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化
15机自二班李红
***022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乡从一个贫瘠的小村庄一步步走向一个富强、日益繁荣的城市!
我觉得我家乡的变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概括:
一、衣
改革开放前农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收入增加,市场商品的更加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究大方得体,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益成衣化。鞋子也变得各式各样,旅游鞋、皮鞋、休闲鞋等,不仅款式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以前人们常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如今,西服、皮鞋在中国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0%以上。全国有88.7%的消费者更喜欢购买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面料的服装。尽管衣着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但总量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
二、食
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随着社会进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追求以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究科学、求精细、讲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鱼、肉、蛋、鲜、菜、果四季常有,居家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换为以追求质量为主。偶尔人们还会吃些粗粮来促进人体的机能。过去,中国人见面的常用口头语是“吃了吗?”。“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轻了。13年来,中国人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但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富多彩。
三、住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健了土砖房,可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走进农村,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呈现在眼前。每家一块五、六分地作为宅基地,四周用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池底,既可捕食,又可观赏也可防火。宅前后种上花果树林,绿树成荫、百花齐放。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的资助下,家家户户接通水、电,即可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家家户户添了“三宝”;一是修了洁净的厨房,用上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健了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倒沼气池里,经过发酵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即残渣又是农田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气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是在城市是无法做到的。20世纪90年代初,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为17.8平方米。目前,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农村达到25平方来。与此同时,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不断提高,基本普及了煤气、液化气。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
四、行
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却还要坐两个小时的车颠簸两个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路线,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载、超员也是正常现象,近年来,围绕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城乡道路通畅工程,新修乡村公路,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里向乡村的延伸。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坐车,直接进城。更大收益是过去交通堵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以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这个过去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1998年开始,中国个人购车比例已经超过50%。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到100多辆。中国个人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增长23.2%,远高于全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个人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比重从15%左右上升到40%左右。
五、消费及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电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剧、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砖房;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健身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实现了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家乡变化调查
《中国近代史纲要》调查报告
对于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安阳的变化调查
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年级: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组长:万亚萌 201005010064
成员:连杰 201005010062 ;吴二东 201005010068;
葛东生 201005010067 ;王圃 201005010071;
贾苗苗 201005010073 ;郭宾 201005010078;
王曦 201005010083 ;冯天明 201005010092;
牛喜船 201005010096 ;宋鹏 201005010100;
兰增东 201005010107 ;臧胜利 201005010108;
强克迪 201005010110 ;贾鹏程 201005010118.指导老师:杨国平
实践时间:2011.5.9-2011.5.2
2摘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3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3年的沧桑巨变,33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安阳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关键词:安阳 改革开放 三十年 变化
正文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相望。现辖一市、四县、四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42万。安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6国道、107国道、京珠、大广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安林、汤濮铁路通达东西。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祥地、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自古以来,安阳就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之一。4000多年前“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即在安阳内黄建都,并安葬于此。公元前1330年,商王朝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殷都区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5年,距今约有333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长期稳定的都城。
改革开放33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安阳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教育领域,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今的安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济总体实力大步攀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0.9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8亿元,第二产业5.52亿元,第三产业1.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4元,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8864万元,职工平均工资593元。到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8亿元,比1978年高出近80倍;人均生产总值15533元,比1978年高出50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80.4亿元,首次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6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5亿元,同比增长38.5%;125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4.3亿元,占年计划的100.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6亿元,进出口总值13亿美元,出口完成6.3亿美元。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14.77亿元,利润和利税总额1.52亿元。到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60亿元,实现利润127.3亿元,较上年增长27.5%,增速居全省第二,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就达166家,超10亿元的达21家。产业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了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了百户重点企业发展规划,钢铁、煤炭等行业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61家,高新技术产品达178个。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产业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197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1.29万吨、棉花1.94万吨、油料860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77元。到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25.4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近330%,连续4年实现丰产丰收;农民人
