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内涵及实施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内涵及实施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令性领域和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等非指令性领域。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实际上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要素。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目前在一些学校和地方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倾向:有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领域当作四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地进行开设;有的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综合项目为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完全取消;有的用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有领域;也有的把社区服务和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加以弱化,没有很好开展和实施。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指令性学习领域如何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目前缺少一个完全可行的操作模式,这也是许多学校领导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迫切需要指导的问题。
【案例描述与评析】
一、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贯通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
案例一:《茶文化》主题活动 实施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主题背景: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你们打算想从哪一方面去研究有关茶文化方面问题呢?
①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茶与健康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等。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阅读与茶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5000年茶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3、每小组可选一两项作为重点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实践活动。①考察各阶层的人对茶的喜爱程度; ②考察本地区茶树的种植情况; ③考察本地区茶叶的种类;
④考察本地近几年茶馆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茶的品种、消费人群、茶道艺术等)。
⑤考察本地区茶叶的制作工艺:A、学生走进茶厂看制茶,参观机器制茶。(机器制茶主要分成以下几道工序:杀青--揉捻--解块--烘干--筛选);B、访问一些民间制茶能手;现场观摩茶农手炒茶
4、走进茶园学采茶。
①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②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③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5、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①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②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③了解茶树的繁殖特点。茶树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是指插扦,有性繁殖是指种茶籽。
④听农技师或茶农讲解怎样除虫。
⑤在农技师或茶农指导下进行插扦、修枝(修剪技术与春茶产量大有关系)的练习。
6、学生将调查、考察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①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②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③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
④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7、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对课题互动提问、答辩。
①学生利用课件、小报、图片、茶叶标本等对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并进行课题答辩和反思。
②用在活动期间制作的茶叶,以及所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在班内举行一次茶艺表演。(最好能邀请家长参加,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时,就会有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③品尝一下家乡茶。
④可举行一些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8、活动延伸。
①用亲手制作的茶叶为最亲的人泡一杯浓茶,以表达对最亲的人的敬意。②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黑板报、手抄报、电子刊物、图片展等。
③活动过程中可不定期举行义务送茶活动,让在田间干活的农民,让路边开车口渴的人们能及时喝一口浓香四溢的凉茶。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做人的意义。
④组织学生宣传中国5000年茶文化。
【评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需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尽管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茶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指导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如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茶文化方面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走进茶园学采茶,学种茶树,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实践,进行劳动与技术方面教育;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不定期举行义务送茶活动,让在田间干活的农民,让路边开车口渴的人们能及时喝一口浓香四溢的凉茶,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做人的意义;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调查、考察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删选和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成果展示和答辩;鼓励学生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5000年茶文化,并在校园举行有关《茶文化》成果展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过程中,《茶文化》主题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从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较好地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茶文化》主题活动这种以综合主题的形式高度融合四大领域既符合学生认识心理规律又体现课程综合化课改要求。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应人为地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机械地割裂开来,不能简单地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四门课程来教学。要明确的是,按分科的方式对待综合课程是明显的错误。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实践过程,使各领域得到有效整合。另外,《茶文化》主题活动以综合主题的形式高度融合四大领域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理念。
这种多领域的综合主题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分布实施,有序展开。
二、以某一领域为核心主题,以一拖三,融合贯通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
案例二:“走近自行车”主题活动 实施对象:小学七年级学生
案例描述:本主题活动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中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掌握一般的自行车故障排除方法开始,到了解自行车各部件的功能;从对自行车防雨、防盗等功能的创新,再到帮助他人修理自行车的社区服务;还有对人们骑自行车的情况调查和多种新型自行车的信息资料收集等,使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个指令性领域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融合。
【评析】本主题集中体现了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为核心主题,融合贯通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理念。劳动与技术领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初步形成了相对规范性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方面专兼职教师队伍。但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劳动与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之一,其教育独立地位不复存在,这种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使得一些学校存在着逐步削弱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趋势。
课程改革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新课程确立了劳动、家教、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另外,新课程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和营销等方面扩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效发挥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优势,避免劳动与技术教育削弱,为此我们提出了拓展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内涵,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中心,通过研究、调查、服务、设计操作等多种实践方式使四大指令性领域加以融合,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理念。
