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瓷》教学案例
《陶瓷》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写出简单的计划;能根据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梳理自己的旧知,选择更具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进行探究。
2、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充满兴趣;在探究陶瓷的特点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3、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知道陶瓷的特点。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陶瓷制品、锤子、酒精、纸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当然知道了,就是中国呗。师: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生:我知道在小写开头字母“c”时,它还可以表示陶瓷。师:那么,为什么中国和陶瓷同用一个英语单词呢?
生:因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的在很早就开始使用陶瓷。生:我知道世界各国是通过陶瓷认识中国的,所以他们就直接用陶瓷这个单词来代指中国。生:……
师:那么,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好科学知识。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陶瓷,研究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陶瓷吧。
(教师展示陶瓷作品:地板砖、墙面砖、瓷葫芦、电炉子、瓷壶等)师:陶瓷美不美?(美)
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师:根据生活经验,大家来猜猜看,陶瓷可能有哪些特点呢? 生:我觉得它可能很脆。
师:你摔过碗吗?陶瓷是不是真的很脆? 生:是的。
生:我觉得它还可能很硬。(教师板书:硬)生:我觉得它可能不导电。生:我觉得它好像不传热。生:它传热,但是传热的能力很差。生:我觉得它不吸水。
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 生:我可以肯定它很硬。
师:那么其他的不可以肯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来证明。
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最重要的什么?(做计划)
咱们是未来的小科学家,实验之前也要有个小方案。
看这些问题(电脑屏幕提示上述问题),你们认为哪个最有研究价值,做一个小方案,来进行研究吧。(学生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吧。生:我们组打算研究陶瓷是否导电,我们需要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夹子和一些导线。我们想把陶瓷片连在电路中,看看它能导电吗?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生:我想提醒他们在连电路前一定要先检查电珠和导线。生: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注意的。
师:我觉得这个组的同学设计方案很清晰,特别是汇报的同学,讲的头头是道,多好呀,你们呢?能不能比他讲得还好?(能!)师:我们再来看看下一组的方案。
生:我们组研究陶瓷燃烧吗?我们需要蜡烛、火柴、试管夹。我们打算把陶瓷放在火烧烧一烧,看看他们燃烧吗? 师:你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
生:我觉得写得很简单,很清楚,有可操作性。生:我建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用火安全。生:是不是应该准备一块湿抹布?
生:谢谢你的提醒,老师,有没有准备抹布?(教师给各组学生分发抹布)师:大家的方案都不错,现在咱们就来按照各组的方案来领取仪器,开始实验吧。.......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师:你觉得你们的方案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
如果没有,请大家按照这个方案分别研究吧,小组长安排你们组的成员来领取仪器。
(学生取仪器进行研究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在汇报中没有发言机会的小组)
师:说一说你们探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做的是陶瓷能不能导电的实验,我们把陶瓷连在了电路中,我们发现电珠不亮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陶瓷不能导电。师:你们研究的很棒,这个同学汇报也很好,条理非常清晰。生:我们研究是陶瓷的吸水性,经过反复的研究,我们发现陶瓷颗粒紧密的一面吸水性差,颗粒松散的一面吸水性强。
生:我们也做了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带有釉面的那面不吸水,断裂处没有釉面的能吸少量的水。
师:是这样吗?陶瓷是不是吸水,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到,陶与瓷的烧制过程不一样,烧制瓷器时要求的温度比较高,所以颗粒就紧密一些,不吸水。陶在烧制的过程中温度低一些,颗粒之间有许多空隙,所以吸水。
师:你了解的知识真多,看来平时你一定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大家 把掌声送给她。
生:我们组研究了陶瓷是否燃烧,我们把陶瓷放在火上烧,结果,发现陶瓷不能燃烧。同时我们还发现陶瓷的传热性也不是很好,我用手摸了摸陶瓷不接近火的一端,不是很热。师:还有意外收获呢,真棒!
师:我们知道陶瓷很脆,很硬,不吸水,不导电,能传热等特点,我们平时是怎样利用陶瓷材料的?
