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课题研究计划
《红楼梦》研究计划
指导老师:贺洪爱 学生:巫雅琴
一、研究意义分析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二、思想根源分析
1、外部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的大环境。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54年,即公元1705年(有争议),卒于乾隆27年即公元1763年。他出生时正值18世纪的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400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的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的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的太阳学说。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科学时代。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乾隆25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此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当时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是比较严重的,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在明万历10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万历3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的欢欣,同时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
2、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自明朝后期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的商业城市,如南京。明朝后期,南京很繁华,商店林立、招牌盈目。比较大的商业城市还有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满清入关以后,对当时的中国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此后经过顺治、康熙,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到乾隆,不但恢复到明未时期的经济,而且还有相当的发展。
与曹雪芹祖上有关系的纺织业,在以前是受限制的,每户不准超过一定的织机数、梭子数。当时许多织布作坊的老板都去找曹寅,时任江南织造的曹寅将这个意见上奏给皇帝,结果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取消对织机数量的限制。据史料记载,到了道光年间一家可以开600张织布机。经济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大城市也发展了,整个社会经济也前进了。自清康熙时代,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不断大搞文字狱,借以打击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大搞文字狱的时代写《红楼梦》不得不采用隐喻的手法,真真假假。
康乾时代大力推行孔孟之道,而且以程朱理学所释为经典,为正统。科举考试用此命题,以判决才学高低,思想统治十分严重。有压迫就有反抗,即使有严酷的文字狱威慑,也有一批文人批判程朱理学,批判科举制度,如:王船山、李贽、唐甄、戴震等。
李贽(1527-1602)说《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其弟子的随笔记录,“非万世之至论”,他批判程朱理学。清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他,李贽后自杀于狱中。他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卓文君改嫁是有胆量的行为,是一位敢作敢为的女性。他的这些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很大,这反映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是以文艺形象来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制度的反叛者。
在《红楼梦》问世之前,从国外环境、国内形势的发展,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思想的斗争是很激烈的。一些文人指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要甚于“焚书坑儒”。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更加残酷,这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很多的描述。清朝思想家戴震认为“后儒以理杀人”如同“酷吏以法杀人”。我们读《红楼梦》时,要把小说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搞清楚,这样读起来就感受不一样了。
三、研究阶段与步骤(1)准备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后,我们决定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风、史湘云)。(2)经历
购买书籍,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了分析,进行相关内容的记录。同时,在网上查找了大量关于《红楼梦》的资料,把这些资料集中收集在一起。
3、研究方法
(1)上网查资料、去书店(2)(2)讨论(3)(3)总结
4、主要参与文献
《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论》
研究内容: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三、薛宝钗
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如在每四十八回中,薛姨妈道:“„„莺儿一个人,不够伏侍的,不要买一个丫头来你使。〃宝钗道:“买的不知底细,倘或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倒是慢慢打听着,有知道来历的人买个还罢了。〃这里表现出她的处事小心。又如香菱向宝钗道:“我原要和太太说的,等在爷去了,我和姑娘做伴去。我又想恐怕太太多心,说我贪着园里来玩,谁知你竟说了!〃宝钗笑道:“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的了,只是没有空儿„„,所以趁着机会,越发往上一年,我也多个做伴的,也遂了你的心。〃这里表现出宝钗了解家人心里,为人圆滑。总之,薛宝钗是个深受封建束缚的人。
四、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五、史湘云
