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城镇化建设2

时间:2019-05-15 09: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城镇化建设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城镇化建设2》。

第一篇:论文城镇化建设2

惠水县王佑镇城镇化建设探讨

摘 要:国务院年初下发了关于促进贵州发展的国发(2012)2号文件,为贵州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对于当前推进贵州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当前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城镇化建中关于农业人口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探讨,探索城镇化后发赶超之路。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 意义 含义解析 策略思考

一、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和含义解析

1、城镇化的定义 所谓城镇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集聚的过程,它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镇数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将急剧增加,城镇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具体计算时,一般用2万或2万以上居民据点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来测算,这个比例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除了用人口比例表示外,还可以用城镇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例,城镇房屋面积占全社会住房面积的比例等指标反映。

2、农村人口居住现状 人口的定居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出现了两种基本的定居形态:一是分散定居、独门独户;二是集中定居,农村人口属分散定居,不利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单位投入的利用率极低,不能得到分工带来的利益,不利于信息交流,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抑制了服务产业的发展。

总之,人口分散而居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困难,教育难以推进,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难以产生聚集效应,这一切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村的城镇化发展。

3、农村城镇化的含义解析 城镇不仅是经济现代化的地域载体,也是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载体。农村城镇化包涵了人口、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农民职业转换、非农产业聚集和农村人口空间转换,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要特征。非农职能在农村空间地域的扩展和不同程度的聚集,带来农村人口就业空间结构的转变。现代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的技术变革,农业与工业联系的加强,现代工业与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渗透,使农村经济已成为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经济。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它包含了人口、经济活动和空间地域3个主题内容的演变与转换。在实际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职业转换、非农产业聚集和农村人口空间转换三者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1)农民职业转换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农业向非农业和城镇空间聚集,农村人口逐步由经营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聚集、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居民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地域空间体系重组产生影响。

(2)农业产业转换 农村经济活动由单一的农业向三产业综合方向转化,而且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农村工业及其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非农产业在农村地区不同规模发展集聚,促进了地域职能转化与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的职业转换一般经历”农业—兼业—非农业“的过程,而且农户家庭的劳动力也不是一次全部转移。只有等到一部分农民的资本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业地点转到城镇,才有可能在城镇落户,实现产业转移。

(3)农村人口空间转换 农村城镇化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地区形成和扩散的过程。即农村地区人口及其经济活动的非农化和聚集过程。因此,空间地域转换是农村劳动力职业转换和产业转换的结果,同时也是城镇化这一社会空间地域转换过程的结果。

二、惠水县王佑镇城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王佑镇作为原有体制的产物,被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导,城镇化建设滞后。主要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只要求农业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提供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定了低价征收农产品的统派购销制度,以确保工业能从农业吸取最大数量的低价农产品和农业剩余,同时确立了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住房、粮食供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制度,将农村人口禁锢于土地,限制流动,确保工业化的高积累。近年来我镇城镇化虽有发展,但缺乏积极有序的政策引导,尽管对城乡分割的制度有所调整,但由于强调农民离乡不离土,加上农村工业发展分散,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城镇建设无序发展,客观上都影响了我镇城镇化建设进程。

三、当前我镇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城镇化的发展,使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产值和GDP总值的70%,税收的80%都来自城市。这不仅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用事实证明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1、城镇化发展有效解决我镇居民收入不平衡问题。东部沿海城镇化水平最高,其农民收入也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尤其是贵州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也是相应排后位。这几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问题在于农村工业发展加快,相应地加快了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许多农民从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中增加了收入,才使得收入增长保持一定的比例。

2、我镇城镇化发展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农村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城镇的发展将大量农民从低生产率的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近20多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数量空前。1981—2001年,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由70.16%下降到44.1%,年平均下降1.3%;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数量从1980年的9163万,增加到2002年的1.6536亿人。城镇化使大量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直接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相应地增加了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

3、我镇城镇化发展对乡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据专家研究,每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居民消费额提高0.19--0.34%;每1%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将使GDP增加0.50--0.85%。由此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3、我镇城镇化发展对开拓农村市场的积极作用。王佑镇作为建并撤前的区公所所在地,是惠水县庐山镇、长安乡、打引乡和长顺县敦操乡、睦化乡等地的中心集镇。其城镇化的发展,将对开拓农村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据国家发改委测算,若在2001—2015年,每年城镇化速度能提高1%,15年将转移2.5亿农村人口,按目前城镇人口消费支出水平测算,即可增加6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而转出2.5亿农村人口,对继续从事农业的人口,意味着增加30%的收入,若用于消费,将增加5000多亿的需求,可带动最终消费支出1万亿元以上。平均每年700多亿元,并为GDP的增长贡献0.85%。

