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我对非关税壁垒的认识
谈谈我对非关税壁垒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正逐步淡出国际贸易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约束;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贸易壁垒却日益突显,成为贸易壁垒的主导形式。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将非关税壁垒单列开来,系统的阐述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分类及其对国际货物贸易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
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就是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
一、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 从制定程序来看,非关税壁垒比关税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非关税壁垒的制定通常采用行政程序,迅速而简便,并能随机针对某国某种商品采取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以及灵活调整实施程序,以应付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
2. 从保护作用看,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对进口限制的作用更强。
非关税壁垒在限制进口方面方式更加直接。特别是在进口配额制下,进口量是被限定的,进口需求的增加只会导致价格的变化,不改变进口量。3. 从政策的透明度来看,非关税壁垒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
非关税壁垒并不都是公开的,有些甚至无法判定其是否属于非关税壁垒。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的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性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的特殊标准,并且经常变化,使得出口上难以应付。更有一些国家利用非关税壁垒的隐蔽性,对来自特定地区和国家的进口商品设置了重要障碍,使非关税壁垒又带有歧视性的特点。
二、非关税壁垒测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般来讲,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的总和。由于非关税壁垒的实施往往出于不同的动机与考虑,且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达到限制商品自由贸易的目的,因此,非关税壁垒本身包含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由我国商务部一年一度出版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将非关税壁垒分为若干具体的小类,包括进口限制、通关环节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采购等。
非关税壁垒包含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各国政府(或地区)对非关税壁垒的界定本身又存在一定的偏差,加之部分隐性的非关税壁垒难以从各国政府公开的文件或资料中获得,因此,对非关税壁垒的准确度量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度量非关税壁垒的方法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非关税壁垒展开研究(,每种度量方法都各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1. 数量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测度
数量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测度方法主要为频率类的度量方法(Frequency-Type Measures),该类度量方法包括覆盖率(coverage ratio)和频数比率(frequency index)两个指标,是度量非关税措施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指标的计算,可以得出特定部门、单个国家或国家组织中贸易受非关税措施的影响程度及非关税措施的使用频率,从而衡量出不同国家(或地区)非关税措施的实施强度。
覆盖率指标同频数比率指标均是百分比公式,取值范围为0%-100%,取值越大代表非关税措施实施的强度就越大。前者是测算受一种或一种以上非关税措施限制的进口商品额占所衡量类别商品总进口额的比重,计算过程需要获得一国(或地区)进口商品(商品按关税税号分类)中哪些类商品受到非关税措施的限制,以及所有类别商品的进口额数据,对数据的来源及质量要求较高;而后者是衡量非关税措施的出现频率,即受一种或一种以上非关税措施限制的进口商品税目数占所衡量类别商品包含的税目总数的比率(按税号数目计算),计算过程只需获取哪些类商品受到一种或一种以上非关税措施的限制数据,而不需要受非关税措施限制的商品类别进口额数据,计算相对简单。2. 价格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测度
价格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测度方法主要包括等量关税法(The tariff equivalent)或价格差值法(price wedge)、等量补贴法(Subsidy equivalents)和有效保护率法(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等。等量关税法和等量补贴法反映了进口限制及补贴对商品价格的扭曲程度,即将此类非关税壁垒的实施对国内商品价格所产生的价格影响或价格扭曲转化为等值的名义关税率,通过比较转化后的名义关税率来衡量非关税壁垒的强弱程度;而有效保护率(通常指有效关税率)避免了名义关税率只反映对最终产品国内生产者保护程度的局限,综合了税收、补贴等对投入品及产出品的双重影响,显示了以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差别,因此能够用来衡量对促进或遏制某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Corden,1971)。
等量关税法和等量补贴法是衡量不同种类非关税壁垒对价格的影响程度,前者是将非关税壁垒的实施所导致的国内商品价格的提高统一用相应程度的名义
关税率来量化,而后者是衡量诸如政府政策给予生产厂商的转移支付(即补贴)对价格的扭曲程度。两种度量方法均未能够全面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护结构对贸易及产出的综合影响。3. 福利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测度
