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11: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化建设》。

第一篇: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对社会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组合的必然形式,而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非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无法实现,不仅无法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也无法实现扩大内需。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相对于过去的粗放式用地、用能,现在要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过去的城镇化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现在更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而解决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中之重。

发表的个人观点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放宽直至放开城市和城镇的户口迁移的准入限制,实行按居住地管理的户籍制度;加强社会管理配套制度改革,以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农民工实际生活困难,对进城农民给予充分的身份认同,同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对农民提供基本社会福利。逐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合理引导要素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式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城镇化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长远的规划布局。二是创新市政基础设施的筹

资、运营和管理模式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促进城镇设施为农村服务,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三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进以高新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推进产业特色化发展。

再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要合理统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提供就业机会和打造创业平台,为提高收入和消费水平提供支撑;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开发和利用,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扶持作用,促进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提升城镇化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意识。

第二篇:城镇化建设

新华社采访柳州市委书记 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柳房网讯)“城镇化须有产业支撑,不能简单造城,要将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须解决好产业支撑的问题。

郑俊康说:“没有产业支撑简单造城,很可能引发乱上项目、浪费土地、劳民伤财,城镇化最后空心化,出现所谓的‘空城’‘鬼城’现象。”他认为,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就业不足、两极分化严重、出现所谓“贫民窟 ”等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基础,解决好农民利益问题是关键。郑俊康认为,推进城镇化,要为农民创造融入城市生活的基本条件,做到“三个确保 ”:要确保失地农民的收入比原来高、要确保被拆迁的农民住房比原来好、要确保解 决好养老等相关社会保障问题。

“实施城镇化,要保持清醒头脑,量力而行,趋利避害,做好风险防范。”郑俊康建议国家更加严格、更加细致、更加具体地对全国产业化城镇化实行区块化指导、宏观管理,避免各地产业化盲目推进形成重复投资、项目雷同、产能过剩,打乱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郑俊康认为,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是在财力配置上并不匹配。“很多地方只能靠‘土地财政’来勉强支撑,而且个别地方财政透支严重。”他希望国家一方面要优化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事权分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城镇化发展的硬性标准,制定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地方科学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避免城镇化演变成为追求政绩、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 ”。

市委书记李维员:坪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初见成效

10月29日下午,市委书记李维员到坪石镇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市领导李华伟、华健生、欧阳晓冬、张盛福,市发改、经信、财政、国土、住建、农业、计生、民政、统计等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调研。李维员充分肯定了坪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首先,李维员一行人马不停蹄,不辞辛劳,先后调研了东方锆业乐昌分公司、老坪石农贸市场、恒辉花苑、河西新城、河西湾住宅小区、北岸沿江风光带等项目。李维员每到一处,都详细听取介绍,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李维员对坪石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坪石镇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务实得力的发展举措,工作成效令人振奋,对坪石镇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随后,在坪石镇政府六楼大会议室召开了全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市委常委、坪石镇党委书记欧阳晓冬简要介绍了坪石镇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坚定实施“一市两城”、“南延西拓”发展战略,明确了“一主两翼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将坪石打造成国内知名、省内首先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美丽城镇。二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华电坪B、东方锆业、中健行等现有企业,不断拉长上下游产业链。电力建材、新型化工、生物保健等产业初具规模,上海绿地成功收购粤湘仓储物流。三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扶贫“双到”工作为抓手,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了10个省定贫困村指标。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帮扶资源,共同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蓝图,破解发展难题。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抓好社会稳定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理顺了信访体制,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倾听民意,纾解民怨。有效化解了一些闹访缠访案件,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显著,信访总量大幅下降。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公平、公开、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公开选聘了坪石敬老院院长、相关村(居)干部。通过民主评议,依法终止了百家洞村委会主任职务。坪石镇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

李维员对坪石镇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坪石镇所做的工作兴奋点多,发展变化快,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发展思路清晰。班子有战斗力,有长远眼光,善于把握大局,对政策把握运用到位,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安排具体,措施得力。实施“一市两城”战略,有利于增强坪石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发展区位优越。随着广乐高速公路明年10月通车,作为广东辐射内陆的节点,坪石镇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三是加快发展的时机成熟,政策空间和潜力大。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坪石镇将可享受一般镇没有的优惠政策。四是成效初现,兴奋点多。坪石镇班子做了大量繁琐的工作,东方锆业、河西新城、西河湾等项目成效显现,发展比预想的快。五是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坪石镇引入“城市综合体”的先进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城镇化发展成果将逐渐惠及百姓。

李维员对坪石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五点意见:一是坚持规划引导。城市规划不能朝令夕改,要注意保持规划的前瞻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二是“快”字当头。有序推进河西新城等各类项目,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政策机遇。三是坚持产城融合。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带旺坪石发展。四是坚持民生为重。通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让人民群众尽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五是坚持内外结合。市直部门要加大对坪石镇的支持力度。坪石镇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职能部门的支持,善借外力推动坪石发展。

