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改(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8:0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课改》。

第一篇:化学课改

未取得稿酬的代写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

实践

学生姓名 系

名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位 辅导教师

称 单

完成日期

2011 年5 月 30 日

目 录

引言................................................................................................................................1 第一章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概述..............................................................1

(一)课改的背景和目的.....................................................................................1

(二)课改的思路.................................................................................................2

(三)课改的意义.................................................................................................3 第二章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4

(一)化学改革后的学生反应.............................................................................4

(二)化学教学改革的教学成果.........................................................................4

(三)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指导意义.................................................................4 第三章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6(一)课堂教学失真化............................................................................................6

(二)学科素养评价缺失.....................................................................................6

(三)教师教育观念念旧,适应能力不强.........................................................7

(四)地方教育部门引领不足.............................................................................7 第四章 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7

(一)使用兴趣教学策略,教学注意言语的艺术性.........................................8

(二)结合试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

(三)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改变地固根深的传统教育观念.....................9

(四)加强教学反思指导.....................................................................................9 第五章 总结................................................................................................................10 参考文献:..................................................................................................................11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

我国所进行的课改,在现阶段先指的是基础教育的第二轮的课程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的特点是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题去操作,创造一种自由、探究和合作的新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并且,课改是从内容到理念都发生了变化,是对新标准和新成果的尝试,也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下,所要进行的一项必由之路,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真正高素质有创造力的人才。

本文对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明确现阶段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化学改革和实践现状,来建立明晰的化学改革和实践理论体系,为高中的化学教学的改进,以及新的化学教学方式的探究和实施提供一些可供实践的理论方面的支持。关键词:课改;化学教学;改革

I

Class Chan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ABSTRACTS: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second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to put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to establish autonomy, cooperation, explore learning mode.I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education mode, the test concept to examine what happens has purpose, standard, and results of new try, new changes.Class changes in the nature is an inevitable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s to awaken the teacher's teaching enthusiasm and student's learning potential, awaken the id, to shape the personality, set up a system of personal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ims to clear the present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emistry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status quo, to establish a clear chemical theoretical system,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hemistry teaching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Chemistry teaching;The reform

II

前言

自从教学改革起步到现在,由于我国全面的普及和努力,给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才使得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性、领先性,还有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并且去探求一种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全新的、充满积极能量的新环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化学课程的改革也迈出了它自己的步伐,其中尤以高中化学改革的幅度和深度为最。本文立足于新课改大背景,在对新课改思想和精神主体力图把握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主要通过查阅国家关于课改的文件,以及国内有关于课改的研究资料,重点从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思路、意义,以及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通过这种整理和研究,来从整体上把握当前课改情况,以及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状况,力求对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所帮助。

第一章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概述

(一)课改的背景和目的

纵观世界教育史,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会带动教育界的深刻的革命。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而20世纪则是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领域,20世纪都为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令世界人民瞩目,也让世界人民受益。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领域来看都是如此。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肯定也是要跟着发生相应的的变化的。其中,因涉及面广而闻名,并且能够被称为是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就有三次之多。在1950年左右,在欧美一些国家率先出现了人力资本理论。这种理论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曾经在历史上一段时间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当下的经济时代却要求的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它要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独立性和创造力的人才来。面对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看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培养能跟上时代发展的人才,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中国课程改革的几项目的,主要有:第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传统教学都是把以老师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客体去实施教学工作,新课程要求转变这种思路,把学生当成教学主体,去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创造力。第二,加强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以及时代进步的联系,避免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能力。第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进行。第四,要建立起新的能够体现新教学理念的考核制度,用考核的新方式去强化改革。

(二)课改的思路

要实习课改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一般来讲,主要的思路有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学生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令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去完成,或者当成是一件不得不做的苦差事,而是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只有改变把学生看成是物去教育的传统方式,实现新课程的统一性、规范性,才有可能使得改革成功。第二,形成发展观。应试教育严重的限制了个人的“发展”这个概念,只是把“发展定位在具备考试所具有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这个层次上,这破坏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新课改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实现发展的真正内涵,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第三,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选择过程和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只有明确知识对于学生的意义,才能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和储存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探究和创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改的意义