福利影响型的非关税壁垒测度方法主要有贸易限制指数(The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法(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贸易限制指数由Anderson和Neary(1991)首先提出,被定义为“消费和产出扭曲的单一等量关税”,是“持续生产者等量补贴指数(PSEs)”及“持续消费者等量补贴指数(CSEs)”两者的结合,旨在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贸易扭曲状态来衡量贸易政策变动所导致的福利水平的变动。贸易限制指数主要被用来度量贸易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体或经济部门限制程度的变动,即比较两种扭曲的状况,而不是基于自由贸易的基础上。Anderson和Neary(1994a)列出了多种使用贸易限制指数方法的实证研究,Anderson和Bannister(1992)则运用局部均衡方法对墨西哥农业本国价格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法提供了一个较为严格的分析框架,通过观察非关税壁垒对产品市场及要素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影响,全面把握生产者及消费者的福利变动,最终对一国(或地区)的福利变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de Melo和Tarr(1992)就通过建立单一国家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纺织和服装产业中贸易干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Sazanami(1995)和Messerlin(2000)分别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贸易保护成本进行了估算。
三、面对非关税壁垒我国应对的对策
毋庸置疑,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不断出现。为应对国外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 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要以应对非关税壁垒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层次。一是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配方、新方法,推出新产品,从而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使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二是通过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把中间体生产为成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同时还可以避开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单打独干的营销方式并不适合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这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生产者协调出口价格,使我国产品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的情况减少,还可以在对外
宣传、谈判、销售等提供服务,承担大量产前、产后的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跟踪外国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变化动向,使企业及时掌握国外市场贸易壁垒信息 3. 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注和法规
应对技术壁垒,我国应亟待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一是要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认证体系,要根据WTO 有关协议,大力推动原产地标记认证制度,积极实施ISO19000、ISO14000 标志和SA8000标准的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二是加大企业的技术与标准化法制意识,适应国际贸易对技术标准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掌握国际生产信息和生产技术水平,吸收先进成果,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4. 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市场多元化战略就是要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分布上应更加均衡,不要什么都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个市场。因此,从政府到企业都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战略。具体实施时要本着“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出口份额过于集中的要适当分流”的原则,使我们的产品能出口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但可以避免某些产品的出口过于集中,容易授人以柄,从而限制我国的出口,而且如果发生贸易战时,我国可以通过贸易转移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5. 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1)政府要促使外贸企业系统收集各国(地区)关于进口、外国投资及其他与外经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时了解所在市场对某种商品采取什么措施和政策,以及当地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这些标准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等。
(2)选择可信赖的国外产品代理公司,它们不仅对当地市场了如指掌,对所在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消费者的最新需求也应充分把握。
(3)应把信息及时的向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进行扩散,从而确保在每一起非关税壁垒案件发生之前,都能事先得到消息,为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减少被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概率和迅速组织企业应对创造重要条件。
总之,从目前来看,国家间完全消除非关税壁垒是不可能的,非关税壁垒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我们应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灵活利用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和 WTO 规则,并参照国际规范建立起自己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
第二篇:非关税壁垒案例
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指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苛刻的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规定等。随着关税壁垒的下降,非关税壁垒在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关注的焦点之一。
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一)发达国家
1、作为防御性武器,保护国内产业和垄断利润 •
2、国际贸易谈判中用作砝码 •
3、作为实行贸易歧视的手段
(二)发展中国家
1、限制非必需品进口,节省外汇 •
2、限制进口,保护国内民族工业和幼稚工业 •
