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时间:2019-05-15 08:4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第一篇: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增加阅读数量,可谓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小学生进行多种类文章的阅读,从而能够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升。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群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92-01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与常规的语文教学课有很大不同。它不能像上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那样“精雕细琢”深入挖掘,而是选取同类型的文章对语文课本进行补充、拓展、丰富。相对于课内知识的深度,教师在群文阅读课上更注重阅读的广度和兴趣,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操作策略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调动群文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群文阅读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兴趣是阅读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生活本来是一本厚厚的无字书,值得读的东西非常多。如借助讲故事,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评广告、自创广告。“跟着时尚”即因势利导,顺应“时尚”激发他们读文中名篇名著。通过引导他们阅读贴近现实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帮助他们了解和培养健康的时尚的审美情趣。时尚的审美情趣不仅表现于语言艺术也表现于根据语言艺术再创作出来的其他艺术之中。时尚中有对经典的回放。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外经典名著被搬上影视屏幕,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等。

二、让孩子在主题群文中拓展阅读空间

想要提高群文阅读能力教学,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否则,群文阅读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基于教材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题。基于课外阅读、略读课文等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从文章内容角度定主题。以时间为主题,如“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如“老舍笔下的小动物”“我的老师”群文阅读;以事物为主题,如“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群文阅读;以事件为主题,如“送别诗”群文阅读等。

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如“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群文阅读;以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主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以学会思考为主题,如“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阅读等。

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三、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这个神幻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从而提高群文阅读的能力。

四、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教师可以利用开发阅读教学资源,拓宽群文阅读范围 来提高群文阅读能。

1、利用课本资源

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每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重点、难点上,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利用单元内所呈现的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训练。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组合,学习这组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去寻找与春天有关的内容,如诗词、歌曲、图片、文章等。当学生查找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后,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的班会,如“我会唱春天的歌、我会背春天的诗、我会跳春天的舞、我会画春天的画”等,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多方位。

2、利用课外读物

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优秀作文,可以是写人的、写景的、写事的,把相同类型的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阅读或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或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把课外书拿到班级共享,这样集腋成裘,群文阅读的文本资源就多了。

3、推荐优秀读物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进行阅读指导。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儿童诗或童话、神话故事,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神奇;三四年级可以推荐一些科普读物和校园小说;五六年级推荐一些中外名著等。

开展群文阅读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为教师创造出新的教学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机遇,这也正是教学标准所要求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是由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向多篇多文本阅读教学形式的转变,因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成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群文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才能有序进行。心理学家皮尔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都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视阅读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读。谈到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内容涉及面广、健康有教育性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以自主的心态投入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例如在上完群文阅读课《金色的鱼钩》、《丰碑》后学生对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相关故事充满好奇,主动找相关书籍阅读并熟练讲述。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阅读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和引发阅读热情。

二、准确实际地定位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关系到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能否落实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首先要吃透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只有细心研读课程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要义,只有领会其要义,准确把握阅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对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才会准确。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准确的目标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面、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目标不能设置得过高也不能过多,否则课堂上很难落实。

三、有效合理地选择教学文本

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一定要选好文本,有的放矢。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寻找文本关联,巧妙选取文本,还可以根据文体和需求选择课外文本。因为群文阅读首先是群文,然后是阅读,所以首先要选好文本,围绕一个主题把多个文本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文本、组合文本、呈现文本极大的自由度。依据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本,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根据预设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选取文本,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本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文本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四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由于文本数量较多,需要将这些文本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文本主题和特点,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这样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全面、深刻、准确,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

四、努力精心的设计教学议题

一组选文中可以设计一个或者多个仪题,一个好的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议题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备可议论性特点的议题,可议论性就是给予读者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的见解。具体到群文阅读课堂上,就是群文的议题要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性特点的议题,对同一议题的多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增长知识,发现特征及规律。比较阅读时可以进行形式的比较、内容的比较、相同点的比较、不同点的比较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备迁移性特点的议题,指导学生将从重点学习的文章中获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要学习的一组文章之中。中间也可以穿插具备冲突性特点的议题,针对群文的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思想观点,在学生感到疑惑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解决疑惑。群文阅读教学从“一篇”走向“一群”,采用“议题”而非“主题”作为选择文本、结构课堂的基础,毫无疑问这样的阅读教学为适应课标的要求探索到了一条捷径。

五、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实施得好可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思维轨迹,树立阅读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使评价过程称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有效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活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互动中学生的语言、自身姿态表情动作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用激励和欣赏语言进行适时评价,群文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的激励与欣赏评价对学生来说不只是简单的激励语言,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再次要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彰显同伴的欣赏与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学会用别人的长处丰厚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卞国湘.群文阅读的实践与研究[N].2011(1).[3]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4]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5]冯学敏.教学新模式――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第三篇:群文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策略

熊社昕

“群文阅读”是今年青教会学习的一个主题。任何主题都只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种,绝对不是唯一。那么,哪些课文适合于群文阅读方法?“群文阅读”可以以什么为“群”呢?综合大家思考与实践,总结如下几点:

一、哪些课适合“群文阅读”?

