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

时间:2019-05-15 09:5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

第一篇: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

【摘 要】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传奇的爱情。纵观她短暂的年岁,她一路都在追寻爱情。勇敢,智慧。无疑她获得了最真的爱情,最让人羡慕的自由生活。即使最后仍然充满遗憾,但没有遗憾的爱情是不存在,缺失依旧是一种凄凉的美,这种凄凉的美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它影响着三毛的后半生,仿佛是神话,甚至左右了一批年轻人的思想走向。那么我就以三毛的散文试析她的爱情观。

【关键词】三毛;爱情观;试析

三毛的作品就是三毛的一生。作品主要以散文为主,作品中嗅到的都是爱情的气息,她一生都在追寻爱情,虽然得到的爱情画上了时间的期限,但她无疑是爱情的成功者。不问拥有永恒,只在乎曾经幸福的瞬间。三毛曾说过:“年龄、经济、国籍,甚至于学识都不是择偶的条件,固然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条件当然都是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品格和心灵。”或许这就是三毛对爱情的追求和理解吧。读三毛的作品,不能不提起荷西,这位比她小,留着大胡子的西班牙男孩。遇到他之前,三毛不是没有遇到过爱情,但三毛迟迟没有踏进爱情的围城,她曾陷入一段有妇之夫的感情中,后来知道了其妻子如此深爱着他,而他却见异思迁,果断拒绝了他。也本可以答应富商同学、外交官同学、甚至是台藉美博士,过上人人都向往羡慕的上流生活,可她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她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她的“真”。后来她嫁给了荷西,无一不说明能够让三毛心甘情愿勇敢追寻的是两人之间心灵与品格的契合。三毛的文章里没有刻意描绘腻人的缠绵悱恻,亦没有爱得轰轰烈烈的场景,她笔下的生活,平静如水,小两口为生计奔波,随心随性地过着小日子,这不正是诠释着爱情的最佳状态就是心灵与品格的合一吗!一向对爱情“苛刻”的三毛为荷西奔赴撒哈拉沙漠,难道不足以证明爱得热烈?荷西是家里开销的支持者,一向随性自由的三毛甘愿留守于家中打点日常,洗衣做饭,披着霞光等待工作而归的荷西,这样的爱情又怎么不体现了缠绵悱恻?三毛奇女子之处便是她的作品不掺杂世俗感情浮夸的华丽辞藻,是平凡的经历让读者嗅出了她爱得缠绵悱恻,爱得轰轰烈烈。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背影”这一短篇中,三毛总在墓园痴痴呆坐到黄昏,直至守墓人锁上那分隔生死的铁门。一天终结。去做一件又一件刺心而又无奈的琐事,我好似同样心情沉重,仿佛胸腔中也倾覆着大量悲伤的潮水。眼泪不是伤痛最有力的证明,是心跳的感知,荷西下葬之后,一切繁杂琐碎的事情三毛只能一一办理,不断面对“荷西死了”的残酷现实,所以,她望着父母佝偻的背影心痛、疼惜、悲伤,却流不出眼泪,所以,在荷西墓上刻字时,流不出眼泪。“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三毛的自我封闭,悲伤不已。书中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年迈,父母的煎熬,三毛不愿醒来,却被一次次悲怆的景象抽醒,内心更是充满了自责,双重心灵上的打击与煎熬,也为以后的屡次自杀埋下了伏笔。她对荷西爱的深沉,无法承受天人两隔,却又为人子女,不能够潇洒抛弃世俗。所以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说法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足以说明,她早就在荷西离去之时放掉了对尘世的眷恋。是了,一个常伴你身旁,最亲密无间的爱人,有一天你发现他无法出现于你的眼前,你触不到,嗅不着。精神的崩塌是毋庸置疑的。三毛对荷西的爱超越了生与死。三毛为什么会对荷西有那么深厚的情呢?这便是他们心灵和品格的契合。就像她自己所说: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三毛性格上的自由随性与广袤无垠的撒哈拉沙漠主观意义上说,是不可分开的。

