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

时间:2019-05-15 09:2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

第一篇: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

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

古埃及,一个另人向往而有充满神秘的国度,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绘画艺术是辉映世界绘画艺术海洋的一棵璀璨明珠,在人类早期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一古老文化凝集出的伟大建筑——金字塔、神庙、方尖碑、宫殿等,与依附于它们的雕塑和绘画一起,构成了古埃及艺术及其不朽精神的丰富体现。

古埃及绘画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和程式化。在世界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能像古埃及绘画艺术那样,历经数千年的王朝统治,其艺术形式始终沿用同一条法则,保持长久的稳定不变和程式化。具体来讲,古埃及绘画艺术就起程式化而言,表现为:“正面律”亦为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构图平面化、横带状排列的特点。画面内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便于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性作用;人物按地位的尊卑安排大小和位置、构图充实的特点;内容反映集中的特点。在绘画题材的内容上,多是反映生活场景,题材非常广泛。

古埃及绘画艺术具有功能性的特点。在长达近三千年的法老王朝统治下,其艺术形式突出地表现了服务于统治者需求的功能性。,在古埃及法老和王室贵族、官僚贵族、神庙奴隶主统治集团对艺术的控制和束缚非常严格。绘画艺术的最高标准不是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而是完全服从并反映统治者思想和意志,追求美化陵墓环境,对法老形象进行理想化处理,为死者描绘出一幅胜似生前的豪华奢侈的地下宫殿为目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认为在肉体死后,只要尸体保存完好,灵魂就可以得到永生”,所以,法老和王公贵族们总花费大量精力修建陵墓,对尸体的保存和陵墓的装饰特别重视和关心。所以才会有木乃伊这种埃及特有的产物,才会产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宏伟的金字塔建筑,其规模和建筑工艺难度另令世人震惊。

在古埃及,绘画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形式上的宏伟和完整性。古埃及绘画艺术依附于巨

大的金字塔、宏伟的神庙建筑,展现出王权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宏伟、华丽的形式以充分彰显王权的神圣无比和至高无上。规模巨大的金字塔陵墓和神庙建筑、形体巨大的法老雕像等,反映出法老神化和王权崇拜的主题思想。为了表现王国统治的永恒、稳固和法老如神般的威严与勇力,王权统治者往往借助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烘托其高大雄伟的气势和寄托永恒的追求。集中表现出了追求外在宏伟高大的气势和内部华丽高贵的气质相统一的古埃及艺术风格。

古埃及绘画艺术伴随着其母体文化的发展,并在反映以法老为中心的王朝统治集团的意志和精神追求中形成其独有特色。五千年的时光浸染,使得其艺术增添了许多神异之色。面对古老的艺术,会为其简洁而雄浑的形式,饱和而鲜明的色彩,高雅而静穆的气质、夸张而细腻的描绘所打动。古埃及绘画艺术题材宽泛,内容丰富,既包括法老举行盛典,进行祭祀、征战与狩猎活动以及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场景,也涵盖了仆从以及奴隶在乐舞、欢庆、农耕和渔猎时的广博内容,堪成古埃及政治社会和历史民俗风情的全景画卷。虽然受到法老统治集团的禁锢,古埃及艺术的风格特点缺少了美的底蕴,美学之魂,但却适应其母体文化的生存环境,是以历经三千年的长久生存而不衰。

第二篇:绘画艺术鉴赏课感想

绘画艺术鉴赏课感想

对于老师说的,论文还要看字写的好不好看,瞬间世界就昏暗了…从小到大写字是内心永远的伤痛。T_T 很喜欢美术,也很喜欢画画,初中高中有学过几年,多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嗯,是件挺遗憾的事情。没事的时候拿起笔涂鸦,临摹一些我喜欢的插画,为宣传部画板...看着自己的成果还是会满心欢喜。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看画展,但都局限在只是看看,即不能深究那些专业性的知识、绘画技巧,又没能够了解画家背后的思想,情感…纯粹是个在艺术大门外徘徊,喜欢但又没做到用心去钻研的伪文艺小青年。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系统的接触西方美术史,从史前美术到文艺复兴再到19世纪美术,从哥特式建筑到巴洛克式建筑到洛可可式建筑、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到塞上、梵高、高更,从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到现实主义…太多太多,让我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

每节课都会放好多的图,名家的大作,视觉的盛宴,再配上老师细致有趣的讲解,nice~但是太多了也不能全都记住,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哥特式建筑,它特有的飞扶壁跟花窗玻璃。那个好看的玻璃,玻璃上的每一幅画,竟然完全都是手绘并且有故事的。以后出门可以跟人显摆显摆我能粗略的区分出建筑的风格,并且认得方尖碑~耐克的标志来源于希腊的庞胜利女神。世界上最贵的那种颜料,我忘记了是不是庞贝紫来着,那个从动物身上提取的只有一点点,贵族才可以穿的颜色,百度竟然找不到…对拉斐尔的生活作风不检点英年早逝表示默哀。淘宝的店家把那一对小天使分开分成两幅画来卖。达芬奇最后晚餐的奇怪之处,卓越的布局,及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使得世界上各类顶尖高端人才修补了它好多年,太高端了。英俊潇洒的大卫,人间乐园的奇思妙想,印象派大师们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出的光影,色彩…一幅幅、一件件、不同时期、不同家境、不同背景、思想迥异的大师们用画笔,特有的手法,独到的表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BBC关于透纳的纪录片,无法形容的震撼惊叹。以后有机会想把艺术的力量彻底看完。

