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朝襄阳郡杜氏家族名人录
唐朝襄阳郡杜氏家族名人录
杜审言
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高宗咸亨元年进士,历任隰城尉、洛阳丞,终职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号“文章四友”。其诗深得武则天赏识,明人胡应麟称其为“初唐五言律第一”。
杜易简
襄州襄阳人。杜审言从兄。九岁能属文,及长,博学有高名,姨兄岑文本(太宗朝宰相,著名文学家)推重之。登进士第,累转殿中侍御史。咸亨中,为考功员外郎,坐党裴行俭(高宗朝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左迁开州司马。集二十卷。存诗二首。
杜并
字惟兼。京兆杜陵人。生而聪敏,有老成生之量,日诵万言,尤精翰墨。八岁丧母,不胜其哀,每号哭涕泗中有血。宗族归美,缙绅庐期者久矣。杜并父审言,善五言,尤攻书翰,恃才蹇傲,深为时辈所嫉,自洛阳丞贬吉州司户。又与群僚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司户郭若讷共构之,审言系狱,将因事杀之。并年十三,伺季重等酣宴,密刃刺季仲而死,并亦见害。季重临死叹曰:“吾不料审言有此孝子邪!若讷误我至此。”审言由是免官,归东都,自为祭文以祭并。士友咸并孝烈,苏颋为墓志,刘充济为祭文。则天召见审言,甚嘉叹之。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杜甫
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巩县。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杜审言嫡孙。盛唐伟大的民族诗人,被后世誉为“诗圣”、“诗王”。公元1962年,杜甫诞生1250周年之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将杜甫列为世 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球人民永远缅怀他。
杜诗礼
襄州襄阳人,唐代状元,杜甫族亲。出生世代官宦之家,祖父杜孝辅官至大理丞,父杜清官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官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该年由礼部侍郎钱徽知贡举,原来取士33人,后由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复试其中14人,黜落10人,实取23人。宾贡进士新罗人,金云卿亦于此榜及第。杜诗礼夺魁后,事迹不显。
杜陟
祖籍襄州襄阳,唐代状元,杜甫族亲。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辛亥科状元。此科进士及第25人,有李远等名士,考官是中书舍人贾餗。杜陟取状元后入仕,历官水部员外郎、度支郎、杭州刺史。
第二篇:唐朝襄阳郡杜氏家族名人志
唐朝襄阳郡杜氏家族名人志
彭城 杜明伟
搜集考证
杜审言
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性狂傲不羁。唐高宗咸亨元年进士,历任隰城尉、洛阳丞,官终修文馆直学士。在初唐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号“文章四友”,诗则与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审言诗风朴素自然,五言律诗尤佳,格律谨严,深得女皇武则天赏识,明人胡应麟称其为“初唐五言律第一”。杜易简
襄州襄阳人。杜审言从兄。九岁能属文,及长,博学有高名,姨兄岑文本(太宗朝宰相、著名文学家)推重之。登进士第,累转殿中侍御史。咸亨中,为考功员外郎,坚决反对昭仪武则天谋取皇后之位,被武氏心腹吏部尚书李敬玄构陷,坐党裴行俭(高宗朝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左迁开州司马。文集二十卷,御史台杂注五卷,皆传于世。存诗二首。新旧唐书载有其行迹。易简与王勃父系莫逆友,对少年王氏兄弟甚为欣赏。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易简借《世说新语》(刘宋宗室、彭城刘义庆编著)中谢安、谢玄将人才比作宝树之语常称其曰“此王氏三珠树也!”王勃受此鼓舞甚大,于《滕王阁序》中忆及杜易简,谦称自己“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杜并
字惟兼,襄州襄阳人,生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生而聪敏,有老成生之量,日诵万言,尤精翰墨。八岁丧母,不胜其哀,每号哭涕泗中有血。宗族归美,缙绅庐期者久矣。杜并父审言,善五言,尤攻书翰,恃才蹇傲,深为时辈所嫉,自洛阳丞贬吉州司户。又与群僚不叶,司马周季重与司户郭若讷共构之,审言系狱,将因事杀之。并年十三,伺季重等酣宴,密刃刺季重而死,并亦见害。季重临死叹曰:“吾不料审言有此孝子邪!若讷误我至此。”审言由是免官,归东都,自为祭文以祭并。士友咸敬并孝烈,许国公苏颋为作墓志,刘充济为撰祭文。武则天召见审言,甚嘉叹之。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杜闲
襄州襄阳人。杜并弟。约于开元五年为郾城尉,二十年左右擢为奉天令,二十五年前后再擢为衮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司马。杜闲一生两婚,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娶元配清 河崔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续弦卢氏。其五子齿序为:甫、颖、观、丰、占。甫,崔出。
杜甫
字子美,襄州襄阳人,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系杜闲长子。盛唐伟大的民族诗人,被后世誉为“诗圣”、“诗王”。公元1962年,逢杜甫诞生1250周年之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将杜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倡全球共缅。
