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阅读理解1学会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最终版)
学会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那么,怎样迅速找到中心句呢?
1、从开头找中心句。这是一种较常用的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文章的开头即先概括总说,再举例说明,这个概括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例如: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中心句: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
2、从结尾找中心句。有的文章,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或抒发一定的情感,或揭示一定的道理,或赞美可贵的品质,或说明获得的启示„„这样的中心句通常要到结尾部分去找。
例如: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春天真美呀!中心句:春天真美呀!
3、学会找段落的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与找整篇文章的中心句方法可以通用。段落的中心句有的在开头,引出下文;有的在结尾,总结上文;还有的中心句在中间,前部分承接上文,后部分引出下文,起着过渡到作用。
例如: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这些同学在跳绳。一个女同学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想燕子一样上下翻飞。中心句:这些同学在跳绳。【当堂练习】
1、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中心句:
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中心句:
3、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中心句:
4、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中心句:
5、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中心句:
6、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中心句:
【读一读】
(一)爸爸
爸爸是个小小的芝麻官儿——乡长。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家离乡政府也不过三十五里路,骑车回来一次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再说乡政府还有辆吉普车,回来那更方便了。可他工作起来,就把家给忘了,有时甚至一连几个星期也难回家一次。没日没夜地工作,使他的身体逐渐虚弱下来,又患了胃病。可他常常带病走村串户,东奔西忙。有一天,爸爸被几个叔叔用汽车送回来,疼得满头是汗,原来是他的胃病又犯了。当时已是夜深人静了。爸爸刚吃药躺下,就听到“嘭嘭”的敲门声。来人告诉爸爸,说乡里出现了打架伤人了,来人听说爸爸病了,边声道歉,起身就要走。爸爸扣着衣扣从里间走了出来,对他说:“我就去!”爸爸用手按住胃部,脸色仍然是蜡黄蜡黄的,看样子疼痛并没有减轻。“不行!”妈妈拉住了爸爸。爸爸的脸色立刻严肃起来:“工作要紧,人命关天呀!”他毅然地拨开妈妈阻拦的手,坐上车走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中心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与本段内容是()关系。
2、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减轻()
虚弱()
3、用“‖”把短文分为三层,并写出各层的意思。
(二)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反义词()(2)清贫:近义词()反义词()(3)爱好:近义词()反义词()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3)得到的收益很大。()(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5)形容非常有条理。()
3、照要求填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与节意。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我会找出中心句
我会找出中心句
阅读方法点拨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找中心句的方法,这样才能在阅读之后迅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那么怎样迅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呢?
(一)什么是中心句?
能够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二)如何找中心句呢?
找中心句之前,我们先要做到两点,第一是读,第二是想。“读”就是通读全文,“想”就是想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找中心句的方法:
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例:《将相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予是快乐的《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几个题目其实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从总起句去找。
有些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再如《猫》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我的长生果》书,被人们称之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3、从结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例:我明白了,世界上最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一句: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 座巨大的宝库。写出了小兴安岭美丽、物产丰富的特点。”
4、从反复句上去找。
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显然就是中心句。
5、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例:《幸福是什么》中“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手指》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例:《金色的鱼钩》 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茫”。这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
7、从过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例:《秦兵马俑》中“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练一练,找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划上横线。
(1)、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2)、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 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 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3)、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 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 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 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4)、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5)给语段选择合适的中心句,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爱因斯坦会见以色列总理时,不打领带,不穿袜子,他觉得那样太费时间。同样,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受到沙皇接见之前就声明,请允许他随便穿什么衣服——平时穿什么,接见时就穿什么。牛顿的袜筒常常缩到脚后跟,他毫不在乎。陈景润穿鞋子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也常扣不齐。(C)A、他们穿着从不讲究。B、科学家们都不爱打扮。
C、科学家们专心科学,对于生活总是从简从朴。D、科学家们在生活上很随便。
(A)天热,我们每天要出很多汗。出汗,一面把身体里的热散发出来,一面排出许多废物,汗液把灰尘和排出的废物粘在皮肤上,把皮肤弄脏了,这时候就需要洗个澡。不然,在肮脏的皮肤上,病菌容易生存,就会生疖子和黄水疮。经常洗澡,能清洁皮肤。每洗一次澡,能清除掉皮肤上亿个各种各样的细菌。A、勤洗澡,身体好。B、皮肤很重要。C、天热了,爱出汗。D、皮肤可以把热散发出来。
第三篇:阅读如何快速找出中心句
找中心句
一、“什么是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例1 :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例2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例3: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例4 :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怎样找到中心句的? ⒈认真阅读全文。
⒉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的中心意思,判断本段是否有中心句。
⒊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三、练习
⒈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⒉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⒊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春天真美啊!
答案:
例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段首 概括、总说
例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段中 承前启后
例3: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段尾 总结、归纳
例4: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
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段首、段尾 强调、增强印象
⒈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
⒉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⒊春天真美啊!
PS:
总结句是什么?
作用:也起概括本段中心。
位置:总结句通常出现在自然段的末尾。
过渡句是什么?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要讲的内容。因此也可从过渡句入手去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位置: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
照应句是什么?
