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认知
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认知
[内容摘要]日本的大规模侵华,惨无人道的残暴统治,深深的伤害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顽强,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为什么侵华,通过什么手段侵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又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针,本论文详细回答了此问题。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局部抗战
全面性抗战
西安事变
国共两党合作
抗日民主根据地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年,日本首相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企图把“蒙”从中国土地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斥诸武力,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加紧实施既定的侵华策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小铁路,反诬中国军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等地发起进攻。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国名党政府一再退让。蒋介石在1931年7月已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这种态度,使日本侵略者更加无所顾忌地用武力大规模进攻中国。侵略东北后,日本有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使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制造傀儡政权。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事变以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向各地发起进攻,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改变策略继续进攻,1945年,德国法西斯政权彻底垮台,日本法西斯企图继续顽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一 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在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共中央及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党的各级组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的全部积极性,英勇的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在中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渐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还科学的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 根本的任务。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生产,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抗日民主根据地通过1,减租减息,发展生产;2,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加强政权建设。二 国民党抗日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主义愤和抗战热情。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1940年5月,国民党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摩擦”事件。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三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进攻上海的日军,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发动沪西日商沙厂工人罢工,以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日战争。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擦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同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等人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1936年,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同年,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依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醒悟,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终使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的意义:1, 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主的伟大精神;4 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结: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我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世界里。熟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所以,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不忘国耻的前提下努力向世界各国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提提高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觉悟,使我们不断壮大,进而使智能规划人民共和国强大。
第二篇: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摘要: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没有哪一段历史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和压迫更为深重、更为屈辱。虽然抗日的烽火早已渐行渐远,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忘掉这场战争,没有理由忘掉侵略者那种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那种灭绝人性、泯灭良知的蹂躏,我们更没有理由忘掉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而舍命把自己的血肉化作一坯尘土的抗日先烈们。时间可以过去,但是历史应该铭记。
关键字:中华民族 国共两党 抗日 正文:
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当1931年9月18日夜里,柳条湖方向的爆炸声响起,中国的屈辱史开始愈发严重。九一八事变,甲午中日战争,两场战役的失败使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次次的战败与退让,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其中,日本参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所有战争和活动,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奇耻大辱。
然而正是这国难当头,百姓受苦的时候,蒋介石政府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政策及对日“不抵抗”政策。喋喋不休大讲“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才能御侮”,认定“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因此必须“先清内匪再言抗日”。
正是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致东北军大都不攻自溃,东北大片国土沦入敌手。随后日本又利用废帝“溥仪”成立“满洲国”,将对中国东北开始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祖国大片大好河山沦丧和国民党的屈辱退让,全国各族阶层人民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在其他爱国党派团体和爱国人士的呼吁下,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市蓬勃兴起。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政策。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被迫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战由此爆发。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紧急呼吁全民族实行抗战,而国民党当局仍然坚持“准备应战而坚决不求战”的根本立场,希望将事变“局部解决”。中国军队先后投入大量兵力,著名的凇泸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但是,也由于中国军队因凇泸会战已疲惫不堪,战斗力十分脆弱,导致日军轻易围攻了南京,凶残的日本人为耀其“军威”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许多无辜的中国百姓和士兵牺牲了。
