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纲教育案例

时间:2019-05-15 09: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纲教育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纲教育案例》。

第一篇:两纲教育案例

9、唇齿相依

冯伟霞

一、说课

《唇齿相依》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我想说”、“交流会”、“列国志”、“小舞台”、“故事园”、“七色光”和“聪明豆”几个栏目组成。“我想说”帮助学生理解“唇齿相依”的概念;“交流会”由学生介绍韩国、朝鲜的有关情况;“列国志”向学生介绍韩国、朝鲜的国情;“小舞台”让学生欣赏朝鲜、韩国民歌;“故事园”讲述了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小故事;“七色光”概述了中国与朝、韩两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聪明豆”则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邻国;最后的“我能行”让学生通过印度洋大海啸事件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每个栏目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周边各个国家和平相处的情况。

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上,可能对抗美援朝战争和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的认识是空白的,而对于韩国与中国的文化、经济、艺术等方面的交流和学生自身生活比较接近,学生比较容易了解。

通过事例,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与韩国、朝鲜睦邻友好、互帮互助的关系,但要使他们更全面的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其实都是“唇齿相依”关系,要做到“睦邻友好”这个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并且加以引导和概括。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三个课时中。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图像感知法:在介绍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相互支援、相互帮助这一环节中引用了现有的视频影象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在“小舞台”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加深对两国文化的情感体验。(2)故事讲授法:本课需要补充许多的实例,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中以故事形式呈现“毛岸英、孙占元、杨根思”等人物的故事,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打动学生的心灵。

(3)看图观察法:由于本课牵涉到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依靠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有关中国的邻国、韩、朝两国的地理位置等。

二、教学设计

9、唇齿相依

1.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体会唇齿相依的含义。2)了解朝鲜、韩国的概况以及与我国的关系,初步体会睦邻友好的意义。3)收集我国与邻国关系发展的信息,体验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我想说、交流会、列国志、小舞台 第二课时:故事园、七色光 第三课时:聪明豆、我能行

3.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我国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以及中朝、中韩关系,体会唇齿相依、睦邻友好的意义,体验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第一课时

一、听一听,议一议。

1、教师讲述成语典故:唇齿相依。

2、听了这个典故后,你们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书中三个小孩子的发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牙齿和嘴唇虽然有时也会互相碰擦,但是他们谁也离不开谁。(2)邻国之间就像邻居之间一样,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3)和邻居一样,一家失火就会影响到旁边的邻居。

3、“唇齿相依”是用来比喻相互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由谁知道,描写嘴唇和牙齿之间相互关系的词语还有一个是什么?(唇寒齿亡)

4、小结:这两个词语现在都用来比喻邻国之间休戚相关、利益与共的密切关系。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唇齿相依》

二、看一看,说一说

1、你们知道历史上被称为与我国唇齿相依的邻邦的是什么国家?(朝鲜)

2、在地图上找到中国与朝鲜隔开什么河流相邻的?(鸭绿江、图们江)

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朝鲜以及和朝鲜位于同一个半岛、同属于一个民族的韩国。你们知道哪些有关韩国或者是朝鲜的情况?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不要求讲全,能讲多少就多少)

三、找一找,学一学。

1、教师介绍:朝鲜和韩国原来是一个国家,自古以来与我国就有频繁的交往。

唐朝的时候,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继续和唐朝的交往。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了各种土特产,从唐朝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物品。新罗还派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有的新罗人还留在唐朝做官。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派专门人员,对唐朝的医学、天文学、历法等加以研究。新罗使臣还把茶叶种子带回国,从此,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时,雕版印刷也传到了朝鲜。

朝鲜文化队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丽乐受到唐人的欢迎。在长安住着不少朝鲜音乐家,他们对中朝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当时,在唐朝的进口货物中,以新罗的数量最大,这些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

2、出示朝鲜半岛地图,请同学们找一找朝鲜和韩国的首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再在地图上指认大同江、汉江、洛东江、济州岛等。

3、出示朝鲜和韩国国旗。他们是什么国家的国旗?说说是怎样的?