最后,李维员对坪石镇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坚持以党委为核心,加强团结,合力攻坚,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统筹抓好征地拆迁、计生工作、信访维稳、社保扩面、森林防火等工作,各项工作都不可掉以轻心,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三是发扬敢打硬战、善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征地任务重,经费保障不足等困难,攻坚克难,团结拼搏,为推动坪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市委书记何雄在全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经过市委常委会研究,我们用两天时间召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昨天,我们组织有关市级领导和部门的同志到新乡、濮阳两市参观考察,主要是开阔眼界、开拓思路,学习他们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的提升、新型社区建设、土地运作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经验做法。今天上午的会议,主要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建设的标准和进度,明确工作的责任和激励约束的措施,对全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在今天的会上,四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把工作的理念、重点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推进都讲得很清楚,重点片区指挥部办公室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牵头的市级领导也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非常好。王市长对全市城镇化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把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有几个重要节点,济源需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靠什么来支撑,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要求,都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很清晰、很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几点意见:

一、学习十八大精神,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认识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也是当前全党全国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我市已经连续三年召开了城镇化的专题会议,2010年是城镇化工作会议,去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今年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这说明我们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以前搞城镇化,就是把城市做大、城市框架拉大。现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城市规模的扩张,还包括人怎么进来,人进来以后怎样实现市民化,人进来以后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支撑、生态环境怎样改善,是一个统筹协调的有机体。我们要把对城镇化的认识和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李克强同志在最近《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要靠产业的创新转型、靠城镇化、靠服务业、靠区域发展、靠资源环境的改善,并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新型城镇化与原来所讲的城镇化的区别,新就新在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心城市、小城镇和社区相互协调推进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能够形成大量的投资需求;二是能够形成大量的消费需求,能够提高居民收入,能够推动产业集聚升级,能够缩小城乡差别。所以,新型城镇化对济源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加快新型城镇化,要抓住三条主线:一是造城,要统筹规划指引,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布局,拓宽城市的发展空间;二是兴业,就是要培育产业,传统产业做长做强,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同时培育新的业态,比如创意、文化、商贸、休闲、娱乐产业;三是社保,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发展要跟上,城乡的社会保障要接轨,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要同步。三条线同时展开,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就做好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把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内涵和原来城镇化的差别,以及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节点、主要任务都要搞清楚,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抢抓当前的有利时机,努力把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此来引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 今天会上下发了新型城镇化相关文件、政策的汇编,以及明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台账,王市长对工作任务和要求作了重点部署,下面我再点几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中心城区这个关键。国务院前两天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里把我市定位为大城市。根据现代城市规模的划分,1000万人以上是超大城市,100万人以上是特大城市,50万人以上算做大城市,50万以下、20万以上是中小城市。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要求济源要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从目前来看,晋城、运城市区人口50万左右,焦作市区人口80万左右,洛阳市人口120万左右,而济源中心城区的人口只有不到30万,与这些周边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中心城区吸纳人口集聚的能力明显不足,综合配套设施,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是制约中心城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准,济源至少要对周边的垣曲、沁水、阳城、泽州、临川、孟州、沁阳、吉利等县市形成辐射影响和带动作用,经济、科技、教育、商贸、文化等方面要对周边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引领力,这就对我们的城市承载功能、产业功能、辐射功能、服务功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心城区的规模等级和获取资源的能力是成正比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城市规模,才能更多地吸引各种资源要素集聚。所以,我们一定要突出中心城区这个关键,特别是抓好九大片区的建设。东南片区要承载的是教育的、高端商业的功能,东湖片区是商务中心区,三湖片区是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区,济渎片区要突出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东南西北四个片区都各具功能、各具特色。在城市的中心,北蟒河区域要建成生态、文化、商业长廊,延庆寺区域、建业十八城区域的重点是老城区的改造提升,形成新的商业、住宅中心,健康城要把高端的医疗、优质的教育、比较完备齐全的养老、休闲娱乐的设施搞好。我们要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把九大片区谋划好、建设好,把济源的中心城区真正做成有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是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一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上。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据住建部门提供的各省辖市统计数据对比情况来看,我市的供水普及率达到99.81%,居全省第2位,郑州已经达到了100%;燃气普及率达到83.07%,居全省第9位,安阳已经达到了100%,新乡是96.18%;集中供暖面积覆盖率居全省第12位;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6.24%,居全省第11位,商丘达到了100%。从这些指标来看,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先进省辖市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比如,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集中供暖;污水收集处理率还没做到100%。要建设现代化城市,就要首先把这些基础设施建好。要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去年把文昌路、愚公路向南延伸,今年要把东环改造成市区道路,西环要安装下水管道,东、西二环要集中进行绿化,将来要把汤帝路往北打通,黄河路向西延伸到西二环,南环路要打造成市区道路,济源大道要往西延伸到西二环,济渎路、济水大街、北环路也要往西延伸,然后是市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连接线,要按照生态走廊的标准进行完善提升。要加快中心城区供排水、强弱电、燃气、热力管网建设,加强垃圾处理场和餐厨垃圾项目建设,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环卫和城市管理的装备水平,既要重视地上,也要重视地下。要对整个市政管网,包括通讯、有线电视、电力管网进行普查,建立网上数据库,纳入“智慧济源”的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的切入点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还是扩大内需的拉动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抓好几点,首先要把规模做大。只有做到1万人以上,小学、幼儿园、卫生室、道路、供水管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才经济。第二,在布局上,要么靠近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镇区,要么靠旅游线路、渠马线、阳下路,原则上在山区里不要再建新的社区。第三,在规划上,一定要体现高标准,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要完备。第四,要把政策用好,国家和省里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专项补助资金,要积极争取倒房重建、沿黄地质灾害、扶贫等专项资金,打捆运用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去。此外,进到社区以后,原来的宅基地要进行置换,置换的钱要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级要专门列出专项资金,涉及到占地的企业也要拿一部分。第五,要宣传好,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峪镇7个村、下冶镇2个村、邵原镇1个村约18000群众目前都在积极要求下山进社区,过去我们在山区实行了村村通饮水、路路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解决了生活问题,解决不了致富问题。所以,我们要顺应群众的需求,加快引导他们进社区、进城。第六,要营造特色、彰显特色。第七,要坚持建新拆旧的原则,建设新社区,一定要把旧房拆掉,为城市的发展真正腾出空间。第八,农民进入社区后,就业要安排,同时山上的地要流转,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不能受损害。

