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浅谈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必要性
彭水县民族中学 张志勇 *** 中学组 长期以来,一些广告用语不规范的问题非常突出,让一些人,特别是少年儿童深受其害,他们在广告的强势影响下,甚至不知道一些词语本来的写法用法,常常以讹传讹;另外,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外籍人士的误解。不少来华的外国人士常常为一些广告用语中的谐音字和不规范字感到困惑。这种现象的蔓延,构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和破坏。
比如,沿街的商铺中,广告中,都可以轻易的看到以谐音取名,以达到与众不同的宣传效果。例如“咳”不容缓,清凉一“夏”等词语,颜料广告中的好色之“涂”,冰箱广告中的制冷“鲜”锋,面食广告中的面面“技”到,蚊香广告中的默默无“蚊”等,这些都属于不规范使用文字的现象。当然除此之外的还有很多的网络“新词”的涌现也是铺天盖地,比如网上最近非常流行的“囧”,还有前两年非常流行的非主流“火星文”,尽然完全自己编织了一套“构造法”,这些看似恶搞的行为,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薄,是对自己国家历史的一种调戏。尤其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这种情况真的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敲响了警钟。规范语言文字是教育教学的必须。
教育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与时俱进”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它所提到的5种能力均离不开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21世纪是高科技异常发展的时代,会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上掌握一两门外国语和熟练操作计算机,这样的学生在学业、择业和事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很难想象,一个连国家通用语言都不会说的青年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游刃有余。我们做教育要想跟上时代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首先就要普及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文字水平。
推行规范语言文字教师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更需要具备说普通话和书写规范字的能力,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的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和时代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应作为了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自觉行动。学校可通过相关的业务比武,提高教师的重视和水平,例如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只有教师的语言文字水平提高了,才能言传身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语文课为主渠道,辅助综合教育方式。
从古至今,汉民族共同语言文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校教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主渠道是语文课堂,绝大部分课文是用普通话写成的文学、艺术、政治和科学著作,就是文言文也是用普通话讲解和诵读的,语文课讲究“听、说、读、写”基本功,而听的、说的、读的,一般都是普通话,写的也是规范汉字。长期以来语文课重“读、写”轻“听、说”,极大地影响了推普,直到今天,不仅在乡村,就是在城市,用方言讲课的教师仍大有人在,殊不知,用方言进行教学,这本身就不符合教学基本要求,那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呢?因此利用语文课堂,教师规范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是推行规范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从字词句做起,从听读写做起,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更是推行规范语言文字的关键。当然,语文是关键之处,因为学生们的主要语言知识都是从那里获得,而我们的其他的课程则应该把学生们学到得语言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加强,所以,无论什么课程,作为教师都应该坚定不移地使用普通话教学,老师与学生的谈话,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坚持使用普通话。推行规范语言文字重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推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但由于有的学生语言文字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加之一些人的狭隘地方主义的思想和
生活习惯的原因,生活中除课堂上,大部分场合还使用方言。另外,网络一些不规范语言的盛行,使得学生汉字的使用出现了随意性和无规性。由此,学校对规范语言文字的大力宣传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只有切实抓好宣传,才能作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只有让每一位师生都了解推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才能使师生自觉参与,积极配合。例如,可以在学校教室走廊等显著位置张贴标语,开展普通话宣传周,开展了“提倡文明用语、书写规范字体”的实践活动等,将宣传与实践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让师生乐于参与,逐步营造出:“让规范字显示你的魅力,用普通话播撒我的温馨”的良好氛围。
走出“母亲语言”的小田园,摈弃不规范汉字的恶习,跨向民族语言文字规范的大天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推行规范语言文字,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全民动员、人人参与,从孩子抓起,从自身做起,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职校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展现更好的精神风貌,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服务,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第二篇:使用规范语言传承中华文明.
