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因为深情,所以偏执。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芳草青青的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即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因为深爱,所以偏执。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为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现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第二篇:月亮花优美散文
寒冷的季节,我穿过都市夜空炫目的霓虹,独自走进十九世纪一个冰冽的爱情故事。影片《安娜·卡列尼娜》里,那支燃烧着、摇曳着,然后熄灭的蜡烛,也曾点亮过托尔斯泰的文学人生。
多年以前,我就为那明灭着幽昧亮光的文字所吸引。烛光摇曳着,那是安娜行走在她惊心动魄的生活里,用黑色裙裾带起的风。细细地品味那样的情感———苦涩的甜蜜和甜蜜的苦涩,直至流下眼泪。
远方的爱情,总是那样百转千回、令人唏嘘。虽然经由众人的传说,我仍然相信,作家坚守的,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真情。而那生命背后,令人心痛的诗意,总是隐约凸现在早已微微泛黄的时光里。
永远记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一段文字:“你,与我素昧平生的你啊,我要向你倾诉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开始的。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
茨威格总是善于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钥匙,开启人类心灵的隐秘。这样天籁的痴情倾诉,仿佛以最大的悲悯,为正在沉沦的世界作无济于事的祈祷。
深情如斯,幽怨如斯,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笔下的虞姬:“……领略窗外的月色、花香和窗内的寂寞……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轮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
然而,情感波涛的跌宕起伏中,对爱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于是和托尔斯泰、茨威格一起,他们仅仅以一只白烛、一只空的花瓶和一轮被蚀的明月,就引领我们历遍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心灵牧场。
终于,我不得不转过头来审视摩登时代的爱情:华美艳丽,不可方物,但却往往因最初的快捷速成而显得不堪一击。
几十分钟的缤纷节目,原本互不相识的俊男倩女便有可能一见钟情、速配成功。电视、网络、杂志,甚至声讯、短信,爱情铺天盖地,仿佛唾手可得。耳畔是喋喋不休的话语,却少了灵魂深处的共鸣;眼前是大同小异的情节,却缺了休戚与共的风雨。没有现实中的朝夕相处和患难与共作为滋养的情感,它注定会在此后琐碎平凡的日子里,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困难面前,轻易地败下阵来。
于是,我因此怀念起那些以朴素的方式从遥远年代流传而来的故事:简·奥斯汀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田园爱情以及泰戈尔闪烁着熠熠星光的纯洁初恋……
