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益智区创设经验之谈
大班益智区创设经验之谈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这种区域性个性化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那么如何发挥大班益智区其更大的价值?如何使大班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有所发展?下面我就益智区进行介绍:
一、创设区域以精贯穿,为幼儿创设空间氛围奠定基础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给予更多新颖刺激,为幼儿良好游戏奠定基础
纲要中提到:幼儿游戏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我们在创设益智区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一点,通过本区的空间设置到游戏材料的投放都做了精细的打算,从刚开始创设益智区到后来观察幼儿调整益智区的位置等等很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二)给予更多吸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轻松氛围
纲要中提到:幼儿游戏场所形成和谐、温馨和心理氛围,使幼儿游戏感到轻松与愉快。
我们班在益智区中创设了一个益智墙,把整个墙面充分的利用了起来并创设一个情境“百花园”,这面墙不仅供幼儿活动区时游戏,在教师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当教具;例如“百变墙面迷宫”等等通过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轻松氛围,使幼儿更好的进入这种轻松的游戏状态。
二、材料投放以趣贯穿,为幼儿专注游戏搭建桥梁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喜欢参与一些探索性、操作性强、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幼儿的思维方式正在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精细动作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等方面能力发展欠佳,因此应为其提供多样化、复杂化、有一定难度、可变化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想象力、逻辑思维力的发展搭建好桥梁。
(一)玩具新颖有趣,为幼儿积极游戏奠定基础
1.幼儿想玩——突出玩具的趣味性
我们在制作玩具的同时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制作玩具的趣味性,这两点决定了幼儿愿不愿意玩。
例如:玩具:投篮、投球等玩具。每次幼儿在益智区游戏中,都会抢这个玩具,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看出幼儿特别喜欢有趣的玩具。
2.幼儿会玩——突出玩具的多样性
我们在制作玩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玩具的趣味性,我们在制作玩具的种类也比较多,这样幼儿在玩的时候选择的玩具可以更多一些,这样幼儿和教师在一起探索性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更多玩具的玩法,对玩具也比较感兴趣。
例如:班级中益智区和科学探索区的玩具
(二)玩具突出多变,为幼儿稳定游戏保存兴趣,幼儿创造性的玩——突出玩具多变性
根据幼儿现实需要幼儿的兴趣,我们发现幼儿特别喜欢玩多变玩具:例如磁力珠、百变拼板等玩具,所以我们在自己自制玩具的时候不仅考虑前面几方面,我们也考虑着玩具的等多变性。
(三)玩具层次凸显,为幼儿个性需求提供帮助,幼儿爱玩——突出玩具的层次性
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考虑不同幼儿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自制同一种玩具考虑了不同能力的幼儿,所以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突出了层次性,例如:疯狂大购物、吹球等玩具。
(四)玩具投放循序渐进,为了解孩子的需要
作为教师还要观察幼儿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遇到什么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调整。例如:百变拼板,由于我注重了尊重幼儿的原有经验,循序渐进地投放玩具材料,从刚开始没有拼板限制到后来从简单的一星拼板到后来的六星拼板,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玩的兴趣,从过循序渐进幼儿目的的投放玩具,慢慢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参与益智区活动的主动性不断被激发起来。每次活动区结束后,都会有孩子要在全体小朋友面展示自己百变拼板的成功,让所有小朋友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引导以妙贯穿,为幼儿良好发展提供支架 《纲要》中提倡: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机会,在生活中、在教育活动中找到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契机,巧妙地进行指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延时帮助,要知道这正是孩子发现创造的好机会。
当幼儿发出请求,我会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我会尽量先鼓励幼儿“你再试试!”“你能够做到的!”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将结果告诉他,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答案,语言的指导可以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还是应当留给幼儿。如:在百变拼板中,家豪小朋友一个拼图没办法完成,就来请我帮忙,我说你自己也行啊!我就在一边引导他,“不信你试试!”家豪完成了,他多高兴呀!实践表明:许多时候,通过教师巧妙的指点,幼儿只要再稍微努力一下,问题就能够解决。幼儿的求助,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一句巧妙的指点。巧妙的指点无疑是对幼儿最好的智慧启迪。
第二篇:大班益智区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这种区域性个性化的活动深受幼儿喜欢。那么如何发挥大班益智区其更大的价值?如何使大班幼儿在益智区活动中有所发展?
