举例。每一段也都条理清楚,结构精巧。(2)四个因素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后回答。

明确:不能调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的。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的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条理清楚,结构严谨。(3)为了说明四个因素对物候来临的影响,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小结:主体部分为了说明四个因素对物候来临的影响,作者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通俗易懂,条理清晰结构精巧。

五.总结:让我们用这样一首小诗来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1分钟)

美哉,《大自然的语言》!

美在……(条理清晰)

美在……(结构精巧)

无论……、……、……(全篇、主体、段落)

都有着值得我们欣赏的结构艺术之美。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课外搜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语言丰美之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生动典、雅准确严密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和科学性。一.复习旧课(2分钟)

具体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二、揣摩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典雅的特点:(20分钟)

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背诵你喜欢的第1段或第2段部分句子。(提示:注意时间顺序、首词提示法,时间3分钟)学生读背1、2段并指名展示。

2.说说第1、2自然段可以改成下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多媒体显示:

立春过后,大地回暖。各种花都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夏天,果实生长,秋天果实成熟,树叶也落了,昆虫也都过冬去了,一片凄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年年循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明确: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两段文字的语言之美及其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生动形象的语言一般是比喻拟人句和描写句。

典雅指语言典范、高雅而不浅俗,有文化韵味。如“次第”、“衰草连天”。(1)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手法写春天到了,语言生动形象。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具体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用词生动典雅。

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如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运用拟人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2)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总结:说明文以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通俗易懂地介绍知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3)师:大自然在四季里写着极其丰富的语言,请充分利用第1、2段的内容,用诗意的语言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一首小诗。

学生独立写作后展示。

三、揣摩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12分钟)

1.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并分析表达作用。如: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凡是”:包括一切,限制说明的范围。说明所有近海地方都如此没有例外,如果去掉,会让人觉得个别近海的地方不是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学生找出例子并分析,例如:

(1).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4).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5).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四.拓展迁移(4分钟)

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例: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五、课堂小结(1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六、布置作业(1分钟)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写出观察日记。

下载黄艳梅三年级教案3.画中的线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艳梅三年级教案3.画中的线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艳梅13课、别致的小花瓶教案1(大全五篇)

    13、别致的小花瓶 一、设计理念: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注意了运用实物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渗透美术要素,启发他们探究奥妙的兴趣。又通过引导孩子们利用所给材料,自己动手......

    黄艳(科学小实验)2个教案

    1盐水分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初步感知密度不同的液体会分层。 2初步知道密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制取不同浓度的盐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年级教案——树叶印画

    树叶印画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树叶在泥板上印画各种漂亮的花纹。 2、初步学会用木棒在泥板上滚压印画的方式。 3、对陶艺活动产生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各样......

    美术教案-画梅-教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课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

    三年级健康教案刘成梅

    第一课 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阳光、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到大自然中锻炼体魄的兴趣;......

    三年级教案——画杯子(范文模版)

    画杯子——我是小小设计家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观察的技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多种方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颜......

    黄艳扬培智语文第九册电子教案

    《实用语文》第九册备课笔记 枣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黄艳扬 第一单元 洗澡 课题 1、浴室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 认知 学会本课字词,认识部首“疒”和“皿”;知道一些洗浴安全。......

    三年级语文下册 画杨桃教案 人教版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