显然,课程改革对我们国家和国民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第一,课程改革有助于改造我们的国民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得我们的国人形成了过于内敛、不善言谈、含蓄清淡的“众趋人格”。新课程强调学生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实质性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的质疑和创造。这些都变古已有之的“听”为“说”,变“静”为“动”,这种充满民主与自由精神的校园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环境,都能早就学生的自由意志的独立人格。第二,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观念的重要实践。“十五”期间曾经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课改将是使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质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方式。第三,课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挖掘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制度,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该表我国教育落后的现状,使我国成为教育大国和人才大国,为国家建设输入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能力。

第二章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现状

课改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许多年头,在课改的推动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多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现状如下:

(一)化学改革后的学生反应

在以前的课本中,化学课程重视知识的讲授,相对于大量的知识讲解来说,实验和实践环节就显得寥寥无几了。但是经过改革后的高中化学课程,尤其是从高一的化学课程起,相对于初三的化学来讲不但跨度不是很大,而且难度也较小。并且,在这种基础上加上了很多的实验和实践,以及讨论等等操作性和合作性很强的环节。通过相关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新课改后的化学拥有着比以往浓厚的多的兴趣,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数据统计,有75%的学生表示“比以前更喜欢化学”,另外有20%的表示“没有以前那么讨厌化学”,仅有不到5%的学生表示“依然不喜欢”。由此可见,新课改后的化学收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

(二)化学教学改革的教学成果

以前的教育模式习惯于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成绩的考核也都是单纯的设置为按照试卷上的成绩来定。新课改加上了相当一部分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而这些环节的考核都是要去积极参与实践和操作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质。正是因为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锻炼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出了新一代的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三)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指导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其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化学教学改革提高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并且使得教学方式多

样化。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采取老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背诵的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也少有在课堂上表现主动性的机会。但是课改后的教学,如化学教学,就通过加入一些讨论环节,来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增加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第二,增加了社会实用性内容,例如一些劳动技能课、研究性或者探究性学习课等。中国学生大都习惯于一味背诵书本知识,而很少去主动思考自己学习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什么关系,这就造成了知识和现实的脱节,虽然课本上的只是掌握的很好,但是一到实际用起来却束手无策。例如化学,虽然化学方程式都背的很熟悉,但是能不能在实践中鉴别出样子很相似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第三,新课程删减了老版教材中部分难、繁、偏、旧的内容,加上了很多社会实用、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化学的研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一道在不断的前进,那些旧的课本上的知识,很多已经跟不上现在的研究成果了,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新课改使得化学,或者说所有的理论知识都紧密的与实际情况想联系,不脱离实际。

第三章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课改还处于成长的初步阶段,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课改投入力度的加大,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随着课改的深入,国家有关部门也对课改的侧重点做了相应的调整,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化学教学改革随着课改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各个学校,但是,化学改革的实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化学教学改革的实效不能网罗所有学校,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过程。(一)课堂教学失真化

伴随着新课改,在教学督导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不容小视的问题:化学平时课堂和公开课反差很大,化学公开课的作假现象尤为严重。化学公开课主变现在场面大,教师假设性设问多,例如:公开课授课被安排在大型阶梯教室内,课堂上学生被安排做五个相关实验,教师分别先演示操作过程,有时候直接将实验改为多媒体模拟,当教师下达学生讨论指令的时候,教室便人气沸腾,讨论看似热闹,实则学生迷茫不知要做什么。另一方面原本应该是历练操作的探究性常态课实验课,却往往被简化为验证性实验或教师单独演示实验,甚至有的时候教师单独演示实验直接简化为教师解说,而有一些教师想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却又显得粗糙生硬,多是一讲到底,授课方式又回到了之前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二)学科素养评价缺失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程积极倡导多方式评价和评价目标多用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化学学科素养评价实践体系,只是纯粹的用笔纸测试去替代化学学科素养评级的现象十分盛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活动表现、实验探究、问题意识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过程性的、客观的评价和记录。即便笔纸测试也仅仅只是进行期考、月考等阶段性测试,而实行模块少之又少。另外学校对新课改化学教材中的活动性作业、6

探究性作业不够重视不做具体要求,平时的成绩也会作为综合成绩评判的标准。

(三)教师教育观念念旧,适应能力不强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不少教师的念旧情节深厚、教学观念相当陈旧,他们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画重点,学生照读照背以取得好成绩,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对化学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需提到,有一大部分化学教师的适应能力不够强,不能很快的适应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活动。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教师由从前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向导,由实验课上的操作者转变为实验课的组织者、或者说是“旁观者”,这需要教师从心里上开始退位,操作上适度放手,采用民主方式教学,而作为长期讲坛独尊的教师在短期内去改变心理上这种观念着实很难。其次,新课改下对于高中生高级认知能力和化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化学教学新课程的策略,以及获得更高的教学能力。

