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 副本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讲述了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受到外国学生的嘲笑,他励志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颂了徐悲鸿为祖国争光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并正确书写。联系上下文理解 “嫉妒、陈列、临摹、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徐悲鸿为国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法、情感体验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嫉妒、陈列、临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
3.通过外国学生语言描写感受其前后态度的变化,初步感知对比的写法。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刻苦学习,励志爱国,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教学难点:
通过外国学生语言描写感受其前后态度的变化,初步感知对比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徐悲鸿励志学画,(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徐悲鸿立志学画。学生指出错误)(师改正)那课题为什么要用励志不用立志呢? 课件出示:徐悲鸿立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 立志就是——立下志向
励志是——激励自己努力去实现目标
把这份努力、奋斗送入课题,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受辱立志”:。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徐悲鸿立下了一个什么志向?(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
3.交流,出示第2自然段。
这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说了什么?我们轻轻地读一读。从外国学生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外国学生很无礼、他看不起徐悲鸿、也看不起中国人等。)
哪句话让你也特别生气?(课件突出:你们中国人就是去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天堂”在这里指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这里他为什么不说“你徐悲鸿”而说“你们中国人”呢?他竟然这么看不起中国人,你们气愤不气愤?(齐读这句话)你们看,这儿还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的语气再强烈些。(齐读)
4.分析第三自然段
引读:徐悲鸿也被他激怒了,可是他却非常冷静,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必须”什么意思?(一定要这么做)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徐悲鸿坚定的决心。)他们指谁?(外国留学生)“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真正的中国人指有骨气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人指勤奋刻苦的中国人„„)指导朗读,适时评价。
三、学习“勤学苦练”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第4自然段:从此,(引读)——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完成自己的志向。)
②出示: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体会比喻的妙处。
2.默读课文5~6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出徐悲鸿励志学画的? 交流“潜心临摹”:
①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说说你的感受?(“每逢”说明徐悲鸿只要是节假日就会去博物馆临摹)星期天,人们在家休息,徐悲鸿—— 万圣节,人们在狂欢,徐悲鸿—— 圣诞节,外国人都在过年了,徐悲鸿——
也就是说,每一个假日,徐悲鸿都把时间用在了临摹绘画大师作品上。②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为什么用上两个“画”,写成“画呀,画呀”?(说明他一直在不停地画画。)出示:在这一整天里,徐悲鸿甚至会忘记了()忘记了()也忘记了()呢?
③他全身心的投入,刻苦地努力学画。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写出了他的这份投入,你知道是哪个词语吗?(潜心)(板书:潜心临摹)
出示字典义项,理解“潜”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徐悲鸿如何潜心临摹。徐悲鸿为什么要这样潜心临摹呢?又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的语句上,再次齐读这句话,感受徐悲鸿为中国人争气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交流“生活清苦”
①出示第6自然段,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徐悲鸿生活清苦的?(一间小阁楼、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从这些数量词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他吃得太少了,他住得太简陋了,)你来读读这句话。抓住这几个数量词,我们一起来读出徐悲鸿生活的艰辛。
②徐悲鸿为什么对自己那么苛刻呀?
③教师小结: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四、学习励志的结果
引读:就这样,经过三年的磨砺,徐悲鸿——(读)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出示徐悲鸿画作图片,师介绍)
①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徐悲鸿在绘画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真是——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学习第8自然段。
当那位外国学生看到了徐悲鸿取得这些成就后,是怎么说的呢?我们轻声来读一读。(出示第8自然段)理解“泰山”“有眼不识泰山”。
面对着徐悲鸿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那位曾对他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震惊”了。“震惊”是什么意思?(十分惊讶,非常诧异。)假设你就是那个外国学生,谁能将它表演出来?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那位外国学生为什么会“震惊”呢?请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师生配合读,读出我国学生的愧疚之情。
你觉得现在这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态度怎么样?(尊敬、佩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外国学生鞠了一躬。)
③比较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
如今这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又尊重又佩服,那三年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
这两段文字都是对外国学生的什么描写(出示:语言描写)(男、女生读)通过这两段语言描写,你发现了外国学生什么发生了变化(态度、看法)是的,课文就是通过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写出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成功。(出示:鲜明对比)
五、总结升华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才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只有像徐悲鸿那样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励志的名言。(出示名言):
.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也能和这些名人一样,写一句激励自己认真学习的话吗?并在句子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交流)
老师也希望大家说到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长大为国争光!
六、作业: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搜集徐悲鸿的资料,开展一个小小讨论会。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潜心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活清苦
课后反思: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
3.通过外国学生语言描写感受其前后态度的变化,初步感知对比的写法。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刻苦学习,励志爱国,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外国学生语言描写感受其前后态度的变化,初步感知对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7徐悲鸿励志学画,(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徐悲鸿立志学画。学生指出错误)
师: 那应该是哪个励?(师改正)那课题为什么要用励志不用立志呢?
