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50问

时间:2019-05-15 09:5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发展观50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发展观50问》。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50问

科学发展观50问

1、什么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指的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主题,着眼于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依靠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何时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把这样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

3、缘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

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首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难的是如何解决日趋扩大的城乡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所以,十六大宣布,我们建立的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可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人都要发展。从宏观上来说,党中央提出这个问题,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也是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党中央提出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发展大局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中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革命的发展观、改革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

6、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毫无疑问,是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讲发展,就要搞清楚什么叫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 怎样发展 这些问题就是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发展,甚至只是经济的增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现在提以人为本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一段时间有一些地方存在“为生产而生产”的情况。有的地方在工作中片面追求GDP,把GDP当作评价政绩的惟一指标。有的地方甚至不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这就是为GDP而GDP。他们忘记了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7、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8、什么是协调发展?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协调发展就是促进有关发展各系统的协调,充分发挥各系统要素的优势和潜力,使每个发展要素满足其他发展要素的要求,完善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基本内容是坚持“五个统筹”。

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是什么?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10、科学发展观把什么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

1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2、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概念是什么? 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变扩张及其质变提升相统一的发展

13、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坚持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14、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社会角度是什么?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发展;

15、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对象是什么? 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6、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

17、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效果是什么?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18、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那么“三农”是指什么?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20、统筹兼顾的首要内容是什么?

做好“五个统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1、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22、谁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社会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知识阶层。

23、科学发展观把什么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24、什么是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本领,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塑造等。

25、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首要内容、中心内容是什么?发展

26、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对象包括哪些领域?

这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既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

27、什么是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

28、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29、如何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从我们的发展任务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669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4%;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已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外汇储备去年达到403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到2020年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仍需几十年的努力,发展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这就迫切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仍然不够。有六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是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五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六是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30、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率先树立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切实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第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刻认识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第二,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各项目标。要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第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人民谋利益。第五,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在全国形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31、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那么,可持续发展是何时何地首次提出的?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32、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题是什么?人口、资源、环境

33、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34、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5、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如何实现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转变?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的不可持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

3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生态持续为前提,以经济持续为手段,以社会持续为目标,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3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里约宣言》指出“人类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38、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涵义有哪些?

它的最基本要点是: 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应当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凭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

39、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什么?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40、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提出了“七个坚持”分别是什么?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

4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2、科学发展观提出正确看待GDP。那么,什么是绿色GDP?

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43、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政府官员应该树立怎样的“政绩观”?

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4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

45、什么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6、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出发,以解决“三农”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人均公共产品的占有趋于合理,享有的公共权益趋于均衡。

47、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

要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充分有效发挥,地区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长途便利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和享受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地区之间全方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地区之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政治和白狐实现统筹规划和互动协调。

48、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

把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条件,着重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矛盾,不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求得暂时的经济繁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49、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内容?

使人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过程,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50、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具体内容?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趋利避害,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进国内发展时考虑国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时自觉地注重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实现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写互动。天地人和谐发展,天人合一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50问

科学发展观50问

1、什么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指的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主题,着眼于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依靠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何时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把这样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

3、缘何提出科学发展观 ?

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首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难的是如何解决日趋扩大的城乡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所以,十六大宣布,我们建立的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可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人都要发展。从宏观上来说,党中央提出这个问题,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也是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因此,党中央提出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发展大局和前途的重大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中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革命的发展观、改革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

6、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毫无疑问,是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讲发展,就要搞清楚什么叫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 怎样发展 这些问题就是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仅仅看作是经济的发展,甚至只是经济的增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现在提以人为本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一段时间有一些地方存在“为生产而生产”的情况。有的地方在工作中片面追求GDP,把GDP当作评价政绩的惟一指标。有的地方甚至不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这就是为GDP而GDP。他们忘记了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7、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8、什么是协调发展?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协调发展就是促进有关发展各系统的协调,充分发挥各系统要素的优势和潜力,使每个发展要素满足其他发展要素的要求,完善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基本内容是坚持“五个统筹”。

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是什么?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10、科学发展观把什么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

1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12、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概念是什么? 坚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量变扩张及其质变提升相统一的发展

13、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坚持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14、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社会角度是什么?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共同发展;

15、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对象是什么? 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6、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

17、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包括的发展的效果是什么?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18、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那么“三农”是指什么?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20、统筹兼顾的首要内容是什么?