杜诗礼
襄州襄阳人。杜甫同支族亲。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父杜孝辅仕至大理丞,父杜清仕至检校员外郎,兄杜诗仁仕至吉州刺史。杜诗礼于长庆元年(821年)夺得进士科第一。该年由礼部侍郎钱徽知贡举,原取士33人,后由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诰白居易(杜甫诗风延续者,客籍彭城)复试其中14人,黜落10人,实取23人。宾贡进士暨新罗人金云卿亦于此榜及第。杜诗礼夺魁后事迹不彰。杜陟
襄州襄阳人,生于京兆。杜甫同支族亲。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辛亥科状元。此科进士及第25人,同榜有李远 等名士,考官是中书舍人贾餗。杜陟取状元后入仕,历官水部员外郎、度支郎、杭州刺史。今于西安市司马村西发现杜陟砖室墓。司马村西,是唐时京兆万年望族杜氏家族坟茔。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晚清以来,杜济砖室墓、杜悰妻岐阳公主(宪宗之女)墓及杜陟砖室墓等陆续暴露,出土墓志三合。据载,杜淹(宰相)、杜如晦(宰相)、杜济(剑南东川节度使)、杜亚(吏部尚书、淮西节度使)、杜佑(宰相)、杜敳(杜牧弟,进士)、杜牧(著名文学家、诗人、军事理论家、书画家)等均祔葬于司马村祖茔,历经人祸现已毁坏殆尽。
杜环
杜环,襄州襄阳人,生于京兆。一名杜还。杜甫同支族亲、唐代三朝宰相杜佑同族之侄(环与杜甫血缘更近)。杜环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可指到达非洲之中国人(后世到达非洲最著名者为明代郑和)。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杜环作为镇西节度使高仙芝麾下军官参与怛罗斯战役。此战唐军大败,杜环被俘。之后经撒马尔罕前往木鹿(即今土库曼斯坦马雷),被编入阿拉伯军。758年,杜环随军被调往亚俱罗(今伊拉克库法),受优待,周游西亚耶路撒冷等地,过埃及、苏丹而到达埃塞俄比亚之摩邻国(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与当地军队作战。唐上元二年(761年),杜环等人被 准许回国,即从红海登船,经今斯里兰卡等地回至广州。杜环著有《经行记》,记载各国见闻。《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与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之古籍,同时记录并保留下亚非多国当时之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但已散佚。杜环早有预感此书会不存,值族叔杜佑编著《通典》,遂央杜佑酌情采用以传世,杜佑根据所需引用数段,共1511字。《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均有转引。此残存文字是记述八世纪中叶前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西亚、中亚各国情况极为珍贵之原始资料。所记有拔汗那国(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波斯国(今伊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朱禄国(末禄国,今土库曼斯坦马里)、苫国(今叙利亚)、拂菻国、摩国、大食等国,包括今中亚及西亚各地。
第三篇:论文杜德郡
浅论司法公正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杜德郡
法学0901班 20090327
摘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更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它对于维护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各级人大除了每年一度在召开代表大会时听取并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报告之外,再也看不到什么令人信服的监督举措,使监督权流于形式。所以,在进一步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活动行使监督权的基础上,加强我国的司法公正,以实现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使我国实现法律现代化。
关键词:司法公正;司法体制改革;公平;正义;监督;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引言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实现司法为民的前提保证。司法公正能够真正给予民众切实的安全感,从而使得全社会的公正观念亦得以形成和强化。同时,司法公正真正能够维护民众对公共权力机构的信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害能通过司法得到有效救济。而司法为民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人民法院的具体落实。因此,司法公正和司法为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是要求,后者是目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其司法公正,落实其司法为民。
司法公正的内涵
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坚持正当平等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前者可以称为程序公正,后者可以称为实体公正。它们共同构成了司法公正的基本内容。
1、实体公正
