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学会享受教师的幸福
要学会享受教师的幸福
劳
希
峰
劳店中学 2012年4月23日
要学会享受教师的幸福
劳店中学
劳希峰
一直以来,我只知道幸福是一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描述。只觉得,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明媚。幸福是什么?大概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就不同。农民工说:幸福就是能在过年之前拿到工钱,然后赶在三十晚上,平平安安地回到家里,与家人过个团圆年;个体老板说:幸福就是少交点税,把货都卖出去;工人们说:幸福就是工厂别再招人,省得下岗;矿工说:幸福就是在下矿井之后还能再从矿里走出来;作家说:幸福就是赶快让我拿到我的版税;买彩票者说:幸福就是我能中500万大奖。
幸福应该是一种感觉,它既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更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等都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那么怎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和烦琐的事务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享受课堂
如果我们以享受的态度对待课堂,眼前就会充满明媚的阳光,耳边就会回响和谐的音乐,心灵就会体验诗意的灵感;如果我们以享受的眼光走进课堂,就会真心地热爱每一个孩子,就会把每一节课精彩地演绎,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命在闪光„„
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课堂上当我们看着学生们专心致志的思考,听着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讨论,感受着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就会忘掉烦恼,感受无比的幸福。
我想要说的是: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
二、在师生交往中寻找——感谢学生
商家总是感谢客户,因为客户给他们带来利润;演员总是感谢观众,因为观众给他们带来掌声;作家总是感谢读者,因为读者给他们带来销量„„ 老师最要感谢谁?当然是学生!学生给了我们幸福!每当我们走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是学生们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使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每当我们批阅作业时,是学生们一行行娟秀的字迹,使我们的心里甜甜的;每当学生考试后,是他们一次次进步,使我们的心里乐乐的;每当节日来临,是学生们一句句真挚的问候,使我们的心里满满的。这时,我会说,做为一名教师,我是幸福的。
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我们怎能不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当他们很亢奋的时候,我们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言语,让他们归于平静;当他们沉闷的时候,我们要用有趣的话语或活动,让他们兴奋起来;当他们不愿意学习时,我们要用充满激励的言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获得一种动力,这些就是为人师的魅力和幸福。因为我们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往往会感受到自己也在成才。学生的质疑会带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生的质朴与真诚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受到:我们在为学生辛勤耕耘的同时,收获的快乐也如期而来。
三、在学习反思中寻找——快乐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教学中,我们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久而久之,我们会感受不到教学的乐趣。“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反思能让我们弥补遗憾、减少遗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可以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教学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 “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我从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学生学得是否愉快?” “我教得是否愉快?” 等等,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一位作家说过,不管生活怎么对我,我都微笑着面对生活。
作为教师,我们的幸福,决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去寻找、创造的;我们的幸福就在学生之中,就在最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寻找创造,学会享受属于我们教师的幸福。
第二篇:学会满足,享受幸福
学会满足,享受幸福 不懂享受幸福的人,往往是不满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被诱惑而寻找刺激,为得到短暂的快乐,而破坏已拥有的幸福.别人的幸福是用来羡慕的,自己的幸福才是用来享受的。相传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跌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多些,有的人捡到少些。却没有人能拥有全部。爱你所爱选你所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活着就是一种心情,把握今天,设置明天,储存永远。只要用心感受,幸福就会永远存在。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不要站在旁边羡慕他人幸福,其实幸福一直都在你身边。只要你还有生命,还有能去创造奇迹的双手,你就没有理由当过客、做旁观者,更没有理由抱怨生活。幸福需要我们做蜜蜂,在生活的花朵上一点一滴地采蜜。珍视窗台上一盆鲜花的盛开,珍视别人的一个微笑,珍视爱人举在你头上的那把雨伞,珍视儿女一声稚气的呼唤,珍视每天的好心情。珍视这些,就等于收藏了幸福,就懂得了享受幸福。当人们没得到或已失去幸福后,会期望、怀念一种天长地久的幸福,但幸福和快乐不同,用金钱买不到,当你得到想要的时候,要珍惜你的拥有,如果贪心得到更多而不珍惜拥有,就会因失去而痛苦。