做好“五个统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1、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22、谁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社会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知识阶层。

23、科学发展观把什么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24、什么是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本领,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塑造等。

25、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首要内容、中心内容是什么?发展

26、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对象包括哪些领域?

这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既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

27、什么是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

28、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我们要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29、如何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从我们的发展任务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669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4%;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已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外汇储备去年达到403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到2020年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仍需几十年的努力,发展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这就迫切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仍然不够。有六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是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五 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六是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30、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率先树立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切实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第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刻认识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第二,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各项目标。要统筹考虑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第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为人民谋利益。第五,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合理调整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在全国形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31、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那么,可持续发展是何时何地首次提出的?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32、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题是什么?人口、资源、环境

33、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34、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5、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如何实现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转变?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改变人们传统的不可持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从整体上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

3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生态持续为前提,以经济持续为手段,以社会持续为目标,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37、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里约宣言》指出“人类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38、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涵义有哪些? 它的最基本要点是: 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应当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凭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

39、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什么?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40、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提出了“七个坚持”分别是什么?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

4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2、科学发展观提出正确看待GDP。那么,什么是绿色GDP?

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43、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政府官员应该树立怎样的“政绩观”?

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4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

45、什么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6、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出发,以解决“三农”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 缩小,人均公共产品的占有趋于合理,享有的公共权益趋于均衡。

47、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

要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充分有效发挥,地区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长途便利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和享受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地区之间全方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地区之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政治和白狐实现统筹规划和互动协调。

48、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内容?

把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条件,着重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矛盾,不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求得暂时的经济繁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49、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内容? 使人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过程,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50、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具体内容?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趋利避害,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进国内发展时考虑国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时自觉地注重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实现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写互动。

第三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100问

目 录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6、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7、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8、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9、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0、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1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12、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13、科学发展观的特点是什么?

14、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15、“八个统筹”的内涵是什么?

16、什么是以人为本?

17、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18、怎样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19、怎样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统筹兼顾的要求是什么?

21、如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23、为什么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4、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从哪几方面作出努力?

25、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26、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7、认真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着力在哪几个方面取得实效?

2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29、什么是社会发展?

30、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1、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4、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35、什么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36、什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什么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

38、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哪些转变?

39、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4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有哪些?

41、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42、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43、我国“三农”问题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4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46、建设创新型国家什么是关键,什么是核心,什么是基础?

47、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48、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49、将“又快又好”调整成“又好又快”,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50、“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1、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5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5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5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55、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5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5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什么?

5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什么?

5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什么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60、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6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考虑哪些因素? 6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6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65、当前国家的惠民政策有哪些?

66、国家关于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67、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做哪些工作? 68、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6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70、“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主要范围是哪些? 71、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2、什么是义务教育,其本质是什么? 7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74、国家对发展非公经济有哪些相关政策? 75、民族政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7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何重大意义?

77、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阶段,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78、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

79、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80、应该树立怎样的“政绩观”?

81、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82、如何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8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84、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8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86、楚雄州的州情特点是什么?

87、楚雄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88、楚雄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89、楚雄州“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是什么?

90、楚雄州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所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91、楚雄州对外文化形象宣传的口号是什么?

92、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要在“大”和“特”上着力,其中“大”和“特”分别指哪几个方面?

93、州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实现彝州科学发展新跨越要全力打造“五个楚雄”,具体是指什么?

94、建设文化繁荣的楚雄,其目标任务是什么?

95、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有哪些有利条件? 96、我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实现什么目标和达到什么要求? 97、我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力解决哪10个方面的问题? 98、“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9、“三走进、三破解”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0、“三牢记五争先”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3、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答: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6、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7、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8、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9、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答: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靠发展不断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我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观、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0、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3、科学发展观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特征;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四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

14、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答: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15、“八个统筹”的内涵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6、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7、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答: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18、怎样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答: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9、怎样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0、统筹兼顾的要求是什么?

答:在工作中要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21、如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第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23、为什么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4、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从哪几方面作出努力?

答: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

25、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26、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一面旗、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体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高举一面旗,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围绕一个总体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明确三个着力点,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27、认真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着力在哪几个方面取得实效?

答:一是更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提高;二是要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三是要努力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四是要努力在改进作风上取得新成效。

2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答:一是正确处理神话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与突出实践特色的关系;二是解决当务之急的突出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解决长远问题的关系;三是抓住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与保证全体党员全程参加的关系;四是保持总的进度一致与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的关系。

29、什么是社会发展?