南京大屠杀激起华夏儿女的民族仇恨和更加强烈的反抗精神,台儿庄战役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第5战区长官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骄横气焰,壮大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以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连遭失败,此时,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时,国民党却出现了反共高潮,为不使日本坐收渔利,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呼吁团结,最终,因政治上完全处于孤立的形势下,国民党当局被迫收敛其反共活动。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重大转变,欧洲战场,苏军在会战中胜利,太平洋战场,美军取得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全面转入反攻。同盟国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当中国人民即将迎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的时候,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下了原子弹,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声明,号召抗日军民展开“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敌后各抗日部队迅速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的广河战场上,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1945年8月10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最终取得了八年的抗战胜利。
二、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民族敌人进行的生死大搏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每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都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积极投入到反侵略的战争,同仇敌忾,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从而形成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卫国的巨大洪流。中国人民用整整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巨大的代价最终换取了胜利。国人齐心协力终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领土。
(1)、中国共产党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抗战的倡导者、推动者和政治领导者
众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 也由此开始。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又先后发动了“一二八”上海事变、热河事变、华北事变。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又号召中国人民动员起来和组织起来,投入保卫祖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多次发表宣言和决议,反对日本强占满洲,反对国民党“不抵抗主义”,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工农红军愿在“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同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协定,并在瓦窑堡会议中正式作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实行“逼蒋抗日”方针。并于第二年帮助张学良、杨虎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取得“逼蒋抗日”的胜利。“七七事变”之后,经过共产党的一再让步,终于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并倡导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国民党从当初的不抗日到现在的共同抗日,从一定意义上讲,蒋介石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从1931年到1937年的抗日,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中共一次次让步,也许就促不成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更谈不上全民族抗日。
(2)、中国共产党是发展抗日力量、掀起抗日高潮的政治核心和战略指导者。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的分歧由要不要抗日转向怎么抗日的问题。国民党为了一己之私,制定了错误的抗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要表现在:一是抗日态度不坚定,采取“不断交、不宣战、不投降”的“自卫”抗战方针和边抗边密谈的两面政策。二是推行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的防御的军事方针。三是拒绝政治改革,坚持独裁制度,反对武装民众。
与此相反,全面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强调“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得以宣告成立。
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制订了各党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不久,党的洛川会议又颁布了贯彻全面抗战路线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持久战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等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阐明共产党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1938年5月,毛泽东总结抗战八个月的经验,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论持久战》全面分析了抗日战争必然持久,最后胜利必属于中国的科学根据,坚定了广大军民抗战的信心。同时还系统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并在实践上指导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取得节节胜利。
(3)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和坚强堡垒。
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调整了侵华战略,对国民党政府由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春初,日军乘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进攻新四军的机会,连续对皖中的无为和桐城以东地区进行“扫荡”,中共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开展了声讨汪精卫集团叛国罪行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集团的投降活动。同时制定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及高度克制、忍让的“自卫”斗争等政策、方针和原则,并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政策和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向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方向。中共的政策和方针,维护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达到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目的,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国人民的抗日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和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战场
在长达6年左右的战略相持阶段,由于日军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战场转向共产党战场,敌后战场了抗战的重心,敌后军民成了坚持抗战的“脊梁”。
在1944年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战场出现了大多数情况一触即溃、甚至不战而逃的大溃败,损兵五六十万,丢失大片国土,使6千万同胞沦于敌手。从此,国民党主义偏向安西南、西北,完全丧失了抗战初期的战斗力和重要战略地位,坚持抗战打败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落到了共产党肩上。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毛泽东还提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任务,同时中共中央还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标》,为全面反战做足准备。中共挺进外线,开辟新区,取得了大反攻的有利阵地,也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
(5)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个持久抗战过程,其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例。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当然不可否认国民党在抗日上也出了一份力,如果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也许抗日战争不会那么快结束。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同日军的首次交战,也是至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对日本作战取得的第一个比较大胜利。不同寻常的是,这一胜利是在日军长驱直入、友军节节退却、华北战局危急之际取得的,因而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此后不久,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方,开展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收复大片国土,解放五千多万人民,建立大小10多个抗日根据地,抗击了近半数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尤其是在百团大战中,中共领导的军队牵制了大批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延缓了日本南进步伐。在抗战中取得的这些不同寻常的胜利都表明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倡导和推动作用,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提出了正确的北伐方针,打垮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如果没有共产党,也根本不可能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2、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这一天,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经历西安事变后进行了第二次合作。(1)国民党是正面战场抗日的主力