四、王佑镇城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王佑镇现有11000多人,属贵州麻山地区深处的小集镇,其发展会惠及和麻山周边乡镇广大农村发展。

1、依托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发展农村乡镇工业,加快农村工业发展步伐。现有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砖厂、砂石厂和玻璃珠加工企业5家。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就近务工。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工业发展为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而城镇化又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农村乡镇工业发展了,能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城市建设积累大量的资金。

2、整合资金和资源,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形成以农民个人出资为主,国家、企业、集体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投资格局。在增加政府对小城镇投入的基础上,重点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小城镇投资兴办实业,提倡“农民城市农民建”,这就需要营造一个优惠、宽松的投资环境。当前农村人口城市化,不宜提倡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而是就近转移到小城镇,所以我国城市化的重点应放在小城镇建设上。

3、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村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制建设,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可以提高资源的转化效率和利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础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高水平的生产力,必须带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4、加强对农民群体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民进城后的就业技能

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一些人农民身份消失,代之以城镇职业工作人员身份,每一个进入城镇的劳动者,都面临一次“脱胎换骨”的考验,都要承受一次就业变换的压力。为了使农业劳动者顺利通过一次次考验,应设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这就需要强化教育职能,重视农村教育的投入。

5、实施优惠政策,消除人口转移的障碍 要实施减税或免税政策,吸引农民进城建厂办企业或开商店做生意,取消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待遇,城市居民享有的住房购买、子女入学、就业等各种权益,进城农民同样可以享受;对刚进入城镇的农民,继续保留其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的继承权,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总之,在政策制定上,政府有许多选择余地,应从加快城市化发展着眼,制定各项优惠政策。

国发(2012)2号文件要求,贵州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意见》指出:“贵州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我镇的城镇化建设刚起步,但发展还是比较滞后,城镇化不单纯是农民进城,它意味着我镇农村经济增长模式,农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

因此,解决当前我镇乃至全省广大农村较为突出的“三农”问题,达到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农村发展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国发(2012)二号文件,积极推动我镇城镇化建设促进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经济社会尽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第二篇:内蒙古论文:内蒙古 牧区 城镇化 建设

内蒙古论文:内蒙古中部牧区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雏形开始逐步形成,并日益兴盛,从而使城镇化这一发展模式成为新的独特的学科领域。但当前对于中国城镇化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模式,因此要进一步总结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创新模式。解读城镇化的概念具有多种发展领域,即农村城镇化、牧区城镇化、小城镇等等。本文就牧区城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建设做了系统的论述。当前牧区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一些畜牧产业开始提高自身的优势,竭尽全力与城镇化进程相接轨。这不仅给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还间接的促进了牧区的城镇化进程。本文主要以乌拉特中旗为例,在牧区实施城镇化进程中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第二三产业,满足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并以此来探索这一类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产业以及发展模式,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旅游产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均可以有效的促进牧区的城镇化进程。文中笔者利用“推拉”理论陈述了牧区的城镇化进程,并在此过程中证实了生态移民项实施是由于“推力”与“拉力”因素的影响使当地牧区人口在两种不同区域内的流转而形成的。生态移民项目是加快牧区的城镇化进程的举措之一,虽然生态移民村建设的最终是保生态、促发展,但是可以带动当地的城镇...【英文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gan taking shape

gradually, and increasingly prosperous, so tha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urbanization as a new and unique subject areas.However, the current study for China’s urbaniz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systematic pattern, so to further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urbanization and innovation models.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urbanization has a variety of development areas, namely,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in pas...【关键词】内蒙古 牧区 城镇化 建设

【英文关键词】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storal area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内蒙古中部牧区城镇化建设研究4-5义10-11的界定13-15的界定14-1515ABSTRACT5-6

绪论10-16

中文摘要

一、选题目的和意

二、文献综述11-1

3三、分析框架与相关概念

(二)概念与理论(一)文献法

15-16

(四)(一)分析框架13-1

4四、研究方法15-16

15(二)历史研究法(三)观察法

16-22访谈法16第一章 乌拉特中旗概述第一节 乌拉特中旗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16-1716-17

二、自然资源17

一、地理位置

第二节 乌拉特中旗城镇建设遗

址17-2019-20

一、新忽热古城遗址18-19

二、秦长城遗址第三节 乌拉特中旗城镇化历史的回顾20-2

220

二、解放后的乌拉特

一、民国时期至解放前的乌拉特中旗中旗20旗20-21乌拉特期

21三、文革前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乌拉特中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西部大开发时期的五、西部大开发到至今