1.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这样理解:“精读”是“渔”,“略读”是“鱼塘”。略读课更强调老师要少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略读教学中删繁就简,提供多篇文章,就是扩大了“鱼塘”,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中一展身手。

2.短小精湛的寓言、古诗等:一首古诗就几十个字,完成朗读、理解、背诵等都不难,完全可以扩大信息量。实践证明,增加相关的古诗文更能促进对本诗的领悟。另外,寓言等其他小品文也篇幅短小,也可以进行群文阅读。

3.精读课文的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在精读课的第二、第三课时,可以采用“一篇带多篇”,从本课的内容、重点、读法、写法等为线索,设计一个“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巩固本课学习重点。

4.课外阅读主题:老师从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找出能打动自己,或者感受较深的一组文章推荐给学生,一起来阅读,“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相信,老师教这样的文章,会有自己的感受;除此之外,根据学生活动、时事、认识、实践等,也可以开展相关的课外“群文阅读”。

二、“群文阅读”以什么为“群”? 1.以“主题”为“群”:以“主题”为“群”是最常见的做法。比如以“母爱”为线索,串起很多母爱的文章。但是,如果只有内容的堆砌,群文阅读的价值会打折。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因为中、高年级的孩子大多有了一定的自读能力。试想:如果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后,老师列出与本课相关文章的“书单”,大家完全可以在课外阅读,就不用去挤占课内的宝贵时间了。如果一定要安排课内读这些书或者文章,更重要的是提供学生读后的交流讨论平台。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一起读同一主题的多篇文章,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文学是多么有趣,阅读是多么的有意思。

2.以“阅读方法”为“群”: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概括”、“批注”、“浏览”、“朗读”等。比如某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怎样写“批注”:“批注”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写,运用哪些方法记录,写在什么地方„„学习了方法后,再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去读另外几篇文章,也许这“群”文章主题不一定相同,但“这一阅读方法”是可以举一反三的。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大家虽注重“阅读方法”,但很少有“阅读方法”训练课,这种类型的“群文阅读”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

3.以“表达方法”为“群”:“课文写了什么,读一读就明白了;课文是怎么写的,这可是个秘密。”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学生一看就能弄明白,了解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更是“语用”课堂的一种体现。“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强调的就是这一点。以某篇课文最有特色的写作方法为“群”,让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领略这种写作方法的“妙”,比某节作文课生硬地提示“写作方法”要生动得多。

不少老师把“以表达方法”为“群”的阅读课与作文课紧密相连,实现了“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4.以“认识”为“群”:通过多篇文章的归类或比较,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比如学习《太阳》一课,补充阅读儿歌《种太阳》、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描写太阳的古诗,侧重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小品文与想象文之间的区别;学了《“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联系以前学的课文《称赞》以及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表扬鼓励与严肃批评都很重要;学习了《钓鱼的启示》,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补充其他读物,还要认识到在某个特定的时候,还得打破常规„„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

东方红小学群文阅读课题组

《构建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于2014年7月提出,2014年12月被四川省教育科所普助金立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为)。两年来,在省市县教育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圆满完成课题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分别从认识、实践、成效、经验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汇报一下课题的研究情况。

一、认 识 篇

课题研究不仅是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核心理念的主阵地,而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2014组织了全校性的课堂“群文阅读教学”,对校内所有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地调研。调研结果令人震惊:课堂教学中“满堂问”、“满堂放”、“满堂动”、“满堂夸”的现象在各班中不同程度存在,课堂教学在看似“生动活泼”的过程中失去了有效性,在貌似课改的大旗下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面对调研结果,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我校教育同仁经过研讨一致认为,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引导全校教师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高效的活力课堂。从2010年秋季开始至今,课题组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终于成功构建阅读教学“点线面体” 活力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在研究中,我们坚守新课程理念,优化教育行为,认真落实“有效——高效——优效——活力”课堂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使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与同学间的对话有立体互动、有实质内容、有知识深度,构建既有共性又个性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组的最优化。