三、两两结合,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案例三:《地震》网络主题探究活动 实施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学生
主题背景:地震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1556年陕西关中地区发生的8级大地震,伤亡80余万人;1976年唐山的7.8级地震,死亡24万多人,整个城市变为废墟;1999年台湾南投县集集发生的7.6级大地震,死伤1万多人。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市区,其中东部地区涉及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700 多万间。2005年印度洋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印度洋沿海国家将近15万人死亡。地震的破坏力如此之大,使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它的研究。
实施过程:
1、确立研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
有关地震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如果一个人去做会比较困难。引导学生可以几个人一起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以不同的角色,如做为科学家、做为政府工作人员或者做为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对地震进行研究,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一个统一的研究报告。
①科学家课题组:研究任务是弄清地震的成因,关注研究地震的科学方法;地震预报技术以及它的可靠程度;结合本地区地质情况,研究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②政府工作人员课题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房屋建筑的抗震标准和建筑抗震的法规,以及执法措施。研究成果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人员伤亡,因为人员伤亡大多是由于房屋的破坏引起的。搜集资料包括:在地震中什么样的建筑最易损坏,什么样的建筑不易损坏;建筑物抗震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情况,执行情况……
③社区工作人员课题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总结地震防护和灾难救护的知识经验,向社区群众宣传并组织演练。这个组的研究直接关系到灾难发生时,居民们能有能力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主要研究统计地震发生频率、死亡人数、财产损失情况等;搜集整理地震灾害预防与自救的知识经验;如何向居民宣传地震? 救护知识;在居民区、社区和学校开展地震? 灾难救护演练的计划……
2、制定本小组小课题研究的活动计划。
3、教师提供网络资源 A、综合网站
①中国地震科技网http://
③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http://www.xiexiebang.com/
D、如果这些资料还不能满足你研究的需要,建议你到下面的搜索网站查询: www.xiexiebang.com 可以搜索关于地震的Flash动画 www.xiexiebang.com 可以搜索到许多关于地震的图片
4、根据研究目标有步骤地上网搜集资料。先在电脑里新建一个文件夹,把你即将搜集到的有用资料都放入这个文件夹中。再打开一个你熟悉的图文处理软件,如Word等,把它作为一个记录本。当在网上找到对你的研究有价值的文字和图片时,把它们复制、粘贴到这个图文处理软件中,以便写报告时引用。对于网上下载的动画,最好单独放到这个文件夹中。
时常核对一下你的研究任务所需的资料是否齐备、证据是否正确充分。收集资料的工作做好了,撰写研究报告时就会更顺利。
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研究报告。特别注意的是,要能提出你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5、班级交流研讨学习成果,学生自己写感受与收获
在交流过程中,对别人的报告要认真听、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质疑,在争论中完善对地震的认识。
【评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地震》网络主题探究活动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网络主题研究性学习新理念。
首先,《地震》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把信息技术领域看作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力求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不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地震》网络主题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在《地震》网络主题探究活动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有效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总评】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的整合:(1)采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贯通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2)采取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一个领域为主,构成核心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关照其它领域的要求和活动方式来设计。既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主题,也可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核心主题,还可以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核心主题;实现以一拖三方式融合。但无论以哪一种领域为核心主题,都要求兼顾其它领域的要求。(3)采取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主要指定领域两两结合,进行整体设计,并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其中。这样,可以构成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与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种整体设计的方式。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建国xx周年庆祝活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等多项实践活动,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脚踏实地、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力求以校本化、生本化的内容开发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
二、工作思路与目标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对课程的深入研究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效果。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坚持推广四种课型等已有研究成果,加强微型活动的探索,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不断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的任务:
1、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微型活动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活动,各年级可以自行开发相关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性活动,认真开展研究型学习的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研究精神。
3、结合绿色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各年级课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微型活动,做到一课一研究,一课一收获,努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加强活动过程资料的积累,积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化开发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提高活动效果。
三、工作措施
1、突出研究性学习,着力开发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有机生成他们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过去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曾经探索过短平快式的微型活动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方面先走了一步。本学期,我们仍然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的地位,各年级要着力开发研究主题。对于过去成功的课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新的研究主题。在实践中我们要明确,活动的实施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活动的效果,做到活动过程不千篇一律。在开发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坚持着眼生活、立足兴趣、依托学校资源、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2、重视劳动实践,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有的老师开发的剪纸等活动等也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了他们的制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可以继续依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利用现成的制作材料开展活动,进行专项的劳动技能训练。
3、加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继续认真积累好过程性资料,具体包括:
(1)每月活动掠影:每个月我们都要求把本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照片、记录等以照片的方式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一方面宣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有利于反思总结。