(四)地方教育部门引领不足

作为教育的前沿领导者,每一个地方教育部门都具有指导、管理、研究和服务四大职能。可是就目前看来,我国地方教育部门普遍的存在着编制不足,运作管理无序,化学教研员缺编的浑噩现象,如此一来地方教育部门不能够有效的提供给学校科学合理的新课改化学教学指导规划和意见,化学新课程改革缺少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另外教育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还不是很高,工作思路比较陈旧,实践能力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的地方,这些都因素大大降低了教育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教育部门对基层学校实施化学教学新课改方面的引领能力。

第四章、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化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中心学科,能够为人类社会日常提供大

量基本需求,对其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新课改下,化学这门科学学科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也带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课改,如何取得新突破、新成绩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头之急,以下针对高中化学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作了简要讨论研究,提供了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使用兴趣教学策略,教学注意言语的艺术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中存在千变万化的现象,鲜明而生动的实验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去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化学感性材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上课时运用生动活泼、准确科学的教学语言也同样可以极大学生的学校情趣、活化思维。例如:在解释“王水”的作用时,可以形象的这样描述:“王水”本领可真大,在熊熊烈火中面不改色的黄金都惧怕它,即便是黄金一旦投入其中,也只能销声匿迹。在教学课堂上,适当的运用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便能极大的增加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新鲜感,潜移默化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收获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结合试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所在,在人类文明史上一切创新发明中,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都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才是核心。新课改下化学创新教育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产生联想,鼓励学生去幻想、猜想,甚至是异想天开,例如在讲解实验室制法时,可以根据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选择那一套仪器设备。

其次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时,尽可能的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空间,冲破常规定性思维的束缚。例如一个实验现象结果教师可以让不同组成员去实践操作,最终各个组别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有多种选择,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教学知识,达到想于做的有机结合。

再者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总结能力。总结是一切知识的门户,通过周密严谨的观察进行总结是一切科学新发现、科学实验的基础。对于培养化学实验观察能力,要强化和补充课堂演示化学实验,最好是能够增加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下手体验,并要求学生从每一次的实验中的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去总结发现实验的共同现象和不同之处,养成良好的观察洞悉习惯。总而言之,新课改下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终身学习本领,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三)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改变地固根深的传统教育观念

对于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师需要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而不是戎统应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单只是授予学生自己所有的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教育,通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逐步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思想。在给学生灌输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不忘还要给予加注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形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坚韧不拔的科学好品质,教会学生运用辩证合理的方式去分析化学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师也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确实的领会课改的精神所在,对新课改的走向有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的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并且,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新课程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相反注重教学的古今优点的融会贯通,更加提倡教师艺术性的实施教学任务,而启蒙式教学时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化学教师要想胜任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那么首先就要掌握好启蒙式这一基本教育方式,重视动手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用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新的探究性实验课程,鼓励学生不仅通过书本还要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正确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式,升华自我。提升广大的化学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对新课改的基本认识,是促进化学课程改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教学反思指导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也会出现很多失误,在新课改背景下,9

不仅要求教师反思过去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还要求反思学生现如今的发展状态,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重点培养反思性学生。对教与学有效性的反思是化学教学反思的重心,化学教师要认真反思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设计出有效严谨的探究性实验,实验后积极组织有效性的总结讨论,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学反思不仅仅只是教师自我成长、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更是严防新课改教学异化现象发生、促进新课改回归本真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五章 总结

新课改的道路并非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全体学生与教师双向互动的参与的过程。新课改的目标是立足于现在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培养 10

更多高素质人才。化学作为一门中心课程,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完善化学新课改是我国教育业的重中之重。我国化学教学改革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吸收外国先进教学经验,弥补自身发展不足,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制定相应的课改制度,才能提高学校和师生对新课改的接收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化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分析我国课改背景下化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新课改对于发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优势和必要性。师生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讲授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吸收能力是学习中的关键,因此,新课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寻找出一套符合我国教学水平和易接受的教学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我国汽新课改下化学教学改革和实践既有成效又有缺失之处。随着教育时代到来,我国新课改在实践上出现了很多可喜的成功例子,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失败之处,例如,新课改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学校,一些偏远地区的课改进度缓慢,其次,课改大多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