七七事变发生后,第二天蒋介石电令宋哲元“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电令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总参谋长程潜,准备增援华北;下令孙连中、庞炳勋等率部北援。他在9日的日记中写道“早起处理华北战事准备动员,不必战争。”10日写道“动员大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以示决心,这不能和平解决也。”从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知道他是积极应战的。
7月18日,蒋介石同意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2日,《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之后的忻口会战是国共合作很好的一次战役。
在淞泸会战中,蒋介石的嫡系精锐部队徐卫立煌、汤恩伯部在华北外,几乎全部投入淞泸保卫战。桂军、粤军、川军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参加,共70多万人,最后中国军队伤亡之达25万多人,毙伤旧军4万多人。
(2)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抗战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4)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中国士兵的大气,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蒋介石在庐山第二次谈话会上明确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民党是中国当时的执政党,南京政府有着两百万军队和得到国际承认的外交地位。没有它的参加,全国民族的抗日战争难以形成。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巨大转变,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积极抗战。抗战前期,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积极抗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制服了许多日本鬼子。但到了1938年之后,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党采取了消极的抗战方针,甚至在这个抗日战争的节骨眼上,国共的合作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1939年12月,国民党的将领在山西、河北等地威逼共产党人交出政权。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更凸显出国共之间的矛盾,达到了反共的高潮。在遭到国内外的反对后,国民党的领导人才发现自己战略的错误。这以后,国共关系趋向一定程度的缓和,全面分裂的危机得到避免。太平洋事件爆发后,中国还组成了远征军。经过中国远征军的浴血奋战,灭了敌军的锐气。国民党军队的牺牲,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重视。这无疑在无形中振奋了中国士兵的大气。
也许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并不完全对,但是国民党士兵对抗日战争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在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先打破了日军在三个月内消灭中国的狂言,也为共产党建立敌后方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国民党也一直坚持抗战八年,并没有向法西斯国家投降。
历史已成为历史,任由后人评说。国民党与共产党是两个政党,终究注定有一方要退出政治舞台。虽然国民党退出了,但世人不可遗忘的就是国民党也曾经为抗日战争做出过贡献。
总之,国共两党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国共两党,将民族大义上升为主体地位,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共同抗日,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这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也将给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但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双方都有军队、政权的合作,是既无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又无两党见诸于文件的共同遵循的共同纲领。这些特点和合作形式,必然会造成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局面.抗日既要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又要保持政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也因此抗战结束后中共与国共陷入了内战之争.但两党合作却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人类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1]谢春涛.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事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6 [2]中国抗日战争史[M].人民出版社,2011-9 [3]李增辉.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共和国的昨天[M].西苑出版社,1996-6 [4]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9-9 [5]刘德军.抗日战争研究评述[M].齐鲁书社,2005-5 [6]沙健孙.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M].中国文献出版社
[7]庄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先锋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
第三篇: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检索课标基础知识
三十年代初日本的侵华:
1、九一八事变:(1)爆发:1931年9月18日(2)国民政府的政策:不抵抗政策(3)结果: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一。二八事变:(1)经过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第十九军奋起抵抗
(2)国民政策的政策: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3)结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
2、日本扩大侵华:华北事变(1)日本入关迫近华北-<何梅协定>(2)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3、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陕北瓦窑堡会议
4、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一二。九运动
5、西安事变:(1)背景:①日本扩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对张、杨的争取③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④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引起不满(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直接原因)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3)解决:和平解决。(4)意义: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日本全面侵华:(1)方针:“国策基准”,三月亡华(2)标志:七七事变
2、中国人民全面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①中共七八通电②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表示要“实行自卫,抵抗暴力③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④改编军队(八路军、新四军)(2)国民党正面战场:1)指导思想:片面抗战路线
2)四大会战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③徐州会战④南京会战(南京大屠杀)
(3)共产党敌后战场:①指导思想: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②根据地:第一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指挥中枢:陕甘宁 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1、日本改变侵华方针:(1)原因: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②抗日根据地的威胁
(2)内容: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对共产党:集中兵力打击。(3)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经济上野蛮掠夺,“以战养战”;教育上推行奴化教育;政治上“以华制华”;731部队的罪行
2、中国的抗日形势:(1)国民党:①亲日派:1940年汪精卫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亲英美派:1)消极抗日:1940年枣宜会战,长沙会战,派远征军入缅作战,1944年豫湘桂战役 2)积极反共:皖南事变(1941年)
(2)共产党为克服1941-1942年的困难采取的措施:①军事上:发动百团大战(1940);开展反扫荡 ②政治上: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 ③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④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战略反攻阶段(1945.8)
1、背景:(1)国际: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转折(2)国内:正面战场大溃败;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1944年);中共七大召开