(一)研究的基本设想是:一心、五观、四性、三探寻

构建“对话式”的活力课堂,是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的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而注重整体性而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流畅,注重简约性而使课堂显得开放而高效的活力课堂。

(1)“一心”是指树立“对话共同体有效参与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 阅读教学对话作为人的对象、塑造人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意,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活的,更是美的,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文中生动隽永的语言、清新优美的画面、高大丰满的艺术形象,总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通过师生有效参与阅读教学对话,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挖掘这些美,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这些美,并在审美的轻松愉悦中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实现教师与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一核心理念。

(2)五观:对话教学体现“教学目的观、过程观、师生观、评价观” 等主要观点

①教学目的观:由成材走向成人。对话教学以成人为根本鹄的,养成的是完整的人,从而在终极价值找回了“人”自己。学生以忘情的状态尽情舒展着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融贯在一起,生命的活力不断得以增强、生命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生命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学生的生命由此而获得向世界敞开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在平等参与、真诚合作的对话中成为自我充分实现、主体性得以全面发展的生命实体。

②文本课程观:由教材走向文本。对话教学主张超越传统教材课程观的框架,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全面认识课程,形成文本式课程观。文本式课程观是对传统式课程观的超越,同时也超越了教材式课程所构筑的封闭的科学世界。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知识与价值的融合,一方面继承了生活世界的真切性,另一方面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逻辑性,从而有效弥合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断裂。由教材走向文本旨在将教材转化为师生共同交流的文本,师生通过文本进行着表达与倾听、交流与探究。文本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并且需要达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诱发、鼓励师生去阐释并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

③教学过程观:师生精神相遇,共享经验。在对话教学中,教学过程将呈现出新的特点。教学将不再意味着教师以独白的方式向学生单向传递、教授和灌输知识,也不再意味着学生只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纳、领受和贮存知识,而是两者都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共同步入教学的“之间”领域(即主体间性领域),在那里,双方精神相遇,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着教学的意义,提升着生命的价值,享受着诗意的人生。

④平等师生观:由我—他走向我—你。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由“独白教学”中把对方看作对象的我—他关系,走向与对方一起互相承认、共同参与、密切合作,享受着理解、沟通、和谐的我—你对话关系。教学活动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双方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教育,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⑤全面评价观:着眼发展,注重整体,强调意义。对话教学评价首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对话能力及对话潜能的发展。其次注重人及教学的整体评价。既要关注对话的结果,更要关注对话的过程;既要考虑师生的现有经验,更要着眼于师生在对话中的生成性知识。再次,对话教学评价是强调知识的、教学的及人生的意义的评价。

(3)“四性”是指“预见性、自主性、开放性、和谐性 ①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体现预见性。

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课前,教师要跟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应先抛开教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课文,在熟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见解后,再来认真地看一看教学参考,这样才会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弄清作者表达的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现文本的内涵所在,挖掘出能引起学生兴奋的探究点,才能找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入口。

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现自主性。

从对话的理论看,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对话,读者进行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进行着内省和反思,或者说是文本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刘勰所谓“披情入文”,孟子所谓“以意逆志”都包含了阅读过程中的心灵的对话。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有人说:“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读书要把书看成动态的,有灵性的东西,要调动自身的经验去进行心灵的交流。而阅读教学不正是读书吗?课堂作为学生读书的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直接对话。课前不要限定具体的读书目标,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走向同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合作、展开讨论、深入探究,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主阵地。

③学生与学生对话,体现开放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同桌的交流,小组间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几种对话的模式。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地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听众的状况,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也罢,教学也罢,在阅读教学中,每个人对课文都有自己的见地,一个人发表的看法,对于其他人便是一种收获。学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生生对话中不乏有研讨,辨论,不乏有新思想。也正是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当学生有一定的领悟和体验时,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激烈的讨论后,要有效地引导他们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情况。

④教师与学生对话,体现和谐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新的“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舍弃“灌输者”的角度意识,把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上,以平和、真诚的态度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沟通,这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是老师观念转变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宽松的教学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4)“三探寻”是对阅读教学对话过程“课前有定招------预设、课中有变招------生成、课后回马招------拓展”等三方面的策略探究。用“定招、变招、无招胜有招”相辅相成的思想,充分把握、设计课堂教学的话题,学生主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活动等要素进行参与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智慧生成对话学习共同体的一个动态参与系统,体现出阅读课堂教学追求一种“有效——高效——优效——活力”的目标境界。

