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局势分析

时间:2019-05-15 09:1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放战争局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放战争局势分析》。

第一篇:解放战争局势分析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

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 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 十一,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 家一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 叼着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 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 只身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 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 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 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 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

后我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 的想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 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 早撤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 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 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 不到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 江而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 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 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

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 上海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 把国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 以他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 陆丢了。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 打仗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 犹豫,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 次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 的因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 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 毛泽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 问了。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 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 领袖。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 比国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 十谈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 缩编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 乔木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 东曾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 年的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 党施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 都没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 锐的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 五湖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 打赢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 视的。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 民主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 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 些军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协 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 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 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 党彻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 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 是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 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 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 难估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 军事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 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 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 恢复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 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 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 远见。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 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 民党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 呢?我看了解放军的战史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我觉得过去的结论都过于标语口号化,像国 民党代表反动,我们代表正义;我们得人心,国民党不得人心;我们解放区是阳光灿烂,国民党是一片黑暗。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 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共产党之所以胜利,第一条就是共产党解放军能够集中优势兵力,敢于大踏步的前进和大踏步的后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国民党处处受到牵制,有优势,但是无法集中兵力。为什么这么说?国民党每收复一个地方就有守土之责,比如 占领沈阳、长春要留下一个军,占领张家口、鞍山得留下一个师,占领一个县城起码得留 下一个连,国民党越前进、占的地方越多,八百万兵力就越分散,把部队都分散开了,越 前进则可以集中的兵力、可以用于前线作战的兵力越少。共产党则不同,毛泽东的原则就 是集中优势兵力,所以丢多少地方他不在乎。像解放战争刚开始的头两个月,共产党丢了 106个城市,像样的城市都丢光了,像延安、临沂、张家口、四平等等,大踏步地后退,但 是共产党丢了那么多地方兵力损失了多少呢?没损失多少。他走了以后,老百姓可以就地 掩蔽,该怎么样怎么样,反正国民党来了以后,他是政府,他也不能大屠杀,共产党可以 把自己的兵力调来调去,在不利的时候就大踏步地后退,甚至后退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 以举个例子。四平之战之后,杜聿明大举进攻,林彪带着军队全线退过松花江,国民党的 军队到了松花江边上突然停止前进了,当时林彪做了最坏的打算,哈尔滨准备放弃了,他 带着主力部队到北满的树林里打游击。但是杜聿明到了松花江边上不动了,蒋介石也很着 急,为什么不前进?不是不想打,而是兵力不足。只有一个军过了松花江,那么大的地盘 怎么打?所以他被迫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而南满当时是肖华指挥的部队,国民党进攻的是 刘玉章的52军,共产党的军队节节后退,一直退到安东,国民党军队眼睁睁地看着共产党 的部队从鸭绿江大桥上跑到北朝鲜去了。国民党军队过不去啊,他是政府军,要出国得有 外交手续。大家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最后南满就剩临江县一个据点了,南满部队后方 伤病员全都在北朝鲜,当时鸭绿江冻住了,所以共产党的军队在北朝鲜境内往来自如,养 好了伤、准备好武器再打过来。看着共产党是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共产党这个办法国民 党学的来吗?所以共产党在战争初期表现的相当的灵活,就是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能 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但是国民党的行动就受到种种牵制。

过了一年,共产党能够反攻了,蒋介石集中起兵力来跟共产党决战还是不行,共产党 想打哪儿打哪儿,蒋介石又处于被动状态,因为他的部队在全国散开了,哪个城市都要守,共产党就抓住蒋介石全盘散开的机会集中兵力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打。比如1948年3月粟裕 打开封,本来粟裕是想在陇海线跟国民党进行决战,但是一看国民党摆开大军不好打,怎 么办?找防守薄弱的地方打,开封当时是河南省省会,只有一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保卫,粟 裕避实就虚打开封,一个师怎么能挡得住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相当于“军”),一下就 打下来了。当时正好南京在开国民大会选总统,一听说开封被打下来了,河南的代表们连 夜跑到总统府,有的下跪有的痛哭,非让蒋介石把开封收回来不可,蒋介石没办法,下令 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5军把开封收回来。邱清泉本来在商丘摆好阵势等着粟裕,明明知道 开封是一个空城,毫无价值,但是他也得执行命令把开封收了回来。然后国民党登报纸“ 国军收复开封”,其实粟裕绕到邱清泉的背后,又把区寿年兵团一口吃掉。与此同时陈赓 打洛阳,洛阳守军也是一个师,而且这个师是学生兵,更守不住陈赓,陈赓把洛阳打开了,国民党赶紧叫18军从驻马店向洛阳增援,结果胡琏到了洛水边上,眼看着洛水涨水过不 去,等胡琏过了洛水共产党又走了。国民党总是集中不起兵力、总是被动分散。1948年以 后蒋介石终于醒过来了,组成重兵集团准备跟共产党进行决战,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当时 共产党的优势已经形成了。毛泽东在十大军事原则里把集中优势兵力列在第一条,蒋介石 懂不懂集中优势兵力?当然懂,但是他作为一个国民政府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他是心有 余力不足。