[5]彭聘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8]李思玲,王伟增.《走出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山东教育,2010

第二篇:化学课改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改心得体会

李伟伟

【正文】2011年6月2日,随着我市教育局常少明局长带队,市教育局、教研室、局属学校校长、业务副校长一行25人去宜川中学考察学习的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始了对宜川中学教学经验的学习和自主创新。

一、我校课改的现有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总结了宜川教学中“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即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结构框架,以学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载体,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综合和概括,采取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激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的经验,结合我校现有情况,提出了我校自己的教学改革模式。即“二、三、四”改革模式。其中,“二”为两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三”为三个十分钟,早晨的疯狂英语诵读十分钟,中午的双语书写十分钟,下午的面壁思过十分钟;“四”为四个保障,保障学生全员参与,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每一个孩子不掉队,保障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二、三、四”改革模式为我们的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与范例。

二、我的课改心路历程

2011年下半年我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以语文、数学、外语为龙头。因为我带的是初中化学,其课程开始时及面临的是那些初三马上要面临毕业的学生,学校为了稳妥起见,推后了物理、化学科目的改革开始时间,让我们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观察、体会的过程。在此期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进度的情况下,我也做了一定的尝试,以制作学案开始,开始了我的课改路程。刚开始制作学案时,主要以课前预习与习题为主,把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纳入到了我的实时监督当中,学生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必须实时检查,核对学生课前预习的部分,发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给出适当的强调。在课后,可根据我校学生自身的特点,随时调节课后习题的难度,使学生合理的提高学业水平,给我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此期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课改的好处,这种尝试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给我的制作学案提供了一个熟悉的过程。

随着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熟悉,在对化学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在一些难度简单,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的章节加入了学生展示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始参与到课堂“教”的过程中,优先培养一些理解能力好,表达能力强且对化学兴趣高的学生,以点带面,充分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课中,全面展开学生提前做,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学生点评,老师进行补充的课堂模式,为正式的课程改革做一个坚实的基础。

2012年年初,学校全面铺开教学改革,化学课程遂即也进入到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理论性较强,实验较多的课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学生毕竟对实验实际操作较少,学生展示实验时操作不规范,更为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老师做都要非常的小心,何况是学生本身操作能力就不好。这个时候正好赶上学校的教室多媒体设备进入到了教室中,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自主学习课时,我会占用学生部分自主时间,提前对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描述实验的能力,能够进行观察分析,使课前自主时对实验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课堂展示环节,在网上下载实验视频,然后由学生随着视频去讲解,去感受实验的魅力。某个环节甚至可以反复的播,反复的放,加深印象。这个时候,我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并没有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根据课程进度,在熟悉完课堂展示环节后,我的课程进入了复习阶段,课堂已经完全交给了学生。我的课堂模式已经稳定在了课前讨论做题,课时学生展示讲题,课时补充的模式。

我的课改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当在这节课出现问题时的那种纠结与无奈,确实困扰在我新课改的历程当中。

三、课改反思

任何形式的课堂,其根本出发点都应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要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学案的编制方面还要做得更细致,把握更准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要融进老师自己的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体现问题化、情境化、层次化。自主学习课堂上要体现出教师的方法指导,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养式,教师应分层次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应学案发下去之后,学生无目的的做或者干脆就是抄。譬如化学自主课堂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涉本课内容;浏览导学案,根据自研内容,再读课文,解决浅显问题;根据不会的问题,结合教师展示、解决难点;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生生解决或师生合作解决。对于展示课,教师也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展示题目,这些题目不能只为了所谓的课堂的“活”,而应在“活”的课堂形式下,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甚至教师也要写展示课的预案。比如我在教《化学肥料》的展示课时,就写出了比较详细的展示课教案,甚至写出了展示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目的就是教给学生展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课堂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课改初期,教师这样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程结束前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简单的梳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回顾,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课后题目,明确哪些内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内容掌握的还不够熟练,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由于学案上的达标测评题目一般量都比较少,教师在课外也要精心筛选一些补充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训练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要结合每次考试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斗志。抓“考”,更要抓“评”、抓“奖”;“考”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过去一阶段学的情况,“评”、“奖”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下一阶段的斗志,就像烧锅做饭一样,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势才能猛,饭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认为抓住“评”与“奖”比抓“考”更重要。