史湘云是那种极易相处的人,这和她随遇尔安的性格有关。史湘云的性格是天真纯洁,敢说敢做,无害人之心,也无防人之意。就是所谓的纯天然,无公害的。所以,这种性格,交友是很好的,但有自身的缺陷就是,史湘云的主见性差了点。应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研究主要任务的形象,性格特点等。
第二篇:课题研究(红楼梦)
一.研究课题:红楼梦(语文)二.成员
三、研究目的:
1、《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可谓是个性鲜明,个个不一,以及每个人物的相貌,都像是用照相机照下的。如形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所以,第一个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面貌、品行和性格,以及曹雪芹如此写的用意。
2、《红楼梦》是清朝作品,其中免不了有关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或风流婉转,或立意新颖,或沉着稳重,或词藻警人。如《第三十八四林校向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潇湘妃子作的《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其中不仅有些字不认识,而且诗意也不懂,故此目的为了解“红楼诗词”,进一步读懂古代诗词。
3、《红楼梦》中主要讲述了宝、黛、钗的三角恋关系,此故事发生在贾府、大观园中,贾府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文中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戴的,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兴亡衰败。可以用这两句形容: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所以这第三个目的是了解贾府生活,从各类活动上品味曹雪芹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
4、《红楼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女性当人,歌颂女性。因为在此之前的小说把女性不当人,认为女性就是一种交配、生育的工具。男人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称之为“贱人”,但《红楼梦》不仅仅是女性代表,还歌颂了女性,以林、薛二人为例,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当然,包括主仆之间。那么这个研究目的就是看清“红楼思想”,揣摩并学习其中写作思想。
二、组织过程
1、读《红楼梦》,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2、读刘心武,周汝昌等红学大师的作品,并进行总结。
3、上网查询有关红楼梦的知识。
三、研究成果
1、人物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其身上有两个陋习。一是喜好男宠,也就是有同性恋倾向。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变态行为。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真知灼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湘云为办诗社发愁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正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的一面。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是非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她古代三从四德的女子。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王熙凤,在有些时候,真的是“是是非非不好分辨”。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再说说“红楼饮食”。
在红楼梦中,免不了各种美食,当然,曹雪芹也是对这些饮食下了功夫,写得让
人仿佛亲临其席。如“赏桂吃螃蟹”那一回,从螃蟹的价格,大小,煮好放在蒸笼里,吃的时候不可多拿,须趁热吃,体弱的人只能尝点夹子肉,还得喝小口烧酒,还要倒些姜醋等,无不写得头头是道。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回,各色点心――螃蟹馅儿的小饺,牡丹花样的小糕,酥油卷儿,各种糕。还有刘姥姥吃的、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鸽子蛋等许多菜肴。还有写喝茶,光茶名就提过不少,什么“老君眉”、“六安茶”等。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当中,作者把妙玉怎样沏茶,以及喝茶的感觉,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茶文化。如用“旧年的雨水”,用“梅花上的雪”来泡茶,口感很好感到舒服无比。总而言之,《红楼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把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3、诗词
《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部作品。的确,《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诗词鉴赏心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了。在这130首诗歌中,有十几套广为传诵的组诗,每组诗词分别歌咏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中人物所拟写的诗词作品,能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的个性、志趣、修养。如前面提到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具有自己的风范、特点。也可以说,从这些诗词上也能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红楼梦》中,宝玉赠送黛玉两块旧帕,黛玉也悟出了他的心,此帕也作为两人爱情故事的桥梁,但这手帕究竟有何深意,经过探究,可以总结如下:
1、手帕在古代应是作为定情之物的;
2、旧帕留有宝玉的体温、温情、体贴------;
3、见此帕如见人------;
4、冯梦龙《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曹雪芹作书可能颇受冯式影响。例:(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
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四、总结语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
造出一个“生活世界”。人物描写更是鬼斧神工。
《红楼梦》真不愧是一本巨著,一本“百科全书”。读红楼,品红楼,韵味无穷!
