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课堂内外的礼仪
校园课堂内外的礼仪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传统、倡导文明、讲究礼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成为一个有气质、有素养、有道德的人的需要。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今天的国旗下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
第二篇:《课堂内外》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书是在教室内外,它是一本杂志。
在教室里面和外面共有六个不同的板块,即:童话城堡,有趣的百科全书,小作家然后线,幻想大继电器,创新小医生和快乐的大转盘。
在教室内外,我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就像看百科全书一样。例如,在我认为最好的早晨空气之前,阅读教室里面和外面,知道早上的空气是最糟糕的,早晨的运动也是最不利的身体。因为植物在夜间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太阳在早上,植物可以光合作用,直到空气中的空气逐渐增加,所以最佳运动时间是10点到16点,我们的体育教育也只是在这一次。
通过课堂内外,我可以阅读童话故事,学习做有趣的实验,知道很多科学的理由,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总之,我最喜欢的教室里面和外面,可以说是不知疲倦。
第三篇:校园礼仪——课堂礼仪 服饰仪表 教案
校园礼仪——课堂礼仪 服饰仪表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校园的礼仪知识
2、培养学生在具体行动中做到讲文明、懂礼仪,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3、通过活动,了解日常礼仪常识,并能够发扬优良传统。教学过程:
一、由《新三字经》导入 出示:〈〈新三字经〉〉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推此心
爱中华
师:古老的神州向世界展示了文明古国的风采。悠久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古人在礼仪上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辈又一辈的精神成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怎么能落后呢?让我们一起从校园礼仪开始吧!
1、课堂礼仪:
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
穿着指穿衣裤,着鞋袜。其基本要求是: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3)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4)课堂上不敞衣、脱鞋。
(5)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6)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7)不涂脂抹粉,不画眉,不纹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8)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三、小组讨论
四、小结
第四篇:课堂礼仪
《课堂礼仪》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巷道中心小学 徐迎春
【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礼仪》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各种方法,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礼仪课;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小学生,对有趣的事物愿意接受,对无兴趣的事物就排斥。面对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编排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学生是不会顺利接受的。因此,在礼仪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礼仪学习的兴趣,以趣激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接受新知识,真正地学好这门课程。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力求新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天性,新的东西极易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往往在新的事物、新的现象、新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高涨的情绪。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以及枯燥无味的课堂讲解。避免单调、呆板的教学组织形式。经常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新”东西,让他们在新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兴趣。“新”可以是形式新、方法新、过程新等。例如,在礼仪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来表演的这种新颖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学习巩固了新知识,还紧紧地吸引住学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可视性
科技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礼仪课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用语言讲述而平淡无奇的部分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和逼真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动眼、动耳、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下,提升学生投入的内驱力。比如:我把一节课的内容用幻灯片的形式制作出来在课堂上使用,它可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也可以在每节课中插入相关内容的图片或节选相关内容的视频片段,增加可视性,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形象说明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在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确实能够收到显著效果。
三、举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也就是说,学生会对自己熟悉或相关的课题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上课时应针对学生的状况,灵活地使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更多内容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举例教学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公共场合礼仪这节课时,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们举出在公共场所我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例子,或让学生们自己讲述生活中遇到的实例,让大家讨论哪些是正确的,是公共场合应遵循的礼仪;哪些是错误的,应该摒弃的,由于这些例子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事,有些错误的做法也曾经发生在他们身上,所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更容易让他们领悟和接受这节课的内容。
举例教学,办法虽然简单,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和学生们也更加注意观察生活,收集素材,以便在课程中使用。
四、运用幽默,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融洽师生关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本身都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很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使学生不乐意听,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这种局面,光靠教师的训斥恐怕不行了,如果运用一点幽默艺术,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下午5、6节课上课时,学生们很疲惫,有几名学生趴在桌上睡起觉来,见状我停止了讲课,给大家讲了个小故事:“有一只小企鹅跟师傅学垒巢时,总爱把头和脖子贴到地上一会儿,师傅问为什么?小企鹅回答是对老师的礼貌。”故事讲完了,我又说:“由此我深有启发,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也总是把头贴到桌子上,可能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一落,笑声骤起,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面生愧色。等教室静下来后,我又开始接着讲课。
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则是一潭死水,每位教师都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等方面去寻求契机,恰当把握和运用好幽默艺术,把课堂上的情趣和理趣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每节课都充满笑声,充满和谐,以愉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中学习知识,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赏识教育为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它能够重塑学生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为此,在礼仪课堂上,我对每位学生的发言和提问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给予激励和赞赏,“你真棒”、“非常好”、“好主意”或是竖起大拇指,这样赏识性的语言和动作,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卸掉了压在他们心上自卑的巨石,使他们感到备受尊重,增加了自信心,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赏识,抓住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他们在我很出色、我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它符合学生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
参考文献:
⑴李莉主编《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⑵周仁洋;赏识教育是最好的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年17期
第五篇:详解校园内外六大潜规则
【摘要】娱乐圈的潜规则大家都不陌生了,那么你们听说过校园潜规则吗?让我们读读看!
