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留学 原因及其利弊
留学
对于城市中那些充满爱心的父母而言,孩子是他们生平最大的财富,为了把孩子培养成龙、成凤,他们情愿奉献毕生的心血和财富。
今天,很多中学生家长碰到一起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要不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读书。
时代催生少年留学
少年留洋,这是时代催生的现实问题。因为国内的青少年们正背负着升学、就业的双重压力。望子成龙,而且“出洋的孩子更易成大龙”的巨大诱惑,使得广大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的家长们对上大学前就把孩子送去出国留学的热忱越来越高,使现在出国留学生的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态势。
就这样,一批批城市中小学生办了退学手续,背起与自己体重相当的行囊,怀揣父母毕生的积蓄,更背负着全家的嘱托,远涉重洋,去寻找自己未来的天空……
他们是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走的,是在父母殷殷的热望中走的,是在教育学家的忧虑中走的,是在国外校方的欢迎中走的……
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如果没有生活的这个变故,他们本应该依偎在父母身边,衣食无忧、娇生惯养,享受小皇帝般的优裕生活,但现在,他们却要挺起纤弱的身躯,独自打拼异乡。
我们该为他们高兴,但也深深地为他们担忧。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教育是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
什么力量在催生中国的留**?
社会现象总是像海水一般潮起潮落,但在中国大城市中涌动的出国热潮却总是历久不衰。
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始终存在着文化势差现象,即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吸引。人们对强势国家、强势民族总是充满渴望、幻想和追求。比如人们爱模仿发达国家的流行时尚,爱选购发达国家的商品,进而也包括接受那里的教育。今天,一些家长和孩子出洋的心愿,也是这种趋势的反映,表现着他们对强势文化、流行趋势的追求。世界发达国家集中了当今我们这个地球上最领先的科技知识、管理手段,还有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以及世界上最健全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普遍的社会舆论是:世界的先进国家,它的教育水平必然也是先进的,他们那里的文凭含金量自然也比我们这里的高。所以获得发达国家的文凭,在国内就业能获得较高的承认。
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可能早地投身到这样一个强势的、领先的社会环境中去学习和锻炼自己,这是一部分家长的价值趋向。正是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们热望着国外,而外国人也正眼睁睁地盯着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富裕的阶层。他们有能力支付孩子在国外高昂的学费。对接受留学生的国家而言,是看中了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腰包。这是一个有上百亿潜力的市场,很多国家都想来赚这笔钱。
与国内重点高中和大学竞争异常激烈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数量减少,高中和大学的就读人数严重不足,学校为了生存,只得靠大量招收海外留学生来摆脱困境。所以说,今天是一个国内教育市场供不应求而国外教育市场资源闲置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嗅觉灵敏的外国教育机构便把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可待发掘的教育消费市场,称“中国教育是一座尚未全面开采的金矿”,试图通过吸收大批的留学生来吸引资金,发展经济。他们把眼光瞄向了可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中学生,对他们实行优惠政策,降低语言要求,吸引他们留学。频繁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进行的外国教育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吸引留学生的好处还不止是经济上的收益。比如美国,高等教育除了每年为美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而且最终会带来几十万的人才流入。现在在美国各高校里,研究生的一半来自国外。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会留在美国工作,他们在成才以后的各种创新能力首先给美国带来源源不断的好处。美国的科技发展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国科技精英的引进。可以说,高等教育已成为美国最为有利可图的产业,这也是美国在高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
无疑,一个青年留学生对于他的留学经历必定是难忘的,当他回到本国升任要职后,感情因素会使他一直关注着那个国家的发展变化。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会作出有利于其留学国家的决定,无论是政治的还是商业的。比如,当他用惯了某种商品时,他就会进口更多的该种产品。同时因为他懂得该国的语言,了解当地的文化,也就会更留心在那里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无论当留学的学生回国后当了部长,还是皇妃,以至公司主管、进出口部的经理,这个国家都将在各方面获益良多。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因此,每个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争取外国留学生的生源的。
在家长心里望子成龙肯为孩子投大钱再看我国的教育现状,却着实令人着急。国内相对薄弱的教育能力和旺盛的教育需求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大量教育需求没有找到消费出路。眼下出国留学的低龄化现象,正反映着我国现有的办学体制、教育模式的弊端。
中国人历来重视孩子培养,望子成龙的传统心理使他们肯把大钱投在子女身上。目前,我国城市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增长速度为年均20%左右。在居民储蓄中,“为子女上大学作准备”的储蓄动机所占比重为44%。此外,现实的就业压力也要求家长必须在子女教育上加大投资。
由于国内的大学承载能力有限,大学的门开得很窄,多数中学毕业生无缘进入大学,家长怀揣的教育资金只好向国外释放。
小留学生带走的是教育消费资金,反映的是教育改革方向的问题。在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都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少数学生精英的权利。
