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教学随笔
钢琴教学随笔
图图钢琴城网站约我写点儿关于钢琴教学的东西,真是让我陷入了深思。能说的话题一大堆,但是从哪儿开始?用什么顺序?想想教学生(各式各样的学生)也二十多年了,但是让我系统地写一本关于钢琴教学法的书那是绝对不敢的,因为越教才越发现其实教学中有很多问题,而且是越教问题就越多。当然我说的这个“问题”是“有关教学方法的疑问”的意思,不是学生越学弹得越糟,当然这种现象偶然也发生过,也让我为此陷入过沉思„„好了废话少说了,我想我就采取一种“随笔”的方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样或许给我、给大家都可以带来一种半消遣、半思考的“绿色”阅读经历吧!
一、关于“基本功”
说到“基本功”,我想大家的潜意识中就会出现几个少林寺的和尚,踢腿、站木桩、提水,青筋爆裂、大汗淋漓,或者少年戏子被师傅折磨得死去活来„„但镜头一转,出现了若干年后少年长大成人,变成了人见人爱的“角儿”的情景,或略有变奏,大体如此。我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基本功”的理解。它基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身体某种能力的训练;二是为了得到这种身体能力而需要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具体到钢琴学习上,就是手指基本功,或者“技术”,当然还有附加的“毅力”。
这种传统中国式的对“基本功”的理解,无疑也反映在中国青少年钢琴家的成长和演奏中,我的美国的老师米考夫斯基教授在听过大量国内的专业附中学生后总结了一句话,他说:“我发现中国学生的演奏风格有两大特点—要么是炫技的,要么是严肃的。”我听了觉得一语中的,真是总结得太精辟了。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与我们对“基本功”这件事的理解有关。
中国钢琴教学的“基本功”训练以技术训练为主,甚至以技术训练为本,许多老师给学生留曲子都是以“学生能不能弹”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能不能弹,就是技术上他(她)是不是“应付得了”,或者“够得到够不到”。如果技术上可以“应付”或“够得到”的,就留,够不到的,就过些日子再留(这还是比较理智的老师)。而这个技术的标准,再具体化一些,就是速度、力度和准确性。说白了,就是能弹快、弹响和没有错音。以这种对“基本功”或“技术”的理解为教学基本思路的老师,会多多少少地把莫扎特或海顿的奏鸣曲当作是跨向贝多芬奏鸣曲的进阶性曲目,而贝多芬奏鸣曲一类的曲目又成为最终通往李斯特技巧型作品的进阶性曲目。而且中国老师给奏鸣曲喜欢按乐章给,往往第一乐章弹完了就跳到第三乐章了,因为“快一些所以难一些”,而第二乐章往往被跳过去了,因为速度慢,太“容易”了,“没什么可练的”。这样一来,莫扎特和海顿的奏鸣曲或类似作品在整个小学、中学阶段只学习寥寥几首,慢板乐章弹得更少,因为“都能弹第三乐章了,还弹第二乐章干吗?”“都能弹贝多芬奏鸣曲了还弹莫扎特奏鸣曲干吗?”这种教学思路也就使许多中国学生在曲目学习和演奏风格中形成了向浪漫主义倾斜的“偏科”现象。而也就是这种教学和学习的思想,使得中国学生的演奏风格普遍很“炫技”。
而中国学生的演奏风格“严肃”这个问题,也有它的必然性,一是中国人一向把西方古典音乐称为“严肃音乐”,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这种叫法是从哪儿来的,而更主要的就是学生们把通过毅力苦练技术时的感觉,或者说把练琴时心里所体验的“痛苦”的感受带到了音乐里面,他们的音乐,往往更多地反映了他们学琴所经历的痛苦感觉,而不是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更丰富的情感内容。任何音乐的表达当然需要有技术功底,但是没有生活、没有“练技术”之外的生活感受的话,演奏者演奏出来的音乐就只是漂亮的手指和苍白的音符。缺乏生活感受、缺乏文化素养和人文及自然体验的中国小琴童们,弹奏出来的音乐当然就只有“严肃”和“痛苦”了。
这种音乐表达中片面的“炫技”和“严肃”,也许是源于我们对“基本功”的理解,其实我并不认为这种对基本功的理解是错误的,技巧的训练和毅力的培养当然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对我来说,“基本功”还包括读谱能力、聆听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基本功的一部分啊!钢琴学习对我来说学的是脑、心、手三位一体的整体配合,而不仅仅是以手的发展速度为基础的技术型训练。(对不起,实在忍不住了,容我吐槽一句:那个是体育好么!)所谓脑,是知识、信息的认识与存储量,包括读谱、乐理,也包括与音乐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如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美术、舞蹈、文学、诗歌、戏剧、电影等与音乐有关的其他艺术门类,还有心理学、哲学及数学等与音乐有关的其他学科。当然这么多知识与信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吃成个胖子”的,而是长期的、不断的积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知识给我们、给孩子们带来的思考,有了思考,人才会自主地进步。读谱、乐理和作曲家生平等音乐知识作为基本功的一部分很重要,但是它们实际上还是更广泛的“文化基本功”中很小的一部分。
