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
1、什么是发展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它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4月在广东非典疫情非常严重的时期视察广东时首次提出的。当时的提法,是全面发展观,要求广东要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200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而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一年之后,当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讲话时,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
5、为什么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将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与其他发展理论相区别,就是因为,它以“每个人的发展”为逻辑起点,而不是以一部分人的发展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为目标,人的发展又是指每个人在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都必须由人民来共享”的精神实质。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上。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命题,都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掌握了科学发展观,就掌握了理解这些重要战略思想的关键。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也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得到了广泛认同。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进一步解决好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章的法规形式,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党的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正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政治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的整体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思维方式和干部作风必要的重要条件。
修改后的新党章中写入科学发展观,将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把发展动机与发展效果统一起来,有利于健全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6、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1 统筹兼顾。
9、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22、经济增长潜力通常取决于哪三个条件?
即生产要素总量及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4、循环经济的原则、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
35、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及国家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科学技术、自主创新。
36、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哪三个问题?
一是把握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二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三是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37、我国发展面临着哪些重大挑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38、怎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39、应在哪些方面体现发展成果?
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40、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知识
4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4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44、提高思想认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进一步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5、解决突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解决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在观念认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科学 2 发展的问题。
46、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构建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国企管控和运营机制。
47、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结合起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坚强信心,转化为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和具体措施。
48、怎样确保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的提高;
二、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坚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的进展。
四、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努力在改进作风上取得新的成效。
4、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分别为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
5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1、怎样坚持“和谐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就是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2、怎样坚持“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53、“八个统筹”的内容是什么?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54、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55、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56、什么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58、“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3 以骄奢淫逸为耻。
59、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61、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62、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做好哪五个方面?
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63、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做好哪四个方面工作?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6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抓好哪三件事?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5、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大力增加投入;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改革。
66、什么是四川省委提出的“六看六突破”?
跳出盆地看四川,深化省情认识要有新突破;立足西部看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要有新突破;对照东部看活力,推动全民创业要有新突破;国际国内看开放,加强区域合作要有新突破;比肩前沿看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突破;着眼跨越看状态,改进干部作风要有新突破。
67、省委提出的“两个加快”是什么?
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6、什么是践行领导干部的“四个特别”?
四川省委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全面落实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要求。
69、四川省委提出“四破四立” 是什么?
破除唯条件论、得过且过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奋发有为的观念;破除唯增长论、片面发展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观念;破除唯经验论、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本位主义、封闭狭隘的思想,树立着眼整体、服务全局的观念。
70、四川省委提出的“四个辩证统一” 是什么?
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反腐倡廉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严肃执纪与保护干部的辩证统一;始终坚持组织协调与各负其责的辩证统一。
71、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四明确一承诺”是什么?
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
72、水利厅党组关于今后五年四川水利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是什么?
“一个核心,四个转变,四项任务”: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核心目标,加快由就水治水向统筹治水、由水资源大省向开发利用强省、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由多龙管水向一龙管水的四个转变,突出“增水源、扩水网、树样板、强管理”四项任务,加快推进四川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发展。
73、水利厅党组提出学习实践活动要达到哪六个目标? 深化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党性修养、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两个加快”。
三、改革开放30年主要成就
7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何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7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家财政收入有何变化?
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1322亿元,1979─2007年年均增长14.1%。
7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有何变化?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1块钱;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实现由短缺到富足的历史性转变。
77、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发展情况如何?
大型公司(企业)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度世界500强公司名单,我国内地共有22家,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名列第17位,比2006年提升6位,取得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最好名次,也是中国公司首次进入世界前20强。
78、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镇化建设有何变化?
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上升了27.0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平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平均减少216万人,基本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转变。
79、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何变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
80、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事业有何变化?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85万人,比1978年增加1799万人。毕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3009万人,研究生176万人。
81、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有何变化?
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3培,年均增长11.6%。
82、改革30年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
8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4、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伟大目标是什么?
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 5 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8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什么?
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87、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回答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88、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党建基本知识
89、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首要任务就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
9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1、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2、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是什么?
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的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9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从哪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着力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二是要切实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坚决制止奢侈浪费;三是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95、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制定科学的奋斗目标和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断为之奋斗,这就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
96、胡锦涛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以自己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97、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的什么能力?
答: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答:抓深化、抓巩固、抓提高。
98、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99、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做到“四个一定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 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100、要全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做到哪几点?
答:一是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兑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5.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重从哪几方面作出努力?