五。小论文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
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故事简介
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送到凡间。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
姑苏阎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甄失女遭难后出家。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后教林黛玉读书。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黛玉进荣国府。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卖,买主为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梅花。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秦可卿病死。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元宵之夜,元春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
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大观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西厢》。
赵姨娘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死。癞和尚、跛道人救好二人。黛玉暮春时伤落红写《葬花辞》。宝玉让晴雯撕扇子以博她一笑。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宝玉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为风姐庆生辰。
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黛玉写出《秋窗风雨夕》。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柳湘莲。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又有几家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热闹与欢乐。晴雯重病中连夜补雀金裘。由于过年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等人协同理事。探春在园中实行一些改革。
黛玉丫环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真心,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相信而发病精神失常。
宝玉丫环芳官给贾环一些茉莉粉而不是擦癣的蔷薇硝。赵姨娘到宝玉处大闹一场。贾敬吞丹丧命。尤氏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要作二房,偷居府外。贾赦派贾琏外出办事。薛蟠遇强盗,被柳搭救,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索礼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凤姐将二姐接进府。凤姐又借妾手逼使尤二姐吞金自杀。王夫人抄检大观园,迎春懦弱,听凭丫环被赶走;探春生气,怒打仆妇;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写《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
宝玉年纪渐大,贾政逼他上学,迎春出嫁,宝钗被家事缠住。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做噩梦而染重病。凤姐提出将宝钗娶给宝玉的想法。
薛蟠在外饮酒,打死店小二,入狱。十月里,海棠开花,大家置酒庆贺。就在夜里,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人也痴呆了。祸不单行,元春这时死去。由贾母做主,决定为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迷失真性,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探春远嫁,凤姐月夜见鬼,尤氏又得重病,众人搬出园,请道士在园中作法驱妖。薛蟠案子要重判,夏金桂想毒死香菱,不料自己误食毒药而死。
荣宁二府被抄家;革去二府世职。凤姐由于突来大祸,病得奄奄一息。由于权贵帮助,荣府世职恢复。贾母病死;鸳鸯自杀殉葬。凤姐主办丧事,力不从心,她支持不住死去了。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劫走。惜春出家。
宝玉再次梦游太虚幻境,醒后心灰意冷。癞和尚、跛道人送回通灵玉,宝玉在应考之时出家当了和尚。
贾雨村犯法被解职,在觉迷渡口碰见已成仙的甄士隐;甄士隐向他剖析、解释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这部小说。
2、主要人物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其身上有两个陋习。一是喜好男宠。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其二是多情。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真知灼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湘云为办诗社发愁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正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的一面。
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她古代三从四德的女子。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王熙凤,在有些时候,真的是“是是非非不好分辨”。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红楼饮食”。
在红楼梦中,免不了各种美食,当然,曹雪芹也是对这些饮食下了功夫,写得让人仿佛亲临其席。如“赏桂吃螃蟹”那一回,从螃蟹的价格,大小,煮好放在蒸笼里,吃的时候不可多拿,须趁热吃,体弱的人只能尝点夹子肉,还得喝小口烧酒,还要倒些姜醋等,无不写得头头是道。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回,各
色点心——螃蟹馅儿的小饺,牡丹花样的小糕,酥油卷儿,各种糕。还有刘姥姥吃的、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鸽子蛋等许多菜肴。还有写喝茶,光茶名就提过不少,什么“老君眉”、“六安茶”等。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当中,作者把妙玉怎样沏茶,以及喝茶的感觉,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茶文化。如用“旧年的雨水”,用“梅花上的雪”来泡茶,口感很好感到舒服无比。总而言之,《红楼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把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3、很有意思的作书风格
《红楼梦》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谏文------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文备众体”。小说中人物所拟写的诗词作品,能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的个性、志趣、修养。如前面提到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具有自己的风范、特点。也可以说,从这些诗词上也能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4总结语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人物描写更是鬼斧神工。
第三篇:课题研究(红楼梦)
一.研究课题:红楼梦(语文)二.成员
三、研究目的:
1、《红楼梦》对人物的刻画可谓是个性鲜明,个个不一,以及每个人物的相貌,都像是用照相机照下的。如形容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所以,第一个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面貌、品行和性格,以及曹雪芹如此写的用意。
2、《红楼梦》是清朝作品,其中免不了有关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或风流婉转,或立意新颖,或沉着稳重,或词藻警人。如《第三十八四林校向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潇湘妃子作的《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其中不仅有些字不认识,而且诗意也不懂,故此目的为了解“红楼诗词”,进一步读懂古代诗词。
3、《红楼梦》中主要讲述了宝、黛、钗的三角恋关系,此故事发生在贾府、大观园中,贾府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文中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戴的,处处都能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了清代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兴亡衰败。可以用这两句形容: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所以这第三个目的是了解贾府生活,从各类活动上品味曹雪芹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批判。
4、《红楼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女性当人,歌颂女性。因为在此之前的小说把女性不当人,认为女性就是一种交配、生育的工具。男人不把女人放在眼里,称之为“贱人”,但《红楼梦》不仅仅是女性代表,还歌颂了女性,以林、薛二人为例,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是平等的,当然,包括主仆之间。那么这个研究目的就是看清“红楼思想”,揣摩并学习其中写作思想。