3、发展民族经济,保持经济独立
案例分析: 2003年2月,意大利弗德庞特皮革公司(FODERPOINT SRL)以中国最大的皮革出口商———远东皮业集团香港子公司交易产品化学指标超标为由,将后者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以前交易的所有损失,并利用意大利法律的特有规定通过法院扣押了后者应收的货款。
在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协助下,通过积极应诉,远东皮业集团成功地赢得首场官司的胜利,解除了法院的扣押,收回了货款。但弗德庞特公司不服判决,又提出上诉。
远东公司于2004年3月向浙江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意大利弗德庞特公司,理由是后者涉嫌商业诈骗。目前,中国和意大利地方法院正在分别审理此案。
对于远东皮业集团,乃至整个中国皮革企业,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贸易纠纷。因为如果败诉,不仅货款会被追回,而且由于赔偿金额巨大,目前的货款不足以偿还,远东集团任何进入意大利的货款都会被扣押,以抵偿赔款的不足。
这意味着中国皮革行业的旗舰企业将无法进入世界顶级皮革市场,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皮革企业为此担忧,徘徊在意大利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门外。
远东皮业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猪皮革产销企业,公司年生产加工猪皮革950多万张,产品销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印尼、印度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远东集团2000年开始开拓意大利市场。意大利是全球最顶级的皮革市场,中国皮革企业要做大做强,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到意大利去拓展市场。抱着这种信念,远东集团与弗德庞特等意大利皮革公司开展了大量高起点的业务合作。
据了解,远东集团与弗德庞特公司在2000年建立贸易关系,此后生意来往一直较稳定。但到了2002年5月,该客户订单突然锐减,几乎终止采购。到10月,经过协调沟通,双方又开始了商业来往。弗德庞特公司当时同意订一个货柜,称等货到后看看质量,再讨论新的业务。为表示诚意,远东集团在价格上给予了很大优惠,付款方式也定为60天远期信用证。
为了双方的合作,远东公司对这批货十分重视,完全按照客户的各项要求来生产。出货前还快递了两张皮给客户验收。货物于12月发往意大利,之后一切顺利,对方银行也已承诺付款。
然而,就在付款期限届满的前几天,对方银行向远东方银行发来电函说,客户向当地法院申请了禁止令,此笔货款被法院扣押。经过询问,远东集团才知道弗德庞特公司是以2000年初至2002年5月期间收到的货物化学指标超标为由,将他们告上地方法院,并要求法院将本次交易货款扣押,以充当日后赔偿的资金。
远东皮业集团董事长王敏对此提出质疑,因为根据通行的国际惯例,在货物到港后,买方要提出索赔最多不超过28天,否则视为接受。而弗德庞特公司的索赔期限早已过期;同时按照国际惯例,在提出索赔时至少80%以上的货物必须保存完好,但弗德庞特公司早就将这批货物卖光;最重要的是,弗德庞特公司诉讼请求中提出的远东集团皮革六价铬超标问题不成立,因为欧盟乃至全球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具体制订皮革六价铬含量标准。
远东集团毫不犹豫地予以反击,他们首先与中国皮革协会取得了联系,一边汇报案情,一边共同研究紧急应对方案。在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帮助下,3月,公司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顾问处及中国国际仲裁委员会法务部联系,并委托后者的律师作为远东集团本案的中国代理律师。同时,公司又在意大利委托了一名当地律师作为本案代理。
4月24日,意大利地方法院第一次聆讯。7月,远东集团将相关的情况向国家商务部做了整理和汇报。
9月12日是意大利地方法院做出裁决的日子,在法庭上,原被告双方代理律师辩论得很激烈。经过审理,意大利地方法院正式宣布扣押令无效,远东公司成功收回了货款。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输了官司的弗德庞特公司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10月他们又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要求驳回原判。更为关键的是,远东集团皮革产品是否化学指标超标的问题还没有正式审理,等待远东集团的或许会是漫长的诉讼之旅。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总结“远东事件”时说,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事件是给中国企业就如何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问题上了生动一课。现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过多年的发展,相当一批中国企业正积极地谋划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遇到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皮革企业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更应该关注自身产品的创新和质量提高,注重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才是中国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针对远东皮业集团的案例我们科发现非关税壁垒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保持民族经济独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近期以来,关税壁垒一直是各国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的习惯性做法。在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是WTO的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还是多边环境协定的与环境相关的贸易措施,它们都有一个主要的载体,那就是绿色壁垒。加强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兴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影响国际贸易的机制与效应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 WTO基本原则
一、引言
非关税壁垒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已出现,但普遍建立和实施却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的矛盾,对进口的限制愈加严格,一方面高筑关税壁垒,另一方面采取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他国商品的进入。