课件出示:徐悲鸿立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
学生回答:立志就是——立下志向(对,就是确定一个目标)励志是——激励自己努力去实现目标(恩,老师听出来了,励志是要付出努力的,是要去不断奋斗的。)
师:让我们把这份努力、奋斗送入课题,再来读一读。(再次齐读课题)
2、词语复习
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谁能用响亮的声音来读一读?
第一组 嫉妒 偏见 承认 错误 有眼不识泰山
第二组 激怒 奋发 优异 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同学们,其实这两组词串是有特点的,你发现了吗?
生:上面一组是写外国学生对待徐悲鸿的态度的,下面一组是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
师: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指2~3人回答)你们看,抓住重点重点词语不仅可以来练习说话,还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再来把这两组词语再来读一读。(齐读)
一、学习励志的原因。
过渡: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徐悲鸿立下了一个什么志向?
生:他要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师:这个事实就是什么呢?
生:这个事实就是指徐悲鸿要用优异的成绩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中国人。他要励志学画。
师: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课件出示1~3自然段)
生:因为有一个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徐悲鸿。
师:这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说了什么?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单独出示第2自然段)
师:从外国学生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外国学生很无礼、他看不起徐悲鸿、也看不起中国人等。
师:哪句话让你也特别生气? 生:你们中国人就是去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师: “天堂”在这里指非常好的学习环境。这里他为什么不说“你徐悲鸿”而说“你们中国人”呢?
生:他觉得中国人都是无能的,都是不可能成才的。
师:他竟然这么看不起中国人,你们气愤不气愤?(齐读)你们看,这儿还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的语气再强烈些。(齐读)
2、分析第三自然段
过渡:徐悲鸿也被他激怒了,可是他却非常冷静,他知道——(引读)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师:徐悲鸿为什么不和他去争论?
生:因为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
师:无知是什么意思?
生:无知就是一点儿也不知道。
师:孩子们,在那个年代,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少,就算有一些认识也是错误的,片面的。既然外国人是不会正确看待中国人的,那徐悲鸿只能用事实说话,他要——励志学画。
1、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出示:从此,(引读)——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师:从此,这个此是指什么时候?(立志以后)这是上文的内容。更加努力,这是下文的内容,这句话和上文有联系,又引出下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师:这儿还有一句话强调了徐悲鸿的非常努力,谁来读一读?
(出示: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为什么要把徐悲鸿比作骏马呢?请同学们从句子中找出徐悲鸿和骏马的相同之处。
生:因为徐悲鸿和骏马一样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是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徐悲鸿是最擅长画马的,你看(出示图片)他已经将自己的励志学画的精神和骏马融为一体了,因此将徐悲鸿比作骏马非常的适合,是不是?谁再来读一读?
2、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徐悲鸿像骏马一样不断向前,励志学画,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5~6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出徐悲鸿励志学画的?
师:我们先来看第五自然段(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徐悲鸿在临摹绘画大师作品)那他是怎样临摹的呢?
交流:
(1)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学生朗读)
说说你的感受?(“每逢”说明徐悲鸿只要是节假日就会去博物馆临摹)
星期天,人们在家休息,徐悲鸿——
万圣节,人们在狂欢,徐悲鸿——
圣诞节,外国人都在过年了,徐悲鸿——
师:也就是说,每一个假日,徐悲鸿都把时间用在了临摹绘画大师作品上。
还有哪句话也是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体现?
(2)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指名读)
师:这里,为什么用上两个画呀,画呀?
生:说明他一直在不停地画画。
(出示:在这一整天里,徐悲鸿甚至会忘记了()忘记了()也忘记了()呢?)
师:他全身心的投入,刻苦地努力学画。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出了他的这份投入,你知道是哪个词语吗?(潜心)(板书:潜心临摹)
师:潜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专心而深入 ②秘密地,不声张 ③隐在水下活动
你觉得在课文中应该选择哪一种解释?是啊,一个潜字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孩子们,闭上你们的眼睛,听一听老师来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想象徐悲鸿是怎样的潜心临摹。(师范读)睁开你们的眼睛。你们看,徐悲鸿就是这样刻苦努力,所以他的画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除了潜心临摹,课文还从另一个方面写出了他励志学画。(出示第六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师: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生:徐悲鸿生活十分清苦。(板书:生活清苦)
师: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徐悲鸿生活清苦的?谁来读一读?(一间小阁楼、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从这些数量词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他吃得太少了,他住得太简陋了,)你来读读这句话。抓住这几个数量词,我们一起来读出徐悲鸿生活的艰辛。
师:徐悲鸿为什么对自己那么苛刻呀?