最感兴趣的时代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人性的探索与发现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这个出现巨人的时代里,诞生了三杰跟他们的伟大作品。

还停留在表面,所以说不出特别喜欢的大师跟风格来。好多画要不是听老师的讲解至今也看不出它们的伟大奇异之处。佩服旷世奇才达芬奇,在绘画比例,透视等方面的精准。喜欢梵高的星空,但没能读懂他的向日葵。善良、充满幻想、狂热才华横溢却不被世俗理解,宛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给世人留下无限遐想。长的就很像艺术家留着长长胡子的莫内,喜欢他的日出印象,喜欢他光与色融为一体,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上安静躺着的睡莲。修拉独特的点彩。热爱粗狂刚劲,不断变化风格的毕加索,喜欢那些我不太能看得懂,有点抽象但感觉极好的版画。

如果可以,任何一位大师都好,想去他们身边,看看他们作画的全过程就好了。

那些我们经常看似不以为然,感觉没什么的作品,凝结了多少艺术家一身的心血,对美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

那些永垂不朽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关于艺术的定义: 人类群体或者个体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审美之下的产物。

第一次写关于艺术这方面的东西,有点无从下手。绞尽脑汁,写到现在,查阅了很多资料,看了很多作品,也还是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我无法给予准确的表达及内心的感受,大概就是能给我以视觉上欣赏,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东西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在路上,在寻找,在感受,在发现,在体会身边的美,艺术的力量。

第三篇:美学与艺术鉴赏.绘画艺术专题+doc

绘画艺术专题

第一节: 绘画艺术概说

第二节: 绘画的艺术特质

第三节: 西方绘画审美特征

第四节: 中国绘画审美特征

第五节: 其他绘画鉴析

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张彦远

一种美的艺术的固有使命只能不借助于其他艺术而能独自完成的那一种。就绘画来说,它的固有使命就是物体美。‥‥‥最高的物体美只有在人身上才存在,而在人身上只有靠理想而存在‥‥‥

——莱 辛

第一节:绘画艺术概说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明暗、笔触、肌理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样式。

一般说来,世界绘画都经历了刻石、刻骨、陶绘、壁绘、布绘和纸绘等不同发展阶段。

一、绘画的两大体系

我国美术史家郑午昌在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画学全史》中提出,世界的绘画可以分为“东方画系”和“西方画系”。东方绘画体系是在印度、埃及、波斯和中国等东方古国发展起来的,“言东画史 1 者,以中国为祖”。该体系也称亚洲体系,称为东方画。

西方绘画体系从古希腊、古罗马发展起来,以欧洲为中心,油画成为其代表,西方绘画体系亦称西洋画。

二、绘画艺术的类别

具体而言,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所含类别不同。

(一)中国画的分科

中国画的分科是按照题材进行的,在宋朝分为“十门”,即: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鱼龙、山水、鸟兽、花木、墨竹、果蔬。

到了元代,绘画分为“十三门”。现在,画分三科:道释人物、花鸟翎毛和山水。

1、道释人物科

如:战国时帛画《龙凤仕女图》,敦煌壁画等。

唐朝吴道子的《维摩诘像》和《天王送子图》

包括人物画,尤其是肖像画。如汉唐功臣画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

阎立本的《步辇图》,绮罗人物高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唐朝以后的“高士图”,例如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李唐的《采薇图》。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货郎图》。

元代何澄的《归庄图》。

明代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

2、花鸟翎毛科

花鸟翎毛科是以花卉、翎毛、草虫、果蔬为主要题材的中国画分支。

唐代韩干的《牧马图》和韩滉的《五牛图》

五代黄荃和徐熙奠定了我国花鸟画的基础,他的《写生珍禽图》,其特点是“黄家富贵”。

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

苏轼的《枯木竹石图》。

元代边景文的《雪梅双鹤图》。

3、山水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还是人物的背景,到了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开始独立与成熟。

唐代李思训、李昭道“二李将军”的《江帆楼阁图》和《春山行旅图》。

五代后梁荆浩的《匡庐图》(北)和南唐董源的《潇湘图》(南)。

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与董源、李成合称“北宋三大家”。

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和夏珪的《江山清远图》,两人与李唐、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家”。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明代形成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明四大家”。沈周的《庐山高图》。

明室后裔石涛的《黄山图》。

(二)中国画三科的关系

中国画分为人物、花鸟和山水三科,其实包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是人世间的事物和人与人的关系。(人)

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发掘它们的美,与人和谐相处。(非人的生命)

山水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写胸中逸气”,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与人)

三者构成宇宙的整体,缺一不可,互相彰显。

(三)西方画的分类

1、按照工具来区分,可以分为碳素画、铅笔画、蛋彩画、油画、色粉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2、按照题材来区分,有历史画,如拉斐尔的《雅典学派》;

