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动课时《汉字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汉字神气的形、丰富的字,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2、初步了解象形、会意、形声三种最基本的造字方法。
3、培养热爱汉字的情感。教学准备:
1、查找趣味字谜及有趣的汉字故事,收集各种字体的书法精品。
2、查阅收集有关造字故事、造字方法及汉字演变过程的资料。
3、教师在活动前制作一些相关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一个个方块汉字就像一幅幅跳跃的画面,流滴出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讲述汉字的故事。
二、交流阅读心得,了解汉字与祖先生活的关系
1、我们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汉字。这些汉字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生活的变化,甚至能反映他们的思想。
2、交流阅读收获:
(1)哪些汉字能反映祖先的生活?(2)哪些汉字的演变能反映祖先生活的变化?(3)哪些汉字的演变能反映祖先的思想? 教师出示课件,以加深理解。
3、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每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交流阅读收获:(1)举例说明汉字的风韵及魅力。(2)课件展示汉字的精品和魅力。(各种字体,各种分格)
三、了解汉字的构造
1、叙述自己收集到的造字故事,如“仓颉造字”等。
2、交流造字的方法。
(1)汉字造字一共有6种: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其中最主要的是、象形会意及形声。
(2)人类造字的最初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照着东西的样子画。比如,要写这个“人”字,就画“ ”形,这是个侧面的人形。写日字就画个圆圈,因为太阳上有黑点,就在圆圈里划条线,或点个点。“月亮”的“月”,因为有“阴晴圆缺”,又为了和太阳区别开,就画成“ ”的样子,当中的线表示月亮里的阴影,这些依照东西的形象造的字,叫做“象形字”。
(3)这些看得见的简单的东西,可以照着样子画,可是有些复杂的事物就很难画,有的根本画不出来。例如“采”,我们不能把人在树上采摘的整个形象画出来,怎么办呢?画一只手在树上,就表示采摘的意思,“尖”的意思没有样子照着画,就在“大”字上加个“小”,上面小,下面大,不是“尖”吗?用两个或几个字放在一起,让我们来体会他的意思,这种造字方法叫“会意”。
(4)用象形和会意的方法造字,是很好的,但是,有些字没法画出它的样子,有些字也不好用会意的方法来造,而我们讲话,要用的字很多,这些字,说得出,却写不出,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就根据字的不同意思,加上相关的偏旁来区别。比如,已造了一个“青”,要说水“清”,就在“青”字旁加个“水”,造个“清”,如果说“邀请”的“请”,就在“青”字旁边加个“言”,要是“感情”的“情”字,就在“青”字旁边加个“心”,“晴朗”的“晴”呢,加个“日”字好啦。
出示相关课件,加深理解。
3、再举例子,加深理解。
要让学生能基本分清,哪些字是象形字,哪些字是会意字,哪些字是形声字。
四、了解汉字的演变
1、交流三千多年来,汉字演变的故事,明白汉字的演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是印章,可以是书法作品,可以是字帖,用课件演示。
2、教师将汉字演变的过程用例字的形式制成表格,并让学生明确:汉字不断演变,结果是越来越不像图画,越来越简单、好写。
五、汉字故事会
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令人捧腹的汉字故事,讲述古今名人制作字谜的故事,将自己制作的字谜给同学们猜。
六、活动的延伸及实践
1、利用活动课,比赛说一说有关字的成语,开展一次“成语接龙”或“一字开花”大赛。
2、利用班队会课,开一次故事会,主题就是“汉字的故事”。
3、制作一张小报,主题是“汉字的故事”,比一比,谁做得好,贴在橱窗里。
安全提示:
1、在教室、走廊里活动做到轻声慢步,切忌攀爬、跳跃、投掷、追逐、喧哗、起哄,教师如发现有不良言行应及时制止,当面教育;
2、开关门窗、窗帘、灯、水龙头等正确规范,确保安全、节约;电器设备等(白板、水电控制阀、高处的开关)须由教师或专业人员管理。
第二篇:《汉字故事》读书笔记
读《雷电的故事》有感
假期在四方书斋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国学小子丛书——汉字故事》,里边有几十个汉字故事。现在我来品味其中的一篇小故事,叫《雷电的故事》。《雷电的故事》以“雷车阿香”这个有趣的故事开头,讲述了古人不懂得雷电时怎么一回事,认为那是雷公、电母在天上发功;是“推云童子”在推云播雨。接着有分别介绍了云、雷、电和霹雳这些字的来源及含义。
“云”的繁体字是“雲”,甲骨文写作“”,表
示云层上飘。“雷”本来写成“靁”表示雷声连续滚动,甲骨文刻成“”,像闪电中有滚雷。“电” 繁体字写成“電”,像电光的屈伸。“霹雳”是对雷声的模仿。字的下半部分均表示各个字的相近发音。
在文章里作者把汉字生动有趣的融入故
事,将故事与汉字相结合,让我从中既能得到知识,又能获得乐趣。我很喜欢这样形式的学习。
第三篇:汉字的故事
从前,有个纨袴子弟,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念书。长大以后,常因写错别字闹笑话。有一天他妻子说想吃枇杷。他从桌子上随手拿出一张纸,挥笔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写完后便招呼仆人去买枇杷。他妻子接过纸来一看,噗哧一声笑了。原来上面写的是“买琵琶五斤”。五个字写错了两个,将“枇杷”误写成“琵琶”。他妻子看过后,在后面题了一首打油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这个纨袴子弟看过妻子的题诗,羞了个大红脸。“枇杷”和“琵琶”读音相同,都读pípa,是同音词。但“枇杷”是一种水果,而“琵琶”则是一种弦乐器,意义和写法完全不同。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
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奇妙的汉字,一笔一画都有故事。本书对近三百个常用汉字的文化底蕴进行探讨,将汉字中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与充满情趣的故事联姻,使该书既具学术性,也颇有趣味性。
两只巨手握在一起