生:他要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绘画用品。
师:原来他这样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励志学画
四、学习励志的结果
1、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经过三年的磨砺,徐悲鸿——(读)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出示徐悲鸿画作图片,师介绍)
(1)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徐悲鸿在绘画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真是——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2)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你能用上功夫不负有心人说一句话吗?
2、比较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
(1)师:当那位外国学生看到了徐悲鸿的取得的这些成就后,怎么说的呢?我们轻声来读一读。(出示第8自然段)请同学们将这些话记一记在脑海里,等一会请两位同学来表演。(表演)
师:你觉得现在这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态度怎么样?生:尊敬、佩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外国学生鞠了一躬。
师:你看这位外国学生多诚恳啊!还有吗?
生:外国学生说“有眼不识泰山”。
师: 你们看,外国学生还引用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泰山呢?
生:有本事的人、有才能的人
师:那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呢?(见识太少,认不出有地位或有本事的人。)
外国学生口中,“泰山”又是指谁?
生可能回答:是指徐悲鸿
师:我想,这里的泰山不仅是指徐悲鸿,更是指那些有本事、才能的中国人。那么,面对外国学生这么诚恳的道歉,你是徐悲鸿,你会怎么回答呢?
你们看,就是因为外国学生的话,才让徐悲鸿决定要励志成才。
(2)比较
过渡:孩子们,如今这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又尊重又佩服,那三年前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这两段文字都是对外国学生的什么描写(板贴:语言描写)(男、女生读)
通过这两段语言描写,你发现了外国学生什么发生了变化(态度、看法)
是的,课文就是通过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写出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成功。(板贴:鲜明对比)
三、总结升华
1、同学们,我们只有像徐悲鸿那样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请大家来读读这些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出示名言).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和想法。同学们,你们也能和这些名人一样,写一句激励自己认真学习的话吗?并在句子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孩子们,提笔即练字,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写字的姿势,还要做到端正整洁,行款整齐,这样书写的句子会显得比较美观。(交流)
老师也希望大家说到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长大为国争光!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潜心临摹 语言描写
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活清苦 对比鲜明
第三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4、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 写有名言的书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蒋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一幅画。(出示)你看到了什么?用两句话描述一下。说到马,你们知道哪些马的成语?看来,古人对马是非常热爱的,马也经常随画家的妙手跃然纸上,你们知道画马的大师是谁吗?板书:徐悲鸿
边展示徐悲鸿的画,边简介徐悲鸿。(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擅长油画、素描、中国画。他的作品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他尤善画马,作品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3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读读徐悲鸿学画中的一个故事。
板书:励志学画时把“励”写成“厉”,由学生发现,从而提醒“励”的写法。
“励”是一个形声字,“厉害”的“厉”是声部,“力气”的“力”为形部,本义是勉力,努力,所以它右边是个“力气”的“力”。4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我们常说“立志”,那“立志”与“励志”一样吗?如果一样我们何不把励志改成立志?这样不是更容易理解一些吗。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让课文帮助我们解答吧。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 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词语
绘画大师 达仰 刻苦努力 嫉妒 不礼貌 深造 激怒 励志 认识 不知疲倦 陈列品 潜心临摹 优异成绩 轰动 鞠躬 购买 承认 错误(指名学生读)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2)板书文中的四个词“著名、指导、嫉妒、激怒”,结合这四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他们的关系。
(注意嫉妒的读音)“嫉妒”是什么意思?(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怨恨。眼红)。指名分别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听了这位外国学生的话,徐悲鸿怎能不愤怒,随手指一名学生读读第三节。出示第三节齐读。
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刚用幻灯片上的词语说到的几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课文第一到第三小节的意思。今后我们归纳一些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文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概括。
(3)出示一组写徐悲鸿下苦功的词。“潜心临摹”潜心是什么意思?(专心)能用成语来说说吗?“临摹”呢?“潜心临摹”是什么意思?
你发现这排词语有什么规律。(都是四字词语,都写徐悲鸿的努力。)那我们去看看徐悲鸿所作的努力吧。指名读第4、5、6小节。谁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这三个小节的意思。我们发现归纳某部分的意思除了抓关键的词语,还可以寻找文中的一些总起句、总结句,来进行归纳。齐读第四小节。
(4)关于功夫还有一个俗语,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理解。对“负”的理解可以出示字典解释或叫学生当场查一查。
(这是句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徐悲鸿下的功夫有成效吗?指名读第7、8小节,出示“有眼不识泰山”进行理解。泰山是五岳之首,这里的泰山是指?
有眼不识泰山是一个成语,它与平常看到的成语有什么不同?成语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沿用下来的,往往有来历有典故,它大多由四字组成。但也有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如抱佛脚、东道主;甚至八个字的,如(引说)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它们都有出处,有兴趣的话可以查查成语字典,也可以上汉典网或成语字典网查询。
同学们,你能利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两个词归纳一下第7第8小节的意思吗?