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仅8%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每年应届毕业的300多万高中生,即使在连年扩招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小半能进入大学。近年城镇大批独生子女相继进入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一个新的高峰期即将到来。但高等学府门槛太高,国家准入控制严格,教育消费领域呈现出明显供不应求的局面。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中国大多数领域都已进入买方市场,但高等教育仍是卖方市场,他们称之为“短缺经济的最后领地”。
如今上大学比起80年代来说,已经容易了很多,但若想进名牌大学,读热门的专业,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有人开玩笑说,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如果没有圆了大学梦,少数特例的除外,一般而言,基本算是死定了。可是圆了这梦就行吗?也不见得,现在高学历、洋学历、双学历真是多如牛毛啊。
若干年后,当你的孩子去北京建国门的写字楼里应聘外企一个中级职员的位置时发现,排在他前面的5个人,可能有两个是早稻田大学的硕士,两个是哈佛的MBA,一个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你孩子哆嗦了半天,竟没敢把那本国内的本科学历掏出来。
学历在急剧地贬值,这是现实。一二十年前,你手握一张正宗的本科文凭,还算是天之骄子,心里可能相当自得。但是,现在再掂掂手里的文凭,已经发觉有点轻飘飘的感觉。随着国内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就业市场的竞争将愈趋激烈起来。在国内的几大中心城市,有的是高薪的好职位,但一本过硬的文凭往往是它的敲门砖。面对这种局面,那些进不了大学,或是没能进入名校学习,又不甘愿进普通高校的学生,就选择了另外的出路,直接出国留学,以求未来有一个高起点的事业发展机会。
“早出去的利与弊”送子出国,谈何容易,家长要承受金钱和情感的双重苦酒。但就是这样,他们仍然义无返顾地把孩子送上征程,这当然不会是一种冲动之举,他们的算盘珠子肯定已反复拨动过,认定这绝对是一桩利大于弊的事情。
“早出去”是相对于传统的出国留学——大学毕业后出去而言的。在孩子的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把他(她)送出国,理由是:有利于语言尽早过关和对当地社会的适应和融合。人们常说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在语言、文化观念等等方面更易入乡随俗,而比较大的孩子逐渐趋向定型,想让他有所改变,所花费的气力就很大了。
先说语言方面。根据专家的研究观点:幼年、童年是人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一种语言环境中生活,几乎在游戏中就能掌握这种语言,完全没有成年人面对外语的那种“攻关”的艰辛。语调、味道可以做到很纯正,他们和外国人通电话,对方可能根本听不出他们是在国外出生的人;反之,十几岁后,母语的烙印深厚起来,对外语的掌握难度就越来越大,到成年之后,无论下多大功夫,再想讲一口不带口音的外语,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
不少老华侨,青年时代来到国外,因为失去了语言过关的最好时机,现在几十年了还说不好英语。在许多国家的唐人街,你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是坐„太克西‟(TAXI,即出租车)来的吗?”“不是的啦,我是„抓‟(DRIVE,意为驾驶)车来的啦,怎么也找不到„趴‟(PARK,意为停车)车的地方啦。”这种发音,让人听着很滑稽。但他们的英语程度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再怎样下功夫,成效也不会很大。这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对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越来越看重。正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掌握一口纯熟的外语,以获得比国内升学大学生更强的竞争力,很多家长不惜血本,把年幼的孩子送出国去。显而易见,中国已加入WTO,随着进一步的开放,对外语的掌握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薪金。
有的孩子说:把我送到国外读书,即使什么也没有学到,在那个环境里英语水平肯定会不同一般。爸爸说这是花钱给我买一个语言环境。这个环境在国内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的。我爸爸在国内断断续续也学了十年八年的英语,从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在学,但他总也张不了口,就是缺乏这种语言环境,所以成效不行。
有种说法:在国内读四年,拿到的是一个证书。在国外,可以说四年下来拿到的至少是两个文凭:所学专业和一门外语(某些国家需要选修第二门外语,这样就又多了一门语言功夫)。两个当然比一个划算。在当今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外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使得这第二个专业可能比第一个还重要。虽说现在就业压力很大,工作不大好找,但如果你具备了流利的英语,何愁在国内找不到好工作。
再说说“融入”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家长把孩子早早送出去的一个动因。如果一个学生完成学业后打算回国创业,那么另当别论,但如果计划长期在国外发展,就必然有一个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融合的问题。一个人到了成年阶段,随着本民族的文化积淀越深,就越难与国外社会相融合,心理上的隔阂很强烈,而在孩子阶段,人与人最没有距离感,所以早出去有利于尽快适应当地环境。
不过,针对国内愈演愈烈的留学低龄化倾向,教育界人士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指出:国内的基础教育十分突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它能为学生学业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世界上是得到公认的。如果过早地将孩子送出去,中断了“双基”学习,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不利于孩子今后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因此为了让孩子在国内打好知识的基础,尽量晚一些送孩子出去,这样,可以以我们在知识上的优势来弥补语言上的劣势。
除此之外,出去早的孩子由于在国外的时间相对较长,安全隐患增加了,花费也必然较大,相对于高中毕业后出去读研究生,家长可能认为后者经济上更划算,安全上也更稳妥。
总之,在早出去和晚出去的问题上也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
我的经验是,看家长更看重什么了。如果看重尽快地适应语言、融入当地社会,家庭的经济条件也足够好,就可以早些把孩子送出去;如果更多地考虑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好是在高中阶段,他们的思想成熟些再送。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