当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守着膝下的那只老狗孑然一身地坐在凄清阴暗的客厅时,此时的他已然一无所有。而简·爱的再度出现却让他在黑暗、寂寞、毫无希望的生活中又找回了温存柔和的梦。
当罗切斯特从内心欢愉地叫出一声“简·爱”时,手捧书本的我已是泪流满面。受尽命运捉弄的爱情也许是沧桑的,但固执相爱的人们所奉献的情感却将那份冷漠与苍凉温柔地包裹起来,对岁月滤尽的苦难和绝望做出了最真诚的情感承担。而从此之后,他们也将更将坦然地面对这份情感,走向一种涅槃式的成熟。
曾经的过往在很久很旧以后,仍然在回忆中过滤着爱恨,留下一些细节令人在某个时间蓦然想起,感怀不已。而那种感怀,犹如月亮花:它开在沙漠,黄昏过后,月亮初升,花香四溢。
第三篇:绣月亮优美散文
月亮是姑娘的情,月亮是山乡的画。皎洁的月亮从东山上慢慢升起,照亮了秀美的山乡。月色如水一样地流来,流淌出山乡里清悠悠的歌谣;月光像春风般地吹来,吹动着山乡里亮汪汪的景象。
当温情的月光从门外悄悄涌入,姑娘盛情地推开窗棂迎候月光,庆幸那迷人月光携来湿润的春风,吹绿了山乡辽阔的原野,滋润了家乡希望的田畴。
兴致的种子正在静静地发芽,鹅黄的嫩芽在月光下变幻成了青绿,只等待蟋蟀唱鸣的夜晚从月色中消退,新绿茂密的山乡景致,将会使姑娘感到春天正呼唤着鲜花盛开,正召唤着歌声荡漾。
正是那轻柔的月色浸湿了山乡的春天,如水的柔情也浸湿了姑娘的心愿。巧手一双从亮丽的星空中摘下那一轮皎洁,用温馨的月色点亮了爱情的灯光,悉心在手中的月亮上绣上绚丽的花朵,一针一线绽开美丽的花蕾。
花艳情深深,蝶舞意绵绵。明亮的灯光映照着姑娘绣出的“红花迎彩蝶”,长长的彩线牵动着姑娘的青春畅想,细密的针脚藏不住姑娘对爱情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飞针走线,圆圆的月亮照亮了姑娘美好的心愿;走线飞针,甜甜的歌声趁着月色飞向了远方。
千针又万线,线长情更长;月圆花正红,花艳月更娇。清纯的姑娘想把那明媚的月亮高高挂在树梢上,惊醒那一树对歌的喜鹊,好让那吉祥的鸟儿飞来登枝筑巢,比翼双飞在美丽的山乡;想把那温馨的月色洒落成一滩跌宕蛙声,和着那悠扬的山歌,迎接遍地稻花飘香的兴旺时光……
第四篇:月亮忘记了优美散文
但是时光其实始终超越我们的想像。我们可以走到时光的前面,所丧失和接受的东西,依然要遵循时光的原则。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每当说出这句话时总会有种我离童年已经很遥远的错觉。尽管我知道岁月的流逝必然与童年反向,但每当思及我终将与它渐行渐远便会有种忧伤质感的无措郁结在心中无法释怀。可当我回忆却只能记起一些片段的时候,我无法不承认时光慢慢带走了它。我的小时光不复存在。
时光让我的记忆慢慢褪色的时候,那些曾几何时念念不忘的东西便会清晰地浮现出来,仿佛它们像个旅人漂泊了那么久终于找到了故乡一般有所归属。
花儿染色了苍白的井将我铭记
小时候那个古老的庭院一角有口井,又一丛花圃。
那口井边缘是一种仿佛洗涤过的青白色,某个角落因为年久失修而破损,从而露出里面的一角红砖,这两种极端颜色的组合映衬出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历史沧桑感;至于那丛花,不过仅五角星花和牵牛花两种,但那蔓延的枝藤与细小的叶片却足足地营造了一种繁重感,还有儿时的我眼中那富有诗意呈螺旋形的藤须,将单薄的花丛勾勒成复古的美景。
当初还仍是婴孩的我嗅着那丛花香长大,无时无刻不受到那抹新绿带来的诗意熏陶。后来到了略大的年龄,便会天真地望向井底思索着那里是不是也藏着一个小美人鱼。这个角落满足了我童年所有美丽的奢想。以至于我后来的念旧情怀无不因此而发,而我觉得那样的眷恋已不是仅因为这个角落带给我回忆了,而是它本身便代表着这段时光。我思念它就仿佛思念亲人,那花儿的香味就像是连接我们的血缘。它就仿佛是我的小故乡,承载着我对时光的一切思恋。
我至今很想念。
月亮忧伤了我的时光将我遗忘
夏夜的时候,全家会搬上小椅子到院子里乘凉。那样的时光如同夏夜,又凉又静又绵长。我会坐在靠近小角落的那个方向,就仿佛和小美人鱼一同聆听夏夜一样。那时候的月亮显得十分亮,就像到了中秋一样。院里种的树,那丛花,那带乌瓦的飞檐,在静谧的月夜中成为剪影,伴随着分明的虫鸣成为我眼中一个不灭的镜头。
