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 算盘5篇

时间:2019-05-15 09:1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 算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 算盘》。

第一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 算盘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

(一)算盘

解说: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算盘——这种中国古老计算工具的身影。但就在不远的过去,能熟练拨打传统的算珠,还是不少买卖人持家立业的基本技能。湖南湘潭韶山冲上屋场——这座“一担柴式”农舍的昔日主人,就曾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算盘高手。这位至今仍为乡邻津津乐道的神奇算盘高手,是百年前韶山冲的一位普通农民——姓毛,名贻昌,字顺生。在当地,他无疑是位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物。

同期(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 夏佑新):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在韶山当地,人们称他为顺生阿公。他出生一个比较贫寒的家庭,早年的时候就是因为家贫,他的父亲就被迫把自己家的田产典当出去了。

同期(毛泽东故居西侧邻居毛爱桂之孙 毛伟41岁):主席的爸爸,算盘打得相当的好,他可以两手,一手打一个算盘,可以打两个算盘一次。

解说:这就是当年毛顺生使用过的那把算盘,至今在韶山故居毛泽东父母的卧室里,完好地保存着。

同期(毛伟):打起算盘来,手指上下如飞,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的响。但是他打出来的结果,两个算盘的结果都是一样,一分一毫都不会差的。同期(夏佑新):当兵回来以后,(毛顺生)用当时节省下来的军饷,回来以后,就开始振兴自己的家业,把他父亲典当出去的田产收回来。一边就是做田,一边就是经营一些生猪、大米的生意,家境才日渐地兴旺起来。他经济比较殷实以后,有了一定的经济信誉度以后,他就开始发行纸票,他纸票的名称叫“义顺堂”。

解说:不知是天生的才能,还是外出当兵的经历开阔了这个乡下人的眼界。退伍回乡后的毛顺生,日子竟一天天经营得红火了起来。凭着克勤克俭的精神和精明的商业头脑,算盘高手毛顺生还清了债务,扩大了田产,将父亲交给自己的“烂摊子”经营成了小小韶山冲里数得上的殷实之家。

然而,脱贫致富并不意味着成功的全部,对这位一家之主而言,打好人生中的另一把算盘,才更加至关重要。

解说:1893年12月26日这天清晨,上屋场毛家农舍喜气盈门。毛顺生和妻子文七妹,迎来了他们第三个儿子的降生。

同期(夏佑新):在毛主席出生之前,他的母亲曾经生下过两个小孩,因此毛主席在家里排行第三。解说:由于之前生过的两个孩子都夭折的缘故,自这个孩子出生之后,毛顺生夫妇就提心吊胆。而在当时,农村人又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只有信迷信的这一套,所以毛顺生夫妇,就请了人给小孩算命。算命的说,要给这个三伢子,拜个最长寿的干娘才保得住。哪位干娘才最长寿呢?文七妹发动了娘家人四处寻找,还真的给儿子找到了一位最最长寿的干娘——这就是千年万年屹立于龙潭坨山脚下,被当地人当作“石观音”而膜拜的这块巨石(湖南/湘潭/石城乡/观音石)。拜了石头观音做“干娘”的毛家老三,从此有了一个韶山冲人人皆知的乳名——“石三伢子”。而他的大名毛泽东,要到很多年后,才为整个世界所熟知。

几十年后,人到中年的石三伢子,对父亲当年的严格培训仍然记忆犹新——“我六岁就开始干农活了,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既然我父亲坚持,我就在晚上记起账来。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西行漫记》)想必是手把手教会了儿子打算盘吧,毛顺生用锱铢必较的算计和决不允许闲着的督促,培养着儿子的精明与勤劳。

而为了传授自己另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节俭,这位父亲的手段甚至几近严苛——“他一文钱也不给我,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他每年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

但石三伢子也不得不承认,父亲的严厉,对自己的成长也有好的一面——“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解说:与父亲的严厉相比,母亲文七妹给儿子的印象则完全相反。这个从未读过书,甚至连正式名字“文素勤”也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典型农家妇女,对儿子该成长成什么样的人,自有她的盘算。

同期(毛伟):主席的妈妈,我爷爷说过,她的心肠非常好,比较善良,很善良,信菩萨。

解说:母亲的虔诚信仰影响着儿子,很自然,童年的石三伢子也烧起了香,拜起了佛。十来岁上,他甚至还跟母亲,专门去佛教的圣地——南岳衡山朝过圣。据他的回忆,当时他像那些最虔诚的信徒一样,最后几里路,是几步一磕头,一直磕上山去的。而母亲的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对石三伢子的潜移默化,显然更胜于他严厉而小气的父亲。

