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城镇化建设交流
我镇地处本区最东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8.3平方公里,耕地4.95万亩,常住人口4.8万人,属本区经济薄弱乡镇之一。今年,我镇被列为市重点城镇,我们将以区委王书记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迅速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城镇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实力更强、环境更美、生活更优的新型城镇。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融入城市板块
镇村规划是镇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是提升镇村建设品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意见》精神,加快融入城市板块,我镇将把规划的修订完善放在首位。
一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功能合理分区”的要求,重新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及各村庄规划,科学定位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权威性。
二是合理调整土地总体规划。在服从中心城市大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统筹兼顾、合理用地的原则,按照用地集约、居住集中,产业集聚的要求,开展新一轮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为城镇建设提供用地指导。
三是做好园区专项规划。我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此,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我们将对“两个万亩”高效农业园进行专项规划。同时,为增强造血功能,壮大财政实力,对镇工业集中区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构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二、坚持科学定位,不断做强特色产业
我镇地处城市边缘地区,交通相对闭塞,集镇建设虽然初具规模,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多数农户家庭以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收入为主,农民增收困难。在重点镇村建设中,我们将立足镇情,以农业的产业化为基础,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化工业,努力彰显本镇产业特色。
一是持续扩面增量。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先行的基础上,狠抓项目开发,坚持种养结合,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点面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确保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落到实处。
二是努力提档升级。围绕本镇提水养殖、银杏林果等特色农业,努力在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引进银杏、食品等加工项目落户本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鼓励发展农村运销服务业,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努力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围绕打造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产业化承载功能。加快推进道路、水电、燃气、通讯、广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配套功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落实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整洁优美的镇村环境。
三、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提高城镇水平
作为联结城市的一个板块,我们将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工作的重心,坚持以快补晚,好中求快。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与集镇开发并进。以镇村规划为指导,坚持连片开发、组团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高品位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新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
二是注重设施建设与功能拓展协调。一方面按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要求,采取内资与外资结合,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共建的方式,全面实施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完善集镇配套功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对外交通问题,加紧编制对外交通的规划,全面实施镇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上争,早日建成集镇与市区、与周边镇街的快速通道,努力改善投资的硬软环境。
三是注重做大规模与提升形象统一。按照镇区与社区,重点村与一般村,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工业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逐步集中、建管并重,努力使小城镇规模在扩大的同时,集镇的整体水平同样得到提高,集镇的对外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坚持民生为本,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重点镇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发展惠民工程,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加广泛地惠及民生。
一是坚持创业富民。积极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投身重点镇村建设,以典型引路,大力推介创业经验,因村因人制宜,鼓励自主创业,动员返乡创业,全面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促进各次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二是坚持保障安民。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重点镇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侧重抓好城乡社会保障的全覆盖。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坚持发展惠民。加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认真实施好环境整治工程。针对当前农民居住较为分散,镇容村貌较为落后的实际,认真制定镇村环境整治方案,分年、分段抓好镇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努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好各项惠民工程。重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实施好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关注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快完善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群众饮用卫生水工程推进力度,在长江水达镇工程全面实施到位的基础上,两年内确保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各位领导,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市委《意见》的要求,在市区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鉴经验、潜心研究,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努力为推进重点镇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乡镇城镇化建设交流材料
我镇地处本区最东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8.3平方公里,耕地4.95万亩,常住人口4.8万人,属本区经济薄弱乡镇之一。今年,我镇被列为市重点城镇,我们将以区委王书记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迅速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城镇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实力更强、环境更美、生活更优的新型城镇。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融入城市板块
镇村规划是镇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是提升镇村建设品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意见》精神,加快融入城市板块,我镇将把规划的修订完善放在首位。一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功能合理分区”的要求,重新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及各村庄规划,科学定位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权威性。二是合理调整土地总体规划。在服从中心城市大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统筹兼顾、合理用地的原则,按照用地集约、居住集中,产业集聚的要求,开展新一轮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为城镇建设提供用地指导。三是做好园区专项规划。我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此,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我们将对“两个万亩”高效农业园进行专项规划。同时,为增强造血功能,壮大财政实力,对镇工业集中区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构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二、坚持科学定位,不断做强特色产业
我镇地处城市边缘地区,交通相对闭塞,集镇建设虽然初具规模,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多数农户家庭以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收入为主,农民增收困难。在重点镇村建设中,我们将立足镇情,以农业的产业化为基础,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化工业,努力彰显本镇产业特色。一是持续扩面增量。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先行的基础上,狠抓项目开发,坚持种养结合,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点面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确保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落到实处。二是努力提档升级。围绕本镇提水养殖、银杏林果等特色农业,努力在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引进银杏、食品等加工项目落户本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鼓励发展农村运销服务业,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努力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围绕打造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产业化承载功能。加快推进道路、水电、燃气、通讯、广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配套功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落实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整洁优美的镇村环境。