共产党打天下的第二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先 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说是歼灭3.2万人,实际上打死的不到一万,俘虏74师8000多人。当时把74师的俘虏集合起来分俘虏,结果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因为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是模范师,受过非常正规的训练,每个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 化水平。74师8000多俘虏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里,陈毅说这些俘虏兵真顶用。19 47年底陈毅从山东解放区到陕北见毛泽东,沿途路过晋绥军区,当时晋绥区的同志说华东 野战军打仗打的好,请陈毅做报告,陈毅总结了一条经验,我们华东野战军为什么迅速壮 大?就是会用俘虏兵。俘虏兵是好东西,战术素养非常好。我们要是招翻身农民当兵,得 训练他打枪、扔手榴弹,然后才能打仗,俘虏兵来了就能用,而且在战争里表现相当不错。有一次打敌人一个据点,连长冲着机枪手说“打打打”,机枪手是一个俘虏兵,说“你 让我往哪儿打”?连长说不知道。俘虏兵说怎么怎么打,连长说好,就这么打。陈毅讲,“你看,俘虏兵就是比我们的连长水平还高”。解放军过去缴获国民党的炮,当时主要是 山炮,打仗时把山炮和步兵一块儿推到阵前,推到离前沿还有二百米、一百米的地方,人 从炮筒里往前看目标,叫“直瞄”。被俘虏的国民党炮兵看着解放军的炮兵笑,说你们这 是拿大炮拼刺刀。他们把炮拉到3000米外,算好射程,没有射不准的。这样的经验一推开,中央就下文件,以后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还有患传染病的,其他的 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

我们可以算笔账,国民党、共产党一边5个人,把国民党军打了一个,就是5:4,可是 如果把国民党的俘虏抓过来自己用了,就变成6:4。共产党这么多兵是从哪儿来的?大部分 都是俘虏兵。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共产党有本事。俘虏兵被俘 虏之后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 下放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新战士占少数,班里不 能歧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 候班长给烧洗脚水,从人的情感这方面来说特别容易感动俘虏兵。国民党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共产党的官不像官,班长、连长都来关怀战士,从感情上来说俘虏兵也容易被改造 过来。

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打好了一样立功。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 虏过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特别会带兵,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 且在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 中牺牲了,刘伯承还特别的悲痛,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到了1948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到什么程度?华野当时总结了经验,叫“即俘、即补、即战”,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战。国民 党怎么也比不过共产党,国民党抓来壮丁以后整训,然后整编,然后上战场作战,这个周 期最少大半年,刚打一仗就给共产党送了礼了。这个仗国民党越算越赔。74师是1947年5月

在孟良崮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蒋介石非常伤心,保留74师的番号,在江南重新组建,最后 组建成74军,1948年10月74军拉上淮海战场,到1949年1月陈官庄之战74军再次被共产党消

灭了。蒋介石辛辛苦苦训了一年,好不容易上战场了,几天就报销了。共产党用这种方式 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兵源,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毛泽东 说我军人力、物资的来源主要在前线,就是靠俘虏国民党的俘虏兵、缴获国民党的枪炮来 壮大解放军。

当时战争打的相当残酷,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的主力跟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打,这 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了将近有一个月,结果华野歼灭了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但是也付 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代价。当时华野有一个连报了220人伤亡,一个连满编才120人,由于不

断冲锋不断补充兵源,所以伤亡竟超过了满编的人数。粟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 战役的总结,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

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换,国民党是打一个少一个,有出 没进。这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兵力对比变化能不快吗?

大家可能要提问题了,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怎么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 石召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他沉痛检讨74师失败的原因,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 误就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当时守涟水的是华野六纵。六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 石说绝对不可以这么做,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 战斗部队,他不当回事。孟良崮战役之前,国民党军10个师一线推开向北走,张灵甫自己 带的一个师突出了两天的路程,他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陈毅、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扑 垛庄的正好是王必成的六纵,俘虏兵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张灵甫的炮兵阵 地乱套了,华野很轻易地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这时候 张灵甫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寸草不生,炮弹落地溅起的石头 就能杀伤一片人。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了。陈毅、粟裕看到周边的国民 党军围上来了,来不及打扫战场,连夜撤退。孟良崮地区的老乡说,战役打完之后三个月 当地的老百姓不敢上山,漫山遍野都是尸首。蒋介石拿这个教训警告国民党,因此国民党 用不了共产党办法。而共产党改造俘虏的经验每个野战军都有,抓住俘虏兵怎么办,抓住 国民党军官怎么办,办法都是一套一套的。

化敌为我是共产党的一个绝招,共产党能做到什么程度?当年四野的后勤是最棒的,后来我就问四野的老同志,当时四野怎么有那么雄厚的后勤,有军医院,又有军工厂,还 有军事院校。四野的老同志说,四野里面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日本人,我听了大吃一惊。抗战结束时四野十万大军闯关东,没有带后方,没有带医院,而且八路军那时候也没有医 疗设备。四平战役之后大量的军队撤到北满,撤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那么多的 伤员没人治怎么办?四野政治部下了一个九九紧急指示,就地征招医务人员组建军医院。伪满时期东北医院中主要的医生、护士都是日本人。当时四野后勤部长指示干部去接收日 本人的医院,把日本人的医生、护士强行征入解放军。当时找到哈尔滨最大一个医院,要 名单,从名单里看哪个人是医生,哪个人是护士,然后到遣返日本人的难民营里抓,从火 车上向下拖。当时一共征了8000多医生、护士,这些医生、护士一开始是被逼来给解放军 治病的,解放军一看怎么给我治病的都是日本人呢?最初在军医院里没有一个日本医生护 士没有挨过伤兵打的,这些人忍气吞声。黄克诚一看不行,咱们得讲政策,这些医生护士 只要肯为我们工作,不管他们思想是否进步都应该给予优待。共产党的干部吃高粱米,给 日本的医生吃大米,共产党的干部没有津贴,但是日本的医生护士按原来的待遇发工资,这样把日本的医生护士都争取过来了。后来这些日本医生护士跟着各个野战军参加了辽沈 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一直打到海南岛。