同期(毛伟):有一次吧,毛主席挑一担谷,就到私塾老师家里,一担谷子作为学费。但是他在路上就听到一户人家,夫妻因为断粮的事就在吵架,他就把这担谷送给那家人了。后来回家以后,他就告诉了他的母亲,他母亲也没怪他,还瞒着他的爸爸又给他量了一担谷,就给老师家送去。

解说:成年后的石三伢子,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母亲——“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到他八岁那年,父母对他又有了新的盘算安排——读书。同期(南岸私塾先生邹春培之曾孙 邹四清46岁):南岸,是我祖父办的,我家里就开了一个私塾。(南岸私塾,毛泽东的启蒙私塾。)

解说:无论是精明的毛顺生,还是善良的文七妹,对儿子的教育前景显然都并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打算。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通过读书识字,能够算得数,记得账,写得信,而石三伢子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尽管上学时有些过于顽皮,常挨先生的责罚,但前后换了六家私塾,所有的先生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孩子聪明过人,几乎过目不忘。上学后的石三伢子聪明伶俐,使毛顺生甚感欣慰——自己的家业终于有了放心的接班人了。“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西行漫记》)

同期(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原副局长 高菊村):东山是(湖南)全省的示范的中学啊,很有名的,那学生是好几千人。毛主席离开韶山去东山,这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第一步。(东山书院:湖南/湘潭/湘乡县)

解说:1910年秋,十七岁的石三伢子,第一次走出了闭目塞听的山沟韶山冲,迈进了新式学堂的大门。人生第一次,他对自己的命运做出了重大选择。正是从这一天起,儿子这颗算珠,渐渐脱离了父母的算轨。一个崭新的世界,已在他的眼前打开。仅仅五个月后,东山小学堂就无法满足他旺盛的惊人的求知欲了,石三伢子选择了更远的求学地点——省城长沙。这一次,他离家的距离达到了120里。

(三)字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新军。

同期(高菊村):1912年上半年,当时南北议和,孙中山、袁世凯就达成协议,因此毛泽东就退出新军。但是他的志向还没有、远没有达到。到了1913年春节之后,他一连报考了好几个学校,他都不满意。到了1914年春,(他)就到了第一师范,第一师范一共读了五年半的书,1918年的6月毕业。解说:上屋场的这对农民夫妇开始发现,他们越来越不懂自己的儿子了。儿子所考的洋学堂,他们见所未见;儿子所学的新知识,他们闻所未闻。像一只越飞越高的风筝,儿子的世界,早已超出只会站在土地上的父母的理解范围。当二十五岁的石三伢子迈出学校大门步入社会洪流之际,母亲拜的菩萨早已被他所抛弃;父亲所指望的致富发家,也已渺小得不值一提。与一帮志同道合、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一道,他喊出的人生目标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而父母所能做的,只能是一如既往地种田、贩米,含辛茹苦供养求学的儿子。也是在这一天天的操劳与牵挂中,父母老了。就在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的第二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患上了重病。这张照片,便是文七妹在长沙治病期间,毛泽东带着她与两个弟弟一起,到照相馆留下的合影。这是文七妹平生第一次来到省城,第一次照相。这张合影,也成了她留在人间的唯一的照片。半年后,文七妹在韶山病逝,临终,还一直喊着她的石三伢子的名字。同期(高菊村):后来听到母亲逝世了,他又晚上星夜奔赴韶山。但是逝世的时候没有在身边送终,这是毛主席感到很痛心遗憾的事。所以他在灵前,跪着一边烧钱纸,一边哭着读了他的祭母文。

