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论文读书报告(共3篇)(大全)
篇一: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专业文献阅读报告的写法(研究生必读)
专业文献阅读报告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要求同学们学写阅读报告,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阅读报告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第二篇:研究生读书报告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双证)读书报告的相关规定
一、目的:
读书报告是学院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之一,旨在通过读书报告的形式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促进专业间的交流,活跃同学们的思维,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更多了解当前学术前沿的新问题、新情况,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学术氛围。
二、规范:
1.读书报告计2个学分。
2.内容要求:
(1)基于学术交流的目的,报告内容应涉及软件相关领域,由专业导师或者学院布置题目给学生,由学生完成。
(2)要求每位研究生在2008-2009学年完成4次读书报告,原则上每学期完成一次。
(3)参加相关的seminar,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3.读书报告流程:
(1)由专业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分组,原则上每8~10名研究生一组。
(2)每位研究生独立完成4次读书报告,由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商定每次读书报告的题目。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见第4部分,格式见附录。
(3)每个学生必须在专业导师规定的时间内递交书面报告,字数5000字以内,摘要限500字以内,经过专业导师的审阅后,然后学生凭本人的学号及密码进入研究生院网址http://grs.zju.edu.cn/,点击“我的读书报告”,然后“增加读书报告”,填入信息“读书报告题目、导师姓名、报告时间、报告状态(选择个人3次、学院或学科1次),再把读书报告的摘要(限500字)填入,学院将组织人员进行审核。
(4)各小组独立在成员完成读书报告的基础上进行seminar,一共四次,每次4~5人主讲,以各自的读书报告为主讲内容。要求组员全勤参加seminar,并欢迎其他组的同学参加讨论。报告采用演示文稿的形式,每人演讲10~20分钟,提问和讨论5~10分钟。
(5)要求每人至少主讲2次。
(6)每个小组派专人负责记录好每次读书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名单、报告题目等,随同读书报告及PPT的打印版一起交给教务办E308严老
师存档。各小组做报告的时间和地点要事先和教务办联系。
4.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1)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2)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3)收集资料:
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
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上网搜索:如选用专业搜索网站:或
(4)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5)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5.考核制度:
读书报告由三部分组成:
(1)书面报告的成绩,由专业导师给出;
(2)seminar的出勤成绩,每次缺勤一次则本次的读书报告成绩不能评为优
秀,缺勤两次则成绩不及格。确实需要请假的,请将有导师签字的请
假条交给组长保存。
(3)主讲成绩,由学院派出的老师或同学打分。
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研究生读书报告及摘要的文本格式
一.读书报告:
用纸:标准A4纸,页面设置:上2.5cm ,下2.5 cm,左2.5 cm,右2.5 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单倍行距
字数:5000字左右
内容:题目(中英文),学号,姓名(中英文),导师(中英文),学科(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正文及参考文献
二.摘要:
内容:中英文题目,中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约150个单词),主要内容简介和参考文献.格式:标准A4纸,页面设置同读书报告.三.版面设计如下:
标题(小三黑体居中)
硕士生姓名及学号(四号楷体居中)
专业导师(指导教师)(四号楷体居中)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五号宋体居中)
摘 要(小三黑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
关键词(五号黑体)内容×××××××××××××××××××××××(五号宋体)
小标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内容(小四黑体)
注: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码制,按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加小方括号置于引用文献成果的右上角.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编码加方括号[ ].文献作者3人以内,全列出;若超过4人,则需列出前3人,后再加“等”或“et al.”.常用的图书,期刊著录格式如下([M],[J]为专著和期刊的文献类型标识):
书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 [序号]作者(中国人,外国人均为姓前名后).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若无卷号,则为:出版年(期号):起止页码).
第三篇:读书报告——研究生下学期
读书报告
——————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
一、《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是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的教材之一,本学期我又将其读了一遍,从中又有新的启发和领悟。总体上,我觉得《新闻理论十讲》是一本较为创新型的教材,借鉴了西方优秀的新闻与传播理论的成果,并将其吃透,然后面向中国本土实际,推出的优秀的实务型教材。这本书读起来感觉理论上深入浅出,并有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语言上平实易懂,但不失趣味,让人受益匪浅。
真正的理论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能指导现实生活。相比其他的新闻理论书籍,我觉得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并将中西方的某些新闻与宣传的理论联系到一起,比较其差异,分析其原因,由此可见此书的理论之高度和视野之广阔。
同时,本书在介绍其新闻理论的同时,又在每个章节介绍了一些专题书目,作为深入了解本专题的参考书目,由此也可见作者的理论深度和涉猎广度。所以,如果读者要想更深入了解新闻理论的各个层面,还需要读者去读专著,进一步推进自己的理论深度。
二、《古代汉语》王力 主编中华书局 本学期开始,我读了洪波的《古代汉语立体化教程》,一共读了六个章节,其中的字词解释和句型结构让我获益很多。这本书是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但后来我在中国思想史专题课上,许连军教授推荐我读王力的《古代汉语》。于是我找来一读,发现这套书的确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教材。
《古代汉语》一共有四本书,听取沈教授您的建议:古代汉语大致了解即可。于是我只读了两本,但感觉学到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具体说来,通读《古代汉语(上、下)》,我既能学到古汉语的知识,又能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并且在此书中,课文和常用词分列讲述,分布清晰,解释详细,可读性强,对于像我这样的入门级古汉语学习者,此套书的确是一优秀教材,值得收藏。
三、《社会科学千万个为什么——逻辑卷》刘培育 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我觉得这是一本关于逻辑学的小册子读物,但是它的可读性很强,几乎每篇都有一个新奇的故事,等待着读者用逻辑的工具来破解这个新奇的故事。
除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新奇故事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的故事,讲述了逻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关于逻辑学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本书是对于逻辑发展历史的一次巡礼,这些特点都深化了本书的可读性和观赏性。我受过一点逻辑学的训练,觉得这本书是对逻辑学入门的非常好的读物。泛览了本书后,我又发现了很多逻辑新知识,受益很多。
四、《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邓晓芒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本学期我觉得个人学习受益最大的就是读了点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的哲学观。的确,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的哲学观给人深刻的认识和启发,让人看问题比以前深透了很多,因为德国古典哲学能够训练你的思维能力,让你领会到人类的能动性的意识的妙处,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提高人的悟性。
邓晓芒教授在翻译德国古典哲学方面造诣颇深,并且能够用汉语口语讲述德国古典哲学,这的确令人佩服,这也体现了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入把握。总之,在这方面,邓晓芒教授的确令人钦佩。
我将这本书完全读完了一遍,本书对康德、黑格尔哲学介绍详细,但对费希特、谢林介绍相对简略,总体上看不太均衡,并且涉及康德的认识论时,没有对应的图表,只有文字,所以康德的哲学认识论的表现力就差了一点。但是,本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入把握和介绍,还是非常优秀的,是对德国古典哲学感兴趣的人的入门级读物。作为以后我阅读康德三大批判的铺垫,非常值得翻阅和推荐。
五、《西方哲学史(上)》罗素[英]商务印书馆
本学期我重要的学习收获可能就是读了点西方哲学史。具体说来,我所读的版本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上)》。
总体上看,《西方哲学史(上)》给人一个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陈列,介绍了主要人物、不同的学派和他们的思想,还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才华和情趣。总之,对于入门级的读者,《西方哲学史》是一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相比中国哲学,我个人偏爱西方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几个大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海德格尔等,我觉得将他们几个的主要思想搞懂了,对西方哲学的了解和把握就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对西哲的经典著作和经典人物读懂,搞透,理解好,然后再扩展开来了解其他哲学家的思想。相比以前我读书像漫天撒网,强调广博,不深入,而现在我比较认同这种“由经典到一般”的读书法了。正像一个老先生讲的,读书就像打井,井打得越深,你的井上的土地的灌溉面积越大,同样的道理,经典著作读得越深越透,再看其他一般著作就像切瓜砍菜,快速并且容易得多了。
具体说到古典哲学家和派别,我比较喜欢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主义,因为他们的哲学观点和我深有共鸣,并且给我很多智慧的启发;就近现代哲学家而言,我比较认可康德的著作,但是要读懂康德的著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像爬山一样,需要用我的阅历、时间和悟性去慢慢爬,同时不断去感悟和体会山顶上令人敬畏的康德哲学思想。
六、《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们的传播观也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看待传播现象的?他们对传播有着怎样的观念?陈力丹教授的这本专著是这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我翻阅了本书的前六个章节,的确,从中不仅可以学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屋建瓴的传播思想,而且还能看出陈力丹教授专心研究学问的忘我精神和态度:严谨治学,用心专
一、用力勤苦,论证充分,并且文笔可圈可点。
诚如陈力丹教授所言,此书磨砺了他的十年光阴,其中除了散射出马克思、恩格斯璀璨的传播思想光辉,给人以启发,提升人的智慧和心灵感受程度之外,还令我敬佩作者专心研究学问的精神和态度。总之,本书是介绍马恩传播观的经典著作。
七、《新概念英语三、四册》亚历山大、何其莘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对于英语,本学期我翻看完新概念英语的三四册,对每篇课文都查阅英汉词典,听Mp3,认真记忆不懂的新单词和句型,悉心领悟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总体感觉收获很多。比如我在阅读一般的英文文章时,感觉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又上了一个台阶。令人遗憾的是,我没有背诵重要的新概念英语篇章,不过以后我会专门强调背诵,毕竟背诵在英语的运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除了新概念英语,我还阅读了两期《英语沙龙——阅读版》,对每篇课文也是按照单词、短语、句型的方式来查阅词典和理解记忆。除了学习英语知识,《英语沙龙》上的小文章也很有意思,让我受到不少教育。看来,阅读杂志也是扩展视野和开拓思维的方式。总之,《新概念英语》和《英语沙龙》是值得推荐的英语学习材料。
接下来,我打算看一些难度约在八级、九级的英语阅读材料,除了记忆高级词汇外,强调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恐怕是我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了。
总结: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的主要阅读书目,但我觉得在读书方面最大的收获是:读书,要先读经典著作,将经典著作读懂,搞透之后,再扩展开来读其他一般性的书籍,这无论对于中西方古典学说,还是现在的英语学习,恐怕都是适用的。
除此之外,读书的目的之一是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尝试从中找到自我,发现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念和个性特征差异,学习别人尤其是大家的优秀思想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更新自己的习惯和观念,懂得生活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总之,发现自己和完善自己,懂得生活是我读书的目的之一。
导师的意见和指导…………
刘庆伦
2011年7月2日
第四篇:研究生读书报告(教育学)
研究生读书报告
《教育概论》教育学读书报告
因为本科学的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又跨专业学了教育学专业,虽然因为对教育学感兴趣,本科时也有涉及,但对于我来说,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甚至关于教育学最基本的概念理论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框架,对教育学基本知识的不扎实,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制约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因此,在同门师兄师姐以及专业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由叶澜教授编著的《教育概论》。这本书虽然不像其它那些教科书一样,没有列举理论来探寻概念的渊源,它是立足于教育,揭示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之间的联系,最后还专门设了一章探讨了社会、教育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的写作方式,跳出了教科书的硬式框架,使读者阅读起来没有教科书的乏味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让学习者较快进入状态,同时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书中的知识。
这本书一共有六个章节,本书的第一个章节是从教育的概念界定,教育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教育的基本构成;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两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和人类自然生态、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政治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与第五章论述了教育与人之间的发展关系,从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及人生阶段与教育两方面展开,正确认识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第六章作为本书的总结,综合前面章节的内容,论述了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从分析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以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展开。
在第一章的主题是: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是从教育的概念界定,教育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教育的基本构成。关于教育概念的界定,在叶澜教授的书里,她认为,教育概念的界定必须突出教育的特殊性,将其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同时又能涵盖古今中外出现过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叶教授将教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即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个概念的界定直接说明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对象以及活动形式,相对比较全面。在论及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时,叶教授提出,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类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取得入学资格的人,因此,叶教授将学校教育定义为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老师又将教育活动分为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两类。