四是一定要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支撑的问题对济源很重要。我市原来的产业偏重,吸纳的就业比较少。济钢和豫光产值将近200个亿,用工只有2000人;富士康的产值只有100亿,但是却用了将近3万人,这就充分说明重工业解决就业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现在一方面要将传统产业延长链条,往终端做,往消费者直接使用的环节做,然后做成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比如,铅锌行业可以把电池回收后再做“城市矿山”,钢铁行业可以做紧固件、螺丝,只要往下做,把链条拉长,就会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同时,我们要引进更多的新型产业,现在产业的方向更明确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方向就是矿用装备和新材料,也可以招一些电梯行业,其他的产业不要乱放;虎岭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方向就是装备、化工产业园和钢材的下游;玉川产业集聚区的产业方向就是围绕有色产业搞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做一些新能源。下一步我们的招商引资就要围绕这些产业招龙头企业,周边的镇要套合起来和产业集聚区一起招商。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中心城区的几个街道和山区的几个镇现在招商的方向还不明确。中心城区一定要围绕着服务业发展去招商。目前,济源的住宿和餐饮业严重滞后,今年省里很多会议安排在济源召开,但雅士达、世纪、济源宾馆等几个主要酒店的接待能力有限,此外,仓储物流业、商贸、文化、休闲产业也都还没有形成规模。我们必须在服务业的发展上加大力度:一是餐饮住宿行业。5个街道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服务业的意识,市里抓五星级酒店,同时对两个四星级酒店进行改造提升,5个街道要引进建设一批特色的餐饮酒店。尤其是济水、沁园、天坛,将来要大力引进商务快捷酒店。如果没有良好的住宿条件,也没有什么特色的饮食,我们还怎么发展旅游业,怎么发展服务业,怎么做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下一步,市政府要对街道办事处压任务、压具体的目标。现在大家决不能抱着“招了也可以,不招就算了”的思想来发展服务业。二是仓储物流业。重点加快煤炭、矿用产品、建材等方面的仓储物流业发展。天坛、北海、克井、轵城、承留等有条件的镇(街道)要结合自身特色搞物流产业。三是商业文化休闲产业。北海街道要抓住济渎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发展济渎商业文化。济水街道要抓住蟒河、宣化街的改造机会,加快发展高端商业,提升商业业态。昨天,我们参观新乡旧城区引进的上海四季青、海宁皮革城等项目,规模大、品位高,而我们济源的商贸业一直是小打小闹,没有招国内顶级的大型商业企业。抓商业发展就是注重长期税源的培育,如果把最好的地段都搞成了房地产开发,城市的造血功能就会枯竭。玉泉街道的产业定位就是要搞苗木花卉,将来我们做休闲之城,在玉泉搞都市农业型的休闲基地很有条件,要抓住机遇,引成产业集群。天坛街道把工业大道改成商贸集聚区,这个思路很对头。关键还是要招大商、招品牌企业,一定不能小打小闹,一条街搞了以后就是一个新的业态,大家要形成这样一个发展理念。山区镇,就是要发展旅游业,搞农业的产业化,搞休闲产业,搞热气球、自行车等体育产业,沿着主要的旅游线路搞“农家乐”。大家一定要有产业发展的紧迫感,思路一定要清晰。

