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2-02-08 14: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相关的《科学发展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发展观》。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营经济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的思想理论,它为中国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根本的出路。在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通过学习文件资料,使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深入了许多。下面就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谈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全国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非常重视,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使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纷纷出台,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增长亮点。

一、从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上,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主要部分。民营经济数量的快速增长,规模的迅速扩大,逐步取代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成为我市经济组成部分的主板块。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所占GDP比重已达51%。

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民营经济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民营经济随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道路,总量从建市时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的不足十分之一上升到一半以上,民营经济高速发展成为我经济强劲发展源泉。

民营经济发展保障了社会的和谐。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民营经济安排的劳动力占到全市非农就业人数的60%,仅在2008年,民营经济就吸纳下岗人员数万人,安置了大量的“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民营经济独有的多层次,多行业、多门类的发展现状,确保了就业的职业多样性和择业的自主性,民营经济广阔的就业空间,保证了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化解了因为不能就业带来的社会矛盾。如果没有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业问题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社会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民营经济的发展补充了教育和医疗事业不足。教育是强国之本,健康是人民全面发展基础。政府投资发展教育、医疗事业等公益性事业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受财力收支状况影响,目前政府还不足以完全解决全部公益性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而民营经济利用这个契机,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作为公办公益事业的补充,积极介入我市的教育、医疗事业建设上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民营经济为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营农业引领农业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家庭化经营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一种经营模式,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经营方式由于其独立生产、分工不细、相对成本较高等原因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一大批民营企业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创立了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种植、养殖企业,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让思想保守的农民看到了农业发展新方向,走上了新型农业发展的道路。

民营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向多元化发展格局。建市初,我市工业除了煤企业外基本没有什么其它像点样的工业,而到2008年底,全市工业行业达到30多个门类,民营企业涉及到除燃气及水的供应外26个门类。民营企业在多众领域全面快速发展,给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经济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应对经济风险的免疫力。

民营服务业加速了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服务业以其点多面广,就业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相对环保和低耗能等优点,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被各级领导所瞩目。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服务业在我市经济中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出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中原、土产、商业大楼、纺织品、食品厂等商业企业相继改制,服务业格局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标志着我市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发展阶段进入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从根本上加速我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

二、从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迫切性­

(一)思想观念尚待转变,国民待遇得不到落实。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政策措施不够配套,甚至有的部门对上级明文规定的政策措施也不能完全落实。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企业规模依然较小,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在涉入领域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传统产业;在经销产品方面,大路货产品多,技术含量不高,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极少;在经营管理方面,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以家族作坊式经营者居多,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较少。

(三)业主队伍素质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全市民营企业的做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5.6%;80%多都是高中或高中以下。由于民营业主文化素质较底,缺乏现代市场知识,使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企业向高层发展;部分民营业主缺乏进取意识,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缺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求大发展的雄心和气魄;反映出人才匮乏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四)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拖累民营企业发展。我市现有部分民营企业是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而来。这些企业由于过去经营管理不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上缴,企业在转制时又解决不彻底,造成职工三天两头上访、停产罢工,使一些民营企业不能稳定正常生产,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 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引导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加大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新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贡献,牢固树立“不唯成分看发展、不限比例重效益、不讲性质论贡献”和“你投资,我欢迎”、“你发财,我收税”的观念,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和限制,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动做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在政策、资金、土地、信息、人才使用、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想办法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留住“经营者”,吸引“观望者”。