朝鲜国旗:红蓝两色,中间圆圈内有一颗五角星。

韩国国旗:红蓝黑三色,中间为红蓝两色的圆。

问:中间的这个图形你们在哪里看见过吗?(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案,有些旅游景点的道教胜地可以看见)

教师补充:韩国国旗的中间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案,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之间文化交流有很深的渊源。

4、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朝鲜和韩国的有关情况。学生看书,自学列国志中有关两国的国情介绍部分。(P46页1—5小结)

四、听一听

赏一赏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朝鲜和韩国的音乐也非常有特色,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朝鲜民歌《桔梗谣》。再来欣赏一段韩国民歌《阿里郎》。

2、教师补充:2006年,韩国汉城承办了奥运会,当时的主题歌《心手相连》一直流传至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3、让我们来听一听朝鲜歌曲表演《小白船》,体会一下朝鲜的文化特色。

4、除了歌曲,朝鲜的舞蹈也很有特色,谁会做几个朝鲜舞蹈中经常用到的动作?让我们学一个简单的朝鲜舞蹈动作。(学生演示学跳)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唇齿相依的典故和朝鲜与韩国的基本情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韩国和朝鲜虽然独立成国,但是他们几乎都属于单一的民族——朝鲜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朝鲜语,有着共同的爱好——崇尚白色,他们能歌善舞,也喜爱运动。但是,你们知道吗,韩国和朝鲜与我国一样,在历史上都遭受过侵略,都曾与侵略者进行过英勇顽强的斗争,并在战争中相互支持。

二、解读抗美援朝情况

1、教师介绍: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击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2、出示金日成的求援信。这就是当时朝鲜的今日成主席写给中国政府的求援信。

3、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学生自学故事园《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4、学生讨论:罗盛教为什么三次跳入冰窟窿救崔莹?(虽然崔莹是一名朝鲜儿童,但是当她遇到生命危险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还是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直到把她救上来。而他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没有国籍之分的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5、你们还知道哪些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黄继光: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斗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进军,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1952年10月11日夜里,他所在的部队500多人在草地里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发射燃烧弹,其中一枚落在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邱少云身边。他为了不暴露目标,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身,直至壮烈牺牲。

6、在抗美援朝的战斗,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播放《英雄儿女》片段)

7、王成只是千千万万个英雄的代表之一,老师再向你们介绍几个英雄人物。(教师出示图片,补充介绍)

毛岸英:毛泽东的儿子。抗美援朝战争之初,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私立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军空军轰炸机突然在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汽油弹。毛岸英壮烈牺牲。如今,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矗立着毛岸英之墓。

杨根思: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班的战士阻击敌人。杨根思指挥战士英勇作战,连续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当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时,又有40多名美军战士爬进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火跳入敌群,与敌军同归于尽。

孙占元: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中,他的双腿被敌人炮弹炸断,仍然以顽强的毅力爬行指挥。在战友先后牺牲,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他解下敌人尸体上的手雷继续战斗。当敌人蜂拥而上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于敌人同归于尽。

6、这次抗美援朝战斗加强了两国的友谊,所以当志愿军战士胜利回国时,朝鲜人民十分不舍。作家魏巍写了感人至深的的文章,其中《再见了,亲人》就是当时朝鲜人民心情的写照。(媒体出示:《再见了,亲人》,教师朗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次阻击战。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在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趁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年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的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会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7、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们有什么体会?

三、了解中韩、中朝交流

1、近些年来,中韩文化交流非常密切,知道你们爸爸妈妈的手机是什么牌子吗?(就是韩国的品牌)

2、除了手机以外,你们家还有三星、LG的什么电子产品吗?(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等)

3、你们在生活中用过、看见谁用过韩国的产品或吃过韩国食品吗?(学生交流:韩国料理、烧烤)

3、除此以外,你还知道什么韩国文化?(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你知道哪些韩国电视剧?(教师适时播放大长今主题曲)

4、有谁的家长或我们自己利用假期去过韩国吗?(学生交流,展示旅游拍摄的照片)

5、除了与韩国的交流以外,中国与朝鲜也保持着密切的交往。朝鲜歌剧《卖花姑娘》曾在中国演出。(媒体演示《卖花姑娘》片段)

6、中国和朝鲜的小学生也经常进行互访活动。(出示小学生文艺表演照片)

四、总结

不仅是朝鲜、韩国,与中国唇齿相依的邻国还有好些国家,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三课时

一、指认中国陆上、海上邻国

1、(出示世界地图)中国的邻国还有好些国家,有的与我国的国土相连,称为陆上邻国;有的与我国隔海相望,称为海上邻国。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海上邻国有6个,你们能看着地图找到它们吗?(学生看图指认)