生:我知道人们利用陶瓷不导电的特点用陶瓷来作绝缘材料。生:人们利用陶瓷来做地下管道。
生:人们利用陶瓷耐高温,将陶瓷应用于航天飞机。……
师:你们懂的可真不少!
师:今天我们的成果真不少,来,看一看,我们学会了哪些科学知识。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好科学知识。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陶瓷的很多特点。如:陶瓷很脆,很硬,不吸水、不导电、能传热但是能力很差。(教师板书)
五、拓展活动:
师: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陶瓷了解中华文明,课下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
第二篇:qk古代陶瓷艺术案例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青花瓷)
马宏艳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教材分析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第十六课。为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课在教材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校本化处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介绍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欣赏古代陶器;第二课时以点带面,侧重学习瓷器中的主流代表——青花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内涵,在拓展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和研究其它瓷器。
学生分析
基于五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感受、厌倦抽象说教的特点,笔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视频、动画巧妙融合起来,运用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设清新隽永的青花瓷欣赏氛围,穿梭千年的历史时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与学习热情;通过青花瓷实物的欣赏,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有直观体验,进而从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进行小组的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烧造工艺与创造2005年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世界纪录的原因,从而加深感悟,提高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感受青花瓷的艺术美,掌握其制作方法、色彩、纹饰、器形等美术知识,探究青花瓷的艺术价值,简短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逐渐掌握陶瓷欣赏的方法。
2.通过《青花瓷》的音乐视频来展现青花瓷的美感,以实物青花瓷来亲身体验青花之美,以多媒体课件来揭示青花瓷的缔造方法与文化价值。
3.通过学习,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自豪情结,在青花瓷中体会“艺术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教学重点
观察青花瓷实物,小组交流研讨它的器形、色彩、纹饰等外观特征,并填写欣赏卡。
教学难点
了解青花瓷的制作方法,猜测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创造2005年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世界纪录的原因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十余件形状纹饰不同的青花瓷实物、欣赏卡。教学过程
一、参与瓷器之旅 探寻名称来源 1.板书:China
教师:你们认识这个单词吗?它是什么意思?(中国)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地图并介绍: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雄鸡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长江与黄河孕育了五千年的历史,也滋养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教师把 “C”改成了小写,设问:这个china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是瓷器。我们经常说陶瓷,其实陶器与瓷器是两种东西,瓷器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专利。你们知道中国的瓷都在哪里吗?江西景德镇。(画出地点)(图1)
(图1)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景德镇感受国宝,欣赏古代的陶瓷艺术。(板书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生动的板书绘画,探寻瓷器与中国名称的由来,标示瓷都的具体位置,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对中国瓷器的欣赏充满期待。
二、欣赏《青花瓷》曲 初步感受青花
教师提问:有一件景德镇生产的元代青花瓷,在2005年创造了单件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你们知道是哪一件吗?你们想看看吗?(播放青花瓷世界纪录创造者“鬼谷下山”视频资料)(图2)
(图2)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虽然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但是我们从中感受到,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青花瓷文化的尊重与认可,用这么高的价格表示出他们的推崇与敬意。我们注重的是青花瓷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那么想解答《鬼谷下山》价值连城的原因,我们还要先了解青花瓷。(板书:青花瓷)
关于青花瓷,你知道什么?……同学们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希望今天这节课能有更多收获。
教师拿出青花瓷大罐,请学生近处摸摸、看看,并介绍:老师这里有一件现代的青花瓷。青花瓷被称为“永不凋谢的青花”,它起源于唐宋,元代成熟,到明清鼎盛。在中国千年的瓷器历史中,青花瓷是主流瓷器,因此被誉为“国瓷”。你们想欣赏与了解更多青花瓷吗?让我们伴随着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一起走近更多青花瓷的绝世珍品,体验青花之美。(播放歌曲MV)
(图3—图8)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创造世界纪录的瓷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师手执青花瓷实物进行历史介绍,并创作歌曲《青花瓷》MV,通过图像欣赏青花瓷,创设视听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拉近瓷器与学生的距离。
三、小组研讨质疑 追问缔造疑团 教师:欣赏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青花瓷如此美仑美奂,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大家心中也一定有很多疑问。关于青花瓷,你有哪些问题?