我们都认为李斯特是钢琴技巧之神,许多琴童们为了能够弹奏他的作品每天也是五六个小时地练琴,甚至不只是练技术。咱们看一看心中的“技巧之神”,在他大约二十岁时给朋友的信中写的他每天的安排:“我的头脑和我的手指就像两个着了魔的鬼魂一样工作着,荷马、《圣经》、柏拉图、洛克、拜伦、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贝多芬、巴赫、胡梅尔、莫扎特及韦伯等,都包围着我。我研习他们,思考他们,疯狂地吞噬着他们,除去这些,我(每天)练习四到五个小时的手指练习,三度、六度、八度、震音、轮指、华彩及音阶,等等。啊!如果我不变成疯子的话,终有一天你会看到我成为一位艺术家!”—这就是我们的“技巧之神”年轻时的言行,请问,咱们中间,谁做到了?
这些知识与信息,不管音乐与否,不但给人带来思考,还给人带来心灵的感受,而有了感受,才有表达。音乐表达的不光是思想,更多的是感情。感情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心”。心要有东西感受,会感受,才有东西表达,并且才会表达。李斯特在信中写到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思想,也带来感受。感受当然不只从书中得到,也从音乐中和生活中获取。具体到钢琴教学和演奏中,一首曲子不但要弹得准确、精湛,还要弹得“好听”、感人。
要想把曲子弹得有心、好听、感人,我们就会发现音乐表现所需的技术就不仅仅是手指的快、强和准确这么简单了,我们会发现,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均匀地演奏,或者根据作品的需要,有速度、力度和音值长短的伸缩地演奏,还有不同声部有不同声音层次地演奏,歌唱性地演奏,踏板和手的配合等源自于音乐表现的技术上的要求,就都是技术基本功要求的一部分了。我们惯有的思维定式是:有了技术才可能有音乐的表述。其实这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这种思维主要是针对学习的初级阶段的,不论是大到整个学琴过程的初级阶段,还是小到每一首曲子从不熟到熟的学习初级阶段,都是如此。如果手指不会动或者弹不熟,当然表现不了音乐的内涵了,但是当学习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无论整个学琴的过程还是每一首曲子的学习,都需要用音乐的表达来带动技术的提高。具体地说,每当学生的曲子已经弹熟,但是音乐表现上遇到瓶颈,这就往往是技术能力限制了音乐的表达。那么在这个时候,我往往会让学生过曲子,但是过的时候不用在意技术上的任何失误、不足和失控,而是注意聆听内心的音乐的声音。换句话说,要努力抓住内心的音乐要求,为了心中理想的音乐,手上哪怕“混”都可以,这样忘我地弹几遍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手中技术的差距在哪儿了,他们也因此找到了技术需要提高的具体方向,有了心灵指导的技术才是丰富的、高品位的、有意义的技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弹琴的技术能力不是赛马而是马术。我个人认为,脑、心、手三方面在学琴的一开始就相对平衡发展了,从专业角度讲,长大了才有可能成为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家,而不是只有商业价值的匠人。哪怕不走专业道路,脑、心、手平衡发展的琴童长大了才会真正在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层面上以学琴的经历长期受益。这件事当然并不十分容易做到,因为脑、心、手的发展这三件事中往往只有手的发展是最具象、最容易被看到。所以,脑和心的发展需要点儿智慧和信念,也就是需要点儿脑,需要点儿心。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不但用了手,而且也用了点儿脑和心,你们看,我并没有老生常谈地说:“基本功很重要,但是文化和生活也很重要!”那样说大家看完了就又忘了。于是我说:“基本功是什么?基本功不但是技巧,还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我这样一说大家就觉得做得还不够了,就重视了。这是什么?这是我心理学学得好!