2.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养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个性的人,并能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3)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初步确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操作层面的策略。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反思,从“问答”走向“对话”,从“枯燥的思维状态”走向“丰富的精神状态”。

(2)小学阅读教学中对话方式的构建;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探究教学策略:课前预设策略、课中生成策略、课后拓展策略。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伽达默尔的现代哲学解释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等理论的研究,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小学语文对话课堂教学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的实践研究以有力指导。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的老师参与研究,选择行动措施。重在实践,贵在探索。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

(3)案例研究法:深入课堂实际,记录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的成败得失,并从中提炼教学思路。

(4)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已经实行的工作实践,回过头来进行概括研究。

二、实 践 篇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采用了“行政推动、科研引领、学校实践”的工作策略,构建了管理、培训、教科研 “一体化”的模式,切实推进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措并举求实效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全校的语文工作计划,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1.组织保障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该课题设立领导组织,工作组织等两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校长、教科室主任、组成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该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操作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工作组,由教研组长、有一定实践的骨干教师及普通参研教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专题性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制度,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

3.跟踪落实。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指导组成员则定期下校,指导该模式的课堂教学。市县领导也非常关注该模式在小学段的实施,多次强调要“集全市之智搞好课题”,“切实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专业引领为课题研究把握方向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共识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的专家们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1、理论引领 课题研究之初,针对实验教师思想不明确,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等问题,省市教科所、县教研室教研员及时总结问题原因,疏理工作思路,强化理论引领力度,共进行了多次培训,使所有实验教师正确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凝聚了力量。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从系统理论、有效参与理论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解读阅读教学“点线面体”的思路和实践操作策略,每两周安排一次实验教师全员培训,并把实验方法作为培训的主体内容,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2、实践引领

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课题组提出“三明、三新、三领”的科研策略。对课题组成员要求做到三明确:明确课题模式核心,明确模式基本操作流程、明确课堂交流的三个层次;对课题成员提出三新:观念更新、方法革新、理论创新;对课题成员提出三引领:一学期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撰写一份体现模式的教学设计,发表一篇结合个人课题成果的论文。

3、专家引领

县教研室副主任康宁钦、理论教研员刘荣福、语文教研员李俊林等多次深入实验校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专项指导;教研室李长彬主任也多次亲临学校了解课题研究情况;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期组织和指导校骨干教师运用该模式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三)基层实践为课题研究夯实基础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精心安排、分工合作、按步实施,确定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规章与课题研究方案,开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2.理论研究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结合我学校教学实际,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成员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细致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文献,通过理论研究,提高认识,增强研究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提供保证。

3.行动研究阶段 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阶段分为实验班展开研究阶段和扩大研究阶段。

本阶段中,研究成员要利用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实施细节,不断积累摸索,运用多种研究方式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教法研讨、学法指导,共同学习。对研究阶段性成果及时整理适度在校内推广。

(1)实验班展开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5年7月

2014年6 月编定实验班。2014年7月 举行开题仪式。各语文教师进行一系列前期调查、测验,绘出统计表格,收集好原始资料。上交调查报告。

2014年11月,启动高段实验班、示范班,争取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好扩大研究的准备。

2014年12月 各位教师上交研究报告。主要查阅文献资料,研究实效阅读教学的理论,撰写、论证、解读课题方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期测评,收集课题研究前期资料.课题中心组成员先行研究。课题组成员要随时记下研究步骤、心得体会,要定期向课题组提交自己撰写的论文。

2015年1月 进行阶段测验,对照前后检验实验效果。并上交教学案例。

2015年3月 做阶段性研究小结,上交论文、反思。

2015年4月 第二批实验班投入实验。

2015年5月 举办一次公开教学活动。

2015年6月 组织一次外出交流活动。

2015年7月 进行中期测验,阶段总结。论文、反思、案例进行归类。

(2)扩大研究阶段:2015年8月——2016年2月。

主要是通过课题研究课公开教学,以课题公开课课堂教学研讨制度为操作准绳,进行全校性的研究,逐步形成有效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及策略。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4.总结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5月。

改进和完善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成果汇编,申请课题结题验收,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课题研究总结。

(2)撰写东方红小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实践研究 》课题成果展专刊。

(3)申请结题。

三、成 效 篇

依靠强力的行政推动、专业的科研引领,加上基层学校的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一个反应,两个转变,三项发展”。