他们的爱情旅程是与众不同、锥心刺骨的。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他们曾挥洒着欢笑与幸福,她记载着在异域风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们心生向往,迷恋至极。她找到了人性的共通点,便是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爱情与亲情。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满满地包围着我们,沉醉于此。放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她的经历,过往,更是与大胡子荷西幸福生活中的小片段,一起冒险,去迷宫山找化石时差点意外遇险,去观赏沙哈拉威女子洗澡,去海边抓鱼来贩卖„„好似唱起了生活中安静祥和的牧歌。她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收获的一切,仿佛是上帝认同她爱情里的品格与心灵契合的奖赏。

纵观三毛的一生,分析其作品,不难看出她是一个理想化,单纯的世间难遇的奇女子。她写的是她的生活经历,分享的是她的喜怒哀乐。爱情上她追求心灵与品格的契合,就能区分出她与现实中大多数女子不一样,她没有败给金钱,权利,知识。她沉醉在自己给自己圈定的理想世界里,包括她理想的白马王子。她同样是单纯的,在《沙漠中的饭店》里,展现出一个调皮单纯的女子。撒哈拉沙漠的条件艰苦,物质上靠台湾的家人时常给予的帮助,她在食物上给荷西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却时常风趣地调侃荷西,将粉丝解释成“雨”,“欺负”荷西是一个外国人,透露的是她单纯的性格。这样的三毛,不辜负后人对她的喜爱与追捧。即便她人生的落幕惨淡,依旧能在作品中感受到来自漫天黄沙中的正能量。

荷西不幸离世后,三毛回到了台湾。“晚年”的三毛没有改嫁,更加能论证她在爱情里不是一个将就的女人,心灵与品格的契合是至高无上的,即便她遇到了王洛宾。中国民歌大师。三毛对他的情,也来得真切,他们是“相爱”的,不然三毛怎么会在听了司马中原口中的王洛宾后义无反顾收拾行李奔赴新疆只为见到王洛宾。但他们不相爱,三毛最后没有与这位年长她三十岁的老人结合足以说明,三毛此生的爱早已经都给了荷西。谁也无法替代,谁也没能与三毛在心灵与品格上紧紧的契合。后人谣传的王洛宾也许只在思想上,经历上给予三毛以共鸣。她心里一直不愿意承认、直面荷西已经去了天堂,所以她迫切需要这种共鸣。后来她与王洛宾相识相交,也为一生的好知己。

荷西是三毛一生的伴侣,唯一。无论岁月如何蹉跎,荷西依然活在她的心中。“晚年”的三毛被思念所折磨,被病痛所摧残,恍惚之间她去了天堂,寻回荷西,寻回多年前他们彼此心灵与品格契合的爱情。

第二篇:灵魂深处的震颤-金锦散文论

灵魂深处的震颤

——金锦散文论

张连义

【内容提要】 金锦的散文有感而发、以情动人,激起读者的共鸣,具有传统知识分子写作的韵味。金锦深受传统文化熏染,又有着现代文明的追求,颇有新儒家的韵味。其散文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同时又以创作和实际行动显示出作为真正知识分子的存在和内涵。

【关键词】真情震颤人文关怀知识分子

古代作文者多为官。不仅因为那时的为官者大多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写作的条件,而且一旦为官便有机会走南闯北,接触各类不同人物,了解各地民风,丰富其阅历,文章因之言而有物。今日为文者多出身寻常百姓家,一俟小有成就,不少人便以此为资本,或挤入仕途,混个一官半职,或不思进取,固定于既有成就怡然自得。在今天,从政者作文,少之又少,从政者为文且坚持不懈并视为生命之一部分者,更是凤毛麟角。金锦是其中一个。

金锦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其走上创作道路可谓偶然。正如他自己所说:“有了空闲时间,长久积聚心中的思虑和情感再也按捺不住,最强烈最不可抑制的就是对已故老母亲的追思和缅怀。于是我拿起笔来,饱蘸着心血和泪水,写下了一篇篇感念慈母恩德缅怀往昔岁月的文章,原本是为了寄托哀思和抚慰心灵,没想到公开发表。”[1]对慈母的拳拳之情促成了《寸草难报三春晖》的完成。其后,生活中不能自已的感动和记忆深处的感触催生成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他的写作,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缘自生命之中的感动和生活之中的感悟。其创作,绝少虚构的成分,而是以世上最平凡之事感受人间最真挚之情。正因为有感而发,所以真实感人;正因为心怀感恩,所以情谊真挚。国学泰斗季羡林在《漫谈散文》中说,“我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份。”有真才有情,有情才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其实作者的写作,何尝不是一种真情的抒发?《寸草难报三春晖》可谓泣血成文,作家敞开心怀,几乎情不能已,每至情深,不禁潸然泪下。“父母养育,恩重如山,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有生一日, 张连义(1973-)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菏泽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1]p13金锦的散文是用心写的,读者的感动来自作家内心深处灵魂的震颤。文章既是对慈母恩德的缅怀,更是赤子真心赤裸裸的呈现。

