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乘着箴言的翅膀,让心灵自由飞翔
乘着箴言的翅膀
让心灵自由飞翔
渝北区五星路小学校 石庆琼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乘着箴言的翅膀,让心灵自由飞翔”。如今的重庆,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一系列的塑魂工程:“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新“三字经”文化品牌活动,这一场接一场的“红色”文化活动,彰显出主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力量,正悄然改变着重庆人的文化选择。
渝北区教委十分重视开展发短信传箴言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区委、区教委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开始了创作和转发红言短信的活动。现将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敬请在座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抓住几个点
1.生长点在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我们认为,“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我校把传箴言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科研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采用了“深处着眼,浅处着手;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策略,用“红色”文化润泽师生的生命,用“经典”文化增其心智,怡其性情,雅其气质,润其人生。
2.动力点在活动。学校决定开展“五个一”全校箴言创作传播活动,即:开展一次师生“箴言创作”大赛;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搞一次自创箴言朗诵会;每班搞一次“传箴言,承文明”的主题班会;办一期“传箴言”的手抄小报;学校编辑一本箴言集《星.语》。
3.发展点在文化。学校特色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题。健康积极、绚丽多彩、生气盎然的学校文化在学校内涵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无“形”而有“象”,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之中,像一只无形而有力的大手,把持和操纵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我校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商讨,由下至上形成全面共识,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及学校精神”。一次次的继承与创新,“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成为了五星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追求中,我们凝聚起了鲜明的五星精神——“我自豪,我是五星人;我努力,我与五星共成长;我成才,我为五星添光彩”;在一次次的聚合与提炼中,“五彩缤纷、星光灿烂”凝聚成我们的办学宗旨;一次次思维的闪现与火花的碰撞中,“让生命因学习而精彩”成为我校的校训;“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追求的办学特色。
我们把“传箴言”活动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让师生共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利用各种途径,让“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学校精神”,进而铸就 “师魂”“班魂”“校魂”。
4.共享点在积累。学校成立了“传箴言”领导小组和箴言创作传播中心,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及部分优秀的语文教师为成员。要求班子成员每天至少原创一条短信,上传到1065866666,并转发给学校同事、朋友及学生家长。目前,校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及部分学生家长已创作短信几百条。学校下发专门设计的创作箴言登记表,由办公室主任负责登记。并利用红领巾广播对一些经典的短信进行广播,向全校师生宣传。
二、定好几个位
1.抓好常规活动。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文化建设,以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2.抓好主题活动。充分利用“
七、一”,在全体党员班干部中开展“党的颂歌”短信创作传播活动;教师节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感念师恩”,教职工中开展“讲坛畅想”短信创作传播活动;“
十、一”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红言创作活动。并结合中秋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举行丰富多彩的主题创作比赛活动。
3.骨干引领示范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每天坚持创作、收发短信。我校朱海副校长即使工作繁忙,每天都是先把短信在电脑上写好后,再打在手机上,然后再上传。行动引领。班子成员及创作小组成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师生进行引领,每天给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传播一条经典红色短信。
学校下一步将把制定的方案认真加以落实,并加大措施力度,鼓励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红言短信,传播更多的红言短信,同时与把此项工作与打造特色学校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力争让“创红言,发短信”成为广大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的行为习惯,使“创红言,发短信”活动更取得满意的成绩和效果。
文明需要一砖一瓦来建设。在如今娱乐至上的消费文化洪流中,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重庆人对“精神富裕”的追求,开展的“新三字经”文化品牌活动,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当教师,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只要心中有天使飞翔,我们的工作就会拥有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我愿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心中都有天使,让她带着我们在教育的路上飞翔。“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知道鸟已飞过”。我们愿带着这一校的“小鸟”,行进在“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路上。也许,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暂时还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但“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师生的灵魂经过“经典”的洗礼,会变得更加纯净。
第二篇:乘着阅读的翅膀,让心灵自由飞翔(推荐)
乘着阅读的翅膀,让心灵自由飞翔
——对小学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及构想
文章作者:潘森云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0
2众所周知,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最为有用的财富,只有知识才能够使我们从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苏州市市长、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北大刘洪权博士也认为:“语文教育除了教人认字,它还应该提供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人’的基本东西。许多国家都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具体规定,虽然所选书目不一样,但着重的都是对健全一个人心灵有重要作用的经典名著。”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小脑袋瓜会越使越聪明,知识思想各方面增加成长得较快。而小学这六年也正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浪漫时段,此时如果能够让他们接触并阅读优秀的童话故事、优美的古今诗歌、容纳了众多成语与谚语的知识性图书、时文、美文及中外名著等,一定会培养起他们超凡的想象力、激发起无限的创造力,起到奠基人文素养、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对孩子们的童年成长、直至终身的学习生活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的众多小学若能科学、合理、有序甚至是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无疑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好选择,这项工作如果能施行起来应该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应该算得上是一件人人称赞、个个叫绝的大好事,应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产生迫不及待、刻不容缓,丝毫不能懈怠的紧张感和使命感。
那么“读书活动”的开展怎样做才算是切实有效,才算是实现众多小学提出的“捍卫七彩童年、激活师生成长、打造阳光校园”的战略愿景,才算是实现上述“培养人、塑造人”的远大目标呢?