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军工。东北野战军迅速发展成为百万大军,而且华东野战军 也需要炮弹,怎么办呢?于是在东北办兵工厂。当时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在大连,大连 当时是苏军占领的,国民党去不了,所以解放军在那儿秘密发展军工厂。我们都读过吴运 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说在东北建立军工厂就是在大连的甘井子,当年在那儿 建立了一个炮弹厂。吴运铎说他和吴屏周厂长实验炮弹,有一发没爆炸,他们俩跑过去看,往那儿一蹲炮弹爆炸了,吴屏周当场被炸死,吴运铎受重伤。后来我到实地采访,看了 当地军工厂写的厂史,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技术太差,这是一场严重的安全事故。因 为当时我们这些土八路没有正规的金属加工技术,做的炮弹撞针有毛刺不光滑,所以拉不 着。最后还是得用日本人,当时把在大连的日本军工技师集中起来,有的是制造火药的专 家,有的是做炮弹壳的专家,还有冶炼的专家,把30多个日本专家集合起来构成了大连军 工厂的技术骨干。另外,我们国家第一个航校,东北老航校,第一批王牌飞行员,包括后 来的空军司令王海上将,都是日本教官教出来的,而且第一批女飞行员也是日本教官教出 来的。所以不能不说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能把日本人都教育成革命战士。

这一段历史原来都是保密的,日本人大批遣返是在1946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 又遣返一批日本人回国,其中大部分是我们共产党用的日本人,掩护身份让他们回国。回 国的时候让他们把军装都脱下来,把档案都销毁,每个人得的奖章全部都收回。到了90年 代,这些日本老兵陆续地回老部队探亲,总政治部下命令,重新做模子,给他们这些四野 的日本老战士每个人发东北解放纪念章、平津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还要加一枚 1955年授衔的时候发给营以上干部的解放奖章,重新发给他们。后来我采访这些日本老战 士,他们都80多岁了,但是说起话还是40年代解放军的语言。对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 化敌为我的能量、作用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第三条,共产党能够充分动员群众支援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民战争。一提起这 个,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 役“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 不能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 胜了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 下战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 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 役先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本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 ;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 村子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 通过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 有分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 前线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 英国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 荣参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 民更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 们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 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 的。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年初中共中央给东北局一个指示,要东北局在半年之内组建 100个团的二线兵团补充东北野战军,因为林彪跟陈毅的情况不一样。在辽沈战役之前东北 没有打过很大的仗,也没有俘虏过很多的国民党兵,所以毛泽东下令让林彪组织100个团的 新兵,这100个团从哪儿来?从翻身农民中来。林彪当时下了一个指示,号召各地干部要当 革命的兵贩子。怎么征兵?当时征兵的指标下到各县、各村,这个村里得征十几个兵,村 支书、村长就把适龄青年叫到一起教育,这些青年都坐在炕上不说话、不表态,支书派人 一个劲儿烧炕,炕上热的坐不住了,终于有一个跳了起来。好,这个算报名了,结果一个 一个都跳起来了,就骑马戴花当兵去了。后来我看了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专门有一章 “要当革命的兵贩子”,跟我写的一样,说明这不是假的。同样抓壮丁,为什么共产党的 兵上战场敢打仗?解放军多打几个胜仗,这些新兵胆子就大了,就变成老兵了,人都是这 样磨炼出来的。共产党在动员群众方面确实是有一套。

共产党动员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不光是参军,还有更狠的一招。我们都知道1948年上海 的日子最不好过,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要粮食没粮食,要煤油没煤油,老百姓在银行前 挤兑金圆券。不是蒋介石想让老百姓这样,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资短缺,没有米、没有布,所以才涨价,所以奸商才囤积居奇。为什么缺?1948年初共产党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国民党仅仅控制着长春、沈阳、北平、济南这样的大城市,这是什么含义? 也就是全国100%的煤炭资源、80%以上的小麦产区、80%以上的棉花产区全被共产党控制 了。解放区当时也知道国民党的物价飞涨,法币、金圆券天天贬值,共产党采取最原始的 办法——自然经济,不用货币。农民都是以物易物,拿粮食换鸡蛋,拿鸡蛋换煤油,抵制 伪币进入解放区。共产党还规定各种各样的政策,开了几个清单,一个是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出口的清单,一个是许进口的清单,一个是不许进口的清单。什么东西许出口 ?古董、文物可以输向国民党统治区,那年头古董谁要啊?粮食、棉布不许出口。煤油、纸张、药品可以从国民党统治区输往解放区,因为解放区不生产这些东西。而不许进口的 东西就多了,奢侈品解放区都不要。这样一下就把国统区捏死了,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 围城市”。国民党大城市没有物资来源了还不涨价,还不恐慌?上海最后狼狈到家了,19 49年1月蒋介石一下野,上海人就公推杜月笙给毛公写封信,请求用上海的工业品换开滦的 煤炭,毛泽东照准,要维持上海,不能让上海崩溃。在蒋介石下野的几个月,上海和唐山 的开滦对开轮船,把煤炭拉到上海维持上海人的生计。国民党还不垮?根本没有经济基础 了。解放区控制了物资,而且共产党能够控制得如此严密。

共产党占了上海,上海商人又来劲了,不是物资短缺吗,我再涨价。结果陈云到了上 海以后打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知道上海的商人喜欢投机,陈云从东北、华北调运大量的粮 食、布匹源源不断地往上海运,上海的商人一看大批的物资从公家运过来,敞开肚皮吃,没想到共产党用的是举国体制,用共产党那么大的解放区运那么多的物资进来供应上海,撑死这些商人。商人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把资金用完了,囤在仓库里等着涨价,但是共产 党的布匹、粮食还是源源不断运进来,价格天天跌,跌到商人受不了的时候只好降价。共 产党进上海之后给商人们一个下马威,叫他们知道了共产党的厉害。这不是政策问题,关 键还是在于经济基础。共产党能够控制这些经济基础才能够打天下。

最后一条,共产党的情报、渗透、策反无孔不入。在战争年代,情报太重要了,谁有 情报来源谁就能打胜仗,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国民党输就输在组织太松散,既没有 政审也没有档案,无论是什么政府机关、机要部门用人,只要朋友一介绍,那就进来吧。