宗教画,如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创作的《劫夺吕西普的女儿》;

肖像画,如西班牙的委拉斯凯兹创作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风景画,如英国康斯特布尔的《干草车》;

静物画,塞尚的《静物》。等等。

3、按照绘画功能分为:

观赏画、宣传画、广告画、插图、装饰画、年画,等等。

三、绘画的艺术语言

绘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主要包括:线条、色彩、形体、构图、明暗、笔触、肌理等。

(一)线条

绘画中,线条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轮廓、形体的描绘;

一是线条自身的艺术表现,前者是¡°他律¡±的再现的线条,后者是“自律”的表现的线条。

中国绘画受到书法的影响,线条成为造型的首要手段。中国画家创造出了十八种线的表现艺术,即“十八描”。

线条成了有形有意的艺术形式。

(二)色彩

梵高认为“画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力的热情”,他强调“色彩的暗示力量”。因此,色彩不仅具有形式美意义,还有情感意义。

色彩它是多种多样的,而它的每一种色彩,总是与人的不同感受和想想密切相关,色彩在美学上,具有不同的效应。

因此,色彩并不是“红红绿绿的东西”。

(三)构图

构图指画家对绘制图形和诸形式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的安排处理。平衡、比例、对比、调和、节奏、多样性统一等是构图的几种审美原则和规律。

平衡是左右、上下、前后、中心与四周及整体在视觉上的平衡稳定关系。

比例是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环境的大小、宽窄、长短等数量关系。

调和是造型形式中相近因素的并列,求同。对比是造型艺术中不同因素的并列,求异。

(四)明暗

明暗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光的照射产生的明暗关系,另一是物体固有色产生的轻重关系。

前者是绘画依据侧射光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后者依据正射光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而言,西洋画侧重于第一种表现,中国画侧重于第二种表现。

(五)肌理

主要指画面处理的质地效果。肌理是创造各种画面效果、塑造各种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画家个性风格的体现。

就油画而言,采用粗纹亚麻布、细纹亚麻布,有的用色层将布纹全部覆盖,有的则保留布纹质感。

用油画刀调和颜料一般不会太均匀,用刀涂抹后会出现薄厚起伏,块面点线变化的丰富效果。

西方古典油画,通过肌理处理,画面会出现或平滑或起伏的效果。

第二节:绘画的艺术特质

不论东西方,绘画的艺术特质都有如下共性:

一、绘画要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幻象

(一)绘画在二维平面上创作

不论是在纸、画布还是墙面上,不论是采用墨汁还是颜料等其他工具作画,绘画的载体都是二维平面。

绘画首先是平面艺术,这是它的首要特征。

(二)形成三维幻象

虽然绘画的载体是平面的,但是现实事物却是立体的,因此,成功的绘画艺术都追求鉴赏中三维效果的形成。

赵元长,字虑善。蜀中(今四川)人。通天文,仕蜀为灵台官。亦善丹青,凡 5 星宿纬象皆命画之。入宋,太祖特原配文思院为匠人,常备禁中之役。画驯雉于御座。会五坊人按鹰,有离鞴欲举者,上命纵之。径入殿宇以搏画雉。上惊赏久之。召入图画院为艺学。

这种“以假乱真”的效果,是在审美过程中,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视觉幻象,并非现实。

如何使得平面创造出立体形象的幻觉,可以通过一些绘画技巧来实现:

将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知识运用在绘画中,使画家在解决明暗、阴影、人体结构、光色变化、立体感等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如下图:

二、凝神观照的静态之美

(一)绘画主要是静态之美

绘画是静态的,其画面由非动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构成,不同于时间性的音响、连续性的画面、语言叙述、舞动的肢体。

即使造型艺术中的雕塑也出现了动态性。

例如美国考尔德的活动雕塑:因此,绘画属于平面的、静止的造型艺术。

正如绘画也追求三维效果一样,它也同样追求动态效果的形成。

(二)绘画寓动于静

绘画静态形式表现动态内容,主要选择有孕育性的某个瞬间进行描绘,通过对观众的心理暗示,来表示时间、过程、变化与连续性。

画家还探索了多个表现运动、时间过程的方法:

宋代画家李公麟在《李广夺马南驰》中,采用并置不同时间瞬间的方法;

米开朗琪罗在《失乐园》中采用的重复出现形象的办法;

毕加索在《坐着的多拉玛尔》中采用的多角度视觉印象同时并置的方法。

还有中国画卷轴的使用,使得观看有了动态感。

等等。

(三)形神论——绘画本质的探究之一

晋代陆机曾提出“存形莫善于画”,后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说,将写形看作表现精神的手段。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论”,将“气韵生动”排在骨法用笔之前,进而确定了绘画美学中的“气韵”与“骨法”位置。

从此,中国绘画确立了不等于现实而又不脱离现实的美学特征。

正如元代的汤垕在《画鉴》中说“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墨、骨法、位置、敷染,然后形似”,因此,中国绘画基本是表现性艺术。