五是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城市的环境决定城市的形象,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要求,人居环境是体现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生态是我们济源的特色,我市连续搞了几年“3+1”,成效很好,大气、秀气、灵气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十八大提出要建立“美丽中国”,大家觉得现在的济源已经有点美丽了,但是我们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得加把劲。生态建设这条路子已经选准,下一步,我们还要再抓几项重点。一是工业方面要抓清洁生产,要抓产业的集聚布局,项目的联审联批一定要把关;要抓土地的节约利用,去年我们用了7800亩地,分行业、分集聚区、分镇办做个分析,用地的投资比、投资强度、产出强度效益都要作分析,继续走节约节能的路子。二是持续对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投入,“3+1”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突出重点区域,突出生态廊道的建设,河道要全部进行治理,河两边要搞成自然的堤岸。三是抓好城市环境的治理,“五小整治”、清洁生产、粉尘废气的排放、污水的排放、农村面的污染、小养殖等要下决心规范整治,使城市天更蓝、水更净、环境更优美。

三、创新理念,破解瓶颈问题

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新型城镇化,既面临有利时机和难得机遇,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敢于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善于搭建平台、破除瓶颈,持续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动力。

一是要创新投融资体制。现在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都要靠城市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我们的城市发展要不要适度负债,这个问题大家需要认真讨论一下。企业要快速发展壮大,是要负债经营的。只有负债经营,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才能占领市场,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回报股东。所以,从企业的角度讲是需要负债经营的。从城市的角度讲,也是需要适度负债经营的。现在济源是几件大事都赶到一块了,第一件事是要培育新兴产业,这是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我市原来的传统产业现在发展受到了影响,钢铁、铅锌、焦化、煤炭等产业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必须要培育新兴产业,这就需要发展产业集聚区,需要招商引资,需要支持企业发展、给企业优惠政策,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第二件事是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内涵,营造城市特色。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这么五到十年的高速发展期。晋城、运城等城市现在就是在跟我们争人口,如果我们再不加快城市发展,就争不过人家,就建不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所以我们这几年要干、要大干、要好好干,这些事也需要花钱。第三件事是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也需要花钱。这三件事都是硬任务,可是我们现在就这么多财力,不负债是不行的,不负债就很有可能会错失很多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全市上下一定要在这个方面统一思想:一要积极探索适度举债经营,应当根据经济发展趋势,科学预测,确定适度举债的规模。二要积极打开融资思路,要善于运用金融机构的钱,要研究金融机构的政策与资金,要长短结合。要谋划好长期性的、开发性的贷款,回收期长,利率低的贷款;谋划好专业性的金融机构,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濮阳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积极争取专业性金融机构投融资项目,争取专业性贷款,比如,农开行关于水利沿黄调蓄、生态建设、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有投融资项目,水利、住建等部门要谋划好项目、加快对接。三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比如,新型农村社区的、扶贫的、倒房重建的,对各级财政资金要整合捆绑、统一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四要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过去我们很多项目的建设资金都是靠在财政上,财政不给资金就不干活,这是不行的。我们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比如,城市的亮化能不能搞合同管理?城市的绿化能不能实行租赁制?“思路一变天地宽”,我们一定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开融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首先要把两个集聚区的融资平台做实,让它运转起来。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高度注意,融资不是高息集资,高息集资是不行的,要以项目为依托、利用政策进行合理融资,算好账再进行融资,要坚决制止高息集资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出台文件,所有镇(街道)进行融资必须成立委员会,大的融资项目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二是要创新土地保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一要探索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增加与农村人口进城定居相挂钩的机制。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人地挂钩,比如山区的群众进到城里定居后,国家有规定“地随人走”,山区的土地指标也要随着到城市里来用,把新型农村社区节约集约的土地指标集中到城镇建设中。二要挖掘旧城和工业老区的土地潜力,加强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进行清查,建立土地低效利用处罚机制,要定期对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把做得好的镇(街道)、产业集聚区、行业都进行排名,凡是对土地闲置的要加收滞纳金,限期进行处理,仍然闲置的要强制回收。同时,鼓励和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要通过土地的运作,来保证重点片区的土地利用。三要把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十二五”规划结合好,做到“三规合一”,通过规划去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

三是要创新公共服务机制。近年来我们在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做到了“七个完善统一”,下一步,要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比如在教育方面,近年来我们集中财力建设了一批中小学校,目前城区的中小学总体上能够满足需求,但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农民大量向城区集中,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还需要增加投入。在医疗布局方面,在城区的东部、南部还需要建一些新的医院。人民医院和卫校搬出来后,旧址怎么提升、搞什么项目合适,卫校搬去职教园区要怎么规划,健康城怎么建设,将来在东湖区域还要考虑医院的建设。通过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拉动,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医疗和教育是引导人口方向的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两项建好。在“村改居”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把社区管理摆在城市管理的突出位置,探索“村改居”后的社区管理新机制,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强化市、镇(街道)政府的管理职责,保证街、居两级工作经费。政法委、民政局牵头,结合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抓紧推进“村改居”,各镇(街道)在旧城改造选点的同时,也必须加快推进“村改居”进社区这项工作。在社会保障的接续方面,确保农民进城以后能够享受到城市的社会保障。最近人社部出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人社局等部门要加强对政策研究,结合我市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真正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