所以在抗战期间,共产党就利用统一战线、国共合作的机会往国民党里派了大量的地 下党、情报人员,那会儿任务是长期潜伏,不到关键时刻不醒。毛泽东转战陕北,当时中 央可以走,但是毛不走,毛主席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说胡宗南也要听毛主席的指挥。后来有人写回忆录《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毛泽东在陕北坚持了一年多,其实毛是一个很 谨慎的人。我参观毛的住处,最深的体会就是毛绝对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前一段我到 甘肃哈达铺,毛泽东住的房子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山,有情况随时可以掩蔽。西柏坡毛主席 住的房子离防空洞最近,只要飞机一来一下就能进防空洞。毛泽东为什么敢于在陕北呆着 不走?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共产党有一个地下人员熊向晖,是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共产 党情报人员。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那还能有什么秘密?熊向晖在胡宗南进攻 陕北之前就把作战计划通过情报网传到中共中央,所以中共中央对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 就决定不走,转战陕北。毛泽东转战陕北的路线反其道而行之。胡宗南认为毛一定要过黄 河,但是毛泽东却往西走,往安塞那边走,跟胡宗南兜圈子,为什么?这也是毛泽东算计 好的。当时有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黄土高原,那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由于大部 队一定要找有水的地方宿营,所以胡宗南的部队一出动,今天走几十里地在哪儿宿营是可 以算的出来的,也就是必须要找一个有水的村子宿营。毛泽东的小部队昼伏夜行,就可以 避开国民党的飞机侦查,而且电台保持静默,就可以避开国民党的技侦侦查。还有最重要 的一条是,陕北老乡不会出叛徒,新区的老百姓闹不好就可能出叛徒,这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是经过充分的酝酿考虑才决定在陕北不走。

先说了共产党的情报工作,下面说说策反。越在关键时刻,共产党在国民党安插的钉 子越是发生作用。当时共产党的情报策反系统有完整的组织,为首的是社会调查部,负责 的是康生和李克农,下面分到各个野战军的政治部里有敌军工作部,是专门打入国民党的 内线;还有城市工作部,专门在城里弄情报的;还有联络部,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站,送情 报的。这三个组织非常严密。解放军最近编了两套大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络工作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敌军工作史》。1946年3月莱芜战役,当时济南的王耀武让李仙洲指挥三 个军与张灵甫南线配合要把陈毅、粟裕包围在沂蒙山区,结果陈毅、粟裕决定先打莱芜。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跟共产党有关系,他问打起仗来怎么办?我们的联络员就说打起来 你就临阵逃脱。韩练成这一跑不要紧,他的一个军就乱套了,李仙洲的三个军一下就都乱 套了。陈毅他们的主力部队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国民党三个军五万多人全解决了。王耀武听 说莱芜战役的消息以后大骂,他*的五万多人一天就完了,我就是放五万条猪也够共军抓一 个礼拜的。到关键时刻给你搅乱了,尤其是在战场上,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几年轮到王 耀武本人,济南战役打王耀武,我军策反吴化文,吴化文不是王耀武的嫡系,王耀武让他 守西线。王耀武在城里,让吴化文在城外,吴化文说这不是拿我当挡箭牌嘛。共产党策反 吴化文的老婆,济南战役一打响,他在外围起义了,王耀武外线一下就是一个大缺口,还 没有来得及补这个缺口,解放军就开始攻城了,很快就拿下了济南。还有淮海战役开始的 时候,把守运河大路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是地下党,抗战时 期就入党了,就是共产党埋在国民党里的钉子,到这个时候他们俩起义了,一下把运河大 路让开了。粟裕后来给中央写报告,说战机就是四小时。如果何基沣、张克侠不起义,我 们在运河耽误四小时,就没有包围黄百韬的战机了。

甚至在最高层,南京的国防部都有共产党的内线。共产党的情报厉害到什么程度?蒋 介石还没撤退到台湾,我们的情报人员就已经到台湾了。当时最大的内线是国民党国防部 办公厅的长官吴石。《老照片》公布过枪毙吴石前的一张照片。当时蒋介石到了台湾,国 民党可以说是风雨飘摇,我们大量的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台湾了。我看到的攻台准备的资 料,一份是国民党军队驻防台湾一览表,还有一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台湾住址一览表,当年国民党已经准备再次逃跑了,而且这些情报人员有的都半公开了,做高官的工作,策 动起义,结果朝鲜战争爆发,我们攻台的计划搁浅了。蒋介石反过手来抓共产党,当时中 共台湾党的负责人蔡孝乾叛变了,供出200多人,吴石这些人都牺牲了。我们的技侦、破译 密码也非常厉害。早在红军时期共产党就有本事破译国民党的密码。后来毛泽东对军委二 局的同志非常感激,在西柏坡的时候与他们合影,照片让中军委二局的同志站在中间,表 示毛泽东对他们的尊重。当时这些破译密码的专家勤奋到什么程度?国民党的密码技术上 非常复杂,但是有一个规律,即按照汉字的古韵排列,天天变化。为了掌握古韵,总参二 局有一个干部能把整本的《康熙字典》背下来;还有一个干部为了研究蒋介石国民党军电 报,都是文言文的,他专门研究明清的尺牍。谁说共产党里没有人才?

战争是多方面的较量,但是总的结局是有它的必然性。我写《中国的1948年》就是希 望给大家提供一些真正的史料,以后我会继续修订补充。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网友评论,这本书史料虽然细致,但是还有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的感觉。大家听了我的讲座之后,你们说说,我是应该在五星红旗下立正敬礼还是应该在青天白日旗下立正敬礼?

谢谢大家!

听众提问:

解放战争一共死了多少人?