好了,大家赶紧回去练基本功吧!(待续)
第二篇:钢琴教学
教学大纲
钢琴基础课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钢琴基础课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133203024
学分:8 学时:72 开课学期:一、二、三、四
预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两年的教学,为学生打下必要的钢琴基础,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弹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钢琴伴奏、配奏能力,使钢琴成为学生学习和从事其专业的辅助工具。与此同时,还要学习钢琴教学法,为他们今后从事音乐教育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要求]
授课以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教学中将传统钢琴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师范钢琴教学要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弹奏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注重钢琴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性,又要突出师范性,强化钢琴伴奏和歌曲伴奏的编配能力,开设中、外钢琴艺术史,将钢琴教学法纳如入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求]
(1)键盘理论与技巧
(2)视奏与移调
(3)独奏与重奏
(4)模仿与即兴创编
(5)如何有效地练琴
(6)怎样更好地表现作品
(7)钢琴艺术史
(8)钢琴弹奏法
(9)钢琴教学法
2.[教学安排]
钢琴基础课在一、二学年开设,每周授课两学时,共约140学时。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黄瑂莹等:《钢琴教程》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杨鸣主编: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李美格主编:《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全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五、作业与考核方式
作业:随堂检查
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回课情况、到课率、学习态度等成绩,由教师打出学生的学期综合成绩。
钢琴专业课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钢琴专业课
课程类别:专业主修课 课程编号:133204204
学分:8 学时:72 开课学期:五、六、七、八
预修课程:基本乐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两年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钢琴弹奏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应的钢琴弹奏法和教学法,并具有初步的钢琴伴奏、配奏能力,为今后的音乐服务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要求] 突出师范性,授课以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教学中将传统钢琴教学的普遍经验与师范钢琴教学要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弹奏基础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既要注重钢琴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弹奏基础,又要突出师范性,学习键盘理论与技巧、视奏与移调、独奏与重奏、风格模仿与即兴创编。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点]
(1)键盘理论与技巧。
(2)视奏与移调。
(3)独奏与重奏。
(4)模仿与即兴创编。
(5)钢琴音乐史。
(6)钢琴弹奏法。
(7)钢琴教学法。
2.[教学安排]
钢琴专业课在三、四学年开设,每周授课两学时,共约140学时。教材信息
一、主要教材介绍