21-2

2第二章 乌拉特中旗资源与环境对城镇化的作用22-42资源推进牧区城镇化进程的变化发展

22-3

4第一节 利用环境与

一、海流图镇建设

二、生态移民村建设效基本情况及其城镇化发展的特点22-25果25-3434-3836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促进牧区城镇化建设

一、边境口岸工业园区为牧区的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矿业产业有效的提高了牧区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可再生能源促进牧区城镇化进程37-38

一、水平36-37第三节 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牧区城镇化建设体系38-42牧区城镇化进程应加快旅游业发展38-39中旅游业发展的不足及对策39-42发展策略42-4742-4

4二、牧区城镇化建设

第三章 城镇化建设可持续

第一节 牧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结

一、牧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42-43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牧区城镇化进程对策43-44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4-47政府、开发商、居民的利益45-4646

第二节 牧区

一、推进旧城改造要均衡

二、注重保护历史遗产

结束语

三、符合生态保护与发展的规律46-47

47-48参考文献48-

51致谢51

一、著作类48-49

二、文献期刊类49-51

第三篇: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论文

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重要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处理好城镇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处理好扩大城市规模与强化产业支撑的关系、处理好城镇规划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

【关键词】:城镇化 健康发展 关系

三农工作的物质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战略任务,是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背景下,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先抓点,后扩面。要壮大小城镇人口规模,提升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统筹城乡的功能,真正加快小城镇迅速发展。

一、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

2013年2月,建设部等六部委从2万多个建制镇中确定了1887个全国重点镇。选择结果无疑证明它们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表明其在“质量”上走在了全国小城镇发展的前列。应当强调的是,重点镇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必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格局中明确重点镇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 影响 一大片的效果。

在对重点镇的扶持上,国家开发银行优先对全国169个小城镇提供信贷支持的探索,是实现党和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的一种 金融 形式,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示范和样板,为党和政府在更大范围内有效指导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

二、整合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

小城镇发展需要按照综合协调、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 交通 、水利、扶贫、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把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农房规划、生态农业以及扶贫等职能工作加以统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应坚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镇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推动从中央到地方把小城镇发展全面纳入支持三农的各类规划、计划中,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小城镇经济作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原则,形成城乡一体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

当前,特别应当重视小城镇发展的有关政策 研究 ,加快小城镇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

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城乡资源良性互动的市场体系,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

三、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规划在发展中居于龙头地位,小城镇发展离不开规划水平的提高。应当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 科学 规划”的理念,体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延续特色、简明适

用”的原则。按照改造镇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 自然 村、拆除空心村和节约村庄占地总

量的要求,优化小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置 教育 、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并与小城镇外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园区、水利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建议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通讯建设放缓步伐,与小城镇整体

规划相协调,以免通了公路、电网、通讯的村庄可能被撤并而造成浪费。从原则上来讲,小城镇规划管理重在解决地脉、人脉、文脉、经脉“四脉” 问题 。小城镇规划是不是成功,主要看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是不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针对小城镇有关扶持资金不完备、不配套的情况,应当通过立法形式,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国家支持小城镇建设、推进反哺与支持机制的资金逐步制度化。

四、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人居环境的逐步好转

要加快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

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供排水、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 网络 ,促进城市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小城镇覆盖、城市的 现代 文明向小城镇辐射。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呼吁小城镇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

“三废”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而且还严重威胁着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制定小城镇污染控制技术方案和政策法规体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农民大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靠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这“两条腿”走路。即使将来我国城镇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居住在农村的农民规模也仍然会相当庞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适度转移农村人口,缓解农村日益明显的资源环境压力,而且也必须把农村建设好。新农村建设搞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也有助于解决城镇化的基本矛盾,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可以说,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从城市层面来考虑,也需要从农村层面来考虑。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搞好新农村建设,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农

村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里的重点,是要树立城乡联动发展的理念,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统筹城乡规划,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延伸到乡镇和村庄,构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城镇与农村发展格局,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并通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城乡联动发展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格芳,王成新.《走出对城镇化的认识误区》.《学习时报》,2006—01—09.[2]卢丹.《“破坏性建设”:城市保护与更新的失衡》,《中国建设报》,2006—12—15.