刘统:

说实在话,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统计。过去的档案不集中,各野 战军有各野战军的档案系统,没有向中央统一地报告。我在解放战争纪实中,每一个战役 如果档案中有记载,我会写下来多少伤亡。但是如果说总的数字,因为还有很多小战役,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

观众提问:

卫立煌和共产党有什么关系?

刘统:

卫立煌在抗战期间和共产党关系不错,但是卫在任东北剿总司令时和跟共产党没有具 体的关系,要说关系主要是他的女婿汪德昭,汪德昭是我国科学院的院士,汪回东北之后 给卫立煌当过一段时间的秘书,他还没有来得及跟我们的情报机关接上关系,国民党已经 垮下来了。卫立煌因为有抗战时的关系,建国后还是从香港回来了。

观众提问:

很多人认为《雪白血红》这本书演绎的成分比较多,经常有人说信史还是应该看刘统 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刘统:

我到大连特意跟张正隆见面,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位很正直的军人,他的作品《雪白血 红》完全是用采访做成的,他采访了好几百位四野的老人。张正隆是军事文学出身,写东 西有激情,从史学的角度看,他在排比材料、考证方面肯定会有疏漏。不过张正隆所说的 每一个例子,包括部队的番号、具体的人都是真人真事。要从文学的角度看他,不能从历 史学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东北解放战争纪实》毕竟是历史的作品,跟他不一样。

观众提问:

在东北解放战争的时候曾经有日本军人在为解放军服务,我想问1945年以后苏联是否 介入过东北的解放战争?有记载1950年以前苏联人确实介入过东北的建设,是否直接介入 了东北的战争?

刘统:

杨奎松为这个事跟我争论过,他写《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说共产党进东北 以后就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于是解放军就无敌于天下了,他是这个结论。我在《东北解放 战争纪实》里有大量的篇幅说明共产党的武器是捡破烂儿捡来的。黄克诚有一句话,老兵 老枪、新兵新枪,这是东北初期的状况。苏军撤离的时候对我们解放军没有任何的帮助。

最困难的时候,在北满,林彪是跟金日成要了很多武器装备。金日成占了朝鲜之后武 器全部换成苏式的,日本人的武器用不着了,所以转给了东北民主联军,据记载总共有三 四百节车皮,这构成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武器来源。到后来大局已定的时候,1948年年 中,情况慢慢改变了,苏联派专家来帮助我们修铁路,提供了一些他们准备用来炼废铁的 日式装备,还有一些捷克式的轻机枪,真正大规模的军事援助还是在中苏友好条约签订之 后。

观众提问:

围困长春饿死很多人,这段史实现在是不是公开了?

刘统:

还是没公开。我在《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中引用林、罗、刘给毛泽东关于围困长春的 报告,在书中删节了相当一部分,就是说当时老百姓怎么痛苦,饿死多少人。长春国民党 守军和解放军中间有一个死亡地带,国民党不让回去,共产党不让出来,后来共产党把老 百姓从这个死亡地带放出来。最后统计,围长春的时候一共饿死10到12万的老百姓,这个 数字郑洞国也认可,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长春虽然有上百万人口,但是到兵荒马乱的时 候大部分老百姓都逃难了,这个事毕竟是说明战争残酷的一方面。

观众提问:

请问共产党的情报工作。

刘统:

因为绝大部分事情都没有解密,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零星见于回忆录的史料。比 如熊向晖有回忆录,就可以讲。但是有很多做隐蔽工作的同志终生不会见诸于历史。当年 做隐蔽工作主要的特征就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必须要跟汉奸特务打交道才能得到情报。建国后这些同志因为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他们的作用也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就受到了 组织上的怀疑。潘汉年这个案子牵扯到国内很多的隐蔽工作者、地下党,都受到了牵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云为什么专门提出给潘汉年平反,那时潘汉年和夫人都已去世 了。陈云给中央写了彻底平反的报告,胡耀邦在批示中写了一段很有感情的话,他说,过 去从事隐蔽工作的同志,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而且他们的行动也非常秘密,我们不 能要求每一位做隐蔽工作的同志都能够提供他们的见证人和组织关系,如果这样的话今后 就没有人再会为我们做隐蔽工作了。胡耀邦的这个批示也是对常年做隐蔽工作的同志给出 了一个历史的评价。

第二篇:乌克兰局势分析

乌克兰政治危机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

乌克兰政治危机,体现了地缘战略地位在当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乌克兰自身的内部冲突及美、欧、俄三股势力介入的原因,结合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运用分割的手法,详细分析三股势力各自的利益目的,从国际的大视角分析此次政治危机的更深层含义,从而展示出当代国际间利益斗争的最新动向和一些常用手段,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当代国际斗争的严酷性,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关键字】地缘战略意义战略利益国际斗争

2004年11月21日,位于原苏联欧洲部分西南部的乌克兰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无候选人超过得票法定的半数的情况下,根据乌克兰选举法,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前两名――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我们的乌克兰”领导人尤先科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22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宣布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获胜,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发出贺电,但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与部分西方国家支持的民意调查机构的结果相反。尤先科遂以选举过程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现象为由,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得到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支持,并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23日,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在乌首都基辅自称获得了选举胜利,并在乌议会大厦内象征性地宣读了就职誓言。26日,由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立陶宛总统阿达姆库斯、欧安组织秘书长库比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各方调解代表到达基辅进行谈判,但首轮国际调停以失败告终。同日,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哈尔科夫州州长宣布,将在该州实行自治并控制辖区内军队,以防被尤先科的极右派系所操纵。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以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则呼吁,联合建立东南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并希望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顿涅茨克州苏维埃(议会)还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于12月5日就自治问题举行地方全民公决,但由于投票人数没有达到法定要求,所以**无效。西部的利沃夫州、伊万·弗兰科夫斯克州、沃伦州等州的议会则提出承认尤先科为总统。12月10日,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修改宪法和选举法的法案后,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宣布“橙色革命”成功,并呼吁支持者结束围堵政府建筑物的行动,返回家园。12月26日乌克兰举行了第二轮总统选举的重新投票,28日,乌克兰选举委员会公布了第二轮总统选举重新投票的结果,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领先于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44.19%.欧盟、北约和美国对大选结果表示欢迎,而独联体观察团则坚称本轮选举为“非法”.。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表示会继续抗争。