笔者根据已摸索积累的一些经验,站在初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协调的角度,提出三个“对话”的构想,供同行们参考。
一、与文本对话,读出真知
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我们不了解的世界。阅读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事物,探求未知天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我们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们进入文本世界,读出真正的知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孩子看小说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看来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在孩子们的兴趣上做足文章。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发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接受新知识最容易,记忆东西最牢固,思维最活跃、最敏捷。据笔者调查:目前一些重视孩子们阅读兴趣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学校推荐给孩子们的书目有:安徒生、法布尔、凡尔纳、冰心、黄蓓佳、曹文轩等大师、大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贴近孩子们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优美、生动,艺术价值很高。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爱。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读书活动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读书状态,就能成为孩子们获得真知的不竭动力。
那么,怎样读好读透就需要我们的老师作有效的引导了,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具体操作。
1.讲究形式,吸引孩子
各所学校可先列出一些不同年段、不同体裁的具体书目推荐给孩子们。对于学校所推荐的书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内容,教师们可采用让孩子们感兴趣的形式,或默读,或跳读,或朗读,特别是对于精彩片断可高声诵读,可比赛读可表演读,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只要孩子们喜欢,就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随性、随意,尽力让他们能够发挥爱好,凸显个性。比如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2006开始施行的让六年级12个班的孩子每班买了不同样的书籍,读完后各班轮流交换着读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既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又实现了资金节约、资源共享。再比如还是这所小学让孩子们每人精心设计一张书签,除了讲究画面
色彩鲜艳外,还强调必须要引用一则名人名言做主体内容。每个班先评选出优胜者上报学校,学校再分年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就是个很有创意的做法,值得借鉴。
2.读写打通,开发潜能
如果说阅读是一次发现的旅程,是和作者的心灵相近相切的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那么写作则是一种召唤,是对阅读“回应”的召唤。读写发生碰撞,能让孩子们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反省自己的阅读经验,深化自己的阅读记忆,提高自己的领悟能力。写的形式最好不加限制,如可让孩子们做一做摘要,写一写读书笔记,记一记日(周)记,练一练随笔,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可写一写读后感等。孩子们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读书与写作的珠联璧合、融会贯通了。著名作家三毛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常常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常常是文思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直到深夜。一篇篇闪烁着深邃的思想和洋溢着文学才华的文章,经常是在读书与写作相伴中诞生的。
二、与自然对话,读出真情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我们的老师要教会我们的孩子用一双眼去发现,用一颗心去感受。据了解,南京市江宁实小开展的“读书活动”中老师推荐给孩子们的书,无一不是名家经典、大家名篇。这些作家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和生活对话、和自然对接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读书活动”的开展也不能仅限于只在“书”中,还应适时因地的带领孩子们走出“书”外,去观赏四季美丽之景,去倾听花开鸟语之声,去感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去聆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去触摸“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去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在读书过程中,让孩子们融进书中,走近自然,和自然对话,或喜或悲由他们,或哭或笑任其然,总的原则就是要让孩子们能够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感受,并带着它去体味名家大师们笔下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情所在,让清新的空气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最爱,让自然的色彩成为他们心灵的调色板,让朴实的真情在他们走进书中、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毫不掩的流淌,情不自禁的倾泻。现实中的人、书本中的事、自然中的景交融一体,孩子们沉醉其中定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三、与活动对话,读出真我既然强调要开展的是“读书活动”,那么它的整个过程则应是既要有“读书”长伴,又要有“活动”相随”。也就是说“读书中穿插活动”,“活动中体现读书”,让“读书”与“活动”真实地融为一体(首先应强调以“读书”为主,“活动”为辅),真正地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与活动对话,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塑造个性。
那么,在读书过程中可开展哪些活动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利用各个年级每个班的黑板报、学校的橱窗和每个班的展板定期将孩子们的读书成果(以文章为主,可辅助些图画)展示出来,可分年级进行比赛,评出优劣,以示促进激励。
2.可尽可能的发挥孩子们的特长、借助家长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将孩子们所读的名篇佳作进行课本剧改编,进行课本剧汇报演出,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很多篇目,曹文轩小说、黄蓓佳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非常适合孩子们演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力,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能给他们一方舞台、一方天地,他们一定能呈现给我们最大的能量,最美的姿态。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名家大师来学校与孩子们见面畅谈。可以想象孩子们如果真能见到曹文轩、黄蓓佳等大作家,他们该会怎样的兴奋、怎样的欣喜、发出怎样的惊叫?南京一些中学文学社,如十三中大唐文学社、南京九中弘光文学社、江宁高级中学寸草文学社等,都曾成功地邀请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轩、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等来校讲座谈,效果很好。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也曾成功地邀请过著名作家黄蓓佳、张之路、祁智到学校与孩子们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如果要说“追星”,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应当引导孩子追这样的“星”;如果说要成为“粉丝”,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也应当引导孩子们成为这些作家、诗人的“粉丝”。