一、创设区域以精贯穿,为幼儿创设空间氛围奠定基础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给予幼儿更多新颖刺激,为幼儿良好游戏奠定基础。纲要中提到:幼儿游戏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我们在创设益智区的时候也考虑了这一点,通过本区的空间设置到游戏材料的投放都做了精细的打算,从刚开始创设益智区到后来观察幼儿调整益智区的位置等等很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外还要给予幼儿更多吸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轻松氛围
纲要中提到:幼儿游戏场所形成和谐、温馨和心理氛围,使幼儿游戏感到轻松与愉快。
二、材料投放以趣贯穿,为幼儿专注游戏搭建桥梁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喜欢参与一些探索性、操作性强、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幼儿的思维方式正在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精细动作能力、观察力、专注力等方面能力发展欠佳,因此应为其提供多样化、复杂化、有一定难度、可变化的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想象力、逻辑思维力的发展搭建好桥梁。我们在制作玩具的同时更多考虑的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制作玩具的趣味性,这两点决定了幼儿愿不愿意玩。幼儿会玩——突出玩具的多样性
我们在制作玩具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玩具的趣味性,我们在制作玩具的种类也比较多,这样幼儿在玩的时候选择的玩具可以更多一些,这样幼儿和教师在一起探索性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更多玩具的玩法,对玩具也比较感兴趣。我们也考虑着玩具的等多变性。为幼儿个性需求提供帮助,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考虑不同幼儿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自制同一种玩具考虑了不同能力的幼儿,所以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突出了层次性。
作为教师还要观察幼儿玩什么、怎样玩、和谁玩、遇到什么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反思调整。从过循序渐进幼儿目的的投放玩具,慢慢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参与益智区活动的主动性不断被激发起来。每次活动区结束后,都会有孩子要在全体小朋友面展示自己的成功,让所有小朋友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引导以妙贯穿,为幼儿良好发展提供支架
《纲要》中提倡: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机会,在生活中、在教育活动中找到让孩子动手操作的契机,巧妙地进行指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延时帮助,要知道这正是孩子发现创造的好机会。
当幼儿发出请求,我会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我会尽量先鼓励幼儿“你再试试!”“你能够做到的!”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将结果告诉他,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答案,语言的指导可以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还是应当留给幼儿。实践表明:许多时候,通过教师巧妙的指点,幼儿只要再稍微努力一下,问题就能够解决。幼儿的求助,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一句巧妙的指点。巧妙的指点无疑是对幼儿最好的智慧启迪。
第三篇:大班益智区创设的感想
大班益智区创设的感想
教师
刘德莉
本期开学没多久,我们就开始为孩子们策划各种活动区域。区域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
我们班的小朋友到了中班的后半个学期,对一些智力游戏,科学小实验,迷宫,还有像电视节目中的智力问答题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每个孩子都愿意来参与。正好,大班几个区域我们班负责的就是益智区的创设,在创设过程中我发现和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1、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根据孩子来自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
在创设迷宫区之前,我想了很多,翻阅了很多有关创设的资料及图片,都好像没有太多特别的需要借鉴的资料,不巧我们主题活动的故事《花园迷宫》,在课堂中孩子们就非常感兴趣,我当时就突发奇想,我们何不把这个故事中的几幅图结合起来,画一个迷宫,孩子们又可以边讲边玩,还可以作为我们这个小区域的标志呢?就这样,当我画好贴上墙后,一个崭新的迷宫区就完成了,当孩子们第一眼看到时,都抢着去玩。这让我明白了,其实,区域环境的创设,它来源于主题活动中和孩子们的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2、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兴趣,影响到是否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在区域活动中充分活动和发展。我们是注意以下几点来投放材料的。1)材料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园的实际发展水平来投放,我们不是一下子全放下去的,而是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材料提供的科学性,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现状,需求,孩子才会更主动去参与活动。
2)材料要富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我们在迷宫这一活动内容中,就分别提供了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迷宫,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迷宫,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来完成,体验成功的感受。在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中,我觉得我们还做得不够。我想:“在同一个内容中,我们可以以多样的材料,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在迷宫这一活动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后,我们可以提供给孩子纸,笔,小棒,积木,彩纸,毛线,等,让孩子可以试着自己来设计迷宫,制作迷宫。如此多的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
3)、材料提供的适宜性。
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的材料是在活动的基础上一点点丰富,而不能一次性全部投入,数量太多,让孩子觉得眼花缭乱的,不知所措。这样孩子反而容易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结果反而没有一个切口认真去活动
4、材料的准备还要具有生成性 发展性。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教师在一个学期中所制定好的,而是在计划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和调整。我们总是在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自由的讨论,让孩子自己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还需要有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可以怎么来收集材料。
3、活动中的规则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
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和孩子们一起来制定的,这样即符合孩子们活动的需要,也容易记住和自我约束。比如固定物品的取放规则,可以自由选择物品,但用完后,一定要整理好放回原处。为了控制人数,我们就用挂牌的方式,如果今天的牌子已经用完了,能不能再进去了。可以自由张贴自己的作品,和带来的资料,但不能破坏或者破坏别的小朋友已经贴在上面的内容。
4、重视活动中的相互交流。