本课程选用教材有规划,有措施。从版本上,要求尽量用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教材。使用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二十一世纪高师音乐教材---钢琴教学法”、“钢琴教程——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等教材。这些教材和专著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对钢琴课程教学起到了十分有效的积极作用,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一些教材成为国内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主要教材。
“钢琴教学法”力求从理论上让学生明了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明了做一名合格的刚琴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
“钢琴教程”包括了相应级别的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曲、大型乐曲、中小型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每首氏曲还有针对性极强的教学提示,包括作者简介、乐曲性质、曲式、弹奏要求等。教程的选编注意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并以传统、经典的教学曲目为主。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教材的学习,可获得更精深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参考资料介绍
(一)文本资料
1.杨鸣主编: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李美格主编:《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全新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3.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4.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5.钢琴基础课教学中的几个环节 彭时俊《音乐探索》1985.2期
6.钢琴共同课的因材施教 宋金兰《中国音乐》1986.3期
7.关于钢琴教学问题的探讨 章培理《八闽乐坛》1987.3期
8.论高师钢琴教学的变革 林一中《八闽乐坛》1988.4期
9.怎样教好钢琴基础课 吴珠《中国音乐》1989.3期
(二)音像资料
1.莫扎特奏鸣曲全套Decca.CD1-5.2.贝多芬奏鸣曲全套Decca.CD1-5.希夫
3.肖邦练习曲CD1-10.鲁宾斯坦 教学内容
基础钢琴
1.[教学内容要求]
(1)键盘理论与技巧
(2)视奏与移调
(3)独奏与重奏
(4)模仿与即兴创编
(5)如何有效地练琴
(6)怎样更好地表现作品
(7)钢琴艺术史
(8)钢琴弹奏法
(9)钢琴教学法
2.[教学安排]
(1)钢琴基础课在一、二学年开设,每周授课两学时,共约140学时。
(2)弹奏内容
基本练习:五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练习
练习曲:车尔尼练习曲
莱蒙练习曲
杜维诺依练习曲
拉克练习曲
孔空练习曲
贝伦斯练习曲
海勒练习曲
布鲁纳练习曲
复调: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巴赫《小前奏与赋格》
巴赫《创意曲》
乐曲:圆舞曲 肖邦曲
在草地上 雷契纳曲
猫之步态舞 戴维.赫勒韦尔曲
春之歌 门德尔松曲
水草舞 吴祖强、杜鸣心曲
蝴蝶 默克尔曲
牧童短笛 贺渌汀曲
玛祖卡 肖邦曲
变奏曲(六变奏)贝多芬曲
喷泉 卡尔.博姆曲
致春天 格里格曲
木偶步态舞 德彪西曲
意大利波尔卡 拉赫玛尼诺夫曲
钢琴伴奏与钢琴配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曲
春天来了 德国民谣
请你唱支歌吧 谷可曲
我爱雪莲花 黎海英配伴奏
友谊地久天长 邓映易译配
跑马溜溜的山上 四川民歌 江定仙编曲
三套车 俄罗斯民歌 高山译、宏扬编配
牧歌 内蒙民歌 瞿希贤编曲
负心人 那波利民歌 S.卡尔蒂洛编曲
午睡歌 佚名曲
很久以前 贝利曲
小红帽 巴西儿歌
小杜鹃 波兰民歌
国旗国旗我爱你 上海第六师范学校编曲
小雨沙沙 王天荣曲
四手联弹:
长江之歌 叶飞改编
拨奏波尔卡 约翰.施特劳斯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 约翰.施特劳斯曲
钢琴专业课
1.[教学内容要点]
(1)键盘理论与技巧。
(2)视奏与移调。
(3)独奏与重奏。
(4)模仿与即兴创编。
(5)钢琴音乐史。
(6)钢琴弹奏法。
(7)钢琴教学法。
2.[教学安排]
钢琴专业课在三、四学年开设,每周授课两学时,共约140学时。