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里叶教授主要向我们讲解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论述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第三章主要讲的是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与个体生命、人生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一规律性联系,是人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意识、意志、利益、实践在教育领域内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和历史的呈现。这一章通过对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近代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形式及发展,以及教育的特点的探究,得出教育是由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的回顾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存在的几点规律性联系。首先是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个社会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这些方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其次是承认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综合作用,并不等于是说社会诸方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以同样大小的力量作用于教育,社会政治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教育的阶级性越隐蔽或趋于消灭,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生产性越鲜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科学性越强。并且,教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现代社会尤其要处理教育与社会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教育与社会中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系统、政治系统及文化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发现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系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的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主要讲的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第五章则从人生阶段教育出发来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研究人的问题之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二是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与形成问题。三是教育学还需要研究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的统一问题。除此之外,第四章还将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的综合因素来论述其发挥的作用,探讨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及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五章通过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和分析,探讨了教育在各个人生阶段应发挥的作用。在这一章的最后叶澜教授还为我们探讨了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最后一章则探讨了社会、教育、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不同结构来看,无论是社会本位观还是个体本位观都比较片面,更为普遍接受的是社会与个体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观念体系。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基本关系,只要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就是积极的关系模式,值得追求提倡的关系模式,只要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不一致,就是消极的、有害的关系模式,是要批判和纠正的关系模式。教育作为中间因素,是社会和人之间联系的桥梁。教育的功能发挥状态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以及对教育活动内在独特性的尊重都有密切的联系性。
第五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
1、选题目的
选择林业投融资作为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出于对福建必须加快林业建设背景下林业建设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投资市场发育的程度来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制至少应有如下特征:①有足够数量的自由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目的明确,投资行为不受其它投资者行为的影响;②具有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较为成熟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③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修订有关参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不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需求不足,二是投资来源不足,而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并不属于上述两点原因的任何一种,而是没有利用好资金,没有建立有效的剩余资金向林业投资转化的渠道,即造成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短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这里涉及如何从林业建设的性质、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林业的最佳融资模式;二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较少,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相当薄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鉴投融资理论研究的现有成果,针对福建林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从全社会资金的所有供给主体或融资来源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林业产业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通过对公共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等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构建福建林业融资多层次发展的格局,即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根据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实现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真正建立能够合理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要的福建林业融资体系。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林业资金运行的研究是福建林业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通过林业不同性质生产过程中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对促进福建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的产出离不开对林业的投入,处在转型期的福建林业,其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影响,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从低效林业转向高效林业,从单目标林业转向多目标林业,从资源依赖性林业转向产业型林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
2.2 现实意义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历史演绎都表明,福建林业的现代成长是一种投资增长过程或资本积累过程。在全国范围来看,林业投资不足是造成林业发展滞缓和经济低水平运行的重要原因,福建林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投资不足的制约。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一环的林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福建经济发展政府应予以重点关注的产业部门,而林业无论是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其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为其提供动力源泉。林业是全社会的林业,建设现代林业,必须有大量的投入,如果继续延续非市场化体制的发展道路,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随着福建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的转变,财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宽松,仅仅依赖财政,将很难满足福建林业建设的融资需要。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国有林业的发展,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林业领域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未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林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也影响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福建林业的积极性。深化福建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继续提高林业投资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引导、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在保证公共财政对林业供给的同时,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并存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多种融资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福建林业建设的现实选择。因此,分析和研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林业投融资体制、模式及其有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福建林业投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林业的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课题。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主要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相应的财政体系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西方先后经历了“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公共选择”的兴衰,矛盾的焦点从干预与反干预转向在承认的前提下,讨论干预的程度,并将政府的职能限定在弥补市场失灵而言。
(1)关于公益性森林资金来源
西方经济理论在研究公益性森林经营资金来源时,主要有两大派别。一部分是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主张利用税收来实现森林资源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以解决投入问题。他认为在国民经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有外部型的活动因从市场交换中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受到抑制,这种外部型的消除只有通过国家干预,以财政税收凡是给与补偿,才能维系其活动的持续。这种通过财政机制,以经济手段补偿或征税方式解决外部经济性的方式被统称为庇古税。旧福利经济学进一步认为,通过财政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税,解决生态效益生产中所需的`资金投入是最佳选择。即通过财政的积累和再分配替代具有外部型的生态林业的生产基金积累机制。
而另一派别的经济学家则坚持认为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经济的外部性,有代表性的是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权明确,则无论最初产权是如何分配的,通过交易总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也就可以消除。依照这一理论,如果森林资源的权属明确,则森林资源的培育可以获得额外的赔偿,森林环境资源的受益者有义务对所获得的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即在产权明确,森林生态效益量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生产成本的密布,保证资金通过市场形成投入与补偿的完整循环。
(2)关于社会资金对林业的投入
随着社会林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对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进行探讨。马来西亚林业部官员福克斯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在林业企业中扩大社会公众的持股比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格雷林在分析林业扶持问题时指出,世界多数国家在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进行造林的,政府都给与扶持:如果个人进行造林活动,社会收益大于个人;如果个人进行造林,社会和个人得益相同,而社会支出的费用低于个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对其活动的外在性损失给与补偿,个人将不会进行投资。那么,林业整体上的发展就会受阻,增加林业资源总量、调解两大需求的目的就会落空。
(3)关于新的林业发展途径
由于对林业的要求增多,很多国家的林业都发生了亏损问题。因此人们开始探求新的林业发展途径。德国哥廷根大学伯拉贝得尔教授主张:“社会应该与林主就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和支付报酬方面达成协议,以使林主感到有利可图,使他们为了林业的多种效益理所当然地去保护森林,培育森林。”他反对对个体林主实行国家资助补贴的方法,认为:“这种资助体系越大,就会越快地陷入计划经济,再分配的效果也不会很好”。欧共体原森林司司长胡迈尔认为:“扶持林业就是要为改进森林生产率而努力,并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做到降低成本、财政独立,从而能自我补偿、自我完善”。这些都为林业财政体系的新走向奠定了基础。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的作用日益强大,新凯恩斯主义开始在西方居于主流,他们从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调整、协调市场失灵以及劳动、信贷、商品等方面出发,论证了市场处于非均衡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提出的“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混和经济”,为林业投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点。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阿玛彻((Amacher)在其《林业税制设计》一文中指出“应在充分考虑林业资本流动性、森林权属、林业与非林业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林业税制设计,财政应该支持并在预算收入上加以体现”。
日本学者康登认为“社会支持林业发展可以通过投入货币或者自愿劳动来实现,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个人偏好不同”。
法国的巴塞尔达在20xx年《政府对林业投资改革》一文中,阐述了“除了传统的造林、更新、伐区道路、改造等林业投资外,当前还必须考虑社会的环境需求。“取消专门的政府林业基金预算项目,建立财政补助金制度”。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大学教授sinko的观点是“造林以及私有林管护应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取代全部造林成本由财政负担的做法。州预算在林业上主要用于管理、计划、以及林业服务,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扶持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葡萄牙的Carvalho的观点则是“公共资金来源不稳定,而造林和更新的速度不足以使林业具有竞争力,也不足以弥补每年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增加财政对私有林业的扶持是一个长期趋势。”
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政府对林业十分重视,率先制定、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重要措施,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于开始启动天保工程,并逐步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尤其是向西北重点林区倾斜。并相继开展了林价、林业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税费等课题的研究,但这些是立足于林业本身的、比较侧重于单项研究,没有以客观的角度去调整林业财政的整体运作与机制。
李周在《关于我国林业资金问题的思索》中,将现阶段筹集和利用林业资金的状况概括为三难:(l)林业部门吸引资金难;(2)林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收敛于新的生产始点难;(3)林业资金形成有效投资难。研究林业资金问题,必须在观念上来一个转变,由林业的自我设计观上升为林业的社会设计观;要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探寻能够实行的优惠政策和办法;要将研究的重点,从资金筹集转移到资金运行机制上。
陈玲芳、金德凌在其《公共财政支持下的生态林业投融资体制》一文中指出,应确立公共财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生态林业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属于公共物品,理所当然是公共财政要努力确保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投资原则,确立公共财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对重点林区和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田明华在其《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制度创新对推进商品林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进行必要的制度变革,减少投资商品林建设的社会成本,或者降低投资商品林经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高商品林投资的回报率,就会增加该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陈晓倩在其《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一文中,认为生态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货币资本,“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但生态林业建设全部依赖于财政的思想不可取”。
吴素珊在其《构建融资长效机制为林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文中指出,应探索构建符合林业特点的多种融资模式,探索符合林业生产与产业发展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建立林木保险机制,降低贷款风险,推动林业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林木资产的规范流转与信用建设,促进林业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张桦在其《信托在林业投资中的应用一非公有制商品林投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公有制商品林的投资者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还局限于单纯的资金注人,在解决其资金需求的同时,要求一种投资运行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实践的发展和要求是领先于理论的研究和制度的安排的,因此应对林业投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对林业的投入来源、财政对林业的扶持范围等方面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林业予以扶持却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通过增加对林业的投入,提高各种补助标准,设立林业专项资金,实行税费减免、低息及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林业发展,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国内关于“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侧重于对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演进与改革的研究,他们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考察我国投融资体制演进的历史、取向、效率及条件等等;二是对林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多局限于从林业本身挖潜,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但是,己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就是,往往只是侧重对某一种融资方式和行为的探讨,而缺乏对融资行为的通盘、全局考虑,而且对于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也是是林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2