(图9—图10)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性,使他们成为设疑者与探究者。本课解决的核心问题写在左边,学生现场生成的其他问题写在右边。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体现问题的课堂生成性,打破欣赏课中教师一言堂或牵着学生思路走的既定模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四、观察青花实物 体验外观特征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观察真正的青花瓷,来解答这些问题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青花瓷仿品。(每个小组都有器形不同、纹饰各异、颜色浓淡有别的若干件青花瓷)
在欣赏之前,找一名同学大声朗读欣赏卡(图11),了解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交流,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然后填写欣赏卡。(温馨提示:因瓷器是易碎品,观察时注意轻拿轻放。)
学生欣赏讨论时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小组梳理观点,派主要代表发言,其他人可以补充。请学生来自由选择欣赏卡上的任意一项进行汇报。
(图11)
1.看一看:
教师提问:介绍你手中的青花瓷是什么器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鼓励学生针对于器形的问题继续思考: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还可以做成什么器形呢?(课件出示)
(图12-图17)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做成青花瓷,它不仅仅美观,还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每一件青花瓷都造型优美,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形体,而是讲究韵味与诗意,需要我们去静静地体味。
教师提问:青花瓷的色彩如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归纳并启发学生思考:关于色彩,还有哪个小组想谈一谈?„„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既艳丽又素雅,百看不厌,符合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的审美,这正是它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我们不妨对比青花瓷与彩瓷,你们更喜欢哪一个?„„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但两种瓷器都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我们都应该珍爱与保护。(图18)
(图18)
教师提问:观察你手中的青花瓷上有哪些纹饰?画得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并介绍:针对于纹饰的问题,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看看老师手中的这件青花瓷画工如何?谁来评价?(图19)
(图19)
青花瓷纹饰非常精美,画工细腻,注重浓淡变化与疏密构图。它将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纹饰分类也与中国画相似,山水、花鸟、人物,还有文字。(图20、图21)(图20、图21)
青花瓷的纹饰画什么内容,画在瓷器上的什么位置,画几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由此把器形美与纹饰美完美融合在一起。
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细腻。轻轻地敲一敲,声音比较轻脆。
这些现代的仿品尚且如此精美,那么可以想象,古代的青花瓷就更漂亮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重点。通过实物的观察接触,使学生对青花瓷有直接的感官认识,在视觉、触觉与听觉上都能得到体验与震撼。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意识与探究精神。通过填写欣赏卡,为学生搭建欣赏脚手架,使学生的欣赏分析从表层深入到实质。
五、交流青花工艺 探究核心问题 1.制作方法
教师:如此形态万千、工艺精湛的青花瓷是如何制作的呢?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与大家交流交流?
这是一组从瓷都景德镇发出的宝贵资料。青花瓷的诞生需要大大小小70多道工序。简要地概括主要步骤:它选用景德镇特有的洁白细腻的高岭土,首先是揉泥,然后做坯,接下来修坯与晒坯,使用钴料画瓷,然后施釉,最重要的是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经过千锤百炼,一件美丽的青花瓷终于诞生了!有机会希望大家可以亲手制作一件青花瓷作品。(图22—图23)
(图22—图23)
2.《鬼谷下山》
教师:在众多青花瓷中,为什么《鬼谷下山》能够价值连城呢?它到底描绘了什么内容?(播放视频:这一元青花瓷罐描绘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典籍《战国策》,战国时候燕国与齐国交战,齐国军师孙膑不幸被俘,他的师父——著名的谋略家鬼谷子乘坐由虎豹所拉的二轮车下山前去营救。)
猜猜为什么创造当时的单件工艺品世界纪录?小组讨论,共同商讨分析后来汇报。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⑴工艺精湛:器形硕大,造型优美,纹饰画法可算是登峰造极,细腻传神,栩栩如生。
⑵题材新颖:描绘中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谋略家——鬼谷子,传说他的徒弟中有孙膑、庞涓,等等。徒弟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师傅则更高深莫测了。元青花中表现人物故事的作品很少,尤其是这种军事谋略题材的,更是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⑶数量稀缺:元代青花瓷存世较少,像这样体积硕大、保存完好的青花大罐,全世界不足十件。
若想欣赏更多古代青花瓷,我们可以走进博物馆去学习。在青花瓷上,我们可以读出历史,读出文化,更能读出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而鬼谷下山等一批批古代青花瓷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熠熠生辉,你们感觉骄傲吗?