二、组织过程
1、读《红楼梦》,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2、读刘心武,周汝昌等红学大师的作品,并进行总结。
3、上网查询有关红楼梦的知识。
三、研究成果
1、人物
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王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其身上有两个陋习。一是喜好男宠,也就是有同性恋倾向。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变态行为。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真知灼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湘云为办诗社发愁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正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的一面。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是非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她古代三从四德的女子。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王熙凤,在有些时候,真的是“是是非非不好分辨”。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再说说“红楼饮食”。
在红楼梦中,免不了各种美食,当然,曹雪芹也是对这些饮食下了功夫,写得让人仿佛亲临其席。如“赏桂吃螃蟹”那一回,从螃蟹的价格,大小,煮好放在蒸笼里,吃的时候不可多拿,须趁热吃,体弱的人只能尝点夹子肉,还得喝小口烧酒,还要倒些姜醋等,无不写得头头是道。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回,各色点心――螃蟹馅儿的小饺,牡丹花样的小糕,酥油卷儿,各种糕。还有刘姥姥吃的、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鸽子蛋等许多菜肴。还有写喝茶,光茶名就提过不少,什么“老君眉”、“六安茶”等。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一回当中,作者把妙玉怎样沏茶,以及喝茶的感觉,表现得十分精彩动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的茶文化。如用“旧年的雨水”,用“梅花上的雪”来泡茶,口感很好感到舒服无比。总而言之,《红楼梦》令人耳目一新的把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3、诗词 《红楼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部作品。的确,《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
红楼梦诗词鉴赏心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了。在这130首诗歌中,有十几套广为传诵的组诗,每组诗词分别歌咏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中人物所拟写的诗词作品,能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的个性、志趣、修养。如前面提到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具有自己的风范、特点。也可以说,从这些诗词上也能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红楼梦》中,宝玉赠送黛玉两块旧帕,黛玉也悟出了他的心,此帕也作为两人爱情故事的桥梁,但这手帕究竟有何深意,经过探究,可以总结如下:
1、手帕在古代应是作为定情之物的;
2、旧帕留有宝玉的体温、温情、体贴------;
3、见此帕如见人------;
4、冯梦龙《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曹雪芹作书可能颇受冯式影响。例:(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潇湘妃子)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四、总结语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开篇就用了五个回目,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人物描写更是鬼斧神工。
《红楼梦》真不愧是一本巨著,一本“百科全书”。读红楼,品红楼,韵味无穷!
五。小论文
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在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常听人讨论,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可纵观全文,细细评之,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黛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第四篇: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目的和重难点
研究目的: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重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研究难点:① 营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② 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③ 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四.研究方法与途径
我们准备首先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来解决实验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去研究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由本组各成员负责各个子课题。采用①行动研究法②经验总结法③个案研究法④实验法⑤问卷调查法⑥文献资料法。最终汇总,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最佳方案。并从日常生活中发展教与学的各种问题,并调查学生与老师遇到的困惑,并与其他教师沟通,与兄弟学校交流,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法。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实验,找出较好的方案与措施,并形成材料。
主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集体研讨、活动观摩、撰写论文、案理研究、反思提升来开展研究。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9.6---2009.9)
建立课题教研组织,完善研究制度,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学习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目标,分工负责;搜集和整理关于课题的理论及实践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09.10---2010.4)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2010.5)
汇总材料,分析总结,把感性认知提升到理论高度,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合作交流,提炼归纳,按进度表完成各项阶段性目标,迎接上级的结题验收。
4.预期研究成果:《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结题论文
六、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七、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数学教育展望》 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 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非常依赖教师和家长。他们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看图提问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即使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也往往是肤浅的、无探究价值的。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如此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因此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哪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提问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既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敢问、会问、善问,逐步改变学习方式,解决学生上课会听讲,不会提问题的现状。
2、分析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影响。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体现教学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发展于问题;同时要改变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品质,尊重学生不寻常的言行,避免有伤害性的批评;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图提问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养成敢问、好问、会问、善问,并在疑问中自主探索。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重点