【正文】
一、关于校内各类比赛:
一般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在看到报名名单的时候,大约就知道哪些人能进决赛,然后具体名次再经过各方协商进行敲定,最后拿着这个名单开始比赛。——是不是觉得特黑暗特恶心?往下看。
无论是什么比赛,什么活动,总归是要有一个组委会的。可能是团委老师领导一个小组,可能是某个社团或者学生会,也可能是几个强力的学生自己,不管如何,有一个组委会负责组织、筹备、策划、实施关于该项比赛或者活动的一切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组委会,它的基础有两点:钱和人。
首先是钱:钱用来招兵买马、前期宣传、布置场地、设置奖品。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的准备工作就是筹备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当然是赞助商,一个学校里面的活动,通常情况下赞助商首先是学校内部的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各个学院的团委办公室,学生活动是每年工作考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老师们手里是有这笔预算的,当然了,不会很多,只靠这笔钱通常都是苦哈哈的搞活动。那么第二种资金来源就是商业赞助了,也就是外联部干的事情,企业想推广自己就要往这个活动里面投钱——也就是招商引资。当然我们政治课上都学习了,资本家都是又邪恶又抠门的,很多企业会提出不给现金,而用其他资源进行置换,比如说200箱饮料什么的。如果组委会十分不幸的碰到了抠门的团委加邪恶的资本家,那么他们就只能使用最后一招——门票,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很多风险,在门票收入回笼前,组委会是自掏腰包来维持生计的。当然有风险就有回报,如果没亏,而是赚了,那钱也肯定是进了自己口袋。“资源互换”嘛。
钱的问题勉强解决了,就要考虑人的问题。以一次校园常见的歌唱比赛来说:比赛前需要能写大字能画海报的宣传制作人员、网络推广人员、报名的接待人员、采购人员;赛场上需要设备的操作人员、后台化妆师、主持人、评委、记分员、场务等等;观众席需要引导员、保安员。就算是能够重复重叠使用,杂七杂八加起来也要超过30个吧,而通常组委会核心就那么小猫二三只,怎么办?向团委伸手、向学院伸手、向资本家伸手。谁出的人多,谁就是承办方,谁的名字就能更突出,谁的年终工作总结就能写得好看。资源互换嘛~对吧。
好了,现在两个方面都搞定了,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了。这时候你发现报名名单中有个孩子是XX学院老师很看重的一个学生干部,指望用这次比赛的校级奖励换张党票呢,而且XX学院老师之前跟你提过,说上半学期他们学生工作组织的少,要在下半学期努力努力云云。OK,你现在花着人家的钱,用着人家的人,甚至你因为组织这次活动,连着一个月没上课,考试成绩还要拜托人家,这孩子唱歌也不算太差,长相也过得去(长得丑老师也不会看重了)——我问你,要不要让她进决赛?当然要了!资源置换啊!那么继续,我前面说了,资金和人员的来源通常情况下不会一家独占,那么这家的人情你还了,其他的人情呢?你说你全用校外企业的?那这活动是商业活动不是学生活动,审批不过不让你进校园!再说你钱和人都用企业的了,企业还要你干嘛啊?再考虑该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年你就清水池塘了,明年你还要不要办了?于是乎,一百个报名者的名单,用眼一扫就排除70个了,为什么啊?因为他们没有可以互换的资源。照这么说,黑也是万般无奈一黑到底了?非也!对于团委、学院、企业来说,他们都知道要适可而止,不能把群众吓得来年都不敢回头,所以这个获奖名单中,关系户一般比例都徘徊在30%--70%之间,不会占领所有高地。——特别是第一名,万众瞩目的位置,聪明的组织者会把这个位置擦干净,不考虑后台意见,纯看观众反应而定。因为第一名是招牌,代表着主办方、承办方、组织者、赞助商的颜面和比赛本身的信誉指数。第一名众望所归,那么23456是谁也就没人深究了;反过来讲,第一名太名不符实,那也只会起到反效果。所以,同学们,别灰心,虽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有10个名额供你 1
们争夺,至少也有5个左右的,至少还有第一名呢。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啊。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比如你可以组织一个庞大的亲友团,或者掏钱买票,实在不行你就苦练十年唱功,反正你投入才有产出。资源互换嘛。用本事换名气呗。
啊,你说比赛的时候评委都是校外请的,不会掺和进来?这好办啊,你什么时候看过评委唱票的,收票算分的那个人还不是学生会的某某人,再不行主持人总是组委会请来的吧。实在非得评委当场举分的,评委们可都是组委会“资源互换”来的啊,何必请那些“捣乱”的评委啊