这次乌克兰选举危机的爆发,其中蕴涵着新一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角力,这不是单纯某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综合性的,包括国际间的斗争等众多因素共同干预下所造成的,其中最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其本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和政治形式,外因则包括乌俄,乌美(欧),俄美的三个利益体之间的对各自利益之间的争夺,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发生。

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特点

20世纪初,地缘政治学之父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在其全球战略“三段论”中,把大国“控制东欧”视为“主宰世界”的第一步,虽然限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没有估计到空中力量、火箭技术的飞速 1

发展和导弹的威力,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从拿破仑和希特勒欲称霸欧洲而多次东进想控制欧亚大陆岛的“心脏地带”,以及大陆腹地所具有的基本的地理优势证明,“大陆心脏”的确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乌克兰则恰好处于这一大陆心脏之中,因此,历史上欧亚大陆强大的民族或力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乌克兰。大约从14-15世纪起,当乌克兰人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独立的民族共同体而出现的时候,乌克兰就遭到了蒙古鞑靼人、日尔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之下。1654年东乌克兰归并俄罗斯。18世纪90年代,西乌克兰再次归并俄罗斯。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乌克兰被德国军队占领。1944年重新解放。直到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持续几百年的被控制状态才宣告结束,并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乌克兰的出现,在欧洲上比德国的统一更具地缘战略意义,使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更具安全感,而且乌克兰矿产丰富,西部农业实力雄厚,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原苏联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东部重工业发达,是原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原苏飞机引擎90%由乌克兰生产,原苏6个军舰厂有3个在乌克兰,加上东部靠近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加上乌克兰拥有极具战略意义的黑海出海口,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活动,假如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在黑海的主导地位也会因此而丧失。因此乌克兰处在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希望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和希望抑制俄罗斯的西方国家的必争之地。

二、乌克兰的政治现状

1、乌权利体制失衡

在乌现行宪政体制下,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权力过于集中,议会对总统制约能力有限,而政府就是一个总统的执行机构。总统有权解散议会,经议会批准任命总理、总检察长,有权直接解除总理和总检察长职务、任命各地方政府领导人。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程序非常复杂。不过由于总统库奇马比较注重维持国家的稳定,所以之前的乌克兰并未出现严重的动荡,但自从2002年议会选举,以尤先科为首的“我们的乌克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反对派与当权派在议会的斗争自此成为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时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已经开始积极谋划赢取2004年的总统大选,使库奇马倡导的平衡权利的修宪改革未能在大选前通过,引发了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体制根源。

2、乌经济东、西部发展失衡

乌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和欧盟。乌传统优势出口商品是冶金、化工、机械、军工产品,而这些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仅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乌全国的60%—70%。此外,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能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与波兰等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乌西部地区被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地缘性决定,前者要求密切与俄的合作,而后者希望尽快融入欧洲。经济利益决定了东西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一因素被乌两位候选人在大选中加以利用。

3、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冲突

乌克兰现有版图的历史不足70年。1939年以前,乌西部地区基本上在其他国家的版图里。苏联成立时,西乌克兰仍被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占据。在加入苏联时,乌是分东、西两个乌克兰先后加入的。西部地区是乌通向欧洲的走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族和波兰族、犹太族、白

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天主教,说乌克兰语。由于长期不在乌克兰的版图里,这个地区乌克兰人脱离苏联的独立要求曾经很强。东乌克兰则是另一种情况。它与俄罗斯接壤,是乌重工业区,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冶金、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造船业等,是乌国民经济的支柱。这里与俄经济联系最密切,人文也最相近。信仰东正教的俄族人主要聚居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克里米亚等东南部地区。自乌独立以来,东南部地区居民主要说俄语,在地缘、历史、感情上很难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曾经提出过区域化或实行联邦制国家的要求,还提出过分离主义口号。比如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要求回归俄罗斯事件,1993年顿巴斯(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组成)要求地区独立等。可见,乌社会地域分化由来已久。

三、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争夺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一出来时马上对亲俄候选人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发出贺电,虽然后来乌议会取消了第二轮投票的结果,俄罗斯也被很多学者认为它判断局势出现了失误,但是从这一事件可以发现,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是十分关注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不断拉拢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最早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立了独联体,目的是给自己留有重新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假如乌克兰投靠了西方,那么从俄国边境到首都的一大片平原便会完全暴露在西方的面前,如果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那么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型进攻武器就可以长驱直进,深入俄罗斯腹地,这对俄罗斯必然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路上走廊,并且乌控制的黑海也是俄罗斯对外经贸的主要海上通道,所以除了军事价值以外,乌对俄还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俄罗斯政府一直采取很多对策,以确保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下,并且加紧对东部经济的控制,而且俄罗斯还利用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人亲俄的情绪,牵制乌克兰的离心倾向,同时防止北约的东进,阻止乌克兰被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之下,利用黑海舰队对乌进行威慑,以保证俄罗斯在乌利益不受损害。在这次选举中,俄罗斯还动用政府资源或国营控制媒体替旗下候选人助选,而且事后对“橙色革命”的强烈抵制更是出乎西方国家的意料。由于乌克兰问题涉及到了俄罗斯的根本利益,所以俄罗斯轻易不会放弃对乌克兰政局施加影响,轻易让步。