生命如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那我应该拿什么样的东西去填充生命的内容?那我应该怎样去焕发生命的光彩呢?幸福是一个平实的梦想。年轻气盛的我们,往往把目标定得太高,高到触不可及,不管这个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头破血流的时候才会醒悟。别忘了,幸福只是一种主观感觉,它存在于过程之中,所以幸福是活在当下,活在现实中。幸福有时很简单,它是母亲的一顿饭菜,恋人的一个微笑,朋友的一个帮助,事业中的一次小成功„„它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旁。
幸福是一脉温馨的亲情。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家是游子的归宿。台湾作家余光中把家比作一张邮票,可见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家是儿女的避难所,无论你在外面经受了多大的委屈,家永远会伸开它的双臂等待你的归来,抚慰你疲惫与受伤的心灵。家是幸福的港湾,不要让你的爱人感受到“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孤寂。不要成为欧阳修笔下“长是为花忙”的“江南蝶”,多抽一点时间,陪陪你的家人,因为有老人需要你的照顾,孩子需要你的呵护,妻子需要你的疼惜。
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一直以为感受幸福是件很困难的事,那是一种灯火阑珊处的境界。经过岁月的流年以后,才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幸福是一种与我们心灵有关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要珍视我们的心灵,而不要被外在的因素所迷惑。关键是自己的心灵,能否有长久的欢愉,就像有一股甘露,在我们的血液中慢慢散开。幸福是珍惜现在,但不是挥霍现在。“五花马,千金袭,呼出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人生的一种无奈与落寞。没有阴云的天空不会下雨,要想自己的心灵晴朗,请趋走心中的那片阴云。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都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幸福似一杯香茗,轻饮慢品里,溢出的却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惬意而舒心;幸福似一杯红酒,无论酒的种类是什么,用心细品里,总能品出那缕浓浓的甘醇,让人陶醉不醒,醉的是身,醉的更是心。温温的品,慢慢的尝,在端起茶杯的瞬间,缓缓的感受生命中的炎与凉、稳与静,滤去尘埃,滤去浮躁,沉淀深思,喝的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欲说还休的沉默,是一种热闹后的落寞,淡中有味,至善至美,由此可知茶赋予了我们的是意想不到的温存与意味深长的精神需求,酒也应该也是可以润泽人生的精品。还有许多,如钓鱼、看夕阳、观海涛、望云天等等,还有爱好文字的人相互间的以文会友式的交流,皆是人生“幸福”最真实的感受。
快乐的回忆是一帖祛除沮丧的良药。幸福的人记得过去令他满足过的事情,而不幸的人则记得过去那些令他不愉快的事情。回忆过去的事情原本就很让人开心,尤其是那些曾经使自己满足过的事情,永远是一枚开心果。一缕温暖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次真诚的握手,一次不经意的邂逅,所有这些皆是一种幸福的风景,总会真实的伴随自己并在身边出现,能否让这些幸福真实的给自己留下印象与感受,能够停留于心间慢慢享受与回味,这就在于自己是否真正的珍惜过、把握过、感受过。
拥有一份好的工作,那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馨的家,那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位知心的朋友,那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份好的心态,那也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爱你的妻子,那更是一种幸福。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还要善于抓住机遇。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其次,我们要不畏艰险,直面人生。苦难的的经历是我们生命的财富,奋斗的源泉。天上没有路,苍鹰依旧在飞;沙漠中没有路,驼铃依旧在响,我们也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比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带妹求学的洪战辉,无声中的邰丽华„„最后,我们还要有尝试的勇气与坚持的毅力。专注与持久,会使你成为非凡的人。幸福的体现,不一定要洋溢表现于外观,而在于自己是否真实触及到幸福的肌肤与灵魂。幸福不是用有形的东西装扮与点缀出来的,而是需要在用心灵感受与发现里,保存在自己的心之最深处,静静的欣赏这朵朵幸福之花绽放的姿势和馨香。
听音乐,可以让自己静下来,可以让自己深入或暧或醉或激动澎湃或淡雅的情绪中,于音乐中感受与认知世上酸甜苦辣、五味杂全的滋味;还有那绵绵的情意,可以暖暖的于心中荡漾,仿佛进入梦寐以求的花园,让我们流连忘返。如此真切的陶醉,难道不是一种最真的“幸福”吗?再有喝茶,不单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品人生的滋味,凡此种种都是享受幸福。幸福有时就是一种自己心灵的感觉,沉淀在自己的心底,看不见摸不着,可那种体验与享受却很真实很直接。或许你没有丰富的物质与掌控的名利,但只要你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情,那么你其实就是在享受幸福。
第三篇:教师要学会享受职业生活的美
教师要学会享受职业生活的美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老师都会产生职业倦怠,究其原因,其一主要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使自己的生活枯燥乏味。其二是把职业对人生的挑战看成是压力,而不是动力。只有学会享受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才会让快乐一直伴随着自己到永远。