近些年虽然WTO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调控作用,但同时非关税壁垒还在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严重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侵扰和打击。而绿色壁垒是指一国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以及本国产品、市场而设置的各种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随着绿色壁垒的加速发展,发达国家在国内加快了制订和实施环境标准的步伐,在国际上则极力主张将环境标准、环境标签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贸易壁垒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非常反感,双方常常发生激烈争论。这种情形时常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可以使世界贸易组织排除掉环境问题的干扰,消除发达国家利用环境壁垒的前提和借口。还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建立一个世界环境组织将对世界贸易组织起制约和平衡的作用。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人们甚至认为中国的产品尤其是一些农产品、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入世后将会有光明的前景。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据有关部门估算,自2002年以来,国外的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达100多亿美元,相当于我国近年来水产品、畜禽、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蔬菜水果的年出口额。例如,2004年,欧盟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一案就涉及我国94家企业,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一些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的企业,还将因此次事件濒临破产境地。据统计,这些企业中涉及的劳动力近5万人,欧盟的禁令还殃及十几万农户因上述出口企业无法全部履行合同而遭受经济损失。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污染密集度高的产品一般是发达国家绿色壁垒所集中针对的相关行业的产品,例如化学成品及相关产品、农药等。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化学原料和农药的出口制定了不少环
境标准和贸易限制措施,而且,最新的动态表明,这方面的绿色壁垒将进一步加深。以欧盟为例,2003年底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已经提交欧洲议会审议,该白皮书一旦通过并实施,中国将至少有70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考验。近年来,绿色壁垒成为影响中国化学品和农药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
2.对出口商品成本和数量的影响
农产品及食品出口受到绿色壁垒显著影响的主要包括茶叶、蔬菜、动物肉类产品等。2002年以来,由于欧盟和日本先后改变或增多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项目,我国以浙江省为主的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对欧盟和日本的茶叶出口全线下降。2004年1月10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4.1%降为2.2%。而对日本出口茶叶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出口所占比重由去年的13.9%降为9.6%,约为0.95万吨和2000万美元的金额,分别下降23.1%和30.7%。2002年,日本不断对蔬菜等中国农产品加强检验检疫,造成了中国蔬菜对日本出口的大幅下降。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仅2006年前7个月,我国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对日本出口分别下降了20%至29%。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一)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应根据成本优势的变化,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和出口绿色产品,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方兴未艾。这种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
(二)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政府和企业应达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首先,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高技术含量的绿色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其次,要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绿色技术改造或取代传统技术。各级政府应该支持企业建立绿色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搞好绿色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绿色技术,搞好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
(三)完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是从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成立之日起开始的。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与IS0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今后中国在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同时,要注意我国环境标志中产品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等应与15014000系列的相关标准接轨,并抓好我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目前,环境标志产品还没有国际统一的标准,通过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可以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四)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总的趋势是标准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复杂,要及时了解绿色壁垒的最新变化,把握其发展方向,及时向出口企业告警。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欧盟各国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和环保要求,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交流工作,预测和把握其发展趋向,及时把信息提供给相关企业。