当老屋要拆的时候,天真的我曾想带走那口井和花丛。可花丛下泥土里有着一部分地基,连同杂石曾一度扼杀了那些花儿,如今根与石头如此紧密仿若同生共死一般,即使是移栽也没了可能。我亲眼目睹那个亲爱的小故乡埋葬在一片废墟里,花儿的香味消失了,井里的小美人鱼不复存在。那个时候我想起了去世的曾祖母。
她目睹了老屋的建造,说不定还亲手造就了我的小故乡,同样也是她告诉了我美人鱼的故事。我曾以为像她那样的老人就像《百年孤独》里的乌尔苏拉可以活过一个世纪,毕竟她们俩都是创造过完美幻想的睿智老人。可是岁月终究带走了她。那时我坐在我的角落里回忆她,庆幸她在这个老屋里在夏季在睡梦中逝去,上天还是怜悯她的。那个凉薄的夜晚月亮依旧那么亮,可是丧乐盖过了虫鸣,我看月亮觉得它也那么忧伤。
至此告别了,我的小故乡。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曾经读过很多个童话。那些美丽的幻想在我脑海中绽放出花朵,当我站在幻想年代的尾巴上的时候,我曾回过头去看它们。我惊讶地发现这些堆积的纯真记忆已摇曳出一片花海。
过去的老屋变成了现在的高楼,昔日的童年变迁为如今的岁月。月亮被这个花花世界弄得糊涂了,可是长大的我还记得。我原谅月亮的遗忘。
第五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情感散文
有一首歌这样唱: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要想汲水先挖泉……要想唱歌先对调,要想恋爱多交谈,就是朋友家的情感巩固,上下级的关系融洽,夫妻间关系的心灵沟通,长幼间的代沟填平……都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交谈而完成。
一同事就曾向我讲过如下的生活小趣——近几日老停电,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的妻子,平时聚精会神起来不让丈夫孩子插句话,可这几天却在无光的夜晚依在丈夫身旁互诉衷肠:常常停电真好啊!怎么好了?停电你不织毛衣了,不看电视了,全部的情感寄托于我,我挺骄傲的,也挺甜蜜的。还有啊,住房宽敞了绝对不好……你没宽敞房子住就别阿Q了么!真的,房子狭窄了,我们出来进去就常要蹭着,那相互的感情气息就不至于因宽敞而疏散。又因狭窄,就谁也躲不开谁老远,有时要坐要站还要互相谦让……
也怪,这次交谈后,妻子再也没发过一句关于住房憋气的牢骚话,更有改观的是织毛衣看电视时不再旁若无人了。
由此可见,人类语言丰富多彩之一斑。有人也许要说,我们没那花花肠子巧舌头,说不来怎么办?其实,要想交谈,不一定非亲自张嘴,你完全可以打开一本书,就说听热门的余秋雨的散文集吧,他在一篇文章中开导大家:“过去靠‘组织’来统筹一切社会活动,排解一切社会纠纷的格局终于渐渐消褪,我们独自身处复杂的环境也要稍稍学得机警一点,否则会遭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做事先要找对人,不小心沾上一二品质低下的人,后患无穷。文明的力量本来就非常珍贵,犯不着与无聊厮磨,不要企图去感化和拯救他们,甚至也不必与他们争论,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对文明的一方来说,寻找同道比寻找对手更加重要……社会进步要付出代价,总会让一些特别善良的人吃亏……但还要相信这座城市群众人格和文化良知的力量。”试想,看过这段话,高尚者、卑劣者、追求者、堕落者等等,能不从里边找一下自己的影子吗?不同形式的交谈之后,能不日日长精神,月月长学问吗?
走笔至此,我不满意我自己对那首歌记不全歌词的疏懒了,便起身开始翻找抽屉里的磁带盒,我要体味这首歌,我要进入那首歌作者的思维,我要与他好好交谈。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要想收获先种田……只要群蜂不偷懒,何愁秋后蜜不甜。”听着听着,忽然我就想,挺“白”挺“白”的一些话,得看啥情况下谈啦!放对了环境,连腐朽都会化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