前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旨在培养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和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部门开创性地从事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以及教育的投资决策研究、教育财政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济与管理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形成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能够对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为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学校、学院和本系教职员工,尤其是学生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有责任确保学生在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获得必要程度的支持、建议和评估。
在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开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问题聚焦点,明辨研究中涉及的因素,并规划自己的研究进程。同时,它也是教师了解和评估学生对于所研究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本人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并据此决定学生是否适合开始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过程。
为规范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学位论文的开题程序和开题报告格式,保证学位论文和学生培养工作的质量,(在参考其他院校及专业开题规范和广泛征求本系师生意见的基础上,)依照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相关管理条例,结合本系专业特点制定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程序及规范。
以下正文分为开题程序、开题报告结构、开题报告和演示文稿版式,以及附录四章,主要面向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三年制全日制和四年制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适用于申请硕博连读和提前毕业的学生。
第1章开题程序
本文拟定的开题程序旨在达到如下目的:(1)便于开题评审委员会评估开题学生的研究计划;(2)为开题学生提供一个接受对个人研究计划反馈意见的机会;(3)为开题学生提供一个扮演学术实践活动重要角色的机会,如通过公开陈述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准;(4)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等。
开题程序包括:开题时间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开题报告的准备与递交,开题场所布置,开题陈述与反馈,其它事宜。
一、开题时间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
第一条开题时间一般在学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进行,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条对于申请开题的学生,可安排在一次时间内集中进行评审,也可分批分时间进行。
第三条开题评审委员会至少应由三名教师组成,并设一名主席主持开题评审;同时,可邀请本系之外合乎资格的人员担任评审委员。
第四条开题评审应当至少设一名记录人员,负责记录开题过程中对于学生开题报告的意见反馈等(见附录a);同时,按照自愿的原则,招聘2—3名学生在开题评审当日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第五条开题评审允许其他人员旁听,并允许其在开题学生陈述之后参与讨论和意见反馈,但在其他时间旁听人员须保持安静。同时,为了保证开题评审的顺利进行,在开题场所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本系有权决定旁听人员范围。
二、开题报告的准备与递交
第六条开题学生应当至少在开题日期前的一个学期内,与自己的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联系和交流,进行选题和开题报告写作。
第七条在开题日期至少一个月前,开题学生应完成开题报告初稿,并递交指导教师征求意见。
第八条在开题日期至少20天前,开题学生应将按照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后的开题报告,以及开题报告的概要(见附录b),以电子稿或打印稿的形式递交评审委员会成员。
第九条在开题日期至少8天前,评审委员会成员应将对开题报告的初步意见,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传达给开题学生。
第十条在收到初步意见后,开题学生应与指导教师协商修改开题报告,并在开题日期3天前,将修改后的正式开题报告和开题报告概要,以及个人基本情况介绍表(见附录c),以打印稿的形式递交评审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在开题日期前,学生应制作完毕用于开题陈述的演示文稿。
第十二条在向评审委员会成员递交正式的开题报告和开题报告概要之后,开题学生如对报告和概要有新的修改或勘误,可在开题当日,向评审委员会成员递交相关改动的书面说明材料。
第十三条在开题日期前,开题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开题陈述设计需要,向学院教务办公室登记所需设备;教务办公室和本系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开题学生的合理要求。
第十四条在开题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教务办公室可在开题日期前,向开题学生征集开题报告的电子稿(署名或匿名皆可),并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内部公布。开题评审的旁听人员及其他人员,可通过网络获取开题报告,并可向开题学生进行意见反馈。但未经开题学生允许,任何人不得将开题报告散布到学院范围以外。
第十五条本系和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应对开题学生向评审委员会成员递交的打印稿开题报告和概要提供必要的印制费用补助。
三、开题场所布置
第十六条开题场所的席位设置,应至少包括开题报告陈述席、评审委员会成员席、记录员席和旁听席。
第十七条开题场所的设备应至少包括播放演示文稿的计算机和投影仪,以及黑板和相应的书写工具。
第十八条教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应在开题时间至少40分钟前到达开题场所,对开题场所进行相关布置,并调试设备。
第十九条志愿服务人员在开题过程中,负责分发相关材料,管理设备,并向参加评审会的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开题陈述与反馈
第二十条开题学生应在开题时间至少20分钟前到达会场,向设备管理人员递交演示文稿拷贝;如果对开题报告和概要有改动,则同时递交相关改动的书面说明材料,由服务人员进行分发。
第二十一条开题学生原则上按照学号顺序进行开题陈述,评审委员会主席应在每位学生开始陈述之前,对开题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第二十二条每位学生的开题原则上不超过30分钟,分为陈述和质询两部分。陈述部分由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案、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和研究进程等,一般为15—20分钟;其余时间为质询阶段,评审委员会成员和旁听人员可就开题报告提出意见反馈。
第二十三条对于评审委员会成员和旁听人员的质询,开题学生可选择当场进行解答和辩论;也可选择记录相关质询,在其他学生开题时进行思考,稍后进行集中回答。
第二十四条在听取学生的开题陈述并进行质询后,评审委员会成员应填写评审意见表(见附录d),并在开题结束后递交教务办公室;记录人员也应当在开题结束后向教务办公室递交开题记录。
第二十五条在开题的次日,教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将开题评审结果及评审意见,以电子邮件形式单独通知个人。
五、其它事宜
第二十六条如果开题学生未通过开题评审,则系主任应与其进行个别谈话,并督促未通过评审的学生及其论文指导教师对选题和开题报告进行重新审查与修改。在第一次开题评审至少一个月之后,未通过评审的学生方可向开题评审委员会申请参加第二次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必须申请延期毕业。
第二十七条有关开题程序的其它未尽事宜,可相机处理。
第2章开题报告结构
开题报告是对一项研究的详细计划。由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在内容和方法论上存在多样性,因此指定某一种特定的开题报告结构作为严格的定例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此,下文有关开题报告结构的规定,只是参考本专业多数院校的要求而拟定的,作为参考供开题学生选用。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整理和简化研究设计思想,并便于开题评审委员会成员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研究设计,所有开题学生应当填写一份开题报告概要(见附录b)。
无论采取何种开题报告结构,一个有效的开题报告都应当包括如下要素:(1)对预备研究的问题进行概要描述和介绍;(2)阐明此研究的重要性所在;(3)界定此研究的概念范围,并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文献综述来奠定研究基础;(4)阐明此研究的基本原理,以此说明对此领域现有研究的推进:(5)阐明此研究所聚焦的问题,以及预备达到的目标;(6)陈述研究设计的具体环节,以及预备采用的研究步骤;(7)说明这些研究步骤何以有助于达到研究目标。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建议的开题报告结构如下:前置部分——题名,摘要,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主体部分——引言(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和研究意义,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的时间安排,其它,参考文献;后置部分——附录,个人基本情况介绍。这些组成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并调整等,不必完全拘泥于本文建议的结构。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3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进行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专家汇报自己学位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自己选择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选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然后由专家给出具体的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时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因此“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是开题报告的重点,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进行深入论述,一带而过,评审专家将无法判断你的研究前景,也就无法对你的研究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水平的定位
国家对授予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硕士学位人员应“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应适当确定自己的研究水准,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科学研究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试验结果或调查数据的分析应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以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和要求
因为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汇报论文工作的准备情况,因此研究生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方法及拟达到的'目标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说明,并接受专家的批评和建议。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的确定。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从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与拟实现的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与写作大纲。
5、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着重查阅的近年内发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开题报告公开论证后,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修改方案通过后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工作。
四、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都已经处于实施之中。今后,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在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
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4
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应按以下统一格式撰写:
一、课题名称(即拟研究课题的名称)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该部分应对课题来源、选题的依据、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等做出充分的说明。
三、文献综述
该部分是对拟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动态和述评。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做一研究综述。
四、研究基本构思
该部分应包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途径和预期目标以及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框架
该部分应列出详细的论文纲要,要求结构严谨,有创造性。
六、参考文献
该部分应详细列出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索引。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5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6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写作的格式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写作的.格式: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前言
四、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写作的格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1.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2.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3.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4.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七、教研室可行性论证结论。
对于不同的开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这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7
一、选题的原则
1.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时间,硕士研究生的选题应对科技发展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博士研究生的选题应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造性的成果。
2.要充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生自身的基础,以利于发挥导师专长和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充分考虑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以及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可能性。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2.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3.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4.本课题在研究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设想;
5.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对于博士研究生应指出创新点;
6.论文工作量与经费的来源;
7.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8.参考文献。
三、组织与管理
1.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由学科负责人组织进行,组成5~7人的评审小组;
2.博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因故不能按期进行开题报告,必须及时办理延期手续,经导师和学院(部)主管领导同意签字后,报研究生院批准;
3.开题报告采用两级制:通过或不通过。对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在学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重做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按“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筛选办法”处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原则上不再随意更改题目,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更改题目时,须由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签字,学院(部)负责人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在1~2月内重新做开题报告;
5.开题报告完成后,经导师、学科及所在学院(部)签署意见,研究生应在3日内将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报研究生院审批并备案。
四、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字数为1万字左右,用a4复印纸小四号宋体打印。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应为50篇以上,硕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应为3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应占1/3以上。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8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