从艺术本质论的角度看,西方自荷马、亚里士多德一脉相承,流行艺术模仿说,文艺复兴时期普遍尊重客观现实。西方绘画基本形态是再现性艺术。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才有所改观。

因此,达芬奇才将绘画看作“模仿一切自然造物的形状的科学”。可见,形神观上中西有别。

第三节:西方绘画审美特

——形与色的交响

一、崇尚形式、崇尚理性

1、“双希精神”对西方绘画的影响

西方文化与艺术均受到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影响,“双希精神”在感性形式上和理性内容上,直接塑造了西方绘画的整体特点。

首先,古希腊直接影响了西方绘画对形式美的倚重。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秩序、匀称和明确”,这样,从古希腊开始,强调比例关系的调和、匀称、持恒与统一,便成为艺术审美价值所追求的理想准则。

古希腊,雕塑家利希波、波里克雷特等人均论及人体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与美的关系。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1492年发表了著名的“人体比例图”。

关于形式美最具代表性的,是“黄金比例”的观点。

这样,崇尚形式美,成为西方绘画首要的特征,这在实质上是对感性美的重视。其次,希伯来文化影响西方绘画对理性的重视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式”,“美本身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古罗马的普罗丁等人发展了柏拉图思想,形成了新柏拉图主义,从而为基督教文论的基本取向和奥古斯丁等人的神学思考铺平了道路。

这种哲学观在中世纪得到了极大强化,上帝成了一切美的象征,基督教向西方绘画注入深厚的宗教价值观,宗教理性的哲学和美学价值观得以确立。

2、重在写实,重在再现

基于崇尚形式、崇尚理性的美学价值取向,重写实、重再现成为西方绘画艺术重要审美特征。

西方从荷马、亚里士多德一脉相传,流行艺术模仿说,文艺复兴时代普遍尊重客观现实。

例如,才乌克西斯和巴尔哈西乌斯的故事。

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强烈要求突破现状,表现画家个性与意图。

因此,西方艺术经历了从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再现的艺术传统更长更久远。3、20世纪西方绘画诸流派状况及发展原因 20世纪以后,西方绘画出现了诸多流派:

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

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

以巴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

蒙克、康定斯基为代表的“表现主义”;

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

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等,这些流派都是西方绘画表现艺术的重要代表。

“野兽主义”画家注重色彩表现力,追求原初格调和幻想,使画面充满律动感。

立体主义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碎裂、解析、重新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他们不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画面。理性观念在创作中的的指导非常突出

1909年2月20日,诗人马里内蒂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浮夸的文字宣告传统艺术的死亡,号召创作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未来主义诞 8 生。

意大利画家博乔尼1911年创作了《内心状态:告别》,它描绘了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奔驰的火车占据了全部画面。

画面上,线条和色彩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重叠连续的形的组合。在被挤压的空间里,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变位,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

画面的中央是几个非常规整的数字,它们被仔细地描绘在已经解体的火车车厢上,在嘈杂**的画面中,显示出一份意外的冷静和理智。

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多表现疾病、死亡、性爱等主题。1893年的《呐喊》刻画了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

康定斯基的《黄-红-蓝》等作品,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价值,力图通过非具象形式传达世界内在声音,开辟了西方抽象艺术先河。

达达主义产生于1915-1916年,一群有反抗情绪的青年移居苏黎世。厌恶战争、怀疑现存的社会价值,在反抗和嘲讽社会的同时,染有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理想即是生活与艺术。他们在法德字典中偶尔发现达达,便决定以此作为社团名称。

在“达达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现实主义”,摒弃了其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有比较肯定的信念与纲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传播。

西班牙画家达利,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更有甚者,他将灵感产生的创作,转变为流动性过程,来反映潜意识的过程,例如《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1931年),画家在这幅画中追忆了童年的某些梦境和幻觉:

三只好像是粉制成的钟表,软软地从树枝上、从表匣的边缘慢慢滑下来,落在一棵横卧在地上长着睫毛的幼芽上,那幼芽实际是一颗形体歪曲不堪的人头。

远处是一片潮水和岛屿,那是达利青少年生活的地方。

画面的景物似乎毫无联系,无逻辑、无条理、荒诞的画面构成了时间绝对静止了的世界。

当我们对 20世纪西方绘画诸多表现主义流派短暂巡礼后,就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一番思考:

一方面,因为这个时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观(以再现为特点)的影响不断削弱,为表现主义艺术实践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媒介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法国人达盖尔在1837年发明了摄影术,英国人贝尔德也于1925年发明了电视,这些技新媒介再现的优势远远超过绘画。

因此,表现主义成为20世纪西方绘画的主体特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二、艺术表现表现上色彩为主

1、色彩表现为主,重形和色

就与中国绘画比较而言,以及绘画艺术诸要素横向比较而论,西方绘画比较重视色彩和形体。

由于崇尚理性和崇尚形式的共同影响,基督教常把“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这对西方绘画中光影明暗,色调调配以及透视构图技法的发展影响较大。