作用: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位置:一般在文章开头和结尾。
第四篇:抓重点句,体会文章中心
抓重点句,体会文章中心
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就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而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则有利于我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
把握一句话的意思,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正确理解含义抽象的语句,正确领会含蓄的语句。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正确理解关键词语是基础。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不是浮在文面上,而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教师要敢于下“矿井”,挖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矿泉水”。做到打井出水、出油、出宝。因此,抓重点词句,运用词句的丰富的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刻含义,启迪学生心扉,升华学生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生抓重点词句,品文章蕴义?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词句悟理
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大多是通过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比如:《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帮助小红军背东西时是这样描写的:“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在写老红军看到小红军拉下了一大段路程时,又是这样描写的:“背起我就往前走。”当老红军将要牺牲时,作者又这样描写:“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
我甩在一边。”这“一甩、一顶”,体现了老红军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二、抓住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语言悟理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心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如:《方志敏》一文中,当国民党士兵贪婪地搜遍方志敏的全身后,他回答:“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一个“哼”字,体现了他对敌人的藐视和不满,使学生更加敬佩他不为金钱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境界。
第三、扣住难点,质疑释难·抓重点句,设疑推导
如《詹天佑》中有一句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的容量大,课文的整个情节都围绕他展开的。学习课文时,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这句中心句,并且提出质疑:课文写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两个特点,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杰出”和“爱国”到底哪个为主呢?这个问题很大,我就引导学生紧抓这句中心句,一步一步学习课文,展开讨论。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人字型线路等具体内容,细细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的才华(提前竣工的水平的体现)和强烈的爱国之情(顺利完工的动力和保障)。
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二:学会找出总起句、总结句
阅读与写作训练二
学会找出总起句、总结句 写作目标:我会把内容写具体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一、总起句到文章的开头找。
总起句,顾名思义是总起全文的句子。总起句概括了短文的主要内容,又为下文的写作作铺垫。这样的句子,通常情况下就在文章的开头。
例: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生活十分简朴(总起句)。雷锋参军后,从每月的津贴费中拿出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一些钱买书,其余的钱存入银行。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最后已补得完全改了样,还舍不得丢。他的搪瓷脸盆已经用了多年,上面的搪瓷掉了很多,他也舍不得买新的。
二、总结句到文章的结尾找。
总结句,就是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者是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就在文章的结尾,起到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或是深化主题的作用。段落的总结句,一般就在段落的结尾处。例:《四季之美》一文的结尾写道:“白马湖!你的景色多么美丽,你造福人民的精神多么可贵,你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色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这个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白马湖造福人民的精神可贵”,表达了储对白马湖喜爱的情感。所以,这个句子就是本文的总结句。阅读训练
工作,工作,工作!
周总理是世界上最忙的领导人之一。他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人民操 碎了心。
总理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个小时以上。他处理完当天的工作,临睡前总是预先规定好起床的时间,要警卫员按时叫醒他。这使警卫员很为难,规定的时间到了,警卫员来到总理卧室门口,听到总理香甜的鼾声,脚步又缩了回去。总理啊,您日理万机,我们怎能忍心叫醒您?多睡一会儿!三五分钟也好啊!有一次,总理连续工作了几个昼夜,又听取了代表的汇报。当时,他的病犯了,就站着,用椅背顶住腹部,耐心地听着。身边的人几次请总理坐下,总理低声说:“我不能坐,一坐下会睡着的。”'我们的好总理向来尊重群众意见口但在休息问题上实践得并不好口他常说口口老了要用有生之年为人民多做工作口口
工作口工作口工作口敬爱的周总理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口 1.请在短文最后两段话的空格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疲倦―()尊重―()贡献―()3.“总理啊,您日理万机,我们怎能忍心叫醒您?”换种说法,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4、找出短文的总起句和总结句,用“”画出来
5、周总理是一个的好总理。不要闭上眼睛 南京城,一场惨祸发生后,在等待救助人员到达期间,人们发现在(倒塌崩塌)的房屋废墟里,有一个人头露在外面,身子埋在废墟里。也许是因为失血过多,他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眼睛也睁不开了。
这时候,一个青年男子俯身对那露在外面的头喊道:“不要闭上眼睛!要(坚强坚持),你可以和我说说话,但千万不要闭上眼睛。”那个被埋者的眼睛睁开了,眼神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年轻男子和那个被埋着的人说着话,问他:“你今年多大年龄了?在哪里工作啊?做什么工作啊„„”
可没过多久,被埋的人又一次闭上了眼睛,那个年轻男子又一次喊道:“不要闭上眼睛!睁开你的眼睛!”被埋者的眼睛再一次睁开了„„
救援人员终于赶到了,被埋的男子被送往医院抢救。有人问喊话的青年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青年男子说道:“我不认识他,我开出租车路过这里。” 素不(认识相识),毫无血缘关系,他的呼喊只因为对生命的珍重和爱的秉承。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响彻了那个清晨,响彻南京,成为那座城市最动听的声音之一。
1、选择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并用‘'划掉不合适的词语。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救助―()惧怕―()珍惜―()响遍―()3.“那个被埋者的眼睛睁开了,眼神中隐藏着一丝恐惧和一丝谢意。”这句话中抓住了人物的细节描写。
4.下面对总结句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
A.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响彻了那个清晨,响彻南京,成为那座城市最动听的声音之一。
B.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他的呼喊只因为对生命的珍重和爱的秉承。C.有人问喊话的青年男子和被埋者是什么关系,喊话的青年男子说道:“我不认识他,我开出租车路过这里。”
5.“那个年轻的出租车司机的喊声响彻了那个清晨,响彻南京,成为那座城市最动听的声音之一。”联系上文想一想:这动听的声音指的是:。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份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地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
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世界上最坚强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如果„„就„„虽然„„但是„„只要„„就„„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_ 遍体鳞伤:
3.找出文章的总结句,并认真地抄写下来。
4.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指的是什么?在相关的句子下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