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忆中的中秋节
记忆中的中秋节
又是相思月圆时,已经记不清有几个中秋节没有在家度过了。不知是时代的变迁太快,使得这么隆重的节日也被人们删繁就简,一笔带过了,还是记忆太深刻,总忍不住怀念儿时的中秋节。
还记得小时候,中秋节仿佛是一年之中除了新年之外最隆重的节日了。临近中秋,暑气退去,月桂飘香,大人们开始张罗着做月饼。在我们家乡,每至中秋会有很多商贩专门做加工月饼的生意。人们只需将所有做月饼的食材备齐即可。每年妈妈和奶奶都会买很多冰糖、葡萄干、黑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等,这也是我们孩子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孩子可以“连偷带抢”的提前吃点做月饼的食材。
做月饼也是一项大工程,一般都是在中秋节前一周左右。为了避免排队排到天黑,妈妈和奶奶都是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赶去做月饼的地方,而我们小孩只能在家等着妈妈和奶奶带着月饼归来。于是,村头的那棵梧桐树见证了一群“小馋虫”的太多张望和期盼。
运气好的话我们一般能在午饭前等到妈妈和奶奶,尽管我们前呼后拥,口水流一地,奶奶仍然会坚守她的原则,回家让“神”吃过才能给我们吃。回到家,奶奶会先洗手,然后拿出一个盘子上面放四个月饼,摆到堂屋正中间的八仙桌上,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地让神仙们和逝去的亲人都来尝尝。随后再把月饼分出一份,留起来到中秋节那天晚上祭拜和享用。然后再把剩下的月饼分出一大份用来串亲访友。到这时候月饼基本上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了,奶奶会给我们每人分一个,碗口大的月饼,皮儿既薄又酥,馅儿既有冰糖的甜又有葡萄干的酸,还有花生仁和核桃仁的香脆可口,总之,那时的月饼俨然是人间最美的美味。
就这样,在日日的期盼中,中秋节到来了,中午虽然有肉吃,可我们小孩们最期待的还是晚上。夜幕初降,大人们便开始张罗,把桌子抬到院子里,提前买好的各种瓜果零食,便一一从奶奶上了锁的“百宝箱”里跑出来,所谓的“百宝箱”其实就是奶奶屋里的一个橱子,由于家里孩子太多,逢年过节买点“珍贵”的食物如果奶奶不收起来就会被我们洗劫一空。收拾妥当,我们全家人围桌而坐,抬头望,那盘明月又大又圆,高高悬挂,柔和的月光洒满大地。在我们的百般央求之下奶奶会为我们讲那个让我们百听不厌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一家人在美丽的月光和不尽的欢声笑语中享用美食,欢度中秋。
如今,亲人们忙于生计,一家人分隔几地,时值中秋,也难以团聚,再也没有往日的欢乐和奶奶的故事,每每想起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切瑞西,为爱为生活!
第二篇:中秋节心得体会:记忆中的中秋节
儿时,中秋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中秋之时,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赏月,那时住的都是平房,旁边有个小菜地,菜地边上种了很多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气味。记得母亲谈的最多的就是那个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树……,然后工科出生的父亲就来纠正母亲的观点,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儿时的记忆永远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总有一份快乐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来!
长大以后,感觉过节的气氛越来越少,还曾记得自己第一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就是刚读高中之时,那时候家离学校相当远,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当老师说了句回家团圆去吧,我只好独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实那个时候的心情还是蛮难过的。然后对中秋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视了,唯一的记忆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课提前回家过中秋的那个场景。只是感觉月饼越来越好吃,包装越来越精美,过节的传统却在一天天淡化。
在国外每当中秋来临的时候!“亲情”二字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在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为深刻了,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那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祖国的温暖,孔子学院和驻宋卡总领馆总是把我们聚在一起联欢一起吃饭!每年致辞中,孔院马院长总要发表下一些感叹,大致意思是国家对你们真好,这些月饼都是空运过来的,一定要学成回国!饭毕,就开始品尝从北京运来的月饼(还是蛮高档的),可以拼命吃管够(其实每个人最多1块),吃不完还能拿回去分给泰国朋友!有时候孔院也会邀请华人华侨,他们总是带很多榴莲,红毛丹,山竹等水果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特别的温馨和感动!