课改任重道远,需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最终成就学生的成功。我们相信,在领导的重视和执着的追求与正确的引导下,课改的激情一定会汇成波涛汹涌的改革浪潮,共同推进启明这只大船搏浪远航。

第三篇: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1

近期,我参与了化学课程的改革,感受颇深。传统的化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在的课改则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在课改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化学原理,也更加珍惜团队合作的机会。此外,新的化学课程还加入了许多前沿的科技内容,让我对化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总的来说,化学课改使我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也让我更加明白学习化学的'意义。我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化学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化学的奥秘,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2

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本文将通过对师生角色的转变的剖析,浅谈在基础教育下的师生角色如何转变。

现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到进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对观众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内容并不关心。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生去做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 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新课程改革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

3.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注重能力培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想法设法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

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体会中写到:“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素质教育问题,而素质教育在我们的学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儿?课程改革从目标上为教师提供了具体做法和指导,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变重学习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这位教师的体会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教师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些“变”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课程改革实验,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就是要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课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二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过去,教师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而教材抛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俨然是化学的绝对权威,为了应对考试,让学生死记那些所谓的重点知识,再加上大量的反复地训练、课程改革后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做法。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坛,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所谓“培养”学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时,学生设计出十多种方案,研究各个方案是否可行,让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

那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该如何扮演?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学生最大的变化就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学习方式的变化

2.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 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为方的方向转变。

3.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了过去“听、记、背、练”的被动状态。由于探究学习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面粉爆炸实验中,学生探究了诸如面粉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燃吗?为什么要把面粉吹起来等问题。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4. 在探究性学习中,广大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这一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十分注意按不同层次设计问题、分组,既注意组内之间的配合,更注意小组之间的合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3

近期,学校进行了化学课程的改革,我有幸参与其中并深感其意义。改革后的化学课程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让我们能够亲手操作,感受化学的魅力。

这次课改使我更加明白,化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科学。通过实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化学原理,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课改带来的挑战。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次化学课改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和探索。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4

一、课改的措施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课改的初步成效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师的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三、对新课程的几点问题和困惑

1、在教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钠等化学式不会写,什么是离子以及离子符号如何书写也是一窍不通,对酸、碱、盐和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见初三与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识拖节。

2、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5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5、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这又该如何解决?

6、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虽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很差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趁机玩耍。随堂实验课也增多了,虽然课堂的气氛活跃,但是大部分只注重实验过程而不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特别是这次期中考中连最基本的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7、苏教版《化学必修1》很多问题和结论大都没有直接给出,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自学甚至看不懂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一节,这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打击学生自信心。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5

通过一年教育教学本人认为:人教版《化学》(必修)的专题内容安排不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教材还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

教学措施:

一、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从“读、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似乎要高于学生,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教师要强,针对这一点,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可谓绞尽脑汁。

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先后提出了“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电子从A处定向移动到B处”、“什么样的物质能失去电子,什么样的物质能得到电子”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中得出结论: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放在两处,用导线连接,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实现电子定向移动的前提。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的参与,但却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思考,有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一改先做实验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能量转换方式”、“原电池对反应类型的要求”的印象。

二、构思形象比喻,运用合理生动的比喻使深奥的化学知识更加易懂,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些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呢?我们高一备课组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大胆设想、积极讨论,总要想出一些生动恰当的比喻来降低教学的难度。

例如我们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我们用组织同学登山,从一侧的山脚爬过山顶到达另一侧山脚来比喻完成一次化学反应,怎样能让单位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让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变多。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多派一些人来爬山”(增大浓度)、“爬山的人补充一点力气”(升高温度)、“将山铲低一点”(使用催化剂),由此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外界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这样该知识就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中了。在将要学习的《化学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设想好一个比喻:劫富济贫。

三、领会栏目功能,合理的运用教材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探讨该史话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远远多于我们预计的,如“氯气的制取方法”、“氯气的部分物理性质”、“科学研究应有献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盲目迷信权威”等。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例如在《化学必修1》课本P44的“科学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应。学生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无论铝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会蜷缩变红,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滴落?有致密物质包裹;什么致密物质?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致密的氧化膜;新物质为什么不滴落?新物质熔点高。我们又提出“怎样才能让铝在O2中燃烧”的问题,让学生课外讨论思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四、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延伸知识