答:第一,进一步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进一步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三,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第五,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第六,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6.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的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7.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8.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答: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9.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10.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什么?
答: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 7 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四是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在宏观调控中,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等综合措施,并注意把握时机和力度,做到适时适度,区别不同情况,松紧得当,不急刹车,不一刀切。
11.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12.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最完整的表述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3.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1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答: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19. “八个统筹”的内涵是什么?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O.如何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答:一要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二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理论水平;三要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和普及,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21.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22.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答: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23.什么是求真务实?
答: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24.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八个统筹”;三是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
2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2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27.实现未来的经济目标,关键要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28.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什么?
答:自主创新能力。
29.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30.什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1.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虽然只有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全面要求的发展方式。32.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什么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位置?
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33.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34.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5.加快转变经济方式,要实现哪些转变?
答: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6.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有哪些?
答:
一、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二、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40.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41.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4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3.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什么?
答: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劣-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45.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6.建设创新型国家什么是关键,什么是核心,什么是基础?
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47.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8.将“又快又好”调整成“又好又快”,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答: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9.如何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答:通过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技术支撑。51.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5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4.什么是循环经济?
答: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淘汰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5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发展循环经济。
56.实现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57.什么是强国之路?
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什么样的基本路线?
答: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59.如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60.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61.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
62.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63.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6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66.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67.什么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途径?
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建没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什么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答: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70.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71.新世纪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答:新世纪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72.当前应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73.怎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答:一是要落实和体现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之中;二是要落实和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三是要落实和体现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之中。74.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十个结合”是什么?
答: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75.怎样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
答: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坚持客观的视角,力戒主观臆想;要坚持历史的视角,力戒割断历史;要坚持全面的视角,力戒以偏概全;要坚持发展的视角,力戒凝固僵化;要坚持对比的视角,力戒坐井观天;要坚持辩证的视角,力戒形而上学。76.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答: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一是因为统筹兼顾集中体现了辩证 唯物主义的特征和精髓,注重以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发展;二是因为统筹兼顾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规律性,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发展的本质;三是因为只有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才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
7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78.为什么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79.怎样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
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80.怎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境界?
答:拓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视野和思路,激发全党上下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内在动力,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保持党的最大优势,在推进党内民主中焕发党的蓬勃生机。
81.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答: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要始终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从本地区部门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态度,充分估计社会承受程度,充分考察分析市场状况等,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规律。
8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哪些更高要
答:科学发展观对党引领和推进继续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荆益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引领和推进和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驾驭全局把握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都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结合点,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的保证。
84.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确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85.怎样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答: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来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能够帮助我们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坚定地贯彻科学发展观。
86.为什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议题?
答: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党中央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出发,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汐革发展问题,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第二,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第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87.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什么《决定》?
答:((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89.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实现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要遵循的重大原则是什么?
答: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5、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6、科学发展观所涉及的范围有哪些?
答: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7、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8、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9、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 13 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0、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11、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12、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应把握哪些原则?
答: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13、我省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
答: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三促进一保持”;(二)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三)更加关注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4、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5、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17、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兼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8、十七大报告是如何阐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
答: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9、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0、现阶段,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从哪方面入手? 答: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21、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两个字的改变,内涵却十分深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 14 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
2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大转变?
答: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4、科学发展观提出正确看待GDP。那么,什么是绿色GDP?
答: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绿色GDP。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2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答: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7、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发展循环经济。
3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3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2、怎样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答: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
3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作为”,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34、怎样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答: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
35、怎样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 15 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人民当家作主。
37、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什么?
答: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9、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利用、合理布局。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且紧密联系的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4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3、创新文化与创新型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
44、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答: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6、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哪“五个有”?
答: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4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应从哪六个方面入手?
答: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8、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49、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答: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二是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三是积极推进党内 16 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四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五是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六是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50、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答:一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积极履行职能,增强为第一要义服务的观念,提高为第一要义服务的本领。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调整策略,从治标与治本相割裂向标本兼治转变,从治标为主向治本为主转变,注重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三是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五是搞好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六是与时俱进,提高创新力。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党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5、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6、协调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7、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8、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什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 17 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9、“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真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上来。
10、“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1、“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就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2、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兼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五个统筹的前提下,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3、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6、“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什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7、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8、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什么? 解放思想。
2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改革开放。
2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22、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
2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是哪种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5、为什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
2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8、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什么?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29、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哪五大转变?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作风。
30、当前应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31、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3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3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34、学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批次怎样安排?