三、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提高城镇水平
作为联结城市的一个板块,我们将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工作的重心,坚持以快补晚,好中求快。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与集镇开发并进。以镇村规划为指导,坚持连片开发、组团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高品位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新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二是注重设施建设与功能拓展协调。一方面按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要求,采取内资与外资结合,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共建的方式,全面实施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完善集镇配套功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对外交通问题,加紧编制对外交通的规划,全面实施镇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上争,早日建成集镇与市区、与周边镇街的快速通道,努力改善投资的硬软环境。三是注重做大规模与提升形象统一。按照镇区与社区,重点村与一般村,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工业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逐步集中、建管并重,努力使小城镇规模在扩大的同时,集镇的整体水平同样得到提高,集镇的对外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坚持民生为本,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重点镇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发展惠民工程,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加广泛地惠及民生。一是坚持创业富民。积极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投身重点镇村建设,以典型引路,大力推介创业经验,因村因人制宜,鼓励自主创业,动员返乡创业,全面掀起全民创业的新热潮,促进各次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保障安民。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重点镇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侧重抓好城乡社会保障的全覆盖。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坚持发展惠民。加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认真实施好环境整治工程。针对当前农民居住较为分散,镇容村貌较为落后的实际,认真制定镇村环境整治方案,分年、分段抓好镇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全面落实保洁责任,努力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好各项惠民工程。重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实施好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关注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快完善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群众饮用卫生水工程推进力度,在长江水达镇工程全面实施到位的基础上,两年内确保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各位领导,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市委《意见》的要求,在市区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鉴经验、潜心研究,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努力为推进重点镇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0-06-29 18:19:4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
兴特色产业建商贸新城
——**市虎门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
虎门镇位于我省**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是从南海进入中国内陆的咽喉要道。虎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现镇城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75万,其中户籍人口12万。虎门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为省、港、澳经济走廊的交汇点,广、深、珠高速公路枢纽中心,是广东省辖
市286个中心镇之一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七个副中心之一,也是**市西部重要支点,2006年8月被广东省建设厅推荐为全国一百个重点镇之一——国家商贸流通型重点镇。虎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因虎门销烟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而名闻中外。
近十多年,虎门镇依托服装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商贸新城,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商贸业的兴旺与发达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规模、发展资源、基础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科技人才、文化底蕴、金融服务等软件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必须与大中城市错位发展,也与其它小城镇错位竞争,替自己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
业,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珠三角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继续承接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企业继续向珠三角扩散;另一方面,周边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多将目光集中在一些人才、资金、技术门槛更高的产业。虎门作为一个小镇,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因此在产业选择上也无法与大城市竞争,而虎门当时已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的服装市场,于是虎门历史性地选择了服装这个产业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并扶持为龙头产业。
经过虎门政府十多年来的引导扶持、协调服务、规范管理、推动促进,虎门的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虎门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至目前,全镇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它织布、定型、印
染、拉链等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年生产量达到2亿件(套),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拥有大型服装、鞋类、面料和辅料商场市场32家,经营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以富民时装城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服装销售圈和一个以富民布料市场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面辅料经营圈,在虎门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人员约达35万人。几年来,虎门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使虎门服装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个性。虎门服装现在国内共有4000多个注册商标,在不同国家地区有400多个注册商标。到目前,虎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还拥有10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装品牌。
——一业兴旺百业,名城名镇辉映。服装业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几十万人就业问题,而且对虎门来说也是聚集了人气,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人气旺,商业才会兴旺。现在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虎门有贸易往来,每天来虎门做服装生意的客商有2万多人次,每天进出虎门的各类客运大中巴6000多车次,每年来虎门参观服装交易会的有几十万人次,每年来虎门旅游的达2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虎门现有常驻人口达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工约63万人。加上每天约20多万流动人口,每天在虎门生活消费的约100万人,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虎门服装产业的经济职能及商贸化城市的社会职能对国内外产生着巨大的幅射与影响。如今,虎门的饮食、旅业、运输、娱乐、旅游、零售、房地产、美容、康体、咨询、中介等行业全部兴旺起来。以酒店为例,虎门现有各类酒店93家,其中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已挂牌的五
星级3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93家酒店共设有客房6500多间,床位18000多个,每天平均住房率达85%以上。2005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46,年末全镇城乡各项存款余额2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285元。商贸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政府培育了新的税源,促进了虎门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万元;工商税收亿元,其中商贸服务业占5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亿元。至2005年底,全镇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现有外资企
第四篇: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兴特色产业建商贸新城
——**市虎门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
虎门镇位于我省**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是从南海进入中国内陆的咽喉要道。虎门镇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现镇城区建成面积52.6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75万,其中户籍人口12万。虎门地处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珠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为省、港、澳经济走廊的交汇点,广、深、珠高速公路枢纽中心,是广东省辖市286个中心镇之一和《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七个副中心之一,也是**市西部重要支点,2006年8月被广东省建设厅推荐为全国一百个重点镇之一——国家商贸流通型重点镇。虎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因虎门销烟而引发的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而名闻中外。