第三学年:
(1)钢琴的发展简史
(2)钢琴的构成
(3)钢琴基本弹奏法(4)弹奏内容:
基本练习:五指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和弦练习练习曲:车尔尼599、849、718 莱蒙Op37 杜维诺依Op176 拉克练习曲
复调曲: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乐曲 : 迎亲人 黄安伦曲 献给爱丽丝 贝多芬曲 圆舞曲 肖邦曲 在草地上 雷契纳曲
猫之步态舞 戴维.赫勒韦尔曲 春之歌 门德尔松曲 杂色玫瑰 朗格曲 小变奏曲 巴托克曲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 陕北民歌 刘寿延 改编
第四学年:
练习曲:车尔尼849、299 海勒练习曲 克拉莫练习曲 布鲁纳练习曲
复调:巴赫 《创意曲》
乐曲:水草舞 吴祖强、杜鸣心曲 蝴蝶 默克尔曲 牧童短笛 贺渌汀曲 玛祖卡 肖邦 曲
变奏曲(六变奏)贝多芬曲 喷泉 卡尔.博姆曲 致春天 格里格曲 木偶步态舞 德彪西曲
意大利波尔卡 拉赫玛尼诺夫曲
歌曲伴奏:跑马溜溜的山上 四川民歌 江定仙编曲 三套车 俄罗斯民歌 高山译、宏扬编配 牧歌 内蒙民歌 瞿希贤 编曲
负心人 那波利民歌 S.卡尔蒂洛编曲 四首联弹:拨奏波尔卡 约翰.斯特劳斯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 约翰.斯特劳斯曲
第三篇:钢琴教学
1.启蒙阶段:一般约半年至一年时间
小汤1-2 小汤3-4 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或者大汤1-2与《拜厄》、《孩子们的哈农》搭配。
2.初级阶段:
小汤5或者大汤2-3与《车尔尼599》同时使用。《车尔尼139》做补充。
《车尔尼599》到《莱蒙练习曲》这段时间同时使用《布格谬勒进阶25首》,《巴赫初级钢琴曲集》。
《布》结束后用《小奏鸣曲集》;《巴赫初级》结束后用《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
《莱蒙》结束后是《车尔尼849》——《车尔尼299》,《车尔尼139》、《杜弗诺伊》做相应补充。
布置乐曲使用《小奏鸣曲集》,《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理查德克莱德曼》,《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选》。
3.中级阶段:
《车尔尼299》,《车尔尼8小节练习曲》、《车尔尼左手练习曲》做相应补充。
同时使用《小奏鸣曲集》、《巴赫二部创意曲》——《法国组曲》、《世界名曲大全》、中国钢琴曲。
4.高级阶段:《克拉莫练习曲》——《车尔尼740》
乐曲使用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集,《世界名曲大全》,中国钢琴曲,《肖邦圆舞曲》,《巴赫三部创意曲》。
你的教材划分程度我觉得有点武断,比如8小节,还有左手练习曲都是849的后期补充,哪些和299的要求是不再一个层面上的。还有小奏鸣曲。这本也是要在299之前完成,299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简单的海顿还有莫扎特的奏鸣曲了。还有就是世界名曲大全,选材太单调,还有无词歌,还有格里格抒情小曲。可以选择。莱蒙的难度,要在849的中后期加入。因为对于速度还有力度的要求是不同的。299代表了一个新的技术程度。肖邦圆舞曲这个时候就开始学习了。
整体教学内容有五条主线:
1、音阶琶音训练。
2、练习曲。
3、主调乐曲
4、复调乐曲
5、视唱练耳与乐理。
具体说明:
1、音阶琶音:根据识谱能力范围,先训练2个八度,继而4个八度,并要求严格按照乐谱上标记的指法弹奏。初期
强调“视奏”。
2、练习曲:《车尔尼599》——《莱蒙练习曲》——《车尔尼849》——《车尔尼299》——《克拉莫练习曲》—
—《车尔尼740》——《克列门第“名手之道”》——《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肖邦练习
曲》。
3、主调乐曲:《小汤》、《大汤》——《布格缪勒进阶25首》——《小奏鸣曲》——《中国钢琴名曲集》——《莫
扎特奏鸣曲集》——《海顿奏鸣曲集》——《贝多芬奏鸣曲集》。
与《小奏鸣曲》同时安排:《理查德克莱德曼》《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里的乐曲作为补充。
与《中国钢琴名曲集》同时安排:《世界钢琴名曲集》里的外国作品作为补充。
4、复调乐曲:《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巴赫二部创意曲》——《法国组曲》——《巴
赫三部创意曲》——《英国组曲》——《巴赫十二平均律》。
5、视唱练耳与乐理:从《小汤3》或者《大汤1》开始加入训练课程。
教师每年将举办一次音乐会。安排学生参加相应水平考级,绝不为了考级而考级;以及积极参
加正规比赛。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积累舞台经验,提高表演欲望,促进钢琴学习。