四、美欧对乌克兰的战略渗透

由于乌克兰是欧洲能源供给的一条重要通道,如果乌克兰的“亲西”候选人当选以后,还会为欧盟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所以由于伊拉克战争而一度冷淡的美欧关系又再活跃起来,欧盟也成为了美国对乌干涉的一个主要的响应者。美国更是这场事件中的一个主导角色,因为美国在苏联垮台以后,表面对俄罗斯的关系还算过得去,但从未放弃对俄抑制的戒心,担心俄罗斯会吸收前苏联残余的力量后重新崛起成同自己对抗的大国,因此美国从不放弃对前苏联地区的拉拢和侵蚀,以不断弱化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还借助北约东扩,将军事力量拉到俄罗斯眼皮底下。去年美国在格鲁吉亚主导了“玫瑰革命”并获得成功经验以后,认为这种形式的“革命”是达到美国战略目标的最佳手段,因此在乌克兰的选举中再次上演一场“橙色革命”,企图使乌克兰站在自己一边,从而形成对俄罗斯的包围圈,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发展空间,而且美国深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所以在此次政局危机中也显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过去两年中,美国政府先后通

过多种渠道,向乌克兰境内的反对派政治组织提供了总价值超过6500万美元的各种类型支持,并且为反对派候选人组织竞选顾问团,还竭力煽动乌克兰人民的反俄情绪,以影响乌的选情,希望对自己有利的候选人上台,谋求不断扩大美国在乌的影响力,加上有欧盟的应和,使得美国更占优势,因此美国对此次危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从这次危机我们可以发现,乌克兰的选民们被分割成立场界限分明的两大阵营,每一阵营的选民都为了能带给自己利益的候选人上台,而不惜一切进行斗争,而外国势力更是借助于这个机会,极力扩大自己在乌克兰的影响力,完全不考虑乌克兰人民的民主和主流民意,毫无掩饰地挑选自己在乌克兰的代理人,使乌克兰的国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民众进一步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也使乌克兰成为了美欧与俄角力的战场,反映了在大国之下的小国被大国们任意摆布的现状,成为大国斗争的牺牲品。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在一块民主意识还不够成熟的土地上面进行所谓的民主普选,一旦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或者有外国势力的介入,那么带给人民的将不是民主的果实,而是斗争,**与分裂,带给国家的,则是更持久和更严重的伤痕。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大国的我们,坚持一种循序渐进的民主化进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不能在条件和人民民主心理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接受西方国家的民主的糖衣炸弹,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乌克兰危机最后的走向如何,经过这场危机以后,欧洲的格局必将发生一场不可低估的改变,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国际间斗争格局的改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转折点。

第三篇:台海局势分析

台海局势分析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开始,两岸关系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但是也保持着特殊的国内关系。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海峡两岸停止军事行动,大陆停止炮轰金门,双方放松了对“三通”的束缚。

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十分的窘迫,局势僵化,一度陷入武力中,台独势力猖狂,2005年,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颁布《反国家分裂法》,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至此,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台独得到暂时性的遏制。同年,前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实现了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后的历史性握手。大陆与台湾国民党的关系破冰,开始了新时期的合作。

马英九执政,大陆与台湾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两岸三地多次举办经贸文化论坛,就在周六,第七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贾庆林、吴伯雄及多位两岸高层参加论坛,象征海峡两岸的关系有跨了新的历史性一步。贾庆林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就“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提出了重要主张,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400多位两岸有关各界人士、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坦诚交流、充分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归纳为19条“共同建议”。本届论坛形成的共识和“共同建议”,汇集了与会人士的智慧,反映了两岸同胞的愿望,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二是要切实为两岸同胞办实事、谋福祉。三是要重视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四是要探索落实论坛共同建议的机制。从2008年以来,两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深,双方都从合作中得到实惠性的利益,互利共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政治往来:虽然大陆与台湾方面最高领导人未曾会面,但是保持着往来,共商经济发展之路;大陆方面高层领导多次前往台湾参观、学习,台湾方面也积极响应,每年都派遣高官来大陆学习;

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预演,海峡两岸走上合作道路是历史所趋,形式所想,双方都需要彼此,大家都是一个整体。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大陆方面积极开拓台湾市场,从台北大量进口水果、蔬菜等,为台北、台南等市区的农贸市场添加活力,近几年红火起来的台湾旅游更为台湾人创造财富,创造机会,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大陆旅客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台湾方面也开放投资政策,大部分台商来到大陆投资,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机会。文化方面:多次开展文化论坛,研究中华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共同努力。

其实,在世界逐渐联合、经济全球化、生产世界化的背景下,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大陆积极创造双方合作的机会,海协会的访台活动的开展,考察团的深入交谈,台湾方面也迅速地响应,陈云林、江丙坤的多次会谈,都为双方的发展创造动力;从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台湾生活到喜乐羊羊的威海之旅,体现双方互享资源。

作为新一代的九零后大学生,我们应时刻关心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正如海峡两岸节目中所说的那样,台湾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牵挂。同根同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强,台湾回归是迟早的事儿。

第四篇: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中国当前局势分析

【摘要】综合经济、政治、文化与就业问题,分析中国当前局势。

【关键词】经济 政治 文化 形势 就业

一、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二、我国政治形势分析

国际形势简单的说就是,复杂,动荡,多变,充满不确定性,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总体来说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特点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特点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特点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在上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经历了重新正常化的过程,受了许多的波折、起伏和颠簸.当时,美国政界和学界的人士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看法相当混乱.有人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垮台,许多人认为中美关系对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重要性了,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但形势比人强.事实终于教育了人们,中国不但没有垮,而且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增长,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及至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笔者今年有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许多外国学者已经把中国看作是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了.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奥巴马总统

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世界上没有一对双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他在出访亚洲之前,11月9日在接见路透社记者时又说,中美两个大国要成功,必须合作共事.与我们说的中两国谁也离不开谁是一个意思.总之,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但正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现代文化分析