2、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教师补充: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有一个克什米尔,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巴基斯坦与印度有争议的地区。

海上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3、学生完成书中有关填空部分。

4、教师小结:这些国家有的从陆上、有的是海上与我国相邻,与我国都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

二、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

1、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相互团结、互相帮助)

2、要想和这么多的邻国搞好关系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出示我国的外交政策)

3、齐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

4、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交流,只要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5、再次朗读

6、教师小结:我国政府本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发展同各个国家的友谊。当邻国遇到困难时,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三、交流睦邻友好故事 1、2004年底,东南亚发生了特大海啸。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媒体出示海啸有关画面)

2、教师介绍:

当时,从印尼到非洲东海岸有10多个国家受灾。灾情传来,中国政府立即致电表示慰问。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庄严承诺:“海啸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我们愿分担你们失去亲人、朋友、、同胞的痛苦和悲伤,我们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协助你们进行抗灾和重建工作。”他用自己的专机给受灾国捎来了紧急救援物资,这一前所未有的举动使各国领导感动。温家宝总理一再表示:“中国愿意根据受灾国需要,调整和补充救灾物资;帮助受灾地区重建道路、桥梁、学校和医院等基础设施,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灾区重建;帮助周边国家,特别是受灾国建立地震监测和海啸预警台网,与区域各国分享中国“风云二号”卫星的有关资料和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掀起了为海啸灾区募捐的热潮。2005年1月1日,一名叫牟奕的男孩在家长的陪同下第一个来到沈阳红十字会,捐出了他积攒了3年的177.21元零花钱,这一举动得到了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公开赞扬。截止1月15日,中国内地民间援助海啸地区捐款累计已经达到2.8亿元。

2004年12月29日晚上,由中国地震局、工兵部队和武警总医院联合组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集结出发,飞赴灾情最严重的苏门答腊亚齐地区,就在新年前夕,露天睡在进入雨季的灾区地上。救援工作十分紧张和辛苦,在巡诊过程中,有时连一张桌子也没有,队员们只能跪在地上为伤员处理伤口,伤员一个接一个,一跪就是大半天。但是队员们没有任何抱怨。完成任务后,又从2月5日起帮助重建班达亚齐总医院和市属医院这两家大型医院,同时兼任传染病防治、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为当地赠送药品和对灾民进行心理上的安抚治疗工作。救援队的出色工作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人们对救援队十分友好。当地华侨更加热情地欢呼:“祖国来亲人了!”

中国对海啸灾区的救援情真意切,行动迅速,感动世界,充分体现了中国实行的以邻为善、以邻为友、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3、正因为中国在邻国受到灾害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所以在中国遇到困难时,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帮助。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很多国家迅速组织救援队来到中国帮助开展救援活动。谁能来交流一下你们收集的资料或者图片?

4、学生交流有关事例、图片

五、总结

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唇齿相依的邻国——韩国、朝鲜的有关情况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我们也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再有硝烟、不要再有战争,永远充满和平。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本课采用以典故入手,了解唇齿相依的含义,再逐渐过渡到中国的邻国以及与之的关系。所以第一课时以学习唇齿相依这个故事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领会含义,归纳出典故的含义其实就是:休戚相关、利益与共、相互支持。教师通过地图进一步体现唇齿相依的地位,通过自学了解朝鲜、韩国的基本国情,并让学生看一看、学一学、听一听有关的舞蹈、动作、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两国的了解。

在情感渲染上,在第二课时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用过的韩国产品、吃过的韩国食品或者去过的亲身经历来拉近对韩国的认识;对于朝鲜的了解,则采用看录象的方式从感官上开展。另外,讲述抗美援朝中发生的故事是第二课时中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唇齿相依的关系。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如: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互相交流,唤起有关回忆,教师则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未知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借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那种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关系。

在最后环节,我指导看地图,找找中国海上、陆上邻国,引出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通过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我国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的具体事例的讲解,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最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我国在受灾时邻国给予支援的事例,理解“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和对和平的期盼。