答: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

30、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31、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3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34、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能力。

35、什么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改革开放。

36、什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什么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

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8、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哪些转变?

答: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9、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0、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有哪些? 答: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1、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42、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43、我国“三农”问题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农村问题

4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二是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六是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4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6、建设创新型国家什么是关键,什么是核心,什么是基础? 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47、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8、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9、将“又快又好”调整成“又好又快”,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答: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0、“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1、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答: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

55、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5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58、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什么?

答: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什么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答: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60、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考虑哪些因素?

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6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6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这次全会的主题是研究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6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65、当前国家的惠民政策有哪些? 答: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实行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66、国家关于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行最严格的根底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67、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做哪些工作?

答: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68、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救济制度。其原则是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69、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养老保险与家庭赡养、土地保障以及社会救助等形式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自我保障为主,集体调剂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政府组织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70、“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主要范围是哪些?

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主要包括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堰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行政村到自然村或居民点)和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改造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71、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72、什么是义务教育,其本质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其本质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免费的教育。

7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明确林业产权,把林地的经营权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确立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二是通过林权登记发证,以法律的形式落实林农经营权,确保林农处置权和收益权,真正实现还林、还利于民;三是通过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和服务平台等配套改革,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促进人才、资本、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盘活森林资源,激活林业发展机制,缩短林业经营周期,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带动新农村建设。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措施,逐步实现经营主体明晰化、资源资产化、流转规范化、机制市场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

74、国家对发展非公经济有哪些相关政策?

答: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75、民族政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同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的政策;(IO)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76、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答: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感情结合起来。

77、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现阶段,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答: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研究决定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农村经济;(2)领导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4)负责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5)研究决定政权组织、经济组织、群众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提请解决的重大问题,支持和帮助它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78、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八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79、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里约宣言》指出:“人类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求,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80、应该树立怎样的“政绩观”?

答: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所谓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81、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82、如何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答:要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切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要推进领导班子建设;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8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84、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优化;三是资源节约;四是生态良好;五是民生改善。

8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6、楚雄州的州情特点是什么? 答:楚雄州的州情特点可以概括为:人类发祥地、彝族风情园、滇川大通道、绿色经济州。

87、楚雄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楚雄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创新促进大发展、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大合作促进大发展、大落实促进大发展、大团结促进大发展的发展理念,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不懈地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教、建产业、促和谐,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88、楚雄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楚雄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是: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一主题,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持续打好农业、交通和城镇建设三个发展基础,坚持实施科教人才、全方位开放、民族文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集中力量建设烟草产业、天然药业、冶金化工业、绿色食品业和文化旅游业五大产业,努力把楚雄州建设成为经济特色显著、彝族文化荟萃、人与自然和谐、群众生活富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工业重镇、绿色经济强州和彝族文化名州。

89、楚雄州“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是什么?

答:楚雄州在“十一五”期间将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培育、多元化融资、运作管理三个机制和加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以赴实施好以下十大重点工程:一是农业强基快富建设工程;二是工业强州建设工程;三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四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五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六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七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八是服务业提升工程;九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十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90、楚雄州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所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答: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

91、楚雄州对外文化形象宣传的口号是什么?

答: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

92、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要在“大”和“特”上着力,其中“大”和“特”分别指哪几个方面?

答:建设滇中特色大城市,“大”应当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人口的承载力要强;二是产业支撑能力要强;三是对州外的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要强;四是对州内的推动力、辐射力、带动力要强。“特”应体现在:一是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二是突出适宜人居城市特色;三是突出民族文化城市特色。

93、州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实现彝州科学发展新跨越要全力打造“五个楚雄”,具体是指什么?