2、色彩的表情性和寓意性

正如前言,色彩作为绘画艺术语言的重要部分,其具有表情性和寓意性。

因此,在视觉中心主义的影响下,西方绘画对色彩和形体非常倚重,油画成就突出。

这与中国绘画的水墨绘画、对线条造型的偏向,明显不同。

第四节:中国绘画审美特征

——线与墨的灵性

一、中国绘画审美特质与原因

(一)中国绘画类型特点

根据表现形式不同,中国绘画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科,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要用极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写意画用简练、豪放、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惰。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一般而言,工笔画比较重视形似,多为设色画。

古人常以“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绿,它们都是工笔重彩画中常用的颜料,再如《游春图》即为工笔重彩画。

也有一些工笔画不设色,如吴道子的工笔细描画《八十七神仙图》。

写意画多为水墨画,比较重视神似,例如王冕的墨梅、郑板桥的墨竹等。

中西绘画相较而言,水墨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特有的艺术现象。

(二)中国绘画的材料

中国绘画以形传神的特点,与中国绘画材料的艺术表现力有关。

中国画主要用毛笔、墨和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

1、画笔

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笔尖而有锋,有利于细描刻画,在书法的线的艺术基础上,形成以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如《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

西方画笔一般比较粗硬,适合对粘稠厚重的颜料进行涂抹,笔端多为扁平,适合构体。

2、用墨

传统的墨,以纯细的桐油或松烟精制而成。根据与水比例关系,呈现微妙变化。

墨汁在帛和纸上可以渗化开来,形成浓淡不同的效果,浓墨显得厚重沉着,淡墨则轻盈含蓄。所谓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与纸张一起,有六色之称。

西方绘画,尤其是油画,在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板或粗糙布面上完成,要经得起颜料反复涂改和多重叠加,有助于表现肌理和质感。

可见,中国水墨画在表现形似上存在先天不足。

3、颜料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

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褪色、色彩鲜艳,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颜色透明。

中国色彩画缺乏传统美学理论支持和自然科学知识广泛运用,因此没有发展成为特色艺术。

二、中国绘画整体效果与独特技法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效果:空白。

西方绘画作品完成后,一般不留空白,中国画的空白却比比皆是,如南宋马远的《踏歌图》,夏珪的《溪山清远图》,元代倪瓒的《枫落吴江图 》,现代的齐白石的作品,等等。

“一角”与“半边”,涉及部分与整体关系,实质上是虚与实、动与静的关系。

而虚实相生、动静相生的根本,实质是有无相生。

部分代替整体,虚中生实,促使了空灵之境的产生,这在绘画中有突出表现:

总之,可以从哲学上,美学上和艺术学的角度,对空白现象进行分析:

空白在哲学上体现了有无、虚实、动静辩证相生的关系;

在美学上,与强调读者进行审美介入的接受美学在精神上相通;

在艺术表现上,表现了中国绘画对空灵之美和神似的追求。

三、诗书画印合一体

中国绘画与中国书法都体现出诗书画印合而一体的特点。

诗书画印在书法绘画中的出现,与我国文人画的出现密切相关,而文人画的出现,又与士阶层的形成密切相关。

1、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最早源自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宋代是真正意义上出现大批“士夫文人”的时代。

文人画是士夫文人“独抒胸臆”的作品,是朋友之间或官场应酬互表心迹的“载体”,诗书画后来加上印章,成为文人画最基本的形式特征。

当然,文人画在宋代和以后的发展中,其概念内核也在不断变化。

四、卷轴艺术

卷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从现存资料看,大约始于魏晋。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能看到最早的卷轴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 12 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卷轴画除了便于收藏和悬挂,它的流行与中国画独特的空间处理有关。

这种画卷迫使画家采用散点式多视点透视,不能采用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这种散点透视如鲲鹏遨游太空俯瞰人间,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以求“咫尺有千里之势”,在有限画面展现无限辽阔场景。

欣赏者在不断打开画卷时需要时间,这种时间顺序与空间延展能够巧妙结合,有观看电影之妙。如《清明上河图》。

第五节:其他绘画鉴赏

绘画的画种很多,除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与种类,如版画、插画、连环画、年画、月份牌画、宣传画、漫画等。

这些绘画在形式上与国画、油画不同,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实际意义。

本节主要介绍和鉴赏这些画种。

一、版画与插图

版画是在印版上印出的图画。总的说是手工制作的,画家独立完成,与印刷厂的现代印刷有区别,它的目的是追求独特的艺术意味,而不是大量复制。

根据印版材质不同,版画一般分为木刻、石版画、铜版画等。

(一)木刻

木刻即木版画,它是最古老的印刷术和最早的版画。

我国木版画起源于唐代,主要以复制为主,雕刻者和创作者不是同一个人。20世纪后,由于鲁迅提倡,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兴木刻运动”,成员有艾青、于海、李岫石、黄山定、江丰、方海如、萧仲英、力扬等人。

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

(二)石版画

石版画法是1798年由德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的,传入中国后20世纪末上海的《点石斋画报》最为出名。

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石版画在中国影响比较大,其作品有粗犷有力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了工农的苦难与坚强的反抗精神,具有率真朴素的美。