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起点和前提条件,对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研究是否充满生命力,就看他是否有问题意识,是否能够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则预示着研究者发展的衰亡或终止。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生也是如此,有了问题意识,教育研究才会有自己的并且不能为其他学科所还原、替代的问题领域。对研究生而言,仅仅有了问题意识还不够,这个问题意识还必须是科学的。
但是,现实反映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都是受到了科研问题意识淡薄的影响,所以目前极需对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做深入的研究。
(一)理论意义
对已有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梳理,进一步加强了问题意识的理论研究,更丰富了问题意识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成果,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实践价值
有利于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现状,有利于高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的可行性:
1、已搜集了大量有关问题意识的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和整理,已学习和掌握了问卷法、访谈法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2、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教育学研究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在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访谈对象为河北省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导师及硕士研究生。
3、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前期调查已经准备就绪,并编制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概况
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呼吁比较多,如段丽(20xx)在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就提到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解决则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理应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但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的专门研究还比较欠缺。不过,关于问题意识的一般性研究较多,几乎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个领域,都有关于问题意识的专门文献。已有研究涉及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
近年来,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关于问题意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很多学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不同途径。
袁来德认为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于问、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问、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
尹启泉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有七个,包括提升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积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精心设计提问、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等;
王真东认为应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这四个方面着手;
姚本先提出三个途径:加强双基训练,创造优良的教学气氛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还有一些学者涉及到学生问题意识欠缺的原因。
陈海燕认为有心理障碍、环境障碍、教师权威障碍、认知障碍和思维定式障碍这五个原因;
刘春梅认为教师观念陈旧,普遍进行“去问题教学”,现实的课堂教学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学校课程、学校活动的内容及范围的局限等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欠缺。
2、关于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在我所查的文献里,问题意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文科的,由于理工科的问题都比较明显和外在,所以理工科主要欠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哲学思想的限制和方法论的影响等,文科的问题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王永斌认为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意识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就在于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人们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从人文社会科学中找到被社会发展问题困扰而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
刘大椿认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意识淡漠,脱离时代与社会现实,无异于切断了它们发展的源头,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命力将随之枯竭。还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令学者们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呢?其原因就在于,学术研究离开了真正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术向两个不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生吞活剥西方的各派理论,进行空洞的所谓“纯学术”研究;另一个方向是干脆退化成肤浅的“对策学”,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并不高明的论证。所以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真正问题是:我们有问题吗?或者,我们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问题都不明白,要侈谈什么“研究”就是多余,学习就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古代语言中的“学问”一词,比“学术”更有价值。学问即是为了问题而“学”,而学术的目的则不得而知,不过从字面可以看出,反正“学”仅仅是一个手段。这就必然导致“学”为其他不相干的目的服务的问题。事实正是如此,对多数“学者”来说,不过是获取名利的手段而已,与一般人理解的“学问”并没有什么关系
3、关于教育学问题意识的研究
(二)已有研究述评
总的说来,当前国内对问题意识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专门针对教育学研究生的很少,虽然现在学术界对问题意识也很关注,但是对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目前却缺乏对问题意识的研究,原因在于国外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和问题意识的高度重视,学生历来具有强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使问题意识不称其为“问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手,光从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谈提高研究生的素质,是抽象和空洞的,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因为创新是基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意识是不能创新的。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借鉴已有研究的经验和理论,从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育学研究生的特点,通过了解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存在的原因,为提高我们教育学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主要概念界定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
教育学研究生,是指获得学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获准进入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机构各教育类专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攻读更高级别教育学学位的'学生。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主要指研究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将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研究者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
2、本研究以处在科研初级阶段的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运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上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二: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研究生导师两名进行访谈,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完善整体研究。
(二)研究思路
1、搜集有关科研问题意识的文献,对科研问题意识形成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作为编制问卷的参考依据。
2、根据已有研究,编制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开放性问卷,并选取在校研一到研三的教育学研究生,人数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3、对调查结果进行编码处理,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在科研问题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4、编制访谈提纲,选取研究生导师两名,在校教育学研究生两名,根据访谈提纲,对4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6、对方谈结果进行编码处理,从中归纳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
7、对访谈数据作分析和探讨,总结研究结果,并撰写论文。
(三)研究方法
文献反,问卷法,访谈法
四、论文总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20xx.4-20xx.6 理论研究阶段 科学研究的理论研究;
20xx.6-20xx.8 实际调研阶段 对河北省拥有教育学专业的四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进行调研;
20xx.8-20xx.9 资料分析阶段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
20xx.10-20xx.12论文撰写阶段 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撰写论文;
20xx.1-20xx.3 论文定稿阶段 对论文进行修改、定稿;
20xx.4 论文审查阶段 将论文提交送审;
20xx.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民青著。意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刘大椿著。科学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冯光廉主编。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6]何怀宏著。问题意识。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xx.
2、期刊杂志类
[1]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20xx/01.
[2]赵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江苏高教,20xx/05.
[3]黄宇辉。从文科研究生的特殊性看创新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06.
[4]杨针。永远保持清醒的问题意识—访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孙学伟、范文斌教授。科学时报,20xx/3/15.
[5]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6]张志文,张巳瑛。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xx/0l.
[7]夏月。教育学研究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02.
[8]幻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里培养。复旦教育论坛,20xx/04.
[9]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10]周文杰,郑保章。教育交往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xx/05.
[11]李永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川教育,20xx/02.
[12]黄飞跃。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3.
[13]刘大椿。教育学研究应突出问题意识。光明日报,20xx/3/1.
[14]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5]尚国营。高师教育学应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问题意识。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05.
[16]王源源。试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17]崔唯航。问题意识、体系精神与学科特性。学术研究,20xx/09.
[18]冯光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治学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
[19]陈海燕。问题意识—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教书育人,20xx/01.
[20]陈翠荣。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及培养措施。江西教育,20xx/01.
[21]朱珊。没有问题意识,强做研究不灵。中国教育报,20xx/l.
[22]范远波。论探究学习的问题意识。当代教育科学,20xx/10.
[23]蔡拔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意义、障碍及路径。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11.
[24]朱晓瑜。关注问题意识,激发主体参与。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xx/12.
[25]邓战军;叶小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xx/12.
[26]李荣。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国科学教育,20xx/16.
[27]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上海教育科研,20xx/01.
[28]吴江林,陈西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01.
[29]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30]王朝阳,崔华华。创新视野中的文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国高教研究,20xx/08.
[31]康静。对高校教育学中“问题意识”的思考。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2]阎亚军;周谷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4.
[33]郝明君;王光明;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xx/09.
[34]宋宁娜。教育研究要增强问题意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35]劳凯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36]徐福利;李淑珍。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xx/02.
[37]祁琛云。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泉。中国出版。20xx/06.
[38]吴原。论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情结与问题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3.
[39]刘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中国教育学刊。20xx/03.
[40]姚则会。张部昌。问题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现路径。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07.
[41]张晓东。学校文化建设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反思与建构。当代教育科学。20xx/12.
[42]刘铁芳。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评《在权力与权利之间:教育政治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06.
[43]周江林。我国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实证的方法——兼谈教育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xx/06.
[44]于洪卿。教育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特征。教育探索。20xx/10.
[45]李士更。创新性学习重在问题意识的形成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01.
[46]张琼。“问题意识”小议——以《批判理论和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为范本。20xx/02.
[47]石玉欣。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0xx/19.
[48]李长华。浅谈有效激发问题意识的策略。科学教育。20xx/08.
[49]王豪。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周刊。20xx/13.
[50]王树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学周刊。20xx/13.
[51]张永利。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学周刊。20xx/17.
[52]刘献君。国际论坛增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国际意识和地方意识。中国高教研究。20xx/07.
[53]赵万祥。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6.
[54]王美娟。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江苏教育研究。20xx/32
[55]李曙光。乔姆斯基语言心理学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6
[56]肖林根;王卫华。问题意识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科技信息。20xx/32.