学习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三批开展,每批时间半年左右。第一批:2008年9月开始,2009年2月基本完成。主要在中央和国家、省直党政机关及事企业单位开展;第二批,2009年3月至8月,主要在市、县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企业单位开展,也就是我县已开展的第一批;全 19 国第三批,即我县的第二批,从2009年9月开始,2010年2月基本完成,参加范围是乡、镇,村、社区,中小学校,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关系在乡镇的县直派驻单位,乡镇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其他未参加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
35、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主要解决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思想观念不符合的问题;(2)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3)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4)发展协调性不够的问题;(5)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6)开放合作水平不高的问题;(7)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8)民生改善不够的问题;(9)能力素质不适应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
36、学习实践活动的阶段安排和主要环节是什么?
学习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重点抓好学习调研和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重点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重点抓好制定整改方案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两个环节。
37、我县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是什么? 率先突破发展、推动三化进程、确保三增一稳。(“三化”: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增一稳”:保增长、促增收、增活力、维稳定。)
38、中央对基层学习实践活动“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是什么?
中央针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基层单位多、普通党员多、行业类别多的特点,提出要更加符合实际、讲求实效的新要求,强调把“五个更加注重”落到实处,就是要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39、省委对基层单位学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选准载体确定主题的要求是什么? 村级党组织要紧扣“升级晋档、科学发展”,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和农民增收办法,提升支部建设和群众生活水平。社区党组织要紧扣“文明社区、和谐家园”,进一步明晰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和促进社区安全和谐的途径,使居民生活方便、心情愉悦。学校、医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也要紧扣“创先争优、科学发展”,进一步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40、省委强调学习实践活动要做到“三结合”是什么?
各参学单位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实现活动与工作互动联动、相得益彰。
41、学习实践活动要做到哪五个贯穿始终?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把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坚持把解决问题、完善制度贯穿始终,坚持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坚持把领导带头、典型示范贯穿始终,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
42、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在哪四个方面取得实效?
①要努力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提高。②要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③要努力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新进展。④要努力在为民服务、提高效能、改进作风上取得新成效。
4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思路。指导方针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总体思路是“三个作为”,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44、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六个方面描绘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二是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四是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五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六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行、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5、为什么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重要时期?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46、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个坚持是什么?
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7、2009年“一号文件”的主要亮点有哪四个?
1、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2、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3、农村民生建设重点投向5个领域(农村电网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4、土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
48、为什么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49、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有什么规定?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个“长久不变”,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颗长效“定心丸”。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预期,调动广大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树立长期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50、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是什么?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提出了“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5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自愿选择、自主兴办、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这是农村改革的一大成果,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52、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原则是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
5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哪两个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 21 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54、怎样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5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5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做到哪三个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做到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结合起来;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
58、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59、如何推进农村能源体系建设?
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60、如何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61、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个有”的内容是什么?
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就是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保障教育的公正、公平,保障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劳有所得,就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秩序,真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病有所医,就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老有所养,就是要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化解社会老龄矛盾;住有所居,就是要尽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特别是保障低收入家庭有房住的廉租房制度。6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和对外开放。63、我县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县委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县情的把握,积极探索切合石泉实际的科学和谐发展、率先突破发展之路,坚持致力于快、快中求好,确立了“坚持四个集中、实施四项突破”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民富县强、文明和谐、环境优美新石泉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石泉实际,符合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64、我县推动突破发展“四个集中、四项突破”是什么?
四个集中,即:全县上下要把精力集中在发展上,把发展集中在经济上,把经济集中在项目上,把项目集中在效益上;四项突破,即:奋力实施蚕桑产业、工业及招商引资、县城建设和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发展。
65、我县2009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2009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确保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6%,城镇新增就业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66、今年实现“三增一稳保第一”目标重点要抓什么?
今年七月,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确定了今年实现“保增长、促增收、增活力、维稳定、保第一”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定信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把保增长落[实到项目上,努力完成今年20个亿投资;把促增收落实到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上,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扩大就业、支持全民创业;把增活力落实到改革开放和增强企业及市场活力上,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强扶持壮大工业经济,发展旅游增强市场活力;把维稳定落实到机制上;把保第一落实到克难创新上。67、2009年中共石泉县委一号文件是什么内容?