金锦散文以情取胜。“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尽可能让真情自然流露,与读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1]正是有这样一种对话的创作心态,作家与读者有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金锦的文章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是敞开心扉讲述着自己故事的朋友,从故土亲人到山川草木,从文物古迹到历史名人,几乎都是作家的亲身经历,贯注着作家的情感。纺车不仅帮助“我们一家”度过最艰难的岁月,而且“倾注了母亲大半生的心血,凝聚了母亲真挚的情感,给予了母亲深沉的眷恋”(《纺车》);故乡的小路见证了“我”走出村子的学有所成,也寄寓着母亲对儿子的依依不舍和殷殷期盼,“路犹存而人不见,存仍在望而亲情缺失”,作家不禁发问“坚硬冰冷的现代马路还能联结缺失的真情吗?”(《故乡的路》);老宅上的那两棵石榴树与全家人一起感受了事态的炎凉,经历了人生的忧患,品尝了生活的甘苦,是这个家庭悲欢离合的历史见证(《老宅上的那两棵石榴树》);如此等等。纺车、小路、石榴树等与“我们”一起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成为过去的象征。这里,作家带读者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起感受着过去的风风雨雨,使读者的心脏与自己的脉搏一起随着情感的起伏而跳跃。过去的生活有着很多的艰难,但作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人生,以苦为乐,在艰难中感受着人间最平凡也最真挚的感情。对真情缺失的遗憾更体现出内心深处的渴望,人们虽然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顽强地战胜困难的精神,表现出了崇高而光彩的道德力量”。“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却下降了;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着。„„如果我们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克服这种不幸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一切具有崇高意义的使命。”[2]p440

儒家讲推己及人,对亲人对故土的感恩之情推而广之自然而然就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吃肉的回味与遐想》写的是吃肉,带给人的却是“吃肉”过程中隐含的文化,反应的是社会的变迁带给人饮食观念的变化。从神农氏到晋惠帝,到“而是不具条件‘务’而不得”的时代,再到素食主义者的出现,饮食男女的命运几经变迁,但也有不变的,那就是身体的健康。吃为了健康,不吃也是为了健康,作家关注的还是“人”,体现的还是“人本”意识。如果说关注人生、忆苦思甜

还是对自身的留恋以及意识深处记忆的重温,是小爱;那么推己及人,关注人,关注芸芸众生的身心健康则是一种大爱,是儒家“仁者爱人”的具体体现。“仁者爱人”,反过来只有有了爱人之心才可以称得上仁者。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家能从艰难的生活中寻找到一分乐趣,颇有苦中寻乐的意味。上大学好不容易能吃上的一次肉在他那里却韵味十足。其实,这哪里是吃肉,分明是回味,赏玩,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的重温和抚摩。这种苦中寻乐的方式颇有儒家“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意味。作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苦语》,文章引经据典,围绕“苦”字表达出自己的“苦”观:“只有经历过苦难并饱尝其滋味的人,才会真正懂得苦难,才有可能发自心底深处地去理解苦难。只有尝受苦难挑战苦难的人生,才能是真正的人生,完整的人生”。[1]p209-210这种把苦当做审美来把玩的风格更接近于儒家的审美风范。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人对物,作家始终怀有一种感恩意识,其表现从小处说是对故土对亲人的感恩,大处说则是作家的人本意识,这种人本意识又往往与作家的知识和阅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文化韵味的感性表达,从而为人本意识增添了丰厚的内涵。《品味单县羊肉汤》可谓典型。“单县羊肉汤”有着悠久的历史,挂着“单县羊肉汤”牌子的汤馆随处可见,但以羊肉汤为主题进行的创作实属鲜见,把羊肉汤纳置于文化视角进行写作的更是绝无仅有。作品不仅是写羊肉汤,更是写蕴涵于其中的文化。“羊大为美”的观念,羊肉汤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关于羊肉汤的轶事等,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情趣,而且使羊肉汤内化为一种富有韵味的文化。对羊肉汤色香味及品种的细细描摹,更使人垂涎三尺,几欲一饮为快。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品出来的,品的不仅仅是羊肉汤的“味”,更是蕴涵于其中的历史人文和一方风俗文化,“而文‘化’了的羊肉汤,给人们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感官上的舒适,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精神上的审美享受”。[1]p128作品不仅把饮食文化化,而且由羊肉汤的保健功能联想到关注生命、关注健康、关注生活质量,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基础,对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一个社会进步的尺度;人本意识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作家编的自选集中直接就把《品味单县羊肉汤》、《吃肉的回味和遐想》等编为一辑,命名为“精神还乡”,辑中体现出的正是作家的人本观念和人文情怀,呈现出处于现代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对优秀传统文化体悟、理解和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对绝大部分知识分子来说,儒家思想影响更是深入灵魂。作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弘扬者,儒家思想构成作家创作和思想的内核,甚至直接决定了作家的人生选择和社会经历。大学毕业后留校工