交流包括师生间的交流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认为还是在于,激发兴趣,引导孩子能大胆去尝试,我们的提示语是“真有趣,试一试”“真好玩,我再来!”“真开心,我真棒”。其实,这也是教师在不同阶段里,对不同层次孩子的引导作用,鼓励方法。在活动的前期,主要是要引导孩子产生对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不太愿意尝试的,胆子比较小,怕做错的孩子,我们的目的是让他敢去试。第二个层次是,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体验,又进一步活动的时候,也许会出现新的问题,或者出现一些困难的时候,要求孩子能支持,能进一步去思考,进一步去深入活动。第三个层次,在于进一步肯定和鼓励幼儿,体验成功和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树立自信。
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帮助孩子在活动中进一步思考,发现新的经验,孩子们在活动中一次次的尝试,会掌握一些新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也许是零星的,比如,孩子在走迷宫中,发现有时候,一次一次的试,要好多次才会成功,如果从终点开始走,很快就走出来了,可能一次就会成功的。孩子们的经验,是一点点积累的,当孩子有了一些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点拨,让孩子知道,许多的事情都是有一些规律可以掌握的,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也就要去发现这些。同一活动区内活动孩子会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每个孩子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的言行,有着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通过相互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幼儿间互相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发生的,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益智区,也是能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的,孩子们会把自己从不同地方了解到的新的知识点,告诉给别的小朋友。他们的努力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第四篇:大班益智区:我会系鞋带
大班益智区:我会系鞋带
一、活动目标
(一)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二)记住儿歌“拉着小绳儿,交叉穿洞儿,再拉小绳儿,又穿小洞儿,变个蝴蝶结”。
(三)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二、活动准备
有绳子的小鞋板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绳子的小鞋板,激发幼儿兴趣。
(二)教师示范边念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讲一步,示范一步)。
(三)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四)小结:系鞋带的注意事项:变成兔耳朵交叉后,要选择压上面的兔耳朵去钻过洞洞。交叉后变出来的洞洞要小一点,不然钻过洞洞拉拉手时,容易拉过头,变不成蝴蝶了。
(五)幼儿练习系鞋带,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延伸 利用绳子学习打蝴蝶结
第五篇:大班益智区活动的指导
大班益智区活动的指导
益智区是以启迪幼儿智力为目的的。教师根据幼儿现有水平及最近发展区原则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通过操作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它虽然是以幼儿主动地探索、操作为主,但教师适当的介入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开展益智区活动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指导方法:
一、等待观察法。等待观察法即教师仔细观察并耐心等待幼儿的操作,使幼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得到自我提高,此法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尤为合适。幼儿是在主体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他们能对操作物保持浓厚的兴趣,有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教师要让孩子充分的操作,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讲解和说明,以使孩子丧失自我学习的最佳时机。如在“拼图形“活动中,阳阳用五块稍大三角形和六块稍小三角形分别尝试拼成五边形和六边形。一开始,她没能注意到三角形大小的差别,五个三角形总也嵌不到底板上的五边形中去,同样,拼六边形也没能成功,经过多次探索,仍未有结果。我没有去提醒她,只是耐心地坐在她的身边,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她终于成功了。
二、适时介入法。教师要灵活掌握幼儿的活动,在幼儿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或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问题纠纷时,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帮助,帮助幼儿能进一步探索。当然,教师的指导应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如在“沉与浮”的小实验中,在幼儿能熟练的操作,并能在表格上准确的记录时,幼儿的操作很难再深入下去。这时,我以同伴的身份介入,并自言自语:“怎样让沉在水底下的大头针浮在水面上呢?”受我的语言提示,幼儿又能继续深入探索。他们把大头针放在纸折成的小船上或把螺丝钉放在塑料小瓶中,使它浮起来。这时,我扮演着探险队的“向导”的角色,而幼儿就是探险队员,我要做的是引导,而探险的工作则由幼儿来完成。
三、情境创设法。这里所说的情境并非指教师精心布置的某物质环境,而是指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或一个充满关心的动作所构成的、能激发幼儿探索热情的情境。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兴趣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如“开锁”游戏是一个动态性的游戏,教师为达到不同的目标常更换钥匙与锁上的内容,使幼儿进行配对练习。有一次,我试图通过开锁游戏让幼儿巩固数的分成知识,但幼儿对“开锁”这一动作已驾轻就熟,他们的兴趣不大。这时,我装作苦恼地说: “小熊总也不会开这些锁,你们能帮他吗?”由于激起了幼儿的游戏欲望,幼儿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这一活动。另外,当幼儿因多次尝试未果而失去信心时,教师的一个关心的动作或鼓励的言语,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产生再次活动的欲望。
四、互动指导法。教师以活动者的身份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运用积极的思维,吸引并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如一幼儿发现单数与双数总是间隔出现这一规律,我及时参与进去,给予了肯定,并和幼儿一起操作并观察。由于有了我的参与,更多的幼儿被吸引到这个活动中,大家一起研究发现了单数的相邻数都是双数,双数的相邻数都是单数这一原理。教师还可发挥幼儿间的互动作用,引导同一活动区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指导,以发挥同伴间的互动作用。如“会变的颜色”,在幼儿操作观察并记录后,大家一起交流记录表,结果发现不仅颜色会变,而且发现调色时两种颜色的比例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不同。幼儿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一些零碎的经验也得以提升。
五、直接参与法。教师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此法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较为适宜。因为,教师能给予这些孩子具体而直接的帮助,使他们能掌握操作内容,巩固已有经验,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中不足。皮亚杰说过,幼儿学习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区角活动为幼儿的最佳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教师适时、适度地指导能让每个孩子尽其所能充分发展,使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