她的作品是鲁迅开办的木刻讲习班的重要教材。

(三)铜版画

铜版画也称“腐蚀版画”,在平整的铜板上涂上蜡或其他防护剂,形成一层防护膜;然后用刻针在版面上作画,经过腐蚀,凡被刻针刻去防腐膜的线条都被腐蚀成凹线。然后涂上油墨,在铜版机上加纸压印,便成为铜版画。

后来出现了锌版与铝板等金属板。

铜版画除独幅作品外,多做插画,其高雅清晰,有钢笔画的艺术趣味。

(四)插图

插图一般有两种情况:自然科学和技术书的说明图;另一种是文学书的插图,美术作品以后者为主。

我国古书多有配图。有的是“左图右史”,有的是“上图下说”,在卷首只画书中人物的是“绣像”,画故事情节的就“出相”,每回故事都画的叫“全图”。

鲁迅说„„

二、连环画与组画

(一)连环画

顾名思义,不是独幅的,它是通过很多画面表现人物情节的前后过程,说明一个完整的故事。

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的佛教绘画故事,20世纪后,上海成为连环画册的最大出版中心。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以后又省去“图”,才有“连环画”的名称。

连环画与文字的关系,多数是现文学脚本然后才绘画,但是也有一些是先有图画再配以文字说明。

在体裁上,60幅以下为短篇,60—100为中篇,100幅以上为长篇。

新中国后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连环画:《我要读书》(王绪阳等)、《山乡巨变》(贺友直)、《西厢记》(王叔晖)、《白毛女》(华三川)、《送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等),等等。

(二)组画

组画也就是配套画。在画与画之间不一定有连续性,但在某些方面有一定联系,很自然形成一组。

如表现春夏秋冬的“四条屏”,表现社会生活的“渔樵耕读”,表现文人爱好的“梅兰竹菊”图,古代表彰孝子烈女的“二十四孝图”等等。

三、年画与月份牌画

(一)民间年画

从宋代起,民间就有用木板刷印的年画,但是“年画”这个词出现较晚。

清人李光庭《乡言解颐》卷四中“年画”条:“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

并附诗曰:

“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 ”。对年画的特点、意义、作用说的很清楚。

现在已经形成几个年画出版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西平阳、河北武强、广东佛山、四川绵竹、陕西凤翔、台湾台南等。

近现代以后,还出现了新年画,例如挂历、沙发画等形式。

(二)月份牌画

这是20世纪初兴起于上海的一种绘画,是将炭精擦笔画与水彩画结合的画法,画法细致淡雅,有的类似照片,以表现仕女为主,深受欢迎。

最初带有广告性质,并印有年历月份表,故称为“月份牌画”。

1906年,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用它作为广告画。以后参照木版年画特点,将题材 15 扩展到历史故事、戏剧人物、名胜古迹和娃娃戏等。“月份牌”画家主要由郑曼陀、杭稚英、金梅生、金雪尘、李慕白等。

新中国成立后,月份牌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很大变化,成为了新年画的一种。

四、漫画与宣传画

(一)漫画

漫画是一种带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表现题材广泛,多采用夸张或者比喻的手法,形式有简笔写意,也有工整装饰的,还有连环画性的漫画。

我国漫画起源于清末民初,20世纪20年代初才有“漫画”的名称,著名漫画家有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华君武、米谷、方成等。

(二)宣传画

宣传画是具有群众性的传播形式,是鼓动、散布性、好造型很强的绘画形式,多是通过印刷、幅面较大、张贴于公共场所或信任注意的地方。

就其性质可以分为政治性宣传画、文化性宣传画、商业性宣传画等。

宣传画单纯突出、色彩鲜艳、具有大字的标语口号、是宣传画的艺术特点,但是它的张贴时间较短,有人形容其为一朵美丽的蝴蝶。

第四篇:古代绘画鉴赏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顾恺之绘画

摘要:中国古代的名画作展现了先民的生活,对后世的画作风格和趋向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中简单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生平经历和主要贡献,并对其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就其画作背景、内容、价值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出了个人的见解。关键字:绘画,艺术,意境

一、春蚕吐丝--顾恺之

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字长康,小字虎头。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林”画派,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祥”,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线条,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感情: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神话爱情——《洛神赋图》

很久以前就喜欢《洛神赋图》,起源于买的一套邮票,后来就开始关注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全花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在一幅宏大的横卷场面中,将山水、花鸟、人物画技巧荟萃一炉,我认为这正式顾恺之不同凡响之处。自然还应该看到画面上匠心独运的痕迹:洛神,鹤立一旁,在画卷的左侧,人物突出,看出是画面的主角,白马王子曹植和随从们则在右侧,形成群体场面,以繁映简,相互衬托,既见出洛神梦见洛神女后的眷恋的神态,又点出了《洛神赋》的中心内容:这是一种想象中的境界,凡人与仙女,这就是所谓的“仙凡阻隔”,本来就应该有距离的--画面中的距离,暗示了文学中的距离。