第二篇:两纲教育体会

“两纲”学习体会

在学习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对纲要中提出的“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以育人为本”和“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颇有感触。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写到:“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活学活用,在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和初步形成的语文能力运用到语言交际活动中去。《纲要》中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由此,我更深刻理解了陶老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体验后思考和决定,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中有效地学习。孩子由此获得的学习能力是可持续的,由此获得的成长动力也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更应该“1,解放孩子的头脑;2,解放孩子的双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间;5,解放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因为在玩中学习,是遵循了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获得效率,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

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她)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她)成长的步伐。

邓学强2012-2-25

第三篇:周长的认识(两纲教育教学案例)

《周长的认识》

两纲教育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设计力求正确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的关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教学片段:

周长的认识。

第一层次设计情景 引出概念

1.(CAI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共同研究初步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共同特征,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其他的特征。

2.(CAI)师:同学们看,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树叶开始飘落,一只蚂蚁爬上了一片美丽的树叶,它想仔细看看这片树叶,你能说说蚂蚁是怎样爬的吗?

师:是的。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爬的。树叶的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

师: 同学们见过游泳池吗?这是游泳池的什么?

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第二层次 找身边的周长,建立表象。

1、摸一摸:

师: 数学书封面有周长吗?在哪?指一指。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指法。

2、找一找:

师: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和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有周长?看谁找得多,开始行动吧!

要求:找完后把自己找到的周长跟同桌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第三层次实践操作 形成概念

1.师:再看,这是什么图形?瞧,刚才那只调皮的蚂蚁又爬上了这个三角形,它又是怎样爬的?那能叙述一下吗?

师:你们看,不仅物体有周长,平面上的图形也有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师: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你想用笔分别描出三角形的周长吗?请打开操作纸试着描一描。

3.巡视后出示CAI小结:描的时候不论从哪儿做起点,最后总是要回到起点,这样就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4.师 :请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勾画出来。

5.辨析。

师:下列图形有周长吗? 谁愿意说说这些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反思:

创设一个蚂蚁爬树叶的情境,以疑引思,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接着运用简明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周长、游泳池的周长,然后进一步观察周围的物体的周长,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等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从直接感知的有关事物中建立起物体周长的表象。通过计算游泳池的周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特别是在暑假期间,不能独自一人去游泳馆或小河边玩耍游泳。

第四篇:两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育德教育对学龄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美德,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精神;(“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两纲精神于一体;如何挖掘美术教学中,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与生命教育内容的素材。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唯有成人,才能成才。“两纲教育”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相呼应的。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教化的目的是“育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教育。是把人格教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力求更好地把中华美德和做人的准则,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在思想道德、身心发展的成长道路上“认清方向,踩准步点。”

近年来,结合教研组“两纲教育”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针对“两纲教育”进行的探索与深入细致地研究后发现:“两纲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主题,有两个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它们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顾及两面、合二为一;缺一不可,无可分割。以下是自己对“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

(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伟大、智慧的民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创造、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崇高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地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人类文明与伟大成果。培养学生既有审美发展的独特品质,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人”的良好素质。

1、我们的龙

有一首歌曲这样唱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画画、做做龙。让孩子们感受龙的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夹叙夹议地方式讲述龙的故事:龙是一种复合体的动物。它长着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龙的身体为什么是长长的、弯弯的呢?因为这样的体形腾跃、盘转更灵活;姿态变化更漂亮。怎样将龙的气势画的更威武呢:让龙“睁大眼、张开嘴、抬起头、翘起尾,弯曲身体、伸出爪。”孩子们一经点拨兴趣可高了,他们画龙的:有的龙腾云驾雾,有的龙在与小朋友嬉戏玩耍,还有的龙变成了大龙船,„„活泼生动、情趣可掬。孩子们还共同创作了一幅题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大型剪贴画:画面以北京天安门为背景,巨龙驾着祥云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娃娃在一起,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热闹非凡。整个画面体现了一派温馨、祥和的民族大团结景象。此画参加了区里大型活动的展示,获得了好评。

我们还结合传统节日展开了一系列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画画民间“舞龙舞狮庆春节”、“元宵节挂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等情景。

通过画龙、做龙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龙与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学会了画龙,体验了想象的乐趣;还感受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第五篇:两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诗句,描述了春雨的柔和细腻,在不为人觉察,悄无声息中便将万物滋润。它象征了学校与老师对孩子们的培育和熏陶,如同春雨般细致入微、潜移默化。(中国公