所谓实体公正是指承认或维护他人合理需求的一种美德。它在刑事诉讼中表现为认定罪名准确、罚当其罪;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明辩民事法律关系,合理解决争议;在行政诉讼中则体现为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简言之,就是要通过正当程序做出公正的裁判。这是人类在诉讼活动中共同的追求。但由于诉讼是由已知推断未知活动,这一追求是无法不折不扣的得以实现的。因为法官并不能完全重复或恢复案件发生的的复杂状况,因此该判决仅是由法律授权终结诉讼的一种法律行为,并不能等同于事实真象。为了保证实体公正最大限度地实现,程序公正的问题就被提出来。
2、程序公正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规定国家司法权全部运行过程的理性状态。按照其实质内容的要求,程序公正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要求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这意味着法官在诉讼中要处于中立的地位,并依据法律作出裁判,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干预;二是当事人双方的平等性。这里的平等意味着人格的平等、利益的均等和权利的对等,也就是西方法学家说的诉讼双方“平等武装”。程序公正包含了审判公正、程序合法、公正执行等内容,其与实体公正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把握性,并可避免人们为了追求实体正义而采用非法手段。
3、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何阐释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学者们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统一于司法公正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有人指出,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两个相互区别的价值标准,实体公正不等于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也不等于实体公正;坚持程序公正并不必然导致实体公正,获得实体公正也不必须遵循程序公正。还有人强调,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在许多情况下不仅是相互区别的,而且是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追求实体公正就可能伤害程序公正,而坚持程序公正又可能牺牲实体公正。至于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断言没有实体公正就没有司法公正;有的学者声称程序公正必须优先于实体公正;有的学者则高喊要统筹兼顾,要权衡利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理论探讨可以众说纷纭,司法实践却必须有一定之规。于是,世界各国在确立其诉讼、制度时不得不就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做出或明示或默示的界定和取舍。当然,各国的作法并不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一种极端的作法是片面追求实体公正,忽视程序公正。一言以蔽之,无论程序如何,无论手段如何,只要结论是公正的,就是司法公正。这曾经是大陆法系国家诉讼制度的传统之一,现在仍然是一些国家确立诉讼制度的主导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诉讼制度也曾经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另一种极端的作法是片面强调程序公正,甚至以牺牲实体公正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是在普通法系国家重视程序规则的司法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美国的司法制度堪称代表。
我国司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司法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司法不公的问题在某些地方或个别案件中还相当严重。司法腐败问题令人忧虑。司法腐败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是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索贿受贿,徇私枉法。当事人把能否胜诉的希望,不是寄托在有力的证据、客观的诉讼请求和法官公平判决之上,而是寄托在自己的“路子广不广”、“门子硬不硬”、“下的本钱大不大”。而作为司法人员的法官,办案时不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是以“关系”为依据,“以人情”为准绳。为了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可以致国家法律于不顾,索贿受贿,徇私枉法。
二是违法查封、扣押财产,违法办案、违法执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法院的执法人员,随意查封、扣押当事人的财物。还有的法院司法人员为了保证为自己行贿的当事人胜诉,还采取伪造证据、变造法律文书的手段,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三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偏袒本地当事人,损害外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地方的司法机关则为了自己本地区或本部门的暂时利益不被侵占,公然越权使用或者滥用强制措施。
四是有些司法人员违反审判纪律,泄露审判机密,为律师介绍案件或为当事人推荐律师,从中牟取利益。有些审判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寻租手中的公权力,搞所谓“内引外联”、“发挥优势”。
五是乱收费、乱拉赞助,诉讼费管理比较混乱。有的法院为了解决经费困难,想尽千方百计采取乱收费、乱拉赞助来搞所谓“创收”。