解说:“……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堕,灵则万古。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这篇《祭母文》是毛泽东在母亲去世后三天写下的,每一字每一句,无不饱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眷恋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与遗憾。妻子的去世,也击垮了曾经那样刚强好胜的毛顺生.仅仅三个半月之后,他就因感染伤寒,在这个他倾尽了一生努力的家里,永远闭上了眼睛。算盘高手毛顺生,再也无法为儿子、为这个家的未来大项他的算盘。今后,要靠石三伢子自己了。而以长兄身份,接管了上屋场这个家的石三伢子,在他成为一家之主后的第一个春节,就打出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算盘。同期(高菊村):1921年春节期间,再一次回到韶山。回来以后,利用这个全家人围炉烤火的机会,就是动员,动员了毛泽民出去,离开家。毛泽民讲了,“你已离开家了,我也离开家,这个家怎么办呢?哪个当家呢?”毛主席就讲,“那好办嘛,这个屋啊,田啊,给人家住嘛,给人家种嘛。这个来往账目,如果欠人家的尽快一次还了嘛,如果人家欠我们的全部作废嘛。” 解说:毛顺生精打细算,一分一厘积累起来的“毛义顺堂”生意,就这样被儿子拱手送了人。夫妇二人一生,努力经营的上屋场这个小家,也从此被儿子带向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个家的算盘,从此不再为生计和致富打响,而是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合为了一体。

毛泽东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在他的影响下,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道路。小妹毛泽建,1929年牺牲在湖南;三弟毛泽覃,1935年牺牲在江西;二弟毛泽民,1943年牺牲在新疆。毛家兄妹中,仅毛泽东一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三十多年后的1959年,早已年过花甲的石三伢子,再次回到故乡韶山冲,踏进了上屋场这个家。

同期(毛泽东的卫士 田云玉73岁):回韶山的时候,在旧居里头,主席父母挂像的前面,他身边还有罗瑞卿、周小舟啊还有我们身边的人,他注视父母照片的时候,就说了一句,“父亲得的是伤寒病,母亲是扁桃腺炎”,他说“脖子上长了包,如果是到现在就不至于死,就好治了。”

解说:跨越四十载风风雨雨,历尽人生的悲欢离合,当重新面对父母的照片和故居的一草一木,我们不知毛泽东淡淡的话语背后是怎样一种心情。也许,他的确没能按照父母的意愿,打好这个小家的算盘吧,但母亲教他的善良与博爱,父亲教他的勤俭与坚持,却已深深植根在他身上。而九泉之下的毛顺生夫妇,若知道他们的石三伢子已经成了整个国家的当家人,手里打着的是几亿中国人的大算盘,他们的心中,想必也该为之欣慰吧。字幕:母亲,1867-1919;父亲,1870-1920.

第二篇:一件不为人知的遗物纪实故事

这是我身边一位母亲的故事,我没有矫饰,仅在记录,也让我为之动容。

这位母亲,一个人住在老城区,两间平房,围着院墙,院子被开垦成了小菜园。老城区的拆迁,进展得很顺利。这天,推土机开到这位母亲的院子前,却停住了,因为她挡在了推土机面前。拆迁办来人了,问她为什么不让拆?她摇头不语。

工作人员向邻居了解到,她老伴儿死得早,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懂事又孝顺,毕业后当了警察,上班的地方离这儿较远,平时就住在单位宿舍里。邻居说,她是很通情达理的人,从没见过她与人闹矛盾。不过,几个月前,她的儿子死了以后,她的精神差多了。她不肯搬,不知与这事有没有关系。

当再一次和她推心置腹地交谈时,她忽然眼圈红了,哆嗦着说道:“如果能把儿子遗物,一件不落都带走,我就搬吧。”

大家热心,帮她租好房子,然后搬运东西。她的生活用品,儿子的遗物,都一一搬走了,屋子空了。这时,她说:“还有一件!”

她向菜园走去,在菜地的中间,有一个半新的脸盆反扣着,她弯下腰,掀开那个脸盆,大家没见什么东西,再仔细瞧,有一双深陷下去的鞋印子。

“年三十的晚上,儿子就是从这儿出去的。这一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她的眼泪就下来了。

原来,年三十的下午,儿子回来了,说要好好陪老娘过个年,娘俩有说有笑地包起了饺子。天擦黑,外面的鞭炮声响起,她揭开锅盖,正要捞饺子,忽然,儿子的手机响了,原来是紧急任务:一个身上有两宗命案的逃犯回来过年,马上准备抓捕,现紧急抽调他,要他火速赶到。他说了一声“有任务”,立马就往外跑,但当时院子的门已经锁上,他等不及去开锁,穿过菜园,一个弹跳跃上院墙。等她出来,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她守着饺子,却一直没有等来儿子,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和儿子的最后一面。在抓捕凶犯时,勇敢的儿子冲在前面,被歹徒一刀插到心脏……“儿子穿过菜园时踩的鞋印子,就这一双最清楚,我怕给雨淋没了,就用脸盆扣住。想儿子了,我就掀开脸盆看看。”她轻轻抚摸着鞋印,泪流满面。在场的人也忍不住落泪。后来,热心的人送来一个特大的花盆,小心翼翼地将那双深陷的鞋印,连同下面厚厚的泥土,整体移到花盆里,原样保留。这个特别的遗物,一直陪伴着这位母亲。它是一个母亲的念想和绵长的思念。

