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故事

时间:2019-05-15 09:4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朝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朝的故事》。

第一篇:唐朝的故事

东汉名人陈蕃少年时所持观点“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素来招人批判,在我看来,他这种好高骛远,忽视量变的思想是极不可取的。薛勤对此早有苛责之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天下”固然伟大,但成就这一壮举,却也缺少不了“扫一屋”。如果连“扫一屋”都无法做好,那更无“扫天下”之毅力和能耐了。

世人往往急功近利或是奢求硕果,往往忽视达成目标需要在微小的地方加以努力,其结果通常是“小事做不好,大事也不成。”须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米”。自古来有所成就的人物,无不重视平日的积累及细小的处事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大发明家爱迪生从不以深知卓见自满,而是时刻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一本本小小的笔记本被写得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奇思妙想。这对他的发明工作无疑大有裨益。假设他也如陈蕃一般,以“搞大发明”为由弃“记小事”,那不知电灯发明之日又要晚多少年了。

好高骛远不仅是搞科研的大忌,更是阻碍各项社会工作圆满完成的遮天大石。有的人生活在空想中,就如陶醉在蜂蜜旁的苍蝇,却早已回乏力。他们的一度追求伟大、毫不顾及渺小让他们不得不在垂暮之年大倒苦水;对昔日的大梦想、高追求也只能付诸无尽的叹息。没有绝对的巨,也没有绝对的微。君不见泰山不让土壤,故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方成其深。小,无妨,量多即大;弱,无妨,量多则强。没有一步步的脚踏实地,何来漫漫千里之途?

与好高骛远相反,不少人重视量变对质变的必要作用,在无数看似微小的行动背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英国作家雅各布在二战前夕,以一册内含希特勒军队各种情况的军事小刊震撼世界,因为德国境内的军事部署情报是严密封锁的,经雅各布本人透露,他只是坚持对德国报纸上所有有关德军动向的消息加以摘录,并进行分类,最后加以拼凑,获得了希特勒军队军事部署的重要情报。如此般像潮湿门边长出的真菌,恐怕只有雅各布才会细心观察吧。但就是由于这“渺小”的积累造就了对盟军十分有利的军事指导册。

朋友,当你奋力向“成功人生”奔跑时,是否注意到足旁的鹅卵石呢?不要嫌它小,将它们拾起吧!它们会为你砌起直达成功的阶梯!总眼盯着前方不放,小心踏空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正如一条滚滚东流的长河,浩浩荡荡,雄浑壮阔。能在这长河之中留下几簇浪花的杰出人物,汉高祖刘邦,康熙帝玄烨,大文豪曹雪芹……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心动不已,可是别忘了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脚踏实地共性。他们人生的每一页都在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振翅飞翔啊!

第二篇:唐朝故事之唐明皇与杨贵妃

唐明皇与杨贵妃

《长生殿》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祈祷,并发誓相守一生的场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一直被传唱至今,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赞颂、被质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玉环(718——756),号太真,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幼时随父在四川度过(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10岁左右因父亲亡故,寄养在洛阳三叔

家,后

西

乐。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贝者博,令杨钊计算贝者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能歌善舞,长得如花似玉,又会阿谀奉承,深受唐玄宗宠爱。有一次,玄宗与其兄弟在一起商讨国事,贵妃无事窃宁王紫玉笛吹。贵妃这种违旨行为深一为玄宗不满,将她驱逐出宫。杨国忠怕连累自已,与吉温一道上奏,请求皇帝将贵妃处死宫中。玄宗没有接受杨国忠的意见,只是令中使张韬光将贵妃送回家。贵妃悔恨交加,痛哭流涕,剪下一篓乌发给张韬光说:“请奏皇上,我罪该万死。金银珠宝都是皇上所赐,不足充献,唯有这乌发为父母所生,献给皇上,以表达我对皇上的一片忠心。”玄宗见乌发,十分感动,令高力士将贵妃召回。从这以后,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仅从杨贵妃喜食荔枝一事便可看出。

唐代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一书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就是指的这件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再前行,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谏,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专权误国,民怨沸腾,而致使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祠赐杨贵妃自尽,香消玉散,时年38岁。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已经尽失人心,其皇权被架空,军政实权由太子李亨掌握。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参考资料:

一、唐朝著名故事

二、百度、360百科;

第三篇:唐朝故事:唐代宗如何死的

唐朝故事:唐代宗如何死的

励志故事爱情故事儿童故事搞笑故事恐怖故事哲理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唐朝故事:唐代宗如何死的,欢迎阅读。【唐代宗如何死的】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肃宗被李辅国惊死后,他继位。在位十八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元陵。

唐代宗李豫,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起初,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宝应”。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此前,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公元759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宝应元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十万,攻打再次被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但是,经过这次战乱,唐朝元气大伤,由强盛转为衰落。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扰,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困难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怂恿寺院占有许多良田美宅,国家财政经济每况愈下。由于讨伐安史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风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公元763年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liuxue86.com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军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传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公元779年5月,代宗病重,急忙诏令太京摄政,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紫宸内殿。毛泽东眼中的李世民和武则天 隋唐故事人物:罗成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故事:李世民也无法保住14个儿子

第四篇:唐朝离婚协议书

近日在图书馆闲逛,翻到一篇出自莫高窟的唐朝离婚协议书,其中之友好令人感慨,唐朝离婚协议书。望尔等将来有机会离婚之时,心平气和,聚好散好。“解怨释结,更莫相憎,协议书《唐朝离婚协议书》。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盖说夫妻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悠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群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更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www.xiexiebang.com/group/topic/12294207/

