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关心孩子是必要的,但若把他前进道路上的石块全部清扫干净,坑坑洼洼全部垫平,他可能暂时平平安安,但同时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有一位记者曾到一所中学进行采访,对其中的孩子问道:“你们平时自己洗袜子吗?”
“不洗。”
“袜子脏了怎么办呢?”
孩子们有的回答说:“我奶奶给我洗。”有的回答说:“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几双新的,能穿好长时间。”
记者很是吃惊,继续追问道;“如果奶奶生病了呢?”
“由爸爸或妈妈采洗。”
记者对另一个孩子问道:“如果新袜子都穿完了呢?”
“那就放着,等穿完了一遍,妈妈一块洗。”
“以后你们长大了,离开了爸爸妈妈,由谁来洗呢?”
“长大了,可以挣钱雇保姆啊!”
现在的大多数中国父母都把独生子女当成掌上明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宁肯尝遍千辛万苦,也不愿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委屈,他们舍不得让孩子放弃优越的环境,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的保护,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奋斗,于是,今天的很多男孩就一直在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关爱之下成长。在溺爱中孩子经受不住一点风吹雨打,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样的孩子是难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的。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在法国巴黎罗丹博物院的庭院内,默默地站着一位巨人,这就是著名塑像家罗丹留下的传神杰作——巴尔扎克塑像。看着这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最光辉的文学巨匠坎坷的命运、勤奋的一生、刚强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笔锋。他一生勤奋写作,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共创作了91部小说,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的成功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认为他是“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作家”。
虽然他一生成就辉煌,但他的一生却又充满了磨难。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巴尔扎克从小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长大以后他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从1819年夏天开始,他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简陋寒酸,夏天热气腾腾,冬天寒风飕飕。他不舍昼夜,总是不停地创作着。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还未完成他宏伟计划的时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
1850年8月20日,当巴尔扎克的遗体在拉歇斯神甫公墓下葬时,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对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他说:“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
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确实如此,温室中的花朵不能承受狂风暴雨,这正是对苦难的作用的最好诠释。温室花朵纵然是美丽,但却承受不了斜风细雨,在此之上,连一根平凡无奇的小草都比它强大。人亦如是,纵然你有优越的条件,不必承受狂风暴雨,但是你不能坦然地去接受。一旦你接受了,那么,你也就会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受不了半点的斜风细雨,迎接你的将会是一败涂地。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经历一些苦难,让他们勇敢坚定地走好生命的每一步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篇:聪明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吃点苦
现在的很多中国父母都把独生子女当成掌上明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宁肯尝遍千辛万苦,也不会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儿委屈。
但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聪明的家长都会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吃苦教育,不会一味地包办代替,还要人为地给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设置一些“路障”,鼓励他们想方设法去解决。
1、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比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他。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可能比那些自己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
比如:让孩子自己打扫自己的房间;独立完成作业;还要让要让孩子独立去思考问题,并尊重孩子的意见。
3、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晨跑,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
有时候,生活中的一点点小磨练都可以使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吃苦。比如,天气很冷,孩子不想去去幼儿园。父母不迁就孩子,顶着寒风带着孩子去幼儿园。
4、让孩子吃苦并不是让孩子“受虐”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还要讲究方式方法,“虎妈”、“狼爸”、“鹰爸”不足学。
让孩子吃苦之前,家长需先估量孩子吃苦的能力之后,才可以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搞强迫命令。
5、需持之以恒。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们自己解决。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这个社会,担负家庭的责任。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让孩子们踏入社会后,能够在风雨人生中,能够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明媚与黑暗并存,顺境与逆境交织。
要想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全面,聪明的父母都会让孩子适度吃点苦头,这样孩子才会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第三篇:疼孩子没错,但你也得让孩子吃点苦(推荐)
世界上没有不疼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恨不得帮孩子搞定一切。疼孩子没错,但也得让孩子吃点苦。
大学时,认识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名叫小C。
小C酷爱撒娇,军训第二天便嗲着声音对室友说:“麻烦你帮我打一瓶开水吧,我拎不动诶。”
室友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替她连打三天开水,第四天终于忍不住翻脸。小C委屈得不得了:“哎呀我在家从没干过这种活,帮我一下怎么了?”