第三篇: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大部分童年时光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和舅舅们都非常喜欢他。那时毛泽东生得高大结实,很懂道理,从不捣蛋惹事,很招外婆喜欢。毛泽东有一个舅舅开学馆教书。毛泽东闲着无事时,常跑到舅舅的学馆里去听课。他在这里接触到了一些识字、算术的知识,虽然算不上启蒙教育,但却培养了他的学习兴趣。

毛泽东8岁时被接回家。毛顺生接儿子回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把儿子送入私塾,开始正规的学习;二是让他在课余干活。毛泽东开始入私塾学堂读书,只读了6年书。除了听课和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外,还要在每天的早晚做家务活,到了农忙季节,还要帮助父亲下地收割庄稼和翻地播种。14岁时,人手不够,活计又特别忙,毛顺生就让毛泽东停学下地干活了。尽管毛泽东不愿意中断学习,可是父命难违。

毛泽东天性好学,记忆力又好,在私塾的6年时间里,他学到了大量知识。尽管当时使用的课本都是诸如《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诗经》、《论语》之类的书籍,内容都很陈旧,可是,毛泽东却学得很认真,从这里获取了深厚的古文知识。

少年毛泽东在紧张的课程和繁重的劳动之余,不是去睡大觉,而是设法找书来读。在偏僻的乡村,书是不多的。但通过亲友,他还是找来了《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精忠岳飞传》、《隋唐演义》等书籍。读这些被私塾先生说成的“杂书”,毛泽东增长了文学和历史知识,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第四篇: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的故事

1、胆识过人的毛泽东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2、毛泽东的成长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毛泽东是谁吗?你们听过《东方红》这首歌吗?你们听过《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吗?我不会唱歌,更不会唱流行歌曲。但是,今天在讲故事之前,为了让大家了解毛主席这位伟大的人物,我首先给大家把这两首歌儿唱一唱,歌词是这样的:

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哪里人民得解放。

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同学们!这两首歌,从新中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曾经唱遍全中国,那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这两首歌,每天都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告诉我们毛泽东是谁,毛泽东是多么伟大;也告诉我们共产党多么伟大,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毛泽东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毛泽东的名字也传遍了全世界。正像歌词里说的,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毛主席不是神,他也犯过错误;但是,他确实不愧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正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历尽千辛万苦,才推翻旧社会,搬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使亿万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是我们的伟大领袖。

今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110周年诞辰。为纪念毛主席的丰功

伟绩,为学习毛主席的伟大精神,我在这里讲几个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虽然只是几个片断,但从中也可以看到,毛主席从小就立志改造中国,为人民谋幸福,他是我们学习的光辉傍样。

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1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

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

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石三伢子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

一次”胜利的罢工“

石三伢子在10岁的时候,为了反抗父亲和老师,曾经离家逃学。32年以后,1936年的秋天,毛泽东在陕北一个窑洞里接见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曾经有趣地把那次离家逃学称作”胜利罢工“。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门口有两口池塘,有一位叫邹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

南岸开了一个私塾,私塾建的像一个祠堂,青砖灰瓦,四个屋角上都有一个高高的风火垛子,蛮气派。私塾办在了厢房的楼上,只有七、八张桌子。

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满17岁。毛顺生把儿子从唐家坨接回家,准备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书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见过邹先生,就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个头,就算拜了师。

邹春培老先生对孩子有名的严厉,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那时候的老师都信奉”不打不骂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为聪明好学,从来没有挨过板子。

邹老先生挺喜欢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欢他的倔劲。你看别的孩子,总是大声的朗读,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可是,石三伢子念书,总是不出声,邹老先生以为他不好好学。可是,让他背书的时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一天上课的时候,邹先生让石三伢子背书,按规矩,背书要站起来。可石三伢子说什么也不站起来,就要坐着背。他说:”先生坐着,我也坐着!“邹老先生拿他没办法。