(二)正确引导,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并向规模经济发展。除了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外,还要充分为民营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提供行业情况、帮助引进技术、鼓励投资新兴行业等服务的作用;政府建立奖励政策,引导民营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有重点地引导一部分民营企业转到生产型、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的生产经营上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目前民营企业过于集中投资传统的房地产、服务、饮食、商业行业而造成僧多粥少、经营困难的局面;要积极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大胆与国有、集体企业合作,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从而促进更多民营企业规模的发展,发挥“船大好冲浪”的作用,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争创品牌,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最后要依靠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意识,立品牌,创名牌,走品牌发展之路。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以品牌带产业,以质量求保证。只要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注重产品市场占有率,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实行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四)注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业主队伍。提高民营业主的整体素质,既是全市经济发展对民营经济的要求,也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强企观念,重视人才,广聚人才,用好人才,努力提高企业科技素质和水平。统战部、工商联要建立建全民营企业代表人士档案,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向民营企业提供指导,适时组织、引导民营业主参与学习培训、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民营业主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民营业主自身要注重自我培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保持持久的发展动力。

(五)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全民创业力度。我市加大推介宣传该市发展民营经济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要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型、外向型、环保型、吸纳下岗人员就业型以及农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将其培育成为具有明显带动辐射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群体,为带动该市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起到“领头羊”作用。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继续保持我市民营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的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最根本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注意使民营经济发展得更全面、更协调和可持续,既注意发展的数量,更要注意发展的质量;既注意当前,更要注意长远。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要从更高的思想境界看待民营经济,从更宽的视野审视民营经济,坚决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和歧视,鼓励探索,勇于创新。广大民营企业家要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意识,注重社会效益,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

摘 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以“先行先试”的使命感、率先垂范的自觉性,通过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机关进一步引领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词: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机关 贯彻科学发展观 示范效应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由此被推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最前沿。各级党政机关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也是党委、政府联系基层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如何加快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机关(简称“两型”机关),引领全市人民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使命。

一、建设“两型”机关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国自古以来皆强调政府和官员“节用”、“节约”、“爱民”。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七大,我国地方政府职能经历了从“全能政府”、“全责政府”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从行政成本分析,却不容乐观。一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管理费用消耗过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06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 为 4.71%,1995年为 14.60%,到2006年上升到18.73%。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以2006年我国预算内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为例,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较之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行政能耗已远远高出发达国家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党政机关的不节能现状已经成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两型社会” 建设的障碍之一。

构成行政管理费用过大的因素有三点。首先,机关的显性能耗过大。无论从财政支出分析,还是从实际现象观察,当前党政机关在整体上存在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楼、车、钱、能5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定额管理和能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耗统计报告制度,致使政府机构能耗水平居高不下,造成在人员编制设定、办公用房建设、公务用车购置、办公经费审核、办公设施配备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现象。最近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48家市、区政府机构的年人均耗能量、年人均用水量和年人均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有的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该市居民人均488千瓦时的19倍。据估算,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的节能潜力为15%—20%,这充分说明当前各级机关中的资源管理机制缺失、资源浪费现象惊人,已成为资源节约利用的一大薄弱环节。

其次,党政机关的隐形浪费难以估量。隐形浪费主要是由于制度性弊端造成的浪费,比如政府职责和功能设置不完善、不合理而导致的机构重叠、职能紊乱而导致的浪费;由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据世界银行估计,在“七五”到“八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重大失误率在30%以上,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元一5000亿。这不单是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它也必然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甚至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浪费,成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此外,极少数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腐败行为,既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又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第三,各级党政机关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不仅履行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职能,同时还兼有社会资源消费者的重要角色。“机关”这一行为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消费与普通市场消费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并且应当体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准则。机关消费行为失范突出表现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政府采购高成本、低能效、不环保等。国内外多项研究报告早已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党政机关在社会公共资源消费者角色下的绿色消费行为,为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