务员在线)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将“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渗透到美术活动之中,能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感恩的意识、健康的心理;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育德教育对学龄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美德,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精神;(“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两纲精神于一体;如何挖掘美术教学中,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与生命教育内容的素材。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唯有成人,才能成才。“两纲教育”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相呼应的。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教化的目的是“育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教育。是把人格教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力求更好地把中华美德和做人的准则,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在思想道德、身心发展的成长道路上“认清方向,踩准步点。”

近年来,结合教研组“两纲教育”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针对“两纲教育”进行的探索与深入细致地研究后发现:“两纲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主题,有两个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它们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顾及两面、合二为一;缺一不可,无可分割。以下是自己对“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

(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伟大、智慧的民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创造、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崇高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地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人类文明与伟大成果。培养学生既有审美发展的独特品质,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人”的良好素质。

1、我们的龙

有一首歌曲这样唱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画画、做做龙。让孩子们感受龙的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夹叙夹议地方式讲述龙的故事:龙是一种复合体的动物。它长着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龙的身体为什么是长长的、弯弯的呢?因为这样的体形腾跃、盘转更灵活;姿态变化更漂亮。怎样将龙的气势画的更威武呢:让龙“睁大眼、张开嘴、抬起头、翘起尾,弯曲身体、伸出爪。”孩子们一经点拨兴趣可高了,他们画龙的:有的龙腾云驾雾,有的龙在与小朋友嬉戏玩耍,还有的龙变成了大龙船,……活泼生动、情趣可掬。孩子们还共同创作了一幅题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大型剪贴画:画面以北京天安门为背景,巨龙驾着祥云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娃娃在一起,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热闹非凡。整个画面体现了一派温馨、祥和的民族大团结景象。此画参加了区里大型活动的展示,获得了好评。

我们还结合传统节日展开了一系列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画画民间“舞龙舞狮庆春节”、“元宵节挂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等情景。

通过画龙、做龙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龙与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学会了画龙,体验了想象的乐趣;还感受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2、团花与中国传统

节日

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中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用一张大红纸,就可以折剪出一幅漂亮的团花纹样。团花寓意大团圆,尤其在过年的时候:红窗花、红灯笼、红鞭炮,体现了一派红红火火的热闹喜庆景象。

在美术课上,让学生通过剪纸,体验民间艺术的乐趣,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制作时:让孩子们用一张红纸,在对称剪纸的基础上,运用“多条对称轴”折剪的方法,剪出一幅幅花形各异的团花纹样。通过折剪,他们了解了团花图案:“团花给人以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远看花团似锦,近看花中有意,团团相聚,花中有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剪好的团花可以直接贴在门窗上;也可以粘贴在铅画纸上,用线描的方法勾勒、点缀一下,就是一幅团花想象画了。孩子们觉得实在太有趣了!在今年学校艺术节孩子们的画展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以“团花与团画”为题的作品展示:有团花剪纸、团画故事;团花剪纸,花中有花;团画故事,寓意深刻:“杯弓蛇影”、“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创意稚拙,古意盎然,尽显童趣活力。

通过团花创作活动,激发了孩子们浓郁的中华情结。借此契机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通过美术活动,我们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1)春节:通过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中国人过春节的民俗习惯和喜庆气氛。

在美术活动中,指导学生画想象画,描绘春节的喜庆气氛。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绘画场面,我们看到了:“除夕团圆,合家老少一起吃年夜饭”、“大年三十,孩子们燃放鞭炮烟花”、“正月初一,舞龙舞狮”的情景。……

(2)元宵:元宵来临之际,正是孩子们开学不久:课堂上,让孩子“学做一只兔子灯”;画一画学校“闹元宵猜谜语”的情景;令学生欢欣鼓舞。

(3)清明:除了祭祀,扫墓,缅怀对祖先与逝去亲人的感恩与怀念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做个风筝去郊游”的命题画。让学生通过风筝展开联想:有的画了蜻蜓风筝、有的画了蝴蝶风筝、还有的画了大鸟风筝。在画中,孩子们牵着风筝在旷野的草地上踏青、荡秋千;在画中,孩子们驾着风筝在广袤的天空自由飞翔;在画中,孩子们在绿草地上嬉戏玩耍,映衬着桃红柳绿,映衬着鸟语花香。……孩子在画中展现的内容有趣之极。