作,后来为侍奉老母毅然放弃了自己钟爱的文学研究回到家乡,体现的正是儒家的“孝”的观念。及至为官还是脱不了儒家济世爱人思想。甚至其出仕为官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儒家“出世”思想。出仕与为文构成了一种人格的张力,矛盾统一在作家身上,文章也藉此充满内在张力。既有闲暇之后的旷达,又有仁爱思想的贯注;既有孜孜不倦的追求,又有偶尔偷得半日闲的飘逸,文章的内在张力使作品具有了别一样的韵味。作家受过正规的现代教育,又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丰厚的知识素养使其文章富有底蕴,开阔的视野使作家挥洒自如,文章如信手拈来,轻灵而极具韵味,这种韵味使文章别具风格,文化内涵与人本思想融合其中,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作家出身书香世家,母亲又是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妇女,幼小失怙,赖母亲撑起两个家庭四个老人两个孩子的重担,艰辛的岁月既是苦难也是财富,那种坚忍的精神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被作家所继承。其实,与其说是继承倒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母亲的种种辛劳使作家对其有着天然的敬意甚至崇拜,依恋则是内心深处的母子情缘。母亲的美好品德自然而然也就被作家所继承,同时,内心深处不自觉对负担了家庭重负的母亲有着无形的依赖和留恋。与其说这是对“孝”的恪守还不如说是深厚的母子亲情,于是,我们看到了作家离家远读时村头上母亲无限期待和失落的影子;母亲病重后作家悲痛欲绝的无奈和怅惘。进入大学,作家接受了系统的学院教育,身上具有的民间传统影响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成为融合现代意识和传统观念于一体的知识分子,“仁爱”思想与现代理性、人道主义的有机结合,颇有新儒家思想的意味。后来,作为一方父母官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呼吁,每日忙于政务,同时又欣然为羊肉汤馆题词,偶有闲暇笔耕不辍,正体现出具有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的博大胸怀和刻苦精神。

金锦的散文有一类是写历史名人的,笔者以为这是最能标示作家作为一名作家的气质、胸怀与品位,彰显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特质。甚或可以这样说,最能标示作家之为作家,之为人文知识分子的正是这一类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很少看到作家的偶尔为文,更多的是严肃与端正。如果说写故乡写亲人是出于感恩,那么这类散文则满怀崇敬。这类作品主要写作家熟悉的朋友,其中不乏名人。这些名人或与作家相识于无意间,如陆侃如;或仅仅有过几次见面而令作家终生难忘,如蓝翎、程千帆;或从未谋面仅仅出于景仰而心怀钦佩。作家钦佩的不止是名人的成就,更是其学术、其贡献,以及在学术贡献或历史进程中所彰显出的人格。因对其人格景仰作家与其神交,显示出一代知识分子对历史与良知的尊崇,也显示出道德的力量。