此后的四年里,帮小C套被子装蚊帐变成了室友们的责任和义务。平日里,这漂亮姑娘的脏衣服扔了满床,要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她才会不情不愿地送到洗衣房。
毕业后,找工作,更是精彩。这个做不来,那个不想做,去到公司时时处处求吧帮忙,最后,啥工作都做不来。
事实上,小C并非出自豪门的娇贵千金。只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精心养育。离家上大学前,袜子内裤都是妈妈给洗的。
结果出了家门两眼一摸黑,整天一副普天之下皆我妈的姿态,没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具备与人相处共事的社交力。
原本指望富养出一个高贵的淑女,不料却得到一枚让人操碎心的巨婴。
人类的成长之所以有别于动物,那就是生理发育之外还有心理健全。而这个过程,离不开酸甜苦辣的相互调和。因为五味杂陈,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狠心一点,孩子会有更好的未来。
1.从日常小事做起
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正在完成份内的家务活,小伙伴来找他出去玩的时候……这些都是锻炼吃苦的场合。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2.可以适当增加难度
父母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担心和保护孩子,不要怕孩子遇到困难。大家不妨给他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放手让他自己去做。
孩子做不到或者失败以后,父母要给予一定的的鼓励与认可。当孩子实在有困难时,大家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找出问题根源,从而完成任务。
3.一定要持之以恒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们自己解决。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这个社会,担负家庭的责任。
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竞争。
4.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
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身为父母,你可以替他去吃苦,但无法代他去成长。
第四篇:好父母要学会这几个“舍得”,才能成就孩子
很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非常疼爱,舍不得对孩子要求太多,也舍不得对孩子狠心,可是有时候你越是舍不得,往往就会越耽误孩子,其实,好的父母都学会以下几个“舍得”:
舍得管
在现实中,很多父母都舍不得管教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闯了什么的祸,都会帮孩子善后,别说打了,甚至说几句重话都愧疚不已。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用管,长大了自然就会变好的了?可真的是这样吗?孩子调皮已经是惯性了,要是一直放任不管,到时候长大了你想管都管不了了,所以,别再因为孩子小就舍不得管,管教孩子这件事,还是越早越好。
舍得放手
之前我去亲戚家的时候,就看到有一小孩子都已经6岁多了,还是要奶奶追着喂饭,每天为了让孩子吃饭,一家人都很是头疼。
其实很多父母也是这样,担心孩子吃不好饭,就亲自喂饭,担心孩子自己不能写作业,就陪同着写,长大了,孩子教朋友,报兴趣班这些事情父母都一一安排好。
可是这样真的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吗?你要是不学会放手,孩子就永远成长不了,你想想哪个孩子学会吃饭之前不是弄脏几身衣服,哪个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前不摔跤的,所以你不要因为孩子觉得难,就事事都帮他给做了,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从小教导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很吃力的时候,在旁边鼓励就行,有些事,让他试着去做才是对他真正负责。
舍得让孩子吃苦
现在的父母很好地诠释了这样的一句话: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工资不多,但是还要想要的,就算勒紧裤腰带,都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生怕孩子受定点委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父母都是这样,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结果咧,孩子一直习惯要求最好的条件,导致一点点苦都受不了,饭难吃不吃,学校床太硬不想住校...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又会怎样呢?
当你把所有爱都给孩子的时候,也要记得告诉孩子,一饭一食、一鞋一衣,都是父母的血汗,要孩子懂得感恩,还是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不要什么都顺着他的意。
舍得让孩子做家务
有一些家长总是觉得孩子只要玩得开心,学习好就行了,不需要做任何的家务,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之前就看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位大学生因为不会洗袜子,去学校报到的时候带了上百双的袜子,真的是可笑又可悲。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父母总是帮着孩子做这做那的,什么都舍不得让他干,就算上学了,换下来的衣服每周拿回家给父母洗。
其实,在你看来这是没什么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让孩子做家务,能让孩子学到很多,比如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动手能力等这些好的品质都藏在小小的家务里面。
所以作为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打扫,一起做饭,点点滴滴的小事构建起孩子美好的未来。
好的父母,多少都会带点绝情,孩子能做的都会让他自己动手去做,看似逼着孩子成长,其实是对孩子负责。
第五篇:父母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父母对孩子要言而有信(转)
中午跟姑姑聊天,她说自己最近好苦恼,因为一直和她非常亲密的女儿突然之间不理她了。以前女儿放学回家会跟自己分享学校里的趣事,现在孩子每天回到家就直接躲进屋里,不愿出来。
听了她的一番叙述,我跟她说了两个字——尊重。
姑姑的女儿今年读初二,在市里最好的私立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姑姑每次去开家长会,都发现女儿坐在最偏的角落里。女儿告诉她,因为座位是流动的,她是赶巧了。姑姑似乎看出了异常,一再追问。
原来是因为女儿所在的小组里有个“混世魔王”,每次都去抢最好的座位,而性格内向的女儿每次都是他欺负的对象。姑姑打算去找他们的班主任来解决这件事,女儿说自己可以解决。她打算下学期自己去跟班主任说,申请调组。
一次机缘巧合,姑姑正好遇见了女儿的班主任。聊天之际,她就随口说出了这件事,而女儿的班主任就在班会课时教训了那个“小魔王”。
姑姑本来是无意间说了出来,但是在女儿的心里,却认为是她的妈妈不守信用,出卖了她,让她成了别人眼中那个爱打小报告的人。
巴尔扎克说:“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我们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两个英雄,那就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在他们的心里,我们有着无比伟岸高大的形象。他们敬重我们,爱我们,但同时也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就是要言而有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身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曾子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他在交友上言而有信,在教育孩子上也是一诺千金。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曾子的妻子打算去集市买一些东西。他的儿子吵着闹着也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
“你回去在家等着,等我回来给你杀头猪。”
孩子一听有好吃的,立即安静下来。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了,她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赶紧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那么他今后也会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这是著名的曾子杀猪的故事。
我们总觉得小孩小,好哄骗,却不知道我们的哄和骗会伤害我们的孩子,会失去孩子对我们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而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也许就会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也会成为那个不被别人尊重的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信守承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待人接物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方因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把一件事告诉我们,或者托付给我们,而我们却不能珍惜这份信任。我们不仅出卖了对方,也侮辱了对方,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如果我们想自己的孩子是一位出色的人,那么就先教他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如果我们想孩子和自己无话不谈,亲密无间,那么我们就要尊重自己的孩子。而这尊重就要从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开始——言而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