四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一是加强城乡规划的管理,完善信息体系建设,把管理的触角延伸、落实到街道、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做到全天候、不留死角、不留空档。我们济源的拆迁补偿标准是全省最高的,每户240平方米还有门面房。有这么高的补偿条件,再管理不好,再出现私搭乱建,就是对我们济源发展极大的不负责任和破坏。所以,我们要严格管理,依法进行。二是规划管理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对现行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反映给规委会,通过规委会研究最后决定是否修编。任何人不得私自干涉规划、更改规划。我们要本着对济源历史负责的态度去搞规划,因为对济源的城镇化来讲,今后五到十年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也是我们对规划管得很死的原因所在,请大家理解。现在我们在规划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划观念不超前,这其实是最大的浪费,规划和设计的高标准是最大的节约,这个理念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有;二是规划不坚持、随意乱改,规划如果变成了“豆腐”规划,济源未来的发展就没有前途,就是失去我们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三是规划执行不力,规划不执行,是最大的渎职和不作为。我们把这个权力下放给规划局,规划局执行不了就交给法院,必要时和公安协作。针对这些问题,我希望在全市再开展一次大讨论,包括老干部在内,有关部门要做好安排。

四、压实责任,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在今天的会上,九大片区都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一些责任单位和部分片区牵头领导也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大家保持这种好的精神状态,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魄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九大片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都明确有具体的市级领导负责牵头,相关的责任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敢抓敢管,一抓到底。各镇(街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抓好责任和任务的分解,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重大问题亲自抓,主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任务亲自督促落实。

二要统筹推进、形成合力。现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有一种现象,产业集聚区与所在镇因为划村问题,在项目推进上有时还不协调、不合拍。出现这种情况,有体制上的原因,但是这个时候也是考验干部大局意识、党性意识强不强的关键时刻。推进任何一项工作,九大片区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片区、一个镇(街道)、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个部门,特别是国土、财政、住建、规划、水利、园林等相关部门的合力推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强化大局观念,严格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和工作台账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要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要组织人员,定期对重点片区、承担重点任务的单位定期组织观摩,进行评比排名次。组织人大代表、老干部、网友代表,经常去看、提意见。对工作当中进度不力、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人,随时调整、随时撤换,要形成在一线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并且从一线提拔干部的用人导向,以此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同志们,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济源城乡面貌大变样,争取早日把济源建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市!

吉林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科学推进四平特色城镇化

四平作为全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科学推进城镇化,是摆在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确立了突出内涵式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以“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城镇承载能力为重点,坚持三化统筹,促进城市和城镇协调推动,城镇和乡村共进互动,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高质量地推进四平特色城镇化。

探索构建四平特色城镇化体系,是全面推进城镇化、追求实效的有益实践。我们树立全域发展理念,按照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发展战略,围绕“南接北融”、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城市建设、土地、产业、交通、农业等各项规划,形成以“一核”(四平梨树同城化)为中心,以县域中心城市为支撑,以“一核三带”节点镇为骨架,以新型社区为基点的城镇空间结构,构筑串点连线、连线成面、层次分明、分工互补的城镇体系。

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总结典型经验,抓住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四平特色城镇化的科学路径。

一是采取托管、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集约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础;二是由村集体利用农业现代化手段集中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实现收益最大化,让农民有固定收入。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既解决农民愿意离开土地再就业再创业的问题,又解决村集体没有凝聚力、感召力的问题。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核心;三是利用国家对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引导城镇化建设主体(市县乡三级政府)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将农民宅基地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进而使农民获取进城住宅,放大农民的财产性收益,实现农民住楼梦想,既解决农民愿意进城的问题,又解决城镇化建设主体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问题。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四是通过实施“扩权强镇”政策,提高城镇建设能力,大力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宜业的政策环境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环境,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生产生活生态”,引入高尚元素,提升城镇品位,以此增强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真正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准。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既解决农民进城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的问题,又解决城镇承载能力问题。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点;五是产城融合,坚持用工业化的发展反哺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通过壮大县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增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能力,既解决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就业问题,又解决提高城镇化率的经济支撑问题。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六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使进城的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真正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保证。