如今的我已经回国,只是还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国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的,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菜,过节的气氛仿佛又重新找回来了一样!
第三篇:记忆中的几个中秋节
记忆中的几个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又快来了。
在我经历过的这四十多个中秋中,能留下记忆的也就那
几个。
小时候过的中秋节。那时的月饼是用纸包着的,上面印
着“中秋月饼”、“五仁月饼”或“花好月圆”的字样。在这些月饼中,我最钟爱的是“五仁月饼”。所谓“五仁”,主要成份就是:青丝,红丝,核桃仁,冰糖,莲仁。说起青丝,其实也就是冬瓜皮、西瓜皮做成的糖果丝,红丝是用胡萝卜、桔皮等经糖浸泡做成的,核桃仁也可以用花生仁替代。我最爱吃的是月饼上的那一层层酥皮,酥皮那个脆呀!可以一块一块地取下来吃。那时,因为家里经济拮据,节俭的母亲不会买太多的月饼,也就是买一点月饼送亲戚人情,顺便再多买几个给我们兄妹几个解馋。母亲是不会给自己买月饼吃的。我有时会天真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吃月饼,母亲说:“傻孩子,外婆会留很多给我吃的,多着呢,你们吃吧!”
中秋节那天,按乡下习俗,姑妈是我家必来的客人。姑妈来时,会带月饼、猪肉、麻花之类的东西来,这时,母亲会把姑妈送的礼品月饼分给我们吃,她自己也只象征性地吃一点,还总是说,今年的月饼没有去年的好吃。但是,在我吃这些月饼的时候,觉得明明就好吃,但那时年少幼稚的我怎知母亲的苦心?
小时中秋节的一件趣事就是赏月、玩耍。天黑了,那明晃晃似乎从墙后面爬出来的磨盘大月亮亲切地照耀着,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快乐的气氛。湖南的中秋节晚上并不热,要是平时的晚上早就关门了,但这晚上人们似乎因为是节日之故,隔壁邻居大人们友好、亲热地聊天,让孩子们无形中得到快乐熏染和鼓励而兴奋,我跟着一大群孩子在大门外望着天上的月亮哈哈笑着来回地走,那是我第一次发现月亮真的在跟着自己走,奇怪不已,快乐之至,乐此不疲,直到跑得满身大汗。兴致来了,我和伙伴们还一起玩一种叫“幺、二、三”的游戏和“捉迷藏”游戏,直至父母把我吆喝回去还觉得没玩够。妈妈说,“小孩子不要玩太疯了,不然尿床了就该打屁股”。但记忆中,那时的我已不尿床了。
高中毕业后的那几年过的中秋节。其时已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了,当时的生活已有
了很大的改善。那时我在县城工作,有一要好的学长在县副食品公司任会计。中秋节一过,副食品公司没有销出去的月饼堆积如山,他们会打折销售、以进价销售、甚至低于进价销售月饼。这时,学长会通知我们,买哪些月饼花算、哪些月饼好吃。当然,用稀饭油条的钱能吃到美味的月饼,谁会不乐意?谁会错过这好机会?这时候,我吃了很多小时候想吃而没有吃过的月饼,但仔细品尝起来,总觉不及小时候吃的“酥皮”味道好。
年轻时的赏月还颇有兴致的,经常吟唱李白的关山月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中秋之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是的,“此事古难全”,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再后来,成家之后的中秋节。我老婆不爱吃月饼,她只吃几种草莓、菠萝、哈密瓜之类的水果月饼。早些年,我们分居两地打工,遇中秋放假,我都是要去商场挑她喜爱的水果月饼带去。老婆曾幽幽地对我说:“跟着你,没过过几个象样的中秋节„„”
是的,每年过中秋,假期都很短,来来去去,匆匆忙忙,都奔走消耗在汽车上、人流中。
但愿人长久„„
今年中秋,恰逢长假,我决定回老家过中秋、赏月,因为那里有小儿的呼唤、老婆的期盼、年老尚健的母亲的牵挂„„
刘福民2012年9月15日
第四篇:中秋节300字作文:记忆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300字作文:记忆中的中秋节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第五篇:中秋节文章:中秋节的记忆
