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共5篇]

时间:2019-05-15 09: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 2015年度连云港市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摘要]:“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对课堂教学改革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没有形成对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本质的理解。本文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有效性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文就结合一些案例对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的所谓“现实”既可以是学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直观性层面上的现实状态,也可以是学生在其他学习途径中思考或操作的思维层面上的现实状态。对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是不同的,选取有关“现实”素材和创设有关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差异性与层次性,从而准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

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现实”情境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主旋律,因为美丽生动的童话寓言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

等呈现形式吻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征。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现实情境”更多倾注于他们有关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直接或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可以是一些与他们自己或同伴密切相关的事情。对这一学段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诸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方面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推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我们在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蹲下身子看孩子,还要深入关注他们对该知识点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心理的真实起点,从而有机结合素材进行创设。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 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地?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已经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并被广泛运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认识误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脱离数学内容,过分关注趣味性而忽视数学性;过分关注创设教学情境本身,而忽视情境背后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案例一:

特级教师周卫东执教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时,对教材进行了智慧的加工。教材中关于盆花、彩灯、彩旗的三个情景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第18盏彩灯呢?”“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周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把后面两个问题中的数都改成15,为学生创设了进一步观察、比较、分析这类问题特点的条件,便于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

案例二:

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在教学情境呈现后,教师一般会这样设问:“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前一个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需要周密思考就可以随口应答;后一问过于开放,没有边际,提出的数学问题未必能满足教学需要。这样的设问一般效果不佳。面对数学情境,怎样设问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在学生获得学习乐趣与满足教学要求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境,如果提出下面两个问题,也许效果就不一样:(1)你能提出一个连加运算的实际问题吗?(2)你能提出一个相同小数连加的实际问题吗?小数加法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由相同小数的连加运算能很自然地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又如:教学《9加几》,甲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如下情境:两只小动物进行拍皮球比赛,小猴拍了9下,小熊拍了5下,一共拍了几下?然而,同样的内容,乙教师创设的情境却更富思考性:两个小朋友用大小一样的10毫升量杯各倒了一杯水,①号杯的水面在9毫升刻度线处,②号杯的水面在5刻度线处,他俩一共倒了多少毫升水?

比较上面两种情境,显而易见,乙教师创设的情境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前一种情境,尽管课件很优美,也很吸引学生的注意,但随着课件的消失,学生的情境也很快被冷却。究其原因,关键是该情节对学生理解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没有任何思考上的启迪。因此,情境创设须务实,不要把情境当作装饰品。是否具有思考性,应成为我们创设情境首先考虑的问题。

三、如何创设有效地情境?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多!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转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认识到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让学生自己提出“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要有目标性

案例: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特意在鞋底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们想出了一些办法,都被教师一一否决了。突然,有一名学生说:“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教师又问:“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

情境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三)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案例:“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片断。

上课一开始,教师以多媒体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想办法找来一个大西瓜,对师傅说:“师傅,你和沙僧各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地说:“猴哥,你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笑八戒是呆子?”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都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由此因势利导,揭示了课题。

这一案例利用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这一问题,很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的“数学味”。而创设有“数学味”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二是包含明确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三是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转 中

同样的课,不同的情境创设,教学效果差异如此大,让我们深省有效的情境创设,会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要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

综上所述,有效地数学情境是数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景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数学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这样,学生不只是停留在情境的表面,而能触景生情,进入数学实质的领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有效地学习。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从现在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否则情境就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其意义。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郑新蓉.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郑金碧.仅有趣是不够的[J],.小学数学教师,2005,(2).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原本比较沉闷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针对过去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课堂显得毫无生气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要求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性。所谓“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要使学生的数学能联系生活实际,就必须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只要情境的创设与所学知识有一定联系,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在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在课堂实践中创设情境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当时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思考性原则。教学情境不能只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活动,或产生疑惑,或激起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更为深刻的数学思考,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高效性原则。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明白要学习的内容,并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最终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情境创设时,要避免其他干扰因素,能够直奔主题,迅速进入学习内容中,以最佳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价值及策略,即研究:“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情境的有效价值?”“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的问题,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2、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价值和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上得到同步发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研究,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调控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研究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情境创设的有效价值研究

(1)创设生活情境,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抽象难懂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由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应源于他们的生活现实。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在课堂创设蕴含数学训练、洋溢生活气息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熟悉的生活事物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这样,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建构数学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教学时,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度”等行动策略。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极有帮助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数学素材,设计出形式生动、可供探究、空间宽绰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出现,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3)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数学理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的确,数学知识不仅需要“思”中学,同时也需要“做”中学。对于那些依靠“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猜测想象”仍旧难以充分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认识抽象知识的直观表征,在此基础上,借助教师相当精确的引领点拨,直观理解向抽象建构的认知提升便能顺利达成。

2、创设情境的策略研究

(1)生活情境的创设: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

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的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2)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①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这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②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创设