1904年夏天,石三伢子10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天,邹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让学生们自己念书。

七八个学生坐在屋里,念着念着不耐烦了。正是三伏天,热得不行,坐在木楼上就像在蒸笼里。有人提议到树林里捉斑鸠,还有人提议到稻田里捉泥鳅,而石三伢子提议到池塘里去洗澡,又凉快,又可

以学游泳。大家听了都赞成。几个孩子脱光衣服跳进了池塘。有会水的,不一会儿就游到了池塘中间,不会水的,就在池塘边洗澡。天气很热,孩子们在水里越玩越高兴。

就在几个孩子在池塘里玩得高兴的时候,邹老先生吃酒回来了。他看到学生们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气。

几个学生被叫到了屋里在孔夫子像前罚跪,混身水淋淋的吓得战战兢兢。石三伢子偏偏不跪,说:”洗澡是我带的头,要打就打我吧!“

邹老先生气得火冒三丈,举起二指宽的竹篾片就要打,石三伢子一转身跑下了楼。邹老生气得混身发抖,追下了楼,学生们也跟着跑下了楼。

邹老先生一口气跑到了毛家。毛顺生正在和雇工们一起舂米,见邹老生气呼呼地跑来,不知怎么回事。邹老先生喘着气,大声地对毛顺生嚷道:”你们家石三伢子不得了啦,我教不了了!“毛顺生历来家教很严,一听儿子在私塾不好好学,带头闹事,气得大声说道:”这还了得!“他抓起一根楠竹丫子,和邹老先生一块跑到私塾,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楠竹丫子向石三伢子抽去。石三伢子一躲,回头就跑,毛顺生哪里追得上他,急得直跺脚,骂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这没王法的东西!“

石三伢子知道,父亲的脾气比邹老先生还暴躁,他不敢回家。这时候,回到家里,肯定要挨一顿打,连母亲也劝不住。

石三伢子拼命地跑,决定不回家了。

石三伢子跑了出来,可是,到哪儿去呢?

他想去外婆家,一想不行,父亲肯定会找到他。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他想如今皇帝废除科举,省城长沙、湘潭都有洋学堂,洋学堂里不读四书五经,不打板子,何不去看看。想着想着,就决定去湘潭,看一看洋学堂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石三伢子不停地走着,当空日头照着热得直流汗,也没有戴草帽,也没穿草鞋,光着脚板在发烫的碎石路上奔跑。两只脚烫得又疼又痒,一瘸一拐的,真不好受。

石三伢子不声不响地走着,也不敢问路,怕人家知道他是逃学出来的。他走了三天,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看见崇山峻岭,青翠的松树和竹林,稀稀落落的房屋。和上屋场的一样,哪里是湘潭呢?

三天了,幸好一些好心的阿婆和大婶们给他饭吃,留他过夜。可是,什么时候能到湘潭呢?

这一天,石三伢子又奔跑了一天,眼看天就要黑了。太阳落山了,晚霞散尽,天空出现了几颗星星,很快天边也挂上了一轮峨嵋月,远处,一只猫头鹰咕咕地叫着,他有点着急了。上哪儿去过夜呢?

正在石三伢子着急的时候,他在拐弯的地方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影。他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去,一看是位老爷爷,推着一辆装满木柴的木轮车,车轮子陷在一个坑里。老爷爷怎么用力车子也上不来,累得直喘粗气。

石三伢子跑过去,说:”老爷爷,我帮你推车吧!“老爷爷一看,是个孩子,说:”看你像个念书的,你有力气推车吗?“”老爷爷,你喊号子吧,试试看!“

石三伢子双手抓住木轮车前面的横梁,用劲拉着车。老爷爷喊起韶山冲的号子,终于把车拉了出来。

老爷爷十分感谢石三伢子,笑咪咪地向他,为什么天这么晚了还赶路。石三伢子一五一十说了原由。老爷爷听了哈哈大笑,告诉他,你走了三天三夜也没走出韶山冲。这儿离你们家只有8里路,老爷爷说着一指:”你看,那不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借着月光一看,前面果然是一道藏青色的波浪形山谷,那最高的山峰像一把钝刀直指天空。那不就是韶峰吗?