答:州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彝州科学发展新跨越,要全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楚雄、文化繁荣的楚雄、生态良好的楚雄、活力涌现的楚雄、和谐平安的楚雄。

94、建设文化繁荣的楚雄,其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城乡文明进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

95、楚雄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有哪些有利条件? 答: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楚雄州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从外部环境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楚雄州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内部环境看,楚雄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美誉,具有地处滇中发展核心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工业、交通、电力、电信、文化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发展,以烟草产业为代表的“五大产业”的强势发展,为楚雄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工业基础,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全方位开放正在形成,横向经济联合逐年扩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较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州情认识得到深化,加快发展的方向明、思路清,思富裕谋发展的信心足、干劲大;干部队伍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这些有利条件,为楚雄州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6、我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实现什么目标和达到什么要求? 答:我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实现“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安宁、建设活力楚雄、构建和谐彝州”的目标,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

97、我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力解决哪10个方面的问题? 答:一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上有新突破;二是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在培强壮大重点产业上有新突破;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有新突破;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在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上有新突破;五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在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上有新突破;六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上有新突破;七是加大解决民生问题力度,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有新突破;八是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有新突破;九是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在干事创业上有新突破;十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在树形象、作表率上有新突破。

98、“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个人形象一面旗,就是要党性强、作风正、有本事、口碑好,在各方面能担当表率;工作热情一团火,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工作始终充满火一样的热情;谋事布局一盘棋,就是要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

99、“三走进、三破解”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即“带头走进基层,破解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等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走进企业,破解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发展质量不高等现实困难和问题;走进群众,破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

100、“三牢记五争先”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即“牢记发展要务、牢记民生根本、牢记维稳责任,在科学发展上争先、在改革创新上争先、在改善民生上争先、在维护稳定上争先、在转变作风上争先”。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

摘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以“先行先试”的使命感、率先垂范的自觉性,通过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机关进一步引领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词: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机关 贯彻科学发展观 示范效应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由此被推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前沿。各级党政机关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也是党委、政府联系基层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如何加快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机关(简称“两型”机关),引领全市人民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使命。

一、建设“两型”机关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国自古以来皆强调政府和官员“节用”、“节约”、“爱民”。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七大,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全能政府”、“全责政府”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从行政成本分析,却不容乐观。一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管理费用消耗过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 为 4.71%,1995年为 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以2006年我国预算内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为例,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较之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行政能耗已远远高出发达国家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政机关的不节能现状已经成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 建设的障碍之一。

构成行政管理费用过大的因素有三点。首先,机关的显性能耗过大。无论从财政支出分析,还是从实际现象观察,当前党政机关在整体上存在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楼、车、钱、能5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定额管理和能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耗统计报告制度,致使政府机构能耗水平居高不下,造成在人员编制设定、办公用房建设、公务用车购置、办公经费审核、办公设施配备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现象。最近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48家市、区政府机构的年人均耗能量、年人均用水量和年人均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有的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该市居民人均488千瓦时的19倍。据估算,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的节能潜力为15%—20%,这充分说明当前各级机关中的资源管理机制缺失、资源浪费现象惊人,已成为资源节约利用的一大薄弱环节。

其次,党政机关的隐形浪费难以估量。隐形浪费主要是由于制度性弊端造成的浪费,比如政府职责和功能设置不完善、不合理而导致的机构重叠、职能紊乱而导致的浪费;由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据世界银行估计,在“七五”到“八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重大失误率在30%以上,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元一5000亿。这不单是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它也必然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甚至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浪费,成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此外,极少数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既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第三,各级党政机关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不仅履行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职能,同时还兼有社会资源消费者的重要角色。“机关”这一行为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消费与普通市场消费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并且应当体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准则。机关消费行为失范突出表现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政府采购高成本、低能效、不环保等。国内外多项研究报告早已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党政机关在社会公共资源消费者角色下的绿色消费行为,为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

展望未来,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和政府仍将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尽管经济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全球化,但政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继续留在国家与地区的层面上。”在我国,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担负着国家或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性发展的宏观管理职能,在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指导全国和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党政机关运转的浪费行为,不仅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损害党委政府的公信度,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的浪费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3602人参与)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改变浪费现象必须先从政府部门开始”,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毋庸置疑,作为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各级党政机关强化节能意识,以自身行动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将直接影响和促进公众节能意识的养成。许多发达国家之所以节能理念得到民众广泛认同,首先靠的就是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表率。例如,美国政府10多年前就下令,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公立机构和学校必须使用20%以上的再生纸,目前有的州政府再生纸的使用率已达100%。意大利规定,在政府采购中必须有30%是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墨西哥规定,政府机关只能使用节能灯。印度尼西亚总统发布节能令后,许多公务员骑自行车上班。日本环境大臣决定,把政府机关的空调温度定在夏季28度、冬季20度。日本仓吉市市长主动率领公务员承担起机关清洁卫生工作,每年节省350万日元。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建设“两型”机关,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必然要求。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温家宝总理专门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机关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之时,2008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两型”机关的重要意义,带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促进全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积极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