二、关于考试:
上面就说了,学校里面会有一批同学,他们的重心是放在了组织或者参加各种活动上面,不论是借此赚钱也好,锻炼能力也好,博取名声也好。多数情况下活动和学习是无法兼顾的,毕竟精力有限,所以这类同学,他们的学习肯定是落下了。怎么办?去资源互换。
这些同学在这些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大的收益人是谁呢?除了他自己,就是他直属的老师了。比较极端的情况:所有同学都全心学习,没人参加学生会。那么这些工作统统都是团委老师的活儿,现在有人来帮他分担了工作,创造了业绩。(学生每获得一个校级的表彰,学院的团委工作业绩就加上一笔。)现在人家要挂科了,要补考了,你袖手旁观?以后谁还给你干活儿啊?于是乎团委老师就要开始使劲了,他先找老大,比如院长啊主任啊什么的。老大一看,小伙子(小姑娘)为了本院学生工作,尽职尽责,要表扬,要支持!(关键是他也怕下面人寒了心不给干活)于是给任课老师打招呼,任课老师犯不上为了一个学生的成绩就驳老大的面子吧?特别是一些科目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一说,大笔一挥,搞定。多搞定几次,老大一高兴,嘿,真给我面子,明年你侄子入学的事找我来吧!
好了,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出现的,那么它就证明了一点:考试过不过,老师一支笔。既然任课老师可以跟院长,间接跟搞活动的同学进行资源互换,是不是普通同学也可以呢?当然可以。只要你搞清楚老师的资源成本就行了。
三、关于成绩
为什么了说了考试还说成绩呢?因为这其实是两件事,卷子确实是任课老师判的,可是你打印成绩是去任课老师那里吗?不是的,对吧。
现在都是电子化管理学生成绩,所有成绩都在一个数据库里面,很多老师都拥有等级不同的权限,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我们不谈论制度问题,只说什么情况下,老师“个人”会为你修改成绩。
1.你要留学:都联系好了,就差这平常的成绩单了。——你找到老师,老师我被XXX大学录取了,毕业了就去他们那,现在就差一个好看的成绩单。老师一听赶紧上报,我班有一才子,学术突出,为校争光,考取XXX入学资格,望校方支持一二。学校一看,嘿,又有一个留学的,回头招生的时候一说,我们有多少多少学生顺利留学了,那得多收多少学费啊!一个戳子盖下去,同意!老师拿着这个,带你去数据库,改吧,改一门成本费10块!你看,你的努力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多好。
2.某个老师想赚钱:他权限比较高,改了也没人能发现,能发现的也是他自己人,于是悄悄散出消息,能改分,一门600!你只要不是改成特离谱的成绩,也就搞定了。所以,你得多认识几个门路广泛的同学以备不时之需。
3.密码流失:我的一个学长有幸获得密码,全班收益。后被发现,学长被处分,但是分没变,因为学校丢不起这脸,也查不出原来多少分了。
4.你要毕业了:光是毕业没用,还得有人给你说情,走个门路,收点费用,学校在就业问题上支持你一把,不过切记,这是小范围的,绝不能外传,必须是信得过的学生!这点上,学生会的同学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四、关于学生会
在以上三段中,我一直在强调学生会同学们的优势所在,事实上,除了学习以外,在学生会或者社团里面工作过的同学,他们的综合素质整体上要大大优于其他同学。这个“综合素质”我指的是见识面、阅历、条理工作的能力、人际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成本意识等等今后工作中需要的能力。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两个同学,智力相同,年纪相仿,背景相似,一个在基层工作,每天进行机械性重复劳动;一个在国务院见习,天天旁听各种上层决策会议。时间不用长,一个月之后拉出来比比,谁更厉害?显而易见。而这就是天天只上课,和天天泡在老师办公室里的区别(行政老师的办公室啊)。
想加入学生会,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直接投身学生会各个部门之中,一个是当班长或者班团书记,总之一定要让团委或者党委老师直接领导你,这样他才能记住你,把你当成一个“自己人”而不是放在“其他同学”那堆儿里面。
切记一定要在大一就表态,大一的时候,大批陌生学生涌入校园,置身于团委老师的领导之下,在老师能够完全把握这群学生之前,他需要一些同学反馈学生内部的声音,需要他们传达自己的意志,需要他们来做自己的手脚来控制、引导“其他同学”。这时候你主动投效,你就是“自己人”。等你大二再想进去,你就是“外来户”了,亲疏有别,懂吧。
PS:学生会部门分类对应锻炼能力:
1.办公室——天天和老师打交道,和公务员的工作何其相似,就算去了国企,也是坐办公室的。
2.外联部——招商、销售的预备役,早早的就能在工作中获得经济收益,而且直接锻炼了谈判能力。
3.组织各种活动的部门——组织能力、策划执行、统筹规划、管理能力,你没在大学组织过活动,你面试的时候怎么敢就把这些能力写在你的简历上?