同时,要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企业掌握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检验检疫部门则要加强调查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检验检疫问题,研究现行的国际环保规范和国际公约,大量收集国内外疫情资料,趋利避害,防止他们利用现有国际公约及多边贸易体系环境规范不合理地制造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张玉卿,郑志海,入世与国内市场产业的合法保护[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52-53
[2]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第二版)[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22-23
第四篇:对非现场的认识
我的表态发言:感谢领导的培养和同志们的支持!我谈谈对非现场的认识,也算表个态:
1、利用计算机在检查前进行辅助分析目前仍处于不断深入完善阶段,虽然从第一代单机版到现在的网络版已经经过多次修改和升级,仍还不太成熟,分析得出的疑点准确性还不太高,达不到广泛普及应用的要求。但非现场分析的作用和重要性随着系统本身的不断完善和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会越来越突出。在这方面,河南农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非现场人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现在大部分人都调到审计分局去了,非现场分析将是今后河南审计分局在全国的亮点。
2、从1998年开始,根据国家审计署要求,总行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两大系统同时开始研究开发。现在我们把审计管理系统改称为合规管理系统。辅助审计系统是通过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某一地区业务数据进行后台分析,发现问题疑点,为现场检查提供线索依据。合规管理系统就是把每项检查的全过程从立项开始到项目归档全部纳入到系统进行操作,最终实现无纸化检查,这中间有很多环节,包括确认书、意见书、报告报表等,都有系统自动生成,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个系统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学习操作过,很容易学会。
其实,现在国家审计署、各社会审计机构和部门及其他商业银行都在开发研究非现场分析系统。德勤事物所对农行的审计也主要是通过调取各类报表数据进行分析。
3、学习非现场并不很难,现在开始学也不晚。非现场分析就是对大量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不断的筛选,最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说它不难是因为一是现在的辅助审计系统人机互动的界面很好,每个人根据个人的用户名都能进去,打开以后一看就能明白,按步骤进行操作就行了。二是提供给我们要求分析的数据,都是在ABIS和CMS系统中提取后,已经经过
了科技部门的处理,把原始数据形成了通过分户账(原始数据就是根据业务操作流程形成的一个个字符串,都是加密过的,是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对我们来说一点用没有),通用分户账已经很接近于我们平时检查时所看到的账本,我们只是像操作Excel表一样进行分类,形成自己需要的各种账本,当然账本中每一个字段的涵义都有规定,如机构代码、户名、币种、业务类别,借方贷方等我们得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步一步算法,对数据进行层层筛选,最后形成我们想要的疑点数据。三是算法(算法就是审计检查思路,可以说是非现场审计的核心内容)作为一般人员也不用自己编写,直接录入就行了,专业人员已经编写了好多算法供我们参考使用,2007年省行编写的《非现场辅助审计方法实务》都下发到了每个办事处。目前咱们的辅助审计系统用的是foxpro语言编程的,主要是它有强大的模块功能,好多功能不用再编写程序,直接利用,界面也很容易看懂,一看就能明白,各种算法都是用foxpro语句,跟初中数学学的差不多,如果有兴趣咱们自己也会编写。
4、今后无论怎样改革,各类检查必须不可少,非现场分析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所以学习非现场业务大有可为,欢迎各位给予非现场科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盼望有志于学习非现场的同事参与非现场分析,多给我们5个人提宝贵意见。其实,经过这几年的锻炼,我们当中已经有几个人很是可以了。我想说,专家走了,我们当工程师也行,当不成工程师当技术员,当不成技术员当熟练操作员,能会熟练操作也行,当然最好是我们中间还能出现专家型人才。
以上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五篇: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及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及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
【内 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非关税壁垒已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随着关税的税率下降,非关税壁垒在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方向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关注的焦点之一。非关税壁垒种类包括: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有所不同,当某些情况发生变化时,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也将发生变化。本文将从非关税壁垒的历史、定义、类型、特点、性质及详细叙述技术性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由此提出我国应对非关税壁垒的建议。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 发展趋势及过程 影响及建议 【论文正文】
一、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非关税壁垒是政府用以限制贸易的除关税以外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包括:数量限制、进口许可(进口许可制度,进口许可程序)、差价税、进口配额和技术性壁垒等。
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海关手续或通过外汇管制,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措施有:实行外汇管制,对进口货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和限制外国货的条例,复杂的海关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包装装潢标准等。
