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设计制作”:内涵、价值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设计制作”:内涵、价值与实施
钱旭鸯
设计制作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所规定的四大主要活动方式之一。它是对当前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所做出的教育回应,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具有特定的内涵、价值和实施框架。
一、设计制作的内涵
适当的设计制作活动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通过创造性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与创造过程。
“设计”从狭义上说,是指为了提升后续创新行为品质,而在开发某事物或者解决某问题之前所进行的系统精细的规划、观念生成的过程。从广义上考虑,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建构,而不是为建构所做的准备,包括视觉的、空间的、造型的以及问题解决方案构思等方面的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设计正是通过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建构创造性解决方案而进行学习的过程,具有“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和“基于设计的学习”(design-based learning, DBL)的特征,体现的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的价值诉求。
“制作”是儿童本能之一,通常是指对原材料进行手工拆解、装配或加工,形成人工制品并理解其工作原理。相对于基于教科书的文化知识传授倾向来说,基于制作的学习具有典型的“操作学习”(Hands-on Learning, HOL,又译动手学习)特征,更加倾向于杜威所提出的“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观,强调在真实世界中开展实践性操作、体验性学习。技术孕育的是一种更加强调动手能力的、基于活动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手工制作、数字制作实践机会与环境,促使其成为人工制品的制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
可见,设计制作是以尊敬学生的制作本能为思想基础,以参与实践为特征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二、设计制作的教育价值
设计制作在本质上需要的是深度参与实践性设计、协作学习,以及计算思维、工程思维、创造思维及反省思维等,从而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
“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于当代学习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要发展这一素养,需要从学习的“获得”隐喻转身“参与”隐喻。学习设计存在这样的悖论:学生无法理解他要学习的东西,只有通过开始做他尚且不理解的东西,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教育自己。从这一意义来说,“参与实践促成学习和理解”。
设计制作鼓励学习者能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现实需要,对具有“理智悬念”的问题做出观察与思考,提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并创造性运用各种活动材料和工具、将理论、概念等应用于实践,产生实践结果——创意物化,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具体的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此时,学习涉及到对自身所处的真实世界和工具本身的理解,学术性学习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得以加强,学习本身的内涵也超越了浅层意义上的“获得”,走向更为深度的学习。
2.有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育
实践创新能力、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力是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素养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三种思路:其一是在教学中注重与创造力相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倾向;其二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为学生创造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现实、知识和意义进行独特的建构;其三是通过参与特定领域(艺术、科学、商业、技术等)共同体的创造实践活动培养与之相关的习惯、性向、知识,从而形成专长,并跃升到创造新的理念、方法和产品的新水平。从设计制作的立意来说,以上思路均有所体现,而第三种思路尤为突出。虽然传统的行为研究理论倾向于把身体行为视作一种“刺激—反应”的单向机械关系,但在突破了“身心二元论”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身体作为创造力的核心基础意义。譬如,德勒兹(G.Deleuze)曾向我们揭示:人的创造力不只是来自于大脑,源自人类精神的凝思或理性的逻辑,而更重要的是发生在身体感觉层次上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体验与行动;身体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的力量。
设计制作正是籍由信息技术类、劳动技术类活动,发掘学习者身体的生产性力量,培育其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学生通过经历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在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获得积极劳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较强的劳动意识,尤其是尊重他人劳动、愿意参与劳动等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与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实践,学生对技术与人类文明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对技术发展与用技术解决问题有较大的兴趣和较强的能力,同时,在创意设计和创意物化中充分发展工程思维、计算思维、材料认知能力,以及相关的审美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等,从而形成自信而批判性使用技术的技术素养。此外,设计制作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通过经历如何辨别问题、评估需要,如何思考各种选择及其约束条件,如何制定计划、建模及迭代的方式解决问题等,而发展将未知情境转化为已知情境以及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等重要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制作的实施框架
虽然不同类型的设计制作过程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一般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1.创意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热情的目的性行为”,本身是关于多元解决方案的提出与选择。因此,几乎所有的设计活动都有两项关键要求:创造性和想象力,全面性和苛求性。这一阶段主要包括:首先是定义问题,即明晰“问题”的本质属性,全面考虑设计的约束条件(如可用材料的限制),厘清与该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科学概念);然后进行猜想,通过集体讨论并运用大量的独创性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表达出(如用思维导图画出)设计理念,并将不同的解决方案呈现出来。接着,从中选出一个设计理念、一套解决方案。
为了体现设计的教育价值,还需注意设计的一般特征,如:设计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设计需要互动,设计需要理性和直觉性思维,经由设计得来的新事物具有实用效能等。
2.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或工具是使创意设计的梦想变成现实的重要条件。设计制作的材料可以包括:纸、木、皮、布、纱线、泥沙、金属制作材料等;工具可以包括:使用锯、钳、锥、钻、锉、针、仪器、饮具、笔、电加工等传统工具,以及编程工具、数据库、可视化工具、概念图、超媒体等思维工具、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摄影摄像机、机器人等数字化、智能化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为学习者对材料的判断、自身能力的判断提供机会。材料的判断是指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条件及材料本身的属性特征选择恰当的材料。为了发展这样的“材料认知技能”,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独立判断与选择的机会,哪怕是做出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选择,也可以是反思性学习的契机。能力的判断是指学习者可以观察并判断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者若夸大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需要通过体验其后果才能进行学习,因而教师仍需为此提供机会。