4.社团团长或者各级部长——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品牌营销、各类公关,没指望你做的多好,但是这些是一个合格团长的必修内容,也是一个新员工值得企业培养的基本理由。
5.宣传部门、广播站——设计、广告、营销,企业的市场部就喜欢要这些孩子。如果你有幸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工作,那你在学校就可以横着走了~至少请假方便得多。
6.不记得还有什么样的部门了,欢迎补充。
五、关于考研:
学术型的大学是希望本科生都考研的,因为考研的人越多,学校的学术地位就越高,而且考上了研究生,本科就业率也就可以保证了。至于说未来研究生就业问题——这不是还没成为社会焦点嘛,先搁搁呗。
研究生考试其实有点像国家公务员,先考个统一的笔试证明你有足够的学术储备,之后让学校再从及格的人里面挑,专挑看着顺眼的录取。既然形式是一样的,那么诀窍自然也是一样,笔试这块儿如果你过了的话,就看“面试”这个环节面试官的心情决定了。为什么本校的考研好考啊?因为老师还是那批老师,为了本科的就业率他们自然要优先照顾一下“自己人”,——明白了吗?如果你成为了导师的“自己人”,当然 就可以享受“内部”待遇了。
所以如果你确定了自己今后一定是考研的命,那你最好从大二开始就跟你未来的导师套近乎,先混个脸熟再说。如果你不想考本校的,那就远程联系呗,邮件、QQ、MSN,啥都行。多数人在接到一封来自远方的、一个倾慕自己的、求知若渴的学生来信联系的时候,心中那一丝名叫“虚荣”的心弦都会小振奋一下,所以你们的初次接触应该不会太难,之后就看你的沟通水平了,对自己外貌有自信的可以把照片附在邮件里,毕竟视觉印象比文字更清晰。——你猜,如果你能跟导师保持这种紧密联系的关系的话,你考
研的时候他会不会把你直接收入门下呢?
六、关于就业:
1.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未果的情况下,喜欢抱怨说现在没关系的人找工作太难了。
2.学生会的同学找工作顺利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当然有实习经历的就更高。知道为什么嘛?因为实习的时候,你的领导、同事,就是你的关系,如果你跟他们混的不错,他们那里会有很多“内部推荐”的机会——或者是自己单位的、或者是他们的生意伙伴的。
一个企业在刚刚开始招人的时候,一定是任人唯亲的,就好像如果你们现在想创业,那你们一定会跟自己认识的人合伙一样,图个放心啊。同理,企业也会先从认识的人里面找,如果没有,那就是在“认识的人”的“认识的人”里面找,以此类推,所以很多实习生去就职的工作,你在招聘网站上根本看不到,因为压根就没进行外部招聘直接“内部消化”了。
那为什么学生会的同学求职也会很顺利呢?因为他们比其他同学的优势是——他们认识很多学长,而且因为工作关系一般来说处的还不错。在你们找工作的时候,你们的学长在干嘛呢?没错,他们已经是正式工了。他们的领导会问他:“现在忙不过来了,你有认识的小孩儿能来实习的吗?” 你们看,这就是关系。
另外,找工作这件事,特别是第一次找工作,所谓“男怕入错行”确实没错,这涉及到你的职业起点在哪里。但是也没有很多人渲染的那样严重,因为还有个行为叫做跳槽,知道企业对应届生的任职心理周期是多久吗?三个月而已。因为这三个月足够你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家企业了。
再另外,有些简历上的内容其实不像你们想象中那样好用:
学习能力——企业招你是让你去为他创造价值,你说你学习能力很强,有个P用啊,在我这都学会了再跳槽吗?
管理组织能力——你要没管过5个人以上你就别找骂了,你当这招寝室长啊?面试官三句话就知道你在吹牛,何必呢。
某些奖学金——不是说所有创意——你真有创意你就不这么写了,直接说案例多好。
认真仔细——简历里面有标点错误的,直接就PASS了,你糊弄谁呢?
当然这些也不绝对,说不定你的照片就合人家眼缘呢?
所谓的潜规则,其实无非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交易而已——你找到了商店,你付了钱,你得到商品。资源互换,很公平的。所以在你有能力制定规则之前,你先遵守规则吧,不要去骂街,那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