徐悲鸿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让嫉妒他的外国人刮目相看,真是振奋人心,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最后两个小节。
课文读到这里,我们来看看题目到底用哪个励志恰当呢?(立志只是立下志向,而励志是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奋发努力,有所作为。本文讲述的是徐悲鸿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因而题目中应该为励志)
三、理清脉络
1请同学读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那课文哪几小节是写徐悲鸿励志学画,努力学画的?交流 那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又是写的什么?依据此分段
段落的划分,有时我们可以结合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由问题入手划分段落。
谁来说说每段讲什么?聪明的同学已经发现,其实我们刚刚已经对段落大意进行了归纳。段意的归纳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也可以抓住文中总结性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来帮助我们归纳。当然段意的归纳方法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就会体会到。其实,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也可以参照段意的归纳。我们来试一试。出示课后词语。结合刚刚分段的线索和这里的词语,你能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再次齐读课题
四、作业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徐悲鸿的资料,或者搜集一些成语典故,今后课上可以讲讲成语典故。
第四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4、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进行基础性诊断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
(2)引导讨论。
图上马画得好吗?你知道是谁画的?那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想知道吗?
2、揭题、释题
(1)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题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自读文,注意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划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质疑,你有什么词不懂?指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自由读文,思考讨论:徐悲鸿志向是什么?为实现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诵读第一、二、三节
1、指名读,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灯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这句话中的“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
(2)、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什么?
(3)、指导读第二节。(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4)、师:外国人的话多么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三节,先说说该怎样读好这一节?
()、指名读。
(6)、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思考讨论:“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二)、研读四、五、六节。
1、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注意理解“奋发”。
(2)比较句子。
出示:(a)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
(b)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两个句子,说出两句话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1)指导读第二句。
(2)过渡:那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学习第五、六节。
(1)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划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2)读后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样的条下学习的呢?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读文后,练习填空。指名说说所填的词表现了什么?
(7)练读第六节。
、精读第七、八节
A指名读七、八节。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相机理解“轰动”等词)
B重点理解“震惊”,思考: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看出外国学生态度改变了?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文,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是对自己,对同学,对徐悲鸿……
2、练说。
3、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五、共同总结。
第五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态度价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徐悲鸿生平简介和绘画作品,爱国伟人的名言或格言。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挂图<<奔马图>>.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画的好吗?你们知道是谁画的吗?那么徐悲鸿为什么画的这么好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原因。
2、揭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励志”中“励”字写法。
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区分“励志”和“立志”的用法。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呢?引导学生不急于回答,待初步阅读课文后作出回答。
[“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
二、引导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除了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外,特别注意下面多音字的读音:看重、重新、冲着
2、检查生字词。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2)形近字辨析,组词。
(3)教师指导一些比较难的字的写法。重点检查下列两组词语:
嫉妒、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 激怒、疲倦、临摹、优异、轰动画界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理清段落(1)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3)结果怎样?
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划分段落:第一段(1 —— 3自然段)第二段(4—— 6)自然段 第三段(7—— 8自然段)]
4、引导学生讨论由课题引发的问题:为什么用“励志”,不用“立志”?
三、交流预习所得,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交流收获。(识记的字词、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资料------)
2、质疑并小组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文中生字和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探究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和他的什么轰动了全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徐悲鸿“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刻苦学画精神,并在体验中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励志学画的大画家,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励志学画?(指名回答)
2、师小结后呈现徐悲鸿生平简介和绘画作品。
二、总体感知
1、师播放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2、是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师生评价。
3、精读第一段
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
齐读句子
②
“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
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④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⑤
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⑥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⑦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⑧
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3)小结第一段段意。(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①自由读第5-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苦的句子。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从生活清苦看出什么呢?②有感情齐读第5-6自然段,加深体会。
3、精读第三段。
①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想象: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
②自由读第8自然段。提问:“震惊”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对比朗读外国人前后说的话。
三、讨论探究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你们能再次说说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为什么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2、讨论探究:你们认为徐悲鸿的什么轰动了全世界?
3、师小结。、四、角色表演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你的内心怎样?你想对老师、同学、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2、说名言,励志气。
3、师总结后出示伟人的爱国之语: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裴多菲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五、小结质疑
1、学了本课你都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2、指名谈收获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六、作业设计
1、收集查阅其他爱国诗人或作家﹑艺术家的爱国故事。
2、给家人讲述本文主要内容或写一段体会感受 板书: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冲着
→
被激怒
(原因)
每逢„„就„„
潜心临摹(努力)
一间
一杯
震惊
两片
鞠躬
优异
轰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