六是对当事人态度生硬、冷漠,耍特权、耍威风。由于司法人员没有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投诉的当事人不热情、不耐心,态度生硬,言辞冷漠,使投诉者望而却步,心灰意冷。
以上六种是司法腐败外在的主要表象形式,那么,在这种表象形式的后面,应当是司法腐败的本质成因。司法腐败表象深处的本质是司法权行使过程中的行政化、官僚化与功利化,而根本原因是体制层面上的问题。从静态的角度不定期观察,从我国目前的司法体制,都是独立于行政权之外的。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观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司法权的运行却仍然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权左右的阴影。特别是在人民法院人、财、物的保障和审判程序的启动、运行与终结等环节,所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和影响甚烈。与司法权行使过程中被行政干扰而伴生的是司法权的官僚化,它感染司法体制的最明显后果就是法官的等级化:一是形成了由普通法官到院长的裁判等级体系;二是建立了根据部级科级等不同级别确定的法官位阶体制。
防止司法腐败的体制保障
依法治国的要旨就是要制约权力、保障权利。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法院、法官及其保证其独立地位的司法制度。唯有这样,才可能使法院处于中立的仲裁人的地位,最终实现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这也就是说,要清除司法腐败,必须建立起独立的法院体制。
市场经济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体现公平、公正,为了保障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必须在政府之外建立起一个有权威、独立和公正的司法制度。独立是确立司法机关与外部机构关系以及确立内部组织结构的原则。独立是指法院享有审判权的唯一主体,法院系统独立于任何其他社会主体,只服从宪法和法律,同时,对法院系统内部来说,各法院间是独立的,独立行使职权。在同一法院内部来说,法官独立审判,也只服从法律。
要实现审判权的独立,就必须建立起独立的法院体制,逐步将审判事务与司法行政事务分离开来,使审判权的行使彻底摆脱行政权的干扰。真正实现审判独立。同时,在建立法院独立审判的基础上,还应当进一步改革审判制度,保证法官中立、以减少法官腐败的机会。
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我国目前已有的监督体系大致包括国家权力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党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自身监督、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这些监督中,国家权力监督即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层次最高、最具法律效力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于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的正确实施,保证司法机关公正行使审判权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各级人大除了每年一度在召开代表大会时听取并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报告之外,再也看不到什么令人信服的监督举措,使监督权流于形式。因此,在进一步强化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活动行使监督权的基础上,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其他监督措施,健全有效的社会主义监督机制。
结尾
司法公正的实现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即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有序运行,民主政治得以制度化、法律化,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现代权利与义务观念的自觉守法公民。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多元化的时代,司法公正的实现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更需要观念的更新。制度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观念的变革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观念的变革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能否真正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反映着我国文明进步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孙万胜:《司法权的法理之维》,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2、李 浩:《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载于《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
3、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版。
4、严存生主编:《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5、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版。