从已在国外的少年留学生的情况看,并非什么样的孩子都适合国外的生活。出国留学,毕竟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将面对一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制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课程体系、不同的生活环境等等。进入这样一种完全陌生的世界,孩子身心都会经受巨大的冲击和考验。
小孩子可塑性强,所以从小就送出国去念书确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只为了送出去,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自控能力以及语言基础等因素的考察,后悔可能就在所难免。依照孩子类型的不同,他们在国外的境遇也可能差别很大。如果孩子体魄好,性格开朗合群,那么自然容易适应新环境;反之,巨大的冲击会转变为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孩子重重地击倒。选个适合的孩子出去,目的达到了,钱也花得高兴;选错了人,家长钱花了,孩子罪受了,两头落空。
所以说,能否从西天取回真经,是件因人而异的事情。当你动了让孩子出洋的念头之后,不妨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逐项进行评估,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许这个结果会帮助你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免盲目行事,造成被动。
我们大概可以说出无数条出国必备的素质来,期望着这些即将跨洋求学的孩子们身上具有。比如强烈的是非观、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外语基础等等。无疑,这些都很重要。小小年纪,肩负如此重任,需要具备的素质太多了。但出国留学的成败,最重要的关键点是在生活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今天跨出国门的一代人,尤其是这些“小留学生”,是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诞生的一代人,他们素有“小皇帝”之称,从小被家长和亲友视为掌上明珠,向来是以自我为中心,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裕日子,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只要一心一意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学习好了,父母就高兴,家务活儿几乎一点不做,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也被家长为孩子安排的各种各样的“特长强化班”填满了。
现在出国留学这么大的事情降临到他们头上,这可不像出门旅游那么轻松,自己将要用一副纤弱的肩膀来独自承担国外学习和生活的重负,没有很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那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不少学生来到国外以后,由于没有了父母的贴身关爱,一下子显得非常不适应。好像被扔在了一座荒寂无人的孤岛上,一切都必须靠自己。从寻找合适的住房,到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服,种种事情对这些小留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考验和锻炼,他们经常因为一些琐碎事情而焦躁不安,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常常自认倒霉。有的由于和房东关系紧张,半夜里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有的财物被抢,人被殴伤;还有的因和同学没搞好关系而被孤立、歧视。
所有这些,都与这些学生不会保护自己、独立能力不强和缺乏交际能力有关。
中国城市目前正处于独生子女时代,这决定了国内家庭的孩子,自立自理能力普遍比较弱。如果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在出国留学的决策上,父母必须慎重。至少,要让孩子在出国前,有充分的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和经历。试想,在本国熟悉的环境下独立生活能力都很差的孩子,很难想象他们在一个文化、语言、饮食完全陌生的国度里会怎么过。
笔者在采访中,听说过这样的事:某个中学生天性爱睡懒觉,但在国内每天早起7点半就必须离开家去上学,所以一直痛苦、抱怨。自从退学准备出国起,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敞开睡觉了。但到了加拿大之后,这个习性仍不能改变,以至于上课经常迟到。没办法,家长每天早晨只好掐着钟点给他打来越洋电话催起床,用电话铃声来打断他的鼾声。据说,有时电话响到中断,那边孩子还没被叫醒,家长还要重拨第二遍。而孩子醒来了,就要叫苦。
走上这条路的孩子的确是要吃些苦的,可能在初期还不是一般的苦。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出去,是指望外国的生活条件优裕,那他希望肯定要落空了。那里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是很优裕,但你孩子肩负的使命和他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他不可能现在就拥有那种优裕的生活。相反,他刚去,生活真可能是一塌糊涂。如果不能接受那种艰辛的考验,那么,呆在国内,依在父母身边,可以花比在国外少一半的钱,过上比出去强一倍的生活。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必须吃得这份苦。所以不肯吃苦的孩子,也就是不适合出国的孩子。当然,一个孩子吃得了苦还是吃不了苦,在今天人们的家庭中是不容易被辨别出的,一个孩子上面有父母、爷爷奶奶及姥爷姥姥六个大人疼着,哪有什么真正的苦等着他吃。也只有放在国外那样的环境中,让他独立处理生活的复杂局面,他应对困难的韧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掘。
说完了生活适应能力,再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因为这也是家长要认真客观评估的重要方面,事关在国外的学习成败。
中国的大多数孩子智力发展都是正常的,学习能力很强,家长不必为此过分担心。但总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在语言智慧和逻辑推理智慧上天赋不够,学习能力较弱。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出国留学也要特别慎重。毕竟无论中外,现代教育都特别依赖于语言智慧和推理性智慧。