在上古,“朋”和“友”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古称“同门曰朋”,其意思是同从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曰友”,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称为“友”,即今俗称的“同志”。《说文解字·又部》:“友,同志为友。”许慎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友”为什么指“同志”呢?我们只要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就一清二楚了。
古文“友”字是由两个“又”构成。“又”像手之形,并且为右手。可见“友”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两只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从“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见我们的先民,朋友相逢时,他们也会像今天一样用握手来表示朋友之情。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当旧友重逢,两人仍然是热情地伸出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以表示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对“友”字也有不同的会意。有的学者认为是两只手共同伸向一个方向,表示双手互相协调、配合密切的意思。“友”的本意是用手相助。
不管怎么会意,“友”所表示的意思都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交情。“友”字的创制,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友”由“同志”、“朋友”引申为动词,其意思为“与……为友”。如《论语·季氏》:“友直、友谆、友多闻,益矣。”其意思是同正直的、诚实的、见闻渊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事。
“立早章”之说质疑
“章”和“张”在汉字中都用于表示姓氏,当有人问你姓什么时,答姓“张”为“弓长张”,当然无可非议,而要将“章”说成是“立早章”,似乎有些不妥。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须了解一下“章”的造字结构。
小篆作“章”,由“音”和“十”两字组成,且与金文的“章”保持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说文解字·音部》:“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其中的“音”,指“音乐”、“乐曲”;“十”的解释明显受到了老子“起一终十”说的影响,“一”为万物的开始,“十”为万物之终。由“音”和“十”会出的意思是乐曲演奏完一遍叫一章。由此看来,称“章”为“音十章”更为妥当,称它为“立早章”只是从它的形体结构来说的。
由于“章”表示一支乐曲一段的演奏过程,因此“章”便引申出文章的“章节”、“段落”的意思。又因为任何乐曲的构成与演奏都必须有规律可循,由此“章”又引申出“章法”、“规章”、“法律”等意思。将此听觉的规章,用之于视觉上,“章”又有了印章、图章的意思。
水从门前流过
《说文解字·门部》:“阔,疏也。从门,活(guo念二声)声。”“疏”就是“疏远”的意思,或引申为“宽广”、“宽大”的意思。汉字的声符有表意的功能,因而可以会意为宽大的门。
“活”有活动、灵活的意思。《说文解字·水部》:“活,水流声。”由于“活”为流水声,有人认为流水为“活”,因而将“阔”的意思会意为:水从门前流过。“活”的引伸义为“灵活”、“自由”的意思,所以又有人将“阔”会意为:人只有在门内(屋子里)才可以活动。
据《世说新语》载:东汉末年,杨修在曹操部下任主管。时逢相国府修造门楼,当门梁修建竣工后,曹操亲自来查看,看后,他一言不发,只向手下的人要了笔墨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后,便拂袖而去。此时,在场的人摸头不知脑,不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于是他们请来杨修。杨修看后解释说:“曹相国的意思不是很清楚吗?他嫌门太宽了,因此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这就是„阔‟。”众人一听,方才明白曹相国是借门做的一个字谜。后来,这个门楼重新改建后又请曹操来看,这次曹操果然满意了。
“妻”是抢来的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个或跽或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这个女子的头发显然是飘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恶的手,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头部,将她的头发抓住。可见“妻”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的头发。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习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习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习俗的痕迹。《说文解字·女部》:“妻,与夫齐者也。”许慎的说解告诉我们,“妻”与“齐”是两个读音相近的字。“与夫齐者”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与丈夫有同等的地位。从字形看,“妻”从“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职之义”。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计表明其比较尊贵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当然是因为在家庭中还有比妻子更低贱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过,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对于丈夫来说又永远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说“妻”子不可能与丈夫“齐”,不可能享有平等的地位。“妻”由“配偶”又引申为动词,指以女嫁人或娶别人的女子为妻。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很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监狱之中,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题也不会答。此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第四篇:汉字故事 马