首先您的孩子还在启蒙中,并不能算是“初学”,连《拜厄》练习都算是启蒙教材。
小汤2结束就可以上小汤3了,做家长不要心急,我理解,孩子手指缺少力度这是正常的,也是在学琴中必须出现的问题,经过练习就能慢慢的有力了,练琴正是要练习对琴键的控制力要想练好控制力,手得先有力。
您说的加《哈农》以及《拜厄》教材的问题,我在教学经验中是这样来加教材的:首先是小汤1.2.册,2册学完后进小汤3册,同时上拜厄+大汤1册,拜厄学到三四十条时候小汤3应该学完了,小汤系统就结束了,现在就剩下大汤1和拜厄,当大汤1弹完的时候进大汤2这个同时拜厄应该到了60条左右了,这时候如果有考级意愿的话可以开始上中央院海内外考级教程1册了,同时3本书进行,根据孩子情况加入哈农或什密特16首作品,4本书同时进行4个月左右就可以去考1级了。考完1级后要加入巴赫初级(复调)和小奏鸣曲和车尔尼599,总之练习手指的、练习曲系列的、乐曲系列的、奏鸣曲系列的还有考级作品,要同步进行,切不可单一教材。这是我在教学初期为孩子准备的相关教程,运用已有8年时间。这是个相对标准的计划,还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在这个基础上详细制定一下
第四篇:钢琴教学
接下来按正规学习的步骤应为:
1.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配套《哈农钢琴练指法》,可选用大汤
(一)(1级水平)
2.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599),配套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复调)(2-3级水平)
3.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849),配套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复调)
及《小奏鸣曲》(大型作品),选用布格缪勒《钢琴进阶25曲》(4级水平)
4.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配套巴赫《创意曲集》(复调)及
莫扎特与海顿的部分奏鸣曲(5-6级水平)
5.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配套巴赫《法国组曲》及
《英国组曲》,贝多芬的奏鸣曲为主,肖邦的圆舞曲、夜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格里格的《抒情小品》……(7-8级水平)
6.莫什科夫斯基的《钢琴巧技练习曲》和克列门第的《明手之道》,配套巴赫
《平均律钢琴曲集》(复调),可尝试贝多芬、格里格等人的协奏曲。(9-10级水平)
7.肖邦、李斯特、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的练习曲,及所有的钢琴作品。(演奏级)
小汤姆有初级,中级,高级, 弹完后,看你具体的情况,可能会弹拜厄或者说是车尔尼的849等 哈农是基本功的练习,这个是每天必须练的 然后还有音阶与琶音,这个也是每天必须练习的 您刚开始学钢琴, 肯定是要考级的,一共有10级,有2个演奏级,其中还有中级乐理和高级乐理的考试., 至于世界名曲, 有简单有复杂,简单的世界名曲一般来说你掌握了钢琴的基本功以及要素就能练了 具体还是看老师的安排
第五篇: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看看你学到什么大师级别了-钢琴艺术永无止境
2011年01月17日 星期一 00:23
钢琴技术程度分析:
弹完车尔尼299足以应付所有流行曲目,能否弹完肖邦24首练习曲成为业余与职业的分水岭(99.9%的学琴者止步于此)钢琴家弹奏音阶最快每秒单手27个音.apm3200。
业余技术(0-9级)
1.一般音阶类(双手同向,间隔8度):基本技术。所有人从开始学钢琴到他死或者停止学琴之间每天必定会遇到的课题。老车的599,849可以帮助解决此问题使演奏者的音阶达到5级水平。
2.一般琶音类(双手同向,反向,属7及减7):基本技术。所有人从开始学钢琴一段时间后(视乎手的大小与智力程度)到他死或者停止学琴之间每天必定会遇到的课题。老车的599,849可以帮助解决一般琶音问题使演奏者的琶音达到5级水平。属7及减7则需要到299与740中学习。
3.半音阶(双手同,反向,间隔3,6,8度),琶音与音阶之综合。老车的299可以帮助解决此问题使演奏者的基本技术达到8级。299的31,36,39为经典曲目,均为八级考试曲。
4.左手技术。最基本的技术。所有人从开始学钢琴到他死或者停止学琴之间基本上每天必定会遇到的课题。老车的教材不甚重视左手,欲修炼,可参看左手钢琴练习曲集。
5.二部处理。最基本的技术。所有人从开始学钢琴到他死或者停止学琴之间基本上每天必定会遇到的课题。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为经典中的经典。
6.3部处理。较困难的技术,平均律的基础。巴赫的3部创意曲为经典中的经典。处理好3部对于音乐感培养很有好处。