1、问题意识,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研究。
2、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
3、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七、本课题的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校三年级六个班学生进行实验。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实践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文献探讨,或者是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拟订和执行研究计划和行动方案或者是重新审慎行动计划并做出修订。
八、研究步骤及安排
(一)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一年半,即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
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9年5月)。总结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
(二)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学习、准备、起步实施阶段。调查分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学习有关理论。本阶段主要通过课堂观察、课余访谈等方法诊测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需要的教学情景(2)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养成的因素
2.第二阶段(2018年3月——2019年5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诊测情况,采用“情境、问题、合作、探索”教学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科学合理运用上注重形成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学生问题有效研究。
首先研究:教师如何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即:在数学教学中,从行为上、心理上、学习方法上,给孩子以充分的支持、鼓励、帮助。为孩子的提问创设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气氛,设计一个有助于孩子提出问题的教学程序。其次,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以后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孩子在学习新知的时候,能不断的产生问题,在问题的不断繁衍中,解决中,使自己的认识领域,知识结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进而实现学生主动性学习,形成自我能动性的人格。按计划进行研究,随时调整研究方向,避免偏差,定期开展教研课,组内交流经验,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并再次进行比较实验,真正体现、落实教与学的有效性,及时做好研究材料及其论文的撰写。
3.第三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反思总结阶段。
完善个人课题研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反思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通过总结最后以文字的形式上交个人的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成果
1、经验总结及交流材料;
2、课题讲座材料;
3、研究课、交流课;
4、优秀案例及反思;
5、研究感悟下形成的论文;
6、本阶段计划与总结。
7、教学所用课件。
十、课题研究管理及研究成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黄晓英;课题主要成员:张绍文、张霞、王建花、冯露黎、杨寻。黄晓英负责整个课题申报,工作分工、撰写方案,开题论证,整理装订资料等;张绍文负责整个活动监控,资金投入和使用;张霞负责整个过程的理论学习与指导,并撰写结题报告及整个过程监测与指导;王建花负责开展实践研究,开展交流、学习与实验研究并撰写教学案例与工作随笔、收集图片资料和本阶段计划和总结;冯露黎负责开展实践研究课、交流课、会议记录,并收集优秀案例与反思;杨寻负责开展实践研究,开展交流、学习与实验研究感悟下形成的论文。
第五篇:课题研究计划
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课题计划
双沟镇中心小学 袁亮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阅读的能力间接地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本课题研究旨在让教师本人能深层次理解教材、活用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题着重开展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多实践,深思考。
二、具体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研究者认真学习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深入了解课题研究方法,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研究者利用图书室、网络等,学习相关理论,提升理论素养。
2.制订研究方案,扎实研究工作
紧扣研究的规划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明晰研究思路与方向,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确定研究重点,提高研究实效
本课题重点研究项目及方向为“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三个要素: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实践。我的研究就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1)要求班级学生课前注重预习,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运用预习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增加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2)课堂反复阅读,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结合课文渗透与之相关的课外内容。
(3)课后适当延伸,巩固阅读方法。以单元课文编排主题为核心,展开课内和课外的链接阅读;以历史的长河为范本,多读优秀史籍;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故事扩展;以各个单元的综合性训练活动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多翻资料,多查阅一些有用的书籍,多接触一些名人大家的经典著作,以扩大知识面,增长阅历,养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典型课例为突破,进行研究、反思、再研究、反思、总结。
4.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研究者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注重撰写阅读教学设计、相关论文或经验总结,并争取发表或获奖。以让本课题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时间安排: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制订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书。
2.课题组理论学习(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有关章节)。
3.开展学生阅读能力及其培养状况调查。
4.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步
1.研究者运用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出适合本学段的阅读兴趣培养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方法及培养途径,阅读训练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2.研究者提炼研究成果,形成下一步研究的课堂实施方案。
第二步
1.研究者利用假期学习儿童心理学、新课程理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理论以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理。
2.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案例。
3.搜集学生的有关资料。
4.用所学理论再次分析修订上一步形成的课堂实施方案
5.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上述方案,在实践中检验、反思、修正、补充、完善方案。
6.研究者总结一学期实践成果,请专家指导,修改完善课堂实施方案,整理成书面材料。
第三步
在第二步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学习、实践、总结、提高、完善。
第四步
在第三步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学习、实践、总结、提高、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