[57]孙刚成;陈希;乔刚。研究生科研意识养成因素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xx/21.
[58]任艳丽。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07.
[59]王虎学;调查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学习月刊。20xx/01.
3、硕博论文类
[1]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2]唐成亮。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3]方海宁。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4]王元元。研究生问题意识欠缺的现象、归因及对策。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5]周倩。高校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的训练策略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文章大纲:
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研究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应然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涵义
1、问题意识
2、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
(二)科研问题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特殊性和培养的必要性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实然分析
(一)对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调查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样本描述
(二)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现状
1、问卷调查
(1)研究设计
(2)研究过程
(3)研究结论
2、访谈
(1)研究设计
(2)访谈整理
(3)访谈结论
(三)调查结论
三、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欠缺的归因分析
(一)研究生自身内在素养的原因
1、自身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的障碍
2、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习方法不科学
4、存在学而不思的情况
5、缺乏实践经验
(二)社会、学校和家庭外在影响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社会
2、学校与导师
3、家庭与父母
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优化
(一)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优化的理论依据
(二)借鉴发达国家加强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经验
(三)加强教育学研究生科研问题意识的具体对策
以上是《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问题、意识、研究生、研究,教育学、科研、培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9
一、立题依据(包括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1.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木材识别是适才适用、合理利用木材的基本前提。计算机技术在木材识别中的应用改善了传统人工识别方法的缺陷。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发现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其中蕴含的细胞排列特征、各种细胞的形态因子等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树种的独立性。为了达到高效、自动识别树种的目的,必须从显微图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各种组织细胞的特征参数,因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显微图像进行分析的木材识别新方法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项目将以木材显微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一种木材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方法,对研究基于轴向薄壁组织的阔叶材树种的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计算机学科与木材学科的交叉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很有必要。由于这个方向在木材识别中算是比较新颖的,也是前人较少进入的领域,所以我选择了该项研究题目作为本论文研究题目。
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利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提高木材识别的正确性,对木材科学发展、木材资源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木材贸易流通、木材进出口管理和木材考古等与木材相关工作都有重大意义。例如,珍贵木材――红木,自古至今都被人们视为国宝级的珍贵资源,不可再生,红木家具集使用、收藏、观赏、保值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具有极大的收藏及保值价值。由于可称之为红木的木材种类比较多,如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等,隶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其识别和区分比较困难。由于红木家具材质鉴定措施不完善而给不明真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少则几千,多的可达上百万元。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木材识别特征提取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解剖学的研究,McMillin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测量了木材细胞率、纤维长度、细胞腔面积和径向细胞腔直径以及纤维板剪切过程中的木材破损率。Hie和Hillis所开发的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细胞管腔面积及不同细胞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Diao等应用能量光谱方法分析确定了木材细胞形状,并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检测了10种针叶材横断面细胞排列及形状的周期性,测量了细胞的径弦向直径和径弦壁角度,同时他们还对18种针叶材横切面上的管胞形态学指标进行量化测定以确定不同树种的管胞形态参数。Fujita用FFT分析了32种日本阔叶材横切面的导管分布。曲艳杰等利用FFT方法进行了木材细胞排列的图像分析研究,利用得到的木材解剖特征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以解决传统木材解剖方法难以做到的演化规律的研究问题。Masako KINO等也通过图像方式精确测定了木材细胞壁厚度。保昆雁等开发了木材解剖特征量的处理系统,可提取细胞数目、胞腔面积及其分布、胞腔直径、胞壁厚度、胞壁率、壁腔比等木材解剖特征参数。
以上的研究较多关注于细胞形态比量等特征的测量,图像处理技术用作辅助测量的方法为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解决了以往人工无法测量的问题,但尚未对传统木材识别中的定性描述的识别特征如管孔式、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木材图像中的特有对象特征(以下这类识别特征均称为对象特征)的研究,也未涉及对这类对象特征的自动提取。
有别于传统计算机视觉中对象处理时所遇到的诸如光照、遮挡、变形及对象本身高度复杂的挑战,木材显微图像构成中的对象相对稳定,仅存在如导管、木射线、薄壁组织等若干种稳定的对象,在标准约束条件下获取的图像也排除了光照等影响因素,因此特征提取仅需关注对象本身的特点。本论文的前期研究中,祁亨年、汪杭军等分别利用数学形态学、遗传算法、改进的OTSU方法等完成了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导管对象的分割,从而可以获得导管的直径、面积、圆形度等特征。
2.2 木材图像纹理特征分析与提取
木材图像纹理特征分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Huang利用FFT功率谱图分析了木材砂光表面的粗糙度。赵学增对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进行了研究。王克奇等选取9幅木材纹理图计算分形维数,提供了描述木材纹理粗糙度的一种定性度量方法。王晗等将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GMRF)引入木材纹理的研究,提取样本的低阶和高阶GMRF参数,分析表明通过指定的参数可判断纹理的主方向、区分开木材的弦切和径切纹理。谢永华将不变矩方法引入木材纹理的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王晗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建立了木材纹理参数。
以上研究以木材宏观的径切面和弦切面图像纹理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微构造纹理特征研究尚未涉及。对于木材识别而言,宏观特征变异性较大,而显微结构特征相对稳定,所以对识别来说显微木纹更加值得研究。
显微木纹图像纹理(简记为显微木纹)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基于像素点的统计的全局性纹理,目前木材学研究已经表明根据不同的全局性纹理特征可以确定树种大类,如带状花纹的有红松、落叶松、檫木、山枣等,交错花纹有香樟、麻栋、大叶桉、桃花蕊木等;这类全局性纹理与木材的生长过程相关,有分类和识别价值,但还不能充分反映木材本身的特性,还无法完全满足木材识别的需求。另一类纹理是以木材显微图像中特有的对象形态及其分布和结构性约束而形成的可微结构性纹理,这类纹理反映了对象如导管、木射线等的上下文(context)关系,与木材本身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分类能力,成为木材识别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3 基于计算机视觉木材轴向薄壁组织提取技术研究
以往木材的识别或鉴定还采用过无损的扫描电镜方法和微波传感方法,基于视觉的木材识别研究刚刚起步,刘镇波等提出基于最大相似原理以木材构造特征量化参数来识别木材的想法;王锋等提出木材识别语义数据模型。这些基于视觉的木材识别方法研究尚停留于思路的探讨,理论和实验研究均未深入开展。
木材显微图像中的.对象特征,如导管、木射线等,与基于像素点的统计的全局性纹理特征,以及对象的空间分布和结构性约束所形成的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分类和识别能力,可充分利用三者在分类和识别方面的互补性,而现有研究未将这些特征相结合进行木材识别。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基于木材显微结构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显微构造对象特征、全局性纹理特征、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的提取和量化,发现并验证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
研究方法:
为基于木材显微构造图像精确而有效地进行智能化木材识别,本研究拟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首先,结合木材微观识别知识,研究木材显微构造特有的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对象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本身具有很强的分类能力,通过量化将进一步提高其分类能力;其次,提取显微图像的全局性纹理特征并验证其识别能力;并根据木材特性,进行可微结构性纹理的描述和提取,挖掘出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
技术路线:
针对木材显微构造图像的特有对象如导管、木射线等对象的提取,首先进行对象的分割。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图像分割方法,如高斯混合模型法、Markov随机场模型法、边缘检测法、数学形态学方法、基于像素点分类的方法等。利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探究出轴向薄壁组织的分割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阔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有多种多样,比如和导管的位置关系方面,分为离管状和傍管状,从薄壁组织的聚集形式又可分为星散状、轮界状、翼状、聚翼状、带状等等,如何对这些不同组合形式薄壁组织进行有效的分离,这是本文的关键问题。
三、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根据木材显微图像中包含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丰富对象的特性,本论文提出并定义了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相应的提取和描述方法,从而将轴向薄壁组织成功的从阔叶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提取出来,这是本文在研究思路上的创新。
四、论文的预期目标与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目标:本项目基于木材显微结构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显微构造对象特征、全局性纹理特征、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的提取和量化,发现并验证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从而达到精确而有效地智能化木材识别的目的。
预期研究成果:将本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并申请相关专利。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0
一、摘要
论文题目中文基于平衡积分卡的S连锁零售企业之门店管理效益审计研究
伴随着现代市场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战略眼光越来越多的放在了管理效益上,通过对企业管理效益的审计,不仅能够更加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市场经营效益的提升。
目前,我国的财务审计已经处于相当成熟的阶段,而相比国外,我国管理效益审计正处于起步阶段,20xx年审计署于《20xx年至20xx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绩效审计;同时由于国情、体制等方面的差异性,国外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益审计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构建以我国企业市场环境为背景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尤为迫切。
本文对于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模式构建过程中,采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方式,设计一种可执行的管理效益审计模式;平衡计分卡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通过战略组织目标的设定以及管理效益评价指标的明确,进而能够辅助企业在进行管理效益审计的过程中有效地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逻辑关系,从而为管理效益审计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S连锁零售企业为例,首先针对其日常门店管理效益审计为具体对象进行探讨,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找出其现行门店管理效益审计措施的不足之处;其次本文通过适用性分析进而确定平衡计分卡理论是否适用,以及具有怎样的应用价值;再次,进一步确立基于平衡计分卡分析模型以及具体的执行措施,针对S连锁零售企业门店管理效益审计现状不足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及完善。
二、立题依据
1、研究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三、研究方案及工作基础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提纲
四、论文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1
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科研的人提供一点启示。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工作总结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题目来源、国内外发展动态、预期的应用价值、社会效益):
在最近几年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逐渐的剧烈。在这样的
社会条件下,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发展,每个医院都想要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医疗团队,也能使得医院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医院投入在基建方面的资金占医院支出比重较大,所以医院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就逐渐的突出出来,而且其竞争水平也不断的提高,这些都要求医院在进行一些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要以成本作为突出的重点,对医院的建设成本进行不断的控制。成本控制又是项目成本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相互协作的部门比较多,目前包括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使得在项目建设中的投资损失额也逐渐增多。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核算控制本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对项目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归纳和计算,缺乏事前的掌控能力。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各方各面,成本核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应该包括成本的预算控制等等。建设工程造价在我国长期存在超支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强调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建设各方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收获较大的收益。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管深入,政府减少了对医疗机构投资发展类项目的资金投入,医院只能通过自身以及社会力量的帮助。所以通过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而对项目成本实施控制,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增强医院竞争力,提高医院盈利水平,促进医院未来的发展。为了开展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尽最大能力来挖掘项目成本控制的潜能。