中国的孩子和国外孩子各自不同的特点是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是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也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它也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思维的直线性。但一个中学生如果想到国外去读书的话,依赖性太强、思维单一就表现出致命的弊端。再加上语言不过关,能看不能说,严重削弱中学生在国外学习和生存的潜力,所以很多中学生出去之后表现出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没有积极参与的能力,这是制约学习知识、获得进步的关键所在。所以说,大凡受“填鸭式”教育毒害较深、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在这里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能力障碍,也就是出国留学应该慎行、缓行的人。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有这样特征的孩子:他们头脑灵活、爱说爱动、实际操作能力强,但不刻苦,平时学习成绩中等。他们在家长会上常常被批评为不细心、不努力、贪玩、淘气。他们不肯下功夫死记硬背,在国内的学校里考高分的从来不是这些人,但这样的孩子有很大潜力,只是不适于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竞争。而国外教育比较注意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的开发,给了这类孩子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国外的老师会喜欢这样的孩子,甚至会给他开小灶的。
我们中学所教的内容一般比国外的要深,中等成绩的学生到了国外,仍然如鱼得水。加上他们灵活、好动的天性,比较适应外国的教育模式,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这类学生就是教育工作者认为适合出国留学的孩子。
优势与劣势
中学生留学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语言提高快,能够更快地融入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社交能力强的中学生在短期内就能和当地学生打成一片,甚至还能加入一些当地的学生组织。另外,国外大学的专业选择比较自由。在中国上大学,所学专业一经确定,几乎很难调换。大多数人只有到读研究生的阶段,才能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由于实行学分制,专业的转换甚至学校的转换相对较为容易。比如某个学生选了物理专业,但大一一个学期过后发现自己不喜欢,那他就可以选修别的课程,甚至换专业、换学校,还可以转学分。所以中学生留学可以有机会在大学阶段就开始真正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当然,由于语言、生活、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中学毕业就出国留学也意味着压力和挑战。首先是经济压力。中学生留学获得奖学金的几率相对比较低,留学的费用大多还需个人承担,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第二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压力。中西文化不同,初到国外,面临文化冲击,难免会感到碰壁、受挫。另外,国外的教育求异、求个性化。课堂上要求你主动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课后的作业也都是开放式的论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要求你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整个求学过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想留学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适合留学。不论是国内的高中生去国外读大学,还是国内初中生去国外读高中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国外大学对中国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要求大体包括:一是完成中国高中教育,拥有国内中学的高中毕业证;二是语言能力证明,如TOEFL、IELTS成绩,对于美国名校而言,还包括赛达(SAT)考试成绩;三是一定的课外活动记录。
国外高中对中国初中毕业生也有要求,但因国家不同而不同,差异较大,在此仅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去英国读高中(也就是读A-level课程),原则上只需通过学校入学英语水平测试或加读语言或中学预科课程即可。但为了方便办理签证,最好需通过IELTS考试。并且,IELTS通常要求达到4.5~5分。若想去美国读高中名校,则需要同时提供TOEFL和SSAT成绩。当然,普通公立高中要求低些,只需要提供TOEFL成绩即可。除了上述语言要求之外,国外高中也会看申请人的初中成绩(GPA)。最后,部分学校可能还会安排电话面试,测试申请人的英语口语和反应能力。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要求,原则上,家庭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本人有一定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中学生都可以把留学作为个人学业和未来规划的一种选择。但考虑到留学的时间和机会成本,以下几类中学生更为适合留学:
第一类:考试成绩中上但综合素质较强的。这类学生按照国内考试的标准并非尖子生,但由于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属于国外院校比较青睐的对象。在TOEFL或IELTS成绩过关的情况下,这类同学往往能申请到不错的学校和专业。
第二类:平时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欠佳的。这类同学如果能够提供很好的TOEFL、IELTS成绩,再加上各个学期优异的成绩表现,很有可能进入世界级名校。
第三类:平时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的。这类同学在国内可能只能进入三本或一般的大专院校,与其这样不如提早出国,考虑申请国外的职业类大学(Career College),选修其实用性专业,为将来海外就业乃至移民做准备。当然,以上三类中学生在考虑留学时还需考虑一些比较细小的因素,比如父母是否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自己在国外是否有亲戚、朋友,自身心理素质是否良好等等。理智选择学校与专业
中学生留学不像大学生留学读研,对专业选择有着很充分的了解。由于中学生留学大多是第一次规划今后的发展,缺乏专业、院校选择的经验,因此在选择专业时,最好以自身的素质和兴趣为主,同时请父母提供建议或帮助,必要时,甚至可寻求留学专家的帮助。在此,提醒大家在院校和专业选择时要避开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重学校轻专业。有些同学选择国外院校的唯一标准就是大学的综合排名,这种做法并不可取。通常,西方国家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然后根据专业排名再考虑学校。这样,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相对明确一些。
误区二:盲目选择专业。不少学生和家长或者因为受周围人群影响,或者认为自身学习条件,故而选择商科、经管等相对容易的专业,很少考虑数学、工程学等理工科和专业性较强的科目。其实“物以稀为贵”在任何国家的就业市场上都是真理,大批经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误区三:过分看重学位和学历。我们认为,留学的终极目标是在国际范围内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不单单是为了学位和文凭。但不少同学热衷于“专升硕”等“一步到位”型课程,忽视了就业时,国外企业招聘员工更看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事实。