(4)端午节: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爱国立德的教育。告诉学生,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课堂上,通过学折一个(串)“粽子”、画画赛龙舟。让孩子们在体验民俗文化底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先人创造灿烂文明,后人予以传承弘扬。在美术教学中: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描绘了一个个稚拙的故事;一次次传统节日,体现了一种种文化认同。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们参与了健康向上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体验了民俗风情文化、接受了传统美德的熏陶。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灵魂:独特的语言文字;精美的艺术文化:京戏脸谱、祥云图案、瓷瓶、磁盘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无穷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的风范。

(1)“画个脸谱迎奥运”: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即将在中华民族的国土上举行。这一值得全世界欢庆的盛会,在走过百年历史后的今天,终于来到了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华夏大地上,炎黄子孙是何等的高兴,是何等的自豪。

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小朋友使出浑身解数。画出了形态各异的想象画:“画个脸谱迎奥运”、“祥云火炬接力传承”、“与五福娃一起做运动”、“贝贝京京欢迎你”、“未来汽车迎奥运”等,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学校大厅里,制造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其中“画个脸谱迎奥运”,是二年级的缘缘画的。画面以众多的中国儿童,手持画有各式京戏脸谱的气球,翘首期盼着奥运会的即将到来。……本幅画,在今年五月区樱花杯绘画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未来汽车迎奥运”等其他作品在区樱花杯绘画大赛中,还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与樱花奖。

(2)“青花瓷器”作礼品:

中国瓷器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古代青花瓷瓶、瓷盘,画着各式各样精彩的花边和动人的故事。(如:《百子闹春图》、《三顾茅庐》、《昭君出塞》等)让人为之抨然心动。

美术课上,让孩子们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造型独特的瓷瓶和瓷盘;取蓝色水笔,用线描的方法在瓷瓶、瓷盘上,画上自己喜欢的故事。孩子们笔下的青花瓷器,以青蓝色线描加以渲染:有的精美、细腻;有的古朴、粗犷。瓷器上的故事引人入胜:《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情趣盎然。活脱脱一件古代青花瓷器出现在眼前!通过制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瓷器,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瓷文化的认同感。每当国内外客人来学校访问,孩子们还将自己制作的青花瓷器做成精美礼品送客人。这些可爱的青花瓷器小礼品,具有中国元素,充满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受客人喜欢!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民族精神意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培育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源头。

中国有句古话:“天地之大德曰生”。生,首先是生命,有生命才有生活,有生命才有教育。生命的存在,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于是才有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自己的知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是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温暖积极的成长环境。在学习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状况,给孩子更多一些宽容和鼓励,为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帮助。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习在高兴与遇挫时能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1、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丰富人生经历。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比如:有一次,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上,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学导入时,让孩子们欣赏了中国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幽静的荷塘里,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但是,‘谁是我们的妈妈呢?’于是,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开始了。在小蝌蚪把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四条腿的乌龟甚至大鲇鱼都误认为妈妈后,它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妈妈——青蛙。”故事是那么动人,尤其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单纯、温暖的话语,让孩子们刻骨铭心。看完动画片,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可高了,他们画的“小蝌蚪找妈妈”个个栩栩如生,可爱之极,尤其是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他们铭记心头。……记得,不久后的一天,有个叫成成的孩子遇见了一件事:妈妈买了几只青蛙回家,说是要给他补营养。成成说什么也不愿意,他对妈妈说:“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呀,小蝌蚪找妈妈好辛苦啊!”“小青蛙还能吃害虫,保护庄稼呢!”让它们回家吧。……这是一个动人的“爱”的故事;如此珍爱小动物的孩子,一定会更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互相依存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2、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上,我们会经常让孩子们画一些有益的昆虫、可爱的小动物。以此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了解生命。

在这个学期的“生命教育”月里,还出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4)班的东东小朋友,被评为“生命教育”之星。他在自我介绍中这样说到:“下过雨后,我闻到路边的小草散发着清香,小蜗牛出来散步,蚯蚓好奇地在小路上爬来爬去,可是它们爬在路上是很危险的,容易被人们踩到,我用小竹棍轻轻挑起它们,把它们送回家。……我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更珍惜生命,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使地球更美丽。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这是又一曲“生命教育”的“美的旋律”。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这一个个“爱”的动人故事,是一曲曲优美的“生命教育”旋律,它铸就了生命教育“美”的赞歌。

