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学诞生于(C A、17世纪 B、18世纪未 C、19世纪未 D、20世纪未
2、出品《未来世界》、《超人》这两部影片的国家是(B A、瑞典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3、以孤篇享誉全唐的诗人是(C A、陈子昂 B、杜甫 C、张若虚 D、李白
4、《人间喜剧》是(D 的重要作品。
A、狄更斯 B、托尔斯泰 C、萨克雷 D、巴尔扎克
5、《阿细跳月》这部舞蹈是下列哪个民族创作的(C A、苗族 B、傣族 C、彝族 D、白族
6、书法艺术产生于(C A、日本 B、朝鲜 C、中国 D、古罗马
7、不属于米开朗基罗为美弟教堂设计的大理石雕刻的作品是(D A、摩西 B、青铜时代 C、昼 D、大卫像
8、《离骚》的作者是(B A、宋玉 B、屈原 C、享沫若 D、蔡文姬
9、《西厢记》的作者是我国元代的(C
A、关汉卿 B、汤显祖 C、王实甫 D、马致远
10、电影艺术诞生于(B A、1892年 B、1895年 C、1905年 D、1910年
11、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C A、法国组曲 B、升 F 大调夜曲 C、悲怆交响曲 D、荒山之夜
12、《农夫的鞋》的作者是(A A、梵高 B、高更 C、塞尚 D、罗丹
13、在长篇小说 《奥勃洛摩夫》 中塑了懒惰成性、不可救药的 “ 多余人 ” 典型形象的作家 是(B A、托尔斯泰 B、冈察洛夫 C、契诃夫 D、高尔基
14、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D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传播受众
二、填空题
15、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 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 和方法等。
16、艺术活动是指人类从事的一切艺术行为,包括 语言艺术;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创造、艺术传播、艺术鉴赏等活动。
17、艺术活动的产生是指 的起源。
18、艺术活动 是以特有的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形象或情境创造为旨归的审美的意识形 态。
19、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 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 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再现性 空间艺术 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 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等。
20、舞蹈可以按出场人物的数量分为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
21、古希腊戏剧;印度戏剧;中国戏剧被称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
22、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在艺术思维中共同发挥作用,但其中形象思维 是主体。
23、艺术作品 的构成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三、简答题
24、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艺术活动由客体世界、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 4个要素或环节构
成。(1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 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2艺术创造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运用特定 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的制作 指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以物质性制作为主、以精神性创造为辅的艺术活动;(3艺术作 品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4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 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 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25、简述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及其各自的主要任务。
1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美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 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促进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 的核心,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 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
26、简述五种主要艺术分类方法。
27、简述艺术流派及其特征。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造方法、艺术风 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 自学或不自学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这就说明, 艺术流派必 须具备下面两个基本条件:要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只有少数一两个 艺术家是称不上艺术流派的;这些艺术家由于生活在同一个历史空间, 容易产生对社会生活、艺术创作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和理解, 即他们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包括 审美趣味 , 以至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28、简述审美期待的涵义。
(1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鉴赏之前或鉴赏过程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 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期待视野, 并希冀在鉴赏中得到满足, 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2文体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作品的类型 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3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 引发的期待指向。(4意蕴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 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四、论述题
29、试述文学艺术与戏剧艺术的联系与区别。
文学和戏剧的密切联系, 首先表现在它们都要利用语言这个含义丰富的媒介, 剧本称为 戏剧文学, 对戏剧艺术审美品质的高下有 “ 先天性 ” 的重大影响。为戏剧提供以对话的方式展 开的戏剧情节, 作为戏剧演出的草本。特别是以再现为主的文学与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和 塑人物的戏剧更加接近, 因而富有情节性的文学作品常常被改编搬上舞台。但是文学形象以 间接性为基本特征, 只能凭借想象展现, 不像以演员行动为基础的戏剧, 可以直接感知于视 听, 还可以综合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而再现可感的生活的情景。文学的表现领域极其广 阔,不受时间限制,几乎无所不能,而戏剧则强调时空的调试集中。以情动人,是文学与戏 剧的共同要求。在戏剧冲突中表现更更直露, 更强烈。抒情性的文学常常因为缺少情节性而 难以作为戏剧的文本,而诗意和诗化的语言可以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30、联系实际说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相互联系与区别(1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 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 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 水准的标志。(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 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3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 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的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4艺术风格、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 来讲, 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 艺术流派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 化, 而艺术思潮则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简言 之,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分别针对个体、群体以及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当 规模的较大群体而言。
第二篇: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
()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 和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 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史上,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1、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 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 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和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0.略(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实例,论述严谨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 和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 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史上,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1、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 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 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0.略(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实例,论述严谨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_________说。()