教师要使自己对职业的感受焕发出美的光彩,就要学会探寻教师职业生活美的源泉。教师职业生活的美是教师以想象力丰富的生命之光倾心工作的结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惟此,教师在教学的生活中以丰富的相像和独创的美去熏陶学生,常常胜过强迫意志的说教。而师生间美的情感上的双向交往大大缩短了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学生从教师的审美情感中感受到人生的美。教师也从自己的审美情感中感受到激情与活力,体验着生命的律动。当教师以自己的审美情感在学生的心灵中盖上深深的美的印记,以自己极大的审美热情在学生的周围形成强有力的“美的磁场”时,教师的职业活动就富有了美的魅力。如,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美的探索,那是一种美的体验,师生在审美情感激流的荡涤下淘到珠宝般新的知识,这时师生在分享着共同成长的快乐。这时的老师就会感到自己比以往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有风度。这时的课堂会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学生如矢在弦、跃跃欲试。课堂因为有了美的体验,师生都一同咀嚼出一种韵味、一种芬芳、一种醇美、一种清香。作为教师审美的感知力,展现着自己知识积淀、文化气质、学识水平和教学机智。
教师只有用审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活,才可能对教学内容钻深钻透、入木三分,挖掘出其中的精髓内涵。然而,你的教学才能“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末见”,一针见血、一语破的、一点就明、一触即通。正可谓“居高”才能“临下”,“深人”才能“浅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净化、情趣得以提升,兴高采烈的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教师要学会在自己所教学科中,带领着学生寻找美,品悟美和创造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教一个公式,讲一段历史,观察一种现象,常常是通过有限的美的相像,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联系,师生也将在这一迷人的领域中品味知识的甘淳与甜美,体验着成功的愉悦。教师只要学会以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活就会丰厚教师的学识、修养,拓宽教师的视野、情趣,增添了教师的魅力。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间真善美的体现。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可以找到一条攀登智慧高峰的捷径,从中获得走向世界、创造生活的底蕴和勇气。这就使得专业化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区别开来,具有了不仅教师本身要追求真善美,而且还具有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趋美的特殊意义。这是人类赋予教师职业的使命,教师职业也因此而树立起伟大、神圣、崇高、纯洁的社会形象。如语文课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就是真善美的颂歌,教材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就是语文教师每天都在接触并用来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再加上语文教师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精当解读,辅之以热烈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音,潇洒奔放的板书,便演绎出语文教学耐人寻味的意义。数学课中大量奇妙的数、奇异的形、奇特的式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构成了数学的美,这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如果再加上数学教师严密的推导、清晰的思路、简明的演算和直观的作图,便营造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美妙奇境。物理课所涉及的物质三态,所揭示的物质空间位移规律和运动形式的转换规律具有平衡、和谐的美。化学课所研究的物质构造和化合、分解的规律具有复杂、变幻的美。生物课所展示的生命本质和生态规律的有序绚丽。外语课所呈现的文法词汇和语音语调的异国风情。历史课所描绘的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地理课所掀开的悠远浩瀚神秘博大的山河面纱。音乐课的婉转、美术课的瑰丽、体育课的矫健、手工课的精巧等等,无不与人类的真善美相联。而学科的真善美又都统一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就是要把这些静态的知识活化。因而,知识的活化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本义。一是教师将书本上凝固的文字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书本知识具有现实性和生活性,使科学富有人文价值,成为学生在自主的发现中认识社会、理解生活的指南,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活化过程就是他发现真理的过程。知识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干的东西,而是学生成长的必需,是学生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知识就与学生的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步履坚定走向世界的强大支持。二是教师将某门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这样,文化就不再是静止的来自于过去的知识,也不再只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贮藏式的书橱,而是学生现时的生活,是学生生长所不可缺的“阳光”、“空气”和“水”。文化就与字生的生命紧密相连。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美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美。它是教师全部知识、能力、智慧的展现,也是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它把活化的知识通过师生分享的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财富。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师职业美的主要内容。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有教育活动,也没有教师职业活动的实质性所在。正是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才会有浓厚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才会有身心自由和谐的发展,才会有师生灵魂的碰撞和精神的汇合,也才会有教师职业活动的自由进行。可以说,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为教师职业展示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美丽画面,它揭示了教师职业生活美的真谛。