本论文以S医院康复楼项目为例,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通过项目资源计划的编制、资源计划的优化和调整内容、成本估算和成本预算制定项目成本目标,最后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对各个阶段成本控制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出有效进行成本控制的措施,达到有效降低项目建设中的成本费用的目的,进而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
国外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上世纪年代初,美国就已经提出了网络计划技术,国外许多国家对项目成本控制都非常重视,把项目成本控制视为一项系统施工,并设有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和研究的组织机构,如美国的成本施工师协会、日本的建筑学会成本计划分会、英国的造价师协会及丹麦的系统。同时美国从事施工承包公司的内部也设有专门成本控制的人员和机构目前,国外研究机构的成果主要为动态控制、网络计划技术和成本优化。现在应用最多而且最广泛的是基于美国国防部的向前看的挣值绩效理论分析方法。英国的著名项目管理大师F·L·哈里森在其《高级项目管理》一书中写道“以挣值为基础的绩效分析为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项目数据的方法,每个管理团队都能快速而有效获得对他们绩效的测量结果。这也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它与工作在项目上的其他团队进行比较的时候,用任何一个项目控制的结构化方法都能够进行绩效测量,但是成本进度控制系统方法是最佳的。”
国外目前研究理论中包括作业成本法、挣值理论、价值施工理论等重要方法,而能将施工项目的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能够完美的统一起来,还是价值施工理论。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只重视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往往忽视了对成本费用的支出的控制。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加快,我国企业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要素之一。我国借鉴了国外比较成熟的成本理论和思想,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应用了成本管理方法。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在实践中还没有产生出强烈要求改变传统数量基础成本计算系统的需要,因此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从年前后开始兴起,主要以翻译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中国人民大学于富生教授率先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引入作业观念,改变成本计算方法》,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从而在国内掀起了研究成本控制的浪潮。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逐渐成为了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被重强调,轻执行。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就要深入研究成本控制的方法。综上所述,鉴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悬殊对比,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和选择适用性比较强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国内、外建筑行业成本控制研究现状,本文将基本原理应用于S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管理中,紧密结合得到的启发与经验教训,对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虚心学习,理论和实践并重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项目各阶段成本控制现状,总结问题,并针对各阶段特点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额,控制项目成本、减少工程变更和减少项目超支的目标,也为以后相同的建设项目提供指导意见。
研究方案(论文拟解决的问题、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一、论文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医院康复楼项目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和现状的分析,总结其在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取得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为今后建设其他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方法
为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本文采用理论方法研究、资料调研、走访调查、系统分析、归纳总结等众多实用方法进行研究,力图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际。
1、理论方法研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2、资料调研主要是通过参考文献、网络资源、图书馆、书店等来搜集与项目成本控制相关资料。
3、向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多年的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学习、请教,思考在现实应用中项目成本控制存在哪些弊端并探究解决方式。
4、系统分析是针对建设项目全过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关键阶段和关键环节,将复杂的过程,运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影响成本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5、归纳总结相关理论在项目中的应用,在实践经验中归纳出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共性的方法,以期达到本文研究的目的。
三、论文的章节结构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医疗建筑项目的特点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2.1 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2 项目成本控制的概述
2.3 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
2.4 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2.4 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
2.4 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第三章 S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概况
3.1 S省肿瘤医院基本情况
3.2项目基本情况
3.3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3.4项目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S医院康复楼建设成本控制研究
4.1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4.2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4.3 项目招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4.4 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4.5 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第五章 S医院康复楼建设成本控制的实施建议
5.1 项目实施成本责任制
5.2 质量、成本、进度的集成控制
5.3 成本控制优化原则
5.4 目标成本及定额控制
5.5 施工过程费用控制
5.6 加强成本信息软件的应用
5.7全过程控制与关键点控制相结合
5.8 注重项目成本核算和考核 第六章 结论
预期成果及创新之处:
本文以S医院康复楼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对该项目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成本控制的要点和现状的分析,总结其在控制过程中取得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为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意见。通过成本控制的方法对S医院康复楼项目进行了分析后,建议医院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加强全过程控制,从决策到竣工,每阶段严格把关,从根本上解决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完成项目总体目标;建立全员管理机制,培养和宣传全员管理理念,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和权责利相匹配的激励措施,调动全员积极性;加强信息化软件应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成本全过程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张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xx,第7期总第81期,p18444
2、王瑞清,EPC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xx
3、马晓琼,大型医疗建筑综合性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xx
4、张兴,工程全过程进度控制的途径和方法[J],东方电气评论,20xx,87
5、柳丽红,浅析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J],科技资讯,20xx,10:40
6、张莹晔,面向过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7、柯洪,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8、王治宪,金萃,关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与思考[J],电力学报,20xx,23(2):127
9、阮明越,浅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商业经济,20xx(9):117-118
10、郑炜,马艳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建筑与工程,20xx(3):67-68
11、胡仁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研究,南昌大学,20xx,28-31
12、黄小亚,探讨企业成本管理问题[N],中国商界,20xx
13、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6
14、Bull,John W,Edited,LIFE CYCLE COSTING FOR CONSTRUCTION,The UK:Blackie Academic &.Professional,1993
15、West Ney,Richard E,Total Cost Managemengt:AACE-I Vision for Growth COST ENGINEERING,Ocotober 1992 16、(美)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M],华夏出版社,20xx
17、朱衷庆,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工程与建设,20xx,134-136
18、张怀征,基于项目组织管理的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xx
19、李继业,范世香,公路工程项目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20、徐玥,探析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几个要点[J]山西建筑,20xx,263-264
21、史瑞芳,浅谈企业成本管理[N],山西科技,20xx
22、戚安邦,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网,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
23、沈广霞,浅谈企业成本管理,金融经济,20xx
24、赵宗,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xx
25、卢培猛,试析高校基建投资造价的控制与监管,建筑管理现代化[J],20xx
26、诸根保,挣值法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xx
27、叶东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6):56.
28、王越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xx,(10):72-75.
29、周宁,谢小霞,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244-257
30、何英南,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与成本控制[J],经营与管理,20xx,(2):63.
31、高铁军、张斌,分类法在市政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9):188-189.
32、王越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xx,(10):72-75
33、张怀征,基于项目组织管理的成本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xx.
34、张雷,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合[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xx
35、张莹晔、面向过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36、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
3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xx.
38、Brent Mainprize,Kevin Hindle,Assessing the Efficacy and Standardization Potential of Competing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Evaluation Approach,The 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W20xx:6-21
39、Guilhon,Montchaud,The dynamics of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Int . J.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4,No1/2,20xx:146-160
40、Incentive Contracts for Venture Capital Syndication,ZHANG XIN LI、YAN DE LI,Journal of Southwest,Jiao tong university,Jan 20xx
41、Albert Lesterl.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trol MJ .Butterworth一Heinmam,20xx.
42、Harvey Maylo. Project Management. New York:Prentice Hall,1999.
43、Wh1tty,S . J .and Schulz, M .F . The impact of Puritan ideology on aspect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xx.
44、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3。
45、刘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xx (17) :107。
46、魏学通,项目管理中心的成本控制,建筑管理现代化,1994。
47、史团英,成本控制及其成本效益分析[D],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xx年1月.
48、郭华良,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1
49、晏霞,成本控制及其应用分析,中国暨南大学管理会计硕士论文,20xx年10月
50、高立法、曹云虎、殷子谦,现代企业成本控制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202-247.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3
新学期开学了,回校的不仅有老同学,也迎来了新同学。远在异国他乡,还没来及和同学们见面,就先在QQ群里聊开了。这里是我摘录的一些记录,也包括我曾经给学生提出的一些要求,都是些关于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细枝末节的问题,原本觉得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后来又想,不是说细节决定成败吗?
(1)关于定期汇报和交流的机制问题。目前,在国内外情况都很相似,那就是现在的教授们越来越忙。我每次问起美国的教授忙不忙时,都会得到同一个回答,always busy。所以作为研究生,必须要主动学习和研究,主动找老师同学讨论和交流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国外教授们一般都会定期和自己的学生meeting,至少一周一次。老实说我在国内的时候也没有做到(以后还是要争取做到并做好),在美国这半年我一直要求学生们定期汇报,而且是书面汇报,我也会定期回信。老实说效果还有待改进,这可能和自己的研究水平不高有些关系,但是也有多数时候实在是学生们自己不够主动,或者说不够用功。如果什么都不看,或者天天忙于各类考试就不可能有时间去做研究,结果就是自然没东西汇报,那么机制也就成了摆设,无法落实。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我的学生们不要断了定期汇报-不论发生什么,一旦断了你就可能松懈下去。我也知道这不是强求的事情,所以我在信中和同学们说过:“论文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不论你定期发不发给我汇报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且千万不要太多指望别人,包括老师。但是毕竟大家是一组,如果你定期交流和回报,我们也许能够给你一些建议呢,何况至少也是一个督促吧”。“既然知道没有自制力(一个同学说不汇报的原因),为什么不借助定期汇报这个机制给自己一点压力呢?”