石三伢子帮助老爷爷把木柴推回了家,在老爷爷家里美美睡了一宿。

天亮了,太阳升起。老爷爷慈祥地说:”你快回家吧,你们家里到处在找你。“ 石三伢子说:”我不能回去,回到家里父亲会打我的!“老爷爷说:”不会的,你父亲已经托人带了话,只要你回家就不再打你,邹老先生也说,只要你发奋读书,以前的事就不再提了。”

老爷爷还耐心地劝石三伢子:”快回家吧!你才10岁年纪,翅膀还没长硬,是飞不出韶山的!”

石三伢子回到了家里,父亲真的没再打他。父亲和邹老先生对他的态度都温和了许多。

这就是毛泽东10岁的时候逃学的故事,他自己后来称为”一次胜利的罢工“。

第五篇:毛泽东的故事

井冈山是个山多田少、原来人口只有一千多、产粮还不上万担的地方,红军来到井冈山后,人口激增,粮食不够吃,军民用粮主要靠山下宁冈供给。因此,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经常上宁冈运粮,毛委员和朱军长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道上宁冈运粮。

有一天,毛委员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足蹬草鞋,掮着一条扁担两个布袋到宁冈挑米来了。毛委员到仓库领到粮食装好布袋,运粮的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看见了都很受感动,运粮的劲头顿时加大,仓库前,熙熙攘攘的挤得水泄不通。已装好粮食准备挑走的人返回来要管理员再加一点;即将称好粮食的也不肯挑走,一定要再多装满一些;还没有领的都打定了主意今天要多挑二三十斤。有一个战士原来已经称好了一百斤挑走了,又转回来要管理员再加三十斤,管理员不肯,说:“你的箩装不下了会撒掉谷。”这个战士马上把身上的衣服脱下一件,再脱下一条长裤,不管管理员答应不答应,硬从仓库里搬出两包,过了秤搁在两个箩面上,高高兴兴地挑走了。

大家都争着多挑,原来准备三天运完的粮,不到一刻功夫,就挑走了一半

毛委员挑起粮食和大家一道往井冈山走去,走到黄洋界要爬山了,大家见毛委员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了,心里又是感动又是不安,怕累坏他耽误大事,都赶上前来要替毛委员分担一点。可毛委员坚决不让,一边快走,一边说:“你们担的已经够多了,再加上我的,会把你们累坏,我挑得起,大家各挑各的走吧。要上山了,加把劲到山顶上休息休息。”大家为毛委员这种行动所鼓舞,上山也不觉得累了,跟着毛委员一口气就上到了山顶。

到达山顶休息时,毛委员有说有笑地和大家聊起了天。问大家:“累不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累!”毛委员微笑地说:“累是累,可是大家不怕累。为了消灭白狗子,我们要不怕吃苦,不怕累,等将来革命胜利了,到处都修上马路,运粮运东西都用汽车,连走路都坐上汽车,到那时就不累了。大家说,对不对?”说得大家都愉快地笑起来,真的把累都忘了,挑起担子又飞快地往目的地跑。往日往宁冈运一趟粮回来要摸黑,可是这天,太阳还没落山大家就把粮运回来了

毛委员挑米的事在井冈山到处传开了,大家都深受感动,男女老少,个个都争着参加运公粮,因此粮食堆满了井冈山,保证了军队的用粮,有力地打击了白匪。

下载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 算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遗物的故事(一) 算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的故事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 三年级六班 杨显轲指导老师:皮玮 当背尖轻轻地滑过这本《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的书页,读着一位位对中国有贡献的伟人,一个个孝顺,朴实的故事,心里不由得感慨万......

    毛泽东青少年故事

    (一)取名寓志 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母亲文七妹,共生育五男二女,前两个都不幸夭亡,毛泽东是第三个儿子,父母百......

    观毛泽东故事有感

    观《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专业班级:工程技术学院2010级4班 学号:20100343042 姓名:吴秋宏 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后,我观看了有关毛泽东同时的影片《毛泽东的故事》。通......

    毛泽东主席的故事

    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

    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袁海峰爷爷是我们村的故事大王。他有事没事时总是喜欢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村里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非常乐意围成一圈,坐在......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 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 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

    毛泽东勤学故事演讲稿

    毛泽东勤学故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六(1)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毛泽东勤学故事》 毛泽东十六岁时,父亲要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指望儿子继承家业,发家致富。但......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读乢的故事 毛泽东小时候酷爱读乢,每晚都要在油灯下读乢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他的母亲怕他累坏,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觉,毛泽东就用深色纸糊在窗户上,使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