经过我们共同的讨论分析,目前已经解答了制作方法、器形、色彩、纹饰、鬼谷下山等几个问题,还有一些其他问题留作以后研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难点。通过图像资料,直观真实再现景德镇青花瓷烧造工艺的奥妙,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魅力与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也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瓷器艺术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陶瓷
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 2.在探究陶瓷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教学重点:
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陶瓷展览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陶瓷好吗?板书课题(陶瓷)
二、给材料分类,认识陶瓷
(小组材料包括:木片、塑料、陶瓷片、各种陶瓷制品、铁片、铜丝、纸片等)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这些材料分一分,看你能分成几类?
(学生小组内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分类情况说一说?(找两个小组说)
那么,在大家的分类中,是不是都有陶瓷?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陶瓷制品。
(学生介绍)
三、联系生活实际,找陶瓷
除了老师给你带来的这些,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陶瓷制品?(学生自由回答)
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肯定与它的特点有关。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陶瓷有什么特点吗?
(生自由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刚才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我们要研究陶瓷,能不能仅凭想象和经验?
(生回答不行,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四、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方案。
(指着黑板)对,如果我们逐个通过实验研究,一节课肯定研究不完,由于时间关系,各小组自愿选择其中的两个进行研究好不好?(好)下面小组内讨论:
①你们想研究陶瓷的什么特点? ②怎样研究?
③需要什么器材?开始讨论。(课件展示以上的讨论内容)2.学生汇报与交流。
谁愿意说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其他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可以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各小组汇报自己选择的实验和实验设计方案)
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下面就利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根据自己的方案,开始做实验。
五、动手操作,实验论证 1.实验指导。
在实验前,老师先给学生介绍部分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说说,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对于学生说不到的地方老师可以补充)
比如,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提醒学生记录实验的发现;比比看,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最多?最后重点强调注意安全等等。
2.学生汇报与交流。
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对陶瓷进行了研究。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
六、了解陶瓷的应用,开阔视野 刚才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了陶瓷这么多的特点(指黑板)。真是令人佩服。你认为这些特点中哪些属于优点,哪些属于缺点?
(学生简单汇报)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
(生自由回答,并引导学生说说是利用了陶瓷的哪个特点)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陶瓷不仅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极为普遍。甚至在航天飞机(课件)的许多部件都用到陶瓷。你知道陶瓷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课件播放陶瓷的制作过程,使学生通过看视频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
七、了解陶瓷发展史
以上我们学习了陶瓷这么多的知识,关于陶瓷你还了解哪些?有哪些新的知识要和大家交流?
(全班交流资料并简单汇报)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再过50年,100年,我们的陶瓷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生畅想)
师:要想实现大家的愿望,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八、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收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课下继续搜集有关陶瓷的资料,好吗?