3、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生机勃勃的地球王国有着: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的动物;为人类提供了空气、水、土壤、矿物等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统一天下后,就教导人们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百谷草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提醒人们要节制使用自然水火资源。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关心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环境。地球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可是现代人类却不知道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地毁坏,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1)配合“限塑”,适时对学生进行一些环保知识的教育。

今年的“六一”,除了儿童节,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限塑令”。通过让学生学做一个“环保袋”: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孩子们还将自己制作的“环保袋”放置在学校大厅予以展示,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2)保护和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想象画与四格漫画告诫人们:地球是人类生存的美丽家园,我们要珍惜它。

益民同学创作的动漫画“小鸟哭了”:描述了由于人们乱砍乱伐的不文明行为,树林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小鸟失去了“家”。......此画在区“龙临杯”动漫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二等奖。

雨荟同学的绘画作品《沙被治住了,城市更美了》,描绘了人类防沙治沙的动人情景。获得了联合国国际荒漠化、沙漠化年的国际级三等奖;飞飞同学的《众志成城》获得了国际荒漠化、沙漠化年绘画大赛的优秀创作奖。

在联合国保护水环境,以“国际海豚年”为主题的绘画设计创作大赛上,二年级缘缘同学的绘画作品《清澈的海水,海豚的家》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海豚年国际级三等奖。一心、凯欣、嘉闻、佳颖等同学创作的环保作品,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海豚年的优秀奖。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和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一切为了生命

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这样一句口号:“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受灾同胞的生命未来。”中华民族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这一伟大壮举,诠释了一个关键词,就是“生命”。“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受灾同胞的生命未来。”这是抗震救灾的核心价值。为了这至高无上的“一切为了生命和生命的未来”的价值观,整个中华大地井喷出中华民族群体性的大爱大德:拯救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源与当今时代交融的一大特征,是传统“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在美术课上,我们要求孩子们“以画说话”,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以此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感恩的意识、健康的心理与倡导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孩子们纷纷举起画笔,以画为媒,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切之情。此时,二年级的飞飞同学,借助学校论坛,发了一篇题为《为抗震救灾捐款,义卖我的画》的帖子。意欲通过这个窗口,义卖自己的获奖绘画作品,将所得钱款捐往灾区,为灾区小伙伴尽一份绵薄之力。义卖得到全校师生的响应,很快这些画都被义卖出去,飞飞将义卖所得以学校名义汇到了上海红十字会。“别看人小,我也能行!”孩子以自己的画作,用自己的爱心,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感动着周围每个人的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之所以能在危难之时献真情,是由于平时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了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古人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能利物、利人,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通过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然界一切生灵的生命。这样,人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道法自然”,才能生活得有智慧、有尊严。

美术学科教学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两纲教育”集结“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于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美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龄阶段的孩子:年幼纯真、心灵纯净、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通过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的特殊手段,让他们直接接触最具智慧和最有价值的中华民族的经典宝藏。让育德教育的丝丝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中华民族的高尚思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奠定他们一生高雅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下载两纲教育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纲教育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纲教育(5篇模版)

    “两纲教育”试题(生命教育内容部分) 一、选择题(100题) 1、生命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是( B、①②③ ① 学科教育 ② 专题教育 ③ 课外教育) 2、在低年级的生命......

    妇女儿童两纲教育宣传资料

    妇女儿童两纲教育宣传资料 一、“两纲”教育的制定背景 在九十年代,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和第四次世界妇......

    两纲教育体会!(精选五篇)

    两纲教育心得体会 所谓“两纲”: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

    两纲考试生命教育答案

    闵行区公共课“两纲教育”试题 (生命教育内容部分) 一、选择题(100题) 1、生命教育纲要中提出的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是( B ) ① 学科教育 ② 专题教育 ③ 课外教育 ④ 家庭教......

    学科两纲教育总结[大全]

    扎实开展“走近中华经典”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竖河职校开展“两纲”教育总结 一、对职业学校开展“走近中华经典”教育的基本认识 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

    两纲教育学科渗透论坛

    “两纲教育学科渗透论坛” 学校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学科渗透主题教育课评比活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体育、音乐等学科,并在论坛中组织......

    两纲总结

    小金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 十一五”期间“两纲”总结 “十五”期间,我局妇女儿童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学校关于两纲教育全年工作总结

    我们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结合学校“尚德、乐学”校训,以庆祝建国60周年及迎世博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