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略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陕西省紫阳县汉王镇中心学校 陕西 紫阳 725300)
摘要:电化教学集形、声、光、色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充分发挥电化手段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爱学习,乐学。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电化教育的最佳功能。
关键词:电化教育;转变教法;扬长避短;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80-01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运用电子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可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可以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营造一个动感课堂,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了探究的活力。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投入情感,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理解、感悟文章情感,积累语言文字。如:教学第六册的《夸父追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夸父追日的过程,我播放了动画片,让学生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教《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引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和小学生身心特点,将知识点以不同的动态形式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2.运用电子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几乎涵盖了每个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
如《恐龙》一文中只向我们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及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又上网搜集了更多恐龙的图片及其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资料,上课时有选择地供学生欣赏、阅读。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受兴趣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
3.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再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4.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文论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 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创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新热点,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在这种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运用计算机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首要任务是要让你所教的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语文作为人文化极强的一门学科,更是如此。因为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要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所展现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视频、音频、图画、动画等,使学生仿如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疑更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与手段无法媲美的。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戚继光抗倭》的影片。屏幕上显示出戚继光指挥军队大败倭寇的片断。播放完后,学生很想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就接着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很快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所以,他要求我们老师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时有所发现,使他们在这种发现时感到自己的进步,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因为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生动、真实,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达到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作用。
在教学《麻雀》一文,理解“母爱的伟大”时,我运用动态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只老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幼儿,奋不顾身的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飞落下来,并嘶哑的尖叫着且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用身体掩护着幼儿,和猎狗进行一场搏斗,但猎狗被它吓退了„„此时,学生感触万分,“无声胜有声”,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已明白这就是世间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之情。
再如教学《小草之歌》一文,理解小草的作用时,有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也是运用影片——洪水导致的家毁人亡和满天弥漫的大沙尘暴的自然灾害的两个片断,来说明课文中小草可以击退洪水和锁定沙丘的作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这远比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一窍不通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诱发思维,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世界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多媒体动静结合,声图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讲到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学生一下子对水泡的形状、变化、颜色、冒出时的声音都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只是理解文字中的内涵,没能亲身体会到潭底的水泡是如何像珍珠?因此,在教学时,一位老师用课件演示水泡从潭底里慢慢冒出来的过程及动听的旋律。把学生“带到”珍珠泉边,学生仿佛在珍珠泉边的境界当中,脑海里突然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珍珠泉里的水泡像珍珠一样美丽!这位老师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潭底里冒出来的水泡,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感受。学生想象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课件能想象出珍珠泉别样的景色。这样,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想学好语文,积累是关键。教材只供于教师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学会去阅读课外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但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却无法达到这种境地,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阅读面狭窄,只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在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一文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戚继光一生简介的短片。从短片中学生了解到了: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等,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他带领的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 为“戚家军”,等等。使学生了解到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学生对课外知识也很感兴趣,认真地看各种有关环境的信息,对如何保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的辅助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2002年4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渤油三小 覃锦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4、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 吴加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5、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高琴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毛亚玲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小学
【摘 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教师借助媒体向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后,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开课伊始,教师便可利用投影仪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教师适时配上解说,这就是我国安徽省的黄山,黄山的云海、奇松、温泉都非常有名,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黄山的奇石,这些奇石形状各异,非常有趣,孩子们愿意学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愿意。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由于受方言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往往会出现吐字不够清楚,字音不够准确,这样的范读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时,可采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来替代教师的范读。用类似的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直观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休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个目标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由于时代的不同伟大周总理的形象对当今小学生是比较陌生,历史背景与他们有距离感。如果只让学生读几篇课分,教师作一些分析讲解,学生是不能感受到一个形象丰满精神崇高伟大的周总理。因此我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电脑课件播放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在讲到周总理夜里工作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总理工作劳苦,我插放了一段在电影《周恩来》中截取下来的周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一夜的录像片段。学生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通过录像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配音、配乐调动起学生视角、听角等感观感受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增强周总理形象的感染力。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把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带向高潮,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感情致深的自然段之前,我又插播了周总理逝世,长安街送总理的感人一幕。这样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更领悟到亿万人自发为总理送行的无限深情的内在情感驱动。最后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当然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也就没有语文教学。
三、解决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了克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缺点,缩短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克服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教学在实效性。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像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四、补充丰富的课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科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学科。它几乎涵盖了其他几个学科。有人说,语文外延=生活的外延,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如教学《体育颂》一课,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我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1)体育运动的发展史。(2)运动员资料,如瓦尔德内尔、刘国梁、邓亚平、玄静和、李宇、李小双、布勃卡、刘易斯、奥蒂、德弗斯等十多位中外著名的运动员们的图片和有关的方字材料。(3)我国申奥成功的经程和近几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部分奥运会比赛的视频。以上内容都预先存放在电脑里面,上课时让学生有选择地欣赏、阅读。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受兴趣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促进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起到重要作用。
五、培养学生能力。
1、实践能力。在教学制作校园贺岁卡的时候,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联系背景画所写的寄语,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从中悟出写寄语的要点。学生在电脑上独立选择画面,撰写寄语,将作品在电脑中进行展示,实现语文课和电脑课的“综合”。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
4、创新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六、反馈及时,提高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反馈快,知识迁移快的课学教学环境,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发展。如:阅读文段分析,教师用扫描仪或汉字键盘输入甚至从网上下载的文字材料或练习事先储存好,当需要时就会很快把文字材料在屏幕中显示出来。学生也只要拷打键盘或看着屏幕便可以阅读或作答。学生的答案、问题也可以直接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方便了教生的交流互动和生生的交流互动。这种做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操作省时省力,大提高四十分钟的内容含量。
七、为学生建立有机的知识系统
语文新课标要指出,要为学生开发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开发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储存、显示、交互等强大功能,可以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把小学十二册书中零散分布的语文知识系统化。把各种语文知识点,作者介绍,各种历史背景、名篇欣赏,练习资料、视频材料和课件和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网址等组合制成课件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提供给学生查阅或识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小学语文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料库,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科经典的整合。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丁俊强.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语文课堂[J].文教资料,2010,(28).[2]向丽.促进教学创新.激活语文课堂[J].新课程,2009,(6).[3]秦建新.个性化与语文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3.