第四篇:唐山陶瓷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唐山陶瓷》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对陶瓷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瓷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纸的方式展示出来。4.在自主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陶瓷,增强合作意思识。
二、活动组织形式:
本活动是在学生对陶瓷较为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来了解唐山陶瓷的相关知识(如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看、说、议、评等过程,让学生更多地认识陶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展示精美的陶瓷制品,让学生产生想了解陶瓷相关知识的欲望,教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等)获取有关陶瓷的信息。
第三步:通过各自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图片等,深入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大胆设计,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陶瓷图纸。再把活动延伸到课外,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三、教学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形式,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思想和合作精神。
2、活动难点:如何利用各种途径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设计出更新颖更实用的陶瓷。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调查、上网查询、查阅书籍等途径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搜集陶瓷制品。教师准备:陶瓷宣传图片等。
五、教学活动课时:1课时
六、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和了解唐山陶瓷。(板书:唐山陶瓷)唐山是我国的重要陶瓷产区,历史悠久,是有名的“北方瓷都”,主要生产日用瓷和卫生瓷,今天的唐山有陶瓷企业200余家,有近10万人从事陶瓷行业
1、展示评比:
(1)展示学生搜集的陶瓷制品。如茶具、餐具、艺术瓷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一环节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2)学生评比。这些陶瓷制品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用学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更能体现自身的品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参照对比:
(1)课件出示几幅具有现代风格的陶瓷图片。设问:这样的陶瓷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
(2)学生发言:这样的陶瓷整洁美观,特别是图案的设计精美。(3)出示一幅早期的陶瓷图片。设问:你认为这样的陶瓷里给人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4)讨论:对这两陶瓷你认为哪种更为实用,哪种更为好看?如果让你选,你会怎样选,为什么?
(通过两种图不同效果的比较,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引导创意:
(1)出示几幅陶瓷宣传图片。
(2)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陶瓷,学生间交流欣赏。
(当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这些熟悉的陶瓷可以设计得那么美时,参与的欲望和动手的积极性更高了。特别是有些学生搜集的陶瓷是自己家附近陶瓷厂或爸爸妈妈工作的瓷厂生产出的产品,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4、自己动手设计陶瓷。(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评出班级陶瓷设计师。
(通过展示,学生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
5、课外拓展:(1)调查活动:
同学们,这些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呢?你知道吗?对于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你想了解更多有关唐山陶瓷方面的知识吗?课下请同学们结成调查小组,每个小组把自己的调查撰写成调查报告。
(通过提问,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五篇:砖瓦陶瓷教学设计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科学概念: 1.知道可以用特性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等。
2.掌握砖瓦和陶瓷的不同特性。
3.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了解材料的特性,认识材料。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自主探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特性。教学难点: 用实验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特性。教学准备
每组砖瓦和陶器、瓷器以各一小块,铁钉、镊子、滴管、水槽、水。
一、导入:从身边的材料入手,导入课题。
在我们身边有一种材料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土壤。土壤里有一些细小而有黏性的颗粒,在科学上称为黏土。劳动人民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用黏土制作成砖瓦,能工巧匠们还将黏土经过特殊的加工,制成了陶器和瓷器。
二、了解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用途 1.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砖瓦和陶器、瓷器? 2.总结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用途:砖瓦主要用在建筑方面,陶器、瓷器主要用于盛放东西和生活装饰。
3.材料的用途取决于材料的特性。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用途不同,说明它们的特性也不同。
三、研究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特性
(一)、学生运用感官认识砖瓦陶瓷,初步了解它们的特性。教师提示:材料碎片的边缘有的比较锋利,小心不要划伤了手。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二)通过实验和比较认识砖瓦陶瓷,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特性。1.在前几课我们用不同方法研究了木头、纸、塑料等材料的特性,我们会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砖瓦陶瓷吗?
学生回忆复习研究材料特性的方法。2.教师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3.明确实验的顺序。(先研究硬度和韧性,再观察吸水性,最后做沉浮实验。)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三)总结:根据观察、实验和比较得出材料的特性,用材料的特性来描述材料。
砖瓦——砖瓦表面比较粗糙,比较坚硬,韧性不好,吸水性较好,放在水里会沉。陶瓷——陶瓷形状很多,瓷器表面比陶器更光滑,很坚硬,韧性不好,瓷器不吸水,放在水里会沉。
四、观看视频,了解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过程
(一)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砖瓦是用黏土烧制成的,陶瓷是用特殊黏土烧制而成的。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先前材料的性能。砖瓦和陶器、瓷器都是土、水和火的艺术。
(二)通过一则关停砖瓦窑厂的新闻,引导学生知道砖瓦和陶器、瓷器的制作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达标检测
六、拓展延伸
了解陶器的产生及中国陶瓷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七、布置作业
课后了解甘肃定西马家窑彩陶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