展望未来,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和政府仍将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导力量。“尽管经济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全球化,但政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继续留在国家与地区的层面上。”在我国,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担负着国家或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性发展的宏观管理职能,在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指导全国和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党政机关运转的浪费行为,不仅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损害党委政府的公信度,而且会对整个社会的浪费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读者调查(3602人参与)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改变浪费现象必须先从政府部门开始”,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毋庸置疑,作为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各级党政机关强化节能意识,以自身行动践行节能环保理念,将直接影响和促进公众节能意识的养成。许多发达国家之所以节能理念得到民众广泛认同,首先靠的就是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表率。例如,美国政府10多年前就下令,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公立机构和学校必须使用20%以上的再生纸,目前有的州政府再生纸的使用率已达100%。意大利规定,在政府采购中必须有30%是用可再生材料制作的。墨西哥规定,政府机关只能使用节能灯。印度尼西亚总统发布节能令后,许多公务员骑自行车上班。日本环境大臣决定,把政府机关的空调温度定在夏季28度、冬季20度。日本仓吉市市长主动率领公务员承担起机关清洁卫生工作,每年节省350万日元。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建设“两型”机关,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必然要求。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温家宝总理专门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机关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工作,带头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机关,真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在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之时,2008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两型”机关的重要意义,带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促进全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积极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

二、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的“两型”机关概念阐释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是一部经济与资源此消彼长、社会与自然盛衰交替,充满了二律背反规律的历史,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把这一发展悖论放大到了极致。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不断衰竭和生态危机的持续显现。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因而是我们推进各项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

当前我国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我们为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武汉和全国一样,由于资源短缺和局部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两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

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并承担公共责任,理所当然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综观世界范围的行政管理,从适应于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传统工业化社会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适应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其重要标志就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但是,具体到“两型”机关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内涵如何阐释,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旨,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路径清晰的完整架构

笔者认为,建设“两型”机关的核心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执政为民为宗旨,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理念,并将这种目标与理念融汇到机关运行机制中,贯穿到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全程之中。“两型”机关基本特征是:勤政高效、务实清廉、勤俭节约、生态环保。概括地说,“两型”机关既要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又要实现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建设“两型”机关是在新时期完善和改进党的执政运行机制的创新之举,在应对全球经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大意义。“两型”机关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是“两型”机关的基本价值取向。“两型”机关所要求的节约具有多重含义。一是在行政机构运行中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即机关各项日常消耗应当保持或低于社会同类消耗平均值;二是要求对行政机构运行中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提供相同甚至更多的公共产品;三是要求党政机关通过在行使职能中贯彻节约理念,促进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实现资源、能源需求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甚至更多的财富。显然,后两层含义的节约是更高层次的节约,它要求党政机关把节约作为制度确立起来,通过建立标准、规范行为、转变观念、行政调控,把节约理念全方位贯彻到机关运行机制中,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在节约资源上的全面进步。建设“两型”机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资源,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廉价政府”的设想。

第二,生态环保。突出生态理念、促进环境保护,是建设“两型”机关的核心价值取向。各级党政机关在日常运行中,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履责,都应贯彻生态理念。包括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重视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保护,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导向,以“减量化、再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努力提高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水平,在谋划经济发展和管理社会事务中,大力推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促使生态环保由个体具体行为转化成管理政策,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蕴育出既有丰厚内涵、又有丰富载体的生态文明。

第三、廉洁高效。廉洁高效是建设“两型”机关的必然价值取向。“两型”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思想观念,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奢侈浪费,弘扬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同时要积极推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减少管理环节和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保障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行政资源。

第四,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建设“两型”机关的终极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两型”机关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使全部创建活动都要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建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二是建设“两型”机关要以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为创建主体,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从上至下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从而葆有勃勃生机和不竭动力。

三、发挥“两型”机关建设示范效应的基本途径

建设“两型”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绩效原则、市场原则和法制原则,推进党政机关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快完善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科学、服务规范,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机关资源管理体制,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发挥市场机制在机关资源配置、管理和运营中的作用,在确保各级机关高效有序运转的前提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以践行“两型”的实际成效显示示范效应。