(2)1学期1个案例:每个学期,老师们要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计划(学校计划、年级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听课活动
十月份:
1、9月份资料上传。
十一月份:
1、10月资料上传;
2、任课教师完成1篇案例或者论文,准备四优工程作品评比。
十二月份:
1、11月资料上传。
一月份:
1、12月资料上传
2、各年级过程性资料上交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各班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强调课程内容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实践探索,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有所增强。但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质认识有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较薄弱,活动的设计还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整体的系统性。为此,我校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目标确定如下:
1、把学生的兴趣、动机、爱好置于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2、为学生发挥自主性、探索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营造宽松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应用各种感官、经验、知识,体验生活,养成自我探索,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多元的评价标准,提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激励为评价的主动能。
4、从教师管理、课时安排等方面着手,对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综合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
三、活动内容:
根据课程原则,结合我校情况及学生实际,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七年级“硬笔书法”,八年级“藏书票”,九年级“电子报刊”。七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硬笔书法方面的知能;八年级则结合美术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版画制作的专业技能;九年级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增强学生应用办公软件处理文件资料的能力。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主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本学期,要在活动过程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确立方面作探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学校举行的调研,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一项内容。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平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沙龙式”、“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开展好公开课研讨活动,利用好网络,加强校内外的横向交流,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标本室、美术陈列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
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
再者,要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一、课程落实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计划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到课程表中,3-6年级每班每周半天,1-2年级每班每周为一节课。3-6年级每周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一般我们都安排在下午进行,开始是一个年级段三个班级同时开展活动,后来,我们发现由于活动场地、小组指导教师和活动内容相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开展研究性调查,整个年级段安排在同一时间是不可科学的。至于整个年级段需要开展集体性活动,可以临时调课。1-2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段根据课程安排需要,有的班级安排在上午,有的班级安排在下午。平时不经教导处同意,课任教师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改上其他课,也不能随意调课。该科的课任教师一般由班主任老师担任,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三级。每学期学校结合大队部活动和学校的教育需要开展2次以上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秋游”和“阳光体育”等。
二、制度保障
“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像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课”,光靠领导的良知,教师的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学校的中层领导担任,主要协调全校课程安排。有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
(3)各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分组指导教师。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考评制度。每学期,各班的研究性课题必须经历开题课、活动课和结题课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三、力保学生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也就是每个学生必须参与的课,因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力保学生人人参与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教学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保证学生能人人积极参与,几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一些环节做了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自行组织研究性小组。根据研究课题相同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一般分为6-8组不等,每组人数平均在7-10人。对
“弱势”的学生和组员过多的组,教师做好小组和“弱势”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的小组中活动,每个小组有比较合理的人数。但对一、二年级外出活动,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考虑到年龄小,学生自主能力差,一般不分活动小组进行活动,由综合实践活动课任教师或班主任带领全班性开展活动。
第二,学校为3-6年级各班配备四位教师作为小组活动指导教师。我们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相应班级的指导教师,每学期都要跟班外出活动2次以上,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确保学生外出活动安排、有序、规范。
第三,三至六年级各班每学期必须有一个研究性课题,确定研究课题时,首先课题要由学生提出,再由全班讨论;筛选;多进行几轮选择;以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可行度。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班级课题确定后,要分组切块研究,即把班级课题分成几个方面,让每各小组自己选定其中的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结题时,指导教师要精心布置,力保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所有学生必须全部参与课题汇报。课题要由学生提出来,统一提交全班讨论,多进行几轮选择。
四、紧抓开题——活动——结题三个环节。
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指导课是很重要的,这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是在选定课题后进行探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学校多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研活动。
活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开展的真实展现,我校十分重视对活动课的监管,根据课程安排对各班进行随堂听课,及时了解各班研究课题的进行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每到期末,我校3-6年级各班都要上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汇报课,学校行政领导分别到指定的班级去听课,通过听、问、查,了解该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评比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班级。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杨家庄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08—2009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进行校本开发,努力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程中,能做到课题的选择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教师培训,抓实校本教研。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期初开好工作计划会,确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布置具体内容。
2、利用周三业务学习、周四教研活动,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活动、综合实践研讨课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综合实践集体备课活动等。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较好地提高了活动实效。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研讨学习活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二、发挥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将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制定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田间地头,描绘家乡发展蓝图”的总体方案,并引导各班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2、根据本土特色,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完成了以 “走进田间地头,描绘家乡发展蓝图”为重要内容的三——六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完成了样稿。