第五篇:唐朝浪子回头成诗人的真人励志故事

YCGKFF.NET QFCLC.COM A66188.COM XIAOYINJG.COM TSCYJX.COM CHIANQCXS.COM 唐朝浪子回头成诗人的真人励志故事

(图注:展示唐朝文人生活状态的名画《饮中八仙歌》。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俗话有“浪子回头金不换”一句,说的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人,一旦醒悟,回心转意,改过自新,乃是一件可喜可贵之事。浪子回头的事例,古今多有;但是回头之后做什么,却少见交代。大约是,只要回归正道即可,并不计较其回头之后,是否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诗歌巅峰时代,唐朝给我们提供了一批极具时代特色的浪子回头的真人励志故事:浪子回头,成为知名诗人。

限于篇幅,这里只讲三个人的故事。

第一个是韩愈诗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中的“子昂”,即梓州射洪人陈子昂。根据其生前友人卢藏用《陈氏别传》、宋祁《新唐书》本传、辛文房《唐才子传》等文献记载,陈子昂十七八岁时仍然不知读书。因为出身富家,“尚气决,弋博自如”。翻译成现代汉语,便是:整天打架斗殴,斗鸡走狗,游手好闲。进入乡校后,忽然悔悟,从此谢绝酒肉朋友,在位于家乡梓州东南部的金华山道观中,静心阅读古代典籍。“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众所周知,陈子昂日后成为矫正初唐诗坛承袭六朝而来的浮艳习气、使其向健康诗风转变的重要诗人。他本人的诗歌艺术成就,虽然难与盛唐的李白杜甫等人相提并论,但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抹杀。

第二个是杜甫晚年十分欣赏的苏涣。苏涣大约是蜀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苏涣年轻的时候,是一个草莽英雄,以盗窃、抢劫为生。因为善于使用 hbhuili.cn TAIAKY.COM JMCHANLIN.COM HUANYU18.COM SHJKSZC.COM hanguan8.cn 一副白色弓弩,巴蜀一带商旅深受其苦,称其为“白跖”(白色盗跖)。后来,“自知其非,变节从学”,参加科举考试,并且中了进士,在李唐朝廷做了官,“累迁至御史,佐湖南幕”。当然,最后因为顶头上司崔瓘事败遇害,苏涣远走岭南交趾、广州一带,煽动哥舒晃造反,不久伏诛。不做盗贼之后,苏涣潜心诗歌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杜甫晚年漂泊至湖南潭州(今天长沙),苏涣曾经拜访杜甫。杜甫请他吟诵了几首自己的作品,杜甫听后,赞赏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十分欣赏。杜甫对苏涣寄予厚望,甚至说出了“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这样的话。苏涣留存至今的作品,《变律》等数首诗,质朴无雕饰,蕴含讽刺之意,人称有陈子昂诗之遗风。

第三个是中唐诗人韦应物。由于韦应物追慕陶渊明的为人和生活态度,唐代已经有人把他的诗和陶渊明的诗并举。韦应物善于向前人学习,他的诗还受到了谢朓、王维等人的影响。因为他写过不少山水田园诗,因而与孟浩然、王维等人一道,姓名在山水田园诗派行列。韦应物的《秋夜寄二十二员外》、《滁州西涧》、《寄全椒山中道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韦应物浪子回头的故事,在他自己作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旅途上的《逢杨开府》诗中,有比较详细的交代: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YCGKFF.NET QFCLC.COM A66188.COM XIAOYINJG.COM TSCYJX.COM CHIANQCXS.COM “少事武皇帝”,指的是韦应物曾在唐玄宗身边担任三卫郎,宿卫宫禁,即负责唐玄宗的安全保障。因为受到皇帝的宠信,韦应物行为飞扬跋扈,横行乡里、家里藏过逃犯、设局招赌、跟人偷情,做了不少坏事。因为他身份特殊,在皇帝身边做事,衙门官吏也不敢逮捕他。但是,唐玄宗驾崩之后,韦应物失去了靠山,在朝廷里受到他人的排挤打击,日子并不好过。但是,他并未因此沉沦自弃,而是开始低调为人,刻苦读书,学习做诗。渐渐地,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一些人的赏识与赞扬。

一个好的社会,好的时代,不但应该容忍人们的浪子行为,更应该允许浪子们回头,能给他们成就事业的机会。李白杜甫等一批伟大诗人的出现,固然可以证明唐朝乃我国诗歌的巅峰时期;而陈子昂、苏涣、韦应物等浪子回头成诗人的事例,则更加可以证明,在唐朝,诗歌引人向上的魅力,无与伦比。

或许,唐朝的伟大,主要在于,诗歌创作能让人们实现梦想,华丽转身。并且,一视同仁,不计前嫌。

下载唐朝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朝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唐朝诗人朋友圈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唐朝诗人朋友圈归纳系统需求分析 1.背景 唐朝诗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比如杜甫非常喜欢李白,到了做梦都想见李白的地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

    浅析唐朝边塞诗

    边塞诗——一朵绽放在唐朝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 姓名:龙文毅 学号:2009016623 班级:中文0936班 内容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

    唐朝送别诗

    送别诗 前言:在我国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

    唐朝送别赠言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

    29.《绝句》 唐朝 杜甫

    《绝句》唐朝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本来是一种诗歌的文体,应该是来自汉朝和魏晋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当时的文人......

    唐朝试题)(范文大全)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5.历史文献-唐朝品级

    品级职官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

    唐朝文化 教学设计

    《唐朝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小学 杜慧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 2、感受和体会唐朝文化的发达。 3、在某个方面加深对唐朝文化成就的认识。 二、教学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