(2)关于汇报文档的提交的问题。这我也提出了一些细节的要求:第一,尽可能打包发给我,这样可以减轻一些我的工作量,因为每届的学生都是好几个,硕士博士的加起来人太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所以省出来这一点点时间都是很必要的。第二,每个人尽量按照我的文件命名规则给你的文档起名字,例如“王薇周汇报20xx0326”或者这样开头后面加上需要明确的内容也可以,例如“王薇周汇报20xx0326文献综述”或者“王薇周汇报20xx0326IS生命周期翻译”。老实说后面这个要求真的不高,但是就是经常做不到,我在存文件的时候总是要给他们加上姓名,不然的话,肯定是覆盖别人的文件的`,比如都叫论文工作计划,因为下载的空表叫这个名字,六个学生就可能都叫这个了。
(3)关于开题和中期检查报告。我针对的问题是凑合开题和表格填写不认真。我的意见是,如果觉得时间不够,不急于开题的。我不赞成没有想法就匆匆开题。请大家认真思考研究生(主要说博士)应该怎么读法,然后详细研究今后工作计划。最好不要我们自己都觉得在凑合。关于报告和选题,有三点,第一,要多读书,不反复读不可能找到感觉的。第二,平时按部就班多汇报,多交流,广泛交流。第三,不要急功近利,要对自己负责,这是以前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自己都不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没有人会或者应该对你的事情负责任。
(4)给所有研究生的诚信问题的提醒。以后再做任何报告和填写任何表格的时候,虽然我不完全反对大家参考一下之前别人写过的,因为学习也是必要的。但是请务必自己重新写你自己的,如果只图省事,抄出来非常低级的重复甚至错误,难免让别人笑话。之前有人的论文检测中就反复出现过致谢部分抄袭比例很大的情况,非常滑稽可笑的。学术诚信的问题在国内外都是非常敏感的,就连在UGA的课程大纲里面都明确要求必须说明这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所以希望各位研究生务必引起重视,不要给自己给别人找麻烦。你还要想想,你的那些东西都是要留着存档的,一辈子尾随你的名字,所以你应该希望是尽量没有瑕疵的。
(5)关于页码的问题。我收到的文档甚至即将投出去的论文,经常都是没有页码的,这个问题我多次说过,但是总会有人犯,可能大家都觉得我太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我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一个面试者(应该是后来很成功的一个企业家之类的)提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报告,但是不幸的是由于没有页码的报告不小心被散落一地,结果一切都乱套了,这使得面试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了,最后他失去这个机会。后来他知道了原来细节是如此的重要,有时候可能是决定性的。
(6)关于邮箱的建议。用看得出来明确含义的邮箱地址,这是很有价值的交流信息。邮箱地址的这些信息有时候很重要,如果只有数字什么的,或者看着就是不认识的人,很可能被当成垃圾邮件或者直接删除。如果正常的公务联系,一般我们都要用能够看得出来是你的地址,这样也比较礼貌。而且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那就是你申请了你所在学校或者组织的邮箱,说明了你背靠的单位,这是一种天然的组织信任,比如你是UGA的教授或者学生,那么最有信誉的邮箱地址是UGA的邮箱,它通过了UGA的审核,好多场合都是和你在UGA的ID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个ID是差不多是所有信息共享和资源使用的基本凭证。
(7)关于邮件主题和称呼问题。邮件一定要有主题,千万别偷懒。还有正式场合,特别是对上级或者长者的邮件一定要有称呼和落款,对于美国大学来说,用Dr开头是最高的称谓了,比professor要尊重,一般他们说Prof的时候就是区别于一个staff用的,并不等于说你就是正教授之类的,这点有些不同。Mr这样的称呼不会在教师里面用。如果很熟悉的人,就直呼其名了,比如我天天就是直接称呼Rick之类的,只有非常正式的场合需要叫Dr. Richard Watson。还有一些邮件最后没有落款,更别说留下自己的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了,再加上个看不出名字的邮箱地址,结果你可想而知吧。我还收到过这样的信居然是找导师的,信中说从哪里哪里看到对您的介绍,对您的方向有兴趣,可否带我,我找遍了也不知道他/她是谁?
上述问题虽然零零散散,但是我相信在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整理出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的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认真真做每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去做相信没有什么是做不好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4
一、立论依据:
1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一媒介竞争进入范围经济时以喻国明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当今的传媒市场竞争正在由规模经济时代进入范围经济时代。他们认为当传媒市场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时,由于规模开发的成本较为低廉,以“大”制胜并无不可。但到了市场发展相时成熟,竞争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的今天,继续按照这样一种操作逻辑去参与市场竞争,就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首先是数量规模扩增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空白地带越来越少,“零和博弈”效应便逐渐显现,任何一方数量规模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对其他相关方市场份额的攻城略地式的剥夺的墓础上的。这样一来,竞争自然惨烈,成本也势必大幅度提升。其次,随着市场大盘的迅速做大,单个媒体在数量规模方面做大的相对市场效能呈现大幅度削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即使你通过高额的成本达到了某种数量扩张,但这种数量扩张对于你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实际效能却常常是微乎其微的。原因很简单,在你个体做大的同时,市场基数也在不断做大,甚至这种大盘做大的速率往往要高于个体做大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单一媒介的数量(分子)增加的效能都会被不断扩容的市场大盘(分母)的增长而稀释掉。譬如,如果你由1做到4,对于你而言,绝对值增长了4倍,但是,如果市场基数从100扩大到1000时,你做大后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增加了,反而是减少了—你的市场占有率由1%降低到了4%。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
二跨媒介经营已成为媒介做大做强战略选择的必然上面提到媒介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最大利益的价值指点是不同的,而现在传媒最大的利益的支点已由传媒产品的品质、市场规模的拓展,转向了客户价值的全方位挖掘,而这种最大利益的价值支点的实现,需要传媒构建范围经济上的优势,即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客户价值的全方位挖掘,而这种多元化得经营如果限于媒介这一个行业来说就是跨媒介经营。跨媒介经营,确实是当今环境下传媒市场化成长的必然战略选择,因为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现状,将会逐步传媒必须以技术或资本为纽带走向融合,以多元化的经营和产业链的完善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三技术上的突破使跨媒介经营成为一种成本可控的盈利选择传媒产业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产业,技术既是传媒产品生产的关键也是传媒产品流通的关键,技术即是传媒,这是传媒技术决定论鼻祖麦克卢汉的最著名观点。每一次传媒时代的交替都是以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支撑。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介融合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传媒跨媒介经营成为了一种成本可控的盈利选择。如smg技术运营中心协同“第一财经”研发了第一财经业务平台,整合了第一财经旗下媒体的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存储、提取、调用,实现了第一财经内部各个媒体平台的信息共享,极大地便利了第一财经信息内容的跨媒介流通,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次利用的同时节约了信息整合流通的成本,产生了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
四我国在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媒介经营行为尤其是具有先驱性的媒介经营行为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欠缺。就本课题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媒介经营行为的研究媒介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有,媒介管理方面的文献、著作也有涉及,但都不系统,而且观点理论罕有创新,有些观点、理论还有闭门造车之嫌,很难很好的指导当下的媒介经营管理实践1.2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以范围经济的视角结合案例系统考察、解读传媒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是在媒介管理和经营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媒介经营的本质是出自于经济学诉求,而跨媒介经营的本质则是媒介追去范围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以范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必经的学术路径和研究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范围经济研究综述
(一)范围经济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潘扎尔(panzer)和威利格(willing)于1975年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强调生产的范围经济。“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的经济”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1990)将范围经济定义为:,具体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强调的是生产和销售的范围经济,比生产的范围经济更进一步。(第六版)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在《微观经济学》(XX)一书中提出,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成本低于单独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时,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经济。丁晓正(XX)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一定义说明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拓展了生产、销售意义上的范围经济。叶华光(XX)认为范围经济是相对于规模经济而言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与企业的扩张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递减,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而内部范围经济是指某个企业通过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支出低于多个厂家单独生产每种产品的支出从而产生的经济效应。尽管国内外经济学家提出的范围经济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在范围经济的内涵上存在相同之处:第一,将范围经济与联合生产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企业通过范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范围经济产生的机理研究
从本质上来看,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共享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原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合理充分利用,而通过实现范围经济,企业提高了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而避免了企业的范围不经济。纵观国内外文献,发现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panzer和willing(1981)认为,范围经济产生于分享的投入或者分享的准公共投入,例如,可以用于其他生产过程的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就是一种外在经济。此外,范围经济利用很多相同的原料和半制成材料,并用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数目的增多,降低了每一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tease(1980)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它包括技术和管理上的诀窍。prahalad和hame(1990)把它称为“核心竞争力”。当技术诀窍的交易成本很高时,企业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此外,当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生产的技术投入成本明显节约,从而创造了范围经济。
(3)范围经济可能产生于市场的内部化。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不稳定性以及时间空间的差异性等方面所导致的企业间交易成本上升,而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则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有利于交易成本的减少,产生范围经济。
(三)范围经济与相关多元化投资的关系。
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企业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为基础的,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是以范围经济为内因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才会选择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同时企业也能从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中获得范围经济。
(四)媒介范围经济研究。
就本课题所掌握的文献,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济学的视角整体上审视媒介的范围经济;如张辉锋《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文对媒介产业中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进行了经济学上的阐释,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同其它产业一样,媒介产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喻国明教授《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现阶段传媒竞争战略的新趋势》一文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范以锦教授《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认为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全媒体战略属于多元化战略的范畴。确定合理的全媒体“范围”,实现范围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全媒体战略一切诉求的归宿。一类是审视不同具体行业的范围经济效应。胡正荣教授《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当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制作播出新闻、体育、文艺、经济等等各类节目,一个台同时拥有多套节目、多个频道,同时拥有节目制作中心、广播、网站、报纸、杂志甚至是球队的时候,当有线电视网络既传输电视节目又传输数据业务的时候,就可以创造范围经济。但是由于当下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方面的特殊情况,导致广电行业乃至整个媒体行业的范围经济效应都没能得到充分实现,文章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优化建议。全冠军《试析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一文认为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在市场数据上主要表现在市场地位与品种规模的正相关关系,而外部环境及技术发展也将进一步强化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这些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品种日益增多、日趋分散及多样化的读者需求、数字长尾的出现及信息技术带来的供需变化等方面。并用相关的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