小编整理中秋节文章:中秋节的记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中秋节是吃团圆饭的日子。因为我有几个同族长辈人在外地工作,他们每年八月十五,总要回来与家人团聚,我也总是能享用点他们远道捎回的“仙物”。那时,每当中秋节来临,在外地的人总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家,最迟也是中秋节晚上与家团聚。在这月圆风清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做些爱吃的饭菜,摆上月饼,回味着古老而久远的嫦娥神话,有有滋有味地吃上一顿团圆饭。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大多数人还生活在为果腹而奔波的日子里。人们总是把当时所谓好吃的食物放在过节时用,所以节日是人们能食饱美食的日子。为此,人们串亲访友也总是带些食物,这些习惯不少人到现在还在继续着。
那时,我儿时生活过的那个地方,到了中秋节期间,当年结婚的闺女要回娘家,要给娘家人带些吃的,主要是两样食品:油条和大月饼。到时候要炸些油条,用篮子送到娘家,条件一般的人家,用一个挎篮装满油条,提着送到娘家后,再分给近门亲人。条件好些的,娘家有多少家近门亲人就装多少篮子,装油条的篮子,或用扁担挑,或用自行车、人力车垃。不过这些力气活,不用新郎新娘操心,要找些人村里青壮年男人承担,叫做“驾礼”。驾礼人数一到两三个不等,驾礼人一般可以提前先走,新郎新娘随后,到娘家村附近时再聚合。装油条的篮子,是用去了皮的柳条编制的,干净轻巧,很有工艺品味道,这种篮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以备串亲访友之用,自己家的不够用时可以相互借。往篮子里装油条时,一般不用布料东西垫盖,布料易招油灰尘。所以,人们总会用些荷叶、麻叶、蓖麻叶、芦苇叶等垫在下面,或遮在上面,不但干净,而且美观。到娘家村后,新郎新娘要同驾礼人一块,把礼物一户户分送,并问寒问暖,拉拉家常,稍后就离开到下一家亲戚,等到礼物全部送完,再回到娘家等着亲戚们送篮子,谁家收了礼物,送回篮子时里面要放个红包,内装五角或一两元人民币,以示对驾礼人的感谢。不过如果这家亲戚有准备,当时就可以腾空篮子,把红包放进去让驾礼人带回。
闺女给娘家送的大月饼,也叫千层饼,都是各家自己做的,不用买。出嫁闺女的婆家做的大月饼,送到娘家后,一般都要送给近邻亲友品尝。因此,谁家的闺女手巧,做的千层饼厚,日子过得好,对娘有孝心,本村家家户户都知道。所以,只要有条件,大家都比着做,看谁做的好,做的厚实!大月饼,是用麦面发酵后加馅蒸制而成。首先,是用面加酵母后和成面团,再用面杖把面团擀成大小厚薄适当的圆形面皮,上面放些馅,馅的种类多样,有葱肉的,有韭菜鸡蛋的,有豆酱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有糖的等等。总之,什么好吃就放什么,放一层馅,加一层面皮,甜、咸、辣、香,层层交错,最多的能达到数十层,厚度高达几十公分,直径可达百多公分。当然,这要根据锅和蒸笼的大小而定,重量有几斤到几十斤不等。做好后开始生火上笼蒸,一般要蒸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出锅后,放在阴凉处降温,第二天一大早,就往娘家送。
进入九十年代后,绝大多数农村人走出了家门,开始打工、经商、办企业,人们不再为食物而奋斗,中秋节日也很少有人送油条和大月饼,取而代之的是水果、鸡、鸭、鱼、肉、蛋或土特产等副食品。跨进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始涉足丰富的精神生活领域,不少人隔三差五,就会邀上亲朋好友,出入酒店、茶社、娱乐城。更有结伙驾车,去游山玩水,悠哉游哉,其乐融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让远方游子思乡之意更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秋节让恩爱之人情更切!
中秋节,自古迄今,是维系我国社会和谐的大平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感情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食物的馈赠和走亲访友问寒暖的传统模式,尤其是现代化信息的应用,人际的交往和亲情的沟通,全凭通讯和网络工具,一些传统的方法已经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