作家的尊崇是发自内心的,也是不夹杂任何私利的。“知道了陆侃如先生的身份,大家更是敬而远之,躲避唯恐不及。”“一天晚上,我冒着风险叩开了陆先生的房间。”[1]p255出于当时政治形势敢冒前途凶险叩开陆先生的房门,我们在钦佩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同时,也不禁为当时的求知青年暗暗担忧。人格特征是以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从程千帆教授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倔强老人的形象,从而更进一步感悟到,正直无私原来就是老先生与生具有的胆略和品格”。这种胆略和品格才是真正的文人,是知识分子所以为知识分子的标志。正如萨义德所说:“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识者,而是这样一个人:他或她全身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 处方、现成的陈词滥调,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者的说法和作法。不只是被动地不愿意,而是主动地愿意在公共场合这么说”。[3]P25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作家内心的真实世界,是除去世事繁华之后的内心真实。这真实就是人格,尤其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不仅要有独立操守,更要有道德的良知。对张学良身边两个女人的道德礼赞,无意间显现出作家对道德的推崇,对具有高尚道德的于凤至和赵一荻,作家是怀着敬意的,是对二者身上道德的礼赞。

本质上,作家还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具有着忧国忧民的意识,同时又有着对真正知识分子操守的追求。面对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影响下形形色色的写作,作者以实际创作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面对小资情调的吟风弄月,甚或庸俗无聊的身体写作,新时期的读者更呼唤宣扬传统道德和美好情操的庄重文学。在[1]这一的时代背景下,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也增加了创作的责任”。

作家的写作有着明确的责任意识,就是净化心灵,给人以感动和启示。而在具体的写作中作家绝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以情动人,以自己生命深处的感动给人以灵魂的震颤。对亲人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对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发自内心的尊崇,凸显出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自觉的责任承担。同时,也为现代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标尺,从一个侧面阐释着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内涵。

[1]

[2] 金锦.金锦散文自选集.序言[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路遥.这束淡弱的折光[A].路遥文集2[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3][美]爱德华·W·萨义德,单德兴.知识分子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2.

第三篇:以治散正风气(思想纵横)

以治散正风气(思想纵横)

詹福满游以民

《人民日报》(2011年04月21日07版)前不久,某省经过暗访组突击检查,查出一些干部上班时在宾馆打麻将、在茶馆喝茶等问题,以治散正风气(思想纵横)。日前,另一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据该省监察厅对各县会场所作的视频监察结果显示,其中6个县会场空无一人,1个县只有1人。随着这些现象的频频曝光,一些干部“散”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散”是一种不良风气,主要表现为散漫、涣散,缺乏组织纪律性。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散漫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迟到早退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常常不知去向。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读闲书、玩手机、打瞌睡,心不在焉。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点来准点走,不迟到不早退却不卖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凑时间。群众将这些散漫行为生动地概括为“上班点个卯,中午洗个澡,下午玩会儿电脑,等着下班了”。在散漫作风蔓延的机关里,往往会呈现环境脏、乱、差以及素质弱、效率低、态度差的整体形象。

有人认为,与“庸”和“懒”相比,“散”算不上大毛病,不必小题大做。殊不知,“散”的危害也不小。“散”字当头,带来的是机遇丧失。一些地方和部门干事创业的基础条件本来较好,但由于有的干部养尊处优、涣散松弛、办事效率低,致使资源被浪费、机遇被错过,事业原地踏步。“散”字当头,还可能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纵观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在惨祸背后往往隐含着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在施工、调度、管理等方面的松散混乱,思想汇报《以治散正风气(思想纵横)》。刻骨铭心的教训警示我们,对“散”的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而应把它作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散正风气,促使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以治散正风气,需要把从严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合理可行的具体目标,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头上。研究制定干部责任与利益、职责与报酬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除工作业绩外还要加入效率、纪律、作风等指标,形成科学的责权利评价约束机制。建立和落实严格执行管理规定的责任机制,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和奖惩措施,提高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惩懒、令行禁止。

以治散正风气,加强效能监察是重要手段。应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使每项制度都有明确的监督执行部门。采用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完善公务员考核奖惩机制,把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标准,使干部的业绩和待遇挂钩,并对自由散漫、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问责,避免“年年订计划,年年完不成”现象的发生,确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的不一样。