(一)从树立机关工作人员节约环保意识,向推进“两型”文化建设拓展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一种体察物力艰辛、敬畏自然造物的生活理念,也是一种注重提高效益、追求兴业强国的生产理念,更是一种秉承历史传统、体现未来战略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创建“两型”机关的实践中,首先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两型”机关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目标任务,积极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工作方式,使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渗透到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可通过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能源短缺体验日”、“我为节能降耗献一策”和组织召开“节能降耗技能竞赛”、“节能降耗现场观摩”等活动,引导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节能降耗、创建“两型”机关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了解和掌握节电、节油、节气、节水、节材的知识和技能,自觉成为创建“两型”机关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同时,利用机关宣传橱窗、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政府网站等资源平台,及时传播国家及我市有关“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法规,以及全国各地和我市开展节能降耗的新经验、新措施、新成果。编印节能降耗专刊,发布宣传标语和信息,张贴宣传图片,印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手册、宣传标识、温馨提示卡。通过以上各种形式,大造舆论声势,形成浓厚氛围,使“两型”机关文化入脑、入心,蔚然成风。进而在公共决策中贯彻节约效率理念,在公共行政中贯彻成本效益理念,在机关运行中贯彻俭朴适用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构建“两型”机关文化体系。

(二)从解决突出问题的技术操作层面,向构建“两型”机关建设的长效机制层面拓展

我市2008年启动 “两型”机关示范创建以来,制定并下发了以节约公用经费开支、节水、节电、节油为硬指标的《武汉市“两型”机关建设考核评定标准》。通过半年来的创建活动,阶段性成果初步显现。在申报“两型”机关示范单位的市直机关中,公用经费开支下降的占72.1%,用水下降的占67.4%,用电下降的占69.8%,用油下降的占69.8%。今年将继续探索技术操作层面的创新,同时逐步向制度、机制和体制方面推进。

1、建立完善机关节能降耗环保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机关能耗统计制度。开展机关办公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健全统计报告制度,根据《节约能源法》的要求,逐步将用水、用电、用气、用油纳入能耗统计工作体系,确保能耗统计数据科学、准确、有效、切实解决能耗数据不清的问题。

2、探索建立机关能源合同管理的新制度。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由自己担负投资风险,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一整套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能使能耗单位达到“零投资(或低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的目的。目前,我市一些区级党政机关已试行这一管理模式。一些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如鑫飞达集团,也在积极参与“两型”机关示范创建,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承办、政企联手、市场运作”的共建模式。如由企业提供相关设施、器材,在合作单位的办公场所安装节能净化照明系统、环保直饮水机、节水型洁具,配置垃圾分类回收容器,推广使用可回收垃圾袋、汽车减污节能器、再生办公系列用品等,企业通过对合作单位的废旧办公用品及再生资源统一回收、加工、再利用,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和盈利。这种模式可以作为建设“两型”机关长效机制的发展方向。

3、逐步推行行政成本标准化管理。一是推进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机关节能降耗的主体责任。二是推进标准化管理。研究制定支出标准和能耗标准,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完善政府机关能源资源消耗指标体系和公务人员经费支出标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条件的机关可以申请ISO质量和环保标准,运用标准化的管理来推动“两型”机关建设。三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效益控制,建立机关能源管理的“铁算盘”,实现合理用能、精益用能、科学用能。四是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十二金”工程建设契机,统筹机关网络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

4、不断强化信息公开制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能够借助社会力量对“两型”机关建设进行监督。对于“两型”机关建设中已经要求公开、公示的信息要不折不扣地在规定的范围内公开。“两型”机关创建单位还可以尝试拓展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两型”机关创建活动协调机构可通过网络对公示结果予以通报,还可以聘请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为义务监督员,发挥群众对“两型”机关创建的监督作用。

5、建立权责一致、客观公正的监督考核体系。一是加强绩效评估。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和明确刚性量化指标,从资金、服务、办公效率以及水、电、气等资源能源消耗方面加强审计监督。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坚持正确绩效导向和科学设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于完成节约指标的单位进行适当奖励,对于严重超标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三是推行行政成本问责制。按照依法有序、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行政首长和执行人员的双向问责制,对于因失职等原因造成成本失控、铺张浪费等问题,要切实追究行政首长和具体负责人的责任。