温馨提示:
中学生留学,由于年龄较小,经济不独立,还需要家长共同参与。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自费留学做好经济准备,毕竟拿到奖学金的是少数人;同时还要准备好“有钱的历史”,以便到申请时能提供良好的存款记录——有的国家要求申请者提供12个月甚至18个月的存款记录。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协助孩子选择专业及院校。
第二篇:新加坡留学利弊
新加坡留学利弊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近年来,新加坡因其优美的环境、健全的法制、稳定的社会治安和实行英语教学、获得国际认可的毕业文凭,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留学优缺点:
优点:
一、新加坡政府支持,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获得政府奖学金。
新加坡教育部每年均会到中国名牌大学的新生中招生。经过选拔考试,以及中新教育部官员的面试等数道程序之后,便获得新加坡教育部和科技集团提供的奖学金,赴新加坡留学。据专家称,这种性质的大学生,除了由教育部和赞助企业提供学费,每年还有7700新元约4400美元的各类生活津贴。唯一条件是毕业后需要留新工作6年。如果是到新加坡攻读硕士或是博士学位,拿奖学金则没有服务年限的要求。
二、新加坡华人居多,中国学生容易适应。
新加坡华人占了78%,中国文化的精髓左右着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非常容易适应这个社会。
三、新加坡是个双语国家。
在新加坡,绝大部分学校都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而汉语则是通用的第二语言,中国学生即可达到流利使用英文的目的,又不用担心初期因为语言不通而不能交流。
四、新加坡社会治安良好。
国民的素质高,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所以家长让孩子到新加坡去都很放心。加上新加坡离中国也近,来回比较方便。
五、签证成功率高。
赴新加坡留学,签证的审批程序比较简单、快捷。如果报读的是政府的学校或国际学校,签证直接向新加坡移民厅申请,办理过程比较快;如果报读的是私立学校,申请人必须前往新加坡驻北京大使馆面谈,一般需5-6个月。
缺点:
一、现实不如想象,反差较大。
现在中国大多数人对新加坡的印象非常好,如环境优美如画、国民素质良好、中英文通用等。但现实总与想象有段距离,所以许多中国学生到了新加坡后就感觉非常失望了。其实,了解一个国家,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
二、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
好象是句废话,但却是实话。许多中国学生到了新加坡之后发现,新加坡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不都尽如人意。
在新加坡,上了年纪的人多数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但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特别是一些很“西化”的人对中国人很排斥。有些人甚至不屑于说汉语。这令许多中国学生感觉非常不好。其实,正是因为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语,才能令中国学生能获得国际认可的文凭。
三、学校教育质量未必非常高。
中国学生来到新加坡后发现,新加坡人的英语带口音、教学质量也未必比国内高多少;而且,同样花一笔钱,新加坡文凭毕竟不如英美国家的管用。此外,新加坡只有两三所大学比较有名,有些学校却是打着招生的名义招工。
第三篇:新西兰留学利弊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新西兰留学利弊
留学费用——首选新西兰高性价比
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费用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决定家长有没有能力送子女留学的关键,从开始留学到留学结束,留学费用的确是不小的数目,一般的工薪阶层认为无法承担。我们建议家长可选择新西兰,根据学习课程、院校以及所处城市的不同,留学新西兰一年的总花费大概在12-15万人民币左右,相对于欧美和其他英联邦国家来说便宜很多,物价方面和中国也比较接近,教学质量也是比较高的,新西兰还允许留学生留学期间打工补贴生活费用,这是工薪家庭比较好的选择。
留学教育质量——相较欧美毫不逊色
360教育联盟新西兰金牌留学专家介绍,出国留学,家长青睐教育方式的同时,教育质量也占着很大的比重,新西兰作为新兴的留学国家,其教育质量相较于老牌热门留学国家美国、英国也毫不逊色,其学校知名度和教育质量也是遥遥领先,新西兰更是被评为“性价比最高的留学国家”及“工薪留学阶层的首选”。新西兰共有8所综合性大学,都是政府统筹管理下的公立大学,75%的大学进入世界五百强大学。还有绝大部分以就业务实为宗旨开办的理工学院也是公立性质,在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得到广泛的认可。一般大学下都有自己附属或合作的预科或英文培训学校,中国留学生可前往大学下属语言中心就读,免除出国前进行雅思考试的困扰。建议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要全面的考虑,不能只一味地去追求大学的知名度和排名,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学校以及专业最为重要。
建立教学跟踪——家长与孩子及时沟通
孩子留学国外,家长是最担心的。很多留学生留学国外,家长只能了解一点点孩子出国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很难了解到孩子在外的详细状况。根据这种状况,现在新西兰学校已经建立专门的机构,担负起关注学生出国后生活和学业的问题,和留学生家长沟通留学生在海外的情况。金吉列公司也专门设置了免费24小时境外服务,随时为家长和孩子解决问题,成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外学习生活情况的重要渠道。
新西兰打工——打工明文规定
关于打工,新西兰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允许留学生打工的同时,规定最高打工时间,一来打工一部分收入减轻了留学费用负担,约束留学生打工时间以免影响了学习,另一方面也让留学生打工的同时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留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打工耽误了学习。
留学专用账户——监控资金使用情况
新西兰国家率先建立了留学生专用账户,学生签证申请人将留学费用存入中信银行的专用账户,如果申请获得批准,每年该账户下的部分留学资金将被汇到新西兰的澳新银行作为学费和生活费。澳新银行通过每个月定额放款来管理该账户以供学生支付在新西兰的生活费用。
新西兰移民局此次推出的留学汇款专用账户,父母在国内便可以可监控子女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到孩子在国外用钱方面做到心里有数。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就业移民率高?——移民新政
新西兰是移民国家,它的移民是打分制移民,分值主要来自于年龄、英语成绩、学历等方面的综合评定。近几年,新西兰的移民政策基本稳定,最新移民政策倾向于申请人在新西兰有留学经历并且在新西兰能够找到雇主。
第四篇:香港留学利弊
利:高质量的教育