A、风格
B、境界
C、神韵
D、格调
2、《亚威农少女》是_________绘画的代表作品。()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3、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德国理论家是_________.()
A、康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费德勒
4、《阿细跳月》是我国________的民族舞蹈。()
A、彝族
B、傣族
C、苗族
D、白族
5、长鼓舞是下列哪一个民族的舞蹈?()
A、蒙古族
B、满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6、《等待戈多》是________戏剧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存在主义
C、象征主义
D、荒诞派
7、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是20世纪20年代_______(国)的重要作品?()
A、意大利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8、电视剧《围城》是根据______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A、沈从文
B、张爱玲
C、巴金
D、钱钟书
9、《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______50年代的代表作品。
A、海明威
B、福克纳
C、杰克。伦敦
D、海勒
10、《西厢记》的作者是______.()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
D、王实甫
11、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绘画作品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A、妙品
B、能品
C、神品
D、逸品
12、《命运交响曲》是______的作品。()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瓦格纳
13、《霓裳羽衣舞》是我国______代著名舞蹈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14、《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 的代表作品。()
A、莫奈
B、凡高
C、高更
D、雷诺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5、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________ 和_______三个阶段。
16、形象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特点。
17、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审美感知、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8、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根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________ 和________。
19、中国戏曲的主要行当是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中国书法史上,最常见的书体有篆书、隶书、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21、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________ 时期的艺术家。
22、中国著名四大石窟包括敦煌石窟、________、________ 和麦积山石窟。
23、语言艺术(文学)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4、简述艺术活动的主要功能。
25、什么是灵感?简述灵感的主要特征。
26、简述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27、简述艺术家应具备的修养和能力。
28、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9、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30、结合一部作品,论述艺术鉴赏的具体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C D A C D B D A D D C B A
二、境空题
15.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或:艺术传达)
16.具象性 情感性 创造性
17.审美想像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18.空间艺术 时空艺术
19.旦 净 丑
20.楷书 行书 草书
21.文艺复兴
22.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23.间接性 广阔性 想像性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4.(1)审美认识功能(或审美认知功能)。指通过艺术鉴赏活动,更深刻的认识自然、社会、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认识生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审美娱乐功能。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4)三种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25、(1)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2)灵感有三个主要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26.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27.(1)艺术家的修养①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②广博的知识;③深透的思想;④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2)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①敏锐的感知能力;②丰富的想像力;③精湛的艺术技巧。
28.(1)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2)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和意境。
(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9.(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29.(1)直觉与感知。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鉴赏活动往往是在直觉与感知的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它将使鉴赏者完成对作品形式美的注意和对其意义的直观感受。
(2)体验与想像。在鉴赏过程中,主体以自身审美经验为基础,潜入作品规定情景之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由于审美想像和联想的展开,鉴赏者可以与作品或艺术家进行对话,洞察其深层意蕴,并使审美愉悦逐渐生成。
(3)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鉴赏者对于作品中形象、情境、典型和意境的补充、完善与变异,正是再创造的结晶。
30.略(论述题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结合实例,论述严谨
第三篇: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前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__________艺术流派属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
A.古典主义
B.自然主义
C.浪漫主义
D.存在主义
2、音乐是__________的组合。()
A.声乐与歌曲
B.弦乐与演奏
C.歌唱与声乐
D.声乐和器乐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萌芽始于19世纪中叶,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__________。()
A.《草叶集》
B.《恶之花》
C.《尤利西斯》
D.《可溶解的鱼》
4、《乐记》是中国__________时期的艺术理论著作。()
A.先秦
B.汉代
C.魏晋时期
D.唐代
5、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带有___________。()
A.阶级的选择性
B.个人的表现性
C.社会历史性
D.不可抗拒性
6、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__________》。()
A.诗学
B.诗艺
C.诗品
D.论崇高
7、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普洛丁
8、艺术传播中__________方式以人体自身为媒介。()
A.现场传播
B.展览性传播
C.大众传播
D.组织传播
9、艺术创作的基础是___________。()
A.艺术体验
B.艺术构思
C.艺术表现
D.艺术再现
10、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称为“古代的神品”是指__________。()
A.《命运三女神》
B.《掷铁饼者》
C.《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D.《大卫》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A.聂赫留朵夫
B.保尔·柯察金
C.王进喜
D.奥斯特洛夫斯基
12、艺术家多种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___________。()
A.艺术的积累
B.艺术的技能
C.艺术的表现力
D.艺术的追求
13、在艺术史上被称为“想象的艺术”的是__________。()
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
C.文学艺术
D.视听艺术
14、“三一律”是欧洲__________戏剧的创作法则。()
A.文艺复兴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15、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__________。()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传播受众
16、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
A.人物、叙事、环境
B.抒情、情节、环境
C.人物、环境、题材
D.人物、情节、环境
17、我国现存最精致的金银错工艺品,是汉武帝时代的作品,即__________。()
A.《唐三彩》
B.《景泰蓝器皿》
C.《象牙雕饰》
D.《狩猎纹车饰》
18、审美的客体是__________。()
A.鉴赏者
B.艺术家
C.艺术作品
D.观众19、19世纪末,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
A.席勒
B.柏拉图
C.费德勒
D.亚里士多德
20、__________在《文心雕龙》里把文学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
A.钟嵘
B.曹丕