2、全面反攻:(1)国际:①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②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2)国内:中国抗日军队发起全面反攻。
3、日本投降:(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2)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检索课标重点、难点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
(1)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2)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3)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4)国民党:内分两派:讨伐派和和和平解决派(5)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基础上和平解决。南京大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分南北两路进攻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谷寿夫的指挥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在占领南京后的6个星期内,日军灭绝人性地任意枪杀、抢劫、奸淫,无恶不作。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和平居民、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等30多万人,全市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焚毁。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1941-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原因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客观上,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出现严重困难,苏、美、英都
面临严重困难。主观上,抗日根据地的成长壮大,严重威胁着日军的后方,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惊恐。于是,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便加紧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和“封锁”,使抗日根据地在1941-1942年进入了极其困难时期。1942年的整风运动
(1)目的:为了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提高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普遍的整风运动。(2)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3)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4)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七大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121万党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中共七大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政治团结和思想的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百余年间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倡导、促成、建立、坚持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以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保证)(3)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是大而弱的中国打败小而强的日本成功的军事战略。(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尤其苏联的支持和英美等盟国的支援。(外部条件)(5)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民心的向背得道多助。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探究实践案例
案例1 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1)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前嫌,愿意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表明了中共进一步成熟起来了。(2)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国民党大多数人面对日本的侵略,是赞同抗日的并在大敌当前时,能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本题属开放性题,重在开放学生的思维。)
案例2想一想,红军为什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提示:(1)因为要一致抗日,当时是国民政府。(2)国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员曾参加过国民革命军
案例3 你了解南京大屠杀后,有什么感想?日本某些人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你认为其用意是什么?
提示: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中国人民应当永远记住这一血债。其用意是否认他们所犯的罪行,并为他们的军国主义右翼势力上台造舆论。
案例4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四对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是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不足,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 助,中国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的。
1.文中第一个特点说明了什么?
提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中国不可能很快取胜。2.后三个特点说明了什么?
提示: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战争,最后胜利属于中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反动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虽强,它是小国,人力、财力、物力、兵力都缺少,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案例5 “新四军为抗日部队,北移乃遵令行动,乃竟遭围击聚歼之惨变,军纪何在?国法
何在?盖违令者即下令者,毁法者即造法者„„”
――― 中共中央发言人对皖南事变发表的谈话
1、上述“惨变”发生在何时何地? 提示:1941年初,茂林地区。
2、针对这一“惨变”,中共中央是怎样进行回击的?
提示: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同时,公布大量的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案例6你怎样理解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后的题词“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含义?
提示:同室,强调统一战线;相煎:斥责国民党坚持政权之争,是不顾及民族大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案例7 想一想,为什么抗日民主政权在规定“地主减租减息”的同时,还要农民“交租交息”?
提示: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相对下降为次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实行新土地政策的目的就是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因此,既要减轻农民所受的经济剥削,保证农民的权益,又要兼顾地主的利益。这个政策是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体现了中共制定政策的科学性。
案例8 请仔细看一看地图<百团大战形势图>,思考:根据这一形势图来看,八路军作战的目标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目的是破坏或截断敌人的交通线,并重点消灭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我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其意义是抗战时期华北军民对敌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进攻,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案例9 历史上台湾先后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
提示:遭受过荷兰、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侵略。维护台湾主权的斗争:明末清初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9世纪70年代,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和美国对台湾的侵略。中法战争中,台湾军民在刘铭传的领导下,抗击法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刘永福、徐骧等领导台湾军民展开了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斗争。在日本割占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一直同日本殖民者进行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案例1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
提示: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
第四篇: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 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就囯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4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争开辟了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本大量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名群众之外。