使用规范语言 传承中华文明
责编:程丽芸 陈莉
编者按:近日,普通话水平考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已结束,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表示:一测试才知道,一些常用字存在误读和误写,而且对字的文化涵义知之甚少。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中华文明和规范语言遭到了网络语言的挑战。网络语言对规范语言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使用规范语言?本版几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从辞典中学习使用规范语言
人文学院副院长
陈立新
规范的语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是由谁来制定的?在印刷媒介时代,新词往往较早地出现在报章,然后会出现在书籍,最后被收录到辞典里。也就是说,新词条要被出版周期较长的词典收录,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得到权威语言学家的认可。因此,语言规范化的工作是由语言学家来承担的,最后是以辞典的形式公之于众的。
然而,当我们跨入电子媒介时代,因特网上出现了“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爱词霸”等无时不被更新改写的百科全书和辞典,仿佛所有网民都是权威的语言学家。语言的规范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往日的辞典还会有规范语言的功能吗?近日出版发行的《辞海》第六版,增收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萨达姆、叶利钦、下岗、黑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网民、网络营销、电子商务、3G、MM、博客、闪客”等一万多新词条,而像“超女、PK、雷人、山寨、囧”等使用频率很高的网络流行语却被挡在门外。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年轻人在追逐流行,而上了年纪的人却在怀旧感念。当我们揭开纳西族东 1 巴文化的神秘面纱时,才发现是古老的东巴文字——“斯究鲁究”让时间凝固,是古老的东巴经典让人与自然真正和谐,是古老的东巴习俗让丽江古城绽放着她独有的魅力。不言而喻,语言的教化作用是其规范性的重要内涵。
因此,在考察语言的规范性时,要兼顾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既要照顾到沉淀下来的书面语,又要照顾到口语(包括网络社交流行语)。十年一修的新版《辞海》在秉持传统的同时又体现了现代性,特别强调对新词条作出既准确又科学的阐释。
毋庸置疑,纸质媒体的权威性还是凌驾于电子媒体之上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程度的改变,敲击键盘取代了书写记录,阅读纸质媒体的时间是少之又少,那些权威的辞典只能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最近东莞、深圳街头出现的“图书馆ATM”使得市民接触图书更为便捷。当然,我们更期待《辞海》电子版的早日问世,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在线查阅,让人们能更便捷地学习更权威、科学、严谨的汉字。
2,上海应带头说好普通话
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郑闽江
在上海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一个突出的感受是上海市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和受重视程度是其他城市远远不能比的。40年前,能说好普通话的上海本地人不多,所以侯宝林的相声《戏剧与方言》专门把上海话里最容易被误会的语言说出来,足足笑倒了全中国。现在到上海不用担心听不懂上海话,年轻人的普通话早就克服了不会翘舌音的弊病,只是在舌根音的发音上还有些缺陷。而年纪大一些的老叔叔老阿姨和你聊天时的普通话基本上是巩汉林的戏剧小品水平,没什么听不懂的。可以说,普通话在上海的普及程度和运用水准在全国非北方方言区名列第一。
上海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易接受新事物,注重参考和借鉴“外来语”,不断地从中衍生出形象生动的新词汇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方言,夹杂着英语和电脑用语是这个城市话语的特点。上海一些聪明的年轻人似乎很乐意创造,每天都会有新的语言派生出来:无论是从开埠时期十里洋场一直流传至今的词汇“司伯灵锁”(英语spring,弹簧锁)、“水门汀”(英语cement,水泥或混凝土)、“派克大衣”(英语parka,风雪大衣)、“派司”(英语pass,证书)、“老虎窗”(英语屋顶为roof,屋顶上的窗子英译为老虎窗),还是当今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名词“立升”、“拗造型”、“发调头”等等,无不显示出海派文化极大的包容性。
上海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普通话和标准汉语,不仅能保证其对中华文化的引领,也表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修养和水平档次。相反,如果不使用标准汉语语音和高水平文字,在语言中带着俚语土话,夹杂英语和不规范的电脑用语,最终会贻笑大方。一位美国外教对我说,为什么在美国被视为垃圾语言的电脑话语在中国这么流行?一位台湾游客说,你们在国语中夹杂英语和我们30年前差不多。口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社交的招牌,文化水准、受教育程度均在其中。所以,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及个人的内涵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只求意会不重言传的E时代语言
本报记者 陈 莉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网络语言生动形象,与时代接轨,具有亲合力的特性使其被迅速广泛地运用于当下年轻人的日常口语表达之中,成为各色“潮”人们的关注焦点。那么,到底是什么赋予了网络语言独特的魅力让其在年轻人中如此受宠?那些貌似生硬难懂的个性化表达方式都有怎样的特点呢?