新课标强调经验本位课程观,认为如果没有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者个人经验的过程,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意义,但学生已有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当遇到新知时,往往与已有的经验产生矛盾与碰撞,产生困惑,这时往往有利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③在学生惊疑中创设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利用数学知识的有趣的结果给学生造成惊奇,促进学生去探究,俗话说“卖关子”,不失为一种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好方法,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放飞思想去主动探索,水到渠成。

3、活动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

①在学生竞赛中创设

小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上进心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竞赛的方式创设情境,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好胜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

②在游戏活动中创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游戏是儿童的最爱,在课堂中引入有趣的数学游戏,更利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长学生智慧。

③在实际操作中创设

爱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堂中,利用学生实际操作创设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单位:小站一小 负责人:赵志新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有利于课改在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和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设、动手能力。时代在进步,以前的情境已不能适应如今的孩子了。因此,提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们做次“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收集所要上课的材料,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从学生的上课情况来分析得出适应学生的情境;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满足心理”,设置有奖品的情境环节,吸引学生;在利用故事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点,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还可以利用适当的换座位,通过学生的好奇心来创设情境。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认为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包括其他六种智能。各种智能的发展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能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数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概念界定

(一)对于引入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的“数学情境”。

(二)“情境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良性有效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

(一)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研究现状:近10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好多专家学者针对情境创设的定义、策略等方面从理论上阐述的较多,而真正付诸教学情境实践研究的并不多,好多一线教师都在摸索实践教学新途径、新方法,课堂教学逐渐地日趋完善,教师的一言堂局面已经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也基本上被取消。从平时的了解和外出的教研活动中不难看出,教师们正在积极尝试,设计的教学情境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少教师的情境设计规范、合理,贯穿教学始终,的确达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认知能力等发展。在国外,有许多的教育专家都提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教育家皮亚杰与维国茨基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尊重,这种尊重要求教师适应学生,使教学活动成为借金额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

(二)本课题预计研究工作突破

1.通过反思新教材实践效果,找出新教材生活情景教学设计的不足与不成功的地方,并提出优化方案。

2.贴近教师课堂教学实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四、理论依据

(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我国心理学家潘菽指出,心理活动是由“知”和“意”组成的,即分成意向活动和认知活动两种。所谓认知活动,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活动,包括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包括情绪、意志,欲念等心理过程。这就是心理活动二分法。心理学理论中的二分法为“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建构知识,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建构中的作用。

(四)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五)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然,要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才能从被动转向主动,才能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五、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情境创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境设计的数学本质性,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境创设如何为数学学习内容服务。

2.情境的创设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如对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4.通过情境教学,研究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教”与“学”的正确评价。

(二)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灵活地创设出合理的数学情境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正确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二)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材料或活动情境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趣味性原则。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3.开放性原则。

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4.探究性原则。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

七、研究措施

(一)课题组成员及任务分工

六、课题组分工情况

赵志新:组长,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对课题研究总体控制,负责课题的立项申请、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负责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发布。

方淑梅:副组长,主持课题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课题组各类会议、研讨、研修课的开展,负责课题组各阶段性工作的安排,负责情境创设的合理性研究。岑坤:负责情境创设的分类研究,负责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郭瑞:负责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的作用研究,负责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曲菁菁:负责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负责五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尚庆荣:负责四年级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及素材的收集整理。

(二)实施方法

1.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形成具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中明确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本课题的研究纳入学校工作重点,特别加强在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

4.课题组定期进行组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5.建立科研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以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研究成果。

八、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9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了解各年级段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探索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的方法。

(三)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九、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的研究》

2、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的研究报告。

3、课例集锦

(四)结题报告。

成果呈现方式:书面或研究课的形式。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课 题 实 验 方 案

韶关市曲江区第一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联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意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深入人心,这些教学行为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等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创设情境已经被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然而不少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只是形似而神离的“花架子”,效果却很不理想。无效的情境必然导致无效教学,有效教学需要有效情境。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我们不能不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情境以本来面目,使情境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情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消除偏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使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课堂教学中低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实验教师通过参与课题实验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逐渐形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学校。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2、行动学习理论:教师的行动学习,可以理解为: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学习,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而学习,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预期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预设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感悟到学习得乐趣,从而有效地参与学习。

(二)研究内容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扎实有效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探讨影响教学情境的相关因素,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既要关注生活现实,尽量做到贴进学生的生活,又要有挑战性,更要尊重数学的本质,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资料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活动。

四、实验对象

五、实验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做好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和分析,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数据。

3、开展实验研究,要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

a)每位实验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方案》精神、做法,结合本班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

b)实验教师在开展实验研究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思维展开研究,认真落实,完成各阶段的实验任务。对各种教育现象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掌握第一手重要材料。

c)在开展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要围绕主题研究,课堂上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围绕专题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做好实验中的记录,材料收集和整理,建立专题实验研究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计划、调查资料、调查分析、学习摘记、实验研究的体会,中期总结,改进措施,各阶段完成情况与分析,公开课的教案,点评。专题评估意见,撰写实验报告等。