今年县委一号文件印发了《石泉县农民增收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年)》和《石泉县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这是我县加强“三农”工作,突出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指导性文件。68、我县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指导思想:按照“率先突破发展、富裕人民群众”奋斗目标,以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全民创业、实施充分就业为重点,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强农业基础,推动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导,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格局,实现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
69、我县农民增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城乡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原则、坚持产业支撑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坚持科技兴农原则。
70、农民增收到2012年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1、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7年2179元的基础上每年以20.5%以上的发展速度递增,达到5535元以上,净增3356元以上。
2、到2012年,蚕桑产业强村达到80个,生猪产业强村达到70个,旅游、烤烟、茶叶、渔业、中药材等专业强村达到92个,各类产业大户达到7704户。
3、到2012年,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的示范村达到22个,7000元以上的小康村达到58个,4000元以上的温饱村达到100个。全县各类收入大户达到13683户。
4、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户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4.5%,旅游人数达到60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人以上。71、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四个转变”是什么? 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72、今年蚕桑产业“四大目标”是什么?
完成发种10万张、发展桑枝食用菌1000万袋、蚕种场40万张扩能、织绸厂投产。73、我县生猪产业实施的“百千万工程”内容是什么?
到2010年百头养猪大户达到2000户、千头养猪大户达到200户、万头养猪大户达到20户和万头养猪村达到20个。
74、什么是“双高普九”?创建教育强县主要应强在那几个方面? 2009年,是我县实施“双高普九”和创建教育强县之年。“双高普九”,就是高水平、高任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教育强县要围绕“四强”:强师资队伍、强管理体制、强教育质量、强均衡发展。
75、我县留守儿童工作的成功做法是什么?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一万多名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全面推行代理家长制,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建设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心、校外活动中 23 心和社区托管中心三大中心,狠抓辅导教师、代理家长、志愿者及专家顾问课题团队四支队伍建设,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工作机制,被专家及中、省、市领导称为“石泉模式”。76、我县今年农村卫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加强等级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统一配送;实施“2512”卫生人才培养工程。
77、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8、什么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9、加强党的建设的三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的战斗力,坚决实现以下三项基本要求:第一,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80、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是什么?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内容,主要是指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即:开展村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县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三级联创”活动。81、“五个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的标准一致,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82、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的任务是什么?
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83、如何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
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84、我县开展的“双承诺”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双承诺”活动,即党组织向党员群众承诺当年力争要办好的几件实事或解决几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个人根据各自实际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作出承诺。85、党在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86、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其先进性,一是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不借牺牲自己的一切;二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三是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桥梁作用、模范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87、流动党员管理主要有哪些制度?
外出和流入登记制度,外出要向党支部报告登记,流入要向当地党组织报告登记;党员联络制度,流出党员要有在岗党员负责联络;汇报制度,外出党员要每季度或半年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可采用书面或电话方式;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持证的党员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的生活,接受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要给外出党员建立目标责任书;民主评议制度,党支部要利用大部分党员返回或相对集中的实际,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88、什么是“三联共建”和“双千双百”?
我县着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建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努力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格局,组织开展了“三联共建”和“双千双百”活动。“三联共建”:领导联点抓示范,打造一批富民示范工程;支部联建抓强村,建设一批产业示范村;党员联帮抓大户,培育一批产业发展能人。“双千双百”:选派1000名党员帮包1000个养蚕大户,培育一批创新型党员和产业大户;组织100个城乡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建设一批“五好”示范村;抽调100名干部招商创业,锻炼一批真抓实干、敢打硬仗的后备干部。89、我县推行的农村党支部“五步”工作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强化农村党支部在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行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县制定并推行了《石泉县农村党支部“五步”工作制度》,主要是规定了议事、决策、实施的五个步骤,即村党支部议事决策按照“党员搜集民意、支部形成共识、村民大会决定、具体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五个步骤进行。
90、我县转变乡镇职能建立哪“五大服务体系”?
经济发展服务、便民服务、产业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91、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省委决定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党建工程,又是推动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富民工程,也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龙头工程。92、“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分类标准是哪些?