二、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的“两型”机关概念阐释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一部经济与资源此消彼长、社会与自然盛衰交替,充满了二律背反规律的历史,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把这一发展悖论放大到了极致。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不断衰竭和生态危机的持续显现。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因而是我们推进各项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当前我国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我们为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武汉和全国一样,由于资源短缺和局部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两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

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并承担公共责任,理所当然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综观世界范围的行政管理,从适应于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传统工业化社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适应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其重要标志就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但是,具体到“两型”机关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内涵如何阐释,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路径清晰的完整架构

笔者认为,建设“两型”机关的核心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执政为民为宗旨,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理念,并将这种目标与理念融汇到机关运行机制中,贯穿到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全程之中。“两型”机关基本特征是:勤政高效、务实清廉、勤俭节约、生态环保。概括地说,“两型”机关既要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又要实现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两型”机关是在新时期完善和改进党的执政运行机制的创新之举,在应对全球经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大意义。“两型”机关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两型”机关的基本价值取向。“两型”机关所要求的节约具有多重含义。一是在行政机构运行中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即机关各项日常消耗应当保持或低于社会同类消耗平均值;二是要求对行政机构运行中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提供相同甚至更多的公共产品;三是要求党政机关通过在行使职能中贯彻节约理念,促进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实现资源、能源需求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甚至更多的财富。显然,后两层含义的节约是更高层次的节约,它要求党政机关把节约作为制度确立起来,通过建立标准、规范行为、转变观念、行政调控,把节约理念全方位贯彻到机关运行机制中,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在节约资源上的全面进步。建设“两型”机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资源,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廉价政府”的设想。

第二,生态环保。突出生态理念、促进环境保护,是建设“两型”机关的核心价值取向。各级党政机关在日常运行中,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履责,都应贯彻生态理念。包括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重视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保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导向,以“减量化、再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努力提高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水平,在谋划经济发展和管理社会事务中,大力推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促使生态环保由个体具体行为转化成管理政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蕴育出既有丰厚内涵、又有丰富载体的生态文明。

第三、廉洁高效。廉洁高效是建设“两型”机关的必然价值取向。“两型”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思想观念,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奢侈浪费,弘扬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同时要积极推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减少管理环节和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保障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资源。

第四,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建设“两型”机关的终极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两型”机关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使全部创建活动都要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建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二是建设“两型”机关要以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为创建主体,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从上至下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从而葆有勃勃生机和不竭动力。

三、发挥“两型”机关建设示范效应的基本途径

建设“两型”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绩效原则、市场原则和法制原则,推进党政机关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快完善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科学、服务规范,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机关资源管理体制,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发挥市场机制在机关资源配置、管理和运营中的作用,在确保各级机关高效有序运转的前提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以践行“两型”的实际成效显示示范效应。

(一)从树立机关工作人员节约环保意识,向推进“两型”文化建设拓展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一种体察物力艰辛、敬畏自然造物的生活理念,也是一种注重提高效益、追求兴业强国的生产理念,更是一种秉承历史传统、体现未来战略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创建“两型”机关的实践中,首先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两型”机关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目标任务,积极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工作方式,使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渗透到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可通过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能源短缺体验日”、“我为节能降耗献一策”和组织召开“节能降耗技能竞赛”、“节能降耗现场观摩”等活动,引导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节能降耗、创建“两型”机关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了解和掌握节电、节油、节气、节水、节材的知识和技能,自觉成为创建“两型”机关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同时,利用机关宣传橱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等资源平台,及时传播国家及我市有关“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法规,以及全国各地和我市开展节能降耗的新经验、新措施、新成果。编印节能降耗专刊,发布宣传标语和信息,张贴宣传图片,印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手册、宣传标识、温馨提示卡。通过以上各种形式,大造舆论声势,形成浓厚氛围,使“两型”机关文化入脑、入心,蔚然成风。进而在公共决策中贯彻节约效率理念,在公共行政中贯彻成本效益理念,在机关运行中贯彻俭朴适用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构建“两型”机关文化体系。