均纯收入4493元,同比增长19.1%,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1978年增加了近60倍。全市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11家,实现利税10.3亿元,带动40万农户。汤阴县、滑县、安阳县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入驻企业48家。培植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村经济先进乡镇34个,建设优质高产粮食基地330万亩。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目前,安阳市城镇化率已达32.5%,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城区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旧城及街景改造成效明显,新区建设拉开框架,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观。2006年,殷墟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目标成功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初验。
改革开放强力推进,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现在,已有25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沙钢、永煤、河南中孚、香港华润等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等形式与我市企业实现了战略重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财政等领域改革也都迈出了新的步伐。鑫盛机床、豫北金铅等企业被列入我省今年重点推荐A股上市企业。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91亿元,增长2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461万美元,增长56.9%;引进域外资金175亿元,增长42.6%。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5.7%,为14年来最高。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得到极大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3.2%。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全市县域生产总值567亿元,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1亿元,增长27%,其中2个县(市)超5亿元。
33年后的我市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坚持育人为首,德育为先,全面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组织近千人进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突出抓好“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专业课教师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
现在的教育理念,已远非33年前可比拟,那时的课堂教育,更多的是老师一言堂教育,整节课都在听老师讲,课上得枯燥、乏味,课后老师还会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消化,一到考试学生们就得开夜车备战考试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今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完全代替了过去的一言堂式教育,教育界焕发出勃勃生机。
另外,我又不禁想到了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2008年9月1日,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2008年秋,全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等等的这一些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重要条件。
33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正悄然引退。教师们惊喜地发现,以前需要到处托人寻找的教辅书,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自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而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一些老教师纷纷感慨,以前的上课,老师每节课都要在黑板上反反复复写字,不够写了,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哪里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上课居然用起了电脑,只需鼠标轻轻一点,资料应有尽有。从粉笔加黑
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33年来,教学手段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不但教学任务轻松了,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幅度上升,素质教育已走进每一个校园。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安阳市全面实施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四路并进”、“五力同驱”的发展战略和环保工作目标,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以实现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环保责任目标为主线,以安林公路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我市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一、环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安阳市建成区绿地面积2344.22万平方米,其中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86.02万平方米;省级绿化达标公园3座;省级绿化达标道路17条62.53千米,占建成区主干道总长的80.49%,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9%以上;园林小区70个,园林单位188个,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占全市小区和单位总数的63.6%和60.6%;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0%;苗木自给率达85%。我市城市三绿指标已达到:绿化覆盖率37.05%,建成区绿地率32.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6平方米。园林绿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为景点,以河渠、国道防护林带为屏障,乔灌木、草坪、地被合理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具有安阳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全市城市绿化经过大量的投资,已初步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庭院、居住区绿化为依托,以公园、广场建设为亮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2006年,通过软硬覆盖、景点景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工程,使公园、广场景观容貌有了明显提升。我市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硬度和总大肠菌群,与2004年相比,水质总体变化不大。市区及主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良好。
经调查,我市地表水仍属于有机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挥发酚、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等。
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特征仍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全市烟尘、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基本稳定,大致每年分别为76515吨、68808吨和108802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总体上属轻污染水平,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二氧化硫,空气污染类型仍属煤烟型污染;酸雨发生率为0;城市地表水河流水质大部分有所好转,少数河流水质污染有加重趋势;城市地下水水质无明显变化,整体状况良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全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整体较好,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有所下降。各功能区噪声除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夜间超标4.7分贝外,其余各功能区昼、夜均未超标。各功能区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以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最高,其次是工业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居民文教区。工业区(昼、夜)污染程度明显加重,居民文教区(昼间)、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夜间)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居民文教区(夜间)、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夜)污染程度基本不变。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安阳市的环境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不应该满足现在的成就,我们下一步会下更大的努力,会把安阳建造的更好。
