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时间:2019-05-15 09:2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第一篇: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新学年,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新班级。不久,我就开始头痛不已,有一个叫小浩的孩子,成了我头痛的根源。这是一个漂亮的男孩,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经常和祖父母生活。孩子的基本表现为:不爱说话,不跟人沟通,一紧张,说话就结巴,听不懂老师和同学的基本交流?Z言,动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老师批评或同学对他有不同意见时,就会边哭边打自己的头,还砸自己或别人的东西,甚至动手打人。天天有人告他的状,我为此烦恼不已。

有一天,我学医的丈夫要考试,学到了心理学部分,看教学视频,一旁的我看到了有关心理特征的种种表现,发现和小浩的表现有惊人的相似,于是,我查找了大量资料,进行了探究,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从对部分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健康心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嫉妒心理。如有的小学生在别人取得成绩、评优受奖时,自己感到心理不平衡,既羡慕又不自在;有的小学生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对别人付出的努力视而不见,甚至把别人的成绩和进步说成偶然的、投机的,故意贬低;有的小学生把情感上的抵触和对立情绪发泄到被嫉妒对象身上,以种种不道德的方式中伤、诋毁、打击、冷落和伤害对方。(2)挫折心理。如有的小学生,受到批评,或考试成绩比较差,甚至家庭变故或自身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时,由于自我调节能力差,感情脆弱,变的意志消沉,生活消极,有的显得内心烦燥不安,紧张恐惧,有的表现冷漠,想逃避现实,失去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3)侥幸心理。常表现在生活中的有:小学生考试作弊、违反课堂纪律和违反班规和校规,明知发现后会受到处理,但总有人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严重。侥幸行为不论成功与否,危害性都很大,而且危害程度与侥幸心理成正比。

各种不健康心理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有所不同。不健康心理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容易引发心理疾病。人的心理健康直接受情绪的影响,如果长期心理失衡,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如:小浩,父母的离异,造成了心理创伤,父亲为了安静地玩手机,小浩一说话就要求他闭嘴,直接导致小浩非常想和人说话,但又怕被打骂,所以一开口就紧张,一紧张就结巴,索性就少开口,不开口。天性被压抑,扭曲的心理也就产生了。(2)容易危害心理健康。当一个人心理健康发生问题,生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一个人情绪经常处于消极或失控状态,人为地给自己增添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势必加重心理压力,引直神经机能的失调,出现记忆衰退,学习能力低下,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像恶心头痛失眠等生理反应。(3)容易导致违法犯罪。分析学校发生的案件,绝大部分与逆反,报复、侥幸心理有关,一个人在报复心理的支配下,容易丧失理智,动不动就想报复社会,报复他人,导致违纪违法,有的侥幸心理严重,自我感觉良好,淡化法纪观念,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有的压抑心理过重,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容易通过过激的言行表现出来,导致精神崩溃,容易产生自杀和报复行为。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因为心理问题而引起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呢?在了解不健康心理的特征和危害的基础上,经过学习研究和实践探索,我找到了一些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方法,我觉得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及劳动技术教育。学生根据当前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等热点问题,提出小的课题,利用周六、周日时间,走出校门,广泛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然后进图书馆、实验室、上网找资料;再进行分析对比,切磋辩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形成科学报告,进行交流评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科学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作用很深远。(2)在高品位、精品化、系列性集体活动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要在集体中,通过集体锻炼健康人格。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群、自制、利他、合作、助人、顽强等健康人格,扭转消除自私怕苦、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消极人格特征。高品位、精品化、系列性的集体活动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机会与条件。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健康向上,具有正面影响和教育意义的主题,给学生们树立榜样,初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健康心理模式。为保持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说明,健康人格总离不开交往的,离群索居,必然心胸狭窄;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3)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环境对人格产生影响,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我国古代孟母之迁的故事也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要重视环境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绿化、净化、美化、诗化的校园环境建设。这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多年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教育学生继承优秀光荣传统,创造新的辉煌,努力营造民主管理、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管理民主、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生长,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4)在铸造教师健康人格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尤其是班主任的人格,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要做学生人格的雕塑家,首先应铸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师的工作;加强教师队伍青蓝工程建设,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合格教师”,为众多教师树立榜样;加强师德教育,讲究职业道德,提倡对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参与学生集体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希望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使像“马加爵”式的学生不再出现,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我们广大的老师行动起来,探索出更多的方法,让许多像小浩一样的孩子不再发展为更令人担心的“熊孩子”,从而使我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更美好幸福!