4.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平常写得好的习作、练笔等多参加各种各样的不同级别的比赛,多向报刊和其他各类刊物如《语文报·小学版》《少年文艺》《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各省市知名报刊投稿发表。看到自己的文章能获奖,能变成铅字,孩子们一定会无比开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第三篇:让阅读教学乘着翅膀飞翔2
让阅读教学乘着翅膀飞翔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且对每一学段的阅读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阅读是不可替代的。看电影、电视时,你可能较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都以其地位的特殊性占据着语文教学的一片天空,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会学生阅读,一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就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谈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走进阅读。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通过阅读收到一定的效果,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遵循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即文本)所表现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阅读习惯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阅读习惯的表征是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以及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叶圣陶语)。首先要培养好的预习阅读习惯:速读课文直至熟读课文,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提出难以理解之问题。我认为,读一遍文章,比读十遍提示有好处。
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前阅读提示是按启发性的原则来写的,学生在预习中读了这样的阅读提示,的确能收到迷途指津之功效。但是,即使这样的启发、点拨、指引,也应当是在学生对文章作了充分的阅读之后的事情,不应当在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告诉他应该注意什么,他在阅读中能学到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应当是由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自主的去探索,甚至只能是摸索。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还不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还没有形成自己对作品的态度观点和看法,即还没有进入愤悱之境的时候,为什么要急着启发他呢?或者说,尚未迷途,何需指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采取了多层次阅读的原则。第一步泛读,即浏览,粗知文章大意,理顺文章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词汇的、句法的、语义的知识及背景知识都在发挥作用,并制约着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步,带着问题阅读,即理解性阅读,即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图、有关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的知识。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学者先要会疑”(程颐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第三步,精读,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文章所蕴含的美,然后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培养下批注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下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字进行旁注。培养作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逐步引导学生走进阅读。学生要养成好的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要靠培养和训练,才能知其要领,明其方法。教师必须注意科学地把握训练的环节,解决如何把零散的内容实行有效的组合,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网络的问题。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此外,教师还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热爱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寻求知识、研究事物产生稳定的倾向。让学生热爱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喜欢阅读,有的不喜欢阅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又是我在阅读教学中探索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阅读一篇文章,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经常念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听,并要求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写一篇听后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读课本,进行自主阅读,避免简单的阅读技能的训练,通过摘抄优美语句或语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后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学生逐渐热爱阅读。
传统教学方法所使用的传输教学信息的手段,已逐渐让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教学条件已极大改善的今天的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厌倦。电教媒体的运用,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充分的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力求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主动介入”的状态,正是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当然,质疑阅读,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进行阅读,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风格与特色,可以进行一个大范围的质疑比较阅读: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老舍《骆驼祥子》与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与质疑(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与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鼓励学生多疑、善问,正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个突破口。