二、公共设施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30年是我市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1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0多元到2000多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市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
安阳市以前只有少数食堂和国营饭店,凭粮票定时定点用餐。发展到现在,饭店林立,星罗棋布于各个社区,有许多餐馆24小时营业,你可以吃到各地的美食、佳肴,我们吃惯了城里饭的人,还有农家乐供你去享用。
娱乐从当时的大小喇叭,收音机到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等离子,液晶电视,家庭影院,各色音响设备,KTV 娱乐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各种社区的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兴起,晨练的队伍在扩大,打太极拳,散步,跑步,爬山丰富多彩。人们的体育休闲也很丰富,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打羽毛全球,打网球,游泳到打高尔夫球,体育也逐步的走出象牙塔,从精英的游戏到大众的生活方式。
出行方面,满大街的永久牌、飞鸽牌自行车王国,在九十年代之后逐步的被小汽车、公共交通和逐步完善的地铁网络所取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初年,我市的轿车数量猛增,是我们迈入现代化的后出现的第一次瓶颈的象征和标志。
我市居民的住房条件逐步改善,从原来的简单平房,砖坯房土坯房筒子楼发展到公寓、花园式小区、别墅。从人均居住6.7平房米到人均居住 23.7平方米。从一家三代居住一室到大家庭解体,各个小家过自己的甜蜜的小日子,我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八十年代末期的安阳市,很少人拥有手机,但现在,大多数人拥有了手机。人们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通过手机上网,看视频,拍照片和视频,听收音机,放音乐。当然,也有些烦恼,一是有骚扰电话,还有强制性的垃圾广告。有时,你无法拥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晚上睡觉时手机关机,睡觉正香甜时来了电话,闹得你睡意全无。网络、电脑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目前通过网络和博客我们就可以完成相关信息的查阅和发布,可以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里几乎可以完成许多现实是世界的事情,网上购物,网上订餐,订房,定旅游线路。
如今的安阳集市贸易逐步繁荣发达,各类专业市场被各地建立了起来,商品开始形成有序的流动。个体户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他们捣腾各类商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几十年的发展给我市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安阳市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现代化。
三、人民生活水平
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现阶段,我市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农民生活,例如,农村医疗合作社等,帮助人们减轻负担。现在,我市居民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工资非常低,勉强糊口,而现在,工资翻了几十倍,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上升了很多。而现阶段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了。以前孩子都没钱上学,不能接受教育。而现在,我市响应国家号召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高中和大学对贫困生都有补助,更有无息贷款,极大地解决了有些人家上不起学的问题。
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市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六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我市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等。与此同时,我市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安阳市开放30年,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安阳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安阳市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4)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安阳市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全市人均GDP为381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由此可见,安阳的经济发展的还是相当快的。
(5)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安阳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6)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安阳市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业余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提高。
第三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学院:
学号:
姓名:
摘要: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萧条;提高;改革开放;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 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一,人们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二,人们出行问题
过去,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2个多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镇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三,人们生活用品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现在中国还不能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中国现在的各种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东西部,南北部差距很大,贫富差距也很大,我想在经过几十年中国就会取得更加大的进步,我们农村只是我们国家进步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吴晓波著 人名出版社出版。【2】<<坐标---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第四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赶超·跨越·巨变
――莒县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路如琴弦,弹奏一曲曲奋进乐章;
桥似彩虹,放射一束束和谐光芒。
从城市到乡村,从铁路到公路,从县道到乡村道,从客车到出租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近年来,在莒州大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种自豪感洋溢在莒县人的心头: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便利。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也让莒县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跨越”与“巨变”。
建设篇:打破瓶颈舒筋通络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莒县抢抓机遇,把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重要工作来抓,凝心聚力,克难而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莒县累计投资6.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980公里,建设大中桥梁158座。先后对县道莒安路县城至洛河段、天洛路洛河至棋山段、莒大路县城至店子集段、孟双线招贤至东莞段等共107公里进行了大修改造。同时,改建完成18处集农村公路、农村货运、农村客运和 局领导班子实行任务分解法,以实现外来资金到位为目的,瞄准招大引强,敢于自我加压、敢于调高目标、敢于突破极限,形成了落实一批、促成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生成发展良性循环,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增强后劲。据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局累计争取公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管理篇:规范市场繁荣发展
通衢大道望眼开,百舸千帆竞驶来。
随着一条条通衢大道的节节延伸,莒县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也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科学决策,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是保障运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莒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严格、精细、科学”的管理理念,依法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把道路运输查验、车辆检测及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超限超载以及无证经营、违章经营等非法营运经营行为,所有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启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车辆运行视频监控,确保了广大群众出行安全,全县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环境。
既要货畅其流,又要人便其行。在规范货运市场管理的同时,莒县还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采取新开线路、现有线路调整、热线挂冷线、长线挂短线等措施,对老线路分流,让车辆上山下乡、串村过门,使客运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截止目前,全县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2条,客运班车265辆,日发班次达520个,全县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100%。同时,莒县还积极引导出租车变定点待租为运行待租经营模式,推行电台式网络化管理,方便了市民乘车。全县形成了以班车客运为主导,出租车和旅游客运为补充,服务城区、乡村和旅游景点的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多层次、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文明篇:树立品牌塑造形象 如果说路通车通是物质文明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全力优化软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阳光交通、和谐畅通”品牌,则是莒县交通运输行业更高境界的文明追求。