坚持规划引领、人本为先、差异发展、协调渐进、统筹可持续原则,是科学推进四平特色城镇化的必然选择。第一,坚持规划引领原则。规划的前瞻性决定着城镇化的方向,决定着城镇化的布局,决定着土地集约使用的效率,决定着经营城镇的效果,也决定着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因此,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产业规划势在必行。第二,坚持人本为先原则。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就是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以后,能够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坚持差异发展原则。根据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区域比较优势的差异,以及地域文化的不同,打造综合发展型、工业强镇型、商贸服务型、文化旅游型、资源开发型、市场辐射型、高效农业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节点城镇群,使之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转移城镇化等不同方式。第四,坚持协调渐进原则。推进城镇化要先做足农业现代化功课,再做好工业化大文章,还要做实改革创新工作,夯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避免造空城和富裕农民变穷居民现象的发生。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县城或乡镇先行先试,采取典型引领的方式,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再推广。第五,坚持统筹可持续原则。城镇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又要统筹城乡居民利益分配,全面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和持久活力。要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探索村集体经济如何对农村人口医疗、养老等发挥保障作用;要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坚持用知识提升人的全面发展;要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尤其是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增强财税实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提高城镇吸纳和承载能力。

第三篇:城镇化建设

月谈2011年第6期评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http:// 而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目前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比)的统计中,包含了1亿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但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享 受到城市户籍所附着的社会福利,还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这种现象被描述为“土地的城镇化 快于人口的城镇化”或“半城镇化”。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产业支撑、资源环境、基 础设施承载能力等问题。所以,“十二五”时期推进城镇化建设,要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树 立正确的城镇化观念,少走弯路,逐步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有产业就有就业机会,而相对 充足稳定的就业是城镇化的基础,要让农民家庭进入城市定居,最基本的条件是能够就业、在城镇有基本稳定的收入。这就要避免盲目的城镇化,不能以为圈了地、建了城区就是城镇 化了。从根本上讲,城镇化是非农产业集聚和发展的结果,必须有产业、能就业,使进入城 镇的农村居民真正转为非农产业劳动者,这样他们才能在城镇长期、稳定地生活下去。第二,做好城镇建设和发展规划。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城乡一

体化”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统筹,其 中首先就是要求做好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推进城镇化必须要考虑到资源、环境、公共设施 的承载能力,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的建设规模,不能以为大就是好,不能以为大楼高、马路 宽就是城镇化,城镇除经济功能外,还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第三,要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必须打破城乡之间二元分割的体制,除 了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打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藩篱,建立城乡一体的公 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只有这样,城乡间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转移才可能变得自然。第四,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特别处理好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在就业、教育、看病等方 面的基本保障问题。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应为他们通过努力逐渐融入城市创造条件。另一 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在现阶段,还不能急于割断农民 和农村的联系,首先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在城镇化的过程

中,不能随便侵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必须尊重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将放弃这些权利作为农民进城的一个条件。第五,在农村土地问题上,必须认真执行现行法律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土地的政 策规定,不能以城镇扩张为由去侵占农民和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允许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试点 探索,但是不能违法侵权。应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 设用地市场”的目标,探索农村非农用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的途径与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方面,应严格执行政策(国务院2010年47号文)不能擅自扩大试点范围和违反“增,减挂钩”具体规定。第六,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 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即“三化同步”)的战略和工作要求,既要克服冒进、盲目的城镇 化建设,也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建设,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真正促进“三 化同步”发展。


第四篇:城镇化建设

关于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

【摘要】: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西方晚,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化建设在地域分布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城市虽然在诸多方面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但也存在了众多的问题,城市与城乡区域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被打破。本文从张家口城镇化建设当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城镇化建设中切实存在的城市问题,了解四线城镇化建设问题所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张家口城镇化;城市问题

张家口市市区东西皆为山地,间有河流南北贯穿,城市居民区则沿河发展,基本呈带状分布,平面景观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沿着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呈长向发展,因此对城市空间发展形态有很大的引导性与局限性。山城张家口历史上一直作为军事重地发展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离北京近,为北京上风上水位置,在经济建设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张家口的城镇化建设初期虽然发展缓慢,但确实在保障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的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体到张家口这座城市而言,目前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两大问题,即是:城镇的聚集度不够,城镇体系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粗放;城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够。

其一,城镇的聚集度不够,城镇体系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粗放。聚集度不够,体现在产业和人口的聚集两个方面。从根本上没有形成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必须转移好农民进城。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

1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规划建设管理粗放表现在城市各项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等方面。对于此类山地城市的规划时,应重点保护城市山地景观,并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首先要确定不该建设的区域和土地系统—城市生态安全以及乡土景观遗产具有战略意义、关键意义的生态基础设施,该建设的东西让开发商去建设,不该建设的地方由市长和规划局长代表公众去做。因为城市的规模和建设用地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生态基础设施则永远为城市所必需。将开发建设权利交于政府,切实从城市、从市民角度出发,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和开发属于公众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做此类城市的各项规划时,应依据当地的资源特征、环境条件来确定应当保护与控制的城市公共景观范围,严格保护原有景观特征与地方特色,发挥山地景源的综合潜力,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与措施,防止人工化、私有化、谋利化现象出现,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维护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