非关税壁垒是一些发达国家限制商品进口和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最初,非关税壁垒仅作为限制进口的防御性措施,后来往往用来作为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迫使对方让步的手段。这些国家还经常利用非关税壁垒来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保护国内工业,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非关税的保护性措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二、非关税壁垒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加强竞争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出现了超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在纷纷提高进口关税的同时,也使用了以限制进口数量为主要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主持下,举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使关税壁垒不断下降。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又出现了较大的经济危机,形成了贸易保护的压力。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各国加强了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措施。
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受到关税减让谈判成果履行的约束,在关税不能随意变动和提高的背景下,转向以更多地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市场,进行竞争。
(二)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国民对衣、食、住、行的条件、用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予以关注,从国外进口的产品当然不能例外。如美国于1973年成立了消费品安全管理局(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CPSC),颁布了《消费品安全法案》,《易燃纤维法案》,《联邦管制危险物品法案》,《1970年安全包装法案》,《儿童安全保护法案》。这些法规既适用于本土产品,也适用于进口产品,对进口产品既无优待,也不歧视。
(三)WTO允许正当的非关税“壁垒”
如WTO负责实施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方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以国际标准为基础,若无国际标准或认为不合适时,可自行设立标准以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但要非歧视地实施,并保持透明度。
(四)缘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的贸易歧视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歧视由来已久 ,中国的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这更引起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忧虑。正因为双边贸易差额是引发国际贸易摩擦与贸易保护的主要原因,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才屡屡遭受不公正待遇。例如在对浙江省打火机实施 CR法规一案中 ,欧盟规定销往欧洲、离岸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必须加装一个 5周岁以下儿童难以开启的安全装置,而2欧元以上的打火机不受限制。CR法规把价格作为产品的安全标准而加以限制,显然是一种价格歧视。是以“技术标准”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五)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着市场秩序不规范的事实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 ,市场秩序尚不规范 ,客观上存在着“出口低价竞销”的事实。外经贸部政策研究室“出口低价竞销课题组”的研究表明 ,我国存在一定数量“多、低、散、乱”的小型生产企业,它们往往依靠低价竞销扩大出口 ,并以次充好或降低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发展中国家还有某些企业为配合进口商偷逃关税低值报关的现象;有某些“三无”企业,在开展对外贸易中制假售假。这类现象 ,虽然只是少数几例 ,但都会授人以柄,激化贸易摩擦。
三、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一)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一般说来,各国关税税率制定必须通过立法程序,并像其他立法一样,要求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如要调整或更改税率,需适应较为繁琐的法律程序和手续,这种立法程序与手续,往往迂回迟缓,在需要紧急限制进口时往往难以适应。同时,关税在同等条件下,还受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约束,从有协定的国家进口的同种商品适用同样的税率,因而较难在税率上作灵活性的调整。但在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上,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手续比较迅速,其制定的程序也较简便,能随时针对某国的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二)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成本和价格,削弱其竞争能力,间接地达到限制进口之目的。如果出口国采用出口贴补、商品倾销等办法降低出口商品成本和价格,关税往往较难以起到限制商品的进口的作用。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地禁止进口,这样就能把超额的商品拒之门外,限制作用远远高于关税壁垒。
(三)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一般来说,关税税率确定后,往往以法律形式公布,依法执行。但是,一些非关税壁垒打着“合理和科学”的旗号,制定繁琐复杂的标准和程序,使出口商难以区分是非,不易对付。
(四)非关税壁垒不断加多
随着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保护生态环境及国民健康和安全的需要,在关税壁垒减低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视非关税壁垒的设置,并加速发展,使得非关税壁垒向多样化、细致化、严格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在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基础上,翻新花样,层出不穷。迄今,非关税壁垒多达75种,具体措施达到3000种。
(六)发展中国家难以对付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检验能力的不足和生活水平的差距,对发达国家嗦设置的非关税壁垒难以分辨是否科学,有否存在歧视行为,在商品出口上陷于被动地位,在进口商品上,难以通过正当的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和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世界上的贸易排名不断前移,目前中国已跃居仅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成为名副其实世界第三位的世界贸易大国。中国遭受国外非关税壁垒的频率逐渐增多,所受危害也在不断加大,已成为国外非关税壁垒的最大受害者。