2010年,莒县交通运输局以惩防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实施了惩防体系3D模式,即依科技为支撑点、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条主线,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治三个层面的立体惩防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这一做法被中纪委、省纪委、省惩防体系建设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市委政策研究室分别予以刊发。县纪委印发文件在全县推广。2011年3月1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予以深度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莒县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以局长纪同坤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在谋求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莒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纪同坤感言: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铺平发展道路是交通运输局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始终保持后发赶超的进取精神,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一方面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程,打造高效、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另一方面,加大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增强莒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文明服务水平,为胜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文明开放、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莒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为了让农民兄弟甩开大步奔小康,一场声势浩大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在日照拉开了序幕。如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全市已新建农村公路1996公里,涉及1268个行政村,通村率从2003年的36%提高到75%,受益群众达到100多万人。
变化之一:“村村通”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统计显示,我市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这三年,也是自建市以来,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三年。特别是2004年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3695元,增长11.8%,创近年来的新高。记者采访时,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进村 赶个集的都没法去。现在好了,公路通了,俺们和城里人一样出门能坐上公共汽车,上哪去都方便了。”
变化之二:“村村通”完善了路网结构和功能,道路通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公路是路网的神经末梢,是体现公路“从门到门”运输特点的最后一环。随着日东高速公路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的建成通车,我市对外的公路大通道已经打通,加快建设通村公路,是完善和优化我市路网结构的关键所在。从2003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全市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2002年增长了122%,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较2002年底增长了39%。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客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按照“路通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的要求,交通部门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较好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在2003年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去年又设置安装了“村村通”客车站棚和站牌,进一步方便了农民出行。目前,全市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26条,客运班车达到607辆,日发车近400个班次,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变为现实。
变化之三:“村村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镇域经济。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成为当地农产品流通的有力助推器,更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没有“村村通”,莒县的“万亩瓜菜”、“万亩大姜”,岚山的“万亩茶园”,东港的“万亩银杏”,五莲的樱桃园等高效特色农业,都还只能“养在深闺无人识”。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这些支柱产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规模效益更加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变化之四:“村村通”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各区县在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注重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极大促进了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高标准规划,高标
变化之五:“村村通”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干部的凝聚力。“‘村村通’工程不但通了公路,而且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岚山区碑廓镇的王圣波深有感触地说。
在修路期间群众自发给施工人员和驻工地的乡镇干部送水、送饭、送鸡蛋的情景屡见不鲜,场面非常感人。东港区西湖镇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时,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把公路修到了我们家门口。”“没想到修路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通过修路使我们村班子团结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一位村支书如是说。原来村干部还担心公路通过村庄需要房屋拆迁,阻力会很大,但出乎意料的是,规划图纸一出来,村民不等村干部做工作,自己就主动动手拆迁。用他们的话说:“政府给我们修路,是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谁挡谁就昧良心。”通路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干部和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第五篇: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陈兴霞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家乡的房子,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交通工具,人的生活......都在变化。
听老一辈人说,以前他们住的都是简陋的茅草屋,只要一下雨,盆盆罐罐都得派上用场,因为外面下大雨里面在下小雨,而现在,简陋的小屋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宽敞明亮的砖房。,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伴随着家具及家电的更新换代,以前哪家有个收音机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而现在,彩电 ,冰箱,电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电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话,手机也已不再是奢侈品,数字电视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家家户户.听老一辈人说,以前,在农村里人们做饭用玉米杆,豆秸,枯草以及稻草之类的东西当柴火烧,碰上雨天,低矮简陋的厨房里经常浓烟滚滚,呛得人咳嗽不止,熏得人泪流满面.从村头到村尾到处都是袅袅的炊烟.而现在全村都不见了炊烟,原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液化气灶等等,厨房里都装潢得洁净,明亮,烧菜煮饭的家伙也越来越高级,连装油,盐,酱,醋的盒子,也越来越精
致了!
听老一辈说,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走起来非常地艰难,运输方面及不方便.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水泥路,这样交通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家乡的特产就能卖出去了,这样更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三十年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老一辈人说,以前的学校设施简陋,连坐的凳子也是自带的,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现在,我们的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了,学校的设备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近几年,国家还推行了义务教育,免去了学费和杂费,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三十年前我们的祖辈经过了多少风险,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使我们的祖国强盛兴旺,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用心去体会现在的惬意生活,将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来强大我们的祖国,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20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