以治散正风气,群众监督不可少。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是治散的一个好办法。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为群众创造能监督、敢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等,做到“应公开尽公开”,让群众能监督;不怕丑不护短,敢于“曝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经初步查实后公开“亮相”,用制度保障和激励群众行使监督权,让群众敢监督;定期进行政风行风评议,聘请群众监督员,开展问卷调查,完善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让群众方便监督。

MSN(xiexiebang.com)

第四篇:郑锋 论文论以学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论以学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摘要】办学理念的创新和学校精神的塑造,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自身求生存、谋发展、铸辉煌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育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创新乃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办学理念;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

正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于国于民、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育对学校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要使学校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人个所能完成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勇担重任,不断的进行实际总结,积极探索思考,并付诸行动。如何才能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本人粗浅的认为:

一、办学理念是学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先导。

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导向和保障。当今学校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但是,办学理念的树立,不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和赶时髦的文字游戏,而应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与学校传统的准确契合,是先进教育理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是全体师生重新学习教育理论和总结办学经验的过程。

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我校研究了以“快乐教学”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我校力争打造快乐教师、快乐课堂、培养快乐学生;努力打造一支身心健康、积极乐观、和睦相处、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力争通过快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快乐性格,改变过去那种被动的“要我学”呆板教学模式,营造“我要学”、“我爱学”、“我乐学”学习氛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拥有快乐、美好的人生。

二、学校精神是学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办学理念是前提,要把理念真正转化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塑造学校精神就显得很重要。人们都说,办好一所学校,好校长、好师资、好生源、好设备是前提。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弘扬。因为学校精神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精神境界。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与其说是知识和能力,还不如说是学校精神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我们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倡导“做快乐教师、行快乐教学”的理念,让每个教师能以平和的心态轻松愉快地学习和工作。只有教职员工有了平和、快乐的心态,在生活中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无愧于人、无愧于职责,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才能有自身发展的内驱力,用心做教育,做好教育,这种能动的内驱力正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中多少有些烦恼、心态不平衡和心理不健康,这是我们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学校每年就利用特殊节日组织特殊活动,如“五四”、“教师节”、“十一”等,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篮球赛”、“拔河”、“唱歌大赛”等赛事活动,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和自尊心,温暖了彼此心灵,和谐了人际关系,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三、教科研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教学和科研平台是引发教师新思想、新观念,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基地。学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为教师开展创新工作提供宽广的舞台。因为学校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提高教科研成果。

(一)完善培训体系

为打造可持续发展学校,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努力构建和完善教师业务培训体系,从培训和管理上制订相应策略和操作要求,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各种途径。

首先是自我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材内容,掌握新技能,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使学生站得高、望得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博采众长,接受新知,更新观念,保持敏锐的认知力,为创新提供知识的来源和动力。其次是校本培训。再次是观摩考察。第四是落实培训内容。第五是落实培训方法。

(二)找准教、科研结合点

我们可以设计:“一是通过小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对个体备课的设计提出集体的智慧加以完善。二是同课堂集体听课评课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能够促进教师的整体专业成长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得到很快的提高。三是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研的反思,课前反思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对整体设计的帮助,课中反思能够针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睿智性的解决,课后反思能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创新的作用。”这样载体为教师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开展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效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经常性开展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和认定工作,对在专业化成长中进步显著、成绩优秀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其次,让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在努力追求与付出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物质待遇的回报。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使他们能够获得专业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大大激发教师们在师德修养、业务技能上你追我赶的精神,增强教师们专业化成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创设情境是学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夯实历史基础知识,设计恰当的情境教学活动 因为历史客观的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所以历史教学要保证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保证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则不会破坏。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就要把创新教育的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需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把死抠课本的精力放到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感受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真实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相对活泼、生动、有趣又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体会到犹如身临其境,并引导学生对情境活动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悟,从中总结出自己所探寻到的历史知识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每次添加内容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过于繁杂,否则就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分散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二)、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不仅包括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课堂氛围的创新。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是旁听者,整节历史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处于压抑、被灌输的地位。近年来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挖掘学生掌握知识的潜力和对知识的创造力,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平等的。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都要平等对待,要做到所有学生平等对待,不歧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民主、团结、和谐、平等的课堂。