第二篇:如何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

为使小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其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事事处之“自我感觉良好”;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过去的自我比较,以及从周围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加深自我了解,避免主观误差。除了要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学生还需要接纳自己,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要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尤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新生入学适应;二是智力发展问题;三是儿童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辅导。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心理疲劳是指由心理因素如缺少兴趣、厌烦、懈怠等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教师应注意做到:科学安排各科的课程、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等。

(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

儿童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研究表明,小学生中学业不良或称学习上的“差生”,约占13%。定期研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问题,共同制定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措施,并且相互督促执行。

(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按照问题行为的性质,可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按照问题行为的表现特点,可将问题行为分成攻击型和退缩型。

第三篇:如何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摘 要:科学地讲,健康的含义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精神世界的健康。心理健康的实质是讲人的心理与社会生活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本文将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途径、内容和如何消除给大学生带来的痛苦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关键词:健康;挫折;情绪;引导;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体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能保持对学习较浓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可以说大学生的智商智力都比较优秀,可以说学习就是大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当解决一道难题时,当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客观评价自我,自信乐观,对自我有价值感,可以接纳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无法弥补的缺欠也能坦然接受,这方面就是健康的。

(三)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的学生不失控,愉快、开朗、乐观,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会有情绪波动,但一般不会持久,不会失控。

(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学生要完成学习,工人要完成本职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完成人际交往,属于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的学生社会功能应该是完好的,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乐于交往,能分享、接受、给与爱和友谊,乐于助人。

(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不至于衰竭。

(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学生,他的情感、认知、言行、举止都应符合他所处的年龄段,过于老诚、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二、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内容

(一)要不断优化良好的校园环境。

这是“硬件”条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和谐氛围,我们学校正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在进行紧张的建设之中。应该说高品位的、愉悦宽松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如充足宽敞的教学大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资料丰富的图书馆、居住舒适的学生公寓以及优美的校园等,为陶冶大学生情操,培育高尚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认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这属于“软件”条件。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丰富的主观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大学生人群中有一种观点,大学不逃课不叫上大学,公开主张逃课,考试作弊不以为然,泡网吧、穿奇装异服是有个性,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价值观,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期望

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所学校,但由于个人的理想追求期望不同,所走的道路也不同。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跟就业设计和专业规划指导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大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四)提高抗挫折能力,掌握克服挫折的方法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经受失败和挫折是经常的事,但是人们对失败、挫折的感受不同,实质上是人们的心理反应不同。例如,一个人上街被偷了丢了钱包,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人们对丢钱包这个事的感受却可能不一样,可能对此漠然处之,也可能感到惊天动地。心理挫折实际上是一种感受,不是客观存在,人们可以通过心理的调整加以解决。

三、情绪调节方法有多种,以下介绍几种消除挫折给大学生带来痛苦的方法:

(一)自我安慰法

伊索寓言有个故事:“有只狐狸原来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无奈总是找不着,最后只找到了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但狐狸却说:„哎呀,这种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就是自我安慰法。当自己的欲求实在无法得到满足时,不要再想它有什么好处,而是强化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的好处,借此来减轻消除内心痛苦失望情绪。

(二)自我宣泄法

所谓自我宣泄是指挫折所产生的能量通过自身一些活动,及时地发泄出来,促使心理得到平衡,情绪得到稳定的方法。当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适应不良,遇到矛盾冲突,遭受挫折时,会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得不到及时的发泄,便会危害身体,消磨意志

(三)情绪升华法

这是较高水平的情绪宣泄,也就是把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自己发展进步有利的方面去。例如,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立志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不甘命运摆布成为他一生奋斗的动力。他们成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为眼前的挫折所羁绊,通过情感升华,最后发展成为社会活动能力卓越、在事业上十分坚强有力的人物。

(四)心理丰富法

现在大学生中存在不少心理贫困的人。其实,人的知识重要,但智力更重要,知识是死的,智力是活的。人的智力重要,但素质更重要,你的智力再好,素质不好也不行。人的素质重要,但态度更重要,你有素质,但没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同样不行。所以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四、总结 我们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工作,几十年之后,等我们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就会自豪地说我把我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的事业,没留下任何遗憾。

参考文献

[1]吴建玲,《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训练》[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

[2]李虹,《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3]张大均,吴明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4]孙锦涛,《教育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

第四篇:如何让你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让你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17日

一、确立明确而合理目标。借个梯让你登天有一个明确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有抑郁或焦虑心理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理想和目标,看不到生活的前景;或是理想和目标过高,难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产生不良心理。大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自己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

二、提高自我意识。自己的事自己作主自知、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制是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内涵。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是自知;爱惜自己、保护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是自爱;遇事不退缩畏惧,不妄自菲薄,是自尊;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自信;凡事要么不作,要做就力求最好,是自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各种不良的诱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是自制。当然,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要求自己都能做到这些,但是应该注重在这些方面的自我培养。