C.刘勰
D.许慎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及其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要说明艺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简述美育及它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和主要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24~39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4、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艺术作品的__________,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作用。
25、根据艺术形象的感性形式差异,我们可以把艺术形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6、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通过艺术构思和创作,将艺术家头脑里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__________物态化,创造出来的__________的对象。
27、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28、按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的理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们按照__________的需要而提供的一种__________。
29、艺术传播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艺术意蕴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31、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可以被看作是__________的统一、__________的统一、__________的统一。
32、艺术鉴赏过程的首要阶段性环节是艺术鉴赏的__________。
33、艺术传播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四、论述题:40~41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34、结合实际论述艺术鉴赏的基本过程和审美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试述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与意境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3.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4.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
5.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6.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7.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8.《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9.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10.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等。(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自己选着写吧
11.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术家和欣赏者个人的私人情感,而是通过艺术语言符号化、客观化、普遍化的人类共同的情感。12.中国画独特美是形式美与意境美相结合。
13.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雕塑美术。14.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
15.艺术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
16.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
二、名词解释: 1.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
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398】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
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 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
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二艺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俗雅之分,也有不同品位之别。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个差异在于,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极(如高低、俗雅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格调和品味的第二个区别是,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设计到作品的思想内容。
5.简述“艺术世界”的构造。
所谓“世界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他们把欧洲和北美洲的艺术称作“世界艺术”,否认和抹煞其他民族尤其是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世界上一切不存民族偏见的理论家和艺术家都鄙弃这种观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东方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6.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着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它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着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当然,在艺术欣赏中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客体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从主体方面讲,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1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会因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方式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2在艺术欣赏中,共鸣现象的产生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其中包括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社会阶层中的民族和阶级对共鸣的影响。(3在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中,一方面不同的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确实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某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来说,又都能产生共鸣。
7.简述如何认识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是它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尚品。首先,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由于这两点,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
8.什么是艺术思潮?研究艺术思潮有何现实意义?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其次,能够有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再次,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9.论艺术的功能,举例说明。
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考虑和归纳。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大都将其分为三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1艺术的认识功能: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主要是指人们
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热闹是自然和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例如:(别全写,选择或自己举例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苦难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的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2艺术的教育功能: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例如:孔子曾经用绘画比喻礼,用雕刻比喻教育,用诗和音乐来比喻他的政治思想,希望以艺术为手段,通过诗教和乐教达到克己复礼的政治目的。再比如一些文论诗论作家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功能。(3艺术的审美功能:艺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审美功能。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宗柄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10.如何理解形式的含义。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四、论述题
1.论述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性之一,在艺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作品的美感和感染人心的力量。情感在审美欣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也可以说是陶醉。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2.结合中国艺术的现状,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状况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与此相适应,民族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在地域和时间上也受到影响。在东西方碰撞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就在中国艺术家放眼世界的时候,欧洲艺术家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眼光,看到了欧洲之外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他们哀叹求真写实的传统艺术没落的同时,赞叹非洲及东方艺术的勃勃生机。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西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2世界艺术。世界艺术并不