首先,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网络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旧词新译,汉语新词,甚至是一些网络符号的出现都给形式丰富的网络语言奠定了多样化的表达基础。例如“青蛙”,“恐龙”,“贤惠”,“灌水”这些词都早已摆脱原先的含义,依次转变成了 3 “丑男”,“丑女”,“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随便乱发文章的意思”;而像BF(boyfriend=男友),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栏系统),CU(see you=再见)这样的英文缩写也是使用率极高的表达方式。网上聊天时单一文字表达显得有些单调,网民们就创造出了表示表情或语气的“象形文字”,即将几个标点符号组合在一起的图形。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新兴词汇是网络语言的第一大特点。
网络语言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超越常规语法所导致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影响理解沟通的前提下,网民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将各种材料信手拈来,随意组合,例如英汉混杂,符号和字母混用等等,而语序的变异和奇特的句式诸如 “兄弟我闪先”、“我还真有点舍不得的说”更是造成了网络语言很大的随意性。另外,语气词、方言词的过多使用也使得网上即时沟通的效果更显口语化。
最后,网络语言也因为主体性的隐蔽而带有着不可避免的粗俗化的特点。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多大年纪,什么身份,你可以扮演你想要扮演的任何角色,随心所欲地说你所想。为了放松而上网所用的语言一般都很通俗很随便,不讲什么语言规范性。还有一些人上网是为了发泄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或是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他们在没有现实交际原则的束缚下,多少会显得有些肆无忌惮。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网络语言文化的阴影。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文化,使用者是数量众多的网民。然而网民不仅活跃在互联网上,而且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因此网络语言就会很轻易地迁移到现实中来。不难想象,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的不规范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愈加贴近,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现代规范语言的发展,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4,我身边的奇“语”怪“形”
本报记者 赖嘉炜
前几天,闲来无事去论坛转转的时候,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帖子里面有网友说某一个卡通人物“好萌”,一时不理解,去百度一下才知道,“萌” 4 就是可爱的意思。
这就是网络用语。平日里时常会听见周围同学蹦出“酱紫”、“表”、“小白”、“雷”这样的词。老师们可能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可是它们已被我们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些网络用语的出现与学生和网络的相伴密不可分,经常上网聊天、看帖子就会不经意间把网络用语带入日常生活中。
举例说,上文提及的“酱紫”就是“这样子”的缩略版,“表”就是“不要”的意思,小白是指新手、菜鸟,被“雷”就是被震惊到。网上聊天时如果对方打出“==”,不要以为对方输错了,这个长等号就是“稍等”。网络用语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繁琐的打字输入,也让网络聊天的气氛更轻松愉快。
有一段时间“OTL”或者“orz”这几个英文字母很是流行,在各大论坛上出现频率颇高,最早我也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打问过后才知道,其实这几个英文字母就是象形图案。再一联想,别说,还真像一个小人两手撑地,双膝跪地的样子,通常用在表达对他人无比崇拜或者是被震惊倒地的情绪。
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不得不说是广大网民智慧和幽默的体现,它让屏幕上的文字更诙谐更富有活力。于青年人而言,这是一种流行。而对网络语言有大致了解,可以让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的通行更加方便。然而,网络语言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不能太泛滥,否则会带来尴尬或误会。记得有一次课堂上,一位同学评价美国某一参赛者的表现时,他来了一句:“我被完全‘雷’到了”。在座的同学笑了,老师却困惑了,继而是一阵沉默。还有学生同老师的交流、写作业、考试做答卷或写论文等这些不可怠慢、正规严肃的场合,网络语言也不能随意使用。它再怎么诙谐幽默,也只能存活在网络和密友中。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才能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5,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规范用语
本报记者 程丽芸 11月底,在我校被认定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考点之后,我参加了这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通过专栏、开展各种诗歌朗诵活动等形式,以增强学生的规范语言文字意识。而这次通过这样一个测试,我才深有感触。