作者简介
姓名:杜德郡
学号:20090327
班级:法学0901班
第四篇:彭氏家族家规
家规
王法者量轻重以惩之或去其名而存系或留其名而去派示隐黜也其妻之宣者云娶字而留姓氏存厚道也是世表所係甚大故书法极义例之严云
一忠孝贞节三所係毕书以示臣道子道妻道为永世之劝
一家规所以整齐行检约束人心故条例森严法戒周密俾子孙循循日就矩度毋负家训毋忝
祖德云
一为善莫大於孝友仁厚子姓果有孝亲敬长施财恤乏這是成人之美本族值得表扬
一为恶莫大於不孝不弟果有子不顧养且姿欧辱至父母愤激或口诉或笔呈干部当庭扑之责令悛改
一为恶莫大于奸盗各团有犯奸者即送当地政府处理法办
一本宗有各支未与修及客外生子未报名入谱者后日重修必要补出前修谱银方许载入且小宗务要审实的报毋糊涂以伪为真此係谱牒紧要查出有伪小宗以坐赋论重罚一祠堂以妥先灵祀典之分合伦纪之秩序咸属焉故图祠堂俾子孙瞻仰永考思焉
一以上修陈无非约束子姓作好人行好事丕振家聲无忝祖德共成忠厚之风
第五篇:潘氏简介潘氏家族
潘氏字辈-潘氏族谱-潘氏家族起源-潘氏宗谱-潘氏家谱
潘氏简介
潘氏荣耀而古老,是黄帝的后裔,和汉族所有姓氏一样同宗均为华夏子孙,同族共为汉族,潘氏家族属于汉族的一员,所有汉族姓氏都归宗于华夏,同归与汉。
何为华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之祖即黄帝。华夏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山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称为夏族,“建立了汉族第一个王朝夏代”。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其代表为姜太公),以及迁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进而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称为“有夏”(见《尚书》),也称是黄帝的后裔,所以也自称“华”“夏”,后又将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称作“诸夏”或“诸华”。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华夏”之说。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强邦吞并弱邦,更有秦始皇的统一中原,终于使得华夏族这一庞大族群第一次完全得以统一。经过强大汉朝,族名华夏转变为汉,华夏人就成为了汉人。
何为汉族:(序:了解学习汉族文化是潘氏家族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汉族的组成部分必须对我们的民族有所了解。)
汉族是世界上最尊贵的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五千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二千七百年,活动于陜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远古传说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十六世纪)、商(约前十六世纪~前是以世纪)、西周(约前十一世纪~前七百七十一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春秋(前七百七十年~前四百七十六年)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秦始皇统一华夏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引导汉族人民四百余年,该时期大汉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十九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汉族音乐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潘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汉族服饰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一**四年)。一**四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一六八三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潘经拥有的华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今天人们看到的“潘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据永乐大典记载少数民族服装大部分均为汉服改制,其它少数民族服装起源于汉服是无可争议的。汉族文化在历史中为最先进最发达的族群,自然影响着其它族群和周边列国,同时汉服也是不断的升级和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和整合了许多其它文化,为汉文化增添了不少的魅力。
民族图腾
汉族图腾为一只龙与一只凤组成,而我潘氏人为汉族,其民族图腾亦为龙凤,意思代表阴阳,也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国家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大汉最古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龙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汉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传人”出于何处吗?在《伏羲考》、《龙凤》、《 端午考》中指出,汉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相传,黄帝在统一中原之前,以“熊”为标志性图案。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它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如鸟的标志图案、马的标志图案、鹿的标志图案、蛇的标志图案、牛的标志图案、鱼的标志图案等。