(二)从解决突出问题的技术操作层面,向构建“两型”机关建设的长效机制层面拓展

我市2008年启动 “两型”机关示范创建以来,制定并下发了以节约公用经费开支、节水、节电、节油为硬指标的《武汉市“两型”机关建设考核评定标准》。通过半年来的创建活动,阶段性成果初步显现。在申报“两型”机关示范单位的市直机关中,公用经费开支下降的占72.1%,用水下降的占67.4%,用电下降的占69.8%,用油下降的占69.8%。今年将继续探索技术操作层面的创新,同时逐步向制度、机制和体制方面推进。

1、建立完善机关节能降耗环保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机关能耗统计制度。开展机关办公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统计报告制度,根据《节约能源法》的要求,逐步将用水、用电、用气、用油纳入能耗统计工作体系,确保能耗统计数据科学、准确、有效、切实解决能耗数据不清的问题。

2、探索建立机关能源合同管理的新制度。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由自己担负投资风险,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一整套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能使能耗单位达到“零投资(或低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的目的。目前,我市一些区级党政机关已试行这一管理模式。一些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如鑫飞达集团,也在积极参与“两型”机关示范创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承办、政企联手、市场运作”的共建模式。如由企业提供相关设施、器材,在合作单位的办公场所安装节能净化照明系统、环保直饮水机、节水型洁具,配置垃圾分类回收容器,推广使用可回收垃圾袋、汽车减污节能器、再生办公系列用品等,企业通过对合作单位的废旧办公用品及再生资源统一回收、加工、再利用,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和盈利。这种模式可以作为建设“两型”机关长效机制的发展方向。

3、逐步推行行政成本标准化管理。一是推进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机关节能降耗的主体责任。二是推进标准化管理。研究制定支出标准和能耗标准,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完善政府机关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体系和公务人员经费支出标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条件的机关可以申请ISO质量和环保标准,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来推动“两型”机关建设。三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效益控制,建立机关能源管理的“铁算盘”,实现合理用能、精益用能、科学用能。四是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十二金”工程建设契机,统筹机关网络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4、不断强化信息公开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能够借助社会力量对“两型”机关建设进行监督。对于“两型”机关建设中已经要求公开、公示的信息要不折不扣地在规定的范围内公开。“两型”机关创建单位还可以尝试拓展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两型”机关创建活动协调机构可通过网络对公示结果予以通报,还可以聘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为义务监督员,发挥群众对“两型”机关创建的监督作用。

5、建立权责一致、客观公正的监督考核体系。一是加强绩效评估。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和明确刚性量化指标,从资金、服务、办公效率以及水、电、气等资源能源消耗方面加强审计监督。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坚持正确绩效导向和科学设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于完成节约指标的单位进行适当奖励,对于严重超标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三是推行行政成本问责制。按照依法有序、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行政首长和执行人员的双向问责制,对于因失职等原因造成成本失控、铺张浪费等问题,要切实追究行政首长和具体负责人的责任。

6、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首先,要积极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务和事务工作的合理分离,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行业管理体制。其次,要加快整合行政资源,推进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共享行政资源,提高机关资源使用效率。第三,要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积极推行大部制,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职能交叉,通过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行政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从优化自身运行的“两型”机关狭义层面,向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广义层面拓展

“两型”机关建设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两型”机关建设仅包括机关运行过程中自身的资源、能源和资金节约以及机关自身的环境保护。而广义的“两型”机关建设,是指机关的组织体制构造及运行要能够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方面要着力推动全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的公共政策的制订。我们所倡导的“两型”机关建设,首先应从机关运行过程中自身的资源、能源和资金节约以及机关自身的环境保护破题,从最直观、最现实之处入手,同时向涵盖公共决策在内的全方位、宽领域拓展。国家机关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公权,其行政运作效能、行政决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面上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状况。因此,我们不仅要减少资源消耗的“显性成本”、降低破坏环境的直接力量,还要追求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避免决策失误,降低政府消耗的“隐性成本”、减少破坏环境的间接力量。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制定发展规划、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坚持节约理念,把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作为基本原则,绝不能脱离实际、追求奢侈、挥霍浪费,搞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真正做到以节约理念指导决策、用决策保证实现节约。同时,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力争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

科 学 发 展 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坚持以人为本

1.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下载科学发展观50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发展观50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学习心得之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会上胡主席做了十八大的报告,听了胡主席的报告我感触颇深,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总书记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与实质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

    科学发展观

    1、什么是发展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

    科学发展观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科学发展观

    持解放思想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充 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 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工作着,在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中,收获颇多。按照学校统一部署,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研讨等活动,知道了科学发展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