6、探索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首先,要积极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务和事务工作的合理分离,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行业管理体制。其次,要加快整合行政资源,推进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共享行政资源,提高机关资源使用效率。第三,要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积极推行大部制,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职能交叉,通过提高机构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行政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从优化自身运行的“两型”机关狭义层面,向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广义层面拓展

“两型”机关建设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两型”机关建设仅包括机关运行过程中自身的资源、能源和资金节约以及机关自身的环境保护。而广义的“两型”机关建设,是指机关的组织体制构造及运行要能够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方面要着力推动全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的公共政策的制订。我们所倡导的“两型”机关建设,首先应从机关运行过程中自身的资源、能源和资金节约以及机关自身的环境保护破题,从最直观、最现实之处入手,同时向涵盖公共决策在内的全方位、宽领域拓展。国家机关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公权,其行政运作效能、行政决策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面上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状况。因此,我们不仅要减少资源消耗的“显性成本”、降低破坏环境的直接力量,还要追求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避免决策失误,降低政府消耗的“隐性成本”、减少破坏环境的间接力量。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制定发展规划、决定重大事项时,必须坚持节约理念,把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作为基本原则,绝不能脱离实际、追求奢侈、挥霍浪费,搞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真正做到以节约理念指导决策、用决策保证实现节约。同时,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力争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

科 学 发 展 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坚持以人为本

1.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关系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化,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航向,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朝着这个伟大历史目标的迈进。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1.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2.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学习心得之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会上胡主席做了十八大的报告,听了胡主席的报告我感触颇深,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在会议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会议上对科学发展观如此的强调也说明了其重要性,科学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由胡主席于2003年首先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现实针对性。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在十八大会议上有确定了其指导思想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第一主题,放眼全球世界各国都在不停地发展着,属于世界大国行列的中国当然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社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经济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环境破环严重,这些问题在当今的中国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十八大报告从贯彻落实的角度加以强调并指出: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中国在这些年的却在不停地发展,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着,但在这背后又潜藏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能否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中国要想一直发展下去就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的发展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多角度、全方位阐述了中国发展,是中国不仅在某一方面领先于世界,应该是各个方面都位于世界的前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协调好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协调,东部与西部的协调等方面的协调。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是我国发展长期面对的突出矛盾,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当前,在国际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解决我国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显得重要而紧迫。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有效应对危机与完善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要想在国际社会上长期领先下去就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宝贵经验,汲取和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与当代发展理论的新成果,反映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当代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因此我们平时要多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实践活动既是一个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过程。我们要把理论运用到时间当中去,从而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并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好我们必须努力,而且要有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发展而且要科学的发展。是中国更加强大,这只东方巨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 院: 能源学院 班 级: 消防工程1002班 姓 名: 欧林安 学 号: 1003040209 联系电话: *** 思政教师:高振岗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总书记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对我而言:凡是符合基地、车间发展的事情我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促进基地、车间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用好发展这把剑,实现可持续发展

航线维修车间为杭州维修基地第一大车间,也是杭州维修基地历史最悠久的车间,不仅直接对杭州维修基地所有飞机的维修质量和服务负责,更是杭州维修基地的一面旗帜,时刻代表着杭州维修基地的形象,而如何让最大的、最古老的车间、人员却又最年轻化的车间快速发展、且持续可发展,就成为航线维修车间所有干部员工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车间经理,花了数月的时间,深入基层,与各层次的员工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与历任航线车间的领导进行了沟通,进行了以下发展规划:

第一.优化人力资源,采用多班组运作模式,提高管理效能。针对以前工段人数众多,管理干部无法兼顾的实际情况,率先在航线车间推出多班组运行,由高技兼职班组长,以7人为其组员,白班2个班组、晚班2个工段共12个班组的多班组运行机制,其中白班成立抢修组,重点对短停中的突发故障进行处理;晚班成立排故组,重点完成重大、复杂疑难故障,其他班组完成航后工作和一般维修和排故工作。运行半年以来,因班组分工明确,目标清晰,航线维护质量大幅提高,各项指标稳步上升,杭州本站几乎没有飞机延误。

第二.勒紧裤腰带抓培训,提高职工技能。教育培训一直以来都成为航线车间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广大干部员工渴望培训和学习,一方面是人手高度紧张,如何合理的安排培训就成了我思考的问题。经过与车间各层面的干部员工的深入沟通,决定在培训上放开手脚,让培训成为提升个人素养的同时还成为车间的一种福利,让干的好的、有进取心得员工尽快参与其需要的培训,车间尽其所能调配人手填补其参与培训后而留下的空缺,车间还发动攻势,正面宣传培训,并号召所有留守的员工努力工作,自己今天的努力会给别人带来培训机会也会为自己带来培训机会,车间在最艰苦的时期,近一半的班组长驻外或者培训,但航线车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技战术状态,并有数位代班组长在工作中经过了考验,为后备干部的选拔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依据。

第三.敞开心扉,让质量部门走进来。车间主动加强与质量部门的沟通,并努力配合质量部门工作,积极协助调查,为质量部门多起调查工作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帮助。通过此举,让干部员工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逐渐以改正。对于一些老生常谈的陋习,正是由于让质量部门的积极介入,通过质量的眼睛发现问题,采用质量的手法来解决问题,目前车间正悄悄的发生变化,勇于接受错误并努力改正错误的新面貌已经开始浮现。

第四.抓重点人,做重点事:车间一直致力于中层管理干部的培养。近几个月来,我一直在和各班组谈心,尤其加强了与班组长的直接沟通,了解其想法,听取其对车间乃至本人的意见,做正面引导,做好车间基层的团队建设,并在班组建设上给予其建设性的意见,抓重点人,做重点事。2009年伊始,完整的、成熟车间的计划出台,并将车间的大远景细化成具体工作,变成可执行、有反馈、有追踪的环形系统,第一季度车间的各项任务都已经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出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推“以人为本”战略,统筹兼顾,建和谐车间,发展固然重要,但更要兼顾基础管理的夯实和车间文化的建设。

第一.理顺职能,走目标管理路线:车间花大力气对车间的各岗位职能进行了清理,并已经对关键岗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管理值,年初车间就与各值班经理、各值班经理与班组长分别签署了绩效合约,对其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手段做了明确的规划和要求,工作有的放矢,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车间取得的良好业绩就是佐证。

第二.统筹绩效,让业绩管理干部:车间经过充分的论证与探索,班组考核体系出台,将班组的工作以班组工作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与汇总,并以月报表的形式进行评比,让业绩说话,用业绩来直接管理干部,车间大力推广“红黑榜制度”,弘扬进步、鞭策后进,逐步完成班组长从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角色转换,并为日后车间的后备管理干部做好梯队建设。

第三.职业规划,为职工引领方向:车间建立了完备的人才技术档案体系,针对员工的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了其职业规划,并给予正面引导,归拢人心,并致力于职业信心建设和发展需求建设,使其对日趋发展变化的航线维护工作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望,使航线车间广大干部员工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团队力量逐步显现。

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场春雨,为企业管理、为人生规划送来了充分的营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航线车间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高速发展,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为杭州维修基地乃至国航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肩负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使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带来的严峻考验,企业党建怎样抓?抓什么?必须立足新的形势任务,立足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推进企业各项工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主旨就是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以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和科学内涵,指导推进企业改革发展。这是认识和应对危机唯一的思想方法,是我们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主心骨”。要坚持“发展决定一切、创新推动一切、实干创造一切、团结战胜一切”的指导原则,按照“积极应对、创新务实”的总体要求和“强管理、拓市场、促发展”的基本思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为化危,以为求机,着力深挖内潜、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保增长;着力抢抓机遇、把握规律、纵横拓展创效益;着力深化改革、转变方式、调整优化上水平;推动企业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型向创新型,由追求“又快又好”型到追求“又好又快”型的根本性转变。