最后拼合成华夏民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这一奇特的形象蕴涵着华夏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成为华夏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各种图案之中,并逐渐成了帝王的符瑞。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黄帝是附宝感“北斗”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汉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龙之精神:是万物一体,相容并蓄的精神境界;是追求和谐、群体本位的人生态度;是华夏大一统的情结。凤之品德:凤凰涅盘求光明,象征新生与华夏民族的觉醒;凤是集民众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于一身的忧患意识;凤是自强不息,舍身弘道的理想主义;凤是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态度。
汉族神仙简介
盘古-女娲/伏羲-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为汉族最高的神,和汉族仙班里的各路神仙一道保佑着汉族的发展,庇佑着我华夏子孙。其中盘古-女娲/伏羲-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天神法力无边,虽然在一些记载和小说里夸大了我神法力低不敌孙悟空和印度的如来或西方的上帝,但是实际上我华夏天神,天尊,天师才是世界上宇宙中法力无边的神,统治着三界、六道、外三界,天六道,九九八十一系,和整个太极宇宙,维护着宇宙的秩序,庇佑着华夏的发展。任何人侮辱华夏列神必遭天谴,望我氏族人谨记。
华夏诸神重要节日:
三清节 即冬至日原始天尊圣诞;夏至日灵宝天尊圣诞;二月二十五日道德天尊圣诞,也称老君圣诞。
三元节 即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中元天官节;十月十五下元天官节。玉帝圣诞 正月九日为玉皇大帝圣诞。
王母娘娘圣诞 三月三日为王母娘娘圣诞,即传说中的蟠桃会。吕祖圣诞 四月四日为吕洞宾祖师圣诞。潘氏人文传承
潘氏源自华夏,所以传承的为华夏血脉,潘氏属于大汉民族,所以发扬的是汉族传统。汉族乃礼仪之邦,天朝国度,在世界上是尊贵的民族,最团结,最有血性的民族。潘氏家族千百年来和其它汉族人一样共同为汉族的发展,华夏的复兴,抵御外族,清除华夏潜在威胁的敌人一直贡献着我们的一份力量。
华夏百家姓千家姓万万家姓终为汉,大汉文化财富由我们传承。
潘氏家族之姓氏文字:汉字
潘氏家族之民族文字:汉字
潘氏家族之民族语言:汉语
潘氏家族之民族服装:汉服
潘氏家族之使用日历:汉历(即现农历)
潘氏家族之崇尚医学:汉医(即中医)
潘氏文字写法及概述:
自重有了汉字(汉字原称华夏文字)(潘字)以后才有了潘氏的开端,潘氏的家族符号就是潘字的形状,潘字在本姓拥有她独特的含义,她代表了潘氏是华夏血脉之一,她见证了我们家族祖先诞生的旷世奇迹,她代表潘氏属于汉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当初没有汉字里的潘字就没有潘氏,没有潘氏就没有潘氏家族,任何其它外族文字符号在姓氏而言永远不能取代[潘]字的最终地位。所以任何族人擅自将潘氏的潘字写为其它外族形状均为忘族忘本的表现,当然在一些国际场合上怎么使用不限,这个属于特定情况。凡是潘氏家族子孙就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在外部使用上无论怎么写和表示都不重要,请一定要明白潘字才是本姓氏的最终代号。所以凡是姓潘的均为汉人,潘氏不讲血统、不讲基因等因素。只要您的姓是[潘],那就是潘氏传人,那就是汉族的一员,那就是华夏的一脉。
潘氏起源
潘氏荣耀而古老,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关于潘氏的来源,众说纷纭,潘氏后人均认同为炎黄后裔,华夏的子孙,天下潘氏均为一家。
因为有了潘氏,很多人均将自家家族姓名列为潘氏,也有改姓潘氏,得赐于潘氏,这些改头换面姓潘的同门和被赐予及当时需要的先人得姓于扬,这些得潘氏的前人就分别成为了后来各潘氏家族族人的先祖或始祖,后至此潘氏开始兴旺起来,远时及现实也有很多潘氏同门时因为个人偏好和当时之原因得而潘氏,或现实为了逃避相关因由而成为潘氏,自己建立了潘氏家族,这些人都是潘氏各家族同门的始祖、先祖,如果天下潘氏的最远始祖是谁?答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轩辕黄帝,如果要追随到黄帝以后的某人那就是您家族所记载所言传的始祖。潘氏家族上下发展五千年,姓氏形成和发展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所以天下归一潘氏远古始祖乃黄帝。华夏先祖是炎黄,另炎黄共为汉民族的祖先,虽然我们远古始祖是黄帝,但是我们同样是炎黄二帝缔造及社会影响共同之结果,此我们和其它华夏姓氏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传承华夏血脉,传播华夏文化,弘扬大汉传统。
潘氏分布
潘氏的发源地在中原。潘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向东和南发展繁衍,最先陜西一带,在迁入河北,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潘氏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潘氏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潘氏历程
在潘氏的发展中因政治军事商业或皇朝的衰落为避险迫使潘氏族人改换其它姓氏,有因外族入侵为保留潘氏血脉而被迫换做其它民族,如白族潘氏,满族潘氏,回族潘氏,美国、新加坡潘氏等。也有其它族人因同样原因换位潘氏,但是只要改姓潘那就是潘氏族人的一员,黄帝的血脉,炎黄的子孙。所以潘氏族人属于汉族是华夏子孙的事实,望我氏族人在合适的时机一定要回归我们自己的民族,用我潘氏【潘】字无可代替的符号和你属于华夏传人无可改变的命脉,愿我氏做出对得起潘氏家族、对得起大汉民族、对得起华夏列宗的贡献。回归华夏、心归汉,其业大成。