其二,城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不够,突出表现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不大不强。而只有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发展,才能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推进城镇化必须发展好重点县镇。县城和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吸纳人口和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跨区域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既不存在大城市成本高、交通、住房以及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压力大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明显的优势。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状况看,大城市过度膨胀的矛盾日渐显露,农民工在大城市定居生活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由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竞争中的劣势得到一定弥补,在土地、资源等方面优势凸现,这为县城和重点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要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安排土地利用计划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结语】:城镇化建设是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不能仅仅将目光落在城镇化上反而忽略了城市及其区域的永续与和谐发展,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人居环境和社会进步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追求。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带动社会发展的切实实践。未来的城市与区域发展应当是超越单个城市的传统思维,走向区域协

调,从区域范围来探索永续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编著: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地理学》编著: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反规划”途径》编著:俞孔坚 李迪华《城镇化建设》作者:孙世芳

第五篇: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让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

内容摘要:今天,城镇化正以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在中国推进。以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发展为动力,城镇化正在对中国的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演进。从严格控制到稳步推进,从茫然无知到积极探索,在经历了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的艰苦历程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逐渐清晰,并逐渐成为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率,城乡统筹 城镇化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随着沿海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城镇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一、城镇化发展历程

(一)发展初期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是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政府是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主体,行政手段渗透于城镇规模的确定、城乡人口的流动及城镇化道路的选择等各个方面。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一度出现工业化所引起的快速城镇化现象,但很快受国民经济调整的影响,工业发展停滞,政府大力精简城市人口,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同时,“文革”期间大量的知识青年和干部下放农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城镇化进程受到抑制,城镇化水平一直很低。

(二)发展中期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自那时起,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的发展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之后,城乡集市贸易更加开放和迅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出现大量的城镇暂住人口。与此同时,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城镇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发展速度、动力机制、产业布局、城镇经营、发展定位等各方面进行摸索,并得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长期困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根本性突破,户籍、土地、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配套措施逐步完善,为城镇化水平建设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表1.我国1978-2006年人均GDP(元)和城镇化率(%)

表2.我国1978-2006年人均GDP和工业增长率(%)

纵观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见表

1、表2),城镇化建设发展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前的徘

徊不前,在改革开放后快速推进。人均GDP、城镇化率等都在逐步增长,就业非农化率和产业非农化率的的增长表明我国第二三产业已经逐步取代了农业的地位,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GDP增长率和工业增长率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增加,表明我国城镇化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发展城镇化建设由进入发展中期加速阶段到中期加速、城镇体系构建完善阶段。

二、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现状及相关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实行了东部优先发展、进而带动西部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东部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然而同时并没有出现带动西部发展的局面,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研究显示,在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

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差异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表3显示了2007年31个省、市、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非常大。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上海,城镇化率达到了88.70%,而最低的省份—西藏仅为28.30%。人均GDP最高的是上海的66367元,而最低的是贵州的6915元,差距非常之大。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移的有效途径,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将会引起地区农民收入的巨大差异,进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中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城镇化还存在人口城镇化率还不高,各省市城镇化水平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城镇化,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城镇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的竞争力、幅射力、吸纳力不强等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讨论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基本体制矛盾,如果从根源上分析,应该说是民族命运使然:既然我们这个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的小农经济国家通过“复制翻版”重工业、短期完成了国家工业化这个特殊历史进程,就得承受这种“重型”偏斜工业化必然伴生的制度“成本”。由此,后来者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往往会略有尴尬。因为,一方面,中国所有位于世界前列的经济成就一旦被人口平均,就不得不堕入发展中国家行列,弄得“强国”就似乎永远是梦;另一方面,这个基本体制矛盾至今难以解决,60%的农村人口大部分仍然停留在自给、半自给社会而不能进入现代市场,又弄得人们即使再怎么想按照西方的制度改变自己,也只落了个“东施效颦”的痛苦病根。

自从1998年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城镇化”重大战略被明确提出之后,除了理论界继续其理性争论之外,更为尴尬的是,政策领域早已讨论过的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城乡差距,反倒愈演愈烈,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未必会出现帕累托改进。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基本对立的长期的体制矛盾。这不只是因为中国总人口的增长趋势到2020年以后才可能停止,而且当今中国农民人口仍然占世界农民总人口的1/3,到2020

年以后农村还会留下不少于5亿人;更主要是因为利益结构固化于其中的城市体系是具有机体排异功能的。以往城市化过程的一般经验表明,这是一种实质上排斥三农的激进的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

近20年中,不仅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更加大规模地净流出农村,而且,每次中国出现经济高涨几乎都同时造成耕地减少幅度大于人口非农转移,导致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几乎不可能随改革与发展而根本改观。