我县把村级党组织划分为“贫困村”、“温饱村”、“小康村”和“示范村”四个级别,又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将“贫困村”、“温饱村”和“小康村”各划分为二个档次,共四级六档,由低到高依次晋档升级。四个级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标准是:
贫困村党组织标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定为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在2400元以下的为贫困村一档次,人均纯收入在2400元(含)至3000的为贫困村二档次。
温饱村党组织标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含)至5000元的定为温饱村。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的为温饱村一档次,4000元(含)至5000元的为温饱村二档次。小康村党组织标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含)至8000元的定为小康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至6500元的为小康村一档次,6500元(含)至8000元的为小康村二档次。
示范村党组织标准: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含)以上的定为示范村。93、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
94、怎样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95、城镇社区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党建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转型、服务于民生、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96、怎样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①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②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25 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③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97、我县平安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发案减少、事故下降、秩序良好、群众满意。
9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稳定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一是正确处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安定民心,促进和谐;二是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发生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三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包案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及时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四是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整合维稳和信访工作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搭建综合工作平台,形成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五是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公布真实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六是在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斗争中,既坚持原则、旗帜鲜明,又讲究策略、妥善应对,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99、吴大观同志的主要先进事迹是什么?
今年7月2日,吴大观同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吴大观同志是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报国有成的典范。1947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到贫困落后的祖国,以航空报国为毕生追求。他对党无限忠诚,理想信念坚定,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祖国带来繁荣富强,并把加入和追随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生最大的光荣。他一心为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精力、心血和才华都奉献给了祖国。他严谨求实、敬业勤奋,不计名利,把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都当做事业,以工作为最大幸福,以攻关胜利为最大快乐。他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生活俭朴,克己奉公。100、我们要学习吴大观什么精神?
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刻苦钻研、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学习他牢记宗旨、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清正廉洁、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与实质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需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把握发展的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把握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我们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所以,我国经济能不能加快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充分调动和切实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把握发展,要尊重规律、讲究效益。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只追求GDP的发展。发展要遵循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目标;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有利地位。
把握发展,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13亿,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活的期待很强烈,需要靠加快发展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贫困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一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当困难,有效需求不足,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都必须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在国际竞争中,我国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所以,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总体稳定、国内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唯物史观,丰富深化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反映了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观的一切内容都贯穿以人为本的要求,都把以人为本作为逻辑起点。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最根本的区别。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灵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含义。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主张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回答了发展
“归谁所有”的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把握什么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是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把握什么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要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的增长格局和城乡、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形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有机统一的经济体制,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把握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把握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统筹兼顾的方针。1956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就是统筹兼顾,各得其所”。他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两条腿走路”、“各业并举”、“综合平衡”等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坚持统筹兼顾的重要方针,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新的要求,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同时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要鼓励沿海先发展,同时要统筹两个大局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方针,提出要处理好关系现代化全局的12种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统筹兼顾成为推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赋予这一重要方针和原则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对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用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观点把握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经济社会系统各个基本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运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大国经济发展,尤其要求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不仅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而且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任何社会的发展过程,都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断相适应的过程。只有以普遍联系、统筹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问题,才能不断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人与自然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兼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把握如何做到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作者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
第三篇:浅谈科学发展观
学院:信科院
班别:09电信2
姓名:邱翠莲
学号:15
浅谈科学发展观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四年的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我们可以在这宝贵的四年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科学发展。身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科学发展,承担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的十七大在理论创新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又深刻阐述了每一个方面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开展深入科学发展观呢?
一是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统一起来,全面阐明了我们党的发展理念; 二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并且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反哺理论,把解决“三农”问题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放到了战略的重要位置;
三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到战略地位,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四是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到战略地位,把中国的现代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
一、要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正确的科学的全面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自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自己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自身的科学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二、要全面地、协调地发展 我们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属于工科类学科,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学习中国的发展历史和伟人的进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发展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内涵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反复深思。而且我们湛师也一直推行博雅教育,旨在培养知识广博、品德高尚、个性和谐、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广大的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学学院:信科院
班别:09电信2
姓名:邱翠莲
学号:15 会做事、学会改变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经验,提升学生人格境界。
三、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提高素质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经常保持一颗不耻下问的心,虚心向优秀的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汲取教训,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把握科学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必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用,统筹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候,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民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领域和方面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这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决定了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经济模式对发展有根本性全体性根本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发展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全面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宜,社会生产各个物类,各个地域,各个方向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科学发展观又是对我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发展内容上的升华由生产力的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模式的飞跃由高速发展到科学协调发展。发展目标的完善由综合国力的提升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创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了发展关系,创新了发展体系这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怎样理解呢?举一个例子三个代表思想当中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发展观当中就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第五点、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各种挑战的正确选择,在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应对这种风险和挑战时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正确的选择和应对正确方向.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
科 学 发 展 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坚持以人为本
1.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