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你有义务要受教育,各种学杂费外还有很多隐性收费比如赞助费和红包。
香港的义务教育,是政府有义务提供教育,十二免费教育,小学到高中都真正免费,而且向困难户提供书本、交通甚至校服的半额或全额补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几年那么多双非孕妇闯关都得把孩子生在香港。
360教育集团介绍:这些可能和已经高考了的各位无关,但如果到香港念大学,毕业拿了香港身份后,工作几年后,有些同学可能会考虑回国内读个研究生或者博士。恭喜你,优势出来了,可以免试申请不用参加考研、考博。很多高校,要求你走个过场面试一下就行,而且依然可以享受中国国民的待遇,交便宜的学费,而不是较贵的留学生学费,成绩好的照样拿国家奖学金,全免学费外加生活费补助。
好用的护照
作为一个学生,出国可能也只是为了游学:
中国护照基本上去哪都得签证,除了乌干达、坦桑尼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给予中国免签或落地签,发达国家或者旅游热点都得去排队。有人说中国护照还不如越南护照好用,唯一比中国护照差的大概只有朝鲜了。而香港护照可以免签去全球146个国家/地区(注1),基本上除了美国以外所有说得出名字的地方都免签:加拿大180天、英国180天、日本90天„„而香港护照持有人去美国现行的政策是签一次,十年内多次往返。但“最近美国国会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日前批准一项移民改革议案的修正案,同意香港符合条件申请加入美国的「免签证计划」,倘若最后能随移民改革议案过关成为法律,香港居民前往美国旅行九十天以内,可以免签证。”(注2)所以在不久将来美国也可能给予免签。
高质量的医疗
中国的医疗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但总体来说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普遍还存在不见钱不救人的情况。香港的公费医疗虽然也不完美,而且往往要排队,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成熟合理。看个感冒三四十元,急诊室一百元,生个孩子几百元等等,贫困户都可免。
香港身份终极优势
有些人的经验是在大陆,小事情警察不爱管,可能说几句就放了。但这不特别,涉外的事情都比较麻烦,理论上拿美国、加拿大护照警察更不爱管。但香港身份最特殊的其实是其中国国籍的优势。如果你有朋友高考完去美国、加拿大读书,毕业后移民了那边,根据中国国籍法是会被自动开除中国国籍,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中国人了!以后回国看看父母都得和老外一样去大使馆排队等签证,也不能在中国长待,到期就得走人。
360教育集团介绍:香港身份持有者却依然是中国国籍,出国能受中国大使馆保护,想回国内只要刷一下港澳居民通行证,五秒钟就顺利过关,并且不用像外国人去公安局办手续,想待多久都行,能合法在中国学习、工作、参加北京买车摇号„„而且如果他日真的想移民国外,香港身份也默认双重国籍,照样可以拿外国护照作为旅游证件,而原本中国国籍不会被开除。
弊:
第一,申请香港留学2015年入学的学生人数较上年暴增,导致香港大学录取速度变慢,以往1月份下录取的比比皆是,但今年目前拿到录取的同学却不多,原因一方面在于由于申请人数的暴增,学校的审理速度下降,另一方面学校不想过快的发出录取通知,以免后来提交申请的优秀学生没有名额,简言之,就是香港研究生录取也开始待价而沽。再有,就是录取标准可能被动提高,由于申请人数激增,录取名额有限,导致录取标准水涨船高。这反映在大学GPA和雅思成绩双双提升。
第二,面试比例加大。申请2015入学的学生被抽调面试的比例大幅增加。很多2013不需要面试的课程,都增加了面试的环节,更有甚者,面试不再像以往一样给出预先通知,通常就是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你开始面试。有的学生甚至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晚上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接到校方的面试电话。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看看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否能自如地阐述选择该课程的理由。
这样的情势之下,香港留学的难度,堪比美国留学。难就难在,香港留学没有一个客观的录取分数标准,不像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生录取那样,超过规定的分数标准,就一定能获得录取。香港研究生录取存在不确定性,你的分数达到了基本要求,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获得录取,这里面还有一个平衡的因素,取决于你的竞争对手的表现,也就是和你同期申请的其他学生的情况。有点类似田径比赛,你的名次,不仅取决于你的表现,还取决于其他选手的表现。
因此,香港留学,首先是要做好院校组合方案,提前锁定目标院校,避开高风险课程,组合方案拉开层次。这需要及其雄厚的申请经验储备才能做到。再者,递交申请后迅速进行面试准备,每名学生都要熟练掌握所申报的课程、申请该课程的动机、申请课程的课程结构、职业规划做到面试对答如流。面试培训既要及时,又要有针对性。根据以往的面试题库进行准备也十分重要。
第五篇:高中生留学利弊
主持人:有网友问,优秀留学生回国率很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有何优势?
张驰:中国人首先是聪明,不可否认,中国的有些基础教育非常的好,教会你怎样学习、怎样考试,中国学生通过12年或更长时间的中国教育,应考能力非常强,数学、物理的底子非常好,外国人是不能比的。但国内学生到国外欠缺的东西也很多。现在出国的年龄越来越小,生活能力不是很强,中国学生的依赖性相对高些,他们以为很多事情都已被安排好,实际上在国外没人会管你。这需要很强的能力,其实中国学生不是没有这种能力,而是习惯了被别人安排好的。
出国不一定是不归路,主要看在哪里发展更好,像我们这些搞信息技术的人,要看哪里更需要,更有价值,哪里的市场、技术的需求更大就可以,并无所谓在中国还是在国外。
段磊:出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开阔眼界也没有什么不好,张驰走到这一步也是成功的。我想我应该还是可以出去看一看吧。我们系有很多的老师、研究生、博士生在国外都是有项目的。比如说上学期教我们信号课的老师,他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从事研究。我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地的专家在一起研究将是发展的趋势。
主持人:英国的录取方式同中国的高考相比哪种更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呢?
张驰:英国录取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英国大学招生委员会UCAS,你把自己的英文成绩和个人资料寄给他们,让他们对你进行评估。一个是直接给大学写信,告诉他们你对哪个学科感兴趣,英语水平如何,让他们进行审核。对于挑选学校,还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吧。如果没有参加英国的高考,一般不会被英国的像剑桥这种水平高校录取。
段磊: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有很多在清华和北大。但是在高考过程中,也有很多同学因为没有发挥好,与清华失之交臂。在这些没有考上清华的同学中,有很多非常有实力,甚至比我还强,我认为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主持人:有网友问,张驰看上去更成熟,而段磊更具学生味,你们在课余都做些什么呢?