3.动手制作
创意物化意味着学生需要进行现场工作,进行系列程序的“动手”操作——将创意物化为人工制品。动手制作的程序可能包括:折叠、裁剪、切割、测量、烧铸、制模、作图、激光雕刻等手工制作,以及建模、编程、3D打印等数字制作。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开展手工设计与制作等;借助于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在初中阶段,设计、制作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或以各种思维工具进行建模等。
当然,制作活动并不仅限于“手”,通常还包括心灵、眼、耳、口、手、足等方面的技能和动作的相互适应和协调。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特别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4.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
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是设计制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学习者通过交流设计制作的实践过程(包括期间所经历的快乐乃至痛苦),展示实践成果,解释其工作原理,澄明并提升其思维过程等,以期与同伴在思维、情感上“相遇”。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是鼓励以多元方式进行交流、展示,促进多元化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以戏剧表演、绘画、数字故事等方式进行表现;以展板、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展示物品或作品。二是鼓励相互欣赏、相互关心,不断践行积极的倾听与对话,避免消极的批评与指责。这既有利于审美意识、交流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的形成,为学生发展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5.反思与改进
反思与改进过程是学生发展反省思维必不可少的环节,且这里的反思具有双重意义:第一个意义在于学生通过对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及其结果做出思考,可以使行动及其结果更趋完善;第二个意义在于学生的“在行动中反思”变得更加娴熟,从而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其中,前者主要是指通过提示学生评估和评价自己的工作,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适切性,并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现目标;而以更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对新设计再一次进行测试的过程即为改进。
此外,为使设计制作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还应满足几方面条件:一是以特定活动目的和行为激发、支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二是避免只有琐碎的活动、暂时的娱乐性,而是要让活动本身要具有内在的价值;三是在设计制作开展过程中要适当地提出问题,以唤起学习者新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以将其思维引向一个新的境界;四是要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以确保设计制作活动过程中的连续性,而不是零散、无关联行动的拼凑。学习者通过经历这一多阶段、多步骤、多维度的设计制作过程,既加深了对设计、制作内涵及其特征的理解,也发展了社会理解力和责任感。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程序
1、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一次活动应包括四个基本阶段:引发主题、实践探究、交流回报和总结评价。
2、通常实施的基本程序可分为 一个过程,三个阶段,九个环节。一个过程——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一个主题从引发到解题的全部过程。
三个阶段——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一个主题从引发到结题只要经历的三个步骤。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
1、引发主题(导入课)
这一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发主题。
2、确立子课题
确立子课题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子课题的确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围绕主题提出问题。(2)整理合并问题。
(3)选择研究问题,成立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计划
4、交流、完善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实践研究:实践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主题而定。它可以包括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分析、统计资料;观察、观测、劳动、实验、制作、模拟等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
2、阶段交流:交流活动应贯穿活动过程的始终, 其方式和形态多种多样。包括学生自身与文稿资料的交流, 小组内交流, 小组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老师的交流等。
3、再入实践:指在学生听取了别人的建议, 学到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再回到实践中去, 解决个人或小组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推进主题完成进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归纳整理:这一环节学生主要是形成文本资料;剪辑编排录制的音像资料;对实践收获和研制作品进行展前包装;对主题内容展示方式进行演练。
2、展示阶段: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的需要, 以组织汇报会、辩论会、小型展览表演、比赛等方式, 通过图画、表格、模型、实物、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
3、评价阶段:回顾反思、总结交流, 教师要适时启发, 及时点拨。
综合实践活 一个过程, 三个阶段, 九个环节流程图
计划阶段
→
实施阶段
→
总结阶段
↓
↓
↓
引发主题 ↓
确立子课题
↓
制定计划
实践研究
↓
↓
再入实践
归纳总结 ↓ 展示交流 ↓
总结评价
阶段交流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通化县大泉乡天仁中心小学五年二班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
交流是信息反馈的过程,要强调群体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也能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人格。而写小论文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获取新知,不断地进行新的探求。以上几个环节是步步呈递的,学生只有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自己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也才能有效地延伸和拓展。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每一次教学都能主动地自找资料、自我准备;活动过程能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二、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学校
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教育管理年同行,做法如下: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1、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2万元,硬化了操场、路道.2、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我校通过制订《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本学期专门成立了走廊楼梯卫生保洁教师节名,一名专职主抓卫生纪律理领导(毛忠辉)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3、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新投入5000元购置树苗、花苗学校绿美化建设.组织开展以“爱我绿色校园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增加了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教学楼内今年又投资2万余元购置浮雕、壁挂,使墙壁会说话,一进教学楼大厅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幅浮雕以“学”为主体,鼓舞着师生进步。一楼走廊以“安全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二楼以“学习篇”为主的宣传壁挂警示师生学习态度.三楼以“养成教育篇”为主的宣