强化激励,优化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另一法宝。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当然,老师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要加以补充、归纳。总之,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加上流畅的语言,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自己读书,有利于记诵大量诗文佳作,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呢?首先,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教学主导作用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我采用一定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由于本届的学生的字、词量的储备,阅读基础不理想,审美能力便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一定要扫清阅读障碍,如对初一学生,可让学生先读精彩的,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想读,这样他们由于读进去了,就会要求弄清来龙去脉,自然就会去读其它内容,对那些缺乏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荐读书目中的精彩故事,让语文优生介绍得益阅读的经验等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新生渐入阅读的正轨,步入阅读的快车道。
其三,要处理好学生读书过程中多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读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朗诵、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并制定以阅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常规:
1、默读: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赏读: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情感,品出味道,说出佳处和感受。
3、研读: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完成思考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反复阅读,扎实地学好课文。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要从识字、阅读起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骤增的社会。因此,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这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首先,大胆地改革现有教法。把分析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哪些课文应该重点研读,哪些课文可作一般性阅读,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定。在这一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中选择应该重点阅读的书籍。
其四,把学生带到图书馆中去自由阅读,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我把阅览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在教室设图书阁,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老师的讲授,从而为学生拓宽了视野。形成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忽视了阅读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树立科学的理念,我相信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学生的学习就会“源深而流远,根固而木长”,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主人。我相信阅读教学必将在读书声中写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第四篇:高二让心灵自由飞翔
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高二(1)施璐璐
太多的时候,我们被外物所困,被心中的欲望所困,就如那禅师的徒弟,双手抓着酒杯和钱袋,他还能做什么,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抓着自己的欲望,呆呆的,站成一柱世俗的“风景”。所以,我们不妨放开一些外物的纠缠,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不为外物所扰的人。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淡,淡得让人无从回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美之,这就是庄子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不愿涉足于尘世,不愿牵绊于名利,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了解涸鱼之乐蝶舞之愉。他让人感受到了清净澄澈,感受到了超脱外物。读庄子让我们仿佛碰触到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来是这般美好。
李白就是这样一个自由飞翔的人。
也许他也如禅师的徒弟那般追逐于名利,他也曾煌极一时——力士脱鞋,贵妃捧墨。但他那天真耿直的性情如何见容于这明皇宠妃?又如何能见容于力士遮天,奸佞掌权的污浊朝廷?于是他离开了这“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奢靡之地,于是我们说,大气的他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传奇的他挽着飞瀑落九天,豪放的他凌波大江之上去不还;重情的他捧起了桃花潭水,重义的他欲唤回远影的孤帆„„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浪漫,感受到豪情,让我们也随着他的心灵去自由地飞翔!
历史的河流奔流赴大海冲刷出多少自由飞翔的人,让我们敬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南山下守着他的淡淡菊香;我们欣赏柳宗元正襟危坐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中独钓的一江寒冷;让我们更羡慕苏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达观超然,诠释出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神话„„他们皆不为外物所扰,都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然而,我们还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秦桧为一己私利而陷害忠良的丑恶嘴脸;看到了汪精卫贪生怕死投降卖国令人发指的行径;更看到了重庆,在扫黑除恶案中,原司法局局长及若干位人大代表,政要官员与黑社会串通一气,谋取私利的恶行„„他们追求到了外物,却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唾骂和冰冷的坟墓。
人的一生,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所以不要太执着于外物,放开一只手,让心灵自由地飞翔。
点评:为什么要“让心灵自由地飞翔”作者开篇阐释观点明朗化。文意清新,语脉流畅,结构完整。有历史的借鉴,有名家的范典,亦有对古今丑恶的指斥和对未来的警示,主题深刻。(指导老师:胡郅治)
第五篇:乘着梦想的翅膀自由飞翔
乘着梦想的翅膀自由飞翔
兴隆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徐毕卓
有一双翅膀,她美丽而且有力量,她能带着我们飞过高山险阻,到达梦想的地方,我想那对翅膀就是——梦想。
我也有一对这样的翅膀,它经常带着我去自由飞翔。一次,它载着我来到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我看见我的同学们在轻松快乐地学习。咦,我发现大家的书包变轻了,刘鑫泽再也不用整天拉着他的拉杆式书包了,老师的话语中也少了“这道题是重点,考试一定考”这样的话,课堂上多了很多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室里不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在这里,爸爸妈妈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他们再也不用远离我们去打工。每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那近乎天价的房价。没到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灯下,看看书,讲讲故事。
在这里,天空永远是蔚蓝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大片的绿地、树林,在雨后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夜晚更有满天的繁星„„
一切都那么美丽、祥和。
“叮铃铃”闹钟吵醒了我,原来是一场梦,可是我还是不想醒。我把我的梦告诉了老师,老师告诉我说这是一个很美的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
(指导教师: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