张驰:我可能更操心些吧,既要读书、教书,又要操心车、住房、和政府交涉、办理保险。我们研究组每一两个星期都会出去聚聚,但做研究生后,80%可能还是聊学术上的东西,如现在又出了什么技术呀。我来英国这几年,好像还没有过出去跳舞、闲聊的经历,也可能没那个心思,也许是出于工作压力。英国本地学生非常喜欢狂欢,但都是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很忙,一般不会有时间。我现在带了两个本科生的论文、28个本科生的小课,判作业、讲课时间已经非常的紧张了。当然我有时会出去开车转转,风景很美,去照照相呀、划划船呀,也不是跟苦行僧似的。
段磊:我认为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清华提供给学生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很多社会团体。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要看学生自己是对书本上的知识更感兴趣,比如说是对编程更感兴趣,还是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感兴趣。我认识的一些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觉得也不错。
成都一“剑桥班”25名学生全被英美名校录取
记者22日从石室中学获悉,该校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简称“剑桥班”)25名学生已经全部被美国、英国名校录取,办妥签证手续后,他们新学期将到英美高校开始大学生活。据悉,石室中学“剑桥班”去年毕业的首批学生也全部被国外名校录取(本报曾有报道)。
石室中学国际部主任倪蓉介绍,“剑桥班”今年的25名毕业生中,有13人向英国高校提出了入学申请,11人获得了全英排名前十的大学“预录取”,其中3人获得了全英排名第3、全球排名第6的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预录取”,2人被全球排名第7的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预录取”。据了解,英国高校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的时间普遍比美国大学晚,但在正式录取通知书发出之前会告诉学生是否准备录取他,这种被“预订”的学生通常称为“预录取”。
据介绍,25名“剑桥班”毕业生中,有20人向美国高校提出了入学申请,目前已经有7人获得了全美排名前50名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并已有9人获得了美国大学提供的奖学金
原则上,家庭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本人有一定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的中学生都可以把留学作为个人学业和未来规划的一种选择。但考虑到留学的时间和机会成本,以下几类中学生更为适合留学:
第一类:考试成绩中上但综合素质较强的。这类学生按照国内考试的标准并非尖子生,但由于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属于国外院校比较青睐的对象。在TOEFL或IELTS成绩过关的情况下,这类同学往往能申请到不错的学校和专业。
第二类:平时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欠佳的。这类同学如果能够提供很好的TOEFL、IELTS成绩,再加上各个学期优异的成绩表现,很有可能进入世界级名校。第三类:平时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的。这类同学在国内可能只能进入三本或一般的大专院校,与其这样不如提早出国,考虑申请国外的职业类大学(Career College),选修其实用性专业,为将来海外就业乃至移民做准备。当然,以上三类中学生在考虑留学时还需考虑一些比较细小的因素,比如父母是否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自己在国外是否有亲戚、朋友,自身心理素质是否良好等等。
以下几类中学生更为适合留学:
第一类:考试成绩中上但综合素质较强的。这类学生按照国内考试的标准并非尖子生,但由于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属于国外院校比较青睐的对象。在TOEFL或IELTS成绩过关的情况下,这类同学往往能申请到不错的学校和专业。
第二类:平时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欠佳的。这类同学如果能够提供很好的TOEFL、IELTS成绩,再加上各个学期优异的成绩表现,很有可能进入世界级名校。第三类:平时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的。这类同学在国内可能只能进入三本或一般的大专院校,与其这样不如提早出国,考虑申请国外的职业类大学(Career College),选修其实用性专业,为将来海外就业乃至移民做准备。当然,以上三类中学生在考虑留学时还需考虑一些比较细小的因素,比如父母是否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自己在国外是否有亲戚、朋友,自身心理素质是否良好等等。
温馨提示:中学生留学,由于年龄较小,经济不独立,还需要家长共同参与。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自费留学做好经济准备,毕竟拿到奖学金的是少数人;同时还要准备好“有钱的历史”,以便到申请时能提供良好的存款记录——有的国家要求申请者提供12个月甚至18个月的存款记录。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协助孩子选择专业及院校。
主要留学国家的差异 留学英国 去英国留学读本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国内高中毕业后先到英国读一个预科,过语言关,然后再申请入读大学。另外一种是在英国完成高中阶段课程(A-level课程),毕业后直接申请英国的大学(甚至还可以申请美国、加拿大、瑞士的一些大学)。而这两者中,如果你想申请牛津、剑桥、帝国理工这样顶级的高校,那就必须采用第二种。也就是说,如果你有意到英国最顶级的大学读本科,那在国内上完初三(六三制)或初四(五四制)之后,就应马上着手准备。需要注意的是:A-level课程一共就两年,而申请大学时,校方又主要看你A-level课程第一年的成绩。所以,建议想去英国顶级大学读书的同学,初中毕业当年就出国。去英国先读一年相当于国内高一的课程,解决语言、文化及学校教学习惯的适应问题,以保证在进入A-level的第一年取得一个比较良好的成绩,为进入顶级的名校赢得一枚重重的筹码。(英国有的中学可能申请无需提供IELTS成绩,但这样的学校多半会要求你参加其校内考试。此外,比较顶级的英国中学,如伊顿、哈罗等,甚至会要求学生的家长参加面试。对此,大家在申请这类中学时,至少需要准备面试相关的语言以及自己参加过课外活动的介绍。)留学美国美国有些学校也不要SAT成绩。但是比较好的学校,如美国排名前20的学校,尤其是你希望申请到奖学金时,一般都会要求你提供SATI甚至SATII的成绩。而SAT考试目前国内只在香港设有考点,并且SATI和SATII无法同时报考,再加上近年随着出国留学低龄化,报考人数增多,不仅存在高分迭出,而且存在报不上名的情况。介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提高准备。最好在高一上学期就开始学习TOEFL,把单词量迅速提高到4000左右(高一学生通常词汇量为2000左右),在高一就考出较为理想的TOEFL成绩。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期间,进行SAT的集中培训。高二上学期,一方面准备SATI,另一方面学习SATII,这样就有2~3次机会参加SAT考试。高三上学期的9月~11月递交留学申请。这样,11月之后,你还可以继续准备高考,国内国外申请两不耽误。留学加拿大 留学加拿大其实不需要提供SAT成绩,但加拿大很多大学(如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等)都规定中国申请者需提供高考成绩。换句话说,申请去加拿大留学存在一个中国学生很难解决的矛盾——它要求你参加过高考,同时又要求你提前一年申请。这样,中国学生申请就会变得很被动。如果没有高考成绩,就无法提前申请;而如果参加了高考,就只能参加下一年的本科入学,会再耽误一整年的时间。留学澳大利亚 中学生去澳大利亚留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内高中毕业后先去读一年预科,再读三年本科。另外一种是初中毕业后过去,先上一年预科,然后再上两年当地的高中课程,取得VCE证书。这样毕业时可以免考IELTS,直接升入当地的本科院校。后者虽然用时要比前者多一年,但机会和选择会更多些——在澳大利亚拿到VCE的证书甚至可以申请美国、加拿大、瑞士的一些大学。以上是对中学生留学的一些建议,希望各位中学生朋友在这个留学的路上能够走得非常顺利,早一步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学英语,词汇是基础。语法是运用词汇遣词造句的方法,也就是说,没有词汇,你拿什么遣词造句?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提高单词的记忆速度、效果和质量,对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英语成绩和水平非常重要。