传壁挂时刻提醒着学生的养成习惯.四楼以“教师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指导教师的教风.操场围墙上由美术老师画上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图案,警示着学生安全意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天地.我校又投入4000元制作各种标牌设置,走廊、过道和室内统一制度框架与环境相协调的宣传图等,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5、加强校园文化信息传递,今年专门配备了影相拍摄员。投入1500元拍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学校还投资6000多元购置长号,组建了一支四十人的号队,运动会中获得了师生的喝彩。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班级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为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三、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活动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学校的绿化、建设等各方
面的改进,让同学们了解、喜欢、热爱我们的校园。
活动过程:
一、汇报前的导语:同学们,自从我校申报绿色校园以来,学校
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周围重新绿化,各种茂盛的树木、美丽的花草环绕着我们美丽的校舍。教学楼的走廊内增设了校园文化栏。我们能在这样清新、美丽的校园生活,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二、学生分小组汇报:
1、调查树木的名称和数量
原因:校园里的树木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很多学生还不清楚。教学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树木的名称,每个队员负责
数2~3种的数量。
2、调查花的种类和摆放地点
原因:让所有的学生的都能认识这些美丽的花
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各种花的种类。
3、测量草坪的长、宽和面积
原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
4、调查校园里绿化中的一些不足和美化较好值得发扬之处 原因:想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更绿,更美。
步骤:自己观察,发现校园绿化中的不足之处;访问同学和
教师,请他们谈谈看法。
5、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原因: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同学们了解得不多。步骤: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的资料。
6、调查校园内破坏绿色植物的现象。
原因:有些同学不自觉,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绿色植物。
宣传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三、向同学宣传楼道内的校园文化知识
1、安全、防病、励志、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和赞美教育教学等
各类知识。
四、传唱校园歌曲《校园多美好》
课前一首歌,电子铃中播放,学生随唱。从优美的音乐歌声中
感受校园的美好。
五、以文字、绘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心目中美丽的校园。增强对
校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很感
动,同学们能感受到校园的美好,并能为在这样的校园生活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校园增光添彩。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通化县大泉乡天仁中心小学
五年二班
一、活动指导思想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它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要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
交流是信息反馈的过程,要强调群体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欲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也能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人格。而写小论文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获取新知,不断地进行新的探求。以上几个环节是步步呈递的,学生只有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自己解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保证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也才能有效地延伸和拓展。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每一次教学都能主动地自找资料、自我准备;活动过程能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二、学情分析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严格按照“高起点,超常规”的战略思路开展工作。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以学校管理为保证的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我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与教育管理年同行,做法如下:
完善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水平。
1、硬件设施是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是办学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我校为了改善教学设施,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2万元,硬化了操场、路道.2、养成卫生习惯,净化校园环境。治理校园首先要从卫生着手。我校通过制订《卫生量化考核办法》,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本学期专门成立了走廊楼梯卫生保洁教师节名,一名专职主抓卫生纪律理领导(毛忠辉)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卫生死角。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了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和环保意识,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
3、抓好校园的绿化工作,营造环境育人氛围。
校园绿化注重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新投入5000元购置树苗、花苗学校绿美化建设.组织开展以“爱我绿色校园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学校的了解,增加了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美化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围墙发言。教学楼内今年又投资2万余元购置浮雕、壁挂,使墙壁会说话,一进教学楼大厅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幅浮雕以“学”为主体,鼓舞着师生进步。一楼走廊以“安全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二楼以“学习篇”为主的宣传壁挂警示师生学习态度.三楼以“养成教育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时刻提醒着学生的养成习惯.四楼以“教师篇”为主的宣传壁挂指导教师的教风.操场围墙上由美术老师画上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图案,警示着学生安全意识.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天地.我校又投入4000元制作各种标牌设置,走廊、过道和室内统一制度框架与环境相协调的宣传图等,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