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回来后我们又集体认真研究讨论了《新课程标准》,这不仅帮助我们对整个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课堂上随意延伸。

例如在《化学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并未将选修中的“热化学程式”和“盖斯定律”随意引入拓展。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引入,更不敢将“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的兴趣很高,求知欲也正强,我们大胆将《化学必修2》中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金属冶炼方法”和“铝热反应”等知识融入到该章。

五、研究学生个性,针对特点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对胆大但粗心的同学我们侧重培养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则加强对胆小或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的鼓励和指导。在分组讨论时,我们的目光较多地停留在不善于交际的同学身上。对一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则让他们分别扮演工人、环保官员等角色进行现场辩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增进师生交流,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增进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我们不仅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注意课下和学生加强交流。每一次阶段测试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写一封《致化学老师的一封信》,这就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信中,他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的不解和困惑,咨询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己焦虑、失望的心情也写下来,这就大大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从来信上,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和建议,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和激情。也有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则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七、改变评价标准,倡导多元的评价发展观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改进、激励、展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使评价失去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而新课程则提出了全新的课程评价的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加多元的评价。

八、提高备课效率,加强备课组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在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社会,教育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应当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应该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但我们能很好地秉承高级中学优良的校风、我们每个工作日都在同一个办公室,几乎每一堂课前我们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讨论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效果,甚至讨论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每次考试我们都流水阅卷,我们之间也互相听课评课,甚至会分析彼此学生的试卷,互提意见,共同进步。

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3、手头的资料不完善,配套练习很难跟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4、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不同。

5、新课程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应试的要求。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6

秋季,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半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每位教师教2个班,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26号到29号期间,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十五中王冬松老师和十四中刘阳老师的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

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摸索中前进,有困惑,有期待……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7

随着化学课改的深入,我深感其为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新课程注重实验与实践,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与此同时,课改也强调跨学科融合,让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

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化学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8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1、从目标来看:要从过分强调掌握“双基”向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养转变。

2、从内容来看:要从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转变。

3、从实施来看:要从以接受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4、从评价来看:要从只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向既注重结果又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注重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转变。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化学教研组用新课程的理念统领化学学科教研工作大局,把握重点,紧密联系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加强学习,深入探究,勇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先导,常规教研为基础,用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期大面积提高全校化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施新课程时,我们紧紧围绕“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化学作为工具,是未来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不仅要使他们知道化学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大胆地做了改革尝试,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初见成效。

二、主要经验和成果

1、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改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2、适应课改要求,调整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在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方面,我们坚持每周一、周五两次集体备课,深入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查询资料,研究实验方案,1人主备,众人补充,结合大家的集体智慧备好每一堂课。坚持每周1次的教研组公开课活动,1人主讲,1人主评,众人提议。

集体备课之后,每人继续进行2次备课,灵活创设教学情景,不断总结分析他人的教学案例,主动地弥补自己在学科基础和教学素养两方面的不足。

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

另外,学校开展开放式的教学,利用“红烛杯”会教比赛,对我们教师进行变相式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有助于较快地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例如: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中,首先介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生平和贡献,投影出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已知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等常见物质,让学生形成一个深刻印象后,再由学生自己建构元素的定义,教师再加以点拨,实践证明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5、充分利用资源,让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

新课程对元素化合物的切入点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注重元素化合物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再要求完善的知识系统。

因而,我们就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教学网站、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和资源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分析。如“灯管中的稀有气体”、“低温现象—液氮的使用”、“大气污染和防治”、“鱼塘增氧”、“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饮用水质量和水净化方法(参观自来水厂)”、“金刚石、石墨、C60”、“干冰的形成和升华”、“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燃烧条件的探究”、“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等。

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做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化合物知识量看起来减少了,但鼓励学生讨论身边更多的物质,实际上是比原来的化合物知识更丰富了,在理念上也更科学了。

6、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对于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学生也要改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科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或证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此外,可在学生中展开“怎样学习化学才对我们的发展最有利”的讨论;召开有关学习方法的辩论会;举办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讲座等。实践证明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均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7、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解决教育资源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够独立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因此我们一般根据学生自愿分组,教师适当作以调整,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学习水平相差不大。这样,在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学生个人的`学习则由教师和小组内成员共同关心。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1、新课标不象旧教学大纲那样具体了,对新课标中关于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认识还不太不清晰,有些问题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好把握和实施。