中国出口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因为这个原因,使很多进口国都抵制中国的出口产品,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而他们针对中国所采用的非关税壁垒主要是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非关税壁垒种类繁多,我就重点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这两种壁垒来分析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在短期内主要变现为贸易禁止和贸易限制两种经济效应。
1、贸易禁止
由于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具有强制性,实际上构成一种的门槛。中国有相当数量的优势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农产品、机电产品),因屡屡遭受国外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的限制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或已经进入因无法达到不断提高的技术、卫生检疫标准而被迫退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1)因实施歧视性标准而难以进入
美国,日本,欧盟是中国三大贸易伙伴,也是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最主要的经济体。我国出口的商品有近75%都销往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这三大经济实体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较高,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格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并且美、日、欧这些经济实体不同重点、不同程度的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复杂的技术限制。日本主要集中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动植物检疫标准;而欧盟是绿色壁垒的发源地,其环境意识最强,对有害于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的限制很严;美国除环保方面与欧盟有相似之出,对机电产品和玩具的安全性能特别看重。
(2)因不断提高标准而被迫退出
由于发达国家技术标准要求较高,我国一些产品在环境、卫生和安全技术标准上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被限制进口的情况屡见不鲜。基于国际标准化而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国家商务部的调查报告,近十年来,我国有70%以上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约40%的出口产品,25%出口额受到影响,造成损失超2000亿美元。其中,由于欧盟、美国、日本采取技术壁垒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比重高达95%。未来10年内,技术性贸易措施将替代反倾销措施,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障碍。
2、贸易限制
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还可以因增加粗户口企业的成本,导致其产品价格优势下降而使出口规模受到限制。
1、增加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要求我国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革和研发的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因不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而受阻的出口商品价值超过100亿美元。技术标准的提升导致中国企业的技改成本大幅增加,迫使许多企业转产或倒闭。
2、追加符合成本。
我国目前申请IS014001认证,仅咨询费、体系建立费用、审核费和认证费用一般需20-30万元,这还不包括环保设备投入,这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是难以承担的。
3、提高了销售成本,弱化了市场竞争力。对各国技术贸易壁垒信息的搜集、应对贸易壁垒的投入、达到国际标准、通过国际认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都是对企业市场开拓成本和贸易成本的一种增加,在无形中导致了市场竞争力的削弱。
五、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我国出口产品相当大一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价值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大。影响分为消极和积极的。
(1)积极的影响
1、提高科技水平和环境标准,达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
它促使我们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切实提高产品的环保科 技含量,从而成功突破环境贸易壁垒的制约,达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
2、迫使外贸企业加强企业的环保工作,积极开发绿色产品
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环境因素,而且愿意支付由于加入环境因素而提高的那部分价格。因此,绿色壁垒迫使外贸企业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真正花大力气抓好企业的环保工作;使企业进一步改进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的质量。
(2)消极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消极影响是很明显的,几乎波及到我国出口的所有领域,对我国出口造成重大的损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对生产成本及竞争力的影响
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从而发生一些额外支出,使生产成本增加,即环境成本增加削弱了她们的竞争力。
2、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商品的进入
即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阻止我国相关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例如,在服装和纺织品出口方面,欧盟有关国家对进口服装的偶氮游离甲醛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这使我国现有的104种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出口中断。
3、严格的认证标准加大了我国出口商品的难度
从“生态纺织品认证”标签的发展趋势看,申请标准将越来越严格。2002年1月颁布的 的该标签新的申请标准中,对甲醇和锑等有害物质含量的限制的要求更加严格,杀虫剂检测的类别也大大增加;在机电产品认证方面,欧美、日本的环保法规是世界上最严格、最完善的,其中有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可回收率等方面,并要求在其国内市场销售必须取得相关的认证,因此,相关产品的质量认证是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又一壁垒。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