5、加强校园文化信息传递,今年专门配备了影相拍摄员。投入1500元拍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学校还投资6000多元购置长号,组建了一支四十人的号队,运动会中获得了师生的喝彩。通过硬件设施建设,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使学校更显大气、美观,基本达到了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虽然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班级文化、特色文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完善,不断创新,为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不懈努力。
三、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构建环保和谐校园文化
活动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调查了解学校的绿化、建设等各方面的改进,让同学们了解、喜欢、热爱我们的校园。活动过程:
一、汇报前的导语:同学们,自从我校申报绿色校园以来,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园周围重新绿化,各种茂盛的树木、美丽的花草环绕着我们美丽的校舍。教学楼的走廊内增设了校园文化栏。我们能在这样清新、美丽的校园生活,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二、学生分小组汇报:
1、调查树木的名称和数量
原因:校园里的树木到底有哪些,有多少很多学生还不清楚。教学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树木的名称,每个队员负责数2~3种的数量。
2、调查花的种类和摆放地点
原因:让所有的学生的都能认识这些美丽的花 步骤:询问自然老师,了解各种花的种类。
3、测量草坪的长、宽和面积 原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
4、调查校园里绿化中的一些不足和美化较好值得发扬之处 原因:想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更绿,更美。
步骤:自己观察,发现校园绿化中的不足之处;访问同学和教师,请他们谈谈看法。
5、调查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原因: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同学们了解得不多。步骤: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绿色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的资料。
6、调查校园内破坏绿色植物的现象。原因:有些同学不自觉,经常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绿色植物。宣传保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三、向同学宣传楼道内的校园文化知识
1、安全、防病、励志、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和赞美教育教学等
各类知识。
四、传唱校园歌曲《校园多美好》
课前一首歌,电子铃中播放,学生随唱。从优美的音乐歌声中
感受校园的美好。
五、以文字、绘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心目中美丽的校园。增强对
校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总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长了不少的见识,老师很感动,同学们能感受到校园的美好,并能为在这样的校园生活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校园增光添彩。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构建环保和谐校园
第五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
新的语文课程方案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视为不可切割的两大块。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这里主要指初中语文)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明确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确定初一年级重在激趣、养习、积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初二年级重在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初三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切忌把综合实践课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充实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酒泉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晚上、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年级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是总策划和总编导的角色,但不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指导,而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起指导参谋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避免教师完全放任自流和过分干预两种情况。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既要与学生平等参与,又要注意激发学生准备活动的积极性,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迸发创新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如果选材不当,或教师限制过多,或教师不善于启发引导、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准备阶段就对活动失去信心,就很难保证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如我校有位教师在上《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课时,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步,赏莲。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莲的画面,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莲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画莲。观看了娇艳动人的莲花,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莲花画下来,可以每个小组合作画一幅,也可以每组选一个画画功底较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说莲”做了铺垫。第三步,说莲。这一步难度逐渐加大并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1)说说莲的功用;(2)选取学生画莲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并由本组代表描述画面内容、简述作画意图;(3)学生出示自己搜集整理到的关于莲的诗文、对联和名句,在组内或相邻的组间交流。(4)选取部分名联、名句在全班展示,并请搜录人进行赏析。(5)归纳总结莲所代表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请学生尝试为自己的画配诗(最好是学生自己创作),并选取佳句在全班展示。第四步,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几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珠珠相映,主题鲜明、层层推进,是一个认知上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能力训练上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仅兼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审美欣赏熏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金纽带”,是“有字书”与“无字书”的联结点,是学生活用课本知识、走向社会施展才华前的一个练兵场。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备受我校师生的关注,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课程领域。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我们也许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了目标、迈开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下去,并收获路途无限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