7.8度音阶,半音阶。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困难的曲子大多是由于其变态的8度造成的。
钢琴技术第一关:钢琴的中考:(约为8-9级的水平)
基本音阶:双手同向,4八度,每秒10个音左右。
半音阶,琶音与音阶之综合:299。36 半音阶 299。31 琶音299。39 8度 740。49
二部处理:巴赫的二部创意曲 1-15 任一 3部处理:巴赫的3部创意曲 1-15 任一 大型乐曲:莫扎特,海顿奏鸣曲中中等程度者
其中299之36为经典考试曲目。若某人将它弹的速度较快,没什么失误,他的基本功就差不多过关了。学钢琴者大约90%停止于此。到这个程度的人,可以对付任何流行乐曲的乐谱,但基本上著名的钢琴曲都与他无缘(献给ELISE还是可以的,不过意境还得另说)。
专业技术(10级――钢琴系毕业)
高级音阶类(双手同,反向,间隔N度,N不定),小音阶,非调式音阶,全音阶等。740中充斥了各种有关练习。至于肖邦就没有对这个课题进行过创作了。(大概他觉得太容易了)
高级琶音类(双手同,反向,分解方式不定),单手快速琶音等。740中充斥了各种有关练习。Chopin亦有练习曲 OP 10 NO 1, 8, OP25 NO 12等。
三度音阶及琶音,半音阶。740中较少出现。Chopin: 练习曲OP25 NO 6为训练三度的经典。
高级八度类:这个课题的作品太多了。简单的有740,553的。变态的如肖邦OP25 NO10,波兰舞曲(英雄),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4,6,葬礼等。
钢琴技术第2关:钢琴的高考:(约为钢琴演奏级的水平,钢琴系学生一般为此水平或更高)
高级音阶类(双手同,反向,间隔N度,N不定),小音阶,非调式音阶,全音阶等:速度很快,节奏均匀,用力一致。每秒大约13-15个音。
练习曲:莫什科夫斯基OP 72 中任一。肖邦练习曲中较简单者。如:OP10的4,5(黑键),12(革命),OP25的6(三度),9(蝴蝶)。Debussy的也可考虑。OP.25的6(三度)不要求弹的飞快。多声部处理:巴赫的平均律中较容易者
大型乐曲:莫扎特,海顿奏鸣曲中困难程度者。贝多芬奏鸣曲中中等程度者,如月光,黎明等,热情也可以考虑。浪漫派的可以考虑肖邦的夜曲,较容易的波兰舞曲,印象派的如Debussy的简单的前奏曲和其他较容易的作品等。
是否能弹完740及OP72,进入肖邦的24首练习曲,是钢琴技术的第2关。学钢琴者大约99%停止于此。到这个程度的人,应该读一般的五线谱如同中文(现代音乐另说),视谱弹奏8级以下的乐曲毫无问题。至于乐理与即兴创作,就不一定了。
快速的和弦断奏,和弦式琶音:这个到处都是,并且一般速度都很快。灵活而不僵硬的手腕是练成此招的唯一诀窍。
震音:李斯特除了八度之外最喜欢使用的技术,大概是为了炫耀他的力气大。练成震音要向钢琴家弹李斯特超技12那样,闻者为之战栗。
快速经过句:专门对付肖邦的协奏曲,各种抒情的乐曲。当然其他作曲家也不时会用到它们。快速经过句是华彩的常客。肖邦的乐曲中经常出现有30-40个音为一组的经过句,要把那组音弹的流畅,均匀且具有表情起伏,快速经过句才算练好了。6度音阶及琶音,半音阶:这种技术可以说极其变态,要求手指有非常好的灵活性,手腕的配合也要很好。肖邦的OP25,NO 8专门对付这个。不过6度片段使用者较少,不掌握也没什么大碍。
钢琴技术第3关:钢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者基本上可以被叫做“钢琴家”)
练习曲:肖邦24首练习曲。李斯特的超技中容易的几个,还有他的其他练习曲,如侏儒舞,F小调,大海等。还有精力的话斯克里亚宾的也是经典。复调乐曲:平均律,巴赫的其他组曲。
大型乐曲:太多了。现在除了非常高深的曲子,基本上所有技术难关都已经克服了。举几个例子:贝多芬几乎所有的钢琴奏鸣曲(最后几个除外),莫扎特的协奏曲,肖邦的各种钢琴曲都可以练习了。
是否能弹完肖邦24首练习曲是钢琴技术的第3关。学钢琴者大约99。9%停止于此。到这个程度的人,基本上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难题,他剩下的任务就是锤炼自己的乐感了。他可以胜任差不多70%的钢琴作品(比较常见的),基本上可以从钢琴系毕业了。现在可以考虑继续弹下去,或者当教师。
顶级技术(无难易区别)
流利演奏肖邦24首练习曲。克服肖邦24首练习曲并可以流利演奏是成为钢琴家的标志之一。波里尼的肖邦24首练习曲录音,中规中矩,是技术派的代表录音。齐夫拉的录音则比较炫技,速度快到耳朵分辨不出的程度,但音乐性较差。(他的肖邦没法听,但李斯特他是权威)
手指独立,左右手对位:如果你能同时45指弹断奏,12指弹连奏的话,你的独立性就没问题了。至于3对2,4对6,是十分常见的技巧,3对4就难很多。代表作有肖邦的“为技术而技术”第1,3。
交叉八度音阶,半音阶,琶音等,只用N个手指(N<=3)弹奏的音阶,半音阶等:这是音阶琶音修炼到顶的级别。肖邦练习曲OP10,NO2就是一个345半音阶的例子,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它弹的无懈可击。交叉八度音阶,半音阶是李斯特经常使用的伎俩,在其他人的作品中少见。经典段落有马杰帕中间的那段交叉八度半音阶。钢琴大师们的音阶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速度基本上同刮奏差不多,大约每秒16-18音。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杰利的音阶,速度飞快,节奏像机器一样平均,用力也像电脑弹出来的一样毫无分别,他被人们称为音阶大师。