第四篇:城镇化建设

月谈2011年第6期评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http:// 而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目前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比)的统计中,包含了1亿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享 受到城市户籍所附着的社会福利,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这种现象被描述为“土地的城镇化 快于人口的城镇化”或“半城镇化”。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产业支撑、资源环境、基 础设施承载能力等问题。所以,“十二五”时期推进城镇化建设,要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树 立正确的城镇化观念,少走弯路,逐步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有产业就有就业机会,而相对 充足稳定的就业是城镇化的基础,要让农民家庭进入城市定居,最基本的条件是能够就业、在城镇有基本稳定的收入。这就要避免盲目的城镇化,不能以为圈了地、建了城区就是城镇 化了。从根本上讲,城镇化是非农产业集聚和发展的结果,必须有产业、能就业,使进入城 镇的农村居民真正转为非农产业劳动者,这样他们才能在城镇长期、稳定地生活下去。第二,做好城镇建设和发展规划。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城乡一

体化”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统筹,其 中首先就是要求做好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推进城镇化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环境、公共设施 的承载能力,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的建设规模,不能以为大就是好,不能以为大楼高、马路 宽就是城镇化,城镇除经济功能外,还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第三,要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必须打破城乡之间二元分割的体制,除 了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打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藩篱,建立城乡一体的公 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只有这样,城乡间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转移才可能变得自然。第四,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好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在就业、教育、看病等方 面的基本保障问题。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应为他们通过努力逐渐融入城市创造条件。另一 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在现阶段,还不能急于割断农民 和农村的联系,首先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在城镇化的过程

中,不能随便侵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必须尊重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将放弃这些权利作为农民进城的一个条件。第五,在农村土地问题上,必须认真执行现行法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的政 策规定,不能以城镇扩张为由去侵占农民和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允许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试点 探索,但是不能违法侵权。应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 设用地市场”的目标,探索农村非农用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的途径与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方面,应严格执行政策(国务院2010年47号文)不能擅自扩大试点范围和违反“增,减挂钩”具体规定。第六,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 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的战略和工作要求,既要克服冒进、盲目的城镇 化建设,也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建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真正促进“三 化同步”发展。


第五篇:城镇化建设

关于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

【摘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西方晚,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地域分布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城市虽然在诸多方面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但也存在了众多的问题,城市与城乡区域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被打破。本文从张家口城镇化建设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城镇化建设中切实存在的城市问题,了解四线城镇化建设问题所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张家口城镇化;城市问题

张家口市市区东西皆为山地,间有河流南北贯穿,城市居民区则沿河发展,基本呈带状分布,平面景观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沿着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呈长向发展,因此对城市空间发展形态有很大的引导性与局限性。山城张家口历史上一直作为军事重地发展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离北京近,为北京上风上水位置,在经济建设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张家口的城镇化建设初期虽然发展缓慢,但确实在保障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的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体到张家口这座城市而言,目前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两大问题,即是:城镇的聚集度不够,城镇体系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粗放;城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够。

其一,城镇的聚集度不够,城镇体系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粗放。聚集度不够,体现在产业和人口的聚集两个方面。从根本上没有形成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须转移好农民进城。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

1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规划建设管理粗放表现在城市各项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等方面。对于此类山地城市的规划时,应重点保护城市山地景观,并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首先要确定不该建设的区域和土地系统—城市生态安全以及乡土景观遗产具有战略意义、关键意义的生态基础设施,该建设的东西让开发商去建设,不该建设的地方由市长和规划局长代表公众去做。因为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需。将开发建设权利交于政府,切实从城市、从市民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和开发属于公众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做此类城市的各项规划时,应依据当地的资源特征、环境条件来确定应当保护与控制的城市公共景观范围,严格保护原有景观特征与地方特色,发挥山地景源的综合潜力,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防止人工化、私有化、谋利化现象出现,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

其二,城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够,突出表现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不大不强。而只有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推进城镇化必须发展好重点县镇。县城和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吸纳人口和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跨区域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既不存在大城市成本高、交通、住房以及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压力大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明显的优势。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看,大城市过度膨胀的矛盾日渐显露,农民工在大城市定居生活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竞争中的劣势得到一定弥补,在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凸现,这为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要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结语】:城镇化建设是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不能仅仅将目光落在城镇化上反而忽略了城市及其区域的永续与和谐发展,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人居环境和社会进步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追求。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带动社会发展的切实实践。未来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应当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

调,从区域范围来探索永续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编著: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地理学》编著: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反规划”途径》编著:俞孔坚 李迪华《城镇化建设》作者:孙世芳

下载论文城镇化建设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城镇化建设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而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

    城镇化建设

    新华社采访柳州市委书记 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柳房网讯)“城镇化须有产业支撑,不能简单造城,要将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推进......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让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内容摘要:今天,城镇化正以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中国推进。以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发展为动力,城镇化正在对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进......

    城镇化建设

    现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这个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乡镇根本没有总体规划,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方向也比较模糊,这样,小城镇与周边乡村没有自......

    新型城镇化论文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不断扩大,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不断摸索和创新城镇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改变原先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结合......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央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03-17北京晨报(北京)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 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伴随......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