普通话考试对字词的读音要求很高,字与字之间的音节要分清楚。然而有一些很常见的词语却被我们忽视了。比如,周围的人常会将“不要”两个字连起来读成“表”音,我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因为平时在网上和人聊天交流,为了加快打字速度,会习惯性地将一些词语连读后用相似发音的字作为代替。久而久之便习惯了这样的读法,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沿袭了过来。
考试的最后一部分是要求自己发挥,根据话题说满3分钟。这是考验标准普通话的水平。也许我们会觉得这一道考题很简单,其实不然。因为我们会一不小心说出那些“不规范”的字词,如“偶在暑假的时候和父母出去旅游了”,“路上看见一个打扮很古怪的人,我好汗”,“在那里我看到了好多我好喜欢的东东”等。这些夹杂了不准的发音和网络用语的口语,都是在平时生活中无意养成的。同学间交流的时候都大量使用这样的网络词汇,不规范地用着一些常用词句,时间长了就成为一种习惯。这势必会对我们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后规范用语的使用产生影响。
经历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大学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注意使用正确的规范用语,避免不规范用语的泛滥,让我们做不规范用语的终结者。
第三篇:对讲机使用语言规范
对讲机使用语言规范
1、一般情况下: 呼叫方:XX岗位或XX呼叫XX岗位或XX人,听到请回答(重复一次或数次)结束时用“完毕”。
被叫方:XX岗位或XX人听到,请讲。结束用“完毕”。
呼叫方:语气平稳把呼叫内容讲清(尽量简明扼要),结束用“完毕”。
被叫方:XX岗位XX人明白,结束用完毕。
2、紧急情况或紧急集合:
呼叫方:各岗位听到请回答(如三号岗要求全部到位支援),XX地方出现紧急情况,请马上支援,(除固定岗外所有巡逻岗立即支援)。重复呼叫结束用“完毕”。
被叫方:XX岗XX人收到,马上到达,完毕。(听到后立即跑步赶往现场,以最快方法并相互用对讲机联络,以免有其他人员未听清)。
对讲机使用语言规范
1、一般情况下: 呼叫方:XX岗位或XX呼叫XX岗位或XX人,听到请回答(重复一次或数次)结束时用“完毕”。
被叫方:XX岗位或XX人听到,请讲。结束用“完毕”。
呼叫方:语气平稳把呼叫内容讲清(尽量简明扼要),结束用“完毕”。
被叫方:XX岗位XX人明白,结束用完毕。
2、紧急情况或紧急集合:
呼叫方:各岗位听到请回答(如三号岗要求全部到位支援),XX地方出现紧急情况,请马上支援,(除固定岗外所有巡逻岗立即支援)。重复呼叫结束用“完毕”。
被叫方:XX岗XX人收到,马上到达,完毕。(听到后立即跑步赶往现场,以最快方法并相互用对讲机联络,以免有其他人员未听清)。
第四篇:学生作文应该使用规范语言
学生作文应该使用规范语言
如今在学生作文中出现“QQ”、“MM”、“886”等网络语言的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学生认为很正常,老师表示很无奈。不过,这种现象很快将会有所改观。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语委扩大会议暨2005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获悉,对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的学生,市语委要求教师不仅要批评,而且还要帮助其改正,并将把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在高中学生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力争使高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笔者认为,南京的规定无疑是正确的。学生作文使用规范语言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学生作文使用规范语言本来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回顾近年来的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问题来呼吁、研究和进一步规范。
首先,笔者不喜欢所谓的网络语言,更不敢恭维。倒不是我不喜欢就反对,只是觉得那不是规范的汉语,不值得学习和运用,更不值得推广。至于作文,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经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我们应该依法办事,按照这个要求的来规范学生的作文语言和文字;
其次,至于用方言写作的问题,我以为不应该提倡,而应该在限制之列。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标准。推广普通话从来没有排斥方言,学生作文中可以出现大家看得懂的方言,但绝对不能用方言来代替普通话,完全用方言作文。《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所以,使用方言作文是没有理由的;
第三,关于用文言文作文的问题。高考时有的考生用文言文作文,甚至作为一种特色文体,在某地方被评为满分,对此笔者不敢恭维和赞同。一是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普通话的要求;二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倡导白话文,中学语文教学对于文言文一直遵循可以学点,但不提倡写作的原则;三是对中学作文教学起了不好的导向作用,以至有的学生作为一种风格来学写文言文,追求满分。所以,高考作文给文言文作文评满分,起码是考虑欠妥的。各学校必须把语言文字规范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把语言文字规范作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考核内容,纳入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规范学生作文的语言和文字,对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以及用方言作文或文言文作文的学生须进行批评并帮助其改正。努力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第五篇:语言规范总结