(一)一个反应

通过课题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家长们一致反映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了当前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诸如学生喜欢上学了,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可供学生自主支配读书的时间多了,孩子显得比过去活泼了等等。

东小一位学生家长说:孩子转学到东小实验班一年多,我明显感到孩子长大了,知道看课外书了,也能较安静地听人讲话,不像原来那样缺乏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在家家长叫他,他能很快回应并去做让他做的事情。以前在家里做作业,一遇到不会的,就大发脾气,不是扔课本就是摔东西……现在真的是变了另一个人似的。真是由衷地感谢学校。

(二)两个转变

1.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面的转变——由传统转变为灵活,由主体转变为主导,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师也由此走上了幸福的教学之路。

东小的张老师就是典型的例子。她是一名具有十余年教学经历的教师,在课题研究之前,常常存在着诸多困惑: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喜欢;质量上不去,自己也苦恼。在运用了本模式之后,他欣喜地感觉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成语中的项羽》一课时,张老师通过精彩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认真的自学、积极的生生交流、思辨的师生交流后,学生自主得出自己与文中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相比,得出原文中的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实际课堂上也会偶然出现相似的情况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有关的知识,敢于质疑教师知识的权威性。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张老师很有感触地说:“点线面体”这一模式确实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2.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由被动参与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自我积累转变为成果共享。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尊重差异,求同比异的乐趣。东小6年级6班的同学就深有体会。在课题研究开始之前,每次课堂上总感觉自己跟着别人的想法在走,没有自我思考的空间。自参加实验课堂以来,她欣喜地告诉妈妈:我爱上语文课了,更爱我们老师了。因为我上课可以自由表达我的想法了,可以读更多的课外书了,可以各抒己见,在大家的观点中碰撞、争鸣,我感觉我真棒!

(三)三项发展

1.教师的个人素养得以发展。自实验工作开展以来,参加实验的教师个人素养有了全面的提升,加强了职业道德,提升了教学能力,同时培养了反思习惯和探索精神,并且能够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最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2.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在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方面效果更加明显。现在的课堂,学生已经具备了质疑的能力,并且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实验校的学生中,小组讨论发言率到达100%,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学生到达92%。

3.学校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实验以来,各实验校的教育科研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教育科研成为了强化学校特色的催化剂,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几年中,我们获评市、县级科研先进学校,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多项获奖。

四、经 验 篇

从本课题的提出、立项到最终的实践推广,课题组历经了面对困难与克服困难的艰难历程。在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成熟的经验。

(一)行政推动是课题研究的保障

1.行政的政策导向,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评价的适度倾斜,会激发实验校强大的内驱力,从而转化为学校的自觉行动,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2.行政的引领作用,决定着课题工作的成效。通过科室包片,收集问题,解决困难,既起到督查作用,又发挥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用务实的思路、求实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影响着课题工作的开展。

3.行政的保障功能,决定着课题工作的实验成效。以往的课题研究,都是基于一所学校,立足一所学校,单兵作战,形不成合力。本次课题研究,在行政的统一协调下,我们实现了市教育局、县教研室、学校的三方合力,使课题研究取得成效。

(二)科研引领是课题研究的核心

东方红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典型引路、专业指导、理论提升等形式,充分发挥了科研引领的作用,推进了“点线面体”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语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科研引领与课题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将教育科研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理论研究中有实践体会,在实践中有理论思考。教研员的工作重心下移,与基层教师“联线”,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双优”。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得到了专业成长,也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反 思 篇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有效策略实践研究”的操作策略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但是,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教师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实践课没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今后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从以下两方面取得突破。

(一)拓展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集全区之智,不断拓展研究网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一是完善学校的行政推动网络;二是组建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各学科教研网络;三是挖掘学校潜力,加强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形成同伴互助的科研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同时,要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推动课题纵深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随着研究范围和学科的扩展,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一是特聘省、市教科所教研员,进行学科指导;二是特邀重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教授,进行理论提升;三是吸收语文科目以外的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点线面体”操作策略在其他科目的实践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交流中领悟,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实施策略

作为一个小学校长和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一直想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学校进行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内外结合”的研究,下面是我总结的想法和做法。

一、立足课内,抓好课堂主阵地

这些年来,教育界各种改革轮番兴起。但我始终相信,抓好课堂基础教学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只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1.研读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是学生前进的方位图。虽然一册教材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但每篇都是编者深思熟虑的选择。教师只有明白编者的意图和单元前后的联系,才能真正把课文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2.以一带多,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兴趣