二、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主题,扎实开展经济形势任务教育

面对危机,信心是金;推进发展,理念生金。“困难就是机遇”,这是一个辩证的哲理。突破发展的瓶颈必须首先突破思想的瓶颈。认清形势是前提,坚定信心是目的,解放思想是先导,开拓创新是动力。“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根本就是要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来正视危机、审视困难,既要看到不利条件,更要看到不利因素。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中,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危中求机,化危为机,赢得先机,驾驭商机。要把形势任务教育与企情矿情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澄清模糊认识、形成职工共识、提高思想意识有机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市场的基本规律和企业的本质属性”,解答回答干部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和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企业意识、改革意识、勤俭意识、效益意识。创造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的宣传声势。

三、牢牢把握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突出问题,全力保障生产经营稳健运行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办一切事情,着力研究解决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难题,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要坚持以销售为龙头,合理组织,集约生产,培育产业成长能力。紧紧抓住产供销、人财物等运作流程和管理要素,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全面预算管理,加快集团管控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管理升级,增强控制能力。严格落实各项制度、经营责任、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加强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过程监督,组织开展“节约经费、反对浪费”“清仓利库、增收节支”、“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把节能减排和节支降耗有机统一起来,推进技术、系统、设备、管理节能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中抓好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等课题的立项研究,把握政策机遇,分析市场走向,探索构建现代企业防控风险的预警体系。

四、以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把党的优势转化为制胜危机、科学发展的不懈动力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加强领导、分类指导、强化督导、舆论引导,牢牢把握三个阶段、九个环节,把领导和推进科学发展,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在全体共产党员中组织开展“艰苦创业争先锋、科学发展当模范”主题竞赛活动,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作为、多干事的人有地位。以实施模块式岗位化管理为载体,建立市场化的干部选聘和考核机制。实施借脑引智工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建设“本质廉洁型企业”为目标,严格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七个不准”,深入开展廉洁效能监察管理体系“发展年”活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抓方向、抓中心、抓创新、抓班子、抓文化、抓和谐”的企业党建“六位一体”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揽、服务、引领、推动、协调、保障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金融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也必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这些要求。

一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1992年,小平同志就精辟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小平同志这一论断,不仅指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揭示了金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金融具有融通资金、引导资源配置、参与社会管理等重要功能。金融工作只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动金融业的科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好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必然通过金融领域集中反映出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靠发展这个硬道理。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金融机构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嫌贫爱富的趋向比较突出,往往忽视社会责任。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当前,一些地方存在农民贷款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都反映了这种现象。因此,金融工作不能偏离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个出发点。贯彻好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通过制订政策法规,完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着力解决群众期盼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金融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保障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金融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持健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不行,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不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不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也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等发展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也是科学的发展观的体现。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执政兴国、富民安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各项事业。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精髓,实事求是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可待续发展。其次,要注意把握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四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不行,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不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不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也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等发展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也是科学的发展观的体现。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执政兴国、富民安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各项事业。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精髓,实事求是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可待续发展。其次,要注意把握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四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发展观心得体会 企业发展观心得体会 林业发展观心得体会 公安发展观心得体会

铁路发展观心得体会 职工发展观心得体会 财政发展观心得体会 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工商发展观心得体会

下载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发展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与实质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

    科学发展观

    1、什么是发展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

    科学发展观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科学发展观

    持解放思想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充 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 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地工作着,在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中,收获颇多。按照学校统一部署,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研讨等活动,知道了科学发展观第一......

    科学发展观

    第四章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 【教材分析】 本节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章前几节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辅导材料

    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材料 一、为什么要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一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活动,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