()小学普通话推广周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校以素质教育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下达的语言文字工作精神,把语言文字工作切实纳入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本学年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供保障。
我校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领导、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全校性语言文字工作,通过教导处,教研组等具体落实工作要求。上下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措施到位,工作有序。
我校切实采取措施,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比如教导处、对教育教学资料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如《教师工作手册》、教案、听课本、作业本,并把此作为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三本检查中必须有两项达到A等才能评选本的优秀教师。我校还把推普工作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校园内提倡“人人讲普通话,处处写规范字”,开设写字课,并鼓励学生自行购买字帖规范书写,教师检查评比。老师坚持与学生一起练字,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老师发挥书法特长,班中的学生受其熏陶,不少学生写得一手好字。不仅如此,我校注重充分发挥语文课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语文教学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利用好语文教材,进行诵读指导、词语训练等,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语言习惯。
三、活动多样,讲求实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如下活动。(一)“啄木鸟”行动。
通过对校园内的宣传栏、板报、提示语和教师板书用语情况等进行调查,以及对主干街道两侧的标(招)牌、店牌、指示牌、站牌、广告牌(栏、箱)、宣传标语等出现的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字形不全等不规范用字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掌握社会用字规范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对不规范用字的识别能力。“啄木鸟”行动有效增强了我校师生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提高了我校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进而形成了有利于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身边事的优良品质。学生通过啄木鸟行动发现社会上的不规范字随处可见,原因有如下几点:
1、繁体字的大量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第十七条规定,只有在文物古迹,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中才允许使用繁体字。所以街道上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2、滥用谐音或方言。许多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采用谐音或方言代替的手法写广告词,改换一些成语熟语中的字,来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比如卖摩托车的写着“骑乐无穷”;快餐店广告“食全食美”;服装店牌“衫国演义”;服装店广告“衣衣不舍”。这样滥用汉字,粗心的人视而不见,没有责任心的人则认为无所谓。
3、多笔少画。比如“洲”,把右边的三点写成一横。
4、滥用同音字。例如:家具、鸡旦、汀车收费、么托车等。(二)丰富多彩的活动
1、以演讲、国学经典诵读为载体,进一步创设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2、书法比赛。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时,潜移默化,规范了书写。
3、手抄报比赛,从规范书写到版面,尽善尽美,影响较大。
4、征文比赛。我校先后开展了 “感恩”,“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5、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6、低年级的纠错别字比赛。以写规范字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纠错别字比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少问题和不足,如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深入程度还不够,利用网络创新语言文字管理方面做得不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语言文字工作意义重大,规范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认真总结,集思广益,努力使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