留学利弊谈:与最优秀的人一起规划孩子未来从留学期待上来讲,笔者认为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留学是一个时间成本、物质成本与机会成本都非常大的投入,所以留学更应该有一个回报。留学真正能给您的孩子带来的大的价值有四个:其一:全球性的眼光;其二:国际标准的个人表达方式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其三: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西方的文化体验;其四:同学校友和学校的网络资源。而这四个是给您的孩子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回报。
而从留学准备上来讲笔者认为留学准备的核心是确立孩子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方向,增加孩子未来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来说,包括留学的选择(对留学人生的思考和定位)、学校和研究方向的调查,相关考试准备及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针对自己所申请的专业寻找增加自己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机会。下面我们就留学的选择和语言的准备两个方面来与家长和广大考生来探讨。
一、留学的选择
出国的目的是学习,是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而学习的直接目的是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就是为了找一个好的工作,再长远一点就是为了更好的追求自己向往的职业,为自己找一个归宿。任何其他目的,如开阔眼界、异国经历都不应该是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这一点是我们出国留学的基点。我们认为,有志于出国留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需要,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去一个适当的国家,学一个适当的专业,拿一个适当的学位。毕竟出国留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的,还有包含着很大的机会成本。在决定出国之前,要深思熟虑,选择最佳的留学时机,根据费用和时间选择一个合理的国家,合理的专业和方向。一般国外的大学分成academic和professional两大方向。对于有志于从事职业专业方向的学生,任何职业化的专业均可以选择,如计算机、电子工程、化工工程、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会计、金融、传媒等,毕业以后你就可以直接在相关领域寻找你的工作机会;而对于基础学科来说,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则应选择基础学科并应该直接本硕连读,这是因为,基础学科本来就是要做研究的,如果对研究不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工作,转行,如果感兴趣,则应该留在学校继续学习和做研究,学校是最好的地方。有些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其实管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践,所以对有志于从事管理领域工作的学生则应该在本科阶段工作3-5年,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再去申请一个MA(文学硕士)或者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
二、留学的技术准备
那么对于中国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准备才能符合国外大学的录取标准呢?我建议家长和学生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尽早进行:英语语言、个人爱好和兴趣、课外活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个人爱好和兴趣。评价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和其他学生区别开来是兜售自己一个重要部分。美国大学不会录取由数字和事实组成的学生,他们要的是有自己爱憎的个体。而兴趣和爱好正是反映一个人个性的最佳方式。要注意的是兴趣和爱好并不是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诸如钢琴9级之类的东西,而是你长期投入并有所收获的每日的活动。兴趣和爱好不用太多,关键在于投入和思考。如果你爱好摄影,那你有没有研究过摄影的艺术,有没有坚持用自己的相机捕捉生活动的精彩瞬间?有没有向被康奈尔大学录取的一个云南学生那样经常早早起来,就为了摄下日出的那一瞬间的辉煌?通过兴趣和爱好,你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更好的认识自己,那你有没有这种体验呢?这就是你申请美国大学时最重要的写作素材。
课外活动和社区。课外活动是兴趣和爱好的自然延伸,是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优秀的在校成绩是申请美国名校的基础和前提,而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是你区别于其他优秀学生的最重要手段,是表现你对学校生活、社区福利服务的热情的体现,是表现你组织能力的最佳机会。
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如前所述,国外大学的录取并不在于事实,而是在于思想。
语言问题。英语是所有中国学生出国的第一关。正像徐小平老师说的,语言和金钱是出国学习的“空气”和“水”,不可或缺。申请到国外大学的全奖,也只是解决了“水”的问题。英语不过关,即使能出国又能有什么结果呢。中国的高中同学要申请进入国外的大学,需要参加语言类的考试,其一为由ETS组织的两项考试——TOEFL(托福)和SAT(赛达)。其二为由英国使馆文化处、剑桥考试委员会和澳洲国际教育开发署组织的IELTS(雅思)考试。
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中国高中生来说,托福和雅思是必须参加的一项语言考试,而且在申请过程中,托福成绩和雅思成绩将成为大学衡量申请者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唯一依据。现行的托福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听力、结构与书面表达(俗称“语法”)和阅读理解。如果说托福考试对于广大的高中生来说还算熟悉的话,那么赛达考试则是近几年逐渐走入留美高中生群体的一项新考试了。赛达考试中文翻译为“学术能力测试”,凡是要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的高中生,无论是美国本土的学生还是国际学生,都需要参加此项考试,其意义相当于中国的“高考”。而对于想申请英联邦国家中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荷兰国家留学的学生则必须要了解一些雅思考试的基本信息。雅思考试由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部分组成。所有的考生都使用同样的听力和口语试题,雅思考试全面的考核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考试结果从高到低分为九级,九分为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