八度琶音及八度属七减七琶音:这种变态的技术在高难度的乐曲中比比皆是,尤其以李斯特为最。如他的超级练习曲英雄,马杰帕等。8度修炼到顶的标准为音阶,琶音像普通音阶一样用力均匀(虽然速度会慢一些),大跳没有失误,从容对付大段的8度之后没有疲倦的感觉。大段的8度例子有波兰舞曲(英雄),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4,6,葬礼,B小调奏鸣曲,超技的英雄等。听钢琴大师们的8度,会使人精神振奋。阿格里奇刚出道时候的8度速度十分恐怖,她60年代波兰舞曲(英雄),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6的录音至今被奉为经典。无规律快速双音:鬼火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也是李斯特炫技的经典。这个练习曲光看其音符之多就让人大汗,从头到尾99%是32分音符,更别提它恐怖的技术。但它技术与艺术并存,当欣赏其录音时,确实有鬼火的感觉。它的右手是无规律快速双音,左手是加装饰音的变态大跳(从9到18度都有,其中以2为循环出现装饰音)。从它出版到今天它始终是钢琴家们奋斗的目标之一。李赫特的鬼火录音,虽然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极为明显的错误,但仍然被视为经典。(因为能弹完的人在钢琴家中已经寥寥无几)不过现在新一代的钢琴家们,已经有许多人克服了这座高峰。肖邦的离别简单一些,但中间那一段双音,既有技术的含量,同时还考验你的背诵能力。
李斯特12首超技练习曲: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xODAyMDg=.html
极其变态的双手交叉:虽然出现的少,但一出现就让人十分无奈,放弃练习改觅新曲。代表作有李斯特的大海,超技10等。征服它需要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双手很好的独立性。练习超技10时,双手绞在一起的事件屡有发生。
条件反射级别的变态大跳:李斯特的钟把变态大跳搞成了艺术。他的超技12是变态大跳加上恐怖的八度交叉及震音。如果你晚上不开灯也可以准确的弹奏钟的前2段的话,变态大跳你基本上就过关了。其实对于这种快速的条件反射级的东西,开不开灯是没区别的,因为你没有时间去反应和寻找下一个音的位置。李云迪的钟堪称经典!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wOTg1MDQ=.html
天书乐谱:现代音乐的织体越来越复杂,乐谱难到让人根本看不懂。拉威尔的水之嬉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自认为识谱NB的人可以去试试。(此公的乐谱基本上都是这个难度,升降记号满篇都是,更加上使用4-6个升号或降号的调式,让人不得不边听录音边识谱)
多声部处理:平均律和哥德堡变奏曲是多声部处理的典范。印象派许多乐曲也要求有多声部处理的能力。手指的独立性要达到极高的要求,才可以做到在5指不能动的情况下,24指同时下键,2指下键的力气比4指大。
综合训练:各种协奏曲,长篇的乐曲,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技术,外加你背诵的能力和体力。顶尖的协奏曲如拉2,3,李斯特的1,柴1等等,基本上超过半小时。比较暴力的作曲家有时候会用没完没了的八度消耗你的体力。这种作品浩如烟海,没有人可以征服所有的,这个程度的演奏者,可以选择某位作曲家或某国的或某时代的作为他的主修。
钢琴技术第4关:钢琴大师
考试曲目:任何曲目
达到要求:没有止境
古典十大钢琴家(排名不分先后,同样伟大):http://wenku.baidu.com/view/0342ce1fb7360b4c2e3f64b2.html
本人力挺霍洛维茨http://baike.baidu.com/view/292271.htm?fr=ala0_1_1
古典浪漫派钢琴最后一个巨人,尤其是他那雷鸣般的左手,变幻莫测的音色(据说可以演奏出20多种不同的音色,足以表达任何曲目)。
霍洛维茨两个极端的曲目:
1.自己改编的《卡门幻想曲》 难度世界前十的曲子 丰富的音色和最后雷鸣般的急速的和弦轰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g3NzMyMTI=.html
2.舒曼的《童年情景》--莫斯科演奏会上,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对童年的回忆、对童年的向往,催人泪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5NjE2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