在20世纪末以来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导致工业化建设大规模占地不可逆转。目前这种制度软约束条件下的行政控制,实际上既不能有效抑制各级政府在财政亏损压力下对耕地“农转非(从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巨额增值收益的渴求,也不能控制中央上收了金融权利之后地方政府与具有垄断地位的金融资本之间“以地套现”的交易。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资本增密的内在机制作用和以私有化为主的改制中,出现了始料不及的资本排斥劳动、使农村劳动力在本地的非农就业连年下降的情况,同时也并不因为产权清晰而出现原来坐落在乡村的企业向城镇的自然集聚。地方政府“以地套现”和改制企业排斥劳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给“城镇化”发展带来阴影,但却很少引起理论界的重视。

发展城镇,推进乡村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也是目前我国缓解城市内需不足,减轻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城镇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既关系到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的发展等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文化环境、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城镇规划、城市支撑力等问题。城镇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正确了解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综合水平,对城镇发展进行宏观评价,准确分析城镇发展动力,及时把握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城镇发展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揭示城镇化过程中需求与现状差异,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切实推动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政策建议

(一)正确处理“三农问题”

城镇化固然重要,但城镇化并不是目的。就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制度的环境制约而言,以城镇建设为主的城市化是手段。考虑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导致农业、农村衰败和农民大量破产引发冲突的教训,中国在人口压力大而资源严重短缺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之下提出“城镇化”战略,主要目的是在维护稳定的条件下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合理地缓解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

这当然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应通过培育城镇积累功能和自我发展机制,使已经非农就业的劳动力和过剩的农村人口进入附近城镇,从而减轻有限的农地已经超载的农业人口负担,以保证中国农业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区域资源条件本身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区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需要分类指导。

(二)解决与城镇发展相关的产权问题

“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农村社区土地和乡镇企业产权关系。其一,农村小城镇的土地制度必须体现社区成员作为农村财产的所有者的权益。对于县及县以下城镇建设在内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以多种方式参与城镇开发,实行“基本建设用地作股,工商业用地租赁”的原则,并鼓励农民把在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中创造出来的“地滚地、地换地”等经验用到城镇建设中,分享土地农转非所带来的增值收益。

其二,在村级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中,应积极推广得以在一次分配中就保证公平的“社区共有制的农民股份合作制”,以国家赋予政策优惠来保持其原有的以社区公共福利和劳动力就业最大化为目标的属性。同时,还必须对县以下城镇政府占用资产的集体所有制属性,通过清产核资,推行股份合作制,重新予以明确。

(三)择优发展小城镇,提高小城镇的聚集辐射功能和生命力

由于大多数城镇近年来的变化基本上产生于“撤乡并镇”,是数量的扩张而非质量的提升,因此应该明确强调包括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城关镇在内的中心镇发展,一般乡镇政府则需改为派驻机构以限制其政府政绩目标下的盲目发展。中国各地事实上已经合并了一多半乡镇,从1984年进行“撤社建乡”时的约9万个,减少到现在的不足4万个。如果在实现全面小康大目标的未来13年内集中发展1万个中心镇,平均每县市3—5个,则可将2020年之前需要转移的2—3亿农村人口的一多半吸纳到城镇。如果城镇建成区面积以每平方公里投资1—2亿元计,则需要投资1—2万亿元。再计人带动效应,则每年就会有不少于3000亿元的投资总额,可增加近千万城镇人口的市场消费。这就有可能使“城镇化”成为拉动内需型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

(四)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城乡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的人口登记制度。要形成用经济办法抑制部分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的机制。对水资源严重短缺、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密度过高以及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的特定地区,要用经济手段抑制某些城市的人口过密问题。

(五)严格贯彻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从人口分布来看,就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从城乡关系来看,就是城镇与农村要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城镇之间关系来看,各个城镇之间应形成既有合理分工又有合作的城镇群,要打破地区和城镇之间的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各个城镇之间合理流动,让城镇群成为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城镇发展要从自身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努力形成具有各地产业、民族、历史、建筑特色的城镇风貌,避免千城一面的雷同化现象。

下载城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建设

    现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这个城镇化建设缺乏规划。很多乡镇根本没有总体规划,各乡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方向也比较模糊,这样,小城镇与周边乡村没有自......

    城镇化建设调研

    关于如何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整合部,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介,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可以说,在现阶......

    城镇化建设专题讲座

    城镇化问题 一 、教材相关知识 1.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共同......

    城镇化建设问题探讨

    城镇化建设问题探讨 1、拆迁工作难度大,部分职工在观望,在攀比,造成拆迁难度大。 2、团场城镇化具体问题:职工住房按国家标准赔偿,但职工不理解,按自己的想象价走,更甚者靠团场赔钱......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背景链接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 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20......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6%,与工业化国家70%的城镇化水平还差20多个百分点。如何利用这个空间,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农村城镇介于......

    新农村城镇化建设

    新农村,小城镇,大战略” —中小城镇特色商城统筹建设项目项目名称 “新农村、小城镇、大战略”— 特色商城统筹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 ( 万元 )5000—100000万元(人民币) 总用地面积......

    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

    市委、市政府把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在中心城市建设上,始终坚持膨胀规模与求精求美同步,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城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