我国现代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四、就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短期内不会缓解。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则更加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2.6%,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9%,本科生为81.7%,高职高专为62.1%。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有待进一步改善。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

<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

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第五篇:西亚北非局势分析

近两年来,西亚北非动荡不断,首先是突尼斯、埃及的民众暴动,然后是利比亚战乱,现在又有叙利亚的内部纠纷。这一系列不安定的事件在西亚北非轮番上演,真的令人好奇,发人深思。

西亚北非地区主要是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各种分支教派之间就有纷争,因此很多国家内部就不是很团结。在以色列建国、犹太人迁入以后,中东争端更为剧烈了,美国的插手也让问题悬而不决。

西亚北非地区资源丰富,最重要的石油资源引发全球的博弈。该地区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有石油的国家很富有,但基础建设薄弱,收入分配不均,大笔财富不是掌握在全民手中,而是集聚在很少部分有权势的人手中。所以,贫富差距悬殊造成了社会矛盾,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全盘涌出来,特别是失业率、贪污腐败等增加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这些都成了导致了整个地区出现了动荡局面的重要原因。社会的阶级形态注定导致其受外界影响后会处于不稳。没石油的国家有些很贫困,有些严重依赖外在力量,它们受到波及也是情理之中。

再说说政治上的因素,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乘机介入和干涉使得西亚北非的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出现了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在整个地区的恶性发展。比如3月份,西方英法美等国以落实安理会的决议为由开始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一只北非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掀起一场全球的风暴。来自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的“蝴蝶效应”正在迅速扩散。它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也波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因此,西亚北非虽然离中国路途遥远,但与中国的利益也休戚相关,此次动荡对整个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不能避免。西亚北非局势动荡对中国短期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我国成套设备出口、劳务输出等方面构成了较大隐患,这就需要我们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改善能源供应。整个西亚北非地区是中国目前劳务输出重要的海外市场,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最重要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成套设备的进口国。因此,我们中国对于该地区的动荡局面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说难听点就是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控制了北非乃至伊朗,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钳制作用。

一些国家依旧是君主制,一些国家领袖长期执政、独断专行,还有一些国家有政教纷争,比如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斗争。当世界现代化到如此程度时,西亚北非的政治体制明显过时,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一定是腐朽的。阶级的对立,贫富的悬殊,社会地位的严重不平等,也滋生着官员的腐败,进而导致民众的不满。这也是西亚北非国家陆续发生暴动,甚至逼迫总统下台的重要原因。

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作用也很大,阿拉伯人往往是一夫多妻,生的孩子众多,但经济状况不允许其持续地发展,有大量的无业青年存在,他们脾气暴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当有外界思想的轰炸时,他们很有可能受到影响而破坏安定。

以上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简要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金融危机,这里不作讨论。我想说,西亚北非的事件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否则我们也会有遭殃的一天。

当我们在隔岸观火时,想到的不仅仅是纷乱,还有世界大局的变化。世界各国的争斗愈来愈显现出来,大国的博弈是重点。当西方势力长驱直入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招架之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发展好经济,壮大国防力量,摆正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态。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有可能维护起世界的和平;只有素质提高了,才有想法支撑住中国的脊梁。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们启示颇多,但付诸实践的道路是艰难的。首先,国家经济能否平稳转型升级就决定了长久的动力;其次,社会建设的情况影响着国家的安定;然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需要重视;最后,信息的传播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微博已然流行,当网络信息铺天盖地,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很多舆论的热点就是因网络的广泛传播而引发,所以必然要有信息的管控、舆论的疏导。否则,中国处处是人心惶惶,又受到现实的打击,很可能使一些人产生对社会的激烈不满,甚至仇视。中国是个大国,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但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多发出一些积极的信息,多给他人一点积极的暗示。

我们的每一个微笑都是社会和谐的一份子,社会和谐了,经济就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综合实力就可以有长久的提高。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世界的很多角落就不会只被西方积极力量所玩弄,而是向着和平、交流发展。

这些是西亚北非动荡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我国必须要安定,各方面必须要革新、要进步。只有不断向前,才不会一直被阴霾所笼罩。

西亚北非正面临着一系列剧烈的变革,现状可能有些残酷,但无人能够阻止。中国也处于大变革之中,而我们的变革是为全民族的复兴而努力的,大家在原则问题上应统一思想,确保和平中持续的改革开放。以史为鉴,以他为鉴,中国走向繁荣的历程需要和平作保障,也需要时刻保持着危机感。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下载解放战争局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放战争局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叙利亚局势分析论文-浅析叙利亚局势

    叙利亚局势分析论文-浅析叙利亚局势 浅析叙利亚局势 摘要:西方炮制的叙利亚危机已成为中东动荡的最新火药桶;当前,叙利亚问题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内外局势渐趋......

    解放战争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教案二)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及胜利原因和意义。 思想教育:1.解放区的土改具有极大意义,是解放......

    《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及影视和其他媒介的了解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会比较熟悉,但往往零碎而不系统,且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教学......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从公司将《解放战争》发到手中,出差的时候即使行李再多,也习惯将他塞进鼓鼓的行囊,断断续续终于看完。阅读过程当中有时候难免蜻蜓点水,但细细想来,最近这一......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 如果要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即将脱离贫穷落后,忍痛挨打的旧社会局面,开创一个举世瞩目的雄伟篇章;那么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揭开了新中国成立的序幕,......

    《解放战争》读后感

    《解放战争》读后感-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是不能用军事攻势来计算的,是人民的选择,人心的选择。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在军事方面,国民党......

    解放战争 读书笔记

    《解放战争(套装上下册)》作者是王树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它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

    解放战争有感

    解放战争有感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观解放战争一书,对我感触最大的,我想就是这句古话了。解放战争这本书不仅全方面的撰写出了1945年到1949年这四年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