第
课
马
一、字源演变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楷书(简化)
二、汉字故事
“马”字的甲骨文描绘的是一匹以直立姿势站着的马的形状,在马头部分突出了马的长脸和大眼睛,身上的鬃毛竖起,尾巴往后甩。到了小篆中的“马”字,鬃毛依然可见,而且突出了马的四条腿,更形象地表现出马这种动物善于奔跑的特征。
《说文解字》中对“马”的解释是:“马,怒也,武也。”这种解释突出了“马”的性格,即马容易发怒,喜欢奔驰,敢于勇往直前的特点。正因为此,马历来成为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出现了骑兵这种兵种。
今天,“马”和人才的关系仍然可以在汉字中找到一些端倪。比如骏马的“骏”字。优秀的马是“骏马”,优秀的人才便是“俊才”。古往今来,这一个马字旁的“骏”、一个人字旁的“俊”,都被认为是美好的字眼,用它们来起名字的人,几乎随处可见。
如果要说和“马”字相关的贬义词,大概就是“马屁”或者“拍马屁”了。在过去,人们如果有了一匹好马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人们也往往互相拍着这些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以此来表示赞叹。
但后来,这一行为逐渐变了味儿,不管对方的马是否真的很好,也一律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于是“拍马屁”便有了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的意思。
三、相关词组
马虎
马上
马厩
马甲
马蹄
马匹
马眼 马路
马脚
马褂
马驹
马齿
马刀
马桶
一马当先
金戈铁马
塞翁失马
天马行空
心猿意马
车水马龙
万马奔腾
马到成功
指鹿为马
蛛丝马迹
我还知道这些含有“马”的词组:
四、推荐诗文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李白《长干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我还知道这些含有“马”的诗文:
五、妙笔生花
书写提示:独体字书写重心要平稳,突出主笔。
第五篇:汉字谐音的故事
汉字谐音的故事 王羲之智断敲诈案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纪晓岚巧骂和王申
纪晓岚任侍郎时,和王申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一个御史官一起喝酒。席间,和王申指着一只狗问纪晓岚:“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听出和王申借谐音在辱骂自己,立刻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想讨好和王申的御史也听出了此中机巧,却故意接道:“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纪晓岚一听,知道御史用意,又从容不迫地说:“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搞得和王申与御史狼狈不堪。
“头鸣不是这头名”
清代乾隆末年,某县秀才考试,寂静的考场突然一阵蝉鸣,监考官查明蝉声发自考生张某帽中,于是揭开他的帽子,看到几只蝉儿尚在吟唱。张生交代,今晨离家时,其父将蝉放进他帽中,说是蝉在头鸣预兆可中头名,刚才蝉爬动使他头痒难忍便搔了几下,蝉就叫开了。监考官听了又好笑又好气,就以违纪取消了张的考试资格,并挥笔写下一首诗:“头鸣不是此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
“卑职小名叫狗儿”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个捐班(由捐钱去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贵治风土如何?”捐班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捐班答非所问,上司 恼羞成怒,大声斥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捐班吓得发抖,连忙回答:“梨树多得很,只是结的果子少。”上司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是问你小民!”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上司被弄得啼笑皆非,连连摇头:“狗儿呀狗儿,你真是一条狗儿!”
巧用“赢”字破疑案
传说有个客人住进了一家客栈,百两银子不翼而飞。他住的是单间,根据种种迹象,认定是店老板偷的。于是他就到县衙门告状,但店老板坚决不承认。这个县的县官很精明聪慧,思忖片刻后,不动声色地叫店老板伸出手来,用笔在他手心写了一个“赢”字,并说:“你到台阶下去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字还在的话,你就打赢了官司。”然后,县官又叫人把老板娘带来,老板娘见丈夫在台阶下伸手晒太阳心中迷惑不解。县官对老板娘说:“你丈夫已经承认银子是他偷的,要你老师交出银子。”老板娘听了,心中犹豫不决,又不敢去问丈夫。正在这时,县官突然对台阶下的老板大叫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老板连连回答:“在!在的!”由于“赢字”与“银子”音近,做贼心虚的老板娘没听清楚,还以为丈夫真的已承认“银子”还在,只好乖乖把客人的百两银子交了出来。
妙联怒斥大汉奸
1940年3月,投降日寇的汪精卫伪政府成立,一小撮反动政客大献殷勤,纷纷送贺礼、贺联,闹得乌烟瘴气。送啊来的贺联中,有一副署名“灵谷老人”撰写的,上联是:“昔有盖世之德”,下联是:“今有罕见之才”。正当一班专事拍马屁者对此联大加赞赏,汪精卫也洋洋自得时,有人在旁悄悄提醒,汪才醒悟自己被骂了,却又有苦难言,奈何不得。原来此联利用谐音,巧妙地揭露了汪精卫这个无耻之徒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我的也是小叫车”
一个“公仆”坐着小轿车下乡“扶贫”,在乡间窄道上与一位推独轮车的老人相遇,独轮车上装满蔬菜,老人推得满头大汗,小轿车的司机要求老人让道,老人说:“为什么要我让道?”司机说:“我开的是小车。”老人说:“我的也是小车。”司机说:“知道吗,下车是首长车。”老人说:“你看,我的也是手掌车。”司机说:“首长车是小轿车!”老人笑了起来,说:“我的也是小叫车,不信你听听。”说完,驾起车就朝前推,果然吱吱作响,像蝈蝈儿唱着,蹒跚而去……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地名有关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