潘氏节日
潘氏主要节日如下:
过大年/春节 汉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年时,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清明节 汉历三月三日 祭祖、扫墓
端午节 汉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节 汉历七月初七 又称乞巧节,也称七夕情人节,当日女子拜织女,以求自己心灵手巧,嫁得如意郎君;男子拜魁星,以求金榜提名,事业有成。
中元节 汉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汉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汉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
腊八节 汉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 小年 阴历腊月廿三
腊月初七:驱傩日
糕,分别寓意团聚安康与步步登高。正月初一:春节(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正月初七:人日节
正月初八:谷日节
正月初九:天日节
正月初十:地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灯节)
正月二十:天穿节
正月廿五:填仓节
正月春分节(于春分日)
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二月初二:春龙节(龙抬头、龙头节、社日)
二月十五:花朝节(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三月初三 清明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女儿节)
立夏节(于立夏日)
腊月初八:腊八节
四月十八:碧霞元君节
腊月十六:尾牙节
立春节(于立春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端节、端
五、端阳、重 腊月廿三:祭灶日(小年)
除夕: 除夕夜普遍有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喝守岁酒的习俗,许多地区家宴中都要安排鱼肴,寓意“年年有鱼”。北方地区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江南各地盛行打年糕、吃年
午、蒲节、天中节)
夏至节(朝节,于夏至日)
五月十三:雨节(关公磨刀日)
五月二十:分龙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六月
六、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
六月十九:观音会
六月廿四:观莲节(莲花生日)七月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七月十四:秋日拔禊
八月初一:天灸日(天医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十月初一:寒衣节(授衣节、冥阴节)
十月十五:下元节(下元水官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瓜节)
冬至节(于冬至日)
七月廿九:地葬节
传嗣谏言
凡潘氏族人均已光大潘氏为己任,让我潘氏香火繁盛,子孙千千万万而作努力。无嗣子的过继同姓子传承家香火,亦可收养或领养作为嗣子,一旦收养或过继传承的家族香火均为潘氏后人,无子有女的族人可招驸马上门,上门后所生子女均为潘氏,以传承家族香火,为家族的延续尽自己的责任。
族谱概要
自立编纂潘氏族谱应以潘氏家族文化、华夏传统、汉族族风、潘氏全国宗谱基本内容为原则,以潘氏宗谱前言、潘氏简介、潘氏人文传承、潘氏起源、潘氏节日、传嗣谏言等本宗谱为核心大纲编纂。凡子孙过拾子女即可自编家谱,自立字辈,着谱立书。
核心:以宗谱归宗字辈为核心(归宗字辈为潘氏祖先五百代里精选的祖先名字的五百代个字由祖先赐字而成)。归宗字辈存在的必要以还原在战乱家谱流失,无法承接潘氏渊源的族人可作为传家字辈,延续香火,亦以可作为天下潘氏共同的通用字辈,宗谱字辈为主,家族字辈为续。无法查证自家谱字辈相关渊源可以用潘氏宗谱天下通用字辈作为延续,以提高者族人亲,连枝根,便于互助,共同传扬家族,在于让子孙绵绵不绝。初次使用宗谱字辈以君所知的或所用的某个字辈开始使用传家、传于子孙,牌位黄帝或您所知贵同门最高的先人,如均在天下潘氏宗谱里自己感觉混乱,可以使用宗字辈开始用起,君极为潘氏后人之始祖。为让家族传扬深远、万古长青,应把潘氏家族宗谱史料和字辈多为复制,传扬天下。为了不让家族混乱无从查证,用宗谱天下潘氏字辈可自根据家族人数题名所用的宗谱一个堂号或支名。归后留于碑上。宗谱 大谱 堂谱 支谱 支系 家谱
代谱(代谱为潘氏族谱最小单位,为某潘氏家族第几代自修或自立的谱牒)
编纂大谱需注明宗谱,编纂堂谱需注明大谱,编纂支谱需注明堂谱,编纂支系需注明支谱,编纂家谱需注明支系。如果在编纂过程中找不到大谱、堂谱、支谱、支系等材料作为根据,可以直接以宗谱为引导根据家族子孙兴旺程度直接编纂大谱、堂谱、支谱、支系谱、家谱、代谱等。
潘氏世家著名谱牒:潘氏宗谱(即总谱)大谱如:
《宁都城东郁公派族谱》 《宁都潘氏族谱》 《宏农潘氏宗谱》
《潘氏铜城族谱》
《郴州潘氏十修族谱》 《蓝山潘氏族谱》 《草塘潘氏七修族谱》 《卧龙潘氏四修宗谱》 堂谱如:
《潘氏四知堂谱》 《潘氏思清堂谱》 《潘氏仁全堂谱》 《潘氏草本堂》 《潘氏明升堂谱》 支谱如: 家谱如: 《潘愔家传》 族谱管理训:
《潘氏明升家乘》,《平越潘氏小宗祠谱》
《宜春北关五甲潘氏家谱》 《潘凝式家谱》 《即墨潘氏家乘》
《潘氏天水系泉颂谱》 代谱如:
《潘乐全家训》 《潘山八代家规》 《潘泉广代谱牒》等
凡是潘家后人成家以后必须拥有族谱。由父母传给子女,如果子孙多那就将潘氏族谱编纂或复制多册传送。
爱惜族谱和潘氏谱书,不得随意拆毁。族谱记录错误的地方,查证以后给予更正。家谱如磨损,或则太旧,潘氏后人务必整理,复制给予保存,将家谱内容全部收集刻制下来,把族谱千秋万代传下去。潘氏族谱原本变旧情况下可以选择在三十年或则五十年以内定期重新印刷出版或刻录。匿名潘氏就是已经无法清理潘氏支系的潘氏族人可使用归宗谱即本谱,有条件的潘氏后人可自修或自纂谱牒,自立字辈,以把潘氏文化,潘氏香火传承万年。潘氏族人取名则