2、原来的教学要求和习惯是一有概念就下定义,而现在在新教材中很难找到具体的定义,因此在淡化概念、原理以后,学生对基本化学知识是否能掌握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等问题上颇有争议。而实际上新课程对化学概念、原理的认知目标虽然降低了,但是知识面却拓宽了,我们自身的学科内和学科外的知识面也有待加强。

3、新教材有吸引力,有趣味,但是知识太零碎、知识点不集中,教材中没有各章“小结”,不易于形成知识体系,不好做笔记、不好总结,对更深的记忆有一定的障碍。

4、班额过大,组织探究活动的难度大,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要求小班额教学。由于条件限制,达不到这种要求,给课改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5、实验设施不足,实验室数量不够,仪器、药品不配套,难购买。探究性学习实验多,而且多数是由学生提出的,随机性很强,对实验设施、试剂药品的配套要求很高,教学准备工作强度明显提高,经费短缺等实际困难很大。

四、建议和对策

1、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中的核心,学生要有时间去验证自己新的想法,要有时间开展相互讨论、安排实验探究。因此比较综合的“探究性学习”课,学校最好调整为连堂课,使“探究性学习”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2、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等活动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业余时间进行,对于学校的网络应该对学生有开放的条件。

3、概念的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和方法,但以什么方式教授概念原理、怎样利于学生接受理解这个教学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解决到理想的程度,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研究的课题。

4、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必须有名次,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存在着这样的顾虑,中考的改革对于课程改革的推进起着一定的带头作用。因此,中考的改革的成败将是新课程能否进入良性轨道运行的风向标。

化学课改心得体会9

在参与化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

在实践中,我逐渐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与其他教师共同研讨、分享经验,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回顾这段时间的课改历程,我深感收获颇丰。

第四篇:化学课改工作总结

化学课改工作总结

宋家营中学 仇博轩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阵春雷,给我国的中小学传统教育带来了切肤入骨的阵痛,更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时间,新课改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投入了这股教育改革的热潮之中,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成绩斐然,硕果累累。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放弃以前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对新课改和新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实行以来,我和所有教师教一样融入了新课改的浪潮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现在就具体的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 —、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改精神

几年来,我们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有关新课改的各种培训活动,自学了《走进新课程》和《教育问题研究》等相关的教学理论,研讨《化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评析成功案例,观看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要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适应新课改

(一)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在教学上我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如备课不用一种模式,课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试不用一把尺子,评价不用一种标准。树立了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素质教育基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异,不是完美主义地只用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处处学老师那样,没有失误。而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彻底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树立了课程目标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了主体意识。

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达到学生带着知识走向老师、家长、社会……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化,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教学活动。2.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思维过程。例如,我和学生一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引用了大量的化学史料来展示发现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五)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了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在教学中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又在优化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如何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问题。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管理者、讲授者、解释者、评判者,现应转变为组织者、指挥者、咨询者、服务者、合作者、协调者、促进者。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教师的负担,责任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生活、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全面把握学生在学习时随时产生的需要和心理变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例如:教师课堂上常说的语言:“你给我读”“希望同学配合”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育是社会性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唯升学为目的。争取让学生学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有充实感的知识。因此,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在教学中只有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知情和谐。

三、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法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作为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因此,我不把课程及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是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摒弃了那种视课程为“法定知识”或“圣经”式的文本而不准越雷池半步的观念。大胆使用乡土教材,把学生身边的化学与教材有机结合起来。

2.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3.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4.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例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了解了当地近三十年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获得当地水资源从“很好—被工业化生产所污染—正在被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自觉地做水资源的保护者和宣传员。“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后小结,传统的做法是“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而我现在的问法是“本课研究什么内容?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会信口开河地说一通,因为课堂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还是很有价值的,很科学的。它是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展开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下今后乃至一生都想来回答的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

(二)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有活力、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不论是在知识的记忆方面还是在理论的运用方面,都比原来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学习奇妙的金属这一节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在青铜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是用青铜制造的,因为青铜有耐腐蚀的性质。还有同学说在八九千年前就发现了金,因为它在自然界中是以纯金形式存在,那灿烂的金光容易被人发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这也说明金元素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常温下以单质形式存在。诸如此类的讨论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将知识掌握了。又如,指导学生进行了一周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铁制品在不同介质中锈蚀速度的快慢,然后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得出了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寻找防止和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灵活,理解知识更加深刻。