课文只是范例,不足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学完老舍的《猫》,我们给学生推荐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学完了老舍的《草原》,我们推荐沈苇的《巴音郭楞变奏》、席慕蓉的《夏日草原》和李若冰的《山湖草原》。在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的阅读中,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二、放眼课外,拓宽阅读大舞台

如果说课内阅读是华美的国宴,那么课外阅读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特色美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有人曾经统计,一个人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占总知识的70%。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也不难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1.立足选文,拓展整本书及相关文章的阅读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需要教师带领他们学会有层次地阅读。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学完《祖父的园子》,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完老舍的《草原》,推荐阅读他的散文《内蒙风光》;学完鲁迅的《少年闰土》,推荐阅读《故乡》;读完安徒生的《丑小鸭》,推荐阅读林清玄的《你心里的天鹅都去哪儿了》……这种延展性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也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和比较。

2.播放音像,吸引学生投身阅读

教育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记得以前,我和儿子一起听广播――《阅读与欣赏》《午间半小时》《子夜星河》等。这些好的语言类节目能够慰藉心灵,提高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在我们学校,各年级教师会集中准备内容,利用午间时间分班进行播放。低年级孩子们听经典童话故事,中年级孩子被有趣的科学故事所吸引,高年级孩子则在优美的诗歌朗诵、美文欣赏中学习语言。课堂上的课文朗读、情景朗读,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学校每学期还会举行朗读比赛。

3.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这种作品有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接触经典作品多的孩子,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所以,我们精心挑选古诗词、现代诗、优美词句等,让学生每天一段进行积累背诵。每天下午,学校安排5~10分钟的诵读时间,让学生诵读《声律启蒙》《朱子家训》《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经典。

三、内外结合,提升阅读新空间

1.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要让学生读书读得有效果,根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方法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量小,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需要老师领着读;第二学段的学生认字量增大,可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就需要老师在阅读中适当提问点拨;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速度快,通过交流可以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第一学段的阅读课上,教师会根据课文情节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改编情节或结局。说完让孩子们自己写,也可以让家长帮着写,还可以画成画。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描述,把人物形象画成卡通画,把故事情节变成美丽生动的自制绘本,完成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读书记录卡。第三学段的孩子可以谈自己对人物的见解,并进行展示。“走近曹文轩”“沈石溪的动物世界”“奇妙的科技之旅”“听杨红樱阿姨讲故事”“跟着金波爷爷学写诗”等主题的手抄报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才华。

我们的阅读指导课分为六大类――新书推荐课、好书导读课、名家引领课、读书交流课、人物赏析课和朗读指导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安排。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语文组教师结合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带领学生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交流鲁迅少年生活的一些经历,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朗诵《有的人》……学生也自己收集各种资料,展开交流,对鲁迅有了更深的了解,并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学校还调整了时间安排,每天下午40分钟的两节大课和课外活动改为四节30分钟的小课,前两节课程内容不变,第三节是全校统一的阅读课。2015年上学期开始,学校尝试采用“10+20”阅读法,即前10分钟教师把问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听完之后回答问题,剩余的20分钟学生自由阅读。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每个月第四周的阅读课为交流时间。学生或交流读书心得,或向同伴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或展示自己的读书记录卡。分享和探讨让孩子们更加喜爱阅读。

2.开启奖励机制,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给不同学段的孩子规定了阅读量和相应的阅读书目,每月有主题,评出“阅读之星”,在期末评选出“阅读快乐星”“阅读智慧星”和“阅读成果星”等。全校每学期都有100余名学生获得奖励。

“六一”节异彩纷呈的课本剧表演,更是孩子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一年级学生演出《小蝌蚪找妈妈》,可爱的小蝌蚪、大青蛙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六年级学生演《昭君出塞》,讲究的对白、人物的机智都让观众赞叹不已。

《尚书?兑命》中说:“念终始典于学。”即所有的成就都来源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心中。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发芽、成长,为孩子的生命增添美丽。

(责 编 莫 荻)

下载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五篇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新建小学 程燕萍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开展小学群文阅读......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详解

    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乐至县高寺镇高寺小学 王玉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小学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教师:黄学辉 人们的日常阅读活动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即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

    群文阅读策略学习

    群文阅读策略学习学会阅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未来的竞争力将大受考验。因此,语文教师指导阅读教学重心应该......

    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要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的思想和实践。群文阅读改革了单篇文章阅读教学的模式,教师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杨文忠 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摘要: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