生为潘氏后人取名一律为:潘,姓氏开头.潘氏后人姓名由:潘氏加字辈加名组成.名字必须按照字辈取名字,必须把字辈加在姓之后,名之前。
比如:我们姓潘,那就是以潘开头,加上令者所属的字辈,再以名收尾。如果君为宗字辈,名为龙,那就是姓潘,字宗,名龙。这样就有姓有名有辈分,此为华夏礼仪之邦的姓名礼仪表现之一。名为最后一个字,名:最多为两个字。字辈不得胡乱取用,越在前的辈份越高,越在后的辈份越底。
如姓名为:潘宗龙。其诠释为:姓《潘》,字〈宗〉,名〈龙〉。如名字为:潘宗云龙。其诠释为:姓《潘》,字〈宗〉,名〈云龙〉。取名时不得与长辈重名。【潘氏字辈】
支字辈1: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 支字辈2: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
支字辈3:光应代兴朝廷国正天心顺家 支字辈4:齐伦纪修大才为世用光显庆 支字辈5:宏猷文汝维昌积德
支字辈6:光华百代庄诗书承先业人才继起隆家声绵
支字辈7:孝友廷献永怀忠内仕单应眷德朝永仲文志大清之
支字辈8:盛鸿儒必克兴万秀定自学超荣绍祖昭顺运光宗继
支字辈9:世成惟铭元子
支字辈10:贵世思金彦太存守启兴隆定
支字辈11:国昌宏大绳宗敦序
支字辈12:源远庆长家声振卓祖业延芳舒仪 支字辈13:汇秀秉理含章贤良蔚立克绍书香 支字辈14:廷进再盛道宏元才仁上 支字辈15:大朝国定常公枝开 支字辈16:荣芳友万世永
支字辈17:兴宗启宗学大
支字辈18:开文贤世锦纯儒孔道全 支字辈19:治国兴仁定向烈名振珧常年 支字辈20:秀文应世万国长宁仕崇政大 支字辈21:盛命光庭德宗丹桂永代登今元如楚正祖德
支字辈22:泽龙秀景如开载永昌必显红 支字辈23:文光正启秀万代永
支字辈24:红昌世德永红
支字辈25:昌光清明志孟绍字枝文
支字辈26:嗣仲永世如国士能联永大光 支字辈27:祖德家必宏昌其子克效习作维祥英景通海宜单同
支字辈28:矩道之林司连加绍时正 支字辈29:大光明永昌世宗振弘续立朝 支字辈30:廷学克享熙荣特达奇兆 支字辈31:呈国正天心明自忠
支字辈32:大全道友武杰其世启大国楚春师圣
支字辈33:宗光华本元永庭应自贡明四 支字辈34:万世纲宗运长兴正大洪昌德 支字辈35:超英毓辅国永光天地腾凤国正明支字辈36:永万春继清长兴盛世尚 支字辈37:忠孝生育安孔,正胜东子钦廷,学尚际明良人
支字辈38:文瑞集家声振谟烈光承世德 支字辈39:昌忠厚培元有大本诗书积业癸长祥云福克
支字辈40:绍遗谋志永锡华丰 支字辈41:焕玉望诚廉治启隆 支字辈42: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支字辈43: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 支字辈44:学进世国正永长春朝廷文武云汉中华;
支字辈45:秉承咸仁尧政应洪日名士百 支字辈46: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楚本志思文添
支字辈47:承万海德才永祖世代荣昌显宗烈支字辈48: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支字辈49:训悠远定卓越文腾国大九世同居仁义海万
支字辈50:福齐天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
支字辈51:家庆锦长昌启明良魁玉林子 支字辈52:朝上国永邦凝熙士庶敦仁让文治光华
支字辈53:远家声礼教先培材成大器树 支字辈54:德有名贤凤梦前徽美鳣征后代隆忠襄
支字辈55:承祖泽清白守宗功孔道万年新敬明诙
支字辈56:先述执上梁启正红茂大洲庭宗文 支字辈57:春开仕祥年春一南 支字辈58:和成春永志文昌祖 支字辈59:德毓荣芳世成明定选 支字辈60:久厚继忠良遗文世秉光 支字辈61:清国正天心太平文廷景国仕林兴 支字辈62:司佰马扬儒子才生元炳尚归锡涵椒育
支字辈63:仁军代选
支字辈64:科明天开红运君添宗
支字辈65:子仕再俊廷秀仲伏归春生承善常 支字辈66:守相期恢大烈美迪先贤贵以书永富从俭约
支字辈67:来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 支字辈68: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公凤廷 支字辈69:铸启上文元永贞安
支字辈70:世德昌家修承
支字辈71:军用邦典真贤良孝 支字辈72:友孪益德诗书继绥芳辛汉律法私书作则舜
支字辈73:禹益忠孝富贵满朝庭宪 支字辈74:法尊五权礼教新旧合运会古今分哲
支字辈75:嗣相继起宇宙享太 支字辈76:平自永天可淑思世廷启文应遇名绍近
支字辈77:其贤大盛明礼教新旧合军运古今分哲嗣相继起 支字辈78:宇宙享太平自永天可述惟仕绍枝启
支字辈79:文大盛光良毓秀申俊彦焕发在培 支字辈80:源念先志炳才贤维时生淑玉思春 支字辈81:正清白传世德大立昌明忠信 支字辈82:绵芳泽和顺肇恩荣英俊定安国公 支字辈83:凤廷铸启上文元永贞安世德昌忠厚传家复崇鑫怡沐
支字辈84:彦义子孙良正大光明兆先业 支字辈85:聪明瑞正理永贤泰才能福嗣思仕允
支字辈86: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
支字辈87:德光先代贻谋裕后人正宗传理学清吏
支字辈88: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
才千
支字辈89: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 支字辈90: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玟元芳志忠德遇永兴
支字辈91:良丰锡先馨振结梅召发祥以贵高 支字辈92:吾万廷显京元志绍文承武世绪宏 支字辈93:开光宗耀祖荣良锡自天世祚启仁贤
支字辈94:国士承弘泽芳声可百传上天承祖代传忠信仁文
支字辈95:万事兴盛进启贤良圣约景晖
支字辈96: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
支字辈97: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理自同家传宏作育
支字辈98:人道庆昌隆东亮昭寰宇勤廉 支字辈99:启厚昆秀启干元懋熙时俊彦荣锡光
支字辈100:同上达济美会群英湘楚炎基丙鸿材煦堉钧澍棠熏
支字辈101:柎录清业炽堪钦德友伸志胜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