2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a)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抗战在整个抗战中起到了重要作
用。
b)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明显下降。c)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坚持抗战,但其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是弱对强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强国,军事、经济实力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大,能长久坚持抗战;日
本虽强但小,缺乏人力、财力、物力经不起长期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
助;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4.从战争结果看,中国抗战胜利,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被奴役的命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复兴。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a)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e)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
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万宁市大茂中学:陈小武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知识与能力] 百团大战;敌后军民的抗日方针;各种战例;根据地建设四方面;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大反攻简况;抗日战争胜利在世界范围内的意义与评价;如何吸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 分析归类:各种阶层与力量分类对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学会归纳;
分析归类:中共如何面对困难壮大自己并坚持抗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战胜困难,获得优势与人民支持;
战争意义的分析与综合,形成世界大历史的眼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较量,反映人类文明史演进的宏大视角,并揭示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简单道理,我们要为人类和平、文明与民族和谐、甚至和解而思而为;
明白中共的各种措施与方针英明在思想、领袖、实事求是地抓住时机;
百团大战的评价,有争议,问题在哪里?如何评判。
[重点难点]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与地位评价;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策、措施的原因和作用。
[教具与教法设计] 收集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地位的评述材料(包括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评价);收集有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的资料,看当今世界各国是如何认识、评价这一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日本侵华战略方针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使学生明确日本对国民党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使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当了汉奸,而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抗战态度也日益消极,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调整侵华方针后的日军以主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百团大战。[知识点列出] 1940年下半年,华北,对日作战,破袭战为主。彭德怀指挥。背景:要联系世界大战形势。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二年,法西斯德国正在欧洲猖狂一时,日本被盟友的“成就”所鼓舞,也积极准备太平洋战争,为巩固中国战场,一方面采用军事讹诈手段,作出兵进潼关及沿长江西上的样子,逼迫国民政府投降;另一方面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妄图困死根据地的军民。
评价:打击了日军气焰,提高了中共与八路军威望,坚定了抗战胜利信心。
[联系] 百团大战与皖南事变前因之间的关系; 百团大战与中共军队游而不击舆论的关系;
百团大战与过早暴露中共实力的关系,又与反共高潮、扫荡,以及根据地困难间的关系。
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1.“扫荡”。时间:1941年开始——中共根据地出现两年铃铛最严重的困难。政策:“三光”,甚至毒气与细菌战。
[补充] 联系日军暴行以及今天德日对战争反省程度。
2.中共方针。
方针: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术: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典型:回民支队,蒙古抗日游击队。
[联系] 老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教学生归纳暴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权建设、土地政策、经济生产和思想运动。
1.政权建设——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维持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稳定和大局。
2.土地政策——“减减交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中共善于应对不形势调整政策和路线。[联系] 中共在抗战初向国民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内容。
3.经济生产——大生产运动。典型是南泥湾,回忆唱起那首著名的《南泥湾》。
4.思想运动——延安整风。
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清算王明、陈独秀、张国焘、李立三等党史上一系列错误,将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的高度上来,昌一次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四.中共七大。
1945年,延安,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报告内容此处略。
[强调] 提出毛泽东思想,将全党思想统一到这一高度上。毛泽东个人地位在党内空前提高。
刘少奇在会后开始成为比较公认的毛泽东的接班人。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讲三个问题,一是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分析;二是战略反攻的有关史实;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与中国战场的地位评价。
1.胜利原因。从以下势力来评价:
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共;广大各界人民(学生、工人、农民等);海外同胞;国际友人;盟军;
[联系] 台湾地区高中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与原因的评价。
2.进程中的大事。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是苏联红军;二是美国太平洋战场;三是原子弹的作用;四是国民党军队的反攻;五是中共军队的反攻;六是日军投降前后的变化;七是与《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的关系。
3.胜利意义。从这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从中国近代史角度:是第一次彻底胜利; 二是从亚洲角度:是亚洲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三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角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大战作出贡献、牺牲等等。共2页,当前第1页12 #p# 四是从发展角度: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五是从民族自尊与自信角度: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六是从国际地位角度: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联系] 中国成为五大国之一,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开罗宣言后收回治外法权;中国参与印度支那地区国际事务;中国参与对日受降仪式等等。
[讨论]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中,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汲取的精神财富,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应当注意些什么等等。
[本课小结] 为克服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军事上的反“扫荡”;政治上的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精兵简政;经济上的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思想上的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
把国共十年对峙时的土地政策,抗战的土地政策,以及后来解放战争的土地政策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说明。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基本同时期的西班牙、埃塞俄比亚的抗意、德法西斯斗争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并说明为什么局部战争会演变成世界性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