六、实验预期成果

1、课例:开展教学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集,课堂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2、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论文形式参加区、市级评比,并争取在刊物上发表。

3、结题报告:争取在区级获奖或发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a)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b)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明确研究的意义。

c)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

d)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6月)

1、教师按方案开展实验研究。

2、建立课题资料档案,做好资料的收集、积累和分析工作。

3、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估,组织交流和总结经验,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7月~2011年8月)

1、撰写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及成果申报评审工作。

3、召开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和推广。

八、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许卫红

负责组织、协调实验工作,撰写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负责理论学习指导,资料收集整理,撰写中期总结报告。

组员:林细英、张信连

负责课题具体的实验研究,做好各项检测,记录,及时反馈有关信息,撰写所负责的子项研究方案与总结,协助课题组完成实验研究的各项任务。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通过生动的设计和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一种把数学知识和知识应用有效结合的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改的倡导和要求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基本创设了问题情境,内容新颖并且能够有效引发孩子们学会自我思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也有很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比较牵强附会,没有承载太多的数学知识,问题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数学教学服务,导致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想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首先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顺应学生们数学思维的活跃发展方向,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在问题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其掌握的知识、经验,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能够有效地帮助和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构建。原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经常在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时,把学生们带入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充分利用大自然情境进行加血,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这对于情景教学创设起到了很好的实践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是课堂上的传播知识的课程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虽然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把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重视起来,但是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首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为创设者,自身的很多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做基础,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数学理论辅助,所以教学理论素养主要就是包括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身后的学科知识掌握等,教师只有自身在心理上接受了创设问题情境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去实践它,完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2.教师对于现有教材的把握程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把握好教学教学知识点才能有效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现代课本的数学教学内容设置一般是每一节课都是固定的,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学生们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出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可以带着数学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则并没有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导致了课程教学的失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于教材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也没有有效的跟问题情境创设结合起来。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练习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只有用心研究课本教材内容,才能真正达到创设优质问题情境的教学目的。

3.教师对于学生们是否了解

学生是教学活动针对的对象,所以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符合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一位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之所以能够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主要是因为他了解这个班级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生活中有什么作为支撑,已经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和治理水平。教师首先需要善于观察,在调查过程中,一位有着30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说:“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差,所以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复杂的情景教学,孩子们大部分都听不懂你的讲什么,理解力差,接受能力也慢。所以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先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水平,从生活中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在他们的理解能力范围内,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另外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根据本地的生活实际情况,从身边实际生活中出发创设能激发起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利用认知冲突

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不是教师在教学中强加给学生们的,而是需要学生对于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结构产生困惑,所以需要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们在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新的学习知识中产生人至冲突,让学生们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课堂中留下某些悬念,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容易产生针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的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也就相对提高。2.借助故事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手段的采用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相对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被生动地故事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设置教学内容的特点,例如在题目的设置中,可以设置为:唐僧师徒四人取取经,在路上遇见了一片桃园,唐僧吃了两个,孙悟空吃了唐僧的两倍,猪八戒吃了唐僧和孙悟空加起来的总和,请问猪八戒除了几个桃子?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们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对于学习也提高了积极参与性。3.利用游戏形式教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玩乐的过程当中认识和学习新的知识,还能够指导学生利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在课堂上设置商店购买商品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在其中扮演了购买者和营业员,在进行买卖游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活动参与程度,还能够加深日常中对于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学会数字加减的换算,同时体验到学习新知识的快乐。4.问题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过程,也是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动作语言的过程,问题情境创设结合实践活动操作,能够培养孩子们在学习中提出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形式。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联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否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创新意识。5.问题情境创设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在新课改中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师需要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取,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和融入。例如在活动中,提出这样的情境:在放学时,小明不小心把同桌小爱的作业拿回了家,但是晚上小爱写作业的时候就需要用,那么小爱怎样才能拿回自己的作业本呢?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进行集体讨论,看看会有多少个观点和方案出现,然后再按类型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根据各个组织的人员数量进行比较。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而且教师在其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观察者还有参与者的身份。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引发出各种疑问,能够产生更多的疑问,也能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教师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实现学生们的身心全面化发展,为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师们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热情,学生们在思考的同时加深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自身自信心的建立。问题情境也不是每时每刻需要创设的,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问题情境创设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现代数学教育,提高孩子们喜欢学习数学的教学手法,具体的实际应用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当中继续了解和研究。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03:16-18.[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3]于清华,张文利.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9:143-144.[4]祝艳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12:125.[5]崔玉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于海瑞[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固城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2001年经市教育学会批复立项。我们随即启动了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

    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自从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实施在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阶段计划 集安市清河镇中心小学 薛芬 本着教育局、小学数学工作室工作计划,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本课题组围绕情境创设这一课题加强研究,......

    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浅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江阴要塞中学史 吏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