(三)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例如,组织学生举办化学晚会,每个学生表演一个趣味小实验,学生当评委,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我的教学思路清晰了,视野更开阔了,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

最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时刻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新课改这一潮流。我们对新教材只是从水中趟过一遍,没有更深的研究,今后我还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希望与教育界同仁共同合作,互相沟通交流,共同努力,使化学教学更上新的台阶。教育、培养出真正对社会,对国家有所作为的建设者

第五篇:化学课改总结

高中化学课改总结

在课改春风吹拂下,校全体教师本着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理念,努力学习新课标,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向外校学习总结交流等形式,激发了教师教学教改的积极性。在化学学科课程改革试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心得,具体情况和主要经验思考总结分享如下:

通过教师培训,学习《课程标准》,我们逐渐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教材,并且通过课堂教学来探讨新教育理念的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转变等。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一切的实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通过交流学习实践,我们总结可通过如下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而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兴趣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除了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同时,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 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也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第二、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放下教师架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传授知识发号司令的先生,这样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 的成材。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 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同时培养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改变学生对教师、教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督促与引导者,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要让“学”与“教”融为一体,以教学教材为中心,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教材的信心。以往教材被认为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课程理念中的教材则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是引起学生认识、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在新教材中,除了化学知识本身,增设了“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这些栏目各有用途,都突出表现出使学生学会探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重视它们的存在,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也要立足于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充分证明了教师的“源头活水”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学表达等能力。

第一、抓住学校教育局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充分的利用给予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育局或者校组织领导的给予的机会下,全组教师都有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学习和深造使化学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同时教研组还组织校本培训,钻研新教材,采用按单元分工负责,轮流说课,深入理解教材体系与具体内容,决定教学方法,写出教案与学案。每周举行观摩课、示范课、试验课,通过课堂教学来探讨新教育理念的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转变等。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受到学生的瞩目,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让自己与教学教材充分地融合起来,深挖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将教师掌握的、教材里具备的统统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展示,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更顺畅,对教师讲解的理解更透彻。教师的表达能力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要切实做到每言必真,有言必中,减少假大空话,减少不必要的教学步骤,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让每一堂课都能够成为有效课堂,都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逐步调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逐步转向尊重和赞赏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根据西华二高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教师在课内外及时给予鼓励和关怀,能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以及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或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开始重视帮助和引导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化学教师逐渐明确,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在教学问题上,教师慢慢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慢慢形成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

在课堂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教师要敢于“放手”,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

课本每一节都出现了很多像电脑一样的窗口,如:[知识支持]、[资料在线]、[方法索引]、[知识点击]、[化学前沿]、[历史回眸],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备课组集体备课,合力攻关。大家围绕着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有些内容大家分头上网找或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实现了快速自我培训和提高。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汲取各自之长,通过教师间的这些相互合作,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推广。

在努力实现新课程新理念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线教师一些反思。

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教师们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

对于活动探究,这种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讲完,接着[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而学生以前没有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出,假设不出。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工作,做好恰当的合适的衔接。另外,对于上课时间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课堂时间非常紧张,如果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身边化学都应该用起来,效果好,但是时间不充足。所以,如何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今后,相信我们教师在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会将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克服、改进、提高。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总而言之,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新课堂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坚持新政策新理念,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相信就一定能够在新课改这场仗中取得胜利!

下载化学课改(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课改(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

    化学课改经验交流作者: 王志胜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能与大家共同交流,感到非常高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目前,初一、初二年级已......

    化学课改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机会,其实,经验谈不上,只是在这里跟大家谈一下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一点感受。我们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整......

    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

    穷则思变,变则能通 --关于初中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 马 飞 一、学生变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新课程教材内容改变了“繁,难,偏、旧”,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学生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

    高中化学课改总结

    高中化学课改总结 华士高级中学 化学组 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已经进行4年,也是江苏省新高考改革的4年,这4年辛酸过程令人回味。 化学新课程的结构化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揭示事......

    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现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到进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改笔记

    以课程标准为引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改革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学学科目标化学课程结构和内容一、课程便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人是化学基础课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任务,树立正确化......

    化学课改心得(共五篇)

    初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

    九年级化学课改心得体会5则范文

    九年级化学课改心得体会摘 要: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