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主动的学习时,他们会在学习中感受到真理的伟大、智慧的迷人,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创造的快乐。这种情绪激荡着学生的惊奇、陶醉、骄傲、自豪的情感世界,构成了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也成为教师职业富有魅力的内容。当教师不是以冷若冰霜的面孔,而是以值得信赖的形象走进学生,并推心置腹地与之交往时,教师就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导师、人生旅途的向导。他以自己崇高的理想、乐观的态度、丰富的阅历、进取的精神去影响学生、启迪学生、教育学生,而学生也因此获得一笔极为宝贵的人生财富。这些年轻一代的灵魂会展开双翼,提高他们飞翔的能力。这是教师生活中欢乐的高潮,因为这儿是美的灵魂接触了美的灵魂。老师只要到了这个境界才会享受着教师职业生活的美,职业倦怠将会一扫而空,而教师职业生活就会熠熠生辉,焕发出夺目之光。
第四篇:人生要成功,要学会享受痛苦
人生想成功,要学会享受痛苦
生活中人们都是比较喜爱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去恶劣的环境与自己不喜爱的环境生活,人总是比较喜欢享受,不是怎么爱辛苦与艰辛,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错,这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本性,并且这种本性存在了很多年,不知道是几百万年或是更久,这也是自然界生存的一个本性,趋吉避凶。然而就是这种本能导致同一类物种发生了一些变化,思绪灵活善变的走向了领导的地位,并影响着别他,很快的适应了大自然并改变着一些,而人也是这样的。很多人都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会说是自己的命运不好,当自己的才能没有被自己所认为的得以重用与赏识的时候便会说生不逢时,总而言之与自己无关,不是自己的问题,是别它的原因,这是一类的人,也有另一类的人,当有些事做的不太如他人意,或是别人说些什么的时候,或者生活不太理想的时候,他会说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好,但之后并没有什么改变,还是已如继往的生活,过以前的日子,在不断的重复与不停的解说配不是中生活,而前者呢,却依旧在不停的报怨别他而继续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痛苦的,是不成功的,至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觉得,人生想成功,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想让别人尊重和赞赏你,你就应该学会吃苦,学会享受痛苦,学会理解,学会求知,学会前进,学会改变。人,不要想着怎么去改变别人,要想着怎么去改变自己,随后来影响别人,这样自己才会成功。一个人的改变自己的过程是痛苦的,但,那只是一时的,如果不改变自己,不去享受那一时的痛苦,换来的将是更久的痛苦,甚至是一生的痛苦,会让自己的一生生活在报怨与牢骚中,又或者是永远的,对不起,是我的错这样的自责中。
人生要学会改变,要懂得去理解与欣赏别人,要懂得去赞美别人,要学会思考人生,学会享受苦楚中的那份特有的甜美。
人生改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现状,生活只有在追求中才会有激情有快乐,才会有新鲜的感觉,才会觉得生活充实而美好。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遥远的,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改变,一个人在享受成功后的喜乐与荣誉的时候也一定要接受奋斗中的苦楚与失落与不解。
第五篇:教师要学会寻找幸福
教师要学会寻找幸福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这本书很特别,你不一定非要从头看起,可以从自己感兴趣或觉得困扰的话题看起。初拿到书,一看题目,就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幸福人生要放到专业成长的前面呢?
曾听过很多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当时非常感动,有些教师的事迹让在座的很多人都掉下了眼泪。但感动过后,我又不禁思考起了这些优秀教师的生存状态。曾记得《今天怎样做教师》,书里写道:他们(这些优秀教师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他们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和作者一起问一句: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
看来把教师的幸福人生放到专业成长前面是非常有深意的。因为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是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试想想,如果教师每天过的忙忙碌碌、疲于应付,谈何专业成长?更不要说教出生机勃勃、热爱生活的学生了!一个幸福指数比较高的人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的人更重视专业成长,也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积极的心态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呢?或者说,什么才叫幸福呢?曾听过有一对夫妻的故事:一天深夜,妻子腹痛不止,丈夫四处打电话要车不成,只好亲自背着妻子上医院,这时,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妻子下身血流不止,丈夫背着妻子在风雨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丈夫说:“我现在才明白,什么是相依为命。”妻子伏在丈夫背上,微弱地说:“我现在才感觉到,什么叫幸福。”在狂风暴雨中,一个腹痛不止、血流不止的女人,她竟然说她幸福?我知道,这是对幸福的感动。
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灵状态。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幸福不仅仅在于享受,而在于劳动和创造。不仅有个人的幸福,而且有集体的幸福,集体幸福往往会高于个人幸福。
反过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提高又有助于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会影响到教师工作过程中的感受。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教师幸福感。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