我觉得《洛神赋图》的成功,还在于它暗示出画家意识到远小近大的景观原则这一枢纽,洛神脚下的洛河水,水纹处理,完全是一种透视处理。作为人物背景的树木,也是近处具体而细微,远处概括而模糊,至于飞龙、仙鸟都不出这一原则,远山一抹单笔,潇洒而简洁,在拉出景观空间,塑造可行可游的实景环境方面,都堪称极为随心所欲的不逾矩的。顾恺之不愧为大手笔,他把中国画从原始意义上的概括,上升到精致技巧的形式处理,显然是对丰富中国化的形式和表现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描绘了曹植与美丽的洛神在湖边奇遇游玩,最终分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以长卷的形式,构思精巧,设色古艳,浓墨重彩的画笔显现了这一奇特的爱情。

三、历史再现——《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高25厘米,长249.5厘米。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

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由于顾恺之对贵族妇女的生活比较熟悉。所以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生活的某些侧面。作品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女史箴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画面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长、圆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该图按故事内容分段作画,近似今之连环画。线条柔软而缠绵,就像是蚕丝一样细密流畅。这种线条的出现与篆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后人也逐渐将这种画风娴静的线条,不再赋加色彩使之独立成为画种,谓之“白描”。“白描”工夫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种基本功。这幅画较好的注重了人物的内心的精神状态。

四、我个人的见解

中国古代画作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和价值。一方面,所谓的价值体现在作者本人的绘画功底上,有价值的画其作者的绘画功底一定是精湛的,是超凡脱群的,最起码也要有自己的风格,跟别人与众不同,这样才会受到关注。其次,光有精湛的水平也是不够的,还要在画面上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也就是说要托画言志,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一种有高度的,更深一层的东西。

随着人的生活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的生活日渐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风俗历史,肖像仕女,释道隐士,传说故事,无不关注着人的生活,生活的人。中国画都能在简劲中写形,于朴素里传神。人物画是中国画里最直接观照现实,直面人生的画科,凝视这些画面,三千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世相百态染指而来

中国绘画史犹如一部中国的历史剧,用传奇的文房四宝,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描绘一幅幅神奇的历史。中国的绘画艺术,在这个世界上独树一帜,独特的技法,独特的画笔,独特的意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学习。参考资料:

[1]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C] 上海书画出版社 [2]陈高华《晋代画家史料》 [M] 文物出版社 1987年版

[3]《美术鉴赏》

李新平,成文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五篇:艺术鉴赏

浅谈赵本山艺术创作

赵本山,是当今中国家喻户晓的,在老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喜剧小品及影视表演艺术家。他不仅是一名演员,更是一个当代文化产业的知名企业家和模范带头人。他现在领导着一个文化传媒集团,除了民间艺术团,还有本山影视公司,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还有他的遍布各地的 “刘老根”大舞台演艺剧场,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文化产业链。他导演的贴近普通百姓生活的电视剧 “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电影电视作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他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现,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已经形成了一个符号特征,成为全国人民除夕之夜期待的一个亮点。在历年央视 “春节晚会节目评选” 中,赵本山在观众的掌声中几乎每次都捧走一等奖的奖杯。本文结合赵本山的作品,对其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一、赵本山的艺术创作

一部作品,除了内容上源于生活外,能否对生活进程的历史特点具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把握这种特点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影响,通过人物的命运深刻表现出来,是衡量一部作品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赵本山的作品虽然人物寥寥,却寓意深远,使人从微观处看到了生活变化的影响。

赵本山早年的作品《红高粱模特队》,反映的是随着农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民们要求改善精神生活,丰富自己,成立了自己的模特队,宣传劳动的光荣。再如《拜年》反映了贯彻落实党的第二轮农村承包政策,党员干部支持、带领农民群众承包鱼塘,走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这些都真实反映了时代改革大潮中农村的面貌,生动可感。赵本山一生所演的小品还有很多,经典小品有《昨天、今天、明天》、《小崔说事》、《火炬手》、《卖拐》、《卖车》、《不差钱》等等。

赵本山拍摄过的电影每一部都能让人记忆犹新,《男妇女主任》中那个主持农村妇女工作的农村干部,《幸福时光》中的那个帮助盲女的好心人,而《落叶归根》,是赵本山生命中的第三部电影,已经不单纯是赵本山拍摄的一部贺岁电影,更确切地说,它预示着赵本山艺术生命的又一个辉煌的崛起,也是赵本山在艺术道路20年过后的回归。

二、赵本山艺术创作的时代背景

赵本山的创作,从小品到电视剧一路走来,一直遵循着“农民”路线,从未有所偏离。较之于30年前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当下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已从过去的关注农民脱贫致富、解决温饱问题,转向既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又关注农民的精神追求、情感追求。

在这种潮流下,《乡村爱情1》和《乡村爱情2》两部作品问世,它们成功的价值在于以爱情为切人点,在精神层面上关照当代农民的情感处境,这一创作扎根于当下的农村生活,对当代农民的情感世界进行了较为生动的描摹和丰富多彩的呈现。如同“一颗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乡村爱情》系列正是以对人物情感世界敏锐微妙的开掘和对乡村生活质感的生动细腻的展现,具象地折射出30年来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越贴近民生、越贴近9亿农民的现实生活境况,它所描绘出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视角就越广阔、内涵就越深刻,它也就越能够表现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情感、精神上的向往与追求,从而也就越能够被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乡村爱情》系列的成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乡村”和“爱情”,覆盖了中国普通百姓生活内容的几乎最大的范畴,因此,《乡村爱情2》的观众构成远远超越了单一的农民群体,而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该剧以电视艺术特有的方式凝聚了全社会对农业、对农村、对农民的关注目光,使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通过电视剧的艺术欣赏活动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在民族文化建设的高度上,以艺术作品作为载体,完成对国民意识形态的构筑和引领,是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每一位艺术创作者都要具备这种文化的自觉意识。