三、增强适应能力:你在他乡还好吗?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调节作用的能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人的一生都是由“组织”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小一般不会对人的进退产生多大影响。而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人都必须接受市场的筛选,竞争的考验,任何人都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否则便会被无情地淘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并逐渐适应社会。

四、人际关系:让我们真诚地握握手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要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大学生应参加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艺术。著名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总结出十一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可供朋友们参考: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焦躁,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都按你的想法去办事,能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订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

此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增加自己的情趣与活力,使生活充实,富有情趣。平常的心理,健康的心身,知足的心态,舒畅的心情。

.心理健康标准

从出生到成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天赋。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包括智力、技能、气质和性格特质等)成长滞后于他的发展年龄,那便是异常甚至精神障碍。家庭教养和各种环境条件往往是成长受阻的原因。早熟也可以是一种心理卫生问题,因为早熟照例只涉及一个人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这就导致整个心理内在的失衡,导致当事人出现心理冲突、困惑或社会适应困难。

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这项标准:(1)动机过程马斯洛假设,每个人都有若干种基本需要,如安全、归属、爱、被重视和自尊,满足这些需要的动机叫做缺乏性动机,不满足便会出现精神障碍,如神经症、人格障碍、分离性障碍等。但是,满足了这些需要虽可免于上述精神障碍,却并不算达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特征之一是自我实现,即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的潜力。这种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也叫做丰富性需要。此时,单纯追求快乐和减轻紧张不安,不足以解释这种人的行为,他们辛勤地工作,往往要体验更强烈持久的紧张,甚至要冒巨大的危险。然而,正是这样的人生历程,使个人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G.Allport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个人潜能的发挥为了长远的常常是达不到的目标,而牺牲享乐,保持紧张。长远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诸多利益之综合性体系等,都给发挥个人潜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2)投身于生活中G.Allport提到,自我的扩张是成熟的一个属性,这种人忘我地工作、思考、娱乐以及对别人的忠诚,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

全身心投入生活的人,对来自别人的刺激(不论是成功的行为还是苦难中的呼救)都有能力报之以热情的、全力以赴的反应。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力。心情愉快。情绪不佳,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易诱发许多疾病。因此,要心胸开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合理用脑。常读书看报,勤思考,不但会解除烦恼,还可使脑力活动旺盛,推迟脑细胞的退化。

正确对待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如发现患有某种疾病,应及时治疗,切勿紧张,疑虑,更不要恐惧,悲观,失望。

家庭和睦。少固执已见,多尊重对方,不要唠叨没完,家庭气氛和谐,关系融洽,生活才会幸福美满,从而促使心理健康。

开拓兴趣。要培养兴趣,要有爱好,特别是离退休在家的人,不无所事事,可以绘画,书法音乐,下棋等。

合理饮食。多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食盐

充足睡眠。一旦疲劳过度,生理机能就恢复较慢,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与人交往。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宽容友善,助人为乐,1、豁达法:应有宽阔的心胸,豁达大度,遇事从不斤斤计较。平时做到性格开朗、合群、坦诚、少私心,知足常乐、笑口常开,这样就很少会有愁闷烦恼。

2、松驰法:具体做法是: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迅速离开现场,作深呼吸运动,并配合肌肉的松驰训练,甚至可做气功放松训练,以意导气,逐渐入境,使全身放松,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

3、节怒法:主要靠高度的理智来克制怒气暴发,可在心中默默背诵名言“忍得一肚之气,能解百愁之忧”、“将相和、万事休”、“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万一节制不住怒气,则应迅速脱离现场,在亲人面前宣泄一番,倾诉不平后尽快地将心静下来。

4、平心法:尽量做到“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不为名利、金钱、权势、色情所困扰,看轻身外之物,同时又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5、自脱法: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培养生活的乐趣。做到劳逸结合,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美景。

6、心闲法:通过闲心、闲意、亲情等意境,来消除身心疲劳,克服心理障碍。

下载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90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丛中教授所讲,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疑虑、反复检查、怕脏,这属于以下哪种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A.强迫 B.失眠......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丛中 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合集]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包括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格、社交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生......

    英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How to Keep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提示: 1.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导致疾病的原因 2. 分析人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可从失业、压力过重、缺少支持、缺乏人际关系等方......

    高校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听过《如何保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几点感想。提到校园的心理健康情况,大家更多的会想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却很容易被忽视。......

    小学生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据了解,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家长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错误的以为,小学生不懂事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低......

    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与以教师为施教主体的小学生心理教育(狭义的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