五、注重特色是学校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关键

情趣可以拓宽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领域,丰富人的想象能力,使人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情趣教育以文化浸润校园,让爱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要有和谐的人际情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凝聚力的重要支点,也是学校生命力的重要特征。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各方信念、思想、情感产生共振,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重视师德建设,努力培育师德中爱心之魂,营造出和谐的人际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真诚关爱、精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去;学生也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下,尊重、热爱教师,主动、快乐、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爱生善教,学生尊师乐学,情与情共鸣,心与心交融,整个校园充满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二)要有优美的校园情境

环境是构成情境的重要凭借。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学校在校园建设中,本着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整洁美丽而富有时代气息和教育内涵的情境,让物质文化真正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校园情境中每一处、每一面墙、每一块展板、每一件物品,都含蕴着教育的信息,无声无息地启迪、劝诫、引导着学生健康成长。

(三)要有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把情感带进课堂、把艺术带进课堂、把创造带进课堂,通过生活展示、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语言描绘,以及多媒体技术,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充满美感、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激发,品德和情感得到培育,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总之,一个学校的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除了做到以上五个方面之外,还有其他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敢以谋划、敢想敢干,不断提高决策力和执行力。一心谋学校发展、一心为教师成长、一心促学生成才。在不断创新中,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编.高中历史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乔立梅.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贺善侃.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郑锋,男,生于1964年11月,于1978年起在襄州区龙王镇中心学校任至今。现在担任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学一级教师。邮政编号:441129 电话:*** 电子邮箱:842303195@qq.com)

第五篇: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提效率、以治散正风气(范文模版)

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提效率、以治散正风气

镇平分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认真吸取本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扎实推进反腐倡廉专题建设,分公司根据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在全公司各部门开展和‚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提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我根据公司的安排,认真学习,查找差距,对照检查,我对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这次活动使自己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加强镇平分公司综合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综合部要扎实开展专题教育,通过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搞好综合部作风建设专题教育。要认真搞好作风整顿,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以治理庸懒散问题为突破口,搞好作风整顿,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提效率、以治散正风气。

廉洁自律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工作标准的重要方面。搞好廉洁自律活动,为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要进行理想信念学习。学习党的十七精神和党的章

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行使权利,尽职尽责办实事,全力以赴谋发展。二是要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学习‚两个务必‛,为推进正泰发展做贡献,努力争做新时期铁人式的模范领导干部。三是学习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程)章制度。学习‚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学习国家的法律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做到依法行政按规定办事,正确履行岗位工作职责。

二、结合工作实际,树立勤政为群众的好形象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落实好县委办《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内容,结合综合部工作实际健全相关廉政建设制度。对照制度约束好自身行为,正确合法地使用手中的权力。管住自己的脑,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讲的坚决不讲;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伸手的坚决不伸手;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时刻把握住生活小节,谨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勤政是基础,廉政是保证。勤政以才干为支撑,廉政以道德为内力。勤政以自强为动力,廉政以自律为约束。勤政求发展,廉政保发展。廉政不勤政,群众不欢迎;勤政不廉政,群众不满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以勤廉兼优,德才兼备,以勤政的业绩,廉政的品格才能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要为政以德,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高尚、严肃的生活情趣,是保持高尚道德水准的基础。一个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是高尚的、高雅的、文明的还是卑鄙的、低劣的、粗俗的,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的试金石。现在有的干部生活上追求低级趣味,不讲修养、不讲道德、不讲廉耻。特别要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坚持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秉持严肃的生活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四、要慎独慎微,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

在《礼记.中庸》中孔子讲:‚君子成慎乎其所不同者,恐惧乎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能十分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慎独慎微这既是党员干部一种重要的修养方法,也是思想情操的一种更高境界,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修养达到高度的自觉程度。我们知道,领导干部单独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机会较多,做到慎独慎微,这既是领导干部的为政做官之要,也是立身做人之本。现在有些领

导干部缺乏慎独慎微的精神,往往是在‚八小时以外‛,在上级、同事、下级看不到的时候,没有了他人的监督,‚暮也无知‛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有的操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慎独慎微的箴言,管住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结合分公司‚突出完成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两个体系’的战略性任务主题‛的工作思路以及树立档案人新形象的需要,本人要更好的做到廉洁自律,立足本职、率先垂范、积极作为、创新创效,使镇平分公司发展长保生机和活力,使镇平移动的明天更加辉煌。

镇平分公司 杨琳 2011年6月10日

下载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三毛的散文论爱情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