2.2跨媒介经营研究
跨媒介经营属于媒介经营管理的研究范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著往往将其作为媒介融合、媒介集团化或媒介的其它经营管理行为的进行研究。而就本课题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跨媒介经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媒介经营管理本体论意义上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特定的视角或者说其所涉及的支撑性理论比较隐蔽和庞杂,整个论述只能算是教材意义上的知识传递,罕有创新。如殷俊、代静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媒介经营》一书。该书主要对跨媒介经营的相关概念、特征、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实例对跨媒介经营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进而对通过跨媒介经营来提升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论述。”此书是作为“21世纪文化产业前沿丛书”中的一种出版的,可以说对这一个课题专门进行系统的研究的书目,目前来说也只有这一本。
第二,我国跨媒介经营的方法论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站在媒介经营管理本体论的高度上,从具体的案例研究上升到一般性的经验总结,目的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研究,总结出跨媒介经营的有益经验以更好的指导我国媒介产业的跨媒介经营实践。当然,在跨媒介经营领域任何一个理论课题的研究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跨媒介经营实践这一方法论意义上的目的。但比起本文列出的其它几个方面的研究,这一方面的方法论关注的是整个媒介产业跨媒介经营的一般性规律,其所运用的理论也是综合性的。如谢新洲的《我国跨媒体经营战略分析》一文,文章结合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和评述,指出了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对我国跨媒体经营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建议。《跨媒体联盟战略定位的思考》文章认为跨媒体联盟是实现媒体跨媒介经营的方法之一,而要实现媒体联盟式的跨媒介经营,明确联盟的动机以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是关键。
第三,以某一具体传媒行业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王洁制作于XX年的武汉大学硕士论文《出版社跨媒体经营研究》,论文在考察了国外著名传媒集团的跨媒介经营情况后,对我国出版社跨媒体经营的原则、方向、模式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出版社的跨媒介经营一定要在充分把握我国的媒介政策环境的前提下,以出版社的品牌产业为核心,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出版媒体的跨媒介经营。华东师范大学XX级硕士范晔的学位论文《中国电视产业跨媒体经营策略研究》以相似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我国电视产业的跨媒介经营现状。类似的文章还有《我国报业集团跨媒体经营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XX年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图书出版业跨媒体经营探析》及《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的跨媒体经营》等。
第四,以媒介产业某一要素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跨媒介经营》一书编著者之一的代静制作于XX年的四川大学硕士学统的研究。位论文《跨媒介经营初探——发展内容产业实现跨媒介经营》。论文以媒介产品内容信息属性高流通、易衍生的特点为支撑,综合考察了国外几个著名传媒集团的跨媒介经营情况,认为跨媒介经营可以更好地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媒介形态转化,以此实现媒介产品同一信息内容的多次获利。反过来,媒介内容产品的跨媒介形态营销是媒介真正实现跨媒介经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只有在内容上实现媒介产品的跨媒介营销,才算真正实现了媒体的跨媒介经营。类似的文献还有《整合文化是跨媒体经营的核心要素》及宋晓沛吉林大学XX年硕士论文《论中国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兼与国外传媒产业比较》等等
第五,以某一具体案例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考察、研究。《由这一方面研究的文献有“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传媒之品牌构建》、《传媒类上市公司跨媒体经营研究——以博瑞传播XX-XX年的竞争战略为案例》,其研究意图和研究方法和上述的第三个方面相类似。
2.3“第一财经”研究
“第一财经”作为我国传媒产业界一个闪亮的符号,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是很多的,就本课题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跨媒介经营和产业价值链的打造上:陈婉莹硕士论文《由“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媒体之品牌构建》将“第一财经”和国外相类媒体的比较研究,认为“第一财经”跨媒介立体式的整合铸就了“第一财经”的强势品牌。国家广电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的《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从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背景与意义、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现状、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第一财经产业链构建的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强势中国财经媒体的支撑,需要一个能向世界传递财经权威信息的话语平台,而第一财经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高韵斐《第一财经跨媒体传播及其运作的实践与思考》从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三大战略角度,探讨第一财经运作的策略,指出跨媒介经营是实现媒体经营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此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有分量的不多,希望对于这一跨媒介经营的经典案例能有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研究,以为我国传媒的跨媒介发展做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研究目标
本课题尝试以范围经济的视角分析传媒跨媒介经营的经济学机理,并以“第一财经”为例总结传媒跨媒介经营实现范围经济诉求的具体要素和环节,及为避免范围不经济应的出现,媒体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经济学的考量,并在分析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现状和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财经”这一我国经典的传媒跨媒介经营案例和传媒产业价值链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追求范围经济效益的传媒跨媒介经营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2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划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方法,综述国内外范围经济研究的概况及跨媒介经营概念的界定。这部分的核心文献主要有:党曼《范围经济研究》、田苗苗《范围经济研究述评》、喻国明、张小争编著,、崔晓月《传媒集团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等。第二部分分三个内容板块,第一个板块通过对传媒产品的自身特性和生产、经营的特征分析解读,指出传媒产业存在着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第二个内容板块,通过对传媒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前景的展望和竞争形势的分析综合喻国明等学者的观点得出传媒竞争的趋势是由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第三个板块,通过对跨媒介经营和范围经济的相关性的论证、分析和解读,指出跨媒介经营是实现传媒范围经济效益诉求的有效途径。这部分的核心文献主要有:张辉锋《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喻国明《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经济》、范以锦《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胡正荣《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等。第三部分首先从产业价值链的构筑和运作出发,介绍当下的“第一财经”经营和运作情况,展现其经营范围的全面和运作流程的精致。其次,以因生产要素共享和产品种类的多元而导致企业长期生产平均成本下降的范围经济原理解读“第一财经”的跨媒介经营模式,指出“第一财经”的传媒跨媒介经营实现了传播要素、信息内容和品牌资源的共享,构筑了一个范围全面、运作高效的产业价值链,从而保证了其整个企业的巨大的范围经济效益的实现。核心文献:张增《“第一财经”模式的媒介经济学分析》、刘晓鹏《“第一财经”的难关与<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跨媒体信息平台的新闻单元设计》、陈婉莹硕士论文《由第一财经看我国的传媒品牌构建》等。第四部分介绍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的现状和历史沿革,结合现状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性或消极因素导致传媒产业在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诉求的实现环节上存在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解决建议。核心文献:靳秋华《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滞缓的问题研究》、艾军;李春雷《我国传媒集团化进程中行政“范式”探讨》、李兆丰《新、文远竹《对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反思》等。闻改革:超越边缘突破》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收尾性的总结,及笔者对这一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抱有的期望。
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1)什么是跨媒介经营,它与传媒产业价值链、媒介集团化、传媒跨行业经营、媒介融合这些概念的异同。
(2)以“第一财经”为例,分析跨媒介经营在那些环节或集结了那些积极的因素促成了范围经济效益的实现?
(3)我国传媒追求范围经济效益的跨媒介经营存在哪些障碍,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优化的策略?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大量、广泛的文献搜集,以核心文献为纲,以高水准文献的核心观点为骨,为本课题分析解读、归纳总结、逻辑演绎等具体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系统的理论支撑。二是实证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以范围经济的视角解读分析传媒跨媒介经营,需要运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在现有收集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是本课题运用的比较普遍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三是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或研究现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这也是本课题核心的研究方法之一,本课题的第三部分对“第一财经”跨媒介经营的范围经济学解读就是这种方法的集中体现。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3.1研究方法与思路上的创新创新之处: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有二:一是理论拓展。通过对以范围经济、跨媒介经营、产业价值链、媒介集团化等为关键词的文献的梳理、整合和提炼,系统(前人也所有归纳但不够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跨媒介经营的范围经济学机理,体现了本课题在理论拓展方面的尝试。二是研究视角有所创新。以范围经济的视角结合案例系统考察、解读传媒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是在媒介管理和经营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媒介经营的本质是出自于经济学诉求,而跨媒介经营的本质则是媒介追去范围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以范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必经的学术路径和研究趋势。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目前已有成果《“第一财经模式”的媒介经济学分析》被《新闻知识》采用拟发,已有《论媒介管理需要柔性的管理机制》在《青年记者》XX年10月份刊上刊发,后期的相关资料收集和论文结构细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5.论文工作量、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本文所掌握的文献来看.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15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术型研究生)
课课
题名题来
称
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研究
√导师研究课题 □自选课题 源 □
□其它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项目所属性质 □
□综合研究 □其它
姓层
名
赵海连 S10030505017
学 号
次 硕士研究生
所在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 金玉秋
20xx年11月6日
燕山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注:以下1-8项内容,如填写不下,均可加页。
1、立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