三、赵本山艺术创作的时代意义

一个优秀的作品绝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脱离时代的思想,否则作品就失去了深度,毫无意义可言,也就不能存在长久。突破平庸,深入生活,理解生活,这是赵本山作品的特色。

赵本山作品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点”或“面”的现象有讽刺警示意义。如《策划》中,假如对下蛋公鸡的宣传策划做成的话,那该是何种局面……赵本山的小品对于有不实广告宣传的商家来说,是一副醒脑剂,比如《策划》;对于赶时髦“追广告族”的消费者来说是一剂清凉药,如《钟点工》;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来说,是一种讽刺,如《牛大叔提干》;对于百姓中贪图小利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和警告,如“三卖(卖车、卖拐、卖轮椅),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及行骗现象。细细品味赵本山小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景,会让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体味到其中的精妙绝伦,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也许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真谛。

同时,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民族文化,向我们展现了东北的风土人情。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一种深层的东北地域艺术文化,产生于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民族,反映特点的现实生活,但是又不仅仅属于该地域的。由于地域艺术与本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因此他必然体现全民族大文化的传统特征与精华。我们在提倡和弘扬“民族的” 或“地域艺术”的同时,更要深刻了解和研究这种文化衍生发展的特殊历程,使这种文化艺术能直接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充分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有反映农民致富奔小康,承包鱼塘,开发粮食项目,普及科学种田的;也有反映农村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讴歌好领导、好干部的,也有揭露农村生活中的不正之风的。加以他本人就出身农民,对农村生活和农村命运的情况烂熟于心,这才使得他演起来农民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更容易成功。可见,任何作家的艺术创作,都要受到生活经历、生活范围的制约,他纵有天马行空的本领,也无法超越这个制约。只有忠于自己生活,真实地认识了生活、认识了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创作出内容真实丰富的艺术作品,才能使观众在欣赏时找到认同感,从而被打动,由此产生共鸣。

此外,赵本山本人就出身于农民,这使他很自然地捕捉到了我们时代潮流的主角之一农民的形象,用农民命运的变化来折射出民族命运的变化,这也是其作品的时代意义所在。例如《拜年》,这部作品除反映农村干部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外,也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农民在小农意识影响下狭隘的是非判断观。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群众看干部。在农民心中,领导干部是他们的父母官,干部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普通农民百姓的命运。而在干部面前极尽讨好,虚伪地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隐藏起来,这在农村甚至城市中确实存在。赵本山就是通过进一步触及民族心理的一角,来窥视整个民族内心的愿望。

文艺的主要职能就在于探索人生、影响人心,从而揭示时代中人们精神领域经历的深刻变化。文艺家应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去,探索人物在时代感召下精神世界发生的变化,才能使作品有较为深刻的内涵。用赵本山自己的话说,“是生活教懂了我”。生活经历不仅教会了他做人的准则,也让他认识到一个重要的艺术真谛: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家要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发现真善美,生活中的经历使他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自己属于什么样的生活。

赵本山的艺术创作是人类文明传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真实而又生动地演绎着最朴实的人类文明,是服务于老百姓的大众文化,也是我们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

下载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埃及绘画艺术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鉴赏

    影视艺术文学院098 09113406 朱静梅 第十三章世界电影的发展 世界电影发展的四个阶段: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发展期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 一、光影理论的发现 匈牙利电影理......

    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 人文学院12法学 20120622053 冯亦浓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表演者个人的情感。 舞蹈中最为我所了解的是拉丁舞。拉丁舞中的伦巴、恰恰是初学者的必......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北宋山水画的辉煌与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达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顶峰水......

    古埃及工艺美术

    古埃及工艺美术 09视觉传达 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统一专制的王朝。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的君主,又......

    舞蹈艺术鉴赏

    集形体之美,融情趣之雅 三个月的舞蹈鉴赏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记得第一节课开始时自己在想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或者舞蹈包含着什么?此刻,经过12周的学习,我终于能解答这个疑问了......

    艺术鉴赏(选修课)

    一、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的研究性教学 【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利用图书馆资料,查清一组古典诗歌作品: 陶渊明《归园田居》......

    数字艺术鉴赏

    玩具也疯狂——玩具总动员2 作者:夏知寒 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3班 [摘要] 《玩具总动员》系列,诞生于1995年,是电脑取代手工制作动画的划时代之作。《玩具总动员》第一部也是历史......

    敦煌艺术鉴赏

    《敦煌艺术鉴赏》期末作业 一、 课程心得体会 五次课即将结束了,我仔细的回忆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发现自己其实在学得一些零碎的知识外,也错过了很多有价值的精华。自己最开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