是凌驾于民族艺术至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它的特征是:A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B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是为民族艺术 C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联系: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差别:并非一切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4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社会主义艺术继承本民族的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造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政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艺术领域。
3.试论艺术美。
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题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未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另有一些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即是说,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如在文学、戏剧作品中,这种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例子有很多,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麦克白斯》,歌剧《白毛女》等。
4.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革新。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
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同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5.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举例说明。
所谓艺术修养,就是指在取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的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如果能达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应有的艺术高度,那就成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家。(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A.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B.丰富的艺术想象力C.独特的记忆力(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二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6.论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举例说明。
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收方式的基础。(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艺术作品虽然是以感
性的方式呈现给欣赏者的,但它又不止于感性,而是在感性的形式和形象中,包含着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比如说电影艺术中艺术语 言之一的“蒙太奇”,就是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切换等方式来表达 作品思想内涵。(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艺术欣赏中的联想 和想象,即使认识理解艺术作品的特殊方式,也是艺术欣赏中审美享受的重 要条件。比如在造型艺术中,不管是二度空间的绘画艺术,还是三度空间的 雕塑艺术,它们都只能以空间的、静止的方式而存在,都只能表达时间过程 中的一个瞬间。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这一瞬间所暗示的过去和未来则需要 欣赏着的联想和想像去丰富、去创造、去确定。(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包含 着感情。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角度看,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要表达和欣赏者 从艺术作品中所体验的,都已不可能是艺
第五篇: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专升本)》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巨大的工艺”在拉丁文中原来的涵义是__________。()
A.园林
B.建筑
C.摄影
D.雕塑
2、毕加索是__________著名画家。()
A.荷兰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3、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是__________。()
A.达·芬奇
B.乔托
C.米开朗基罗
D.拉斐尔
4、《虢国夫人春游图》是我国__________时期的作品。()
A.春秋
B.战国
C.唐朝
D.晋朝
5、唐代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各种书体都有了承先启后的发展,其中达到高峰的是 __________。()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6、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中国近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
A.鲁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徐特立
7、《未来世界》、《超人》是__________国的影片。()
A.美
B.英
C.法
D.中
8、艺术鉴赏中的情感暗合,既能促进艺术鉴赏活动的升华和发展,又能促进鉴赏者有效的升华__________。()
A.思想感情
B.心灵情感
C.思想情绪
D.美好愿望
9、《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画家__________的静物油画。()
A.米勒
B.莫奈
C.梵·高
D.高更
10、艺术思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
A.抽象思维
B.灵感
C.情感
D.形象思维
11、接受者由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特征指的是__________。()
A.意蕴期待
B.文体期待
C.意象期待
D.意识期待
12、提出“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有意蕴”这一见解的人是__________。()
A.别林斯基
B.黑格尔
C.鲁迅
D.杜夫海纳
13、艺术传播的必经之路是__________。()
A.中介体制
B.艺术市场
C.艺术展览
D.艺术表演
14、俄国“巡回画派”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其作者是__________。()
A.列宾
B.苏里柯夫
C.委拉斯贵支
D.乔托
15、《登幽州台歌》是我国__________代诗人陈子昂的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
A.汉
B.晋
C.唐
D.宋
16、在创造思维中,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是指___________。()
A.想象
B.灵感
C.感知
D.联想
17、艺术家产生的重要条件是指___________。()
A.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
B.前人的栽培和个人的奋斗
C.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
D.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化
18、被称为“塑圣”的唐代雕塑大师是__________。()
A.吴道子
B.阎立本
C.杨惠之
D.戴逵父子
19、接受者由于作品呈现的深层的审美意蕴、人生哲理和情感境界而引发的期待指向叫 __________。()
A.文体期待
B.意象期待
C.情感期待
D.意蕴期待
20、我国近代画能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画家是__________。()
A.吴昌硕
B.徐悲鸿
C.齐白石
D.刘海粟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简述艺术形象及其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24~39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4、联想的常见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关系联想等。
25、“雕塑”这一称谓,是由于它的基本技术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26、想象分为___________性想象和___________性想象,艺术创造主要依靠___________性想象。
27、音乐以__________、和声、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基本手段。
28、艺术创造的过程基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29、艺术形象是__________与共性的统一,__________与理性的统一,__________与情感的统一。
30、造型艺术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__________。主要包括绘画、__________、摄影、书法艺术等。
31、艺术构思的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意蕴的凝结等。
32、__________批评是以道德为标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批评形态,其基本范畴是__________善、恶。
33、知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___________、理解性和___________等。
四、论述题:40~41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34、结合实际论述艺术批评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试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及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