近十多年,虎门镇依托服装特色产业,大力建设商贸新城,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商贸业的兴旺与发达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规模、发展资源、基础设施等硬件上还是在科技人才、文化底蕴、金融服务等软件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走大而全的道路,必须与大中城市错位发展,也与其它小城镇错位竞争,替自己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珠三角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继续承接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与地区的产业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企业继续向珠三角扩散;另一方面,周边的一些大城市,如广州、深圳多将目光集中在一些人才、资金、技术门槛更高的产业。虎门作为一个小镇,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不可能与大城市相比,因此在产业选择上也无法与大城市竞争,而虎门当时已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的服装市场,于是虎门历史性地选择了服装这个产业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并扶持为龙头产业。
经过虎门政府十多年来的引导扶持、协调服务、规范管理、推动促进,虎门的服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虎门现已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女装名镇”。至目前,全镇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它织布、定型、印染、拉链等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年生产量达到2亿件(套),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拥有大型服装、鞋类、面料和辅料商场市场32家,经营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个以富民时装城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服装销售圈和一个以富民布料市场为中心,方圆一平方公里的面辅料经营圈,在虎门从事服装生产和销售的人员约达35万人。几年来,虎门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使虎门服装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个性。虎门服装现在国内共有4000多个注册商标,在不同国家地区有400多个注册商标。到目前,虎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0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2个,还拥有100多个具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装品牌。
——一业兴旺百业,名城名镇辉映。服装业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几十万人就业问题,而且对虎门来说也是聚集了人气,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人气旺,商业才会兴旺。现在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虎门有贸易往来,每天来虎门做服装生意的客商有2万多人次,每天进出虎门的各类客运大中巴6000多车次,每年来虎门参观服装交易会的有几十万人次,每年来虎门旅游的达2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虎门现有常驻人口达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工约63万人。加上每天约20多万流动人口,每天在虎门生活消费的约100万人,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虎门服装产业的经济职能及商贸化城市的社会职能对国内外产生着巨大的幅射与影响。如今,虎门的饮食、旅业、运输、娱乐、旅游、零售、房地产、美容、康体、咨询、中介等行业全部兴旺起来。以酒店为例,虎门现有各类酒店93家,其中星级标准酒店10余家(已挂牌的五星级3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93家酒店共设有客房6500多间,床位18000多个,每天平均住房率达85%以上。2005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8:52.2:46,年末全镇城乡各项存款余额2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285元。商贸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政府培育了新的税源,促进了虎门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7.43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63万元;工商税收26.65亿元,其中商贸服务业占52%,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8.77亿元。至2005年底,全镇累计吸引外资14亿美元,现有外资企
第五篇:乡镇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
我镇地处本区最东部,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8.3平方公里,耕地4.95万亩,常住人口4.8万人,属本区经济薄弱乡镇之一。今年,我镇被列为市重点城镇,我们将以区委王书记的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迅速完善镇村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城镇建设进程,着力打造实力更强、环境更美、生活更优的新型
城镇。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融入城市板块
镇村规划是镇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是提升镇村建设品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迅速贯彻落实市委《意见》精神,加快融入城市板块,我镇将把规划的修订完善放在首位。一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功能合理分区”的要求,重新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以及各村庄规划,科学定位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定位、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整体性和权威性。二是合理调整土地总体规划。在服从中心城市大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统筹兼顾、合理用地的原则,按照用地集约、居住集中,产业集聚的要求,开展新一轮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为城镇建设提供用地指导。三是做好园区专项规划。我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此,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我们将对“两个万亩”高效农业园进行专项规划。同时,为增强造血功能,壮大财政实力,对镇工业集中区开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构建工业经济加速发展、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二、坚持科学定位,不断做强特色产业
我镇地处城市边缘地区,交通相对闭塞,集镇建设虽然初具规模,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多数农户家庭以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收入为主,农民增收困难。在重点镇村建设中,我们将立足镇情,以农业的产业化为基础,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化工业,努力彰显本镇产业特色。一是持续扩面增量。在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先行的基础上,狠抓项目开发,坚持种养结合,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点面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确保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落到实处。二是努力提档升级。围绕本镇提水养殖、银杏林果等特色农业,努力在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引进银杏、食品等加工项目落户本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鼓励发展农村运销服务业,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努力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围绕打造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产业化承载功能。加快推进道路、水电、燃气、通讯、广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配套功能。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落实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整洁优美的镇村环境。
三、坚持统筹发展,努力提高城镇水平
作为联结城市的一个板块,我们将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工作的重心,坚持以快补晚,好中求快。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与集镇开发并进。以镇村规划为指导,坚持连片开发、组团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镇村空间布局。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要求,高品位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新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二是注重设施建设与功能拓展协调。一方面按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要求,采取内资与外资结合,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共建的方式,全面实施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努力完善集镇配套功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切实解决对外交通问题,加紧编制对外交通的规划,全面实施镇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上争,早日建成集镇与市区、与周边镇街的快速通道,努力改善投资的硬软环境。三是注重做大规模与提升形象统一。按照镇区与社区,重点村与一般村,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工业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逐步集中、建管并重,努力使小城镇规模在扩大的同时,集镇的整体水平同样得到提高,集镇的对外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坚持民生为本,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重点镇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发展惠民工程,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加广泛地惠及民生。一是坚持创业富民。积极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投身重点镇村建设,以典型引路,大力推介创业经验,因村因人制宜,鼓励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