三、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好各类评比活动。
1、开展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六年级各班将在活动中的成果以展板地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提高活动实效。
2、在三——六年级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资料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的活动的过程性管理,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四—五年级中开展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评比活动,如何建设家乡,丰富了学生的研究性成果,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4、在四—五年级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手抄报评比活动,丰富了评价方式,积极合理地落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责任人和活动时间的安排,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四、以理念为引领,提升活动品质。
1、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在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处处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进行分类分层培养。为此,我们利用校内外包括师资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展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关心点,参加适合的项目。
3、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一再要求教师,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去学生。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以能否指导激励学生以浓厚、持久的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标准。
五、运用多种渠道,推广活动成果。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课上设计多个专题,将教师的优秀活动方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小论文、活动过程图片等很多内容及时整理归类,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
2、组织教师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过程资料评比活动,使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为教师和学生今后开展好各项活动,引好路。
3、组织教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活动,使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得到肯定及推广、应用。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09年7月10日
第五篇: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同时抓好省、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学校检查中把改进后的课例进行展示。上课的教师在实践、探究、反思、积累中快速的成长起来。同时,还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到校指导,开设讲座,参加科组的集备,科组的研讨和座谈,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选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研训活动
本学期,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并把学习、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科组老师传达,共同学习,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科组2位老师参加了9月份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综合实践年会;2位老师参加了10月份在佛山南海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食品教育研讨会”;2位老师参加了11月份在深圳市水库小学举行的“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全科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增城市荔江小学的广州市现场会;科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每次区教研活动和网络教研。
3、科组内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熟手”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在迎接市试点学校检查课例展示的筹备过程中,各集备小组从课前集体备、试教、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规范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规范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xx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规范课题建设,推动学校科研上新台阶
教育科研引领学科教研,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坚持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开展各项教科研工作。
1、规范课题成果管理
本学期,我校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的中期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不仅重视研究阶段性的总结、科组以及课题资料的梳理,还对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教学案例、教学研究过程中学生的一些成果资料做好规范的整理和管理;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上传天河部落,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区级“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集正式出版。
2、有效落实各项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6项课题:潘国洪校长承担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及市特约教研员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池瑞香副校长承担的天河区“十二五”规划课题面上一般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研究”;以及2项市子课题以及1项区级小课题有序开展研究,同时,本学期还积极申报了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达到60%以上,本学期,在课题的带动下,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校的科研工作正行走在规范化化发展的道路上,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
3、规范奖评制度,调动科研热情
为了增强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也为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本学期我校根据学校“科研奖励制度”以及“课题管理”规定,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撰写的结题报告、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案例、论文等成果资料进行奖励。同时每学期都进行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评选出 “教科研标兵”以及 “教科研积极分子”,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四、课程实施成果
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老师们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取得了点滴成果。在“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次研讨会案例论文评比活动中:我校3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校本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正式出版;本学期在“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中,我校认真对待,积极筹备,四位新手教师分别展示了4节不同课型的方法指导课,并受到好评;科组的规范管理,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受到检查专家的高度评价。2010年我校综合实践科组申报了区的“巾帼文明岗”,本学期10月份接受了区妇联和妇委会的评估;我校还积极申报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继往开来,我校将不断深化对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丰富和积累成果,创造新的佳绩,不断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规范中完善,在规范中创新。
五、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阶段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接续严格执行原方案的计划,致力于课程的深度开发和课程的有效实施。
1、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内容的不具体性,从一定程度上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带来
一定的难度,目前我校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2、各项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确保校本开发建设和实施有章可循,保障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档案资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